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25集
2024/03/12 23:35:52瀏覽116|回應0|推薦2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25集

  我们现在还在〈受菩提记第四十四〉品,请继续看接着下来的注解:

“又《安乐集》曰:「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

  对于这个念佛,之前我们提倡老实念。在《安乐集》道绰大师就说还要断疑,说「称名亦尔。但能专至相续不断,定生佛前」,你能够「专一」而且是「至一」,所以这里头就没有疑了嘛!没有疑了,你就能专心专一了,专一的这样念,一定可以生到佛前。

“今劝后代学者,若欲会其二谛,但知念念不可得,即是智慧门;而能系念相续不断,即是功德门。是故经云:菩萨摩诃萨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若始学者,未能破相。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

道绰大师此言,剖开诸佛秘藏,直显净宗心髓。但能信受奉行,依相专至,老实念去,纵未离相,决定往生净土。依相专至,凡夫能行。离相乃菩萨境界。《金刚经》「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实非凡夫生灭之心所能及也。净宗妙用,实为方便中之方便。”

  所以注解说「今劝后代学者」,「后代学者」指的就是我们,我们现在就是啊,这些话就是对我们说的,所以我们要细心的听。「若欲明白」就是如果想要深入的明白,深入就是指的真谛了,「真谛」就是真实的智慧,那就是要知道念念不可得,这念念就是每一念每一念皆不可得,这就是很深的意思啦!我们明明在念佛,你说不可得,不可得那我念来干嘛呀?你说刚才你念那一念阿弥陀佛念完了,这阿弥陀佛到哪儿去了?给我们找回来,结果是可以找回来,找回来的是记忆体的存档,不是现场真实的那一念,那一念早就不知道去多远了,所以叫不可得,知道不可得而接受了,这就是真实的智慧。可是我们还是在念,念念不断相续不断在念,这就是功德了。

  不是既然知道是不可得,那我还念干什么呢?所以凡夫跟菩萨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菩萨是恒以功德智慧以修其心,庄严其身,这不就是两种庄严吗?

  但是对于刚开始学的人,他不能够破相,那就是智慧不够。「但能依相专至,无不往生,不须疑也」,所以也不要担心。这一句话就重要了,你就依这个相,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一个相,但是你要「专至」,也没有不往生的。所以这一点我们前头也是大力的来劝,特别引了善导大师的开示,你就是专至的依那个相,极乐世界是不是相啊?是啊!这句佛号是不是相啊?是啊!阿弥陀佛也是相啊,你就依,「依」就是靠倒啦,再不能体会就是告诉你将这几样东西-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跟这句佛号,这几样东西紧紧的给它抱住不放,其它都要放。其他也抱,那就是死路一条。这就是专至的依相,也能够往生。

  但是如果要做到「无相智慧,植众德本」,那都是上根利器的人应当去做的。而这个一般的人很难体会,不要说去修行,连体会都难。那么怎么办呢?你只要依相专至,这样就可以了。

  下来是念公说的,意思也是跟师父前面讲的相似。说你就是认定有极乐世界,没看见你也认定有阿弥陀佛有这些相,木塑泥雕的或者是绘画的,都要认定这是真的,这是真佛。

  师父就听过台湾会智法师他就说,你对着木雕的佛像跟他求都有效啊,跟真佛没有两样啊,为什么呢?主要是你那个心嘛,所以你供着佛也是相,你念着佛也是相,你就依着这个相,你专心致志的,就是要专一,「至」就是专一到登峰造极了。你别管它有相没有相,这个你也把它放开,你就是去念,所以就只念当前这一句,这个就是老实念。什么叫有相什么叫离相什么叫无相,这些你都不要去管了,你就是念当前的这一句那摩阿弥陀佛,就这一句,就老念当前这一句,没有不往生的。so就是所以不要怀疑!所以这个也帮助我们断疑,你说又要离相,又要什么什么的,那是上品上生的事啊!一般都还是生凡圣同居土嘛,达到中品就很不容易了。所以这个话是真正净土宗的秘藏,净土宗的心髓就是这个啦!

  真正能信受奉行,依着这个相,心至念,老实念,就算没有离相,但是你能够达到暗合道妙,就决定往生。「依相专至」,凡夫也能够做得到啊,离相是菩萨的境界了,这个是非凡夫境界,所以净土宗的妙用就是这个暗合道妙,这是佛的慈悲啊!这是方便中的方便!

  底下佛又叫着弥勒了,阿逸多是弥勒的名字,我们看经文:

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我们继续看注解:

“世尊复举诸大威德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菩提,弥显流通此经之要。

「如是等类大威德者」,乃能生佛法广大异门之大士。「异门」对下句中之「此法」而言。「此法」者,净土法门也。「异门」者,净土以外其馀种种法门也。经云:「涅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是诸菩萨,虽能于佛法中,开显净宗以外之种种方便法门。但以未闻此法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故。若不听闻修习,难于究竟自觉故。再者,念佛法门是普被三根径中之径,若不闻知此法,则难于普度有情,速脱生死,以圆满利他之行故。于自身则跋涉于艰险之途,于众生则导引于坑坎之路。未契如来方便,难入一乘愿海。是故将有一亿菩萨,因未闻此法而退转于无上菩提也。”

