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舒伯特《冬之旅》的故事情節與音樂描寫(Schubert Winterreise analysis)
2024/05/21 15:07:41瀏覽1706|回應15|推薦82



舒伯特的連篇歌曲”冬之旅”,完成於1827年,也是他去世的前一年,充滿沉重絕望的氣氛,當時舒伯特的身體已很不好,可能自知不久人世。詩作來自於同時代的詩人繆勒(Johann Ludwig Wilhelm Müller,1794-1827),舒伯特之前也有將他的詩集”美麗的磨坊少女”寫成連篇歌曲。奇怪的是,兩人生活的年代幾乎重疊,卻沒有見過面,繆勒身兼詩人,學者,出版商,宮廷顧問,應該是相當忙碌。

當舒伯特將全部二十四首歌曲前十二首完成時,請他的朋友來聽,卻沒得到好評,友人大多驚訝於其內容黑暗悲觀,只有”菩提樹”讓人寬心。舒伯特倒是很有自信,認為他們最終會喜歡這些歌曲的。只可惜,在全部歌曲都出版時,舒伯特已經去世。

這套歌曲後來逐漸為世人接受,被視為德奧藝術歌曲的經典之作,至今傳唱不輟,其中的”菩提樹”很受歡迎,也常被單獨演出。但問題來了~如果不是只聽冬之旅的一兩首曲子,而是聽全套二十四首曲子呢?這麼沉重的氣氛,絕望而找不到出口,聽的完嗎?

對過去的我來說,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我從未能一次認真聽完過,但近日去爬山時,竟然毫不費力的一次聽完了,還意猶未盡,要不是該下山了,我聽第二遍也沒問題!得意

不知道是不是與主角一樣,都在”行走”的原因,其實在山上運動,也滿像在”流浪”的,這裡走走那裡走走,加上看到沿途景物,突然覺得”冬之旅”裡面的一切,都是如此貼切到位。那長久以來都被視為是連篇歌曲的”冬之旅”,真的有個故事情節嗎?還是僅只感情抒發?

以上是著名男中音Matthias Goerne的演唱,鋼琴則是目前當紅指揮家Christoph Eschenbach。先看第一首曲子”晚安”,流浪者告別了愛人,獨自踏上旅程,心愛的女孩要嫁給有錢人了,他認輸離開,在夜晚中,走上冰天雪地,也是旅程的開始,以下是舒伯特第一頁的手稿:

至於為何是雪地呢?雪有兩種功能,一種是寒冷,一種是覆蓋。他剛離開時雖放棄愛情,但心還是火熱的,冷酷的雪卻有可能將之澆熄,所以他已沒有未來。而雪也將他過往與愛人的甜蜜回憶覆蓋,也就沒有過去。既無過去也無未來,流浪者只能在現在,無意義的如同遊魂飄盪。

這是首d小調的曲子,還是要提醒,幾年前首演的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開頭也是此一調性,但"冬之旅"顯然不可能像貝九一樣輝煌結束,其意涵值得玩味。而開頭的音樂聽似平靜,卻有一個和聲的衝突音在裡面(0:05),讓人揪心,與他的最後鋼琴奏鳴曲D.960剛開頭是類似的,而最後一首歌"搖琴師"也會用相同的手法,妙的是,D.960的尾聲也是用相同的手法!這就很有意思了。

中間他並非沒有想要挽回,還用關係調F大調的導音E去敲主音F(0:55)(2:11),但看到外面一篇漆黑,連道路都被雪覆蓋,他就放棄了。。第三段就算轉到大調(4:02),也是用他最後的愛心,說出"晚安"而已,最後仍然羞怯的轉回小調(5:06),並以此結束。

在六小節鋼琴節奏後,出現的歌曲旋律都是每句四小節,非常工整,再加上男中音中庸沉穩的聲音,這首歌雖情緒負面,音樂卻很理性穩定,表示這位流浪者是一位羞怯的人,他不會給愛人找麻煩,寧可自己走向嚴寒大地,放棄愛情,這其實是理性自持的決擇,也讓"冬之旅"具有高雅與規律的氣質。

