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24集
2024/03/11 15:13:16瀏覽155|回應0|推薦2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24集

  我们在上一趟课开始进入了〈受菩提记第四十四〉这一品,我们先看注解解释这个「众生」:

“「众生」者,《弥陀要解》谓等觉已还皆可名众生。是以众生中,上可有等觉大士,下则六趣凡夫,我等皆在其中。如是众生由于以往多生供养诸佛,念佛修善,故蒙彼如来威神加被,乃于现世「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是以我侪遇此法门,应深庆幸,切莫错过,务当「摄取受持」。则可「获广大一切智智」。”

  所以这就是说:「当有众生,植诸善本」,这个供佛念佛是诸善之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他在过去生中供养过无量的诸佛,现在又再供佛念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这句话很重要!这个众生就包括我们了,而且《弥陀要解》说从等觉菩萨以下一切都包括了,过去生中有善根今天又再修,由于佛的加威力,威力的加被的缘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他能够得到这样广大的法门,都由于佛的威神加持啊,这个说的就是他力了,所以只有净土法门有他力的加持,除了净土法门之外,其它都要靠自力。所以在现世他就能得到这样子广大的法门,所以我们要知道我们能遇见这个法门,我们应当深自庆幸,为自己庆贺,我们就得下定决心不要错过!现在大家信也是信,但是这个决心还是不够。要切莫错过,千万不要错过啊!

  念公就说台湾有一位老居士很有名,念公就说我也就是真实的相谏,真实的劝告他说,你这个问题就是「信不深,愿不切」。所以大家就是要深信切愿,不要错过。

  你看夏莲居莲公老居士莲公给我们说明深信是来自理明,接着才能够有愿切,才能行专。你必须要「摄取受持」,你要摄取这个法门哪!什么叫摄取呢?我们看下来的注解:

“「摄取」者,《往生论》谓极乐依正一切庄严功德成就,「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这个内容我们听了很多遍了,大家都会背了,念公一直都在引用,这个重复是强调这个内容的重要性啊,我们应该这样来看,那你就不会觉得囉嗦了。

  《往生论》说:谓极乐依正一切庄严功德成就,极乐世界,佛庄严、菩萨庄严、国土庄严,这一切庄严功德成就,略说入一法句,把它汇总起来说就是这三种庄严入到一个法句里头去了,那么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所以这个极乐世界全部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的显现,就入这一法句清净句了。

  如果你接受这种说法,你就不会认为极乐世界种种的现象好像神话故事一样,有没有可能啊?当然有可能!为什么呢?因为是法身所显现的嘛,是自心所显现的,因为法身不可思议,法身所显现的,自心所显现的,当然也是不可思议的,那有什么好不能理解的呢?

  下来《要解》就说了,我们看注解:

“又《弥陀要解》曰:「一一庄严全体理性。」若能了达极乐一切庄严成就,入一法句,从事达理,即事而真,谛信万德庄严,直入一句名号之中,净念相继,是为「摄取」之义也。盖弥陀名号正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法身功德不可思议,故名号功德亦复不可思议。”

  蕅益大师也说「一一庄严全体理性」,极乐世界每一样每一样的庄严,全体都是理性。如果你能够了达极乐世界的一切庄严成就都入了一法句,你就从事达理,从这些事相你就了达了什么是理体,理体就是本体呀!从现象而能够入到了本体,那么弥陀名号正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就是一法句清净句,这个就是无为法身,而法身的功德不可思议,法身功德不可思议,这个法身功德就入了这一法句的名号之中了,所以名号的功德同样是不可思议,所以你念这个名号你就念到法身了,法身功德就不可思议,你这就在这不可思议当中了,这个就是「摄取」,所以这个里头有理有事。

  我们继续看注解说「受持」:

“「受持」者,「受」者,信受,依教奉行也。本经之宗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宗者,修行要径,依此而修,始名为受。「持」者,执持名号与持诵本经也。十地菩萨不离念佛,此一句佛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是以等觉大士亦不离念佛。我等凡夫,但当老实念去。”

  「受持」,这里说「受」就是信受,我接受了,信了才能够接受。你不信,你接受什么?你不信,是乱乱接受。「信受」你就要依教奉行,要持嘛!就是执持名号,也持诵本经,所以本经的宗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我们受持这个经就是要依这个宗来修,要「发菩提心」,要「一向专念」。

  你看十地菩萨都不离开念佛啊,地地都念佛呀!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只有佛跟佛才能够究竟的理解。我今天虽然是这么的讚歎,我所知者还是如大海水中的一滴水,唯佛与佛才能究竟这个功德的利益。所以等觉大士就是等觉菩萨,离开佛只差一个位,也不离开念佛呀!

