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2/02 12:11:10瀏覽6730|回應4|推薦86 | |
史克里亞賓(1872-1915) 每次演奏史克里亞賓最後完成的交響曲「普羅米修斯:火之詩」,都是樂壇的一大盛事,也是一種神祕儀式...當舞台隨著色光風琴的色彩變幻多端時,樂團也奏出壯麗而詭異莫測的音響,尤其那如古代祭典般的合唱開始時,猶如太古洪荒的世界再現,遙遠的神蹟似乎在其中若隱若現~但我們真的能從其中得到什麼「神秘體驗」,或上達天聽的訊息呢? 這首單樂章交響曲可說是空前絕後的作品,因為他的晚期風格無人能模仿,自然也無人能繼承,包括他親炙的弟子在內,我想原因應該是在於他那種令後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神秘學思想」,這奇特的思想來自於在二十世紀初曾風行一時的「神秘主義」,其大意是藉由直觀,與神和萬物互通,進而突破物我間的障礙,與外物合而為一,並在結合時感到狂喜,這過程完全是神祕的,因為所謂的「直觀」,就排除了理性與邏輯的因素。 史克里亞賓在沉浸神祕主義後,思想與音樂的變化都很大,而且越來越難令人理解,他晚年的詩句曾這樣寫著: 我是宇宙,我是世界,我是熱情,我是欲望,我是自由,還有最重要的~我就是神!
這部驚世駭俗之作,不僅將神祕主義入樂,它也首開歷史先河,將聽覺與視覺的要素結合,總譜不只有用「聽」的音符,還有「彩色音符」,必須以色光風琴(譜上標註為"Luce")演奏,這種樂器只要彈樂譜上的音符,就會發出對應的顏色,形成絢麗的色光,例如我們看總譜的第一頁的上半部,中文部分是我的注釋(以下同):
可以看到"Luce",這正是色光風琴。他演奏的音分別是升F與A,這代表的是什麼顏色呢?看總譜出版時扉頁所附的表,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所以這時舞台上,應該同時發出淺藍色(升F音)、綠色(A音)這兩種顏色,我們看以下影片,由大指揮家阿巴多,與偉大女鋼琴家Argerich 合作演奏的版本,樂曲剛開始(0:32)舞台所打出的色光,不就是藍和綠嗎? 至於扉頁所附的表為何會這樣排,這可能又是一門學問了~這表其實就是一個"五度圈",按照五度相生的方式從C→G→D→A→E→B→升F...,直到再返回C,顏色的排法也很簡單,就是循著這個順序以紅橙黃綠藍靛紫等排下去,到後來還出現了鋼鐵閃光這樣的奇怪顏色,由五度圈可清楚看到,C與升F是在對立的地位,兩者遙遙相望,分別代表的是意志與創造性的對立,因為「意志」為的是自己,「創造性」為的是他人...另外表中還可以看到人性(A音)與物質(降E音)的對立,還有這些對立的音之間,都是增四度音程,正是古人說的「魔鬼音程」,有意思吧? 五度相生可說是人類由一個主音C,逐漸發現所有音階的過程,但這首曲子既然題名為「普羅米修斯:火之詩」,就不可能從C開始,因為普羅米修斯在希臘神話中,是創造人類,給人類帶來火與智慧的神,所以曲子反而要在C的對極~也就是升F開始,這在五度圈中就是創造性的音,代表的就是普羅米修斯,然後再慢慢帶到人類作為主音的C... 所以色光風琴在剛開始就彈出升F,舞台呈現藍色,再看第一頁總譜的下半部:可以看到由法國號所演奏的「創造性主題」(影片0:51處),正是由升F開始的,這是全曲的主要主題,奏鳴曲式的呈示部就此開始。而樂曲開始時(0:32)除了以上所說的色光風琴打出藍和綠色外,弦樂群還奏出了神秘和弦,這和弦裡也有升F音,其構成是G,升D,A,升C,升F,B,和升D,大致按照四度排列:
這樣的四度和聲造成調性不清,感覺像是一片雲霧繚繞,原因就在於沒有三度或五度和絃,以至於無法分清是大調或小調,另外上面說過「五度相生」,在五度圈中是依序以順時針排列(見五度圈圖,從C→G→D→A→E→B→升F...),但如果是逆時針的話,就變成四度關係,即升F→B→E→A→D→G→C...,這就是與「相生關係」方向相反的「相屬關係」。而隨著不斷的往上四度疊加,四度和聲像是在回溯過去的起源,難免產生神祕感的聯想...曾說過和聲與旋律是一體兩面的史克里亞賓,也運用了四度音程做為旋律或動機,尤其是剛剛說的「創造性主題」(影片0:51處),就有大量的四度音程。 隨後的一連串動機都有四度音程,包括接下來的低音管動機(1:31),小號動機(增四度,2:01),這動機特別重要,因為其先短後長的節奏,在全曲中很普遍,造成尖銳急促的效果:
