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30集(圆满篇)
2024/03/20 07:47:31瀏覽153|回應0|推薦4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30集(圆满篇)

  七宝净土讲堂主席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

  今天是最后一讲了,看来应该要延长时间,因为师父准备了相当丰富而且很重要的内容来供养大家。在上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我们大谈特谈这一句「行超普贤登彼岸」,让大家大开眼界,这些内容是一般人没有机会听到的。

  我们知道普贤有位前普贤、位中普贤跟位后普贤,都称为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在经中所显现的有这几种不同:你发了普贤的大愿,还没有登位,是初发心,这个就是位前。已经到了一个最高的菩萨位十地以上,证了大菩萨行的这个大愿,这个是位中普贤。最特殊是位后,已经成了佛了,已经成了佛他还示现为菩萨身,所以这个称为位后普贤。

  而经中告诉我们「行超普贤登彼岸」,登彼岸就是成佛了,成了佛那就是超过了位前、位中的普贤了,成了佛就恢复了你的本来,也就是昨天说的,从开始的差别智又回到了根本智,就是回归到本有的自性,只要信愿持名,一定登彼岸,这是你的最后的佛果,所以说「行超普贤登彼岸」,就是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圆满了,普贤的十大愿了。这个殊胜不可思议的妙理不可言喻,用语言是说不清楚的。我们今天一开始再补充这一点点,好,我们继续看这首偈诵说:

若诸有情当作佛 行超普贤登彼岸

是故博闻诸智士 应信我教如实言

  那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世尊垂慈,复劝谕博学多闻,有智之人,当信如来所教,皆契实相理体。经中如理而说,唯是真实。故云「应信我教如实言」也。”

  这首偈说「是故博闻诸智士」,佛说你这个听闻很广的人,就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应信我教如实言」,当信如来所教的都是契合实相理体,应当相信我之所教化,这个「我」就是释迦牟尼佛,我这个是「如实之言」啊!佛不是自己给自己戴高帽子,佛不需要这么做的,佛所表现的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样子。

  前几天我们听过了「如如」,佛是如那个真如所说,真如就是实相,那还不是如实之言吗?还有《金刚经》佛自己对须菩提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这个法无实无虚,这个如实就是真如实相,因为佛是从自心依真如实相所流露出来的一切的言语,所以叫作「实言」。我们应该绝对的相信,不应该有任何丝毫的怀疑。所以要依教奉行。我们继续再看接下来的偈颂:

如是妙法幸听闻 应常念佛而生喜

受持广度生死流 佛说此人真善友

  我们继续看注解:

“今谓念佛乃行超普贤之法,故称「妙法」。如是难值、难闻、难信之妙法。我今幸得听闻,故应信受,依教奉行,时时念佛,而深自庆喜也。”

  「如是妙法幸听闻」,这样微妙殊胜稀有之法,你能够有这个幸运能够听到闻到,「听」这个字就比较浅一点,「闻」这个字就深入一点。还是前面一句「应信我教如实言」,而且更应该怎么样呢?「应常念佛而生喜」,你就应该常常去念佛而生起欢喜心来。不然你就整天愁眉苦脸,或者是给老公给孩子气得脸嘟嘟的,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去念阿弥陀佛,你多念之后,你就会生起欢喜心来了,因为有他力的加持,这个不一样。注解接着就说了我们看注解:

“再者,念佛之人蒙佛慈光摄受,「垢灭善生,心意柔软」。身得轻安,心生欢喜。如《观经》中,韦提希夫人因阿弥陀佛国清净光明忽现眼前,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善导大师谓韦提希夫人所得之无生法忍为喜忍、悟忍与信忍。喜忍者,大师谓「念阿弥陀佛而生欢喜心」也。是故经中「念佛生喜」。因念佛而自心自生欢喜也。”

  本经到了这个地方这是流通分了,就是告诉我们要普遍的流通,所以大家都能做的就是要广劝广泛的全面的来劝勉,也就是劝大家念佛。

  不要再劝人家再来做人了,大家看看,年轻的不说啦,现在上了年纪的回头再想想,这一生走来还不够苦吗?还要历史重演吗?做人只有一个「苦」字,就算你是很有钱非常富有的,生活过得很富裕很自在的,这个自在是你自己说的自在。

  真正的离苦得乐只有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真正让你离开六道轮回的苦,而得到极乐世界真正的大安乐,这才是离苦得乐这一句话真正的意思。所以劝人家一定要劝人家念佛,要常常念佛就会生起欢喜来了。接着我们再看下来的注解:

“末后复劝谕行人,不但自身受持此法而度生死,且应自他俱利,广宏此经,劝导持名,辗转度脱,出离生死。如是之人,世尊讚之为「真善友」,即真善知识也。此乃世尊极讚之辞,盖善知识即同如来。

此末后四句,正是世尊对后世能逢此经能闻此法之一切众生之期望与训诲,故我等实应哀切领受,刻骨铭心,恪遵遗教,勤修坚持,切莫辜负慈恩。”

  最后佛再劝修行人,你自己修行得到了佛法的利益,尤其是自己得到了这个如来度众生最殊胜微妙的大法,更应该自利利他,广泛的来弘扬这部经弘扬这个法门,极力的来提倡持名念佛。我们虽然积极的这么做,我们是尽力了,但是这个事情也要看因缘,这个事情我们说出来他能信,那我们就讚歎。他不能信,我们就以后再说,等因缘成熟吧!