  经文说「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世界上有许多等类有大威德的人,他能够在佛法生出广大异门,广大异门就是特别对净土法门说的,净土法门以外的称为异门。就这样有大威德的人,他对于净土宗以外的一些法门,他能够理解,也能够演说等等的,能生广大异门的这些大士,这样的大士由于对于这个净土法门「不听闻故」,没有听闻的缘故,就有一亿的菩萨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方面就退转了,就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条路他就退了,菩萨为什么会退转呢?这里说的菩萨是信位的菩萨,不是登地的菩萨。以前说过信位的菩萨就如空中的柳絮,升沉不定,为什么不闻这个法就退转呢?因为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的王,你没有听过这个法,没有修习这个法,你也难于究竟自觉,你这个自觉就达不到究竟,不究竟等于就是还不能出离三界,甚至声闻缘觉菩萨都不能说是究竟,成佛才是真正的究竟啊!所以说不以这个法门,不能成功。

  再有就是念佛法门是度众生方面的径路当中的径路,这个径路就是最短的一条路,而且它这还是最短的一条路里面还有比最短的还更短的。

  所以你没有听到这个法,你就不容易去普度众生啊!等于说告诉你,帮人就帮不到彻底,因为你自己还不能彻底,你也圆满不了利他的胜行。所以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这都很困难,这一点很多人不知道啊,那我们以前也不知道也不晓得啊,不晓得什么是究竟什么是彻底。然后再形容说,「于自身则跋涉于艰险之途」,你自己就在艰险的道路上在那边跋涉,所谓长途跋涉,苦得很哪!「于众生则导引于坑坎之路」,结果你还引导大家走在坑坎的路,坑坎就是没有一个平坦的路,因为你没有契会到如来的方便,你就难入一乘愿海,这一乘愿海的殊胜加被力达不到这个人的身上,达不到这个菩萨的身上,所以有一亿菩萨没有听见这个净土法门而退转于无上菩提啊!这多严重啊!所以就是说明:没有靠他力,单靠自力是很难成功的,就算有一点点进展也是limited有限的。好,请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世尊欲令一切凡圣,悉闻是《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劝令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信受奉行,复能流通。虽仅于须臾之顷,「为他演说」,劝人听闻是经,使之「不生忧恼」。如是说法,乃至至心精进,「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如是之人,「于无上道,终不退转」。”

  释迦牟尼佛,世尊要想一切凡圣都能听到这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所以就劝啊!

  刚才师父在念这个经的全名,大家就知道就是指的我们这个会集本。念公说我说到这里,有人就可以这么说:「你说这个话说得不对了,释迦牟尼佛说这个法的时候,《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还没有出版呢,还没有会集出来呢,包括夏莲居老居士都还没有出现呢!」这就是指的这个会集本还没出来啦!念公就回答说:「这就是时间的错觉了,你还在三千年前,而现在是二零二三年,你还有这个时间的错觉,你又陷在时间的错觉里头去了。」如果是这样,智者大师说的那个「灵山一会,俨然未散」,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还没讲完还在讲,这是一个什么时间概念啊?所以我们凡夫就是没有办法。

  大家要知道,这个是超时间啊!所以大家听了这个说法,如何来体会?又如何来接受呢?怎么样接受呢?告诉大家:不打妄想就接受了,很容易啊!不打妄想就等于接受了。现在大家都听到这部经了,这个《无量寿经》会集本,现在已经很普及了,这个当然都要归功于净空老和尚的大力提倡才有今天。

  下来又引了念公一段说法让大家更清楚,由于《无量寿经》没有善本,它有几种不同的译本,几种不同译本的差别又太大了,这个我们一路走来都在把这个事情给大家交代了。那么差别很大就是,有一些译本有的,另外一个译本它里面又没有,而且有时候没有的那个可能就是很重要的,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莲公就把它会集成功了,现在大家都认为是善本,这个是国外。

  念公说这个是指国外,我们都没有问题了,国内就是中国本土,念公说这件事情还得要一百年,国内要承认这个是善本,那还得要一百年啊!那会集本定稿到现在将近六十年,所以还有四十年。在国外因为没有这种人为的阻碍,大家都凭良心说话,你不承认也得承认。这个善本既然定了,也入了藏了,这是近年代佛法上的一件大事!还有这个有了之后,你不为世界公认也不行了,因为好多东西都没有了嘛,《无量寿经》被翻译了十二次,十二种本子,这个其它那些没有了的可能是最好的,是不是?但是没有了,只有经题,内容没有了,你要再找来这个原来的梵文本,也不容易找到,念公说就算你找到,你要找翻译的人也不容易找啊!现在还能够找到像鸠摩罗什这种,玄奘法师这种水准的翻译,难咯!所以现在就是从有的里头把它会成现在这一本,在目前对我们来说可能得到是最好的了。

  这个事情很难做,你看看第一位会集的王龙舒,这是个大居士啊,他的着作《龙舒净土文》,在刻版的时候还跑出舍利来,是这样的水平,王龙舒是站着往生的,坐着往生都了不得了,他是站着往生的。他就会集了一次,但是很有毛病,不容易做啊!这要容易做的话,怎么没做好呢?所以都替他惋惜啊!你看莲池大师,在作那个《弥陀疏钞》的时候还用了他里面的话,他会集的里面的话,但是对他还是提出批评了。

