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音樂猜想與思考(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 3 Theme Analytics)
2023/03/15 11:57:54瀏覽5955|回應3|推薦62



拉赫瑪尼諾夫第三號鋼琴協奏曲,作品30,寫於1909年夏天,9月23日完成,是為了在美國旅行演奏,由於時間緊湊,他在去美國的船上以無聲鍵盤練習,同年11月28日在紐約首演,由他自己彈奏鋼琴,Damrosch指揮紐約愛樂,1910年1月16日由當時在美國的馬勒,指揮同樂團演奏第二次。

而排練時,樂團團員對此曲也意見頗多,但馬勒說:”大家請安靜,這是首傑作”(真是英雄惜英雄)。拉赫瑪尼諾夫因此很感謝馬勒,將他與大指揮家尼基許並稱。後來拉赫也常演出刪減的版本,大概是因為技術太難也很長,願意放在演出曲目的鋼琴家不多。但名鋼琴家霍洛維茲不這麼認為,他稱這首協奏曲為「我的曲子」,並在世人面前展現其高超技術,他與拉赫曾經一起彈奏這首曲子的雙鋼琴版,也完成了世界的首次錄音。

到後來,演奏這首曲子的鋼琴家越來越多,到現在已是世界最受歡迎的鋼琴協奏曲之一了,我在台灣現場就聽了七次,每次都驚訝於其難度與複雜,情感之熾熱,和那無邊無際的浪漫情懷...也不禁思考著一個問題:這曲子最重要的,似乎是剛開始的那個主題,但這旋律是從哪來的呢?...懷疑

歷來有不少猜測,有人說來自俄羅斯民歌,有人說來自東正教聖歌,拉赫本人都加以否認,只說是自然形成,自然發展。直到我聽到捷克作曲家德弗札克1879年的「小提琴協奏曲」後,似乎找到了答案...

初聽時,我就發現這兩首曲子很像了。請聽德弗札克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K段的音樂(以下影片25:13),Špaček演奏:

這是很典型的d小調旋律,從d開始,到f音(隱含小三度音程),通過導音升C,又回d音。拍子方面是2/4拍,也就是每小節有二拍,獨奏小提琴拉出了旋律,節奏帶有切分音(有改變重音效果)的特色:

而搭配的法國號卻是以三連音為一拍,一小節有兩拍,也就是兩組三連音,與小提琴的2/4拍子形成不對稱的組合,也是此曲有趣之處。

再聽拉赫第三號的第一樂章(見以上影片,名鋼琴家volodos演奏),這是4/4拍子(每小節四拍),也是d小調,有個簡短前奏,因為第一拍休止,每小節等於是有兩組三連音,也一樣是從d開始到f音的小三度音程:

第一主題由鋼琴彈出(0:07),一樣是從d開始,到f音(注意又是小三度音程),通過導音升g,又回d音,而大提琴聲部,可聽到很明顯的切分音,並帶有短-長節奏,也與德弗札克句尾部分類似。

這至少可證明兩者的相關性,至於拉赫本人有沒聽過德弗札克這首曲子,我並不清楚,如果有史料佐證就好了。當然我的意思並非是拉赫抄襲德弗札克,因為兩者還是有不同之處(如德弗札克的旋律是強起拍,拉赫是弱起拍),也有可能是借用,也可能兩者同樣出自某首斯拉夫民謠(但不太可能是東正教聖歌,德弗札克是虔誠天主教徒),這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找尋與驗證。

這主題在拉赫第三號中非常重要,但如前述的是個弱起拍旋律,給人比較纖弱的感覺,而前奏的和絃也不太和諧,帶有不是在d小調主和弦中的e音,此音會跟主音d擠壓,而低音管與此旋律(d-e)隔了三度被重複(f-g),看起來很正常,但本就不在此和弦內的e音,又有了g音來助陣~而這兩個音,都不是在主和弦內的….這就造成了一片朦朧的效果,好像早晨的迷霧。但我們知道,這終會被輝煌,如旭日東昇的音樂所解決。

主旋律第二段還是弱起拍開始,還把e音降了半音成降e音(0:26),聽來更弱,此主旋律最後仍藉由導音升c,回到d音,前奏的兩組三連音也一直伴隨到此,好像一種限制,隨後鋼琴就將之突破,將剛剛的陰鬱,被限制所造成的煩憂,一股腦的傾洩出來(0:54):

拍子也轉為2/4拍,這鋼琴彈奏的主要是主調的分解和弦(d-f-a),並帶有前奏的e音,但充滿了各式往上往下的組合,如同乘風破浪一樣,這已經預示了此首曲子將會很"長" ...

法國號又吹出第一主題,與鋼琴搭在一起,在不斷前進的動勢中,漸漸轉到了A大調(2:08)…這其實不難,因為A音是d的屬音...可聽到A音漸漸佔據了主要地位,即使經過了炫爛的音階後,句尾也常常是它(2:32)~有趣的是,前面說的德弗札克的那個旋律,是在小提琴協奏曲快要結束之前,最後該曲就以A大調結束,又透露出隱含的相關性,特別在這裡也是樂章的轉折點,因為,要從德弗札克小提琴協奏曲結束處,開始飛升了(2:55)!