  我们再来重复的体会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这句话:「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我们知道念佛有四种念佛,持名念佛是其中的一种,观想念佛是一种,观像念佛是一种,实相念佛是一种,在四种念佛之中「求其至简易」,就是最简单最容易,「至稳当」这是最稳当的了,「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无过于你有具足的信心,有深切的愿力,专持一句那摩阿弥陀佛名号。所以为什么净土以一向专念为宗,这就解释了蕅益大师从他这里头所提出来的意思了。

  另外《圆中钞》也有类似的说法说,《阿弥陀经》所开示的是教我们念佛,只要是有口,长了口能念的人,除了有心能念,你口也能够称名,心里也能想到阿弥陀佛,这都可以修。因此这个《阿弥陀经》所显示的也是持名念佛法门乃至简至易之法门,也是至简单至容易的法门。

  尤其往往在临终的时候,这是最后的关头,平常你念得很好很摄心,在临终的时候你已经很散乱了,这种情形你没死过你不知道,你还没有到临终,你没有办法想像,真正到了临终的时候,不是你一个人在那边躺着就走的,四周围不晓得有多少不可预知的情况,在那边给你做一些,说好听是助缘,说不好听就是干扰,在那边商讨讨论啦,应该用什么配套,棺木要买多少钱的,反正就一次我们买好一点的啦,种种这些你都听到了,你还能够这么淡定?所以那个时候就是最散乱的时候,在种种痛苦之中,心很烦乱之中,你还要能做到正念分明,那就要这个至简至易的方法才能够用得上了。

  我们继续看这句说「受持广度生死流」,「受持」就是你去接受你去修持,你就可以广泛的都可以度脱生死烦恼的中流,通过这个六道生死的苦海,你就肯定可以到达彼岸了。

  「佛说此人真善友」,佛说这个人真正是善知识,善友就是善知识。肯这样做,又能够听到之后就念佛,就常常念佛而生欢喜心,而且你还受持,不但他自己可以广度生死流,而且他还广泛的去度脱在生死流中的大众,他都去「辗转教授辗转度脱」,佛说这个人是真正的善知识。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本经之末,世尊重劝念佛,十方如来本心,一时和盘托出。此品中「福慧始闻」、「微妙法」、「救世行」、「智慧海」、「难中难」、「行超普贤」等,均指此信愿持名之无上妙法。

至于念佛法门之妙,纵以无量身,一一身有无量口,一一口有无量舌,一一舌出无量音,穷未来劫,演说不绝,亦难道得少分。故不多说,唯恭录灵峰大师《要解》中二则,以归结本品之解。

一、《要解》云:「由无量光义,故众生生极乐即生十方。见阿弥陀佛,即见十方诸佛。能自度即普利一切。由无量寿义,故极乐人民,即是一生补处,皆定此生成佛,不至异生。

当知离却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何处有阿弥陀佛名号;而离却阿弥陀佛名号,何由彻证现前一念无量光寿之心。愿深思之,愿深思之。」

二、《要解》云:「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

  蕅益大师这一段注解的内容实在是太精彩了,尤其后面念公引了蕅益大师的《要解》,句句都是在讚歎持名念佛的,《要解》说:「盖所持之名号,真实不可思议;能持之心性,亦真实不可思议。持一声则一声不可思议;持十百千万无量无数声,声声皆不可思议也。」这都是说的信愿持名之无上妙法。

  再有《要解》说持名是「方便当中的第一方便」,就真实显出持名的殊胜。为什么说是第一呢?由于其他大乘的法门多是先悟后修,是见道修道而后证道。粗浅的说就是,要看清楚这个道路,你才能够走路,走路就是修道,走到家就是证道。没有看清楚路,你就要走,这叫什么?这叫盲修瞎练。还有就是煮砂作饭,你要做饭,你不是用米,你用砂,砂怎么煮成饭呢?所以圆教需要先悟才能够修,至少你应该有一个解悟嘛,所以这个下手就难了,下手都不容易,更不用说要证悟了。

  可是圆教当中唯有持名法门下手是最容易的,你只要信愿持名,就决定往生。再退一步说就退一步,就算你的信愿还稍微欠缺还差一点,就是信愿还不足够,但是你不是会念佛吗?谁不会念佛啊?开口念就是了。这里告诉你,你念一句佛都有无量功德,因为这句佛号的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功德,而且散念都成为佛种,这个下手就容易,你念一句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由于下手最容易,但是他得到的果实又极殊胜,所以说这是方便当中的第一方便。密宗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这个究竟的果就在于究竟利他的方便上面,但能信愿持名,便生净土,证三不退,这个是方便。

  倘若没有这样的方便,众生就找不到一个能够做得到的方法而得到度脱了,那一般的众生就没得救了,那么这个度生之愿就变成空谈了。

  所以究竟之果就是在这个方便的法的上面,蕅益大师讚歎持名这个法门是方便当中的第一方便。这句话很有份量,也很有启发性。

  下来引了大势至菩萨他说的话:「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就是说佛想念我们,就跟我们的慈母想她的独子一样;可是我们忤逆不孝,我们逃跑了,我们不想母亲,不愿意回来了,那母亲每天在想念有什么用呢?但是如果「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孩子想到母亲了,就好像母亲想孩子的时候,于是「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母子就不会再分离了。

  所以这个譬喻也是说持名的方便,这个就是可以从凡夫的生灭心下手的,众生的心是生灭心啊!念念生灭,能从这个生灭心下手,那就容易了。

  至于其它圆教法门,例如《圆觉经》说:「以生灭心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随流转」,可见得你拿生灭心想去分辨这个圆觉,那圆觉之性就随着你人的生灭心它就流转了,它就有生有灭了,所以说不容易下手啊!