  后来到了清朝魏默深,他要避免王龙舒的毛病,虽然说要避免,实际他作了他也避免不了,这就没有办法了。

  夏莲居莲公会集的这本,大家就都公认了。

  但是另外一种人他就是反对,譬如说他们对于会集经典,经过这个会集就骂莲公啊,骂夏莲居老居士你怎么能会集呢?一个普通人,一个居士,反对的人很多。

  所以现在这是一件大事因缘,而我们再给这个经作注解,而且我们今后还要很好的去研究它。我们七宝正在做这件事情,大家都在成就这件事情,而且现在大家都背这个经,现在大家都在转啊!所以跟这个经都不是小缘啊!所以我们既然做了这些事了,今后我们再继续,因为这是关系到今后法运的事情,怎么跟今后的法运有关系呢?我们到了最后一集,第一百三十集的时候,师父已经准备好了,就会谈得很清楚。

  我们都知道净土是最稳当的,一往生之后只是进步没有退步,一切都增上而且寿命无量,所以必定成佛,没有别的路走了,只有进步而且是无有穷尽的寿命,最后他不成佛他要成什么呢?非成佛不可!所以弥陀这个愿力,它就是殊胜,而且你愿意在哪儿成佛就在哪儿成佛,你愿意到这个世界来度众生也随你,到这个世界来虽然碰见种种的冤家债主,也有种种的违缘,违缘就是碰到很多反对党啦,还有种种的引诱,但是你不会再退了,给你担保了,净土宗法门就是这么殊胜,所以可以广弘大弘,放心的去弘扬,确实它这个殊胜就在这里,大家确实可以从这个法门从这部经得到真实的利益,而且确实是很稳当,而且你看再高的根器也不屈才啊!

  不是说那些大修行人这个经就不适合他了,有的认为这是浅的,是小根学的法,上根利智他就不感兴趣了。

  你看文殊普贤都发愿求生啊,你智慧再高也高不过文殊普贤嘛!文殊是大智第一啊,所以这个上根可以上到文殊普贤,普贤都往生啊,所以劝令大家依这部经。

  「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信受奉行,而且还要流通。虽然仅仅是「须臾之间」,须臾之间是四十八分钟。「为他演说」为他人来演说,「劝令听闻」劝他听这部经,劝他使他能够闻到这部经,而且让他「不生忧恼」,这样的说法「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一个就是须臾顷做了这桩事,乃至于昼夜都在思惟彼刹跟佛的功德,这个又精进了一些了。「于无上道,终不退转」,这个人在无上道里头,始终都不退转了。好,我们继续看下来的经文:

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讚。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继续看注解:

“「彼人」即指「于此经典……为他演说」之人。「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指劫火。成劫之后为住劫;住劫之后有坏劫;坏劫之末有火风水三灾。此火灾亦称劫火。《仁王经》曰:「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又《俱舍论》曰:「风吹猛焰烧上天宫,乃至梵宫无遗灰烬。」佛记彼人,于临终时,纵使此三千大千世界,皆被劫火所烧,彼人亦能从中超出,往生极乐国土。彼人以持说是经之功德力,及十方如来威神加被力,故于此界,虽是劫火洞然,大千俱坏。仍能安稳自在,从容往生。”

  这个人临终的时候,「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哪怕这个时候三千大千世界,这说的是我们这个地球甚至银河,还有太阳系种种的天体,在火劫之中都燃烧了,我们就在这个大火之中,你也能超过那个大火而往生到极乐世界,所以后头也有一段就是说的「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这是后面的经文,那你就生到极乐世界了。那是不是你这个人没有被烧死,身体还好好的去到极乐世界?不可能嘛!一样被烧到灰烬。Never mind没有关系,你里面还有一个你的灵性你的真身,就到极乐世界了,去到极乐世界就见到阿弥陀佛了。不是你这个没有被烧死的去见阿弥陀佛。好,我们继续看下来一段注解:

“如《普贤行愿品》:「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佛复记曰:「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佛为印证,如是之人,皆已于过去佛前,领受菩提记,皆当作佛;并为「一切如来,同所称讚」。”

  佛说这个人过去已经遇见过过去佛了,「是人已曾值过去佛」,而且受过菩提记了,授记就是佛在他这个人成佛之前,给他授记说这个人将来一定成佛,这叫做授记。就像释迦牟尼佛当年是燃灯佛就给他授记了,说他将来一定成佛。

  这就是这些例子,这个人假使这样的话,有的人在这个经典能够读诵书写,「为人演说」以至于「昼夜思惟」等等,这个人他在临终大火满三千大千世界也能超过,超过之后就往生极乐国土了,这是由于什么呢?由于这个人过去已经遇见过佛了,已经受过菩提记,佛都给他授记要成佛的,所以佛给你担保了,给你担保之后,你还不能成功啊?那佛不是骗我们吗?所以一定可以!所以「一切如来,同所称讚」,这样的人是一切如来都共同称讚的。

  我们来看说到这个劫火大家要知道,这个经上讲的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这不是一个假设,这是一个事实。因为我们这个成劫、住劫、坏劫、空劫,每一个劫要二十个小劫的时间,住劫之后就有坏劫,到坏劫之末,成住嘛,住劫之后就坏劫了,坏劫之末底下就要空到空劫了,先是「成」成了之后「住」,「住」了之后就要「坏」,坏劫之末有火风水三灾。

  这个不是科学家发现的,这是佛在经典早就有说过了。

  这个时候「劫火洞然,大千俱坏」,大千世界都烧坏了,这个风吹的猛焰,凶猛的火焰烧到天宫啊!

