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校園霸凌 ... "愛"是解藥 !?
2011/02/17 15:22:08瀏覽649|回應4|推薦18

  或許我們不能否認,就心理學的理論,那些會做亂的學生,多半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被多數"一般人"(包括家庭、師長、同學)排擠,因此在心理產生挫折。而在此狀況下,基於一種被忽視、缺乏關愛而想爭取注目的需求,進而以非"一般人"所能接受的方式,製造問題引人注意。

  也因此,國內最具人權意識、最注重學生受教權益的人本基金會,長期以來就在這樣的信念下主張用"愛"來解決根本的問題。並且不斷的宣導愛的教育、零體罰、為被不當管教的子女爭取友善的環境與待遇...。而在霸凌成為新興社會議題時,人本基金會卻因為這樣的信念,表達學生霸凌的問題來自於學校教師的專業不足,慘遭撻伐,被戲稱為天上的人本!?其實,在理論的層次上,上人本基金會的概念確實有其正確之處。然而,這樣的理論是否能夠全然實現?這樣的理論是否有所缺漏以至於無法讓社會接受?我認為,那是因為人本所談的愛,缺乏對紀律的重視。

  人本的愛,常讓社會感到其將「愛」的力量無限上綱,以愛為名,將過錯與傷害一筆勾銷,或甚至以愛為名將管教工具與手段廢除,只因他們是造成威脅並令人恐懼的報復式工具。  而這樣的愛,卻因為過度的不現實、不公平,而顯得太過天真而鄉愿。當然,人本的論點與作法其來有自。 因為在過去的社會中,不論家庭或學校,都經常存在許多以愛為名的惡,例如:侵犯隱私的過度管教、踰越的體罰、以恐嚇或辱罵為管教的言語...。也因此,人本為了撥亂反正,乃將管教視為以暴制暴的手段,呼籲各界應以束之高閣。

    一個社會的正常運作,其實應該建立在合理、公平的獎懲之上。所謂公平的獎懲,意思應該是指有功必賞、有過必罰。只賞不罰的結果就像是要求多數人付出更多成本與犧牲,將自己暴露在可能被惡行侵害的風險中,這當然違反了公平且合理的賞罰原則。而真實的社會中,行使正常管教的學校、家庭其實多過於激情演出者。換言之,人本對於處罰的界定的確阻遏了少數不理性的份子,卻也壓制、拔除了多數理性者管教的手法與工具。何況,這樣的壓制與拔除,不但充滿了對校園與家庭負面的不信任,也很直接的排除了一個比較理想作法的可能,就是用討論共識的方式去尋找每個個案背後對於愛的價值判斷,並且依據不同個案的情結、施以多數人能接受的教育管教手段。 而當管教手段與方法被全面抹殺之後,「愛」進一步被上綱到不能使犯錯者接受處罰(或某種剝奪)的境界,而這種結果,卻使善與惡的界線更加混淆!也當然無法被社會所接受。

  如果真要談愛,我認為最高的典範應該是聖經或佛經之中,神對人的愛。尤其在 聖經之中,神的愛從不是寵溺,反而磨難、試煉、責難多過於和顏悅色。而 神的愛,不僅是對善與惡的口頭管教,也包含了各種懲處。 甚至,為了讓真正的善端不被惡所吞沒,神必須嚴懲惡人的犯行,乃至把所多瑪、娥摩拉給滅了。若依 神的標準而言,或許更不難理解為何人本提出的「愛」會受到多數人的反感,也不難理解,為何我們的霸凌從來沒有真正被解決的時候!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liticschao&aid=4895042

 回應文章

paul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差點錯過了你前篇回應
2011/03/13 00:05

你還沒結婚做家長,跟你談當然沒用:0)但是早點有個印象還是不錯.我欣賞你父母的教養方式及你的理解態度.理解才會生諒解,這才有和諧的家庭氣氛.離開家了還是會想家的!

父母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講了一大堆道理卻自己沒有好榜樣是白撘.

而還有一個重點就是family tie要堅固孩子才會甘心情願的接受.很多家長意見分歧甚至感情冷淡,要孩子接受父母的管束一定會受到排斥或無所是從或鑽漏洞.很高興你把你的情況說得這麼詳盡..輩父母逼迫的環境或者常使年輕人不服與感到氣悶,但這也讓他有提前磨練[不得不順從的抗壓性].