  唯有超胜独妙不可思议的念佛法门,可以从众生的心下手。

  那么我们就将〈福慧始闻第四十七〉这一品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了。

  我们接着看本经最后一品的内容,这个火车快到终点站了,等下十点钟就到最后一站,可能这个班次要延迟一点,到时再做报告。

  好,我们进入第四十八品: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我们先看开始的一小段注解:

“本品名闻经获益。广显闻者,获益难思。《无量寿经起信论》云:「闻经之益,如是不可思议,皆是无量寿本愿力故。亦以本师威神加被故。凡有众生遇斯经者,其所获益亦当如是。」”

  第四十八〈闻经获益〉,这个小品的品名就很直接,就是告诉你,闻到这部经都得到好处,而且是得到难以想像的利益,这都是两土导师威神的加被。当然还是要注意「闻」这个字,以前说过,这个闻就是要能够受持才叫作闻。好,我们看开始的经文: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

  我们继续看注解:

“「尘垢」通指烦恼。如《维摩经》云:「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正同此经。「法眼净」者,《维摩经嘉祥疏》云:「云法眼净者,小乘亦法眼,大乘亦法眼。

小乘法眼,即初果见四谛法,名法眼。大乘法眼,初地得真无生法,故云法眼。」今此经指小乘法眼净。如憬兴曰:「法眼净者,即预流果(初果)也。」”

  佛说这个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这个法眼净有小乘大乘两种,大乘那就高了,大乘是到了初地了。小乘是初果。我们这个经上不是说只有两万人吗?在现场听经的有两万人,怎么这里又出现这么多的众生呢?

  大家要知道,这个法会我们这个地球父母生的人有两万,但是参加法会的那就不知道有多少了。所以不要觉得有时候是一个很小的法会,这个闻法的就不知道有多少,就有这么这么多。

  所以也别看我们现在在座听经的没几个,今天算是多了,这是我们肉眼能力看得到的,看不到的那也是无量无边。那是不是因为空能法师的感召呢?当然不是。因为我们正在介绍弥陀的一乘愿海,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的众生,闻之皆来随喜,皆来讚歎护持,充满了整个的讲堂啊!但是师父没看到,有人看到吗?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之前在这里听经,已经往生的同修,也都来了。

  这里说得法眼净就是要离开尘垢,尘是根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个是尘,要离开尘,垢是垢污,这些尘的垢污都离开了,那就得法眼净。我们接着看下来的注解:

“又《净影疏》云:「见四真谛,名净法眼。」「阿那含」是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诸漏已尽,心得解脱」。如《维摩经》云:「八千比丘不受诸法,漏尽意解。」

肇公注曰:「漏尽者,九十八结漏既尽故,意得解脱,成阿罗汉也。」是指烦恼断尽,心意解脱,证阿罗汉之果。可见经中法眼净及诸漏已尽,均指声闻乘。”

  法眼清净这个是见四谛法,对于苦集灭道这个四谛法,这个是见四真谛,对于四谛法真正的见到了,这个就是法眼净。法眼就是见的问题,初果就是断见惑,见上没有惑了,所以他这个不是大乘,还没到,因为底下就是三果四果,这么摆在一块儿,所以这一句说的是初果。

  第二句「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这是「不来果」,也叫「不还果」,这个是三果。

  再有「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漏就是惑,这个三惑,就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三惑中的见思惑都断尽了,就证得阿罗汉,见惑思惑都尽了就得解脱,这个就是得阿罗汉了。

  那么再下来就是菩萨了。这以前都得的是小乘果,那有人就问了,为什么佛说的是大乘法,而闻法的人得的是小乘的果呢?下来这个注解就回答了,我们看注解:

“或问:闻此大乘无上经典,为何得小乘法益。《净影疏》云:「小乘众生,闻说娑婆秽恶可厌,深心厌离,故得小果。」憬兴亦云「众闻此方秽恶可厌,故得声闻之果。」”

  《净影疏》他这么解释,他说这些众生,听说娑婆世界这样的秽恶可厌,他生起来的厌离心强一些,所以他得小乘果,这是一个说法,还有憬兴朝鲜人也是这个说法,这个说法当然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大家的根器都不一样,大家断惑的程度当然也不一样,你听了这个法,你这个见上面没有疑惑了,那就是初果。你如果对于上界的思惑,天界的这些思惑你都断尽了,那就是阿罗汉。这是指那个断惑的水平,你这一个见可以是大乘见,这个断惑他是证,你有这个见,生到极乐世界有很多人那都是大乘,都是发大乘心的。但是为什么还说声闻呢?他断惑只是声闻,断惑只达到这个水平,断见叫做断,那就是证,断了就再也不起来了,所以所证跟所见应该是有区别的。当然有上根利器最殊胜的,他一见就证了,这个也有。但是可以说大多数都是还要分两步来走,先解决见,「见修行果」,才有修,才有行,才有果。

