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0/31 16:21:04瀏覽223|回應1|推薦20 | |
天才的他,僅用了幾天時間就寫好了,但老師林姆斯基‧高沙可夫覺得效果不平衡,想幫他改訂,被他所拒絕,直到次年 5 月才完成了管弦樂編曲(而且是在他的出版商和贊助人米特羅凡·別利亞耶夫的不斷催促下才完成的),於 1897 年 10 月首演。 那麼...這是他的早期作品,後來演出機會也不是很多吧? 其實,史克里亞賓後來常常在巡迴音樂會時,演奏這首曲子,即使他晚年的音樂風格進入"神秘和弦"或"無調性",早就與這首傳統的協奏曲差異極大了...我相信他很喜歡這首曲子,後期寫的"普羅米修斯-火之詩",雖然也有鋼琴協奏曲的形態,但風格太前衛,樂團編制太龐大,顯然不能常常演奏。 另外此曲也被認為是俄國帝制末期"白銀時代"的象徵。"白銀時代"是文學用語(大約1890-1920),當時俄國文壇一改前輩托爾斯泰,杜斯妥也夫斯基以小說為主的創作,改以寫詩為主,並崇尚叔本華與尼采,帝俄時代的強盛與傳統遭到了質疑,又處於世紀末的憂鬱與不安,一邊嚮往著新世紀,又回望舊世紀的消逝,不久後共產黨就興起,1919年將皇帝推翻,白銀時代可說是充滿著帝國的極致,但又有破滅的預感。 聆聽這首曲子,就充滿著這樣的氣氛,在旋律讓人美到心醉時,常常就是崩解的開始...我很喜歡烏果斯基(Ugorski)演奏鋼琴,與布列茲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版本(DG),聽了很多次,但這曲子看的到現場演出更好,以下是夏瑪尤演奏鋼琴,與Poga指揮WDR Sinfonieorchester的現場演出。
此動機充滿著憂思,也馬上由豎笛反覆。這是首升F小調的曲子。獨奏鋼琴很快進來,也演奏下降音階,為第一主題(0:17),但注意聽,低音部分正是"主要動機",這樣的組合是很巧妙的,在管弦樂反覆此主題後,鋼琴有很漂亮的裝飾,也讓鋼琴家忙個沒完,因為音符起伏劇烈,又多到嚇人,這也是此曲的特色。 第二主題則轉到關係調A大調,這次是由樂團的小提琴奏出(1:34),但真正接續奏完的還是鋼琴,其音色如夢似幻,像是做完美夢剛剛醒來,迎接早晨,氣氛清新脫俗。 第一主題又進來(2:33)...真的不用想盡辦法解釋這是個奏鳴曲樂章,還不如說這兩個主題輪流亮相,互相競爭還比較貼切。在轉調後,第二主題變得更清新美好(3:15),但第一主題以更激烈的方式應對,鋼琴也獨自奏出像是裝飾奏的段落(4:13),第二主題雖穩了下來,但也轉了調,到了可以深呼吸的絕美樂段(6:16)...卻以小調收尾,用的正是憂思的主要動機(6:31)! 再次強調主要動機後(6:34),大調已然失敗,以扼腕嘆息般的重音結束樂章。 第二樂章行板,是個變奏曲樂章,主題剛開始就由第一小提琴奏出(7:17),把上個樂章的升F小調昇華到升F大調,其他弦樂也有自己的旋律(但沒有低音大提琴,所以比較清澄),是個值得聆賞的多聲部結構,其中最低音,又加弱音器的大提琴奏出的就是主要動機(7:21),這很有趣吧!但不太容易聽的出來:
這個主題就像一首歌曲,具有濃厚俄羅斯風格,憂國憂民,帶有思鄉情懷,我一直覺得似乎在小學課本上有看過,但時間已久,也無法求證了...也因此,會讓我想起自己的童年。 主題以完全終止結束,第一變奏就進來了,先是豎笛(8:49),才是鋼琴,豎笛是主要旋律(8:49),鋼琴則是裝飾。第二變奏終於由鋼琴主奏(10:12),把主題改的很活潑。第三變奏是稍帶沉重的小調(10:44),做為對比,在達到沉重之極時,第四變奏就出來撫慰(12:33),鋼琴只有在中高音域,有如清新的涼爽空氣,一陣陣的隨風吹來...回復主題時也沒停止(14:03),就這樣結束。 夏瑪尤的觸鍵自然而柔美,如小河蜿蜒,如泉水湧出,聆聽實在是很大享受。
第三樂章中庸的快板,不意外又回到升F小調,剛開始鋼琴就演奏第一主題(15:10),特色是在短小的旋律後,就加了一大堆的灑出去的花絮。注意長笛與豎笛顫音的鳥叫聲響~這是他在管弦樂團中愛用的(16:18)。 鋼琴在這不算很憂鬱的主題後,以關係調A大調開始了第二主題(16:31),非常進取的上升音階,讓人受到鼓舞,但...這不是正確的調性。在更趨激烈時,可聽到史克里亞賓招牌的,如同敲打般的音形(17:11),這通常是要趨向高潮時安排的,然後就開始自由奔馳。 這個樂章解釋為奏鳴曲式比較沒問題,因為有很明顯的發展部(18:48),並強力引導第二主題到D大調(19:31)~進取的力量似乎獲勝了,但這也不是正確調性,即使有短笛的喧囂與高聲奏響(19:40),卻無人回應,在一聲痛惜的巨響後(20:12),再現部開始,先是第一主題,還是升F小調,但發展後突然升了關係大調A大調的主音A(21:11),感覺氣氛一變,也因為升了此音,讓第二主題再現終於能用高達六個升記號的升F大調(21:35),這才是正確的!也是夢幻第二樂章的調性。 尾聲是用第一主題開始的,但像又不像~這還比較像是莫札特鋼琴奏鳴曲K331的開頭吧(23:30)!剛開始先用小調的七和弦(24:02),再取第三,五,七級成為大調和弦,終於將小調完全吃了下去,音樂膨脹起來,然後破裂成為天女散花那樣的絢爛... 在主要動機終於現身後(24:30),以升F大調結束全曲,最後是鋼琴的大調和弦,只有它還持續著(管弦樂已被畫上休止符),這個充滿餘韻的殘響,消散了一切衝突,其中含意,就由聽者自己體會了。 升F大調是蕭邦愛用的,隨手想一想就有他的夜曲OP.15,還有船歌,受到蕭邦影響的史克里亞賓,除了這首協奏曲外,也有第四號與第五號鋼琴奏鳴曲,馬勒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也是,史克里亞賓認為此調性是"藍色的",能聽得出來嗎?或許,說色彩繽紛更合適吧。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