  我们凡夫应该怎么样呢?就应当老实念,下面这段同修可能以前也听过了,说「老实念」这三个字非常好,这是念公说的,所以夏莲居莲公说:「三字真传,老实念」,不是六字,六字是六字洪名,这里说的三字真传。

  所以美国就来了一个人,就拿这句话来问念公他说,这个三字真传是哪三个字啊?念公就说,不是告诉你了吗?「老实念」就这三个字,三字真传就是「老实念」。他还以为老实念还有别的什么说法。

  这个也就是反映了什么问题呢?也就是不相信老实念就是三字真传,所以众生遇见这个法就是要给他一点点的破,要破自己那个原来的东西啊,要不然你处处都是障碍,自己认为应该就是这样,应该就是这样来理解啊,那就是你自己障碍了自己,你那个东西就在那边,就是众生的那个知见很牢固,它在那边堵着你。这个瓶子上有个塞子,这还是好的了,有个塞子所以东西就倒不进去了,但是你还有那个脏的东西在里面。

  念公就提了师父最喜欢的这个,说就像王致和的臭豆腐,王致和这个在中国肯定很出名。你刚刚装完那个臭豆腐,你把它拿来装牛奶,那个味道就不好闻了,那个叫牛奶臭豆腐,是不是?

  再有一个是你刚才装了「敌敌畏」,我们这里没有这个牌子,敌敌畏就是一种毒药,这样的瓶子你拿来倒牛奶喝,你喝了就会被毒死,这个瓶子很要紧哪!所以就是叫你要「老实念」。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要解》云:「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灵峰大师此言,真得十方如来之髓。实应尽未来际顶礼膜拜此一句也。念佛时,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时,是故「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我具缚凡夫,亦非份外。”

  大家看看蕅益大师这句话真是要感恩万分啊!要顶礼再顶礼啊!祖师说的话没有夸大,没有夸张,我们绝对可以信得过。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有一句话,就是这一句「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你持名,你的善根福德就跟佛相同了。当然这里我们有很多人是持咒的,也不是要把你那个咒不念而换成了佛号,也是同样的意思,因为咒是佛心,名是佛的名号,这两个是不二的。

  这里头憨山大师的话就更好了,他说如果一个人他能念佛念得他很得力,那就没有话说的了,那就是好极了!如果他念得这个心里头老是不踏实不安定,有种种的不相应,他这个念不下去了,那就不如让他念一句咒,那要比那个打坐或者研究经教什么什么的,那不知道要强多少倍了。这个话也是祖师说的。

  憨山大师跟莲池、紫柏、蕅益,并称为明代四大高僧。憨山大师虽然是禅门的宗匠,但是他在修行上不拘一宗一派,他主张禅净双修,大师这个话是最圆融了。

  所以各个我们都要安于自己所修的法,就是要真正彻底的修下去,坚持下去,你最后必定有成就。

  再看回《要解》这句话说,你持名这个善根福德就跟佛一样了。所以念公说我讚歎灵峰大师这句话,灵峰大师就是蕅益大师。这个话是得十方如来之髓啊!髓就是精髓,这个是奥妙,这个印证很重要!说这个是如来的心髓,十方如来就是这样,因为佛就是要把一个最好的东西给大家嘛,佛爱众生等同一子,谁不是说要把自个儿的产业给自己最心爱的孩子呢?这还有什么别的想法呢?根据世间的事情大家好懂啊,就是「方便为究竟」,就是要度众生,就是要以最方便的法子给大家嘛!

  所以你看佛的父亲跟佛学法,佛也是教他念佛啊,跟教我们是一样的。他父亲就心里老不甘愿说:「你有这么多殊胜的法,你为什么不叫我修呢?」所以我们知道当初一开始,释迦牟尼佛的父亲也是看不起念阿弥陀佛的,也是看不起的。佛就回答说:「不行啊!你做不到啊!」

  而念佛凡圣都可以做得到,而且一下子就跟佛的善根福德相同了。所以这个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如来之髓,是应该尽未来际顶礼这一句话,念佛时就是善根福德同佛时。这句话大家要背起来啊!

  然后再跟蕅益大师还有一句话一起来看就是「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你完全把佛的功德摄成你自己的功德了,佛的功德就是你的功德。

  所以念公说刚才我的话说了一半没说完,现在说完了,是哪一句呢?极乐世界的刹土就是我成就的刹土。说完了,就是自他不二啊!你把这个接受下来,那你的信心就坚固了。

  如果还不够,还有一句就是「从事持达理持」,念公说我把蕅益大师《要解》的前头两个地方的两句话就是一句,另外一句是「即凡心成佛心」,正好是一个对联。「从事持达理持」两个「持」字,「即凡心成佛心」两个「心」字,这都是极精彩的话。告诉你从事持,事持就是开口念阿弥陀佛,从事持才能够达到理持啊!

  你一上来就要理持,那就是自欺欺人,你说了只有唬一唬那老乡啊,唬唬土包子可以。明眼人你是唬不住的。你那是自欺,最后自己临死的时候还是手忙脚乱,痛哭流涕!