  这是谁说的?这是天亲菩萨的《俱舍论》里面说的,除非你不相信天亲菩萨。

  乃至梵天宫殿,连灰渣都烧得没有,烧得干干净净了,这是劫火。

  那么这里就结合科学了,如果黄念祖老居士念公不是科学家,你怎么结合科学?你就只有讲到这里咯!所以念公说现在看起来,就是一个宇宙的大崩溃,核爆炸big bang,一个大的核爆炸互相感应,全世界的核爆炸,所以就是说这个毁灭很厉害!就在这种情况之下,这种人在这个环境之下还能往生。

  所以大家看看现在,各国都在互相的威吓,要搞核武是不是?那比起前面讲的宇宙大爆炸的核爆炸,那个就是小儿科了,对我们念佛人前面说的都能往生,所以大家要有信心!他们去搞,他们就自己毁灭,我们就到极乐世界,再转过头来看看,不是看热闹,要回来救他们。好,我们看注解:

“末后普劝大众「专心信受、持诵、说行」。《笺注》云:「专心,谓心专一不杂馀念也。」「持诵」,受持读诵也。「说行」,谓如经而说,依教奉行也。”

  所以就劝大家「应当要专心信受、持诵、说行」,专心就是心专一,没有馀念,没有杂念。「持诵」就是受持、读诵。「说行」是如经而说叫做说,如经就是依据经典而说,不是依你自己的意思而说的,依教奉行就是行。

  所以这一品最后佛还是苦口婆心的劝大家,叫大家要有信心,不管在任何的情况之下,核爆炸啦大火啦,什么最艰难的情形之下,阿弥陀佛...跑掉了,要有信心,一定可以!那么这就是四十四品。

  我们现在就直接进入第四十五品叫: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开始之前,前面有一段相当长的注解,内容主要在强调净土法门以及这部《无量寿经》的殊胜跟它的重要性,深显佛的慈悲,佛恩无极!对末法众生得度生死设想周到啊!悲心无尽!我们先念一念注解:

“本品表当来经灭,佛以慈悲「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序分中《大教缘起品》世尊放大光明,光瑞殊妙,从昔以来所未曾见。阿难启问放光因缘。佛讚阿难曰:「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盖因阿难启问,世尊乃流出此殊胜希有之《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也。可见此经正因世尊「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故说此广大圆满、简易、直捷方便、第一希有之难逢法宝也。直至当来经道灭尽,佛以慈愍,独留此经,止住百岁。遇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深显佛慈无尽,佛恩无极。复表此经所宣之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殊胜妙法,实是普济众生之阿伽陀药。法灭之际,众生业障弥深,仍可仰赖是法,而度生死。极显斯法究竟方便,不可思议。”

  我们开始看前面的经文: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

  紧接着我们请看注解:

“「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指《礼佛现光品》极乐依正,一切所有,以佛威力,如对目前。会中大众,人人皆见。以此胜缘,即令会众,生起实信。复因弥陀威德加持,会众善根,悉皆增上,故云「所当为者,皆可求之。」”

  简单说就是佛告诉大众,现在我让大家看见无量寿佛跟他的国土,和国土所有一切,因为当前那个时候正是极乐现前,大家都看到极乐,当然极乐世界没有消失,还在啊,他一直都在啊,所以这个时候佛正在跟弥勒看到这种情况就说:「你看见这儿没有?你看见那儿没有?看见边地没有?」然后就说到边地,说到怀疑等等这些,这个我们之前都讲过了。佛以神力就让大家看见极乐世界无量寿佛的国土,所有的一切大家都看见了,而且是「如对目前」,就在前面清清楚楚,会中大众人人都看见了,那是三千年前的现场,现场的会众,他们看见了,当然就能够生起实际的信心,因为是亲眼见嘛,同时又有阿弥陀佛的威神加被嘛,大家都看见弥陀了,都得到弥陀威神的加被了,大家的善根都增上。「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日本《会疏》解释了这两句话,我们看注解:

“《会疏》云:「所当为者,当为往生愿行者也。皆可求之,能顺佛经可得之也。」段末佛垂诫曰,现既亲自见闻,故不可于佛灭度后,于极乐依正净土法门「复生疑惑」。”

  「所当为者,当为往生愿行者也」,你为了往生发了这个愿,要达到这个行动圆满,你所应当要做的事皆可求之,都可以顺佛经而得到它,「皆可求之」就是指可得到这一切愿跟一切行。所以大家看到了极乐世界,这个所愿所行都可以得到。

  「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所以再三的劝导大家不要生疑,有了疑不是要把它压下去,每个人都要注意这个,有疑应该很好的去解决,应当要找一找我还有什么地方有疑的,不要叫它存在。那个疑是癌细胞要医治,怎么医治呢?找医生医不了,要找大医王,通过看经请教,要修法种种方面的,要去掉这些疑,所以《金刚经》的讚子就说了,说「断疑生信」,一上来就是要你断疑,说「疑根未断,即是罪根」,所以在流通分,佛再三的告诫大家要去掉这个疑,不要因为我灭度之后再又生出这个疑来了。当时极乐世界现在大家的面前,那些人是亲眼看见,当然不会怀疑啦,所以佛就担心到了末法,众生善根不如当年的会众,所以产生疑惑是必然的。

