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27集
2024/03/16 14:54:04瀏覽117|回應0|推薦2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27集

  我们还在〈勤修坚持第四十六〉这一品经文的开端,这个「十力」我们在上一堂课谈了一些。下来就是说到「无畏」,我们看注解的解释:

“「无畏」者,乃四无畏。又云四无所畏。化他之心不怯,名无畏。今所指者是佛之四无畏。(详见第十七品无畏注)。”

  这个「无畏」是指的「四无畏」,佛于大众中说,就是对着大众说我是一切智人「无所畏」,就是没有畏惧,没有胆怯的地方,没有畏怯。说他自己是漏尽无所畏等等四样,这是四无所畏,也叫做四无畏。注解接着就说了这句,解释这句「无碍无着」,我们看注解:

“「无碍」者,自在通达,互相涉入,融通两为一体。如灯光互相涉入,是无碍之相。

《往生论注》曰:「无碍者,谓知生死即涅槃,如是等入不二门无碍相也。」

华严宗立四法界。据《大明法数》:一事法界,谓诸众生色心等法,一一差别,各有分齐,故名事法界。二理法界,谓诸众生色心等法,虽有差别,而同一体性,故名理法界。三理事无碍法界,谓理由事显,事揽理成。理事互融,故名理事无碍法界。四事事无碍法界。谓一切分齐事法,称性融通,一多相即,大小互容,重重无尽,故名事事无碍法界。又名无障碍法界。

今此经所宣,正是如来事理无碍法界,与事事无碍法界,甚深之法也。”

  这里说能够「自在通达,互相融入」,你里头可以有我,我里头可以有你,就像两盏灯的光,这个灯的光和那个灯的光彼此相摄相入,都遍在这个讲堂里头,遍一个空间,你的光包括我的光,我的光包括你的光,融通而为一体,这就叫做无碍。后头讲事理无碍、事事无碍等等都是无碍。

  佛法就是无碍,你自己怎么处处都有碍呢?那跟佛法没有关系。你自己要检讨,是自己的问题,不是佛法本身的问题。不是说到这里就跟这个那个,两个就互相矛盾了,就不能解释就抵触了,佛法没有矛盾,是你自己自相矛盾。

  佛法没有这个事叫做矛盾,一切无碍,你看三皈依里头就有这一句,一切无碍。我们接着看下来的注解,解释这个「无着」:

“「无着」者,无执着之念。如《金刚经》曰:「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破空论》释云:「无上菩提,超情离见,即是究竟彼岸。不但无非法相,亦无法相可得。故云无有定法名无上菩提。所证既超情离见,所说亦超情离见。故云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实相彼岸,虽复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可取说,而如来以四悉檀因缘故,亦可得说。但所说法,由其随顺四悉檀故,所以一文一句,罔不超情离见,离过绝非,而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也。」今云「无着」,即无所着取,符合《金刚经》义。正如莲花不着水,日月不住空。「无着」始开万德圆具之妙莲。「不住」于空,日月方能运行不息,光明遍照也。”

  「无着」就是没有执着,执就是什么呢?就是要去抓,抓住了不放就是「执」,「执」就是抓,抓住不放就是「执」。「着」就是粘住了,就解脱不了了。

  你着在上面了,抓住不放就像猴子,你看猴子在树上牠可以蹦来蹦去,这个蹦来蹦去我们这里很少听,就是跳来跳去,跳过来这边这棵树又跳到那棵树,也可以有时候暂时片刻的时候,手里就没有抓住任何东西,但是马上离开这个枝子往那边蹦的时候,就是往那边跳的时候这个动作没完,那个手必须抓着一个树枝,就是抓住不放,这个刚要放,那个就要抓,要不然就摔下来了,粘住不脱就像蛾,让蜘蛛网上面给粘上了,那就摆脱不了,摆脱不开了,这就是「着」。所以严重起来,执着就是这个意思。

  佛法就是说的如「莲华不着水,日月不住空」,无所着,无所住。你看这个日月不在空里头停下来,它才能够运行不息啊,它要是一停下来那是什么后果呢?就要掉下来了,这些念物理的人应该懂得,它必须要运动,它如果没有圆的运动,它就不能够再继续沿着圆的轨道前进,它日月居于空,但是它不住空,它运行不息,它光明遍照。

  莲花不着水,莲花不但出污泥而且是离开那个水,莲花不是死抱住那个水不放,那花就开不出来了。莲花它不着水,它离开了水,然而它就放出万德圆满殊胜的莲花,所以就是说的「无着」。

  这一切是甚深之法呀!像《心经》里头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就不是小乘可以懂得的那个般若,这是深般若,而且十方如来说的都是甚深之法,不但深而且很深很深哪!这是说的佛的法这个方面。

  还有「波罗蜜等菩萨之法」,菩萨要修这种六度,那都是六波罗蜜,六度就包括了万行,波罗蜜的意思就是到彼岸。我们在生死中不停,这里是此岸。这是打个譬喻。那么怎么能够离开这个生死呢?这个不生不灭的涅槃是彼岸,中间隔开一条河,这就是烦恼的河,不是蓝色多瑙河,是烦恼的河,此生要渡过这个河,波罗蜜就是渡过,不但自己要渡过,也要一切众生渡过,这就是菩萨之行啊!我们继续看注解:

“「非易可遇」,指以上如来之法均难逢难遇。若有闻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非是凡人。故云「非易可遇」。虽有善能说法之人,于此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之甚深法门,亦难于用语言文字而为开示。如本经云:「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故云「能说法人,亦难开示」。若人于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能生深信,盖由多世所种善根,今齐发动。此诚万劫千生希有难逢之一日。故云「坚固深信,时亦难遭」。”

  这种菩萨的法「非易可遇」,这个「易」就是轻易,不是轻易你可以遇得到的,确实是这样子,很难很难遇到,因为大家一般对这个法门没有能够重视,所以遇到了也等于没遇,没遇就是说你没能从这个法门里面得到真实的利益。说这个话是对也是专修这个法门的人说的,主要是你将它看浅了,为什么会将这个法门看浅呢?因为他接触的内容接触的解释还是很浅啊,所以他就低估了它的重要性,对这个法门不能提起热烈的学习跟研究的兴趣。

  你看我们同修依这个《大经解》来理解《无量寿经》的经文,所以有念公给我们引导,我们是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hot,那个兴趣越来越浓。有同修告诉师父说:「我要一天没有听《大经解》,我就全身不舒服,我每天都要听一遍《大经解》。」所以这个视频可以让你,不一定要按照这个次序来看的,你可以随便点一集,任何一集都会令你非常的舒服,非常的满意,那你这一天就过得很自在了,确实是这样子。

  所以没有遇到《大经解》,那你就不屑将精力跟时间用在这个上面,你认为不值得嘛!就是一个大乘的法门之一而已,是不是?净土法门也是八个大乘里面其中之一的,有什么特别呢?所以他就「走机」了,就错失这个机会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大家有的时候因为这个东西得来太容易了,反而就有轻慢心,你得来容易是你多生的福报啊!是一个大好的事情。但是你要自己觉得这个就是这么容易,这个没有什么了不起,那你就生起了轻慢的心,这个好事可就变成坏事了。

  应该是什么样的态度才正确呢?应该生起更大的庆幸的心,还有更大的惭愧心哪!庆幸自己有这样好的因缘。要生起惭愧心啊!为什么呢?你看佛这么摄受我,我又有这么好的条件,可是我现在还只是到这个水平而已,那对于善知识,对一切,我对不起啊!这才是正确应该有的态度。

  要说这个好,随随便便都可以,学也可以,不学也可以,都无所谓,也没有什么啦,这个就叫做轻慢,这是属于轻慢。

  这个法是「非易可遇」,这句话是佛说的,不是普通人说的。普通人说的,你可以说他是夸大了,老王卖瓜。但是这个是佛说的,佛不是老王,佛也没有卖瓜,佛说的是真实的,「非易可遇」。下来看下面的经文:

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坚固深信,时亦难遭。

  「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就是遇见能说法的人,要把上面所说的这些内容,能够为大家开显出来,显示出来,这也是很难哪!就算他善于说法,他有说法的能力,就是这种人,你叫他把如来甚深之法以及诸佛说的波罗蜜的法,要开示都很难,因为它是波罗蜜,什么叫波罗蜜?究竟的意思。所以这就很难啦!

  你要说得究竟圆满,理事都无碍,像什么呢?像《金刚经》的这句话说「终日度生而终日无度」,你这个就不好讲了。终日无度就是没有度众生,他可是又终日度众生啊,终日度生又没有一个是他度的,那你怎么给人家说明白呢?你自己都越搞越糊涂,你怎么让人家不也糊涂呢?我们七宝同修是之前听过师父转述念公解释的,所以对这句才恍然大悟。

  外面一般人听了,他就会跟你瞪大眼,那你自己说了半天也就是文字上的事情,他也就是像小学生答捲子,这个问答题我答对了我就得分了,这道题我就得满分,到底这还是鹦鹉学舌啊,常常说鹦鹉学讲话,你教牠三点半,这里又多了一句,你教牠说「你来了」,牠任何时候都是「你来了」,猫走过牠也是「你来了」,牠不明白什么意思啊!

  所以「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因为普通的法好开示啊,说什么要做好人做善事行好事,要怎样怎样人与人之间要好好的相处,这些好说也容易啊!

  现在说的是如来甚深之法,这个是波罗蜜菩萨之法,到了波罗蜜能度彼岸这里头就有般若,没有般若没有智慧,就不能够称为彼岸,没有了般若,那大家就不好办了,那就不是语言文字所能够表达的了。

  所以有的人能够研究一点,懂得一些道理,就以为我都能够理解了。那可以这么说,你懂得的那个全都不是,你懂得的是你所懂得的,当然你也必须要先从懂得再说,就是若要会,也须从这里过,你也要从这里经过,但是这个经过只是一个过程,这个不是叫做「会」,等于说你要到哪里去,你也要先看地图,好让你好找嘛,但是地图不等于说你已经到了,是不是?那还有个过程嘛!

