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93集
2023/05/30 17:27:59瀏覽134|回應0|推薦6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93集

  好,我们还在继续讨论《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品的内容,昨天说到这句经文说:

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卽随彼佛往生其国。

“「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此正第廿「临终接引愿」之成就。弥陀愿海所惠真实之利也。

《称讚净土经》云:「是善男子,或善女人,临命终时,无量寿佛,与其无量声闻弟子,菩萨众俱,前后围绕,来住其前。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既舍命已,随佛众会,生无量寿极乐世界清净佛土。」经中「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是为净宗之心髓。因佛力加被,行人心始不乱。于是十念相续,便得往生。故称净土为果教,是他力法门,是易行道,是普被万类之慈航,均在是也。经云下辈者,「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更显此不可思议之他力。”

  所以我们所说的都是在解释这几句经文,往生佛来接引是千真万确的事情,这不是你否定就可以成立的。我们是依据经典跟祖师的解释来说的,而经典是佛说的,我们昨天也引了一些其它的经典来作证明。而事实上这件事现在还不断的有听说,不是古代才有啊!2019年我们七宝这里就有两位!所以这是千经万论共指,还不止是一部经说,千经万论都给大家指示这条路,十方诸佛同讚,十方就是没有一个地方漏掉的,不是一般人的讚叹啊,是十方的一切佛都同声讚歎这样子的一个微妙法门。

  只是现在大家不是那么重视就是了,再加上目前外面群魔乱舞,各种邪说充斥在这个世间。而净土法门的殊胜跟利益,这句阿弥陀佛真正的含义知道的人不多,因为讲解深入的机会也不多。

  我们七宝净土讲堂是依止黄念祖老居士的净土思想,也就是依止这部《无量寿经》的注解,来理解跟深入这部《大乘无量寿经》,深入广泛的来体解佛的悲心。所以这个「慈悲加祐,令心不乱」是净土宗的心髓,净土宗的心。在禅宗达摩祖师说「汝得吾髓」,髓是精髓,这就是净土宗的髓。是由于佛力加持行人才会心不乱,这就是他力的作用了。但是还有不少全靠自力,他力其实就是自力,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这样子的说法,你只有在这里有机会听到。

  那么关于一心不乱,我们还继续的来讨论。下来说的不是要求你现在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乱,这个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如果你做这样的要求,那就要求太高了,往往一般的人达不到,达不到就心灰,心灰就放弃了,放弃了就学别的法门了,不知道别的法门更难,最后一事无成。你要知道达到一心不乱,你生的就不止是凡圣同居土了,事一心你就可以生方便有馀土了,理一心你就生到实报庄严土,还有常寂光土。这当然是好,但是,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不要因为达不到就灰心,只要能往生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就算是成功了,先上车再慢慢找好的位子,那你已经很安全很保险了。所以真正的关键在「信愿」,蕅益大师讲得最清楚的了。很多是净土宗的不认识这一点,所以念得也就灰溜溜的,心灰意懒。那我们继续看下来的经文说:

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

  我们先看注解说:

“「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此云自然化生者,表非胎卵湿化四生中之化生。如《法华文句》云:「《胎经》云:莲华生者,非胎卵湿化之化生也,非化而言化耳。」又亦非《涅槃经》所谓之湿生。彼经云:庵罗树女等,因树华而生,名为湿生。盖秽土草木,常有湿气。庵罗树女等,托此湿气而生,乃名湿生。今净土中,莲华与人俱是同时而有,自然化现,不借湿气,故亦非湿生也。”

  往生之后就在七宝花当中自然就化出来了,一化出来不是要从好像婴儿慢慢开始长大,那就有变化有生灭啦!他一出来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在莲花当中化生,这个莲花是七宝所成就的。这个七宝我们不要以为是故宫那种,宝石什么做成的那个盆景,念公说那种东西说老实话,你摆在我这儿我都嫌讨厌,笨拙极了!这个不是那样子的,不是像我们这里拿些什么翡翠珊瑚金子,做成一个盆景。是说它极庄严极殊胜极干净!就是拿世间的宝来做譬喻,种种的宝所成的莲花,在这种莲花之中自然化生,自然而然的就化生了。

  这个化字在这个地方很容易被体会为胎卵湿化的这个化,众生有四生四种众生,化生是其中的一种。这个化生不能够这么体会,这不是胎卵湿化四种之中的那个化生。

  这个有根据的,前面注解说了,《法华文句》当中它就说了,它说是《胎经》,《胎经》就是说的《无量寿经》,莲花胎中生出来的。所以东密密宗的金胎两部,金就是金刚部,胎就是莲花部,也就是极乐世界。《胎经》就是我们净土宗的经典,《胎经》所说的莲花化生,不是胎卵湿化中间的化生,而是「非化而言化」,你还要是用「化」这个字嘛,但是它不是化,是「非化而言化也」。

  所以这是不可思议的,这是超乎世俗世间的这种化生,是怎么样子呢?是以弥陀大愿的力量所感自然而生,不是以这个罪业力的因缘而生的。所以你从极乐世界再来这个世间,那就是愿力身了,不是我们现在这个业报身了。

  天上生天也是化生,你有天福你就生了。入地狱也是化生。没有说是父母出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地狱中的接班人,没有这回事。你死了之后自然就到地狱那边去受生了,而且死了之后马上活,活了之后马上再死,一天不知道死多少次,那是罪业所定的。