因為出了家庭,非親非故的職場哪容你[為所欲為]??就算老闆指令錯誤,你再大的本事有時也無法違逆.不服就拍拍屁股走人??你還想家裡養你一輩子??


paul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你的理解:0)
2011/02/21 17:07

現在很多六七十歲上下的人都已經豎了白旗!堅守[原則]的代價也很高.才跟兒女就過年期間發生的一些瑣事提出我的看法.我說我不怕老是婆婆媽媽的[訓誡]讓他們疏遠我,我只怕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管教孩子是父母[永遠]的責任.

老大已經作爸爸了,夫妻倆對年幼的孩子動輒問:{你要不要...??你要哪一個?}我覺得恥風不可長,我要他們做一對智慧父母,在孩子幼小期幫孩子做智慧的選擇讓孩子[順從].

我鼓勵常常情緒低落的老么,遇到任何逆境都要有信心度過}.人生就是越過一峰又一峰,1不會天天好也不會天天壞,存喜樂的心永遠對明天抱著希望!

當他們批評別人的時候,我提醒他們{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往往我們會擴大別人的缺點忽略別人的優點},其實我們對政治人物的看法也應該這樣!我常常跟孩子說教就是希望點出他們的缺失,如果他們不認為這是缺失就應該提出來互相討論,這才是正確的民主.

往往很多家長現在沒有[尊嚴權威]就是被[民主]一詞所害,以致無法把握原則!我們絕對要善用上帝給每個家長管教兒女的權炳,兒女順服父母的戒律是恆久不變,但不能高高在上,總也要順應趨勢的給兒女申訴的機會!這才是[家庭民主]的進步!想想孩子不管教等輪到外人才來管教不是很失面子的事!?

我堅信我這一路來對孩子的教導不曾鬆懈是在盡自己的責任,雖然換來的是他們的疏遠,雖然不無遺憾,但是對神是完全沒有虧欠的.:0)
 

或者我這番論述會遭到[人本基金會]的反駁,但我還是覺得我有我的理由,你呢?

金刀(politicschao) 於 2011-02-24 13:49 回覆:

P媽 您真是可愛。 與我們分享您的心路歷程。 一來,小朋友我還沒當父母,對於管教子女實在無法置喙;其次,每個家都有自己的家規,家規背後也有各自的信仰。 關於權威與順從,有很種面向可以討論。 但真要進入個案來討論,小朋友倒怕撈過界了 。

我覺得您的權威建立在可以討論的基礎上,的確不失民主治理的風範。  與您分享我家父親和母親對於管教我的經驗,讓您聽聽笑笑,倒是也有不少與您異曲同工之處。

在我家通常,母親管我生活小節,舉凡坐姿、儀態、說話內容...,而父親則管教我的思想。 母親習慣碎碎念、叨叨念,看到什麼不順眼就會"提醒"我,而父親則多半搞機會教育,藉題發揮的跟我"聊"一些思想上的原則,甚至在我叛逆期時也常和我"辯論"到深夜 。

曾有一次,我和同學聚餐晚歸(大概快12點), 父親在客廳點燈等我回來。  我說我都長大了,為何不能晚回家。 他只嚴肅的告訴我,一個家有一個家的規矩,他目前是這個家的家長,我住在家就必須遵守他的規矩。  當下對我來說的確是忿忿不平的,畢竟在青少年時期,一是愛與同學做比較、二是渴望自由。  但明白這是他的關心、擔心、和愛心。 再加上與老爸的對話,有時雖各執一詞,但他的願意聆聽的態度、不慍不火的陪我就事論事的討論,也讓我服氣於他的權威。

到現在,雖然不住在同一個屋簷下,但只要有見面或通電話,父親仍時常就他看到的、聽到的事情與我討論。 隨著我慢慢長大,他老人家與我聊天的內容倒是越來越辛辣。 那天連他們怎麼避孕都跟我聊 ^^|||  而我們的議題討論中如果有不同的想法, 他也總是先意思意思的稱許我看到的不同,再回過頭把他的原則陳述一遍。  有時我想想,都覺得他這招「洗腦」功雖然未必立即見效...但這麼日復一日下來,他講在前面的話也常被我用滿頭包的經驗證實了 , 也學乖了。

我是個叛逆的孩子,一直都是。 他對我的管教一直都只有一個底線,就是不能違法。而我老爸大概也太清楚我的個性,就立下了這麼一個警告在前,聽不聽隨你,但自己以後就會知道的管教原則。倒也還頗有一番放長線釣大魚的作用 !