  这就是要真正的信佛了,蕅益大师的《要解》说的信他,我们精进班已经学过了,我们刚刚学过。信他即是信他佛,大家还记得吗?说我们应当信释迦如来决不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信佛决无妄语,经典绝对不是虚构的。都是现量的境界,现量就是告诉你没有时间空间的差别,过去、现在、未来都在当下,极乐世界「分明在目前」,信佛言,信祖师语,信善知识,能如此的信,就能解除一切的疑惑了。下来我们继续看经文: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紧接着我们看注解:

“当来经灭者,善导大师云:「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净影、道绰、慈恩、义寂、法住、望西诸师同之。

《净影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者,举彼未来法灭尽事。释迦正法有五百年。像法千岁。末法万岁。一切皆过,名为灭尽。」

但憬兴据《法住记》指为增劫七万岁后。

《法住记》云:「人寿极短至于十岁。刀兵劫起,互相诛戳。佛法尔时当暂灭没。增至百岁位,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复来人中,称扬显说无上正法,度无量众。乃至此洲人寿六万岁时,无上正法流行世间,炽然不息。至七万岁时,(宾头庐等)十六大阿罗汉与诸眷属,一时俱入无馀涅槃。」

憬兴云:「当人寿七万岁时,无上正法方永灭没,故云经道灭尽。」

以上两说,各据一义。

望西师判云:「(善导)大师弥陀垂迹。慈恩观音化现,所解不轻,以为依凭。」

据望西意,释此经文,应按善导大师之教,此说甚是。”

  说「当来之世,经道灭尽」,将来的时候,经道会完全的灭掉的,所有的经都会灭尽,因为佛法也是因缘生嘛,缘生缘灭,这个是真理。念公说我们佛法也不会死赖在这个世间不走的。善导大师也说「万年三宝灭,此经住百年」,也就是一万年之后,这个三宝在这个世界上就灭了,可是最后这个经还要长住百年。大家都同意这个说法,所以我们也依止这个说法,别的我们就不谈了。

  师父先引一段念公自己的开示,关于法灭尽的说法,后面还会说得比较详细。念公说这个时候我又看了《法灭尽经》,又解决了一个问题。《无量寿经》现在有很多人觉得读了还是费劲,留到最后法灭尽那个时候,人的善根都不行了,人就只活十岁了,怎么能够接受呢?那《法灭尽经》说得很好,他说这个时候那个灯要灭的时候,那个灯的油芯特别放光,我们这叫回光返照,人在有病的时候忽然间他又健康起来,又说话了,往往不是说他这就好起来了,这叫回光返照啊!所以这整个是一部法的回光返照,有一百年的期间,这个时候的人的智慧能力什么比平常都要光明,所以他能够接受这个经,在这个时候这部经还要来度众生。接着我们看注解:

“「特留此经」者,《净影疏》曰:「佛以慈悲怜悯众生,故法灭后,独留此经,百岁济度。以此经中开示净土,令人求生,故偏留之。

《大涅槃经》显示佛性,圣人先隐,为是先灭。此经教人厌苦求乐。济凡中要,为是后灭。」

疏谓此经教人念佛生西,故独留之,于最后之百年救度众生。

至于《大涅槃经》(及《首楞严经》)显示人人本具佛性,乃圣教中甚深之法。于后末世,众生根劣,无人能晓,是故先灭。

此《无量寿经》教人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乃救济凡夫之要法。是故后灭也。”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下来就细说这件事情了。就是末法一万年之后经道灭尽,佛有这个《法灭尽经》,《法灭尽经》讲的是《首楞严经》先灭。这是《净影疏》上说的,《净影疏》上说是《大涅槃经》先灭。不过总之就是这两部经先灭,因为这两部经都谈佛性,谈佛性大家众生就不容易理解了,就要先灭了。

  你别说是到了末法,现在的佛教徒你跟他谈佛性谈自性,接受的人就不多咯!能感兴趣的都没几个,所以现在的佛教徒水平很浅。

  但是有例外,什么例外?我们七宝就例外,我们是大谈特谈佛性,不管你喜不喜欢,更不管你懂不懂,总之在这个世间仅存的如此坚持的就只有这一家,别无分号,你去找一找,还有哪里招牌叫七宝净土讲堂的?没有啊,没有分行。

  这个《涅槃经》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这个《首楞严经》现在已经苗头很明显了,有人写了一部书叫做《楞严百伪》,伪就是假啦,说什么什么东西之类的,大家都说《首楞严经》是假的。但是现在还有人在护持,比方说圆瑛法师还在讲《首楞严经》讲了一百多遍等等等,这个话说的是圆瑛法师还在世的时候啦,大家还在印还在念等等。慢慢的几千年之后,那个吕学者他这个《百伪考》就要成为圣经了,《首楞严经》就没有人念了,没有人念就灭了,这就很自然的嘛!念公说这个话是当时啦,距离现在三十多年,情形更加的恶劣。所以就一本一本的灭,《无量寿经》就是最后灭的,佛在这个经上就说了,「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经道灭尽,最后的经是谁呢?就是《无量寿经》。这个也从《法灭尽经》可以参考,《法灭尽经》就把这个问题解释得很清楚,所以他这个是佛说的话,自然而然各个经典都可以证明。