  所以这个莲花化生跟那个都不一样,所以不是胎卵湿化的化生,那也不是湿生。

  人类现在大家有很多争论,人是怎么来的?有的说是上帝造的,有的说是猿猴变的,猿猴变的,那为什么到现在猿猴不变呢?变到累了。

  现在不用争论,按照佛教说人的来历就是这四种:胎卵湿化这四种都可以生人,最初的人可以化生,也可以从猴子变的,也可以化生,也可以湿生。《涅槃经》说湿生是庵罗树女等等,因为是树上的花,花里面有湿气,他就出生了人了,他是靠这个湿气而生。而极乐世界从莲花中生的跟这个不一样。大家想想看:这个湿生先要有了这棵树,是不是?有了树,还要树上有花,然后再生出人来。现在在极乐世界,人跟花同时出现,莲花的花跟莲蓬不是同时出现吗?所以不是因为花的湿气而生,皆是弥陀愿力大愿之感,所以超乎世间所说的胎卵湿化。

  我们只有听,想像不到是怎么回事的,不要去想,不要去费这个脑筋,因为佛告诉我们的,是超乎我们三度空间的人所能理解的范围,它只能让你接近你能够相信的这个程度,如果再讲得更彻底一点,那我们更加难相信了,因为是三度空间以外的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土是无数维次空间的世界啊!连科学家都找不到,科学家都不知道。下来说:

智慧勇猛.神通自在。

  我们看注解:

“「智慧勇猛」。谓智慧明了锐利,能破烦恼憍慢贼军,故云「勇猛」。如《智度论》云:「智慧箭劲利。破憍慢诸贼。」又《维摩经》云:「以智慧剑。破烦恼贼。」

又《心地观经》云:「法宝犹如智慧利剑,割断生死,离系缚故。」

「神通自在」。神通无碍也。如经云:「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等也。”

  而且生下来之后怎么样子呢?智慧勇猛,智慧是最重要的事情啊!所以成佛就是一个智慧,转八识成四智就成功了。这个识就是老在那儿分别种种的。你把这个八识变成四智,四种智慧就成功了,前五识转成成所作智,第六转成妙观察智,第七末那转成平等性智,最后阿赖耶转成大圆镜智。这些都是常识,偶尔听一听,知道一些,可以跟人家炫耀,可以跟人家说你看我懂很多,不是这样子的。学佛有机会就应该知道一些,所以整个就是智慧,往生的人这些上品的智慧勇猛猛利,勇猛精进,这个智慧猛利,能够断一切烦恼,而且神通自在,他通达无碍。所以极乐世界的人之前讲过,他能够在一个手掌当中持一切世界。不是一个地球啊,不是九大行星啊,也不是这个太阳系银河系。一切世界!现在我们知道这个天体有多大呀!就是我们人类的知识知道的天体,十四万亿光年,这么大的世界,我们看到这颗星,它是十四万亿光年之前存在的,现在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它早就不存在了,这还是其中之一啦!所以极乐世界的人掌中都能够将一切世界,都抓在手里头,是这样的神通!所以现在这一点点气功师的奇异功能,那提都不要提了,怎么能够跟这个相提并论呢?所以下来这段相当长的注解文字,念公就没有讲解了。我们就读一读原文,尽量体会一下,当作是常识也很好,而文字本身也不难懂,我们看注解说:

“又《观经》中详明上辈之三品。兹节录嘉祥《义疏》:「第一谓上品上生。发菩提心,修行经七日,则生彼国。见彼佛身,闻说妙法,则悟无生法忍。当知此是七地无生也。第二,上品中生。不必读诵大乘经。但善解义理,深信因果,不谤大乘。此功德愿生彼国,即得往生彼国七宝池中大莲华中。经一宿则开。经一小劫,得无生法忍。此亦是七地无生。前上品见佛闻法,则得无生。今中品经一小劫得无生也。第三,上品下生。此人亦信因果,不谤大乘。彼国华中一日一夜乃开。复经三小劫得百法明门,住欢喜地。今下品得初地无生,故知前上品是七地无生。」”

  下来引了《弥陀疏钞》:

“又《弥陀疏钞》更谓上上品往生中,最上者可至八地。《钞》云:「则上上品中,从一地以至八地,已容多品,馀可知矣。」可见上辈往生,见佛闻法,即悟无生,可登八地,足证「智慧勇猛」也。”

  你在这个世间要证得八地,初地欢喜地都别做梦了,做梦都梦不到,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初信位我们都没有份,所以告诉你这件事情你是做不到的。但是我们有一条捷径,最短的路,这就是佛的慈悲啊!释迦牟尼佛慈悲将这件事情,就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告诉我们,有这么一条路直接从人道,不经过阿罗汉,不经过闢支佛,不经过菩萨,直接到极乐世界。然后就算你不是上上品,你是中上品或者下上品,你证到的这个地位都是你很难想像的,这叫什么?一步登天,它还不只是三级跳四级跳五级跳,一步登天啊!但是能相信吗?哎,为什么不能相信?这不是空能法师说的,这是佛说的,佛在哪里说的?在经典说的,祖师加以证明。所以不相信是很可怜的,现在我常常这样来说,你连相信或不相信都没有资格,为什么呢?告诉你这不是三度空间的事情嘛!你相信跟不相信,你还是在三度空间的这个概念,现在告诉你超过三度空间了,所以你否定也没有资格,相信也没有资格,不相信也没有资格。什么才有资格呢?只有听有资格,接受有资格,相信有资格。我们下来看经文了,我们看接下来的经文: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此指现在以及当来一切众生,欲于当世亲自眼见阿弥陀佛也。”