  「坚固深信,时亦难遭」,你对于这些法要产生坚固的深的信心,所以我们要深信切愿。

  不是那种肤浅的信心,念公说现在的佛教徒十个有九个半,九个半是怎么算呢?不能说是十个,但至少有九个半都是浅的信,甚至于说是迷信,他只是迷信,甚至有的是附法外道,附在佛法里面的外道,他那个脑袋的观念全都是外道的观念,怎么说呢?你看,他会觉得我要不恭敬佛,佛就生气了,你看佛还会生气,佛要见怪我了,佛要惩罚我了,这些都是外道的概念,有这种脑袋思想的人有没有呢?恐怕我看真的是有啊,这种思想就要给它清除,为什么要清除?你这是对佛的insult,就是你侮辱佛了,你把佛看成一个神了,降低为一个神了。

  所以你要能产生深信,而且是坚固的深信,这种情形也很难碰到,这里举例子像什么呢?像盲龟值木,盲就是瞎眼的乌龟。那个木头上正好有个圆的窟窿,就是圆的洞,这乌龟牠是两栖类,牠老在水里呆着太久也不行,牠偶尔也要上来透透气,这时就碰到一个圆窟窿,牠这个脑袋一钻出来,正好把两个爪扒着木头板,这个时候牠就可以呼吸了,享受自然的空气牠就可以呼吸了,这是说的正常的乌龟。这里说的是瞎眼的乌龟,这只乌龟眼睛瞎了,这是比喻盲龟值木,牠在这个茫茫大海之中,有一块木头有一个圆的窟窿圆的洞,这个瞎眼乌龟牠要能碰到这个木头,这脑袋从圆洞里面钻出来能够透透气,这个机率就非常非常的渺小了。

  所以这就是比方我们,我们现在听到佛法,我们在修,就是瞎眼的乌龟碰到木头的这个圈,你能抓住了,这就挺不错的了,你能碰上这个机会,就非常难得!你能老保持住,又很不容易了!所以大家要知道这件事情是不容易的,所以要生起什么?生起盲龟值木的这种难遭难遇的感觉,所谓「时亦难遭」啊!

  所以这就把上面说的这种情形给简单的介绍了,现在这个时机环境就是如此啊!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抓住这样的一个机会,不要让它失去了。我们继续看下来的经文:

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讚,付嘱汝等,作大守护。

  我们继续看注解:

“「我今如理宣说」乃至「作大守护」,正显咐嘱。「如理」者契理也。「广大微妙」者,以此法门圆具万德,普被群机,故云「广大」。以念佛故,善根福德,顿同诸佛,神妙难思,故云「微妙」。”

  佛说「我今如理宣说」,你看看这个如理宣说的要求,宣说不难,但是要如这个理来说,理是什么呢?理是理体,就是真如,就是实相。我就如这个理体而说,就是如真如而说,就是如如而说。

  下来念公又引了《金刚经》的话了,《金刚经》说「如如不动」,很多人都解释错了。

  《金刚经》的话是云何为人解说......如如不动。大家就看见后头两个字不动,以为这个心不动就对了,那只是一个定,还早得很呢!关键是这两个字「如如」,第二个「如」这个字是名词,第一个「如」是动词,第二个「如」这个字是「真如」,第一个「如」字是如同,如同那个真如而没有变动,就一直如同那个真如,但是它不是一个不动,这个意思就有点接近于禅宗所说的安住于法身了,真如就是法身,一直都是如这个「如」还不动,这不就安住在法身了吗?这是一个很高的境界。光是个不动,那只是一个定而已,你那个定不知道定到哪里去了,离开这里说的如,那还很远很远哪!所以是要是「如如」,你说的这个东西如那个如,所以「能说法人,亦难开示」,这个你怎么跟人家讲清楚啊?这里又「如」,那边又「如」,又「如如」,这个如如的境界大家达不到的。佛当然就是如此了,佛是如这个理而说,是如如而说,是如如不动而说。

  下来是关键,大家好好的体会。如如不动,不是说我的心不动,而是没有离开「如如」,都在「如如」之中,你说也罢,不说也罢,拈花也罢,洗脚也罢,都是「如如」。你看《金刚经》一开头就说佛出去托钵回来洗足等等,这些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这些动作都是在说无上法啊!要不然经典还把佛的日常生活这些琐碎的事情都给写出来干什么?很多人没有看到这个它里面有很深的意思。但是江味农居士的《金刚经》讲义就把这个点出来了。那我们是做不到的,我们任何时候都是心猿意马,妄想纷飞,什么如什么如,这个「如」不晓得跑到哪里去了,如果的如就有啦!

  所以要「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是这样广大微妙的法门,这是在说《无量寿经》之后的结束语。当然佛说的都是广大微妙法门,《无量寿经》更是广说,是要从这一期的法会来说,那就是专指这一部经。佛说的法有广的、有专的,专的就是说的《无量寿经》,就是指的这个经是广大微妙法门。

  这个法门为什么说广大微妙呢?因为这个法门「圆具万德,普被群机」,这个法门是万德之所庄严,因为一个名号就是万德庄严,名就召来这个万德,万德都圆满具足了,普被群机,上至大菩萨、下至乃至于低到下面地狱的众生,五逆十恶都可以往生,所以称为广大。这是一个广大的法门,这个门没有说你什么人进不去的,没有啊,所以它广大。

  那为什么又说微妙呢?我们来体会一下,因为你念佛故,你的善根福德就顿同诸佛,大家要看「顿」这个字,同时就跟佛一样,念佛善根福德同佛啊!「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把佛的功德全部摄成自己的功德,一点都没有保留,全变成你的功德了,你说这还不微妙吗?微妙就是想不通啊,没有办法理解,这个就叫做微妙。「顿同诸佛,神妙难思」,所以称为微妙。所以「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下来我们继续看注解:

“「一切诸佛之所称讚」。此有二义:一者,如本经第廿三品,十方无量诸佛,各各称讚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二者,如《阿弥陀经》曰:「彼诸佛等,亦称讚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十方诸佛皆讚释尊演说是经。且此经原名《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故知如是经法,实为十方如来所称讚护念。故释尊咐嘱弥勒等作大守护。”

  这个法门是「一切诸佛之所称讚」,这里有两个意思:

  第一、是在我们这个《无量寿经》就有十方无量诸佛都称讚,称讚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这前面就讲过了,十方佛都称讚。

  第二、你看看《阿弥陀经》里头,十方诸佛称讚完了以后,而且也称讚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都这么说「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这位释迦牟尼佛能够做很难很难稀有的事情,能够在娑婆世界这样的国土,是五浊恶世的世界,这种什么都浊了,劫浊、见浊、命浊、烦恼浊、众生浊。我们现在念这句阿弥陀佛是什么?就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五浊恶世他成了佛,他所得到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就是说的这句佛号。你看看这句话的份量是什么份量?所以蕅益大师就称讚说:「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把这个佛成佛的果觉佛果,全部的把这么大的大苹果整个的给你了,让你吃,授给我们浊恶的众生,在五浊恶世,还有很多恶习气的这样的众生,这个事情是什么事情?「乃诸佛所行境界」,所以十方诸佛都称讚,这是佛所行的境界,这是只有佛才能够做得到的这个境界。现在把佛的果觉直接授给浊恶众生,这是佛的境界,诸佛所行的境界,「唯佛与佛能究竟」,只有佛跟佛才能够彻底了解。这到底是怎么的一件事?然后说「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不是九界,九界就包括六道,六道是六界,再加上声闻、缘觉、菩萨,一共是九界,一切的九界包括菩萨,从菩萨以下声闻、缘觉、阿罗汉以至于天人,以至于一切一切底下都说了,不是这些人所能够信解的,所能够相信,所能够理解的,所以我们说是难信之法就在这里,这一句佛号就是释迦牟尼佛他所得的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样一个果实全部给我们众生了,这是佛的境界,这个只有佛跟佛才能彻底了解。不是菩萨以下所能够信所能够理解的,菩萨也能信,但是他还不能解,不能彻底的解,不能究竟的解。只有佛才能究竟,声闻缘觉就更难了,其它的六道众生就更加难了。

  下来是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重要内容有关于五浊的,师父引了念公的开示相当的珍贵,大家一起来听听。

  《阿弥陀经》的最后部份有这么一句「如我今者称讚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十方的佛都在讚歎这部经,这也就是佛在讚歎一切诸佛,「彼诸佛等亦称讚我不可思议功德」,这个说明十方的佛都在劝大家要信这部经,同时也在称讚释迦牟尼佛不可思议的功德,「而作是言」,十方的佛都是这么说,说什么呢?「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释迦牟尼佛能够做到非常难得,非常稀有,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什么事情呢?「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在这个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之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在这种的环境里头,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能够在娑婆国土,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就是在这样一个恶世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在这个世界上示现成佛,「…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为这个世界的众生说一切世间人都太难相信的这个法,所以大家都在讚歎释迦牟尼佛,大家为什么做这样的讚歎呢?蕅益大师就把这个原因清楚的告诉我们了,「诸佛功德智慧,虽皆平等,而施化则有难易。净土成菩提易,浊世难。为净土众生说法易,为浊世众生难。为浊世众生说渐法犹易,说顿法难。为浊世众生说馀顿法犹易,说净土横超顿法尤难。」特别的难,「为浊世众生说净土横超顿修顿证妙观」,已经不容易了,还「说此无借劬劳修证,但持名号,径登不退,奇特胜妙超出思议第一方便,更为难中之难。故十方诸佛,无不推我释迦偏为勇猛也。」这是原文,比较深一点。

  下来就跟大家说五浊了,什么是见浊呢?见浊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种见惑。这个见浊里面有许多是非非的边见,这里就不多举了,见浊就是这样的一个性质。蕅益大师说,在见浊当中,你决定被邪知所缠。

  所以念公说现在有很多练气功的想跟他谈一谈,念公就说,这样的一位我一个都不接见。因为现在他们连外道也不是了,他们走的不是老子和庄子的道路,这些人只能够称为养生家气功师,都被邪知所缠了,被这些邪知邪见所缠缚住,在这种情况之下,有身见有边见怎么办呢?如果不加以方便,如果没有方便的这个方法,他被邪知所缠,已经没有智慧了,你再没有特殊的方便的办法叫他修行,他就没有办法得度了。他还觉得很艰苦,那么度他就没有这个心了,这就是「见浊」。

  什么是烦恼浊呢?就是见惑当中的贪嗔癡慢疑,烦恼浊就是烦动恼乱,烦是烦燥,动是乱动,这个人喜欢热闹,他总是静不下来,恼就是苦恼,乱就是心里很乱,人有种种的心情,实际说起来就是这四种-烦动恼乱,就在这四个字里头,很烦燥,心里总是不安,心里老是在那边动,这样很苦恼,因为心都是散乱的,所以叫做浊,又称它为「钝使」,因为癡钝癡重,所以就好像就是有了惯性一样,贪就让他一直都在那边贪,不能控制,嗔就是老在那边嗔恨,他总是也转不过来,处在烦恼浊之中怎么样呢?蕅益大师说了,处于烦恼浊中,决定为贪所限,你在烦恼浊当中,一定被贪欲给你陷进去,像陷阱一样,把你陷进去了。你看各种的贪,贪吃、贪色、贪享受、贪舒服、贪名利、贪人家的恭敬,你如果被贪欲所陷,为恶业所蜇,就如同被蠍子黄蜂蜇一样,决定就会有这样的一个遭遇。