  我们再重复的来理解,佛就打个譬喻说,说是这个灯要灭的时候,忽然间到最后它要放光,而且比以前还要更亮。就像我们这个太阳也是嘛,所谓到黄昏的时候就夕阳无限好,人临死是回光返照,夕阳也就是回光返照,所以特别好看。所以这个法也是如此,在法最后要灭尽的时候,这个时候也等于是回光返照,也等于是蜡烛烧到最后,以前要烧油灯,就很明显就特别亮,亮得很。

  所以这个时候的人他还能够接受《无量寿经》,不然那个时候的人愚癡到那个程度,他还能够接受《无量寿经》啊?但是这个时候他出现了一个超前的智慧光明,这一百年还可以依这个《无量寿经》得度,所以特留此经,就是如「我以慈悲哀愍众生」,因为别的经留下来之后是佛的圣教,但是大家并不能因为有这部经就得度,这个是真实的。

  这个我们很少去想这个问题,现在大家来听听看,我们可以来看看其它经对那个时候的众生能起什么作用?就拿《金刚经》来说吧!《金刚经》我们就讚歎极了!念公说我就得到《金刚经》的好处,还愿意去报恩。但是《金刚经》你让它留下来之后,最后这一百岁,那时候的人的这种劣根性,还能从《金刚经》得度吗?很难啦!好是好得不得了,不要说末法了,你就说现在也是一样,是佛无上的开示,但是里面的教义,一般人都难做到,更别说是到了最后经灭尽的时候。你看这个我们常提的「无住生心」,还有「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还有这个「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都是了不起的话,那你能懂不能懂?你懂了之后,你又怎么能做到?所以《无量寿经》就是这一句那摩阿弥陀佛,在最后法灭尽的时候,会念阿弥陀佛这四个字的人就是金刚阿阇黎啦!

  念公接着说,所以有时候我也在想,这个「我」是念公,不是师父。念公他说我也在想,现在也不能那么去责备这些法师了,都末法了,大家只有这个水平,将来还要更差,到最后的阿阇黎就只会念这四个字-阿弥陀佛,那不就是很殊胜了嘛!别人不会念,就他会念啊,所以要随着这个时节因缘,因此就不能都要求现在这些出家人也跟莲池大师、蕅益大师那样子的,那样子什么?那样子的突出,这个不可能了。

  像空能法师,了不起只能够转述,还有什么大的成就吗?

  但是就是因为这个时候这个光明,所以他还是能够依这部经得度,最后能说四个字的,再最后就是空中出现这四个字,大家看见了,那有的人就能够得度了。那最后连空中四个字都没有了,再过去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佛说「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这是佛的promise承诺,所以这部经就是度众生最宝贵的经,在法灭的时候还要靠这部经来度众生,佛也特别的慈悲哀愍,特别留这部经来度众生,所以这部经它的重要,它利益众生的这种究竟的方便,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应该深深的去体会。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其有众生」乃至「皆可得度」。《净影疏》曰:「值斯经者,所愿皆得,明留之益。法灭尽后,百年闻者,尚得利益,往生净土。况今闻者,何有不生」。

疏意:遇此经者,必满本愿,是乃正明独留此经之利益。至于法灭之时,闻经尚得法益,往生极乐,何况现在闻经信受之人,焉有不生西方之理。故疏续云:「定得往生,莫自疑虑。」”

  所以说这部经它的殊胜就是如此了,经文佛说「其有众生,值斯经者」,你众生能够遇到这部经的,必定可以满足你的本愿。在最后的时刻这部经留下来,众生遇见这部经,你都可以得度。

  因此我们知道,在末法的时候,众生遇到都可以得度。而我们现在根器又好得多了,我们能遇到,当然也必然能得度,这个是不需要怀疑的。

  更何况我们现在比一般修净土法门的还要殊胜,那就是我们现在遇到了这部注解,念公的这部《大经解》,让我们净土行人彻底深入的理解《无量寿经》的妙义,扫除我们所有的疑虑,对往生的方法、因果、境界,对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完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无量寿经》比其他净土经典更全面更完整,特别是这个会集本,这个会集本当年夏莲居莲公闭关谢客用了十年的时间,在九种不同版本的《无量寿经》译本的基础上精心增补会集而成,这个当中也得到高僧慧明老法师的帮助,是极其慎重,反复斟酌的。而且莲公的修行证量也是不可思议的,这是念公说的。莲公是禅净密无不通达的,怎么证明呢?这个可以从虚云老和尚、谛闲大师还有密宗的活佛贡嘎上师,当年对夏莲居大士的评价,就可以透露出来的了。所以我们应该对这个本子重视,而不应该加以诋毁。

  但是有一些人就不怕死,说话不用本钱的,我们就觉得不是可惜,是可怕!