第二首曲子”風向旗”(5:31),他雖認輸離開,卻還是心有不甘,暗諷女友的不忠與搖擺,有如被風吹的風向旗一樣。a小調的曲子,注意此調性與最後一首"搖琴師"是一樣的,鋼琴大福度搖擺的音形,如同風向旗。

第三首”冰凍的眼淚”(7:17),注意鋼琴對滴下來的眼淚動態模仿。他的眼淚仍是灼熱的,連心也是,像是要溶化整個冬天的冰雪—注意德語"ganzen"整個這個字(9:01)(9:28),是多麼的強烈!如此這樣,才能找到自己的過去與未來,不再流浪。

第四首”凍結”(10:02),鋼琴的三連音好像瑟瑟冷風,他開始尋找與愛人過去的蹤跡,卻都被雪覆蓋,再次想用熱情融化冰雪,使用的是吻~此時的冰冷大地,似乎就是那已冷若冰霜的愛人。


第五首”菩提樹”(12:57),來到了曾與愛人刻著甜言蜜語與誓言的菩提樹下,他仍回想著過去,本來在此可暫時避開大雪,獲得休息,沙沙作響的樹葉好像也和他說:"來這裡吧,可以獲得平靜”,這雖是幻象,卻是第一次有可以對話的對象,而不是自問自答。但他還是拒絕了,繼續前行,因為他的心還是滾燙的。

從上一首的c小調,到這首的E大調,把c小調消滅,是多麼的舒服寬慰!連那些寒風的三連音,也成了微風的三連音,這是他曾經的回憶。但回到現實,這次是換寒風的小調三連音吹來(15:41),把他的帽子都吹掉了,他仍是不回頭,雖最後好像還聽到樹的聲音,但真不是休息的時候。

第六首”淚的洪水”(18:18),他的眼淚仍是”滾燙”的,當然他的心也是一樣的,這次想起的是愛人的家,也是他現在應該待的地方,而不是這裡!此曲轉調激烈,尤其是heiße Weh!(熱烈的悲傷)這句(19:02),尾句”這是我愛人的家”也用強音強調了(22:08),表現心中的不甘。

第七首”在河流上”(22:47),連快活的河流,也被凍得默不出聲,這是他對冰雪的抗議,也是對命運的抗議,但河流仍無任何回應。”still”(沉默)這字特別指示要輕聲,他在最後激烈的問,在這樣的冰封下,是否還有激情呢?

第八首"回顧”(25:51),終於,回憶折磨的他無法忍受,他想逃離,但眼前是冰天雪地,他想回到的是春天,那是兩人甜蜜之時,結果還是跌回回憶中,這是現實與幻想交錯時,產生的巨大矛盾。與”菩提樹”一樣都是三拍子,都有風吹的感覺,印象最深的是他想念愛人,想再回去她家前(ihrem Hause)—拉的那聲長音(27:47),背景卻是用鋼琴彈奏,吹過的寒風...

第九首"鬼火"(28:12),鋼琴奏出如鬼火的樣子,想引導他前行。他知道其中的荒謬,也領悟到過去都已成幻象,已然死滅,不可能再回來了,如同進到墳墓。這首曲子歌者的唱腔與旋律類似巴哈的"馬太受難曲",尤其是受難前後的那幾段,但舒伯特應該不知道這個作品吧?還是巧合?



鬼火的手稿,塗改的有點像鬼火 

第十首"休息"(31:07),他的身體終於累了,該休息了,但在身體不動時,更感覺到心的滾燙,傷也更痛了,原來休息是更可怕的。

第十一首"春夢"(34:31),非常美麗的A大調曲子,有力的抗拒小調。他睡覺在作夢,一邊是美好的春夢,想起春天百花盛開的風景,一邊是現實的殘酷,公雞與烏鴉都來吵他,這時就會轉到小調(35:03)(37:09),不讓他繼續作美夢,要繼續回到殘酷現實,但這些動物的吵鬧,是代表早上要來臨了嗎?