然後是弦樂的半音階上升動機(2:08),從下急升到升F,再次確立升F的主音地位,然後就是全曲中最怪異的旋律,由長笛奏出,標示為"冥想的",又從升F開始拉高到高音的升F,再次確立升F為主音。雖然這次沒用到四度音程,但聽來卻比四度音程更詭異(2:14):
鋼琴隨之而起,這次就帶有大量的四度音程了(2:28)~Argerich 演奏的相當有力量但又具神祕性。這裡開始很像鋼琴協奏曲,充滿裝飾性的大量音符,演奏著那怪異的冥想旋律,極盡華麗之能事。隨後是另一一個動機,也是由鋼琴演奏,標示為"生動的,閃爍光芒",這動機也用了四度的神秘和聲(3:58),以及短-長節奏,氣氛很活潑而振奮:
但沒多久標示就轉為"有點痛苦的情慾"(4:14),受到了阻礙,隨後雖然鋼琴對「創造性主題」做了大量的裝飾(5:33),長笛也強力的往上,不斷尖銳的奏出短-長節奏(5:59),氣氛一度高揚,但終歸徒勞,隨後各動機一一出現,但都有點有氣無力,這似乎象徵著人類雖已被創造出來,但沒有火,沒有光明,沒有智慧,還是不行的啦~ 到目前為止,舞台雖然不時出現一些色彩,但還是以藍色為主,直到豎琴輕輕撥奏(影片8:08)開始,色光風琴演奏C音,舞台轉換成為紅色,象徵著火的到來,因為普羅米修斯將火從天上偷取了給人們~這時鋼琴以四度音程(又是四度...)強力的向上昂揚(8:36),人類的智慧與光明終於覺醒,這裡相當於奏鳴曲式的發展部,小號不斷吹出「低音管動機」(9:42),長號又吹出開頭的「創造性主題」(10:06),兩者相結合製造高潮,然後鐘琴與長笛奏出了一個新的四度動機(11:19),由於音域高,音色很亮,不妨稱之為「明亮動機」,此時加入了這音響的大漩渦之中,直到平靜下來,這時色光風琴轉成以D音為主,舞台呈現黃色光芒,表達的是歡樂與喜悅(12:05)。 這時所有樂器幾乎都奏出顫音,彷彿是喜悅到顫抖,小提琴又開始不斷獨奏「創造性主題」(12:28),散發著官能性,這裡可視為再現部的開始,直到13:26,「明亮動機」才正式發展起來(11:54),還是用樂團中最明亮高亢的樂器~短笛與鐘琴演奏,豎琴則華麗的揮灑出下行音階,曲子進入再現部的高潮:
然後"冥想的"旋律(14:41),鋼琴演奏的"生動的,閃爍光芒"動機都一一再現(15:27),這動機一如在呈示部時形成鋼琴協奏曲風,盡情展現最華麗的鋼琴技巧,直到尾聲。 尾聲是由合唱開始的(16:31),他們沒有唱詞,在樂譜上只有標註音符,所以只能哼唱「啊~啊~啊~啊~」,色光風琴也不斷變換顏色,好像表現火的閃爍,然後合唱因為微弱而暫停,小號吹出小號的動機(16:49),「明亮動機」(16:52)也加進來,一切準備就緒後,終於開始了大合唱(17:01),色光風琴也回到升F,舞台再度呈現藍色。 合唱不用懷疑,正是以「創造性主題」為主旋律,呈現不斷向上四度的動態,越來越高昂,我第一次聽實在覺得這合唱很恐怖~沒有唱詞,還那麼高亢,又採用四度旋律與和聲,氣氛真的和異教的祭典沒什麼兩樣~我認為這是頌讚普羅米修斯功績的頌歌,因為他帶給了人類智慧與光明。 然後合唱又莫名其妙的停了,出現一堆小提琴獨奏,與鋼琴的炫技段落,色光風琴也開始不斷變換色彩,直到合唱再次出現,壯麗的結束全曲,最後的音可說是全曲中最強最震撼的(19:11),用的卻是升F為主音的大三和絃,這似乎是全曲唯一的大三和絃,而以大調是到近代才出現看來,是否意味著人類開始進入文明充分發展的近代呢? 這曲子如今看來,可說是探討音樂最基本的原理,也是與其他藝術相關性的一個典範,史克里亞賓用的不是只有理論而已,而是有真真實實的作品,能把這些深層的關係,以大型交響樂團演奏出來讓聽眾感知,而不是只在理論的思辯中打轉,這是他對人類的最大貢獻,而且他用的是音樂~音樂本來就是個謎,為何用物理的樂音就能表達人類心靈的感受?音樂是物質與心靈的橋樑嗎?我想還有很多值得探討的地方,那就有機會再聊了~
文/總譜註解:夏爾克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