  「众生浊者,见烦恼所感粗弊五阴和合,假名众生,色心并皆陋劣,故名为浊。众生浊中,非欣厌之行,必不能度。」那么什么是众生浊呢?前面讲了,你又是见浊,又是烦恼浊,这样所感就形成了五蕴假合的这个肉身,所以色跟心都很痞劣,身色就是这样,这个身色就是这个色身,你看一但把这个肉身给它扒开,就是把它剥开了,人就成为一个行动的厕所了,简单说就是会走路的厕所,全身都是脏的,这个身很劣呀!那么这个心呢?身里面那个心呢?也就是见浊,就是你那个思想,烦恼浊跟见浊同样也是很劣啊!所以众生身心都很劣,就叫做众生浊。

  这个五蕴假合的身体,假名为众生,在众生浊中,你也决定安于臭味,而不能洞觉,在这个臭味里面,你还没有任何感觉,因为你自己本身也是脏了嘛!脏对脏没有多大的feeling感觉,所以安于这个臭味的环境之中,而不能洞觉到,不能觉察到。大家就是像粪坑里面的蛆,那个蛆就是苍蝇的幼虫,白色那个很多,现在看不到咯!农村来的他们都知道,这个粪坑里面的蛆牠们在干什么呢?,牠们没事干,整天在忙忙乱乱的那边争,互相的争夺,这块粪是好的那块粪不好,我要丢掉这块去争取那块粪,那个蛆不如我这个蛆我比牠强,争来争去想来想去,可就是没有想着怎么离开这个粪坑?这句话这个形容很严重!所以对这一点,蕅益大师就说了,大家在烦恼浊当中,你决定安于这个臭味,你不会认识这个粪坑的,不会的,就在这里面争啊!你看那个蛆在争什么?这个是大富翁有钱人营养丰富的这个粪,那个是病人的粪,我要补充这个有营养的粪,我不要那个病人的粪,就是甘于劣弱,而不能奋起,不能想要冲出这个粪坑。

  我们听的觉得很好笑,好笑过后要好好的思惟,不是笑完就算了,不是笑笑回去好睡觉。

  说「命浊者,因果并劣,寿命短促,乃至不满百岁,故名为浊。命浊中,非不费时劫,不劳勤苦之行,必不能度。」再有就说到最后这个「命浊」,因为你的因很劣,过去造这个因不好,所以现在你这个果也就很伪,你感召这个寿命不超过百岁,现在一百岁的人很少很稀有,所以称为「命浊」。

  我们最苦的就是这个「命浊」,学佛也发心了,也懂了如何去修行了,但是最后寿命没有了,很多很多人都是知见错误而不觉悟,等到当他开始明白了,理解力也强了,决心也有了,可是这个身体就不如年轻咯!人也老了,所以命浊就是这样。

  蕅益大师说「在命浊之中,决定为无常所吞」,这个无常是很快的事情,就像打石火闪电光,你看那个闪电,一个措手不及,你就没有了。

  所以在这种情形之下,你既使不花多少时间,比如修密宗的人,有时候十二年闭一次关,一个关接一个关,那已经很不容易了,一般人就做不到。

  现在告诉你不需要费你很多的时间,不需要多少时间多少的勤苦,那就只有这个法门,你才能够得度了,只有这个净土法门,你才有办法得度。

  所以现代的人命浊,生命很短暂,尤其是在家居士,你看社会上的事情,家里面的种种的事情我们不能不管,这也是我们修菩萨道修行的一部份。所以净土宗的好处就是在于「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世间法所应该做的事情,我们一样也没有把它废除掉,还能够证佛法。这句话最妙了!「不废世法而证佛法,不离佛法而行世法」,把后面放前面,前面放后面也可以。没有离开佛法,你照样行世间法,你在炒菜的时候何尝不可以念佛呢?以前师父常常这样举例子,你本来在炒菜,这些家庭妇女做这些家务做到起烦恼了,有的做到快疯掉了,都是我一个人在做。但是你现在转个念头,在炒菜的时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要太出力,会有菜跑出来,阿弥陀佛..这个菜加进了阿弥陀佛,不是加进了Ajinomoto味精,不一样啊,是不是?还有你在带孙子在拍孙子睡觉的时候,何尝不能念佛呢?而且这些事情是很多老人家都在干的,所以你这样来做,对你的孙子也有很大的加持力啊,他得到了阿弥陀佛加持你知道吗?所以就是一举两得,所以如果没有这个,你就不能得度了。

  下来是《要解》重要的内容就是这一句,我们来听听:「复次只此信愿庄严一声阿弥陀佛,转劫浊为清净海会,转见浊为无量光,转烦恼浊为常寂光,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最后「转命浊为无量寿。」蕅益大师这段话不得了啊!

