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0/31 14:43:00瀏覽351|回應0|推薦4 | |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77集 那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圆满成就第九品,所以从这一品开始,就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法藏大士修无量殊胜的因,所感得殊胜的果报,那证明法藏菩萨他所发的所有一切的誓愿都已经圆满成就了,成就了,他才成佛。不成就,他还是菩萨,还要继续修。所以现在成佛了,那他的誓愿都圆满了。之前讲过,法藏菩萨的境界,等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甚至等觉菩萨都不容易理解。 “又《会疏》注曰:「今言于一切法而得自在,成就世自在王佛之果故也。言一切法者,即四十八愿之法也。谓庄严净土法,摄取众生法,庄严法身法等。」也意谓法藏四十八愿悉皆圆满,愿中所摄一切之法,悉皆圆融无碍,成就世间自在王佛之果觉,故云一切自在。清彭际清居士,于此经文亦有深解。简录于下:「法藏以无量心,发无量愿,起无量行,无不一一称真如法界。众生无量,国土无量。菩萨随顺众生,经不可说不可说那由他劫,入不可说不可说恒河沙佛土,悉以无量行海而严净之。所以者何?以法界本无量故。如是严净无量佛土,度脱无量众生,而实无佛土可严,亦无众生可度。所以者何?以法界即非法界故。斯则悲智双融,理事无碍,故能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上之二说正好互参。” 所以下来就说到这一句了,「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我们看注解说: “「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此语真是金刚王宝剑,直下斩尽众生情见。” 一切语言都不管用了,直接就把我们的...什么叫众生的情见?就是我们的想法,我们以为的,我们的看法,全部都不管用,全部不成立,「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知什么呢?知法藏比丘现在的境界。那我们是凡夫,差得更远了,我们不能知,但是我们可以相信,能相信就接近可以体会到,法藏菩萨现在的水平层次高到什么程度,我们不知道无所谓,但是我们相信。所以这句话很重要,这句话跟《法华经》有一句话也说:「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跟这句话完全是一味的,这两句在文字上稍为有出入,可是在实际的意义上是完全没有两样。「是法」就是所有一切法,非...是,不是你的思量比较分别所能够理解的,但是这句话谁都懂,却是谁都不懂。所以莲公夏莲居老居士他真懂,他都承认了,他说这个是不可思议!你不可思,也不可议。以前讲过了,你用你的这个思维,你的头脑去想,不可思,超出你能够思维的范围;不可议,讲不出来。所以你想不到,你也说不到。但是你要请他讲,他就是这么讲,他也会说。但是实际上,他的思想跟这个境界是背离,就是完全违背的,往往他就觉得他能知。但是这里已经告诉你了,「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什么是分别呢?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就是分别识,分别一切,一来就分别,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他马上就分别,在大平等法中,他一定是见是见非,见邪见正,做种种的分别。那么这个分别识,你用你分别的这种能力,你不能够瞭解法藏比丘他所能够达到的那个境界。前面讲过,他于一切法自在到什么境界呢?我们没有办法理解。刚才我们讲了,这个是宣说不了的,文字上可以做一些解释,但是这个不是语言所能说明的,也不是你的分别识所能瞭解的。所以很多人在研究一点佛学,就自己觉得要跟释迦牟尼佛看齐了,用他自己的意思来妄加揣测,这个是对的,这个是不对的;这个经是真的,那个经是假的。所以他对于这句话没有真懂,告诉你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所以到了这个境界,我们只能够用一句英文来说,这句英文是什么?shutup闭嘴!这不是霸道禁止你讲,不是的。佛是随顺众生的。但是这个是你没有能力讲的,我们的能力只是在三度空间,明白吗?但是佛的这个境界是超越三度空间的,所以我们作为人,那你就只有相信!跟你是个博士是个教授或是个科学家,没有关系的,跟那个知识没有关系,超越你的知识,因为这是Buddha佛的境界。我们继续看: “今此经文,与《妙法莲华经》中「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直是一句。一味一音,等同无异,此非偶合,实因体同。” 这跟《法华经》这句话「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不是你在那边用你的思想,你在那边分别,你去想去思维所能够理解的。所以我们读开经偈最后一句,每天我们都会念到这句「愿解如来真实义」,你现在解不了啊!