  「即凡心成佛心」,妙就妙在这里了,你这个凡夫的心就成了佛的心了,因为你「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了嘛,而且你的善根福德同佛,你的心那不就是佛心了吗?那还有什么不是?所以这个是极圆极顿之法。

  「于我具缚凡夫,亦非份外」这句话就最适合听了,这是告诉你:上面说的这个殊胜的利益,我们凡夫也有份,所以信得及那就是佛的知见,信不及还是众生的知见,这个就是没有办法的。

  经文佛说在这个末法,这个人他曾经是这样,无量诸佛都供养过了。这个「诸佛加威力故」得到这个法门,他「摄取受持」,能够「摄取受持」就「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他就能得到广大的「一切智智」,这个更不可思议了,前面已经不可思议了,再加上这一个,什么是「一切智智」?我们看注解:

“「一切智智」是佛智之名。同于一切智。但以一切智,有时指佛智。

如《法华经化城品》曰:「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

又《智度论》云:「是故如来名一切智。」但有时又指声闻缘觉之智。

如《智度论》又云:「后品中佛说一切智,是声闻辟支佛事。」是则谓一切智为二乘智矣。故为别于彼一切智,乃以一切智智专指佛智。

《大日经疏一》曰:「梵云萨婆若那,即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又「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又「又谓此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菩提心为因者,谓行者如实知自心也。大悲为根者,谓行者发悲愿,拔众生之苦,与以乐也。方便为究竟者,为一切智智之果,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

  我们知道「一切智智」就是佛的智慧。本来是「一切智」的,但是二乘声闻缘觉也称为「一切智」了,所以前面再加一个「智」这个字,以分别于二乘也能得的那个「一切智」,这是名词上的问题,不是关键,总之我们明白这个「一切智智」,是跟二乘不共的,这个才是关键,这个唯有佛得的这个智慧。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又《仁王经》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由上之经文可见,今日能闻能信此微妙净土法门之人,皆由过去生中,已曾供养诸佛,广修众善,忆佛念佛,因此乃得诸佛威力加被,故今始「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此净土法门广摄万法,普收众类,故云广大。于此法门,若能信受奉行,当得一切智智,即是得佛智,如实了知,自心本来清净。”

  《仁王经》就说「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自性清净叫做本觉的体性,这是说的理体,也就是诸佛的「一切智智」。所以都是叫你要明白自心,不是心外有什么法,你说得再多,说得天花乱坠,那都是心外的东西。所以禅宗说「从门入者,不是家珍」,你本有的那个才是。

  所以上面的注解的这一段话不只是勉励我们,讚歎我们真正的念佛人,这当中的真相,我们没有办法清楚明白,过去生的事情我们不知道,现在佛告诉我们了,我们当然应当要相信啊!所以这样来看就是今天我们能够听到这个法门,能够相信这个法门的人,能够相信这个微妙净土法门的人,都是由于过去生中已经供养过无量的诸佛了,而且广泛修行了种种的善还忆佛念佛,因此现在能得到诸佛的威力的加被,所以才能够得到这样广大的法门,这个前因后果只有佛知道。

  所以能信跟不能信这当中有其微妙的因缘,现在我们知道了,那我们就不会责怪那些不信的人没有善根了,你就不会说,哎呀!你这个没有善根啊!现在我们可以理解了,这种事情一点都不能够勉强,他就是不信,你打死他还是不信。

  因为这个净土法门是「广摄万法」,无一法不在这个法门之内啊,所以这个也就是《华严经》十玄的道理,一切法都入一法中,如帝网千珠。一千个珠,所有的一切都入在一个珠之中了。所以这个道理不是那么容易相信的,一方面是「广摄万法」,一方面又是「普收众类」,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众生,你是菩萨还是声闻,这个声闻当然要回小向大,一切天人阿修罗以至于人,六道跟地狱中的众生,地狱中的众生如果念佛不绝,罪业消除之后一出地狱,他就是清凉华菩萨了。所以这个法门广大呀!这是一个广大的法门,无所不收,所以才叫作「普」啊!

  「于此法门,若能信受奉行」,就会得到「一切智智」,就得到佛的智慧了,就如实了知自心本来清净。你看六祖惠能开悟的时候就是那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密宗也是讲「如实知自心」,这个跟密宗哪里会是两样呢?就如这个实际知道自己的心,「如实知自心」这都是要离开见闻觉知的,所以如实的知就不是妄心的知,而是「寂知」,「寂」就是寂灭的寂。所以这个从怎么样去体会去修持呢?还是要从持咒持名下手最容易。

  但是这个「如实知自心」,不等于说是现在你就知道我的自心跟佛心一样如何如何的,这还很远。给你念一千遍,这个都是鹦鹉学舌,鹦鹉学舌是怎么样子呢?你教牠三点半三点半,不管什么时候,牠都是三点半。

  所以你得要离开你这个妄,如真实的在这个你所知的时候,你是同时的离开了妄,所以在这个妄心之中,你就不可能见,不可能知。

  所谓真正见法身,法身无相,你怎么见?只是这个法身所显现的,你可以见,所显现的那个,你可以见,显现的都是从本体所显现的嘛,你是见着它所显现的相,这个显现是从那里显现呢?是从本体而显现的。

  就像那个水跟波一样,你先看见的都是波,众生的心一妄动,就好像水生波了,波动了,这个月亮就照不出来了,就没有,就隐了。就如凡夫的心,你这个心的妙用就没有了,所以只见到种种波的相,有的是惊涛骇浪,有的是微微的如春皱,总之这些都是波,有各种的不同。水就没有什么不同,它是平等一味了。但我请问你波是什么呢?你回答回答我,这波是什么呢?我们七宝同修回答就是一百分的,不用想就可以回答了。波就是水啦,师父,那肯定波就是水,你见到波,就是见到水,就是你自己不知道。

  所以真正见法身的本体,你见了也不认识,就在这儿,你见了也不认识嘛!