這次才是真正的突破限制,而不僅僅是發洩,這飛升(注意這旋律,在第三樂章將有大用)是經由第一主題的調式音階,自由轉到了F大調,在此猶如早期巴洛克或文藝復興的音樂作法,拉赫受這些音樂的影響很深,又以連續小三度模進的往下(3:05),這在全曲很重要,也是浪漫美感的來源...又自由的轉到下屬調降B大調(3:19),開始了一種短-長音符的節奏,沒覺得很耳熟嗎?這正是本樂章前奏,與第一主題伴奏部分常用節奏,然後漸漸孵出第二主題(3:55):

這主題句尾一樣帶有短-長節奏,拉赫將這個優美樸素的五聲音階風格旋律,配合琶音及多聲部技巧,開展的如夢似幻,伴奏也充滿裝飾,這首曲子之長大困難也可見端倪,而連續小三度模進的往下也是特色(4:17)…發展部開始又可聽到一大堆的三連音(6:09),再藉由降B大調的第三級音D降B往下半音解決到A,就這樣奇妙又順利的轉回d小調(6:26),第一主題又出現,開始掙扎,以到達高潮(8:07)~很奇妙,是來自於前奏那第一拍休止的三連音,在快速時,造成的幾乎是一種喘不過氣的效果,這也是整個樂章高潮之所在。

到再現部之前,有個鋼琴的裝飾奏(10:02),不斷的彈出前面常出現的三度音程,只是這次多是模進往上,經由"急板",將這些旋律弄的片片段段,並導引到D大調(12:06),這將是整首協奏曲的結尾調性,這裡先預告了,第一主題再現,卻變得曖昧(12:33),好像只是經過性質了,再來就是降E大調的第二主題(13:15),這與奏鳴曲式有點違背,就是沒在第二主題時回主調,伴奏的部分有沒讓人想起他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開頭那些浪漫的琶音呢?...

然後用的是半音下降,無聲無息的返回d小調,我們還是要回來這裡的,前奏與第一主題幾乎原樣出現(14:54),但在怪異的音樂後,又出現了第二主題的節奏(15:59),又要去第二主題了嗎?但沒有,就突然的結束了。

限於篇幅,我就不多討論第二與第三樂章了,只大概提示一下。第二樂章也是有個管弦樂的前奏(16:24),一樣有第一樂章常出現的連續小三度模進往下:



在弦樂大跳往上時(17:02),一度以為是A大調~這正是在第一樂章的轉折處,這裡似乎也要轉折,但一下就又被混淆,產生了更多的小三度音程…但A大調不放棄(18:20),拼了!

可是突然減七和弦出現(18:41),鋼琴進場了~我們就這樣被打到深淵般的升f小調…所幸很快就有降D大調的優美旋律來安慰(18:59)…不過這旋律偶爾會轉去小調的,尤其是後來這段(22:07),會發展成極盡浪漫的旋律,回到降D大調後(23:47),卻展開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要從此調轉到A大調,鋼琴就只好彈出一些古怪音階了尷尬…開頭旋律又回來(25:24),雖又短暫到升f小調,最後仍能維持A大調,鋼琴在管弦樂都結束後開始獨走(26:52),但結果卻是第三級音升C解決到D,這進行如前所述,與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是類似的,就這樣回到了第一樂章的d小調,無間斷接到第三樂章



1910年拉赫曼尼諾夫校對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剛開始就是第一主題(27:10),鋼琴的聲音如同點滅的火花,加上華麗的斷音(27:41)與滑音(27:43),讓這小調的音樂很有幽默感,更令人吃驚的轉到不相干的C大調(28:31),足證其跨幅之大與形式之自由,仍可聽到向下的三度模進~但不都是小三度,常被刻意改成大三度,接下來這旋律才是真正的第二主題(29:04),也有上升的特性,讓人想起第一樂章的飛升,並做為此樂章呈示部的小結尾(30:00)。

第一主題的變奏開始了發展部(30:22),需要注意的是這段的低音部分(33:04)~讓人想起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隨後出現的降E大調旋律(33:31),為第二主題的變體(也含有第一樂章飛升旋律與第二主題的特性),第一樂章與本樂章就這樣結合起來。隨後第一主題的音形又回來(35:43),再現部開始,第二主題轉到F大調(37:40),又將其第五級音降B音突破來到B音(38:53),為轉到D大調創造有利條件,在尾聲中,第二主題以此調大放異彩(39:18),配合前面的連續小三度模進往下,反而讓往上的感情更火熱,將此樂章與第一,二樂章巧妙結合,讓音階上升至最高處,然後傾洩而下,精彩的結束了全曲。

還有一件有趣的事,協奏曲開頭小提琴的音形如前所述是d-f-e,結束卻是倒轉的e-f-d,形成漂亮對稱結構,也是精妙之所在:

這首曲子雖然長大複雜,但很有統一感,即使最狂想最自由的段落,都在一個嚴謹的架構下實現,聽眾不但不會錯亂,反而很容易理解,沉浸在其無盡旋律之海中,再加上至高的鋼琴技藝,一首永恆的經典就此誕生。

延伸閱讀:拉赫瑪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的故事

文/夏爾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78601736

 回應文章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3/25 12:27
每次來這兒夏爾克這些詳細的解說
都覺得自己氣質提升了
這兒真是音樂店殿堂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3-03-27 10:53 回覆:

謝謝悅己姊,真的不好意思,歡迎常來喔,會努力創作的。


米若絲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3/22 05:44
<初聽時,我就發現這兩首曲子很像了>
太強了,這是什麼境界 ? 
樂曲有相似處,會不會是英雄所見略同?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3-03-22 10:51 回覆:
不會很強啦,如果這兩首曲子都剛好滿熟悉的,一定聽得出來吧?相信兩人是所見略同,而不是拉赫抄德弗札克的。

reaizuguo*😻美國的真實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拉赫瑪尼諾夫
2023/03/16 09:17
驚喜見到 Rachmaninoff 的標準中譯名!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3-03-16 10:18 回覆:
其實我本來是滿反對甚麼拉赫瑪尼諾夫,但經過留俄的鋼琴家顏華容教授解釋,就能接受了,以後也應該都會用這個名字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