但是我们祈祷,祈祷我愿意解,祈祷佛力加被,让我能够解。所以现在很多人就是,自己以为..什么叫自己以为?就是叫自以为是嘛!这样一来就出毛病了,就会出现很多的谬论、邪说、放毒。你没有离开这个妄念,你怎么能解呢?你都是在妄想之中,这个底下都有,我们待会儿还会说。不是在你这个妄心所能理解的。但是大家说我现在还是妄心啊,那怎么办呢?你现在先从你这个妄心能理解多少,你老老实实的从佛经去理解,理解来理解去,最后你就进到了真实的境界了,你总有一天会到那个目标的,有一天你真的触着了,碰着了,哎呀!就是那个哎呀这样子,看什么时候叮一下就成功了。如果在这里一直都没有叮!那就到极乐世界去叮了。那么学教学经典就叫做大开圆解,这是一个真实的境界。但是,我们这个净土法门是顿法,顿,就是即刻同时的,因果同时嘛!我们这是顿法,在修行当中有一天,教下也是如此大开圆解,到这里那就不一样了,到这个时候它就不同于只是思量分别了。所以大家要知道,思量分别是不能解的,那我不思量不分别可以吗?师父,我现在不思量不分别行不行啊?我告诉你:Noway!不是挪威(还是没有办法)。现在你不思量不分别也不能解,凡夫没有办法。那么现在你就是有心去学,有一天总是会解的。但是广东话说:不知何年何月?幸亏有净土法门,你不能解也不要紧。你只要听话,依教奉行。所以大乘佛法你要先悟,然后才能修。你不悟,可以修的,那只有净土法门,还有密宗,你也可以,不悟就开始修起来。其它的你要修什么法界观、一真法界华严的一真法界、唯识观等等,以凡夫的心去修,你修不起来的。那么下来再引《法华经》来做证明了。 “故下引《法华》,以证经义。《法华经》云:「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这是《法华经》说的,「诸佛随宜说法」,一切佛都是随着众生的根器,就是你的那个水平,每一个人在座的水平都不一样,你能接受的这种情况也不一样,就叫根器。所以都随着众生的根器演说。「意趣难解」,他真实的意趣,佛他真实的本意很难解。Why所以者何?为什么呢?佛说「我」以无数方便,这个「我」是释迦牟尼佛说的,我释迦牟尼以无数的善巧方便,以种种的因缘,因为种种因缘不同,所以来听法的人根器都不一样,所以佛就用了种种的譬喻言辞,演说种种的法,就是我只能够用譬喻来说法。所以你看那个佛经很多的譬喻,《法华经》最多了。我那个房子烧起来了,几个小孩子在里面玩,不肯出来,父亲叫他们出来,给你们羊车牛车鹿车,结果他们就跑出来了。其实不是叫你去听故事,它都有表法的,很多故事。而这个法本身,它不是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这句话就是从这里出来的。佛是用方便来演说,而这不是在你的思量分别境界之中能够真实理解的。谁能理解呢?只有佛,成了佛之后,唯有诸佛乃能知之。下来说: “上明诸佛唯因一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而出现于世。佛之开示既是「佛之知见」,故唯有诸佛乃能如实知之。” 唯有诸佛才能够彻底完全究竟的知道,所以是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佛经的意思。所以者何?这又问了为什么呢?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这个大事因缘就是要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佛是要大家能够悟入佛的知见。但是现在众生是众生的知见,所以就是要慈悲喜舍,你要舍掉你现在的知见,你的种种的想法。所以很多人他就是抱着自己的知见不放,跟着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标准来批判,来接受佛教,不但他今生不能懂,他永劫都不能懂。你要舍掉你的成见啊,所以舍身容易舍见难,你得把你凡夫的知见变成佛的知见,那你就成佛了。讲了那么多佛的知见,那什么是佛的知见呢?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是佛的知见。「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佛的知见。在之前讲的,我们这部经说「一切皆成佛」,这是佛的知见。那再说得简单一点,一部《无量寿经》字字句句都是佛的知见。但是《无量寿经》的内容很深,所以这个就是说非思量分别所能解。那我们现在是通过祖师善知识的引导,才能够体会到一点点,所以说「佛法无人说,虽智亦难解」,他这个智是世间的智慧,不是般若智慧,所以不能解,世间的智慧是什么?下来就说了: “众生在情见中,起心动念皆是妄想分别,故佛虽有种种譬说,但众生于「佛之知见」如聋如盲不能真实解了。” 众生在情见之中,你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妄想分别,你是在妄想之中,你本身就是妄的,这个妄就是错的。所以佛虽然用种种的譬喻,跟你说这个说那个,但是众生对于佛的知见如聋如盲,不是耳朵聋,也不是盲,这是比喻,听到好像没听到一样,看到好像没看到一样,这不但是说一般的众生,连Arhat阿罗汉都如聋如盲,所以你看看佛的境界有多深,阿罗汉水平已经很高了,还是如聋如盲,所以你看《法华经》到最后那些阿罗汉,阿罗汉的水平已经提高了,听懂了,跟了佛这么多年从最初....《华严经》当然不用说了,《华严经》过后这些弟子就跟着佛了,一直从小学中学大学到最后博士班,佛讲《法华经》,最后的了,这些弟子跟了佛这么多年,听到《法华经》所讲的就痛哭流涕,哭啊!