  好,我们继续看注解解释这个「得度」:

“「得度」者,渡生死之海,而证涅槃也。海喻生死,彼岸喻涅槃,超越生死中流而登涅槃之彼岸,故云「得度」。”

  接着下来说到「得度」就是渡生死之海,超越生死登到涅槃,所以叫「得度」。把这个生死看成是中流,我们这里是此岸,极乐涅槃是彼岸,那么有个中间嘛,「得度」就是渡过这个烦恼的中流,而到达彼岸。好,我们再继续看下来的经文: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

  我们继续看注解:

“上叹闻经信受为难中之难,令人知经之难闻,生敬重希有之心。「兴世」者,出兴于世也。

《资持记》云:「佛身充满,随物现形。示生唱灭(示现生灭),拯接群品。据娑婆所见:诞育王宫,厌世修行,降魔成佛,故云兴世。」

盖谓佛身遍法界,无有来去;三际一如,本无生灭。祇为应机度化,故现出生王宫,出家修道,降魔成佛,此即所谓兴世也。”

  三千年前佛示现在印度,八相成道,从降生在王宫,出家修道到降魔成佛,是我们这个在娑婆世界所见到的应化身,「祇为应机度化」,全套都是表演唱戏的,而实际佛的法身是不生不灭的。「无有来去,三际一如」,这就解释了「兴世」这两个字的含义了。我们继续看注解:

“「难值难见」。《净影疏》云:「明值佛难。生当佛时,名之为值。目睹称见。此皆难也。诸佛经道,难得闻等,明法难闻。于中先明经教难闻。手得经捲名为得。耳听曰闻。亦可领诵名之为得。耳餐(餐,采取也。)称闻。此等皆难。」故云「诸佛经道,难得难闻」。”

  底下释迦牟尼佛就说了,说「如来兴世,难值难见」,就是如来出兴于世,这个是难得能够碰见的。「难值」就是遇见就更难了。当年佛在王舍城,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见到佛,同一个时代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见到。「诸佛经道,难得难闻」,诸佛的经典你也「难得难闻」,这个可以这么说就是手里头拿着的叫做得,耳朵听见叫做闻。也可以说你读诵叫做得,你听到的算是闻。这个都很难哪!我们听了这句话,不免会觉得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哦!我们现在经典你看多得不得了,垂手可得,而且你要听经,网际网路打开随时想听就听想看就看,而且是二十四小时的,因为全世界的时间不一样嘛,所以就是二十四小时啦!你睡不着觉,你打开来都有,一开空能法师就跟你说法了,空能法师二十四小时不用睡觉的,所以你怎么说难得难闻呢?而事实上闻法的机缘就不多,从现在起就是那么有限的一点点时间,最后再饶上了一百年,再以后就没有佛法可闻了。

  而且我们这个是贤劫,贤劫有一千佛出世,从现在来说,你说难闻不难闻?我们要注意「闻」这个字,以前常常说这个闻不是听,听是一经于耳,就是经过你的耳朵,经过耳朵只是存档而已。闻是受持,意思就是说,闻而不能老实修行,等于未闻,等于没有听到。这样的要求那就真正叫做难闻了。你看看当今这个世界,能像今天我们在一块学习研究的又有几个人呢?不要说现在了,前面讲过了,当年佛在王舍城,三分之一的人见到佛、三分之一的人只知道佛的名字,没有见到佛、另外的三分之一连佛的名字都不知道。所以佛法难遇难闻。

  所以我们现在要很珍重,能遇到这种机缘要深自庆幸,也要发起大的愿力,使得其他的同修其他的众生,同霑这个甘露法益,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好,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善知识」者,「善」谓于我有益,导我于善道者。知谓知心。识谓识形。

如《法华文句四》曰:「闻名为知,见形为识,是人益我菩提之道,名善知识。」

故知此「知识」二字,为知心识形之义。故善知识亦称善友。相识相知导我于善之人,称为善友,即善知识也。”

  说「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遇见了善知识,闻到了法,你再能够去修行,这也是很难哪!

  所以这里头就提到善知识,这个善就是对我有利益的,我们相知相识,对我有益,广泛的都可以称为善知识。

  下来后面很长很长的一段都是在讨论善知识的内容,相当相当的精彩也相当的丰富,注解引了很多的经跟论,内容相当的精彩,我们慢慢的来看,先看第一段注解:

“又《圆觉经大疏十五》曰:「善能知真识妄,知病识药,名善知识。」是谓能了别真妄,通达真际,知众生根,应病予药,名为善知识也。”

  我们先看开始引了这个《圆觉经大疏》,它就进一步的细说了,说「善能知真识妄」,知道真,还能认识妄,这样的善知识就更加难遇了。等于就是我(念公)常常说的识心达本这样的人,那这就不是普通人了。而且还要「知病识药」,要能知道他的病,又要认识种种的药,药就是方法啦,就是观机授教,称为善知识。能够了别真妄,能够通达真际,知道众生的病根在哪里,根据他的病给他药,这叫做善知识。

  注解继续就引了《安乐集》,我们一起来看看:

“又《安乐集》依《法句经》曰:「佛言,善知识者,能说深法。谓空、无相、无愿。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于实际。然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一切法,是为善知识。善知识者,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善知识者,是汝眼目,能见一切善恶道故;善知识者,是汝大船,运度汝等出生死海故;善知识者,是汝緪绳,能挽汝等出生死故也。」该经复云:「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知识,请问法要。」