  你有信有愿,用信愿的心来庄严你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念佛必定是要信愿持名的。只是持名而没有信愿,不能往生。这是最要紧的。用信跟愿来庄严你这一句阿弥陀佛,能够这样子做呢,这五浊恶世就可以转了,怎么转呢?转劫浊为清净海会。

  这个时代是劫浊,一切环境都很浊,你看这个核战争有可能会爆发,到处闹各种灾荒种种的天灾人祸,这些都是真实的情形,很普遍啊!

  但是你如果能坚持这一声阿弥陀佛,就把这个变成你的清净海会了,只要你真能够往生了,这个是很好体会的,那就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了,那也就是清净海会了。所以大家要知道,你这一声正在念的时候,正在念的时候当下对于你来说就是清净海会。

  当下而不是往生以后,当下那就是突破时间空间了,任何时候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任何时候都是转见浊为无量光,所谓见浊就是污浊,就转成智慧之相,无量光是照用是智慧,那你就把见浊完全变成无量光了,光就是智慧,无量的智慧。

  把烦恼浊变成常寂光了。《金刚经》不是说无住而生心吗?你念佛的时候什么都不想,这就是寂是不是?这一句佛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照,这不当下就是常寂光了吗?寂而常照,照而恒寂。

  转众生浊为莲华化生,怎么转呢?现在众生这样一个污垢的身体,你一转就成了莲花化生了,到了极乐世界不是莲花化生吗?转命浊为无量寿,人本来活不过百岁,这一句佛号就这么庄严之后,你就把命浊变成无量寿了。这个当然是到了极乐世界变成无量寿,就是无量寿佛了。

  「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在这种这么坏的地方,又说的是这种这么难信的法,一切世间都难信的法。

  我们这个土的众生就有这个特点,什么特点呢?一个就是这个土的众生还能够断一断欲,比天人强啊,这点大家要知道比天界还强。为什么能够断一断这个欲呢?因为这个土的众生还是有智慧的,所以就是说这样的世间,佛能够来说这样难信之法,还能够在这个地方有众生闻到这个法而得度,这个事情是甚难稀有啊!所以就是说十方佛都称讚。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现在把佛得到觉悟的这个果实全部授给浊恶的众生,一点都没有保留的授给浊恶的众生。所以当前已经是末法,环境是五浊恶世,那你所选的行门必须要切合这个时代,要契合这个修行人的根器,所以你不能够不知道选择的。

  我们再看看这个《阿弥陀经》的名字,《阿弥陀经》跟我们这个经是一部经,所以称为大经跟小经,或者称为小本跟大本。

  《阿弥陀经》的名字,原来佛给的名字是很长的一个名字,《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个名字就已经说明这个问题了,所以「智者见经题,便知全部义」,这个净土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是一切诸佛都在这里护念,都在护持,都在摄受你的,念念在加被,是一切诸佛所护念的。

  回到我们的内容,这个是十方诸佛所称讚的法门,佛就说我就「付嘱汝等」,咐嘱弥勒,「等」就是还有,弥勒阿难等等会上的大众,我就嘱咐你们了,就是交代给你们了,你们要去「作大守护」,对于这个法门要守护,不但要守护,而且要作大的守护,「守」就是把它保守住,「护」就是护持把它保住,「护」就是把它维护住。好,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大」者指超越群伦。以此法门第一希有,可名为大。于此守护,可名为大。又此守护,胜于护持头目,超越常情,乃名为大。又《唐译》云:「汝阿逸多,我以此法门及诸佛法,嘱累于汝。汝当修行……。我今为大嘱累,当令是法,久住不灭。」世尊作大嘱累,是故弥勒大士等,应作大守护也。慈氏大士于无量寿会上,受佛咐嘱,故知大士当来下生,必宏本经。”

  那么什么是「大守护」呢?就是说可以有好多意思,因为这个法门是超越群伦,所以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要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这个经讲了弥陀本愿海嘛,所以这个经就超越其它的经典了,超越一切,是第一稀有,佛也说了,「于此法门中,是我第一弟子」,于这个净土法门,你能生信,是佛的第一弟子。所以这个叫做「大」,这是一个说明大的。你这个守护应当比你守护头目还要尽心哪!这也是超越常情,这也叫做大守护,不是一般的守护,是胜于防护你的头目脑髓,这也是大,所以种种种种的大,这个大的含义就很多了,许多方面都可以,所以称为「大守护」,「作大守护」。下来是下面的经文了,我们来看经文:

为诸有情长夜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

  接着看注解:

“世尊如此殷重咐嘱者,盖末法中唯此能惠众生以真实之利也。故嘱守护,为一切有情,作生死海中之明灯。导诸众生,出离苦海。故云「长夜利益」。赖此妙法,则可令各类众生速离生死,不堕五趣,免受众苦。故咐嘱弥勒等,护持是经。”

  「为诸有情长夜利益」这是经文,说的是一切的众生在漫漫长夜,这个黑茫茫的不见光的长夜之中,你给他们做照明,给他们指示方向,给他们做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不要叫众生沦堕五趣,「沦」就是堕,白居易有一句话说:「同是天涯沦落人」。念公说从前我们在北京的时候,日本人打来那个时候叫沦陷区。所以这个「沦」字的意思就很清楚了。「沦」就是沈沦沦陷,不要叫众生沦堕在五趣里头。