这些阿罗汉弟子哭说:云何于一法中,不知此事?跟佛几十年,对于这些法我们怎么不知道呢?如聋如盲,因为他没有契入佛的知见。你看人家是佛的弟子,跟随佛几十年都不知道这件事,什么事呢?成佛的事,阿罗汉不知道,我们七宝同修没有几十年,才几年就知道了,有的人才来几次就知道了,你说你的福报你的因缘是不是超过佛的弟子?超过了,是不是这样啊?下来就举了《圆觉经》,《圆觉经》说得很好,我们要得到圆满的觉悟,圆觉就是圆满的觉悟,圆觉也是真如实相的另外一个名称,我们看《圆觉经》怎么说: “《圆觉经》云:「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 你还没有出轮回,你是在生死之中,那你的心就是生灭生灭生灭,对吗?生灭心的这个妄想是相续不断的,前面一个念走了,后面一个念紧接着就来了,它一直在那边去了来了,来了去了...生生灭灭,轮回不断,妄想不断。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彼圆觉性,即同流转」,所以你去研究你所理解的圆觉性,也就跟着你的妄心一起「走样」了,我们用现代话变样流转了,你没有办法真实的理解圆觉,圆觉跟着你的妄想一样在流转,所以我们要发起大的志向,大的志愿。所以现在很多人想做佛学家,如何如何,到最后拿个名堂叫佛学博士。可是黄念祖老居士念公说佛学家不值钱,他是以这种妄心在分别,他就成了一个学问了,跟如来跟佛的知见没什么关系。所以,佛的大事因缘,就是佛给我们开佛知见,示佛知见。那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悟到佛的知见,要入到佛知见,这才是一个大事因缘,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出现在世间,就是为了这件事情。不然,你就是全世界的人都向你顶礼说你是佛学家,你还是辜负了释迦牟尼佛,你是佛教的罪人。这种讲法没听说过吧?要知道这都是念公的原话。所以,我们不要在乎别人说我们,你只会念阿弥陀佛,还会什么?佛教的内容完全不知道,只会念这句阿弥陀佛,其它什么都不懂。各位,师父已经带领你们大家朝着佛的知见的这条路前进了,所以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昨天讲过了,大家看结果,不要看过程,看结果。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你们的成就很快会看到,师父可以给你们写保单,其它不敢担保,这件事情可以给你们担保,你们不知道,一年来四次,一次十二天,可能是十四天,一天一天的过去,妳好像感觉没有什么进步,但是你知道你的档案已经存进去了多少的资料,你别开玩笑,这事不简单!那我自己要备课准备,要确定这句话有问题吗?这个字有没有错?除了要看这个原文,又上网,又再听原音,然后再肯定,前前后后花了多少时间?你们就一个半小时全盘收进去了,有人鼓掌了。但是,这种事情我做得很开心,很乐意。下来说: “此显思量分别不能解了「圆觉」。” 所以这就说了,显现出思量分别不能解了。为什么不能解呢?因为是随着你的妄心在那边上上下下,是还是不是?不是还是是?在那边分别,就在那边流转了。南泉也说这个是语言表达不了的。我们接着看: “南泉云:「说作如如,早变了也。」(说出个如如,其真实义早已变失了也。)” 所以佛法真的很深,一个字都有一个字的深意。我们最殊胜的就是以如如两个字来表达,那么这个南泉也就是普愿禅师,是禅宗的大德,赵州的师父,俗家姓王,禅宗称为王老师。他说:「说作如如,早变了也。」它真实的意思就是你一开口就不是了,开口不了,开口不了那怎么办呢?但是净土宗开口念阿弥陀佛就解决了,这句阿弥陀佛可以什么都是,也可以什么都不是。你不念阿弥陀佛,你念别的,全部都是在六道里面流转。 “故云「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当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所以说不是分别语言所能知,这一件大事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个你所能讲的这个言语给你断掉了,所以佛门就形容说三世诸佛到这个时候,只能够口挂在墙壁上,嘴巴不管用了。心行处灭,你的心总是在那边做这个做那个,搞这个搞那个,总是静不下来,全部都是在穷忙,都在浪费时间。师父常常跟大家提的这句佛说的,「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汝就是你呀,你动个念头,不管什么念头,比你这个念头还要快出现的是尘劳,就是妄想,就是无明,你不够它快。但是如果你动的这个念头是阿弥陀佛,那阿弥陀佛也是尘劳,也是无明,也是自性,什么都是,那就安全了。所以要理解,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心,你必须要在你这个心行的地方灭掉了,所以不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你不能够明白的。所以现在净土法门对于这件大事,到了极乐世界去解决。当然上根利器的人他到了理一心,在这个地方就解决了。但是到事一心都不容易,何况是理一心,是有不是没有,世间上有这样子的人,但是太少了。