  那么下来就说到菩萨了,我们先看经文:

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

  我们继续看注解:

“上段正指闻法所得之大乘法益。「不退转」,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转变也。又表勤行修习,如念佛不退、勤行不退等。又不退转即梵语之阿鞞跋致。

本经中云「住不退转」,下复云「得不退忍」,均据《唐译》。至于《魏译》则只云「得不退转」。净影师疏曰:「大乘众生,闻弥陀威德广度,坚心愿求,故得不退。闻此多益,誓欲济度,名誓自庄。」

盖谓闻名求生志愿坚决,故得不退。誓欲利他,故名弘誓功德以自庄严也。今经据《唐译》为「住不退转」,涵义稍深。但不妨仍引《净影疏》以指其中之初步者。

「得不退忍」,「忍」者,《大乘义章九》曰:「慧心安法,名之为忍」,又十一曰:「于法实相,安住为忍。」例如无生法忍,据《智度论》释为安住于无生之法理,而不动心者也。

可见忍者,即安忍,谓于理决定,而无移动之念也。准此可知,「不退忍」者,即安住于不退之理而无移动之念。是则念念皆无退转,应相当于三种不退之念不退也。”

  这里说的不退忍就是无生法忍了,无生法忍就是念不退,得不退忍就是这个。「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这也就是「住不退转」,这个就等于「行不退」。「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大愿的愿庄严,他的行不会退回到小乘了,不会退回到小乘这就是「行不退」了。我们接着看注解:

“盖不退有三:一位不退,所修得之位次不退也。二行不退,于所修之行法不退失也。三念不退,于正念不退转也。

《观经妙宗钞》曰:「若破见思名位不退,则永不失超凡假(指永超出于凡夫之假有)。伏断尘沙名行不退,则永不失菩萨之行。若破无明名念不退。则不失中道正念。」

今不退忍者,指安住于实相之理,念念不移,则应是念不退矣。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则相当于行不退。闻经菩萨根机不一,闻法之益,自有差殊也。”

  这里又提到三种不退了,这三种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跟念不退。所以住不退转这个是行不退,得不退忍就是念不退了,这是两种不退,行不退跟念不退。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现在才刚刚发起这个心,什么心呢?菩提心。所以就看见发菩提心是件大事,在经中都大写一笔。有这么多的众生过去没有发起菩提心,这个时候才发心,大家把这个经都听完了,他们把这个经都听完了才发心。下来是经文我们来看:

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接着我们看注解:

“「今始初发」者,发菩提心也。发心毕竟二无别,如是二心先心难。故一切经中于发菩提心之人数,均大书之也。如是菩萨既发大心,复行众善,愿生极乐,故均得往生见佛;复于诸方先后成佛,同名妙音如来。”

  「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这些人都会往生,而且是在其它极乐世界以外的国土,次第成佛,不在极乐世界成佛,那么全部的佛号都叫做妙音如来,这是指着在会上有这么多人将来都成佛,都同名妙音如来。为什么都同一个名这个念公就没有再多做解释了。好,我们看接着下来的经文:

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

  好,我们继续看注解:

“上明十方具缘众生普得授记益。佛对众生授当来成佛之记,名授记。此有四种:一、未发菩提心授记。二、已发菩提心授记。三、隐复授记。他人得闻,当人不知。四、现前授记。得其一者,皆名得授记。

「得授记法忍」,「得授记」,如前;「法忍」者,即弥陀第四十八愿中之三忍。(《魏译》为「第一第二第三法忍」)亦即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得佛授记,证入无生,成无上正觉。如是之人,故云「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

  还有十方佛刹现在就是证往生的,还有未来将要往生见阿弥陀佛的,我们这些人都在这个名单里面了,除非你自己退出,自己让位,傻瓜才会让位,我们要争取这个位子有多难!这里说「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得到佛的授记。授记有四种,就是对于众生,佛给你作一种预记悬记,说当来你要成佛,这个叫做授记。有四种:

  第一种是你还没有发菩提心,就可以给你授记,佛已经可以给你授记了,知道你将来一定会发心,只有佛才知道,不是世间人可以自己乱乱说的。

  第二种已经发了菩提心,也可以授记。

  第三种说是隐复授记,别人知道,你自己不知道。

  第四种是现前授记,就是正是佛现在你的面前,跟佛面对面,就见到佛清清楚楚给你授记。这种事情是真有,我们以前也说过了。

  这四种你只要得任何一种,都叫作授记。这里说有这么多人得到授记得到法忍,这个法忍是指无生法忍。上面那个得不退忍是念不退,住不退转是行不退,这个地方得忍这个是无生法忍,授记成无上菩提。下来我们再看经文:

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接着看注解:

“「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如《唐译》云:「八万亿那由他众生,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无量寿佛昔行菩萨道时,成熟有情,悉皆当生极乐世界。」盖一切法从因缘生。

如是众生过去生中,得与因地中之弥陀相值,深蒙教诲,成熟善根,是乃无上殊胜之善缘。又因宿世受教因缘,曾从闻起思,从思生愿。如是正思正愿,印入八识心田,决定不消。是为无上殊胜之善因。”

