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平凡的偉大
2018/02/21 21:57:00瀏覽562|回應0|推薦5

20180221月光部落—異地同時靜坐共修 日誌 

法友:萍子(基隆)、億子(五股)、鳳子(基隆)、中子(新店)、清子(大安區)、玉子(台南)、玲子(基隆)、雲子(澳門)。毛小孩:法住與法淨(基隆)、法來(基隆)、法悅(新店)、法智(台南)

 

一、慧學分享

 

以虔敬心禮敬世尊及三皈依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asambuddhassa (三遍)

Buddham Saranam Gacchāmi. Dhammam Saranam Gacchāmi. Sangham Saranam Gacchāmi.Dutiyampi Buddh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Du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Buddham Saranarn Gacchâmi. Tatiyampi Dhammam Saranam Gacchâmi. Tatiyampi Sangham Saranam Gacchâmi. 

Sādhu~ Sādhu~ Sādhu~

 

接下來,繼續關於十二支緣起的「正讀選文」,今天共讀云何「生」緣「老死」?關於這段選文如下:

 

云何「生」緣「老死」? 


謂彼彼有情,即於彼彼有情聚中諸生等生、趣入出現,蘊得、界得、處得,諸蘊生命根起,說名「生」。髮落髮白、皮緩面皺、身曲背僂、喘息逾急、扶杖而行、肢體斑黑、衰退闇鈍、根熟變壞,諸行故敗朽壞羸損,說名「老」。彼彼有情,即於彼彼諸有情聚,移轉壞沒、退失別離、壽暖識滅、命根不轉、諸蘊破壞、夭喪殞逝,說名「死」。如是「老死」,緣「生」故起,是名「生」緣「老死」。 

復次《大因緣經》中尊者慶喜(尊者阿難)問佛:「『老死』為有緣不?」

佛言:「有緣,此緣謂『生』。廣說乃至若無有『生』,魚鳥蛇蝎、那伽、藥叉、部多、食香諸天人等、無足二足多足異類,彼彼有情於彼彼聚所有『老死』,為得有不?」

尊者阿難云:「不也。世尊!」

佛言:「若全無『生』,為可施設有『老死』不?」

尊者阿難云:「不也。世尊!」

佛言:「是故慶喜!『老死』皆以『生』為其緣,是名『生』緣『老死』。」

 

如是『老死』,『生』為緣、『生』為依、『生』為建立故,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現,故名生緣『老死』。 

 

【法句討論】 

一、世界上沒有無死之家;死與生一件事;接受而無懼。

1.出自佛典的一則故事,讓我們知道:有生無不死,及,在生死苦中證菩提道果的可能性。

一名痛失愛子的婦人,始終無法從喪子之悲痛中平復,於是她背著亡子遺體四處尋求高人救回她的孩子。途中,她遇到了佛陀,懇求佛陀幫助她。佛陀慈悲應允了,並請她去收集芥子當作引藥來救亡子,但這芥子必須出自從沒有經歷死亡的人家。女人就這樣挨家挨戶尋找,就在這過程中,她發現一期生命只是短暫性存在的實相,根本沒有無死之家。於是,放下哀痛,埋葬了愛子的大體。最後,隨佛陀出家修道,成就不受後有。這恰如《法句經》113-115偈云:「若人壽百歲,不見生滅法,不如生一日,得見生滅法。若人壽百歲,不見不死道,不如生一日,得見不死道。若人壽百歲,不見最上法,不如生一日,得見最上法。

 

2.從二位心靈導師的談笑中見其超然的生死態度。下列文節錄自《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頁173-頁184。

 