  现在大家见到电吗?见到吗?看这灯亮了,种种的都能够操作,那就是电啊,没有电,怎么可能啊?

  所以从这个地方怎么下手?怎么入进去呢?没有其它方法,就是从持名这个地方入,先叫你念得很熟,慢慢成片,慢慢念得好的时候离开这个能所,那么真正把这个能所都离了之后,就有机会能够一心相契,相契就是同步了,先相契然后再谈证,证到一心的时候,你见思惑就没有了,这个是事一心。你证到理一心,无明就破了,这就是即生成就了。

  你不要以为净土宗就不能即生成就,一样是即生成就,这个念都要念得正确,因为它有个前鼻韵跟后鼻韵。一个身体的身,一个是这一生的生,生命的生。

  现在师父才知道,密宗是即身,这个身体的身,「即身成佛」,成佛带着这个身。

  净土宗是「即生」,就是这一生解决问题。

  但是如果不是很勤奋发菩提心,这个事情就难了。所以常常说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就是明白自心。

  但是大家现在的毛病就是这样,都是在这个妄心上面,把自己的真心没有看重,忘了还有个真心,只是对于自己的妄心估价得太高了,偏高了。

  所以叫我们要如实了知自心本来清净,对这个你不承认都不行啊!能够接受下来,那你的修行就会有一个飞跃的进展,因此我们要重视这件事。下来的注解说得更清楚了,引经据典说明法供养的殊胜,就是供养法,供法的就是供养法,法供养的殊胜。我们看注解:

“「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以上经文,节取《唐译》。)盖谓若人能于净宗妙法得广大胜解,了达净宗「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心佛不二,念佛即佛」之圆旨,则必能欢喜信受,常乐修习,复以此广劝他人也。”

  「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这个「彼法」就是指着我们这个净土法门,这是佛当时说的,就是于那个法就是「彼法」,那个法就是刚才说的这个无上的广大的法门,这个广大的殊胜的内容,你自己得到胜解了,得到大的欢喜,产生大的欢喜心了,这个法乐是不可形容的,没有办法去形容的。

  同修在学习《大经解》,学习这个圆教的无上大法的过程当中,常常都跟师父反应,所得到种种的法喜,只有这个法乐是清净的,一切世法都不能相比,这个称为大欢喜。

  于是要「广为他说」,你自己得到了佛法的好处,就应该广泛的为别人来说明,来劝说来演说来讲说,我们现在就是在做这种事嘛!所以是「常乐修行」,不但是说而且自己也常常乐于修行,你单单去说,这个是言教,这个还是要自己常常修行,以身说法给大家做模范。你看像慈净老师,处处都给大家做模范。

  我们对于这个法门的种种,能广大的胜解,了达净土宗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修净土是「是心在作佛」。而殊胜的这一句是在底下,你的这个心就是佛,说作佛谁都好懂,我现在要修佛要成佛,现在我是心在作佛,不是这个色身在作佛。而要作佛的这个心,它本来就是佛。这一句大家往往就不懂了,不好懂了,心佛不二,不是两个。「念佛即佛」,你念佛的时候就是佛,那你不念的时候,你就是众生。

  下来有一段是念公的劝告,师父也引过来这个重要的开示,我们一起来听听。

  我们再看看这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本来就是佛的这个心,那你现在在念什么呢?念的是无量寿无量光,那无量寿无量光还是自己的心啊,你念的还是自己的心。这件事情知道的人不多,而且知道了还能够全盘接受过来的就更少了。总之就是一个心,那还不就是一回事了,自己本来就跟佛是平等的,本来就是佛,而且我现在就在修佛,佛在修佛,那还有不成功的吗?所以「念佛时即是见佛时,见佛时即是成佛时」,这样说起来,「念佛时即是成佛时」,就「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

  所以有孝心的人,就应当要劝自己的长辈好好的念佛,就是要有这个心。还有真正有慈悲心的人,就要教导自个的子女好好的念佛,不仅仅是教导他去做好人,学会功课,就是要继承这个事情啊,什么事情呢?「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对于老年人要带好这个队伍,也就是要在这个时候要收成了,而且现在要很有这个心,就等于是赛跑剩下最后几圈要冲刺啦!不是告老就说老了就不行了,不是啊!要冲啊冲啊!剩最后几圈,要快,要加油的跑,要快跑要冲,要发挥前所未有的速度,所以老年人应该「万缘放下,一念单提」,这些世间的事情都了了,请问你还有什么理想还没完成的呢?别再作梦了,明天就要死了,所以就要有这个出离心,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万缘放下,一念单提」,这就是一个最大的威力啊!