  这些有情都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弥陀过去生中的愿力,过去生中的因缘所感,这些众生都要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都是阿弥陀佛宿愿所感,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一切都要讲缘啊,一点都不能勉强。

  在《唐译》里面把这句话说得还清楚一点,这些众生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这是「彼无量寿佛昔行菩萨道时」,就是弥陀过去没成佛以前,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所成熟的有情,佛已经教化大家了,使大家善根成熟,这一些人都当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一切法是从因缘生。如是这些众生在过去生中,跟阿弥陀佛成佛以前的,在因地中的这尊佛能够相遇,得到了他的教诲,这使得这个人善根这一世成熟了,这是无上的殊胜因缘,而且是多生以来受阿弥陀佛的教化,曾经从闻而思而修而发愿,如是这样有正的思惟正的愿力,印在自己的八识田当中,就是存档了,存在那个档案里面了。「如食金决定不消」,比喻你吞那个金子它不会消化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就是无上殊胜的善因,好的因缘。现在弥陀功圆果满了,成了究竟觉了,这个因缘就成熟了,那么现在又蒙佛的威力摄受,都得到往生极乐世界。因为过去有了这个种子了嘛,这个种子就成为现在的因,现在又蒙佛的威力加被摄受,那就成为缘了,这是后天的,缘是后天的,这个因缘都具足了,所以那就往生极乐世界了。所以我们要有因还要有缘,过去种过这个根,这个就有因,自己现在又发了这个心是因,又遇见这许多的善缘跟助缘,所以这些都很重要。

  你不是这个种,就种不出这个东西来。你是要这个种,它始终都会结果。所以为什么唐朝的一颗莲子,现在长出莲花来了,在哪里呢?在中国,以前没有放在水里,没有这个缘啊,它的因是不会坏的,现在唐朝的莲子长出莲花很多了,不只一个,这个因它是不灭的。现在你给它水给它土壤,这些都是缘,所以唐朝的莲子长的这个莲花,现在科学家保护得很好,它长出来都开花了,这就是因缘。

  那么附带师父也说一说,师父自己也有几颗宋朝的莲子,现在后面的冰箱里面还有几颗,这是中国的法师赠送的,已经拿出来几颗,交给一位同修去试种,因为她一直都在种那些莲花,师父自己不会种,这宋朝离开唐朝还更近,现在还没有看到结果,大家等有好消息会通知你们。  我们现在也是如此,过去生中弥陀给我们种下了这个因,现在又闻法又听说这种种的妙行妙理,那么这个就产生缘了,就可以开出莲花来了。我们继续看注解:

“今弥陀觉满功圆,成究竟觉。于是因缘俱熟,蒙佛威力摄受,「俱得往生极乐世界」。可见极乐世界菩萨、声闻、天人俱皆无量者,正表弥陀因地,于无量劫,于生死海中,教化摄受六道众生,实无量也。”

  所以我们就可以想到,极乐世界为什么往生的人无量无边?正是表示阿弥陀佛在因地之中,在成佛以前在无量劫中在生死海里头来教化来摄受种种的众生,所教化的所摄受的实际就是无量,所以现在这个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有这个因缘,有这个成为善根,那就得到往生了。好,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且我今日,于此妙法,能闻能信,是必弥陀于往劫中,追逐我于泥犁之中,教诲我于火宅之内。摄受不舍,劝导不休。不惜共轮转于六道,但欲我回心于一念。恩德无极,威德无穷。为我培植善根,今幸生育增长。注释至此,不禁泪零!”

  这就联系到我们自己了,我们今天自己对这个妙法能够闻又能够信,也就肯定弥陀在过去劫中,曾经追逐我们在泥犁之中啊!泥犁就是地狱,在地狱之中,阿弥陀佛也在那边救度我们。「教诲我于火宅之内」,这个「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他也在火宅之内教诲我们,摄受不舍,摄受我们,从来不舍离我们任何一个众生,劝导不休,劝我们引导我们,没有停止。「不惜共轮转于六道」,其实就是这样啊,共同发菩提心的人,如果有一个人堕落了,那个不堕落的就要去度他,因为他们曾经在一起发过菩提心,他就要追到地狱当中去救他,所以这个是大乘菩萨的心,行者的心就是这么伟大的。「但欲我回心于一念」,为什么要追我们呢?为什么不舍弃我们呢?就是但愿有机会我们能够一念回心,所以这个一念回心这就很重要了!能够即时回头,知道自己过去错了,不听佛的劝告,到处流浪,不肯回家。现在能够一念回心了,所以一念回心这个就不可思议了!就怕是老是认为我一贯是正确的,一贯正确就表示你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进步啊!这种回心于一念,就会感觉到佛的恩德,佛的威德,给我们培植善根,我们的善根很幸运的现在能够生长,能够增长。

  「注释至此不禁泪零」,这应该是念公当时的心境,写到这里的时候眼泪就如雨了。所以我们可以想像,念公他自己说他在写这一部大经注解的时候,这个汗水跟泪水常常湿透了这个稿纸,泪水就是现在这里的感动感恩的这种泪水。佛从来不舍弃我们,不管我们到哪里,到畜生道去当北京鸭,当北京鸭公的,阿弥陀佛就当北京鸭母的,就是这样一直跟着我们,我们到地狱他也到地狱,我们到做鬼阿弥陀佛也去做鬼,一直在旁边,没有放弃救度我们。