  所以底下释迦牟尼佛再嘱咐我们大家一句,嘱咐就是交代啦!交代什么呢?「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所以往生不是将来的事情,不是以后的事情,是今生的事情This Life,不是Future Life,不是Reborn。你要今生见阿弥陀佛的人怎么样呢?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你要发无上菩提之心,我们常常提到,最容易理解什么是无上菩提的心?就是愿意去作佛的心。这还不够简单吗?但是你有这个心不是用口讲的,你要付诸行动啊!那就是这一句了,「复当专念极乐国土」,还要念极乐国土的种种功德,念就是心里常常有,怎么做呢?听经啊!听经啊没有其它方法了。师父那个小听经机里面,有很多关于极乐世界的,最好天天都听,那你就好像就在极乐世界了,越听会越欢喜,欢喜怎么会有病呢?欢喜心是最好的营养。更何况你想的是佛法,想阿弥陀佛,想佛法,想极乐世界。所以还是上头的话再重复一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还要「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下辈的也是如此。如果你想高一点,你还要做种种功德,拿这些功德来回向,「由此见佛」,由于这些功德而能见佛。「生彼国中」,见了佛之后一定生到极乐世界。而且「得不退转」,一往生之后再也不退转了。你就是再回来这个娑婆世界,你就是再到地狱里面去度众生,你到任何最恶劣的地方去,你总是不会再退了,因为你是从极乐世界来的,你所达到的这种觉悟的水平,它是Remain保持住它就不会再退步了。以前讲过的例子,像那个金在那个矿石里面还没提炼,你将它提炼出来,它成为纯金了,它就不会再变回矿石了,就是这个意思,只要那么一次,不用多,那么一次彻底了以后就高枕无忧了,就算到地狱去也不怕,那才叫真的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那你跟地藏王菩萨就是朋友了,大家都是菩萨了。但是在我们这个世界是进一退九,好不容易进了一步,底下就有退九步在等着你,所以很可怕呀!这是说的老实话。所以我们必须得逆水行舟,一篙子松下来,篙字上面竹字边下面是高,篙子是用竹竿或者是杉木等做成撑船的工具,这篙子把船撑上去一点,马上第二个篙子又要顶上去,不能让它滑下来,只有这样来用功,一松懈一冲下来就退了很多很多啦!所以这一段就是上辈往生的。

  这个上辈的往生在《观经》里头讲到上品上生比我们这个讲得详细,观经就是把这两头都说到很极端,所谓「极其优降」,好到最好的是什么情况,那个最低的是什么情况,都可以来,五逆十恶地狱都现前了也都可以来,不是来七宝,是来极乐世界,所以《观经》就是把这个极端都说了。我们这个三辈是指着,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概率最多的,巴仙率最多的,这往生多半是这种情况,多半是《无量寿经》说的这种情况,这里略略分成三辈,《观经》就分得很细了。所以我们这里都是善人往生,从往生的情况来看,多半是善人。那么《观经》是最恶的人,如杀人犯,干了很多的伤天害理的事的人也可以往生。你说:师父,这样子不公平。不公平,你问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这样子不公平啊!有原因的,这些我们之前都说过了,这不止是佛的慈悲,而事实上好像昨天还是前天讲的,一个恶的人最后临终忏悔了,他可以从恶改成善,恶人就变成善人了嘛!哪有什么不可能的呢?浪子回头金不换嘛!那他就是从那边看,最低最低的也可以来,最低的不是跟你安排一个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啊!下下品也是非常非常难得的啦!到了之后十二劫花就开了,极乐世界的十二劫很快,极乐世界的一秒钟,我们五万年啊!不能想像,是不是?所以下下品也偷偷的笑了。但是像我们一般人不是那种杀人放火的,没有干大坏事情的一般上都不会是下下品,最起码都是中上品嘛是不是?所以这个上品上生我们稍微读一读《观经》的话,也可以增加大家的欢喜心。我们看注解:

“《观经》谓上品上生者,「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大势至,无数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七宝宫殿。观世音菩萨执金刚台,与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与诸菩萨,授手迎接。观世音、大势至,与无数菩萨,讚歎行者,劝进其心。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