  前头有「横截于五趣」,经中都是用这个五趣,不说六趣说五趣,这个我们七宝同修听了很多了,我们以前都解释过了。

  天趣其实也是沈沦啊,这就是我们不跟其它宗教共同的地方,其他宗教像穆斯林、耶稣教等等,他们就以生天作为最后的归宿,这是他们这一生得到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就是生天。这个在佛教看来,在世尊的眼睛里头,这个天同样是沦落,因为他虽然寿命很长,福报很大,到头来还是肥皂泡。时间是人的错觉,长短都是错觉。

  所以念公说,我常常就是很大胆的这么说,我说我将来成佛既是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也可以说是刹那际成佛,为什么是这个就不能是那个呢?为什么只能说是三大阿僧祇劫,就不能说是刹那成佛呢?这不都是时间上的差别吗?告诉你时间是错觉,所以这两个都可以,都对。所以天还是堕落,我们佛法里头,以到了天界还是在沦落,还是很可悲的,所以还是要救度,这就是我们高于其它宗教的地方。这个比较就是,就众生的生命的利益点来说的,这句话的解释很重要,不然我们就在贬低其它宗教了。如果不加于解释,有人就会捉住这句话就来攻击我们了。

  所以这就告诉你了,你们要依这部经,不然你就是生天就很好了,就满足了。你看《地藏经》,不是有很多人你念了《地藏经》之后,你死了你生天嘛,生天比下地狱就强太多了,那你作这种功德只是让你暂时舒服一下而已,生天暂时舒服一下,也比你入地狱强。但是总之就是说的这个不究竟。但是有的众生就是没有办法,只能够这样子来救他,那就没有办法了。

  那你如果碰见这个根器较利的话,他能够接受这个净土法门,能够接受阿弥陀佛,那他就有机会超出了,所以就能够横出三界,这不是竖出啊!

  要是竖出的话,我们在座的包括一般人,谁都没有份了,为什么没有份呢?条件是你要断见惑、思惑,这是最起码的,谁也难做到啊!不要说断,连伏都伏不住啊!就是这个「见」上面他就很成问题了,所以就连初果都到不了了。你看邪见、见取见、戒取见、边见、身见,边见就是你不落这边就落那边,这个就很难了,就是没有办法了。

  所以生天也是好事,不错。但是这个净土法门就是横着就出去了,所以就是说这个是众生长夜之中的利益,佛说不要叫众生沦堕在这五趣之中,如果说五趣就是天人畜生饿鬼和地狱,「备受危苦」,「备受」就是全都受了,什么都得受,这个危难这个痛苦,在地狱中的痛苦说不尽啊!你如果没有「了」,「了」就是彻底的意思,「了」就罪性本来空,地狱也就是天堂,right对吗?但是你「不了」的时候,那就铜床铁柱刀山剑树那都是真的,怎么来体会呢?下面这段就非常精彩啦!

  你看你作梦,梦是假的对不对?那你做梦有时候也会疼啊,就是啊,虽然是梦,有时候也会痛啊,这个地狱的刀山剑树能把你给紮死,死了之后又活,那个死活是真的死活一回啊!跟你现在这个肉身受的是一样的,你认为肉身受的是真的,那地狱受的就跟你这个肉身受的是一模一样的。你如果说那个是虚妄的,地狱是虚妄的,那你肉身受的也是虚妄的。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说那个地狱是假的,都是虚妄的,好了,现在我给你一刀,你说这是虚妄的,没事没事,要真没事,那你就可以说地狱是虚妄的了。如果有人捅你一刀,你说痛,你要流血什么什么的,那你这个在地狱也是真的痛啊!

  所以要避免让众生沦堕五趣,我们这个佛法处处都是为人的,跟他们这些气功师不一样。

  他们都是为自己,一方面就是我生病,我要治病,就是这个,自己要长生不老,处处都是为自己。

  我们是为诸有情,要为他们「作大守护」,为诸有情作长夜利益,不要让众生沦堕,没有首先想到我自己,是想到众生,所以佛教之伟大就在这个地方,他是处处都想到别人哪!下来有一句很短的经文我们来看看:

应勤修行,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

  下来我们继续看一段注解:

“「应勤修行」以下,表为究竟二利,自觉觉他,但当遵顺佛语,坚持经法。精勤修习,仰报佛恩。「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三句,均指遵师重道,依教奉行。

力诫行人,不可师心自用,违背本师,离经叛道。当知普利之道,首在「当令是法,久住不灭」。为令久住,故云「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盖离经一字,便同魔说。”

  所以这样我们应该就很精勤的去修行,佛劝我们不要懒惰,释迦牟尼佛说你这一生勤苦,只是一个很短时间的事情。念公说我都快八十了,这就是一会儿的事,再活个八十这弹指弹一下,这个弹指有多少分别呢?在这个须臾之间,你能够彻底的解决了这个人生的大事,彻底解决了这个重要的问题,这个利害关系就很悬殊了。所以应该很勤的就在今生修行。《无量寿经》的话就是「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一辈子很勤很苦,你都不享受,你比别人都苦,这只是一会儿的事,一个很短暂时间的事情,应勤修行之中最主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下面这三句了:「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不是眉毛胡子一笔一笔乱抓啦,这句话是形容词比喻啦,大家后面就会知道这个说的是什么了。所以你们现在要修行,更不是什么外道法,什么其它法你都要抓都不放过。