  我们听了有感觉吗?这就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了。你看眼前种种的助缘都是那么的殊胜,老师善知识不离开的在引导大家,同参道友互相的鼓励,种种的软体硬体设备的方便垂手可得,所以大家要珍惜啊!好,我们继续看下来的经文: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

  我们继续看注解:

“上表法会圆满,复现奇瑞。本经现瑞,既现序分,复现正宗与流通。深显此经实为初善、中善、后善,万德圆满。如序分《大教缘起品》,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放大光明,数千百变。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有。如是之瑞应称奇瑞,以昔所未有也。正宗分中《礼佛现光品》,既见弥陀,如黄金山,高出海面。复闻十方称扬讚歎阿弥陀佛。弥陀掌中放光,一切佛国,悉皆明现。如是之瑞,正是奇瑞。末于流通分中,则大地震动,复现种种希有神变。光明普照,天乐盈空,天花纷降。”

  这个「尔时」就是当时佛说这个经要结束的时候,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整个不只是地球,是三千大千世界都震动,六种震动就是东湧西没种种种种的,这以前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我们看下来说:

“经云「希有神变」。故今所现亦是奇瑞。《无量寿经钞》曰:「序分中有光颜奇瑞。今亦现此瑞相。当知佛意,表郑重也。」《嘉祥疏》谓流通现瑞者,「明感瑞证益」。”

  说「并现种种希有神变」,这个就一语带过,没有详细的叙述。所以这也就是佛教,不是在这些瑞相瑞应上头又大作文章,这就有夸大炫耀之嫌了,所以这里就没有做过多的描述。

  然后说「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现大的光明,照明十方。因为说到神通,妖魔鬼怪也有神通。那么有的人就会说,我必须要先修出神通,或靠谈论种种神异的事情来弘扬佛教,大家就对佛教更有信心了。这根本就是错了,这个思想本身就不是想弘法,他就是想败法,败就是败坏,很多人都有这个思想。有人还说我必须要有神通,我才能去弘法。这是极端的错误,这是不允许的。

  只有在临终的时候才能显现,念公说我的老师,那就是指的夏莲居莲公他告诉念公,讲完这件事情,不到十天就往生了。莲公给念公泄露他的常寂光的境界,没到十天就往生了。

  所以不是随随便便就把这个对人宣说的,更不能拿这个来吸引人,切记!切记!

  好,我们再看下来的经文:

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歎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

  下来注解说:

“又《净影疏》云:「如来化周,为增物敬,故以神力动地放光,作乐雨花。」总之皆为众生证信。劝令众生于经所说难信之法,应生实信。”

  诸天在虚空奏乐,之前不是说过吗?幽溪大师讲他的《生无生论》的时候,讲的时候天空中奏乐,大家都听到,每一次讲都如此,都是天乐盈空,音乐在那随喜乃至这个音乐,不光是我们地球听见,色界天就高了,那比欲界天还高了,欲界天已经高出须弥山顶以上了,这上头就不依须弥就脱离须弥了,那就高得很远了,他们也都听到诸天在那边奏乐的声音。再说这个不是谈玄,这个是祖师的道行所感,都「歎未曾有」,都感歎说这是未曾有的事情。然后无量妙花纷纷而降,天雨妙花。下来是最后的一段经文我们一起来看:

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下来注解说:

“「尊者阿难」以下,《净影疏》云:「明说广益,教惬群机,大众同喜。」”

  「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你看佛就不一定是按照世间这样来排队的,这个声闻名字可以排在菩萨的前头,这个声闻就是佛的这些比丘弟子,还摆在当来佛的前头,因为阿难最当机,所以先说「尊者阿难」,然后说弥勒菩萨,然后再诸菩萨声闻,其他声闻才排在菩萨底下,然后接着就是天龙八部,一切大众,数量都是无量无边的。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都所谓「皆大欢喜」了,正因为他能够信受了之后,后头说「信受奉行」,他为什么欢喜呢?就是因为他信受了,信受了之后他才觉得,这是一种殊胜稀有难遇的不可思议的殊胜因缘哪!不但是欢喜,而且是大的欢喜!而且听到的人都欢喜!那么现在大家欢喜吗?稀有啊!

  这些是我们以前没有机会听的,我们的本经包括注解,当时的大众只是听到这部经的内容而已,还不像我们现在连带注解也听到了,所以我们的欢喜更应该超过他们,那么这个大的欢喜,说实在的,只有佛才能够真正做到,所以不要把这四个字看得太容易了。他不是深受感动信受,就不可能出现这个「皆大欢喜」!