這首詩在謬勒的原詩,是放在倒數第四首的,舒伯特將之移到這裡,個人懷疑是要表達時序到了早上,下一首”孤獨”則原本是倒數第三首,也被移到這裡,原因可能一樣。

第十二首”孤獨”(39:13),情況似乎有所改變,他”穿過歡樂的人群”,”世界如此明亮”,應該是到了早上,黑夜已過去。但他竟覺得加倍孤獨,原因是孤身一人,比冰天雪地的夜晚還慘,到此他已完全悲觀。由於"冬之旅"是分兩部分來創作的,到第十二首是第一部分,剛好也是黑夜的結束。

第十三首”郵車”(41:53),由於這不太可能在深夜出現,更明顯的表示到了早上。鋼琴奏出郵車的喇叭響,這是從城鎮來的,反讓他更想起愛人的家,總之~現在什麼都以悲觀解讀,他已準備放棄希望。與”春之夢”都是6/8拍,也是曲集最明朗的,可看到手稿編碼是標1.,算是下半集的開始。

第十四首”白頭”(44:11),他竟因為雪灑在頭上,讓自己像個老人而高興,反正活夠了,死了也沒關係。但當雪溶化時,他又恢復了年輕人的樣子,這樣是不能輕易放棄生命的!他覺得遺憾,這是第一次他想到死亡。這首曲子有很沉重的不和諧和聲,是在減七上再加三度的九和弦(44:20),也頻頻出現,似乎是表現了畫面的不搭調。

第十五首”烏鴉”(47:38),一隻一直跟著他的烏鴉(被視為死亡使者),在他頭頂上盤旋,他問烏鴉是要把他當獵物吃了,還是要跟他去墳墓?像是希望烏鴉奪走他的生命~死亡已具像化了,也是個人極為喜歡的短曲,淒美又如同流星般墜落短暫,就像舒伯特的一生。

開頭在左手又出現三連音,這已是一種寒風的象徵…唱到”Grabe”(墳墓)時非常激動(49:04),簡直是悲憤的吶喊了!

第十六首”最後的希望”(49:46),名為”最後希望”,實則是”放棄最後希望”。點描式的鋼琴描寫被風吹散的葉子,他把最後希望寄託在一邊樹葉上,就等同於放棄了,樹葉很快被風吹落,他的希望也就此毀滅,也讓他痛哭。自此他存留的,只剩生命。

第十七首”在村莊”(51:41),巧妙的以鋼琴奏出不斷吠叫的狗聲,當然是對他這個陌生人。如果狗代表這世界,那代表對這世界來說,他已是陌生人,狗也不讓他作美夢,他連暫時逃避世上的資格都沒有了,那只有死亡一途了…

第十八首"暴風雨的早晨”(54:38),曲集中最短的一首,但也是我很喜歡的,因為有柳暗花明的氣氛。暴風吹走了灰色的雲,露出了陽光,流浪者認為這才是溫暖的早晨--但天空,事實上仍是冬天,還是寒冬,暴風颳了一下下,就走了。

第十九首"幻影"(55:28),他眼中已出現幻影,看到光芒在前面跳舞,他卻都追逐不到。

第二十首”路標”(56:52),他不懂沒犯錯的他,為何要被趕到這天涯海角?他想找到真正的"休息",要走"沒人回來的道路",而這不是死亡,還是什麼呢?

第二十一首”旅店”(1:01:58),標明是”sehr langsam”(很慢),他已失去活著的動力,想要在"墓地休息”,再一次的暗示死亡,但被墓地拒絕。幾次都想要轉小調,他全身是傷,疲累已極,最後只好繼續前行,以大調結束。

二十二首"勇氣"(1:06:36),看似是很積極奮發的曲子,但這是求死被拒絕,憤而求生。只是他說"世上如果沒有神,我自己就是神",他還是想死,卻不想在墓地,而是要升天堂,就如同世上的神一樣!這怎麼說呢?眼看到最後曲子已經要由大調結束,卻突然被小調搶先,這"勇氣"只是徒勞的...