绝大多数的人做不到,所以到了极乐世界搞掂,就是这句话「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到了那边就解决了,到了那边你不可能用分别思量去解,你不需要这么做了嘛! “法藏果觉,实非语言之所能宣,亦非众生生灭心、思量分别之所能及。” 所以讲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各位同修所依止的这位老师-阿弥陀佛,他的水平,他的境界,就是他的得道成佛的这个果觉,不是言语所能够宣说的,语言文字表达不清楚了,也不是众生的生灭心思量分别之所能及的,你达不到,不是以你的分别思量所能够体会,所能够了解的。但是大家要知道,讲了这么多好料,不得了不可思议的这些境界,就是阿弥陀佛成佛的这个果觉,现在这样的一个佛的果觉,这样子不可思议的果实,给了我们众生了,给了我们众生了你还客气什么呀?接受下来就是你的了。所以我们从开始一直看法藏比丘,他如何修行的过程,种种种种如何的了不起,他证到的境界,我们是望尘莫及的。但是你念阿弥陀佛,就「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了。佛教徒尤其他说他是念佛人,没几个听过这样子的内容,这还不够给你坚定的信心吗?你只要开口念,一般的修行你要要求这个要求那个,要求老菩萨必须要怎么样,做不到。阿弥陀佛知道,就想出一个最方便最容易最简单的,你就念我的名字,而我的名字里面就包含了无尽的智慧,无量的一切的无量全部在这句阿弥陀佛里面,你只要念,那就是你的了。所以蕅益大师的这句话不得了啊!你又没有多听那个注解,你只是听一些佛学的讲座,普通的讲解,你怎么会听到这句话「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你要第一次听,你还不敢相信呢,那有可能?阿弥陀佛成佛了,他的果觉做梦都不敢想,做梦都不敢梦见他。但是祖师大德说你只要念,就是你的了。所以我们要相信啊!为什么要相信?因为你就是阿弥陀佛!如果你没有阿弥陀佛的种子,你怎么可能成佛呢?你没有阿弥陀佛的种子,你怎么可能对于这样的道理会相应会相信呢?所以难信啊!再看下来这句注解你更难信了! “在凡夫分上,语言不能知,无语亦不能知;分别不能知,无分别亦不能知。” 该怎么办好呢?在凡夫份上,我们就是凡夫。你有语言不能知,你不开口也不能知,你分别不能知,你不分别也不能知,因为你分别不分别都落在两边,你说我无分别,你没有分别,那你是木头啊?你知道什么? 所以来了七宝净土讲堂,你才真正知道什么是佛法,什么是净土法门,所以看你们还敢不敢来?但是我看大家天天都来,所以敢死队还是有的。像这样的内容,昨天有位同修带了她一个朋友来听,今天我就问她,她是第一次听佛学讲座,她本身完全不知道佛法的,这种人第一次来听就听傻了,一个半小时还好没有睡觉,但是最起码她得到佛光的普照,她得到加持,因为这部《大经解》有佛的加持,她会得到这个。 师父下个月会去中国,湖南湘潭一间寺庙叫妙音寺,继续完成《无量寿经》讲解的下半部。去年十月讲到了二十五品,这次去从二十六讲到四十八品。那么住持法师一直希望能够听到《大经解》,她知道好料,她也学「无量寿经」,她知道是好东西。但是师父到那一边跟一般同修不能讲《大经解》,她们不能听《大经解》,所以人家多么盼望。你们都比人家幸运,已经在听《大经解》了,所以要珍惜!要珍惜!听不懂也要珍惜! 所以我们这样子听下来就知道,阿弥陀佛的境界,这样子可以让我们仰慕崇敬,对吗?你要跟一个善知识学习,或者跟一个老师学习,怎么样的人才是你的善知识?以前讲过了,一定是你最仰慕最崇敬最佩服的,不是我,是阿弥陀佛!那你才对他有绝对的信任嘛!才会把慧命交给他,慧命交给了他,那身命怎么办呢?你这个色身怎么办呢?慧命交给他,慧命就包括了这个身命,身命不一定包括慧命,已经交到阿弥陀佛手上了,你还担心什么?你还担心自己的事情解决不了,还要找世间人来帮你,而不是找佛来帮你。 所以现在的人就是颠倒,家庭出了问题了,儿女出事了,孩子离家出走了。那天晚上就来了一个,女儿离家出走了,来找慈净老师谈谈看能不能帮她,后来慈净老师过后跟我说,原来是这种事,那你应该去找张天赐嘛,去报警啊,你找到佛门来,教你怎么做你未必能接受,告诉你是你自己出问题了,这样跟你说,你更不承认了,那怎么帮你呢?你都不相信佛的能力,那就不好办了。我们继续看注解: “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与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测。” 所以,法藏所得的妙果,他就是如如跟如如智。不是凡情所能测度的,你猜测没有办法。所以最后佛说完了底下就用一句话,就是这句「非语言分别之所能知」,虽然是语言分别所不能知,但是我们还是用了很多的语言说了这么多,目的不是要你知,而是要你死了这条心,只有靠倒在阿弥陀佛才有办法。那底下就说了,既然如此,那么法藏菩萨他的誓愿呢?这里又再重提他的誓愿了。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圆满」者,圆妙具足也。” 圆是圆妙,满是具足,一点都没有缺少,一切都圆融,美妙殊胜的圆成。下来引了嘉祥师的: “「成就」者,嘉祥《法华论疏》云:「具足无余,不可破坏,故云成就。」” 「成就」是实现,就是「具足无余」,他已经具足了,不欠少什么。「不可破坏」,这个是不可破坏的。他这个自性圆满的这种能力,是任何都不可破坏的。