  所以我们说从佛以下那当然了,那就是只有人听到之后能够欢喜,那就已经很难得了。这个是稀有的法会,是「皆大欢喜,信受奉行」,大家要注意「皆」这个字,所有一切在法会的众,那就不只包括地球上的人了,无量无边的这些叫做「皆」,没有一个不欢喜的。

  上面就表示这个法会圆满,又现瑞来证明来讚歎。本经从开始到结束,一共三次现瑞,第一次现瑞是阿难问为什么?佛就现这个瑞。中间礼佛现光,又一次现瑞。在这个经最后这里又现瑞。一共三度的现瑞相。总之就是给我们证明,让大家生起绝对的信心,对于这个经所说的难信之法,要生起真实的信心。

  为什么说欢喜呢?这里注解有特别的解释,我们来看注解:

“「欢喜」者,《无量寿经钞》曰:「法位云:『依《伽耶山顶经论》明欢喜有三义:一说者清净。于诸法得自在故。二所说法得清净。以如实清净法体故。三依所说法得果清净。以能证得清净妙境界故。』今谓大众,闻弥陀愿,荷释尊恩,自得大益,何不欢喜矣!」

准《钞》意:(一)说此经者,是我本师。「我为法王,于法自在」,是为说者清净。(二)所说之种种功德,只是一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是乃所说法得清净也。(三)得果清净,如灵峰大师云:「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依教修持,横出三界,迳登不退,圆生四土,究竟成佛。是乃得果境界清净也。具三清净,闻者得无上益,是故皆大欢喜。信乐受持,故云「信受奉行」。”

  《无量寿经钞》他说,我们就没有照它的原文了,原文在这个注解上面就有了,所以我们就不念了。

  它的意思是这样子的说:

  第一说这个经的人是我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说「我为法王,于法自在」,释迦牟尼佛是法中之王,于法是自在,这是说法者清净,说者是法王,于法自在,因此大家听得欢喜。

  二所说之种种功德只是一清净句,极乐世界依正种种庄严就是一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因为所说的法很清净这是第二。

  第三得果清净,这个极乐世界种种的庄严全体理性,而且「依教修持,横出三界,迳登不退,究竟成佛」,所以你得的果是清净的,因为佛说的法具足这三种清净,所以闻者得无上益,是故皆大欢喜!

  那么下来就是注解最后的一段注解文了,我们一起来看:

“《无量寿经起信论》曰:「此经具无量寿全身;亦具一切诸佛全身。于此信入,即具一切佛智。故曰闻此经者,于无上道,永不退转。至经藏灭尽,此经独留。所以佛慈加被,殊异馀经。奉劝后贤,普同信受。」(以上流通分竟)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竟”

  最后我们用彭二林的几句话来结束这个注解。

  他说「此经具无量寿全身」,「亦具一切诸佛全身」,也是具有一切诸佛的全身。大家好好体会,这个说法不得了的!「于此信入」,对于这个经,你能够相信,能够入,就是契入,「即具一切佛智」,这句也是佛的意思,「当获广大一切智智」,大家应当要很重视!你要能够信入,你就具有一切佛的智慧,这个不是小缘啊!所以这就等于说是给你授法眼了,是不是?众生没有法眼,众生只是肉眼,这个肉眼还有很多问题,白内障青光眼种种之类的。所以这个意思就是把法眼给你了,法眼就是懂得选择,你怎么知道选这个法门呢?你怎么知道求生净土呢?所以你没有法眼,现在就等于有了法眼,那你也就是有了佛眼了,就是肉眼当佛眼用了。一切佛智就是具有一切佛的智慧。大家要知道佛的智慧,不是要叫你现在能够出现什么神通什么什么的,不是那个。你现在就是说你自度度他,你自度也是这个法,你把这个法给人家讲明白,他能够去信,你就度了他,这就是佛的智慧。不是需要那些什么神异的事情,跟那个没有关系。

  有的人就以为得了四禅八定就是深,其实那个是走很弯的弯路。念公这句话大家要好好认真的想想,想清楚之后,你就不会去羨慕「那些」了,「那些」是哪一些师父就不必明指了。告诉你,走弯路就是走冤枉路。所以要回头,才不会浪费生命。我们现在不走这条路,我们走最直最直的路。

  「故曰闻此经者,于无上道,永不退转」,所以说闻到这个经的人在无上道,你永远不会退转了。「至经藏灭尽,此经独留」,经藏都灭完了,这部经还留下来。「所以佛慈加被」,佛慈加被,从这个来看也是「殊异馀经」,也是跟其它经大大的不同的。最后说「奉劝后贤」,奉劝后世的贤达之士「普同信受」,都普遍的共同发心来相信来接受。

  这就完完整整的圆满了这一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学习跟研究,还有念公这部伟大的着作《大经解》。

  算算前前后后四年的时间吧?也不算长。「所幸」,就是幸好,这句话很重要,所幸蒙本师及弥陀的加持,一切诸佛的加庇,让师父我能够一直维持一个健康的精神状态,来完成这个大事因缘。更重要的是两位恩师莲公跟念公在常寂光中时时相见,虽隔万里,无异对面。

  如果我,不是念公,真的是我,还能够再留下来的话,那必定还有使命,那就随缘再讲一些再谈一些,能够谈多少都不重要了,因为重要的任务现在已经完成了。我们自己现在有了很好的依止,简单说就是有了很好的靠山了,我们自己修行没有问题了。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应该怎么来做呢?现在大法将兴,我们怎么来使这个世界好,人类有福报,人类真正能够得到利益,不再受苦难?这个都跟我们修持有关啊,所以我们不要气馁,不要觉得孤立。以上这段是念公的鼓励跟劝勉的话。