第二十三首"幻日"(1:08:00),他知道一切是徒勞,又在空中看到三個太陽,當然這是幻象。他希望這些太陽離開,因為他曾有三個太陽,但兩個都沉下去了,僅剩的一個也快下去吧!黑暗還是比較好的。這三個太陽指的是什麼呢?以詩來推斷,第三個指的應該是"生命",所以又是首求死之歌。那另外兩個,也許可以解釋為"愛情"與"希望",確實這兩樣他珍視的東西都失去了。

第二十四首"琴師"(1:10:42),德語是Der Leiermann,可能是轉手搖琴的男人,這種琴要靠轉動手柄發聲,流浪者遇到了這位光腳走在冰上搖搖晃晃的琴師,他應該是流浪的賣藝者,盤子裡卻沒任何賞錢,大家連看都懶得看他一眼,狗也為在他身邊狂吠,把他當陌生人,這不是和流浪者的情況一模一樣嗎?流浪者看到了唯一能和他做伴的人,希望和他走,用他的琴為自己的歌聲伴奏,整個曲集就這樣結束。

以前我以為老琴師是死神,因為他可以光腳在冰上走來走去,還搖搖晃晃,也毫不理會世間的種種,但若把老琴師當作舒伯特本人的自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吧!反正任由聽者想像。"冬之旅"就這樣結束了嗎?若是他想找唯一的知音者,那其實是結束了,而這位身無分文的老琴師,在嚴寒的冬天也只有死亡一途,那流浪者跟著他,也是死亡一途了。

此曲特色是剛開始的小裝飾音升d,與a小調第五級音e之間的不和諧,像是壞掉的琴弦,他在本曲集第一首”晚安”,與最後的鋼琴奏鳴曲D.960開始,也有用類似的手法。鋼琴始終彈著a小調的a與第五級音e,常有導音升g來搗亂,也是造成類似琴壞掉的效果,也等不到第三級音c音來會合,直到最後一個和絃才等到。所以此曲歌者與代表老琴師的鋼琴旋律一前一後,看似互不相合,最後還是等到了…

雖然故事設定的是失戀,但人若失去了也很重要的健康,收入,或是自由,人生的”冬之旅”也會隨時展開,進入嚴寒與黑暗的境界中,那要如何度過呢?我想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方式,不過”冬之旅”可能最具有普遍性,因為無論怎樣走,最後的結局還是逃避不了,也無可爭議的--死亡,這是對命運的巨大理解,只能放下害怕,走向冰天雪地,張開雙臂去面對它。


全曲譯詞參考:

微風岸(深河的部落格)

舒伯特手稿來源:

https://www.themorgan.org/music/manuscript/115668


文/夏爾克

( 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80634871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Lif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恭賀也感謝您的堅持
2024/06/10 16:02
高中時的音樂課

唱了許多冬之旅的中譯歌曲

好親切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6-11 20:31 回覆:
我也有唱好幾首,一直到現在仍是美好回憶,也帶著這樣心情寫這篇文。

Naty 我家的超級演員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6/01 03:22
厲害鷗 !!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6-04 21:17 回覆:
謝謝,十一年多寫這樣,真的沒有什麼 大笑

龍公主 O Mio../美 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6/01 02:26
恭喜 恭喜 300篇的大作 篇 篇精彩 不簡單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6-04 21:16 回覆:
沒啥人要看,快失去動力,慢慢恢復,謝謝公主鼓勵喔。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30 22:23

夏兄平安,

跟您詢問一下

針對UDN部落格現在沒辦法透過FB按讚的事情

站方回復您了嗎?