不是随着这个风来一吹,草一动,那就开始「头疯」了,烦恼一来,黄金美钞,舞一跳这个心就跟着蹦查查了,心也跳了,心也跟着境界走了,人家说一句不顺心的话,你就几天睡不着觉,是不是这样啊?那就是可破坏。法藏菩萨是不可破坏,他是一定要成就这样的一个净土的,法藏菩萨是这样子的。那我们呢?我们也要有这个决心啊! “又《往生论注》曰:「依本法藏菩萨四十八愿,今日阿弥陀如来自在神力。愿以成力,力以就愿。愿不徒然,力不虚设。力愿相符,毕竟不差,故曰成就。」” 《往生论注》是我们中国人的,《往生论》是印度人的,天亲菩萨着的。到了中国,昙鸾大师一看到,不得了!所以大家说这个《往生论》的注解,几几乎乎超过原来的《往生论》,所以《往生论注》说圆满成就,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论注是昙鸾大师的话,法藏菩萨发了四十八愿,今天成了阿弥陀如来了,「自在神力」,自己生出来的神力,这句话发挥得很好,一有这个意愿,最后这个愿就成为一种力量,叫做愿力,「力以就愿」,我这个力量拿来做什么呢?就是拿来成就我的愿的。「愿不徒然」就是愿不是随便发,不是虚发的,一个愿不是天天就念一遍愿文,不是。力量也不是虚设,这个愿我就是要让它产生力量,而这个力量也不是虚设的。力量就是要实现我发的这个愿,所以力跟愿是相符的。毕竟不差,产生成就,一个愿产生了力量,力量就来落实你的愿,这两个是相辅相成的,你愿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使得你这个愿能够实现,能够真的落实。所以这个就是说所发的四十八愿,圆满成就了,所以十念必生愿成就了。成就了是什么意思呢?现在我们众生如果你听了之后,至心信乐,念十念阿弥陀佛...十念也可以往生,极乐国土你只要生了到了,就不退转了,就是阿鞞跋致,你这一生就要成佛,你是阿鞞跋致,那就跟阿弥陀佛看齐了。 “又《法华经普贤劝发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上《法华》云成就四法,当得法华经。今则法藏大士所发一切誓愿悉皆圆满成就,故得「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四个字份量很重,「如实安住」,这句话是唐译里头的。过去王龙舒他也没有碰见过唐译,他会集这五种原译本,他就用了四种,就是没有用唐译的。唐译很精彩,「如实安住」这四个字很要紧,所以经文每一个字都是那么重要,我们不能轻易的错过,大家来听这样的讲解是很难得的,我们把经文的意义都讲得很透彻很深很广,不怕你听不懂照样,所以我们一个字都不能够放过。下来解释: “「实」者,真实,亦即实相、真如与法身。「如实安住」,即如实而安住于此真实之际;简言之,即安住于诸法之实相。实相者,正本经之体也。又实相即真如,故「如实」即是「如如」。” 博士班对吗?实就是真实。我们不是说了三个真实吗?那也就是实相,也就是真如,也就是法身。「如实安住」的意思也就是如本来的实际。这个「如实安住」跟密宗那句话,是同一个意思也是「如实」,密宗说「如实知自心」,所以大家学密不知道密宗是什么,就以为我学了这个东西,我就是有一些巧招,我就出现一种过人的神通能力,这个怎么样,那个又可以变成怎么样,到处去炫耀一番。这都是所谓的附法外道,要知道我们千万不能当附法的外道,不是佛法以外的那些外道,那个不值得一提啦!你是在佛法里面,在佛门里面的外道,附在佛法里面的,而实际你是个外道的思想,这种观念就是外道的概念,附在佛法里头。密宗的要领是「如实知自心」,如实的知道自己的心,你的心就是佛的心,共同一法身。所以现在谈密都不谈根本了,就谈一些糟粕,糟粕是什么呢?是酿酒剩下来的渣滓,那些剩下来的渣滓,就是说那个废弃了不要用的东西,比喻很粗劣而没有价值的东西。不去找它的根本,就乱哄哄一大堆,不知道根本,你学法无益啊!这个根本指的是什么呢?你只要来七宝,你才有机会知道,所以要「如实知自心」。但是这里的这个比那个如实知自心还要深一点点,不但知自心,而且安住,你不安住,那你说你如实知自心,那不是骗人的吗?他安住了,定位不会动摇了,也就是安住于自心,也就是安住于真实之际,也就是安住于诸法实相,也就是安住法身,即是如如而住,如那个真如。所以中文很妙,两个如不同意思,第一个是形容词,第二个是名词,如那个真如,不用讲那么长,就如如。但是你要不听解释的话,这个如如,你会胡思乱想,不晓得指什么,那个是动词?那个是名词?如什么如?你两个都同一个如,如那个真如。 所以六祖慧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不动摇。」所以这个在禅宗就到了破重关的境界了。念公说现在大家把破三关解释得很庸俗化,都各自随便下定义,那不行的,那是你自己封的,没人承认。告诉你「本」不动摇,所以我们要看经文或者看注解,或者祖师的这些开示,你要把那个真正的意思给抓到,那个字是重点?你没有体会到这个「本」,本不动摇,你这样念的话就体会到一点了。如果你说本不动摇那个是重点?本不动摇,所以这个「本」就是这里说的真实之际。你没有体会到这个「本」,所以你很容易在乎别人,容易被外面境界动摇,其实动摇你的那不是你的真心在动,是妄心,你被妄心欺骗了,骗到不清不楚啊,明白吗?你的真心没有动摇,叫如如不动。再来,水还是水,水只是起了个波而已,大波小波,最大的海啸也无所谓,你不理它就好了,你还是当水还是水,那就没事了。 “「如实安住」,即《金刚经》之「如如不动」也。又实相即法身” 所以,如如安住跟《金刚经》的如如不动是没有分别的,没有分别的,如如不动,在这个如如上头没有动摇。