  在临终的时候,阿弥陀如来跟观世音、大势至,无数的化佛,百千比丘声闻大众,无量诸天,还有你认识的以前往生的那些亲朋戚友,他们都来了,欢喜啊!你今天要回老家了,大家赶快来迎接你啊!七宝宫殿来接的是这样子的一个景象,都来了。那么观世音菩萨就执金刚台,就是一个莲花台,跟大势至菩萨至行者前,到了你的面前,因为这个莲花台就是你要乘坐的,Your Transport你的交通工具,阿弥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加持行者,「与诸菩萨」跟大菩萨一起。所以接引佛这个手印就是这样的,伸在前头的,阿弥陀佛这个手持莲花,这个手就是这样接引啊!在等我们啊!来啊!赶快来!快快来!我们就不要,慢慢来,不急啦!阿弥陀佛的手伸出来伸多久了?无量劫在等我们啊!所以称为接引佛,就是来接你的,「授手迎接」伸出手来迎接你,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数菩萨讚歎你:善男子、善女人,你这很难得,修持精进。那么女人这个时候就转成男身了,然后上这个莲花台,「行者见已,欢喜踊跃。自见其身乘金刚台」,自己看见自己上了这个金刚台了,金刚台是观世音菩萨拿给他的,不用阿弥陀佛动手啦!他有他的助理嘛对不对?助理去干嘛!「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这个就是接引的情况,我们没看到,那只有他临终的人跟佛之间这种交流这种情况,我们看不到。你要看到那就不得了咯!以后你自己会看到,然后再回来跟我们说,就是这样子,师父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我们想这样还是不行啊!还是要我们自己看到才行,这就是接引的情形。

  而且马上就可以分身尘刹,这是讲的上品的啦!供养诸佛,闻种种妙法,得种种陀罗尼,这个是上品往生。当时往生之后你最低是初地菩萨,《疏钞》说甚至是八地菩萨,你今生就证到这样子的位置,今生不是来生,为什么呢?因为是在你断气之前。不是断气之后,断气之后就麻烦咯!那就要抢救神识,再不行,到中阴身,越来机会越渺茫了。断气之前就是今生啊,今生就可以证到这样子的地位,这个有多少人相信啊?所以我常常想,说到这句话的时候就看看大家的脸色,相信的就这么多张的脸而已,就你们相信,现在啦!出了门口就不知道啦!

  所以有很多人轻视净土,轻视就是看不起,东学西学,这个事情我们觉得很可惜!又不是不信,但是就是这样子,找不到一条光明的平坦的道路,枉自辛苦,越忙越乱,摆在你面前,你怎么会来接触到这个净土法门呢?为什么其他人没有这个机缘呢?这个机会不要白白的浪费掉!不要像我,还好我回头是岸,我二十多年前就是看不起净土法门,这一句四个字,阿弥陀佛,谁不会念?叫我一个从台湾读了很多中文的,这样的知识份子要来相信就那么简单这四个字,别告诉我这就是佛法,没有水准No Standard!今天我还是走这条路,所以我是知识份子读书人,读书人的头脑不简单,为什么不简单?特别固执「铁牙齿」,所以不容易啊!我能够相信,能够走到今天最起码二十年,因为十五年前就接触到黄念祖老居士的这部《大经解》,黄念祖老居士的佛法,才能够走到今天,才能够让知识份子心服口服。下来注解很长的一段,是《观经》继续讲到上品中生跟上品下生佛来接引的情况。

“又上品中生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无量大众眷属围绕。持紫金台,至行者前。讚言:『法子!汝行大乘,解第一义。是故我今来迎接汝。』与千化佛,一时授手。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讚歎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又上品下生者,「行者命欲终时,阿弥陀佛,及观世音、大势至,与诸菩萨,持金莲华,化作五百佛,来迎此人。五百化佛,一时授手。讚言:『法子!汝今清净,发无上道心,我来迎汝。』见此事时。即自见身坐金莲华。坐已华合。随世尊后,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观经》与本经,同谓行者于命终前,见佛来迎,是即「今世见阿弥陀佛」也。于此五浊恶世,无佛之世,能见彼佛,实是希有。全凭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不思议力。复因行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广积功德,发愿回向,求生彼国。与佛愿相应,故能见佛。由见佛故,即得往生,永无退转。必证无上菩提。段末复示「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盖此乃往生之主因。加之以「积集善根,应持回向。」以是胜因,必得妙果。故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本解崇尚他佛,或疑有昧心宗。兹引三论,以为佐证。”

  下来这段很重要,你可以说是高级的净土班,真的是博士班,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跟接受的。我们尽量尽量的来听,底下就是一个讨论了。这里头我们很强调就是谈了他佛的接引,净土宗不是讲二力法门吗?自力是自己,他力是阿弥陀佛,刚才说的都是他佛的功德。或者有人就怀疑,你这个跟禅宗就矛盾了,心宗就是禅宗,禅宗都是讲自心的功德,你这个不推崇自心而讚歎他佛,靠他佛,你这怎么解释?你这不是心外求法吗?现在引了三部论的内容来证明,真正说透了之后,实在就是自他不二。你还自和他,那你还是两个,你还有自有他,还有两个。《维摩诘经》维摩居士就告诉你不二法门,有一品叫做「入不二法门」。你永远都在二里头,你永远就入不了不二法门。那们先引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来看看:

“一、灵峰大师《要解》云:「问:『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为胜,何也。』”

  他自己回答。

“答:『此之法门,全在了他即自。若讳言他佛,则是他见未忘。若偏重自佛,却成我见颠倒。”