敬祝平安健康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主內巴拿八+_++_+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6-04 21:16 回覆:
應該是沒法了吧...靜待修復。

一點心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7 18:24
我覺得藝術家真正把自己對人生的感觸寫進作品裡,他才是真正在創作。舒伯特的《冬之旅》雖然像是因絕望而趨向死亡,但作品卻因此真正被賦予生命而活了起來。所以他最後應該是欣慰的吧。
春初來去春將老,枝滿枝空,落花豈化無情物;
月朔盈虧月曾圓,星升星隕,迢漢遙惜一點心。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5-29 13:08 回覆:
的確,人雖死精神不死,唯此長存。只是要存在哪裡呢?就是在作品裡。

環保阿嬤金鳳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7 15:52
祝福您平安幸福每一天!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5-29 13:07 回覆:
謝謝阿嬤的祝福!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5 11:13

哇,300 篇了!!真不簡單!!而且都是談音樂的文章

夏爾克的造詣夠深,超厲害!!佩服!佩服!!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5-27 12:47 回覆:
決定繼續努力了,被一位有一千篇文章的前輩教訓了一頓,三百真的不算太多 尷尬謝謝悅己姊美言。

深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3 03:25
恭喜300篇,足見古典涉獵之深之廣,小弟萬分佩服。終於看到你寫的冬之旅,非常感動也非常開心,這些歌曲存在腦海,許多旋律,失意的時候聽聽看,總是有共鳴,我也會唱一小段了。其實,從去年大當機到現在,對寫部落格有些意興闌珊,所以已經神隱快一年。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5-23 10:17 回覆:
其實也只是愛聽愛寫,真的沒有什麼 得意UDN的系統不穩,是我有高度疑慮之處。我已經把你的文章連結放在這篇文裡面,也全部重讀了一次喔。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5/22 22:39

300篇,可喜可賀可佩!崇拜

在UDN寫古典音樂的本來就不多,而像夏爾克寫得這麼深入、這麼棒的就更是珍稀了!你若停筆,相信喜愛古典音樂的格友及讀者們一定很失落、很惆悵...啜泣

相較於過去,現在的UDN真的是冷颼颼,有時也會興起"寫這些做什麼"的茫然與感慨。現在的心態是想寫就寫,不想寫就休息,不預設目標,也不設終點,隨心、隨興而為,願與你共勉!得意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5-23 10:14 回覆:
哇看到久沒見的妳出現,還給我鼓勵,真的是相當振奮!現在部落格的氣氛很冷,其實我滿不習慣的,也寫了三百篇了,開始萌生退意,也許要學習妳那樣的自在,我也還在調適中,再次謝謝妳喔。

巴拿巴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24/05/22 22:33
夏兄平安,

我對冬之旅很熟悉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我近年來古典音樂接觸的比敬拜音樂少很多
(雖然最近幾個月古典音樂又接觸的比較多,敬拜音樂接觸的少了)
所以我古典音樂的知識已經忘了很多了
就算您之前研究冬之旅的時候有問題問我
我多半也是沒有答案的
最多幫你找找答案XD

我也相信費雪迪思考的冬之旅版本網路很好找
不過坦率的說
我好像還比較喜歡您在這篇文章介紹的版本XD

然後說到您是否在UDN發表滿三百篇就爸比的問題
謝謝您進一步的回覆考慮在UDN停筆的理由
雖然UDN部落格可能有您說的幾個缺點
但是UDN部落格也有一些優點
例如他的編輯可以美輪美奐
(雖然我不知道怎麼使用嵌入圖片及美術編輯的功能)
有不同的一群使用者
(例如我的臉書就不太用
只有我在UDN發表新文章時我才會把網址發布在我的臉書上
我朋友的臉書文章我也只有很偶爾才看看
因為臉書各式各樣的訊息實在太多了)

總之
夏兄您自己好好思考吧
不過我還是期待您可以繼續在UDN發文!

敬祝平安健康
夜晚愉快
法喜充滿
福杯滿溢!

主內巴拿八+_+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4-05-23 10:08 回覆:

巴兄若要貼圖,可在編輯文章模式中,點紅圈圈的那個圖:



然後依照指示,把圖貼到文章裡去。我喜歡部落格界面的重要原因,也是因為版面可以做的很漂亮。謝謝你的鼓勵,我會認真思考的。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