  有一个人就来问念公说,别人劝他说:「这个佛教你也会,道教你也会,这两个你都来,那不是更好吗?」念公说:「你这个对于佛教你的信心就不足了,你这两个都不是了。」

  现在我们这里就有人就是这么抓的,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是这意思了。他的想法就是把这些当作是后备胎,我们本土话就是sparetyre后备胎,这样才安全。万一阿弥陀佛不行怎么办呢?我还有后备嘛是不是?佛法、世间法、儒家、道家、儒释道一把抓,这个叫什么?这个叫大拼盘。临终的时候,你到底是要用哪一个呢?恐怕一样都用不上。

  所以下来要「随顺我教」,要顺从佛的教化佛的教导。所以释迦牟尼佛,我们称为本师释迦牟尼佛,那摩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每天开讲之前都要念的。所以我们应当听本师的话「当孝于佛」,这个佛比我们父母重要,这句话不能去告诉你的父母亲,她不能理解,她会很伤心。父母生我是我们的肉身,是我们的身命。佛生的是我们的慧命,你的智慧的命,智慧的命比你的身命重要得不只万万倍,佛就是比父母的恩还深,所以我们要孝顺父母,那就要「当孝于佛」要孝顺佛啊!所以你看「孝」这个字底下,就说道要「孝顺」,大家要注意这个字啊,不然什么叫做孝呢?你空洞得很哪!你先要能「顺」,顺着父母的心,父母所期望的是什么呢?我能顺着他的意思去做让他欢喜,这个才是「孝」。天下没有不孝的佛,所以孝是世间善行当中最重要的,你看连这个《观经》出世的三福,也有说到孝顺要孝顺父母,出世的三福也有孝顺是不是?孝顺的重点在这个「顺」这个字,上头不是说顺吗?「随顺我教」,底下是「当孝于佛」,这两个「孝」字「顺’字都有了,头一个提出的是「顺」字要顺从。「常念师恩」,这就再把那个「师」字也提出来了,不但是佛,还有你的老师,因为佛在世的时候佛是本师,佛不在世的时候,佛有经教种种这些,但是能把这个经教让我们知道,能把经教传给我们作演说作开示的,就是老师嘛,我们俗话说的师父,所以这个是师的恩。前几天我们学了嘛,「善知识者,即是如来」,如父母如头目如等等等等,所以要老念着这个师恩,不要忘本。不是要叫你弄一点物质上的供养,来供养这个老师。你要懂得报恩,要知恩才能报恩,也就是要继承师父的愿望,把这个光明的火炬叫它相续不断,所以就是要传灯要传心,这就是「常念师恩」,所以知恩就要报恩,那恩怎么报呢?说真实话,你自己要放光啊,你自己是个黑漆皮灯笼,我们用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那就是你自己现在还是半天掉,半桶水,自身难保,那你报什么恩啊?所以你自己要放光,哪怕是萤火虫,萤火虫牠也是有一点点的光,像萤火虫的光都是好的,所以要「常念师恩」。接着看下来的经文就是这句:

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

  「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就是要叫这个法要久住,不要叫它灭了。「当坚持之」,你要坚持保护住它呀!「无得毁失」不可以毁失,不可以把它给毁了,不可以把它给失掉了。怎么会把它给毁掉呢?

  底下就来了,就是这一句「无得为妄,增减经法」,不可以做这个虚妄的事情,不得让你任意的去添去减,所以这个也是很多人容易犯的毛病,用自己的思想,自己这里想这样动一动那边想动一动,这个就是「增减经法」了。

  这是佛告诫的,要保持它的原面,我们这个《无量寿经》的会集不是增减,大家要搞清楚。它还是不增不减,五种现有的原译本的经文都在里面了,莲公会集之前的那就是增减了,添加了自己的意思。所以这个细说我们都说过了,大家看以前的视频都会看到。以后想看文字的,现在台湾的净观正在细心的做最后的校对,以后大家都可以看到。

  所以底下这八句很殊胜,非常殊胜,这也是全经长行最后的八句,也确实是全经最后的结束语,也就是conclusion总结了,用八句就总结了,所以今天大家听到这里,就是听到这个总结了,我们看经文:

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下来注解说:

“上经八句,实为全经之总结,净宗修行之纲要。世尊此会所说之长行,于此告终。故知此八句,实为净宗之末后句,全经之结束语也。此八句理事齐彰,正助并显。如来秘藏,和盘托出。”

  「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就是这八句,非常的殊胜啊!所以就是说我们这个《无量寿经》里头,尤其是这个会集本里头稀有殊胜的文句,这就是全经的总结了,也就是净土法门的纲要,也就像禅宗说的,这就是净土宗的「末后句」,这八句话有理有事。所以佛说的经,有的是显了理,没有显事。有的是显了事,没有显理。这个是理事齐彰,理也彰明了,事也彰明了,这个彰明就是彰显了,正助并显,有正行也有助行。有的只有正行没有助行,有的经是有助行没有正行,那就更差了。这里头正行助行都有,你看这个八句理事正助都有,所以这就是「如来秘藏,和盘托出」,如来秘密的法藏整个的端出来了,一点都没有保留。如来是法身,如来的法身就是你的法身,怎么保留呢?都是一体了,如来的秘藏就是你的秘藏。

  下来的注解很长,那我们的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就把这个注解跟这个解释就留到下一堂课我们才继续的一起来学习了,我们今天就暂时学习到这里。好,非常感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4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