  念公说不在乎那许许多多其它的事情,那些都是培福的事情,前面的经文佛都告诉你了,「不求往生,难免轮回」?而这个作佛的事情真正是直捷的,是直扣本源的,什么是你的本源啊?所谓消归自性,直扣本源就是这个了,往生作佛就是恢复你的本源最好的方法,都放下了,就「一念单提」了,这就是《金刚经》所谓的「无住生心」,我们常常重复,因为太殊胜!太稀有了!我们凡夫一个,居然能够达到《金刚经》无上的境界,这是以前不敢想像的,想都不敢想的。

  一直以来念公给我们解开了这个疑,将这两件事情给结合起来了,我们真正要感恩啊!「万缘放下」就「无所住」了,什么缘都不住了,那还有什么所住的呢?「一念单提」就是「此念不灭,生生不已」,前面也讲过了,蕅益大师在《金刚经破空论》也特别重视「生其心」,这个本来是地上菩萨所能够做到的事情,我们凡夫就靠念佛,当你念到勤勤恳恳绵绵密密的时候,你就能够做到,做到的时候你就是地上菩萨了。所以入诸法实相,唯有这个是最好的方法,其它都是癡人说梦。

  现在对你们年轻人,那就要求你们世间的事情,还有该做什么,还是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但是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向专念不等于整天都在念啊,如果这个到了万缘放下一向专念,到这个地步那就是真正要专了,那就什么都要搁下了。我们这里很少用这些名词「搁下」,什么东西都要放下了摆下了,能够甩得开的全部都要甩开了,心也不在这上面了,不在哪个上面?不在世间这些事情上面。心中所念的所想的就是这一念「阿弥陀佛」,你到这个时候还有不成功的吗?那还有不成功的吗?还可能不成功吗?possible不可能了。

  问题是你肯不肯?但是有的就不知道为什么,老是都不能成功的,主要是你不肯,你不肯就不能勉强。

  佛从来不勉强人,都是随你自己的愿,佛是尽我的一切来度化你,而且菩萨也是这样子,我们一块发了菩提心的人,你入了地狱,诸佛菩萨到地狱陪你,去度你,你始终出不来,我始终都在那陪你,陪到有一天你发菩提心了,陪到有一天最后你成功了,这个事我才算交捲,他不勉强你。他要勉强你,那不就快了。

  这就是老年人要「万缘放下,一念单提」,更殊胜的就是要「心空及第归」,在前面好像有学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有。达到「心空」而即身就有成就了,若能了达这个圆旨,这就能「欢喜信受,常乐修行」,而且还要劝他人,这就是指的说法了,下来注解就说到了,我们看注解:

“「广为他说」,下复云「为他演说」,本品末云「专心信受,持诵说行。」是皆普劝演说宏扬本经与净土法门。今者正是流通分,故劝演说,以广流通。如《愿力宏深品》云:「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故知乐为人说,劝导一切众生,同入弥陀一乘愿海,方是知恩报恩之正行。妙法流通,正符如来本愿。”

  「广为他说,常乐修行」,底下还有话说就是「为他演说」,最后还有「专心信受,持诵说行」,这三个地方都说到这个「说」字,所以这就普劝大众演说弘扬我们这部经了,演说弘扬这个净土法门,现在正是到了流通分了,所以就劝大家要演说,你不演说,不能流通啊,是不是?我们七宝一直以来就是在做流通的佛事,没有做法事。这个佛事就是讲经说法流通,只做法布施一味,更通过各种方式配合现代科技的方便,将释迦牟尼佛的法流传到每一位有缘的人,我们只做这一件事,都是依据经典的教诲,我们看看过去这个〈愿力宏深品〉里头就有这一句了,「转相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所以这个就告诉我们:我们喜欢给人家去说,高高兴兴为人家去说,劝导众生都来发这个愿,一起投入这个弥陀的一乘愿海,求生净土,这个才真正是知恩报恩啊!才是知恩报恩的正行。所以我们得到了佛的恩惠,我们就知道了这个恩,你知道了恩,你才能够报恩。

  我知道了这个恩,那我怎么来报恩呢?你买了很多东西去上供,供养阿弥陀佛,花要买最好的最贵的,水果一定要进口的,种种的供养具富丽堂皇,整个坛城,密宗叫坛城,我们叫整个佛堂佛台富丽堂皇,阿弥陀佛要你这个东西干什么?这些都是形式啊!

  所以念公说有的人就刺血写经,大家听清楚吗?刺血用那个血来写经。这个师父以前当居士的时候,在中国某某寺院里面,在他们的藏经楼里面看到有这样子的那个血经,而且那时候看的那本是《华严经》,你看《华严经》这么大部经,一个字一个字你怎样刺那个血?不像我们现在要量那个血糖,那个才那么一点点就哎呀!不得了!他那个每天都要刺那个血,为什么师父知道?以前当居士的时候认识台湾一位比丘尼,她就是天天要这样子做,然后就刺那个血就跟那个朱砂,朱砂是红色的嘛,跟它搅在一起之后,就这样子一个字一字写。