至於人本的話要不要照單全收,我覺得就是當原則聽聽。我深信,只要父母心中有濃的化不開的愛,自然就會去調整並找到對子女使用權柄最好或最有效的方式。

與您分享小故事 ︿︿ 希望沒讓見笑呢 


paula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心的本身就很複雜
2011/02/18 15:38

再加上複雜的環境使得人心[無所適從]而變得不但更複雜而且..很多的學說都有其根據,但不表示適合所有的人..所以孔子早就說過[因材施教]!

我一向主張孩子要管要教,但是自己常遇到盲點,尤其活在這個[顛三倒四][人云亦云][失控]的社會!卻正如你說的,幸虧有聖經的教導為依歸,我就覺得心安理得,也慶幸我的孩子們是在教會長大.

我不怕被稱為[老古板],我絕得這個世界上就是該有老古板的存在,提醒年輕人什麼是可以做什麼是不可以,但也要有[開放心懷]的大人存在,讓者個社會不會過於boring,這樣才能維持[平衡].

所以各個學說都可以做參考但絕不是金科玉律,學者專家不能各執己見卻是要彼此溝通,在生活中找出一個平衡點..一定要多鼓勵年輕人多讀書多思考,常常能出門參加一些座談會效果會更好.

金刀(politicschao) 於 2011-02-21 02:20 回覆:
Dear p媽

在回應你的內容之前,請容小朋友先說聲抱歉。 前一陣子在網路上的狀態不穩定,或許也錯過了不少您捎來的訊息,也疏於回應。  自知非常失禮。

^^ 您一點也沒老古板啊 ! 真的老古板是不會打開電腦汲取新知並和與自己意見不同者交談的 !  您只是有原則啦 ! 

在這個價值浮沉的社會, 教會真的是很好的庇護所,而 聖經也真的很能發揮燈塔的功效。 有時候真的會被現實沖昏而失去信心啊 ! 

摩摩地卡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介紹您看幾篇文章
2011/02/18 08:13
http://www.wretch.cc/blog/hef1987/11606727
http://www.wretch.cc/blog/hef1987/10157410
http://www.wretch.cc/blog/hef1987/10599778
金刀(politicschao) 於 2011-02-18 11:17 回覆:
^^ 很棒的教育筆記

所以問題回到人本被"誤解"的原因,有兩個可能︰第一, 新聞媒體曲解、誤解、斷章取義了許多人本的話;第二,人本只會做不會說。或人本的發言系統經常拋出令人誤解的話。而無論如何,這樣的森小的教育方式是極品,無庸置疑。

但儘管如此,我仍必須指出森小與一般學校的差異。森小畢竟是實驗國小。 這些孩童的入學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家長同意"。 我們過去在操作組織的過程發現,組織成員的招募方式與後續管理有相當大的關連。其一、當組織成員是慕名而來的 , 其組織管理工作如順水推舟;其二、當組織成員是組織去請託、邀集而來的,其組織管理工作如逆風行腳。

以「誰應該回家」一文為例。一般的公、私立小學學生數、班級數比森小多;教師與家長互動不若森小緊密;家長對學校政策少有支持;在都市工作的家長在上班時間難以進到孩童照顧管教之責...。在這些限制下,不論是教師循循善誘、對學生處以"回家"思過的管教方式...都可能造成現實上教育工作銜接的困難。

舉例來說,有一類的家長必然主張,學校應該負起所有管教責任,把小孩送回家,徒增家庭成本,更顯學校瀆職。其甚至質疑學校辦學有問題!並反問難道他們學費是白繳的??? ....。另一類的家長則可能擔憂,上班時間如果小孩在家出了什麼事誰該負責?學童從學校到家裡的過程若出了意外是誰的責任?把小孩留在家裡難道沒有兒童福利法的問題?突發事件要請假有困難、安親班不可能提前安排、送去親戚朋友家又嫌丟臉...然後說這種管教方法根本就是懲罰家長。。。。 

事實上森小這套承襲於美國的制度本意的確是在懲罰家長,要求家長負起管教自己子女之責、並避免自己子女造成其他學童的學習困擾。但我國社會、家庭甚至教育主管機關因為風俗民情、保守、法制、權貴施壓、選票考量...等等,卻不敢把"教育與管教"中,家庭這個核心的責任去做正確的歸屬。 最後,教育機構承擔了所有的風險與罵名。當然可算自己溫水煮蛙的報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