病痛與衰老,是人生中兩大無法改變的事實,也是眾多痛苦的起源。

「你小心一點,我很多朋友都快翹辮子了。」

「若我死了上天堂,你會去哪裡?」

「八成是下地獄吧。」

「您們對自己的死有什麼看法?兩位都八十高齡了,死亡就算還沒成為現實,至少也是潛在的可能──當然,希望會是很遠的將來。」

「你太客氣了。」

「放心,他才不介意,因為他可以投胎轉世啊。」

「投胎轉世的話,我也不知道會出生在哪裡,那麼多未知因素。但你卻很確定會上天堂。」

「我承認有很長一段時間,想到自己會死讓我十分焦慮。」

「死是生之必然,你也難逃一死,向人家說的擬一份生前遺囑,預先交代後事,其實是一件很好的事。這並不是觸霉頭,反而是說,這就是人生必然的事實。」

「這是多美好的事。我的意思是,如果人不會死,這個可憐的地球哪承受得了負擔,現在光是容納七十億就已經很吃力了。我的人生有起始,有過程,也該有個終點。這之間有種和諧的對稱。對稱。」

「很多人一想到死就怕得不得了。我往往會告訴他們,要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環。一旦我們能接受死亡是常態,遲早會到來,心態也會隨之改變。有的人被問到年紀會尷尬,或想假裝自己還年輕,這樣子很傻,只是欺騙自己罷了。我們應該講求實際。」

「一個人如果生了病,接受生病的事實,尋求醫生幫助,在怎麼樣都好過堅持自己沒事,欺騙自己。」

「每天禪坐修行時,不斷思考一己生命有限,是很重要的事。……事實上佛陀提醒我們,讓所有事物發生的因,早已種下了果,鑄下了終將讓那件事結束的自然機制。認清這個道理是思考無常的重要步驟。」

「於是我問,為什麼會有無常。答案是,因為相互的因緣,沒有哪樣東西是能單獨存在的。類似這樣的思考,就是我日常修行的功課。這種修行其實能幫助人做好準備,面對死亡、中陰(intermadiate state)和轉世重生,為了讓修行有效果,你必須深思這些事情,具體想樣死亡的過程。」

「要知道,我們在地球上只是過客,來這裡遊玩一陣子而已,所以應該好好把握每一天,讓這世界對每個人來說都更美好一點。」

「世界上很多人擔心死後下地獄,但擔心沒什麼用。沒有必要害怕。人在世的時候煩惱地獄、煩惱死亡,煩惱種種可能犯的差錯,只會焦慮不安,永遠尋不到喜樂。要是真的害怕地獄,更應該讓人生活得有目標,特別是去幫助別人。」

「所以說啊,我寧可下地獄而不想上天堂,地獄比較多問題讓我解決,我在地獄可以幫助更多人。」

 

3.延伸閱讀:愛的必然功課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8497318

 

二、昔戊戌變法,今戊戌革心。勿忘人人皆可盡己所能,轉變身業口業與淨化心意識,體現如二位精神導師般的平凡的偉大。

今農曆初六。四周聲景,說著一種活脫脫的日常人生繼續向前轉動著。孰不知是向何處轉動呢?對止觀行者而言,是在無常苦的必然中,奮力地轉變生命流轉的軌道,讓每一轉都能夠漸次成就三種善根:無貪(不貪著) + 無瞋(慈悲) +無痴(智慧)。既使過程中遇上諸多困境,仍然,不忘初心,永不放棄。祝福您戊戌年於一切行皆能成就美善的身心素質。

 

1.未來的自己 https://youtu.be/T60EQ5pIE6k

 

2.諸受是苦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84985848

  

二、異地靜坐

接下來是靜坐時間,不放棄專心致志修持止禪「安般念」法,以培養「覺知力」與「平等心」。收攝心意,集中精神力觀察鼻孔前的「入息與出息」;入息進來了,知道吸進來了;出息出去了,知道呼出去了。各自用功……

 

三、〈寂靜之音〉回向

四、結語

獻上深深祝福──

您與親人家眷及所有眾生,

於生時,身離病苦,心無憂惱,善願遇善緣成就。

臨終時,正念善前,心無罣礙,往生善趣,續修菩提道,圓滿佛菩提。

更願 您於日常落實淡、緩、靜、止、觀、行的清淨功德,皆成自己解脫行苦的助緣。

我們下周再見~ 

五、與佛共眠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