  所以念公就说到这个刺血写经,念公说我说话当然是过了一点,我说什么?我说,你那个臭烘烘的血有什么可贵的?拿那个来供养佛有什么可贵的?说真实话,佛要你这个来干什么?当然这是很难得的事情,这个就是说有时候说话要折他,有时候要摄他。

  念公说他也遇到有一位比丘尼,她就很谦卑跟念公说她说,我这是胡闹,我这个事情是胡闹。

  所以知恩就要想报恩,这个才是正行。因为前面说到那个刺血写经,下来师父也引了一段跟这个有关系的,内容相当丰富,也相当有趣,大家有这个机缘听到也很难得。

  就是说舍这个身供佛的这个内容,除了前面提到的刺血写经,还有燃臂供佛,你看我们受三坛大戒的时候要燃戒疤,又称为燃香疤,就是在头上烧几个洞,有三个洞的六个洞的九个洞的。所以有时候信徒会来看看师父的头顶有几个洞,师父就说不要看,师父没烧,跟他们说真话,因为当时受戒的最后一天要烧的时候,我心里就一直都不认同,不是那一天不认同,之前就不认同了,对这件事情老是觉得这是过去中国传下来的,不是必要要这么做的。你看南传的法师出家人,密教的那些喇嘛出家人都没有烧啊。后来在念公的《茎草集》第一集里面看到这个内容,就解了师父的疑问了,应该也可以解了大家的疑问了。就是说到燃臂供佛。

  下来就是念公的回答,他说这个事情是在《法华经》里面有,《法华经》有记载,后来莲池大师不主张这么做。在《法华经》里头药王菩萨焚两臂供养,所以隋朝的大德智者大师,他读《法华经》读到了这个时候豁然开朗,他就见到「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就证到了陀罗尼。菩萨他舍这两个臂,就等于说这个肉体我可以忍辱忍痛,拿去供养。其实佛要你这个干什么呢?这就是跟前面讲的一样了,它就是表示舍掉断常二见,断见和常见,这都是表法,焚身都是表法,他这时候以割断,这个表示我去掉两种见。人不是落断就是落常,就好像人有两个臂,都是离不开的,那么我把它割断了,是表这个法。

  修《法华》的人有很多焚身的故事,一直到清朝还有人焚身。念公说我的舅公,现在大家看戊戌政变,这个历史里面有康有为梁启超,这个里头最后一个幕后人,是念公的舅公啊,所以念公的这个家族也不简单,他是珍妃的老师,珍妃是皇帝的宠妃,是康梁的朋友,念公说我这个舅公是个维新的,他们这些思想通过我的舅公传达给珍妃,珍妃就影响光绪皇帝,这样才有戊戌政变,就是这个文廷式,念公说我们这个佛教是从文廷式传到念公的舅父梅光曦老居士跟念公的母亲,是这么引过来的。当然念公说我们黄家也是世代信佛,这么这是两个来源,是文家的,念公的一个舅公,曾经看见过这个事情。

  三个和尚焚身,开始就筑了一个高台,搭起那个高台了,和尚就坐在上面,好多人围观,第一个就生起柴火,就在他身上泼了油了,那时候还没有汽油是煤油,点煤油灯的煤油,烧起来了,烧了之后这个和尚连袈裟跟扣子的这个搭扣都没动,大家就礼拜讚歎!第二个就烧到一半的时候,一开始他还是很安然的,忽然间他叫了一声滚下来了,从那个台滚下来了,没办法已经烧了一半了,只有赶紧泼煤油,就是让他烧得快一点。第三个呢,第三个磕一磕头,不干了,溜了。所以有人就说如果这两个的次序调一调也许还可以,第三个也可能会成功,也是因为他看见第二个太可怕了,叫了滚下来太可怕了,第三个他的定力不够。

  所以莲池大师说你拿你发的那个心来施舍,不要以这个肉体以这个来作为供养,这本来是想升高的,但是你定力不够,在你痛苦之中往往会生起憎恨心,你想升高反而是堕落。所以莲池大师就不主张这么做,在密教是不允许的,不允许摧残自己的身体的。

  还有佛在因地的时候我们也听过,舍身餵虎啊,还有餵老鹰这些故事。那我们是不是也要学呢?其实这个事情师父有时候也有想过,我们怎么学舍身餵虎啊?你说哪里有老虎?有啊,动物园啊。

  这个问题念公他也回答了,很重要的大家来听一听:

  他说菩萨修六度的时候,有专修某一度专修悲心的,慈心或者专修布施度的时候,他唯一是布施,唯一是布施他就忘了自己了,一切都可以布施,他就可以去餵老虎吃了。

  现在我们做这个布施的事情,是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投身餵虎呢?现在还没有这个必要,是不是?大家可能说老虎是害人的,你还去餵牠,你要让你自己去餵牠?你一个人修法,对于法界有很大的重要性,所以这些的考虑,主要是一个共同点,就是为了利他,我们抓住一个共同点那就够了,我把我的身体不要去餵老虎,现在还有利用的价值,餵了老虎就不能用了。是利他不,是为自己。