  我们头一个用蕅益大师的《要解》说,他自己也设了一个问他说,既然《观经》里头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谈的是心,那心就是你的自心你的本心,你何不自佛就好了,干嘛一定要强调他佛呢?这是蕅益大师设的一个问,这个问题都是很好的。我们将来有的时候自己心里面也是存在着这个问题,那么就跟着这个,我们就可以来解决了,你跟人家讲话就会比较大声一点,但是也不要太嚣张。主要是自己要能说服自己,同时你还要说服他人。蕅益大师就答复了说此之法门,这个法门全在...完全在于「了他即自」。如果不解释的话,这四个字你几年都没有办法去理解。刚才前面已经说了一句自他不二了,这里就更深刻了,蕅益大师的话说要能够「了」啊,「了」。如果你念「了」,全部都不用讲了。这个了字最粗浅的说就是了解,而这个「了」字不仅仅是了解的了,这个事你了得了吗?你这个事情了得了了不了?了不了就不得了!「了」有解决的意思,而且还要是彻底解决才是。这里的「了」这个字,所以中国的文字很有意思。他用一个「了」字,了什么呢?了他就是自,所以他就是自。我们之前不是有举过磁铁石那个例子做过比喻吗?今天不重复了。「若讳言他佛」,你很忌讳就是很不想谈他佛,一谈到他佛你就不高兴,你这种情形就是他见未忘,你在见地当中还有一个他,你还有分别。「若偏重自佛」,我就老强调「自佛」,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等等的,那是什么呢?却成我见颠倒,你的我见很深,你在颠倒啊!下来我们再看注解:

“又悉檀四益,后三益事不孤起。傥不从世界深发庆信,则欣厌二益,尚不能生,何况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明显。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即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其馀世智辩聪,通儒禅客,尽思度量,愈推愈远,又不若愚夫妇老实念佛者,为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蕅益大师这段话我们很熟悉了,在去年讲《弥陀要解》精华的时候我们看到过。那么这里念公的注解也引了过来说,又悉檀四益,我们用四悉檀来利益众生,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跟第一义悉檀。饶益有情用四悉檀这个可以利益众生,如果这个四个悉檀,从世界悉檀让他生发庆幸心,发生信心。如果世界悉檀都不能使他得利益,那么所谓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就谈不上了。所以这就讲极乐世界,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世界悉檀」要不知道,那你欣慕极乐,厌离娑婆,这种利益你也得不到,你现在连往生都谈不到了。你还说你能够悟入到理佛,理上的佛就要破无明,破无明你就是地上菩萨了。你连往生都达不到,你连欣厌的心都生不起来,那其它的都是废话。

  那唯有怎么样子呢?「即事持达理持」,所以念公把澫益大师这句话,又加上另外一句话作成一副对子。即事持达理持,从事持开始,你不知不觉达到理持了。事持是念阿弥陀佛,从事相上来修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从事持开始,你就不知不觉就达到理持了,你就是这样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念,所以这个最微妙的就是,你不知不觉一切都放下了,只是这一句弥陀朗朗现前,这个时候都放下了,就是无所住了,这是《金刚经》的话,也是《金刚经》的境界。而这一念相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相续,这就是生其心,正在无所住的时候就生其心,正在生其心的时候就无所住。这个是地上菩萨才能够达到的事情,然而你凡夫这么做就能达到了,你甚至一个没有文化的老太婆,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当然老太婆她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念佛功德殊胜就在这个地方。因为它暗合道妙,其它是要明合。这个念佛是暗暗的合乎了道最妙的地方,所以以凡夫的心要入诸法实相,只有念佛最容易。其它也不是没有一个不可能的,都比这个难。

  你看我们现在这个世界种种的动乱很多,我们总之要求一个我们还能做得到的方法,我们能力可以做得到的。做不到的很困难的,这个时候有等于没有嘛,是不是啊?所以念公常常说,你得了病,告诉你现在到美国去,有一个专门的大夫,他给你一看就会好了,事实就是事实都是事实,但是我们这个病人他怎么能到美国去呢?怎么签证然后还要旅费啊,到了美国他怎么能找到这个大夫?怎么去看?你虽然有就跟没有一样。你是真有,所以很多法门也都是真的,真的是这样子,但是这个有对于你来说就跟没有一样。在美国的人他还不见得人人都能找到这个大夫,比我们强一些,他都已经在美国了,他能找到他就治好了。他也找不到啊,还有大夫很忙的话还还挂不上号,还要排队,就这个事情嘛!所以这个事情就是要问一下具体的情况,就是很实际的情况。

  即事持达理持,你就这么念的话,那么念到念念是暗合道妙,你就达到理持了,理持就可以破无明,证无生法忍了,你就是地上菩萨了。所以弥陀圣众现前即是本性的明显,弥陀圣众现前不是他佛来迎接你,是你自己的本心显现了,不是外面有一个其它的什么境界,那是因为你的本心显现外面的佛来迎接你。

  「往生彼土,见佛闻法」就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所以夏老师夏莲居老居士有两句话也很好,我们昨天也念过了,在《净修捷要》,「讬彼依正,显我自心」,假讬就是靠。比方说我讬讬你了,拜讬拜讬就是那个讬字。讬什么呢?讬彼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所以这八个字解释这个话很好,我们把这八个字记住!讬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拿观世音菩萨以及七宝宫殿八功德水等等等等的,这一切的庄严用来干什么呢?显明你自己的本心,你自己的心有这么庄严你不知道。师父常常用世间很粗俗的一个例子,各式各样不同的美术灯,不同款式的灯,它就是为了显现有电啊,没有电,这些灯也没有什么作用啦!从这些不同款式不同样子的灯,跟种种的照明,显出这个电起作用了,电通了。从极乐世界一切的一切,依报正报,自然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那都是你的自心所显现的啊!当然我们讲的是极乐世界,娑婆世界这个秽土也是啊!要不然你自心只显现清净的,肮脏的你不要,你的自心还有选择啊!都是自心所显现的,一切都是。那你自己的心有这么庄严你不知道,要从事相上才能够知道。所以这一切的讚歎极乐世界,就是讚歎你的自心啊!那你怎么可以把它看成跟自己没有关系呢?都推到他那边去了。所以密宗它殊胜就是你修法,你自己就是本尊。现在很多人不从根本上下手,就是要找个便宜的法,想很快就成功,那就很快成魔。