但是这里可能会有一些错误的理解,那我们说不动摇就对了嘛,但是这里会有偏,有很多人都体会错了,都体会成它是一个完全不动的,是个定,不是,大错!而是在如如这个上头不动,就是跟这个如实安住是一个意思。读《金刚经》的人可以说一半以上都把它看成是如如不动,我就定了不动了,那个叫死定。连孟子都懂得这个道理,孟子说:「不动心有道乎,告子先我不动心。」告子比我先不动心,孟子我们佛教徒都说他是圣人,告子早比孟子不动心啦!告子是圣人。所以希望将来每一位都要发大心,跟你有没有读书,你读了几年级,懂不懂看经文,跟那个没有关系。发心是一样的,要发大心将来要举光明具,念公说要举光明具,拿这个因为现在外面很暗,不是说因为有路灯,跟那个没有关系。外面很暗,到处是陷井,因为暗,所以我们要举一个像火把一样的光明具,要光明破暗,要发起大心来。现在大家求法的心很切很好,但是缺乏人引导,真的很可怜!所以如实安住应该要这么来体会,既然实相是真如,如实也就是如,所以如实就是如如,就是如如不动,就是安住于我们的真实之际,也就是安住于诸法的实相。讲了这么多听不懂的,原来全部讲的就是你自己,不是说别人。是藉助这种说法来告诉你,一切都是你自己。但是大家听了之后没有多大的感觉,对吗?没有关系,这是正常的,因为污染太深了,这些都是垃圾,这些垃圾要多点清除它,你就会有感觉了,就会有感觉了。那用什么清除呢?还是这句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你用别的什么来清洗,越洗就越脏,你只有增加,没有减少。念阿弥陀佛,就是减少了,所以你说妙不妙?妙啊!因为阿弥陀佛什么都不是,它不是世间的种种所有的一切,他不是垃圾,你用阿弥陀佛以外的念头全部都是垃圾,用垃圾来清洗垃圾,不可能的,垃圾加垃圾,越来越多而已。只有用阿弥陀佛!我们继续看: “《往生论》曰:「又向说观察庄严佛土功德成就,庄严佛功德成就,庄严菩萨功德成就。此三种成就愿心庄严,应知。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天亲菩萨《往生论》这句话我们听很多了,听了N遍了,一直重复重复就是告诉你: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往生论》里面说的三种庄严入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以现在既然实相就是法身,那么接着就说了: “今经「如实安住」,即是安住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即是入清净句。此清净摄二种清净: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此一法句,摄二种清净与上说三种庄严,故云「具足庄严」。” 所以,如实安住也就是安住于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也就是入清净句,清净句的清净包括两种清净:一个是器世间、一个是众生世间,器世间是什么呢?山河大地,一切的一切等等物质的东西。众生世间就是一切有情,一切有生命有情感的东西,这两个都清净了,所以清净句是包括两种清净。三种庄严入一法句,这就是庄严。所以底下说这样子的话,如实安住是安住在这个法身,这个法身也就是清净句,清净句包括两种庄严,而这三种庄严入在这一句里头,这一句就是阿弥陀佛,因此如实安住就具足庄严,你清净就是一切庄严都具足了,你念这句阿弥陀佛,一切都庄严了,一切都清净了,因为阿弥陀佛本身就是清净句嘛,他本身就是清净,你念是因嘛,你能念是清净句,所得到的当然是清净了。这些在准备里面没有,讲稿没有,突然间来的,都不知道怎么来的。我们继续看: “如《往生论注》云:「此庄严事,纵使毗首羯磨(毗首羯磨乃天帝名。此天善工艺,巧变化,司建筑。)工称妙绝,积思竭想,岂能取图(描绘也)。性者,本义也。能生既净,所生焉得不净。故经言‘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法藏大士在发誓修习的时候,下来都是经文,我们再复习一次,「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我们之前读过了,又《国界严净品》说:「彼极乐界……具足庄严……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可见极乐乃广摄无量佛国的微妙庄严而成就,十方一切诸佛国土所有最微妙最庄严的全部摄在极乐世界里面了,所以是「具足庄严」,完全圆圆满满的一样也没有缺少,叫具足庄严。又是清净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的流现,心净则土净,所以「具足庄严」。那么下来就是这句经文「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威德」者,可敬畏曰威,可尊爱名德。《法华嘉祥疏》曰:「畏则为威,爱则为德。又折伏为威,摄受为德。」” 「威德广大」这个「威德」是可敬可畏叫威,可尊可爱就是德,因为他有德。另外折伏是威,摄受是德。什么叫折伏?什么叫摄受?下来会很详细跟大家说,你要度众生是不是?你度众生就是这两个字:一个是折伏、一个是摄受。所以佛法当中有金刚像,一进门就是四大天王现威猛像,你看释迦牟尼佛他也现三头六臂大威猛像,威仪金刚拿着枪拿着剑,不是要打仗,这就是折伏。