又《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善知识者,是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佛,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欲证菩提,当求善友。”

  《安乐集》就根据《法句经》说的,下来这是《法句经》的话,说「佛言,善知识者,能说深法」,什么叫善知识呢?善知识要能说很深的法。谓「空、无相、无愿。诸法平等」,「无业无报,无因无果」,「究竟如如,住于实际」,那么从这句看来,所讲的一切,这一切都是讲的理体本体了。可是「然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一切法,是为善知识。」这里说的善知识这个定义就很清楚了,念公讚歎说好啊!《法句经》这个定义可下得好啊!说「于毕竟空中」,这个就无所有了,就没有这些差别了。但是又「炽然建立一切法」,炽然就好像大火蓬蓬勃勃的烧着,「炽然建立一切法」,所以就不落空边,可是这一切法建立在哪里呢?建立在毕竟空里头啊!所以永明大师就说了「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不是说梦中佛事就不做了,而是大作梦中佛事,虽然大作佛事,还是如梦啊!炽然建立一切法,是为善知识。

  师父也引了一段念公在《谷响集》里面对一位年老的科学家的劝说,这段很有趣,也很重要,大家好好的去体会,下来是念公的原文,对这个老年人说了:

  佛教徒当中像您这样年老多病而退休的科学家应该怎么样呢?那就是应该学如梦之科学,做如梦之研究,得如梦之发明,造如梦之产品,利如梦之人类,这些都不妨尽力而为,但是必须牢牢的记住!如何出梦?

  下来说善知识者是什么呢?「是汝父母,养育汝等菩提身故」,是生养你们,培育你们的菩提身。「善知识者,是汝眼目」,是你的眼睛,让你看见一切善恶的道路,你要能分辨得清楚。「善知识者,是汝大船」,你要渡这个苦海生死海,就只有这个才能把你运送出去。「善知识者,是汝緪绳,能挽汝等出生死故」,就是有个绳子来救你,把你从生死中给拉出来。

  《法句经》后头还说:「一切众生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亲近善识,请问法要」,刚才这就是说明要遇善知识,这就说明了善知识的重要了。「欲证菩提,当求善友」,怎么求这个善友呢?这点很重要,所以我们就继续的来讨论。接下来就引了《圆觉经》里头开示的最好的了!我们看注解:

“求友之道应如《圆觉经》所云:「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讚歎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彼经示曰,欲求善知识,首须求具正知见之人。”

  末世众生,我们现在就是末世嘛!说的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将发大心,求善知识」,发了一个大的心,想求善知识,想找善知识。「欲修行者」,想修行的人,你要求什么样的人呢?「当求一切正知见人」,要求那个正知正见的人,这种人「心不住相」他不住于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他不执着于二乘的境界,然后他是「虽现尘劳,心恒清净」,虽然他也示现有好多尘劳的事情都在做,可是他的心很清净,意思就是他也跟一般人一样和光同尘,在世间做种种的事情,你看《无量寿经》不是说了「示现同彼」,但是他都是游戏人间,「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就是「心不住相」。「示有诸过」,他也有过失啊,可是他讚歎梵行,他所主张的是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他不让众生去破戒,他一定不让众生去破戒。

  你看现在有人就是主张破戒,怎么主张呢?哎呀不用吃素的,不用的,那些肉什么的,我们可以帮牠超度。你问你吃的那个,我来帮你超度行吗?你是老几啊?帮我超度?你够水平吗?还有说不用守戒的啦,学佛要自由自在,不要绑手绑脚的。那这种人就不是善知识咯!

  善知识一定是讚歎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啊,不让众生做不合律仪的事情。虽然他的行为有错,但是他的主张就是,他的见是正知正见,所以常常说这个见很重要,古人常说「不怕破戒,只怕破见」,破戒有救,破见没救。见是什么?邪知邪见,这个就没救了,你的见解思想错了,诸佛菩萨都救不了你。你戒律上破了,你只要忏悔,一切诸佛菩萨都有办法救你。所以禅宗也有这句话说:「不贵汝行履,只贵汝见地」。「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能求这样的人,你就可以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

  念公就说从前我不大懂,我说这个条件要求太低了嘛!现在才知道这个条件一点也不低哦!那真的就是如此,佛说的一点也不能还价的,你还价你这是愚癡啊!你才会觉得在这个地方就不懂了。那现在懂了,你怎么知道这个人他是不是正知正见的人呢?你要能知道,那你自己是什么水平啊?起码你要知道什么叫正知正见?你还能发现这个人有没有正知正见,这个人有哪一些毛病?你能把他的毛病给发现出来,哦!那你这个是特殊的根器,你也不是普通人咯!所以「欲求善知识,首须求具正知正见之人」。

  说了这么多,那什么叫正知正见呢?有没有更详细的来解释让我们更清楚呢?有没有呢?有,明天,我们的时间超出了一点,不错!不错!好,那明天我们就来看看什么叫正知正见?然后继续再看,引了很多经论做了很多比喻,告诉你怎么样依止善知识?怎么样去评定哪个是善知识?所以师父说这个内容非常的丰富,所以明天的那一堂课很重要!很精彩!师父自己说精彩的啦!不知道精彩不精彩?

  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到这里,下来的内容我们明天再来继续。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38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