  那么底下还是蕅益大师的话,说「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这个净土宗不是一个愚夫愚妇所行的法,这个法门是极深极妙,斩尽一切意见,破尽一切戏论,一切戏论都破尽了,一切意见都给你斩尽了。你有这些东西,你就不能很好的去相信。所以只有哪一些人?是谁才能够承担?完完全全的可以接受过来呢?唯有马鸣菩萨、龙树菩萨、智者大师、永明延寿之流的,才能够彻底地荷担得去,才能够承担啊!只有这种大人物大宗匠才能够承担。我们「丫丫乌」普普通通的人呢,我们糊里糊涂的就认为只有愚夫愚妇去搞,现在还轻视净土法门,这是什么?这叫颠倒见,把殊胜的看成轻的,把轻的看成好的,你自己正在颠倒见中,你还在拿那个大顶头冲下,脚冲上,很辛苦啊!这些人才能够担当。其馀世间的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就是世间的尤其是讲知识份子,口才好,头脑好,讲得天花乱坠,就这些人啊,通儒就是儒家的通儒,跟这些禅客,禅客就不是六祖惠能那一流的,禅客自称为是修禅的。

  「尽思度量」,尽他去思度的这个量,尽其量,愈推愈远,你越想越琢磨,就越想越远,那就越来越不能明白了。反不若愚夫愚妇老实念佛者。所以这就把这些通儒跟禅客批评得很切实际了。这些人笑话那些老太婆,没有文化不认识字的,笑那些老太婆没有智慧,妳就会念阿弥陀佛!我以前也干这种事,看不起这个老人教,是老人才学的,没有水准。他反不如那些愚夫愚妇,这些禅客学儒的这些还笑人家。其实我们看看现在的情况,也还存在这种观念,还不止是以前的那些知识份子,你看甚至那些明星那些艺人,我到目前还没听说这些明星艺人,有人念阿弥陀佛的,好像没有哦!刘德华有吗?为什么呢?身份不配嘛!你这个老和尚,尤其你看那些显教汉地的老和尚拿着念珠,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衣服又不华丽淡淡的又没有色彩,他不要这个,他就是要念唵嘛呢叭咪吽。当然也不是不可以,说穿了就是心态的问题。这是我个人的见解,不代表其他人。

  所以印光大法师现在很多人都很尊敬,称为我们近代的三大高僧之一。印光大师就讚歎这个《弥陀要解》,他说这个是《阿弥陀经》最好的一部注解,释迦牟尼佛自己亲自动手来写也不会超过。所以我们就是看了澫益大师的这些意见。第二就引了《无量寿经起信论》,我们看注解:

“二、《无量寿经起信论》云:「问:『临终见佛,为是自佛,为是他佛。若他佛者,即成魔业。若自佛者,想力所成,虚妄不实,云何往生。』答:『自佛他佛,总成戏论。人我两忘,自他不异。诸佛法身,湛然常寂。以本愿故,感应道交,即自即他,无虚无实,唯一真如,周遍法界。众生依于业缘,幻有分段。如居屋下,不见天日。念力诚坚,幻缘斯净。如撤屋蔀,天日豁然。任运往生,还同本得。』」此论扫尽一切分别,自他生佛总成戏论。唯一真如湛寂周遍。任运往生极乐,还在本心之内。”

  不得了!光是文字就不得了了!不用解释也好。所以第二引的就是《无量寿经起信论》,清朝的彭际清大居士,了不起的一位开悟的人。他自己问,临终你见佛,你是自佛还是他佛?他这个也很厉害!他说如果是他佛,那就成了魔了,心外求法不是魔吗?如果说是自佛,那就你自己想出来的,既然是这样,你怎么能往生呢?这也是他自己设的问,也许有人这么问过他啦!彭绍升居士答得也很好。彭绍升就是彭际清,自佛他佛总成戏论,你说自说他都是戏论,都在这儿开玩笑。人我两忘,你要修行的人要人跟我都忘了,所以《金刚经》的讚子就说:「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歎无穷。」人我得把它给忘掉才行。你老有个人我,你得两忘,人我得两忘,才能够解真空。自跟他不是二,叫什么?叫不二。你说一也不对,你说二也不对。所以佛门这个文字就是妙啊!它就是不二,不异就是不二。这个异是差异的异,不是一二三四的一。不异就是不二,《维摩诘经》就是不二法门,一切不二。你老在那个有二,有对立的这个情形之下。所以我们坏就坏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分别识,有种种的分别。「诸佛法身,湛然常寂」,这是弥陀以他的本愿的缘故,所以跟我们修的人就感应道交,也就是即自即他,自就是他,他就是自,本来是一体的,我们的本心跟弥陀的法身本来是一体的,一体的,同一个法身。