你要度一个人,要摄受常常还需要折伏,摄受就是跟他讲道理,苦口婆心的一直讲到他心服口服,要是你只是摄受,你不能把他的邪见给折伏,遇到口才比你好的,你完蛋了,他说得比你还好,他很多歪道理,你没办法你说不过他,你摄受不了。所以入门便棒,一进门就打,所以黄櫱临济三问三次痛棒,大家想起高峰禅师,高峰禅师平常慈悲极了,你看师父也很慈悲笑眯眯的,高峰像老太太那么慈悲跟大家说话,但是来了一个人他坚持他那个错误的观点,很固执,他不听他不什么,最后被高峰问穷了,问穷就是问倒了,没话说折伏了,折伏之后把衣服脱下来,僧衣脱下来,拿藤条痛打一顿,打得非常狠,这叫折伏。摄受是很有耐心跟你讲,讲到最后,我没有耐心了,啪!打!光是摄受你摄受不了,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讲歪理,他讲他的一套道理,佛法都摄受不了她,所以光是打也不行啊,骂她教训她,那你最后打死她,你也救不了她,她在无明当中,不能体会你的用心,所以反而认为你是独裁霸道。所以我现在想开了,折伏骂打摄受跟她讲道理,这两种我都失败了,那我就用第三种,我还有第三招,第三招也是两个字叫「放弃」,福建话说让她自生自灭,但这是暂时让她自生自灭,为什么呢?你要接受她就是这样子的水平,我们俗话说:「烂泥扶不上壁,朽木不可雕」,佛才有办法,但是佛也要暂时放弃,不然就不慈悲,因为她会造口业,佛她也照骂,所以不能救我就放弃了,以后再说,不必跟她结恶缘。前几天慈净老师她用的词句形容得很好,Frequency频率不一样,不用浪费时间。因为我现在的时间很宝贵,要完成这个志愿《大经解》,现在才第九品,一共多少品呢?四十八品,现在才到第九品。所以不要跟这些人闹了,你自己去闹个够闹个饱,所以这样我就自在了。折伏的目的是为了摄受,所以你看在佛门,很多外道,像马鸣就是外道,最后被折伏了,还有那个接棒接那个龙树衣钵的,根本就是个魔啊,把他折伏之后,他心服口服了,他就成为佛门的一代祖师,这个就是这里讲的威德。师父现在的德还不够,威是有一点点了,因为是师父,不敢在我面前有怎么样的动作,所以威是有了,但是我要检讨一下,不可以常常笑,所以德还是不够,才会被居士骂,所以还要继续努力!「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所以叫做大雄宝殿,所以想要画好的佛像,好的佛像就不是我们后来,唐朝以后的这些画像,就是那个圆圆胖胖很有肉的,看了很慈祥和气一团的,而是一种大雄无畏的精神,你要表现这种精神,后来的人就画不出来了,他体会不到。那么底下再说威德广大,我们看注解: “「广大」,《探玄记》云:「大以包容为义,广则体极(本体极圆)用周(妙用周遍)。」” 「广」是以包容,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容。「大」是包容。「广」就是「体极用周」,本体寂然,寂就是常寂光的寂。本体如如不动,穷彻本体。「周」是周到。它的妙用呢?本体要起作用,它的妙用是周遍,那里都到,没有地方遗漏的,没有地方不恰当的,这个叫做「广」。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是「大」。「体」是穷究心源,对于本体是穷尽了,到底了。妙用周备,妙用无穷,这个叫做「广大」。如果不是这样来描写的话,那很抽象。广大到底有多广?到底有多大?广大的含义可以用近代的语言来说明,那就是数学上的Infinity无限大,无限大减去任何的数,它还是无限大,对吗?把它分成千分之万分亿分不管是多少分,每一分仍然是无限大,因此它就不可穷尽了。那么现在十方佛土中的如来,都劝说自己国土的人民,快点到极乐世界去。那么四面八方永不停止的,不是说暂时今天没有几个人来极乐世界,没有假期休假的事,没有停止的,都往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永远也不会说容纳不下的。极乐的人民到十方去供养诸佛菩萨,所需要的供养之具永远也没有穷尽,不会说香花幢幡通通这些供养具断货了,那个商店要去补货了,没有穷尽的,就是像这个∞Infinity无限大,你怎么减怎么分,结果仍然是无限大。所以这个解释不是你自己说的,这样子的解释都是圆教道理的要求,所以要求很高,说得很深很广很透彻。不是那种肤浅表面的意思。下来说到: “又「广大会」亦为阿弥陀佛名号之一,具广大会聚之德,故有此名。” 「广大会」也是佛的名号之一,佛有无穷的名号,太多了,「广大会」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之一,是广大的会聚,因为在极乐世界正是一个广大的会聚,所以佛号当中有这个号,佛号都是表示佛的德。 “因十方众生往生极乐,法会盛大,圣众无量,全因弥陀盛德之所感。今经曰「广大」,正显此德。” 所以不管多少人去往生极乐世界,也没有说会有一天人口爆炸,你去了会容纳不下你。极乐世界没有容纳不下的,十劫以来多少人生到极乐世界,这是一个广大的盛会,一个法会,这是威德广大,阿弥陀佛的威德,所以感召了这样的一个佛土。 “「清净佛土」。经中十一品云,极乐世界,「清净庄严,超逾十方」。” 那么经里头说极乐世界清净庄严,超逾十方。清净也是佛的名号,汉译就称阿弥陀佛为无量清净佛,所以我们这个经是清净庄严,清净两个字很重要,无量清净觉或者是无量清净佛。下来引了汉译的: “又《汉译》中,阿弥陀佛为无量清净佛,或无量清净觉。盖极乐乃如来真心之所现,自性清净之所成,故无量清净。又极乐世界即是密严世界与华藏世界之异名。” 五种原译本当中的汉译就是这么翻译的,说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清净觉,无量庄严,种种的无量。