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2/28 21:42:05瀏覽434|回應0|推薦3 | |
20180228月光部落—異地同時靜坐共修 日誌 法友:峯子(新莊)、綦子(新莊)、蓉子(佳里)、雅子(台東)、虹子(基隆)、鳳子(基隆)、中子(新店)、清子(大安區)、玉子(台南)、香子(文山區)。毛小孩:法果(新莊)、法來(基隆)、法悅(新店)、法智(台南)。
一、慧學分享
以虔敬心禮敬世尊及三皈依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Buddham Saranam Gacchāmi. Dhammam Saranam Gacchāmi. Sangham Saranam Gacchāmi.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rn Gacchâmi.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Sādhu~ Sādhu~ Sādhu~
接下來,繼續關於十二支緣起的「正讀選文」,今天共讀的文本,算是對十二緣起的總結了,也是說明沒有智慧覺照的「生」到「老死」之過程,身心所處的現實場況,只是無盡地愁悲苦憂惱,苦上加苦的一大苦聚集,不管是天災還是由人禍所致。關於這段選文如下:
云何發生愁歎苦憂擾惱? 謂有一類,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師友「死」故、或因親族滅亡都盡、或因財位一切喪失,便發自身猛利剛獷切心奪命辛楚「苦受」。彼於爾時,心熱等熱、內熱遍熱,便發於愁、已愁、當愁,心中愁箭,說名「愁」。 復有一類,或因父母兄弟姊妹師友「死」等,便發自身猛利剛獷切心奪命辛楚「苦受」。彼於爾時,心熱等熱、內熱遍熱,便發於愁、已愁、當愁,心中愁箭。由此緣故,而傷歎言:「苦哉苦哉!我父我母廣說乃至我財我位,如何一旦忽至於此?」其中所有傷怨言詞種種語業,說名「歎」。五識相應「不平等受」,說名「苦」。意識相應「不平等受」,說名「憂」。諸心擾惱、已擾惱、當擾惱、擾惱性、擾惱類,說名「擾惱」。於「老死」位,發生如是種種愁歎苦憂擾惱。 云何如是便集純大苦蘊? 謂於如是「老死」位中,積集一類大災、大橫具、大過患、眾苦蘊聚。 復次「無明苦蘊」為緣,起「行苦蘊」。「行苦蘊」為緣,起「識苦蘊」。「識苦蘊」為緣,起「名色苦蘊」。「名色苦蘊」為緣,起「六處苦蘊」。「六處苦蘊」為緣,起「觸苦蘊」。「觸苦蘊」為緣,起「受苦蘊」。「受苦蘊」為緣,起「愛苦蘊」。「愛苦蘊」為緣,起「取苦蘊」。「取苦蘊」為緣,起「有苦蘊」。「有苦蘊」為緣,起「生苦蘊」。「生苦蘊」為緣,起「老死苦蘊」。由「老死」故,發生「種種愁歎苦憂擾惱苦蘊」,故總說言如是便集「純大苦蘊」。
【法句討論】
一) 無常苦一直在,我們如何於火焰化紅蓮呢? 1.於此節錄一行禪師在《和好》一書頁39-頁49中的開示,與您共勉:
一些問題譬如「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是否有人愛我?」、「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會令我們受到折磨。我們受苦,因為我們陷入一個分立的「我」的概念中。當我們深入觀察,我們可以修習「無我」,了悟其實沒有一個獨立存在的「我」,我們與所有的先人、與所有的生物及非生物相連。 西方心理學的目的在於幫助我們建立一個固定、完整的「我」。由於西方心理治療還是陷入「我」的概念中,因而只能帶來一點轉化或者療癒,而不能帶來更大的幫助。只要我們還陷於一個分立的「我」的概念中,「無明」就還在我們之內。當我們看到了「我」與「非我」的緊密聯繫,「無明」就會得到療癒,痛苦、憤怒、嫉妒及恐懼就會消失。當我們修習「無我」,我們就能超越那些令人們受苦的問題。 瞭解痛苦能夠帶來慈悲與愛。沒有理解、愛以及慈悲,不可能得到幸福。理解及慈悲就源自於痛苦。當我們明白痛苦,就不會再抱怨;我們會接納,我們會產生慈悲心。因而痛苦是有用的。如果我們不知道如何處理痛苦,就會沉溺在苦海之中,但如果懂得處理痛苦,我們就可以從痛苦中學習。 我們有逃避痛苦的傾向。追求快樂、迴避痛苦是人的天性。我們需要引導自己的內心,告訴自己痛苦有時是很有用的,我們甚至可以說「痛苦的良善」。感謝痛苦,我們開始學會理解。而由於理解,我們就能接受、就懂得愛。沒有理解與愛,我們無法得到真正的快樂。痛苦能帶來快樂,我們不該害怕痛苦,而是該包容痛苦、深觀痛苦,溫柔地包納著它,從中學習。痛苦的「良善」是真實的,沒有痛苦就沒有幸福快樂,就如沒有淤泥就沒有蓮花一樣。當妳懂得「如何」受苦時,痛苦就不再是一回事了。從痛苦之中,幸福的蓮花得以盛放。
2.平凡中體現不平凡 https://youtu.be/40tigH6OWs8
二) 關於「十二支緣起」的流轉與還滅 01. 不放棄「求知」的權利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679247 02. 癡命的人生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764099 03. 在惑業苦中澄心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816271 04. 不善心之思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869338 05. 為提升生命層次而修學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926787 06. 一念決定升或沉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986931 07. 流轉受生的主宰者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046460 08. 向「不受後有」努力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144366 09. 識蘊之流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614690 10. 回視今生的最初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729326 11. 覺照「四食」或「觸」處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875829 12. 轉「感受」為試煉者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901088 13. 自覺防衛系統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936192 14. 最後一道防火牆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990725 15. 止與放下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0086874 16. 超克習氣的束縛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0334246 17. 平凡的偉大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0476217 18. 無我的紅蓮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0639109
三) 延伸閱讀 1. 領悟的生命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572734 2. 人生苦旅如何安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840486
二、異地靜坐 接下來是靜坐時間,繼續修持止禪「安般念」法,以培養「覺知力」與「平等心」。收攝心意,集中精神力觀察鼻孔前的「入息與出息」;入息進來了,知道吸進來了;出息出去了,知道呼出去了。各自用功……
三、〈寂靜之音〉回向 四、結語 獻上深深祝福── 願 您與親人家眷及所有眾生, 於生時,身離病苦,心無憂惱,善願遇善緣成就。 臨終時,正念善前,心無罣礙,往生善趣,續修菩提道,圓滿佛菩提。 更願 您於日常落實「淡、緩、靜、止、觀、行」的清淨功德,皆成自己解脫行苦的助緣。 我們下周再見~
五、與佛共眠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