  念公特别说现在我们说学密的人应该很爱护自己,好好的去修行,不是想长生不老。我常说我要长住世间是为了众生的慧命,要住持正法,因此我要再修持,使得整个菩提的正气祥和之气能够常住世间,是为了利他。

  你要是为了利己,那你怎么做都不对,如果你餵老虎你是想,我餵了老虎,我能够得到功德,我就能够解脱,能够生天啦!那你这个就不对,你是为了自己,我要常住世间,我什么都不肯做,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就不行了。

  所以就是这个意思,它总的精神就在这个地方,所以菩萨修行的过程当中,专修某一度的时候是有这些特殊的事情,不然好像这是很愚痴的事情。但是我们就取他这种纯的大悲心,纯到极点的大悲心。但我们不需要去效法,我们是可以讚歎,但是不需要去效法。

  你跑到动物园,你看见老虎,你跳下去,牠本来就有得吃,动物园养得很好的嘛是不是?这个就不行了,这个就要犯密宗那个戒了。所以事情就是这样,这是代表他求法的决心。

  我们继续看回来注解说的这个妙法流通,我们要使这个法能够流通,尤其是净土法门,这是真正救众生慧命的唯一妙法,我们想尽办法让这个妙法普及,辗转教授,这正符合如来的本愿。所以如来不就是说了吗?十方的佛都在那讚歎阿弥陀佛的名字,这个我们可以参考《法华经》的。

  一般都认为《法华经》跟净土法门有什么关系啊!有句话说「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法华经》就是教你成佛的。但是现在提倡学《法华》的,并没有重视佛的劝告,而辜负了佛的心愿啊!我们就因为学习了这部注解,所以方方面面都接触到了,知道的也就广了。所以师父一直都劝那些还没有完完全全依止《大经解》的,要下定这个决心要抱定这部《大经解》,那你什么都通达了,佛四十九年要说的重点都在这里了。师父我是真正得到这个法益,真正得到受用,我才敢如此下定论的,真的!接下来注解就引了《法华经》的话了,我们来看注解:

“是故《法华经法师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捲,……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曰:「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乃至一句,当知是人,是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又曰:「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复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由上可证,演说《法华》,功德无尽。

而本经正是「法华秘髓」,如《弥陀要解》曰:「当来经法灭尽,特留此经(即本经,文见《独留此经品》)。住世百年,广度含识。阿伽陀药,万病总持。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故知演说本经者之功德不可思议,亦必为诸佛之所护念也。”

  我们看《法华经法师品》它说:「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捲..」底下我们就简略一点,「..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对于《法华经》哪怕只是一句,你能够受持、读诵、书写、解说、种种供养,一切世间都应当...应该当佛那样来供养你啊你这个人就是大菩萨,你已经成就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极讚这个说法的人。

  又说「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善男子、善女人,在我灭度以后,你能够偷偷的给一个人,这个不是做贼心虚那种偷偷摸摸的,因为这是好事,但是你还是要怕引起反感嘛对不对?所以你就偷偷给一个人,并不是要公开争名争利,也表示你也不一定要登座说法,或者是具种种的威仪,就是你不具威仪,这个「窃」就是这个意思。简单说就是,随时随地不拘形式的普为人说。

  「乃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你这个人是如来派来的,他所做的是如来的事情。「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这个都是讚歎说《法华经》的功德。

  我们听了老半天,上面都是在说《法华经》,跟我们那个净土的《无量寿经》有什么关系呢?蕅益大师就结合了,就说了《法华经》的功德是无尽的,蕅益大师在《要解》说:「《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司南就指那个指南针,皆不出于此矣,这个此是指的《阿弥陀经》,因为蕅益大师他的《要解》是注解《阿弥陀经》的。那我们已经知道《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的小本嘛,所以这个演说《无量寿经》也就是演说《法华经》的秘髓,秘密的心髓,你演说《无量寿经》那就是跟演说《法华》的秘髓没有两样啊,所以这个功德跟《法华经》里头所说的那就是相等了。下来注解说:

“下云「常乐修行」,谕说法者应心口一如,言行一致,自不修习,何能劝人修习。”

  所以这里头还是有条件的,还是附上条件的,那必须是要有一种完全利他的心,你自己对于你所说的要很有把握。如果是贪图功德,这个心就是贪心了,那已经是三毒了,贪佛法的功德同样是贪。所以这个事我们要善护己念,要很能够分得清楚,不要夹杂。万一自己还没有把握,明明知道还有错,就这么着为了名闻利养,那你就去跟人家说,这不但没有功德,而且是地狱的业。

  大家看看我们七宝,哪一点是贪图功德的?师父跟慈净老师都是付出的,都是奉献的,说法书写都是转述经典,还有祖师跟善知识的话,这个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事实上也是如此,所以大家这几年来都很安心的在这里学习,这就是已经证明了。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下复普劝断疑生信。若欲说法利人,则自身首须断尽纤疑。经曰:凡求是法,「皆获善利」。故应「安住无疑」,老实持念,勿生疑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为诸善之本。当奉为纲宗,安住如是法中。「应常修习,使无疑滞」。盖疑根未断,即是罪根。欲断疑根,应知方便。疑惑不断,只因慧心不朗。慧心不朗者,只以三垢障深。”