  师父最近妙想天开,常常用整个宇宙是一个大数据,一个Data一个大数据就是共同一法身,法身就是一个大数据。不是你地球人说的那个大数据,那个小得可怜!宇宙共有的一个大数据,现在就是我们自己所谓的「情生就智隔」,你一生情念,我们这些念都是情念,智慧就给你隔开了,隔住了,就不能了达了。阿弥陀佛从哪里来的?自性变现的,那不是叫自性弥陀吗?极乐世界是唯心净土,你看看没有离开自心啊!心就是自性,极乐世界是自性变的,阿弥陀佛也是自性变的,是自己自性变成的。唯心净土跟十万亿佛土的极乐净土,请问中间有没有界线啊?这个界线怎么来的?实际上是无虚无实,唯一真如,周遍法界。众生就是没有办法嘛!众生就是由于业缘幻有分段生死,这个就是由于业力的关系。擧例子,像在屋子底下,你搭了很多棚棚,很多帐篷,你看不见天日。你如果念得很诚恳,这一切缘就清净了,这个时候把那个棚棚那帐篷全部拆掉了,就豁然见天日了,那你就可以往生了,往生之后你证得无生法忍,就开发显明了自己的本心了,这也就是你本来所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也不是别人的。这是第二个议论。下来第三我们引了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这部《大经解》这里引的都是好料来的,这些大德都是开悟的人说的话。那么通过我的嘴巴,通过我转述的这个声音,这个上面坐的人没有开悟,转述不用开悟吧?你请电台的播音员播讲这个内容,播音员不用开悟吧?所以我常常说你把我当作是播音员和尚就行了,不用开悟的,现在告诉你们开悟的人说的话。

“三、《弥陀疏钞》云:「着事而迷理,类童蒙读古圣之书。」「昏穉未开,仅能读文,了不解义。所谓终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执理而遗事,比贫士获豪家之券,自云巨富,不知数他人宝,于己何涉。」「所谓虽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是故约理则无可念。约事,则无可念中,吾固念之。以念即无念,故理事双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后谓之大智也。」

又《疏》云:「然着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钞》曰:「假使骋驰狂慧,耽着顽虚。于自本心,曾未开悟,而轻谈净土,蔑视往生,为害非细。所谓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者也。」读者当三复斯言,慎勿执理废事,讳言他佛,轻视净土,而自招殃祸也。”

  明朝的文字应该不难懂。第三是莲池大师的《弥陀疏钞》,提的就是事跟理这两件事情。

  「着事而迷理」,净土法门很多人是属于这一类的,执着这个事相,认为是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黄金,有七宝,好极了!但是他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些七宝黄金种种,这些一切说的都是法身。这个就像什么呢?像小孩子念四书五经,他不懂啊!他就只会背,有的人还会背全部的四书五经,不明白道理的人很多,你年纪小,智慧没开,你只能够读文章,不了解意思。所谓终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你整天在念佛,你不知道是佛在念你啊!我们在念佛,正是佛在念我啊!这是其中一类的。

  另外一类是执理而遗事,前面是执着相事相。这里执着这个理,什么东西都不能够执着,理是好,但有人执着这个理,只承认这个理,执着这个理,把事给丢掉了。这里举一个例子很好很妙!就像一个穷人家拿到了阔人家的账本,哦!什么银行有多少存款有多少股票,自己说我发财了!我发财了!账本是人家的,你数他人宝,你数别人的宝贝跟你自己有什么关系?这是什么呢?你虽然知道即心即佛,佛就是心,可是你现在的心绝对不是佛,你是大头佛,你的心都被这些尘染跟世间种种这些,刚才不是说了,等于屋子上面搭了很多棚棚。拿镜子做譬喻,我们的本性像镜子,它本来可以照的,但是现在镜子上面,红墨水蓝墨水沥青什么都涂满了,你自心的光明就显不出来了,我们看见的全部都是红的蓝的乱七八糟一大堆,就是说判然你现在的心不是佛,判然就是肯定你现在的心不是佛。

  所以「约理」从理上说就没有可念的了。再从事上说「无可念中,吾固念之」,无可念中我还是念。所以有事有理。虽然在无可念中我还是念,为什么呢?念就是无念,念就是无念这就破了你的情执了。你说只有一切都「无」,所以这个「无」这个字他就搞错了,好像说无相、无念、无为,很多人把这个「无」字就当成一个「断灭的无」去理解,这是一个大错误。前天我们才学过,道绰大师的要「识达有无」,说得很透彻!念就是无念。要真是都没有了,那就是顽空,再说得不好听,就是断灭见。不是什么都没有了,是空有不二,空有不二那就不是世间的空有,相对的这个空有。所以《心经》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以前也不知道它讲什么,就是会摇着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哗好料!什么好料你都不懂!这两个不是两回事,「不相异」,有念跟无念,有念不异无念,无念不异有念,这不就是一样的话吗?这就理事双修了,又修了事,也修了理。「即本智而求佛智」,所以前面一句用蕅益大师的,一句用莲池大师的,也可以作为一个对子一个对联,蕅益大师是「从事持达理持」,莲池大师是「即本智而佛智」,是一样的,这就叫做大智慧。