  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这样的,我们这一群人好像很孤立,因为我们七宝都不乐于参加其它的佛教活动的是不是?特别是对于大马净宗人,我们跟他们好像脱轨了,就算在一起谈佛法,谈的内容都不能够深入了,距离越来越远了,不是我们清高,而是我们的心不在这上面。我们一心一意就是往净土的路走,但是以后还要回来救他们,但是我们那头跟他们脱轨,现在常常说脱钩,某某国家跟那个国家脱钩。那一头跟他们脱轨不重要,重要是这一头我们跟弥陀接轨,跟成佛这条路接轨,那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这么看来,世间人认为孤立的,那我们就释怀了。

  念公再说不要觉得自己很渺小,你很伟大!你不得了!你重要极了!你活着一天全世界全宇宙都得到好处。当然不是指那些混吃等死的,这些人我们也只有怜悯。现在说的是因为你在用功你在修行。大家要知道,你在修行的过程当中,你所利益的不是你自己一个人,你是利益了无穷无尽无际的无边的一切一切,就是佛心中众生的慧命,都在我们自己的手里头了,这是个大责任。

  说这个话不是自大,不是我慢,也不是贡高。

  如果今天我们所学的跟一般佛教徒一样,不是解脱生死之法,不是如来的大法,而是小法,小法自身都难保。

  今天我们继承的是如来的无上大法,所以有资格接受这个付托,所以在这方面每天你在用功,你要能添上一砖一瓦,功德都不可思议!一砖一瓦都是功德不可思议!就是别拆,很多人在那边拆墙角,希望它垮台。但是你不拆,你还给它添上一砖一瓦,这就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了。一砖一瓦简单说就是你所做的点点滴滴都不可思议!怎么样能够添砖添瓦呢?只要你明白。

  不明白,老说错话,你是好心,但是你是害人,怎么害人呢?人家着凉了,你还给他吃冰淇淋;他在那边上火了,你还给他喝薑汤,那你这个治病不是害人是什么呢?

  所以就是说大家要负起自己的责任来挽救这种危难的局面。在这个世界里头,尤其是现在的世界危险极了,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头啊!所以我们要救人救世,这个都和我们《无量寿经》不无关系,就是有很大的关系,你看在这部经佛就说了,「佛所行处」一切都会变好,「日月清明,风雨以时,兵戈无用」,用不着兵戈不用武器,外边没有人来侵略你,里头也没有盗贼叫你要镇压,大家都好,这是「佛所行处」,佛法在这里流行就是「佛所行处」。

  现在《无量寿经》大家都在念,这是佛所行的地方,人数不多力量虽小,但是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大家都要把这个心来供养《无量寿经》,听经念经,以至于演说等等。所有一砖一瓦都是功德无量,这点绝对是可以肯定的。不要以为我只是一砖一瓦,一砖一瓦都无量,因为在圆教来说一就是一切,那就是全部了。

  往后我们大家应该怎么做呢?不是就自己在那儿修啊修啊,那不是修菩萨行,不是大乘的行者。要「辗转教授,辗转度脱」,就是要传,之前的经文佛就劝说要「广为他说」,除了自己专心信受持诵还要说行,就是帮助流通这个法门,普劝大众也来演说弘扬我们这部经。

  这里就引了一段内容就是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要继承这个如来大业。所以念公就说夏师莲公常常感歎说:「哎呀!我是把这个矿给挖出来了,就是没有力量再往下挖了。」后来念公就说了一句话说:「我们接力赛跑啊!」接力赛跑就是接棒的意思,后头还有人接棒。莲公就很赞成说:「接力赛跑好!」

  所以就是今天我们大家来接力,把莲公这一个法幢,现在对我们后辈来说,这里还应该加上念公,就这两位对我们有极大恩惠的,我们各尽所能,能做多少是多少,我们知恩就要报恩,那就是接棒,最大的接棒是什么呢?重要就是念这句阿弥陀佛,不是要怎么弘扬,就是常常说你不自觉,你不能觉他。所以我们求自觉,那对我们这里应该这样子来做,就是前面说的,不是只有自己在那边修,一直都是自觉,而应该是同时进行,自觉同时也觉他,at the same time同时进行。

  那我们再结合来看看,师父我这里也是这种的situation这种的情况,包括慈净老师的也是要传啊,这就是老师常常说的,现在不是坐而说,应该是起而行了,因为老师已经存下来海量的资料,可以说是当今佛门稀有的珍贵内容。但是老师都很谦虚的说自己这些都是世间法是给初学用的,师父的《大经解》才重要。救人慧命的还是世间法吗?更何况这一年来我们看到老师对圆教义理的体会,都能够交出漂亮的成绩来。

  前面说的这些都是师父跟慈净老师的期望,大家能体会得到那是最好,那众生就有福了。这就是在这四年介绍这部大经跟注解,到今天圆满结束种种的感言种种的交代。交代后事,师父不是今天晚上就要走了,还早还早,放心放心!

  好,今天用了大家很多宝贵的时间,我们就到这里为止。最后还是很感激大家一直以来的护持跟协助,老师在精神上种种各方面时时的鼓励,更感谢业主夫妇提供这个舒适的场所,让我们完成这个法布施的重要任务,感谢两位恩师莲公跟念公的加持护佑,还有两土导师威神的加被,一切护法龙天善神的保佑,让我们今天顺顺利利的圆满了这个使命。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出席聆听,我们就在这里「皆大欢喜,作礼而去」,阿弥陀佛!

(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80416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