因为极乐世界是如来的真心所显现出来的这么一个净土,所以他是无量的清净,因为如来的心是绝对清净的,所感召的土极乐世界也是绝对的清净。那为什么我们现在的这个土这么肮脏这么多问题呢?这是我们的心所感召的,你要怪谁啊?另外再说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也就是密严世界,这个以前也引过了,密严经里面也说过了,这里我们再重复看: “《大乘密严经》云:大日如来「依于难思定,现于众妙色。色相无有边,非余所能见,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经明大日如来住于难思之妙定,定中现极乐国土与无量寿佛,故知大日即弥陀,密严即极乐也。” 其实我们听过的是《净修捷要》,因为《净修捷要》讲了很多这方面的内容。那没有听《净修捷要》的人听过这个内容就比较少,因为佛的色相不是大家都很容易看到的,雕塑木雕的可以到处都有。这里说「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所以大日如来就是密宗的佛,大日如来的国土也就是极乐国土,大日如来的名号也就是无量寿,所以东密的大日如来,毗卢遮那就是阿弥陀佛。 “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 密严净土就是极乐净土了。「超诸佛国」超过其余的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如就是如如的那个如,前面讲过的,它是如与无为之本性。不是有为之所成,非造作也不是自然。「不同微尘」这个国土不是微尘所生的,这个前两天讲过了。所以《金刚经》说:世界碎为微尘,微尘会聚为世界。这个学说现在科学家已经完全同意了,完全证实了,太空之中有极细的微尘,不是我们这个世界那个粉笔末这样的微尘,一个沙子那都太大了。这个微尘比电子小多少万万倍,多少千百哩厚的钢板,它小到这个程度,它都能通行无阻,这个叫做微中子,它不正不负,虚空无边就是这样碎了之后所形成的,世界大爆炸之后,破了这个,又慢慢会聚,而成为世界。一般的世界是这么形成的,一般的世界是这样子形成,所以叫做物质的世界,所以物质世界这样子形成,它就有成住坏空,有这个轮转。但是极乐世界不是这样子,它不是微尘所成的,所以,极乐世界它殊胜。 “又《密严法藏疏》云:「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又云:「今此密严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 密严也就是极乐世界。「但于... 」就是唯一是清净的如来藏心之所现,怎么现呢?我们没有能力知道。总之,是如来的自性清净心所现的这么一个净土。所以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是Maitreya,就是弥勒的化身,化在我们中国叫布袋和尚。你看中国的寺庙山门的那个弥勒,是布袋和尚,胖胖的,是不是胖胖的?他有个偈子是他自己说的,说:「只这心心心是佛... 」三个心,「十方世界最灵物,妙用纵横可怜生,一切无如心真实。」所以就跟这里说的一致了,三个心,心心心放在一起,只这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殊胜的,你神通妙用纵横无碍,你再怎么飞,整个宇宙给你飞完了,你也是可怜得很,你不知道你的自心,你到外面穷忙去!这才是真正布袋和尚的口气啊!一切无如心真实,所以,这就是如来藏心之所现啊!因此,这个世界他是最真实的,是不可坏的,是不能坏的净土。我们再看多一段: “又《往生论》曰:「以一心专念作愿生彼……得入莲华藏世界。」又《金刚顶经》曰:「唯此佛刹,尽以金刚自性清净所成密严华藏。」皆表极乐即密严、华藏,皆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金刚自性清净所成,是以「清净庄严,超逾十方」,故云「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部经叫《金刚顶经》说:「唯此佛刹,尽以金刚自性清净所成密严华藏。」这就是说密严跟华藏这两个佛刹,都是金刚自性清净。不是由凡物所成,凡物就是我们讲的这些微尘,这些是凡物。密严国就是密宗的净土了,就是等于我们的极乐世界,我们净土宗的极乐世界。密宗的极乐世界就是密严国,是由于彼土如来的清净藏心所现,所以,极乐世界是清净国土。那么,这个国土它超过一切,就是这句话「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因为是如来自性清净心所现,那么前面讲过了,那就是刚才跟大家说的,师父不知道那里来的这个灵感,就把这个讲出来了,现在出来了!能现的清净,所现的当然也就清净了。不同于微尘,所以没有坏之说,这就是经文之前我们念过的「无衰无变」。 那么以上就是本品内容的第一段,佛赞法藏因圆果满,圆满了,他所修的因也满了,他的果实佛果也圆满了。 下来是第二段的阿难发起一个提问,就是阿难兴问,这个第二段因为我们今天时间到了,第二段还有第三段我们就留到明天,再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好,今天感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