  底下就是经上说的:「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诸善男子善女人对于这个法,就是对于这个净土法门,你已经在求了,所以你得要求啊!现在正在求的、还有将来要来求的,都得到大的利益。你们都「应当安住无疑」,应当安住于这个法门,不要有任何的疑惑。所以这一下就是劝这个断疑了,要「断疑生信」,所以想说法利人,你自身首先须要断尽纤疑,这个纤是指那个极微的疑惑都要把它断掉。

  你自己还在怀疑不解,疑虑重重,哎呀,不知道对不对?这个时候应当就很好的再去进修,所以就是要断疑,要「老实持念,勿生疑惑」,我们老实念也是这个样子。所以这个咒里头就是有极殊胜的功德。常常下面就是「唯除于咒生疑」,对这个咒你怀疑,你就得不到这个功德。这个我们过去谈了很多了,这个我们可以引申说到咒,同时也是说到这句佛号了,你要老想「能有这么大的功德吗?」这就叫怀疑,你不是说这个咒是假的,这个佛号是假的,那你还念它干嘛?你对于这个咒的这个功德,你不能相信,能有这么大的功德吗?我念能有这么大功德吗?这都是疑嘛,不是说这个咒是别人编出来骗人的,如果你这么想那就是更粗的疑了,那就更谈不上了。疑就是说「它真的有这么大的功德吗?」我念会有吗?我怎么念了半天没见着什么呀!那你要见什么?这些问号那不都是疑吗?

  所以这个念就是要,应当要老实持念,你真能老实持念,你都会得到善利。但是一定要「安住无疑」,因为已经告诉你了,这个是因果同时的,要能信得了你念是因,同时得到利益是果。

  不要去看有没有效果?所以你看这个中文字很妙,这个「果」就是效果,你要看到效果,世间法就是效果,佛法就是佛果。

  果就是在你念的同时就出现了,这样来接受,就能够断疑了,极微细的疑都能够断掉,所以经文佛就说:「应常修习,使无疑滞」,因为「疑根未断,即是罪根」,所以要断这个见惑,初果要断贪瞋癡慢疑,思惑是二果以后才断的,见惑这十种事情就是疑,所以到了初果就没有疑了。

  那么要断这个疑根,那要应当知道如何去断,要知道这个方便。疑惑之所以不断的原因,就是因为你的智慧不够,你的智慧不开朗啊,简单说就是你的智慧还开发得不够,能够承当的还不完全,告诉你自己的这个慧心本来是佛,你为什么不明朗啊?就是因为你还有贪瞋癡,这个三垢的障碍很深,

  那么我们不要生疑,怎么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呢?一方面我们要明理,明理就会深信。所以夏莲居莲公成立净宗学会,提出的这个修学纲领就是十六个字,都是很有讲究很有深义的。可惜现在的净宗学人没有多少来依止这个,所以在开智慧方面就不足了,力量就不够了,念公也是在这里强调要理明才能够信深。另一方面,就是要好好的念佛。

  我们再看多一点,我们看下来的注解:

“据《安乐集》,念佛三昧能除过去、现在、未来贪瞋癡一切诸障。垢去明生,则无疑滞矣。如是则不堕于诸天、二乘、懈慢国、边地、疑城,如是等等「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珍宝喻彼中之乐,牢狱喻未得究竟解脱,而不自在也。”

  这个《安乐集》是道绰祖师他作的,里头说念佛三昧能除过去、现在、未来贪瞋癡一切诸障。有的三昧能除某一种,有的三昧能除过去,有的三昧能除未来,只有念佛三昧,过去、现在、未来贪瞋癡三毒这个障碍都能除。那么这个垢障一去,光明就生出来了,所以就没有愚癡,就没有疑滞了。才能够「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所以佛就劝你们不要有疑,有疑点你们就会进入到什么呢?经中刚刚之前说过有边地疑城,对于佛的智慧不能生信,或者能信佛的智慧,但是于自己的智慧不能生信,你就生到边地疑城啦,还甚至于生到懈慢国这种处所,他受种种的乐,所以称之为珍宝,确实也都是七宝所建成的宫殿楼台,在那个里头生活都是珍宝,但是你不能够自由去见佛,所以就称为牢狱。所以叫大家要断疑,不要跑到这样的牢狱里头去。所以我们可以进一步的来看,天、二乘、懈慢国、边地、疑城等等的,都是属于珍宝所成的牢狱。

  那么念公这里也提到了二乘,也是属于这个珍宝牢狱啊,这我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是从什么立场来看呢?我们一定要讲清楚啊,要不然又会给人家攻击了。

  这是从究竟的立场来看的,从成佛的这个立场来看的。所以佛就呵斥二乘嘛,这都是有理由的。而讚歎修念佛法门的是佛的第一弟子,那我们就不用去羨慕阿罗汉了,当然能够证得阿罗汉,那是殊胜极了。但是我们不走这条路,我们也没有能力走这条路。

  好,这里我们就暂时告个段落,下面还有一些注解的解释,我们就留到下一堂课再来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习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38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