  莲池大师再说「然着事而念能相继」,执着这个事相,可是你念佛的这个念头能够相继,能够相续,那你不虚入品之功,你还可以得到往生,得到入到品位的功劳,什么品位有多高不管它,只要能够到极乐世界就ok了。相反的,你执理而心实未明,有的人就觉得我信了禅宗我很高,禅宗讲的都是理,执着这个理而废行这些事,看不起这些事,反受落空之祸。这几句话很好,大家每一个人都要很好的去衡量自己,你并没有真正的开悟,你就反而看不起念佛,看不起这一些,你就会受到什么样的结果呢?落空的祸。那之前那个他还有入品之功,你这是落空之祸。底下他又说了「假使骋驰狂慧」,没有开悟,你轻谈净土,蔑视净土「为害非细」,这个为害不轻啊!这个就把上品的往生介绍了,而且把自佛他佛以及理跟事做了一些讨论。所以这个重禅轻净,重视禅宗,轻视净土。现在有的人只是重视净土,这个又是偏了,你谈一点禅,不可以,要专,好像你是背叛我的净土宗了,这个也太过了。一部佛法没有不好的,你只要能把一切好的都吸收过来,那都是好事。总之不要脚踩两只船,那是绝对不行的。什么法门都一样,兼修都是好的。但是你这个脚踩两只船,那是一定要掉到水里去的,除非你有轻功。兼修跟脚踩两只船怎么分别呢?这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三辈往生上辈的情形,我们之前谈过了。接着我们看中辈,我们先看经文: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这个之前我们讨论过了,出家作沙门,作沙门还是不作沙门,这两部经《无量寿经》跟《观经》,讲的都不一样,所以我们就不要执着,总之我们要心出家,前几天不是讲了四料简嘛,出家在家、在家出家、出家出家、在家在家,四料简。心出家不一定是身要出家,要有这个出离心。《观经》就说中辈是出家人,那我们这个《无量寿经》说中辈就不作沙门,上辈的才是。《观经》上辈没有说是出家人,你看《观经》听经的都是上辈往生,那国王的夫人宫女,没有出家人,所以这个地方也不要执着。我们说的是心出家,不是这个形式,不是这个形式穿上什么衣服就算了。现在有些出家人整个都是在家,比这个在家的一点都不少烦恼。你不能心出家,不能大修功德,也要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中辈也是如此,下辈也是一样共同的条件。

“《略论》云:「中辈生者,有七因缘:一者,发无上菩提心。二者,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三者,多少修善,奉持斋戒。四者,起立塔像。五者,饭食沙门。六者,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七者,以此回向,愿生安乐。」《会疏》同之。第一发菩提心,第二一向专念,均如上解,不赘。第三「随己修行诸善功德」,谓诸善功德中,随己堪能,勉力以赴也。”

  我们这个经文一句一句来,「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就是量力,量自己的能力来修行,来做种种的功德。「奉持斋戒」,戒就是你受什么戒,就好好的持戒。所以有很多人有的就贪功德,说别人都受了菩萨戒,我没有受,我也要受受戒试试看。这还能试的吗?这个很冒险。所以这个戒是不受则已,你受了之后破戒,这个罪是大极了。所以都要很务实,务实就很文,我们讲得白话点就是都要看看自己的能力,要看看自己的情况,好好的你是什么身份,你就受什么戒。蕅益大师的比丘戒他就退了,说我持不了比丘戒,退为沙弥戒,现在人家都说他是大德,没有说蕅益大师怎么没出息啊!他是认真的,他不是贪图这个虚名,我持不了,那我退了嘛!我把这个沙弥戒持好就好了,你看很多经上写沙弥智旭,智旭就是蕅益大师,那就是他执持沙弥戒的时候。下来说:

“「奉持斋戒」《大乘义章十二》曰:「防禁故名为戒,洁清故名为斋。」「戒」者,《四分律音义》曰:「戒亦律之别义也。梵言三婆罗,此译为禁。戒者亦禁义也。」「斋」者,谓不过中食。正午以为正时,以后为非时。时者宜食,非时则不宜食。不过中食(即常言之过午不食),名持斋。又《南山业疏》云:「斋谓齐也。齐一其心。或言清也。」故持斋者,以清心之不净也。又《会疏》云:「斋戒,即八斋戒及摄大小诸戒。盖夫戒是人师,道俗咸奉。心为业主,凡圣俱制,正法住灭,皆一由之。明比日月,尊譬宝珠。宁当抱渴而死,弗饮水虫(指未经沙滤含虫之水)。乃可被系而终,无伤草叶。」疏中极论斋戒之要。正法能否住世,全赖行人能否持戒。故当宁失身命,毋违所受之戒。彭际清居士曰:「故知净土资粮,全凭功德。功德之基,莫先持戒。以戒净则心净,心净则土净故。」”

  那么中辈者量力做种种功德,还要奉持斋奉持戒。斋不是素,素不是斋。斋是什么呢?八关斋,斋就是过午不食,八关斋戒修一天也可以,今天我受的只是一天,这一天我不要坐卧广床大被,不要去擦化妆品,也不要看电视,这些音乐什么都不行,这一天八关斋戒功德很大,这是斋。戒,居士一般都是五戒,再来就是菩萨戒。我们和尚是比丘戒,和尚也有菩萨戒。

  第四是「起立塔像」,那么下面还有注解的一个解释。我们今天刚好时间到了,我们就到这里一个段落。下面的经文一段段一句句的解释,我们明天再来继续。

  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79267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