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0/31 14:33:32瀏覽176|回應0|推薦3 | |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77集 那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圓滿成就第九品,所以從這一品開始,就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法藏大士修無量殊勝的因,所感得殊勝的果報,那證明法藏菩薩他所發的所有一切的誓願都已經圓滿成就了,成就了,他才成佛。不成就,他還是菩薩,還要繼續修。所以現在成佛了,那他的誓願都圓滿了。之前講過,法藏菩薩的境界,等同如來果地上的境界,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甚至等覺菩薩都不容易理解。 “又《會疏》注曰:「今言於一切法而得自在,成就世自在王佛之果故也。言一切法者,即四十八願之法也。謂莊嚴淨土法,攝取眾生法,莊嚴法身法等。」也意謂法藏四十八願悉皆圓滿,願中所攝一切之法,悉皆圓融無礙,成就世間自在王佛之果覺,故云一切自在。清彭際清居士,於此經文亦有深解。簡錄於下:「法藏以無量心,發無量願,起無量行,無不一一稱真如法界。眾生無量,國土無量。菩薩隨順眾生,經不可說不可說那由他劫,入不可說不可說恆河沙佛土,悉以無量行海而嚴淨之。所以者何?以法界本無量故。如是嚴淨無量佛土,度脫無量眾生,而實無佛土可嚴,亦無眾生可度。所以者何?以法界即非法界故。斯則悲智雙融,理事無礙,故能於一切法而得自在。」上之二說正好互參。” 所以下來就說到這一句了,「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我們看註解說: “「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此語真是金剛王寶劍,直下斬盡眾生情見。” 一切語言都不管用了,直接就把我們的...什麼叫眾生的情見?就是我們的想法,我們以為的,我們的看法,全部都不管用,全部不成立,「非是語言分別之所能知」,知什麼呢?知法藏比丘現在的境界。那我們是凡夫,差得更遠了,我們不能知,但是我們可以相信,能相信就接近可以體會到,法藏菩薩現在的水平層次高到什麼程度,我們不知道無所謂,但是我們相信。所以這句話很重要,這句話跟《法華經》有一句話也說:「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跟這句話完全是一味的,這兩句在文字上稍為有出入,可是在實際的意義上是完全沒有兩樣。「是法」就是所有一切法,非...是,不是你的思量比較分別所能夠理解的,但是這句話誰都懂,卻是誰都不懂。所以蓮公夏蓮居老居士他真懂,他都承認了,他說這個是不可思議!你不可思,也不可議。以前講過了,你用你的這個思維,你的頭腦去想,不可思,超出你能夠思維的範圍;不可議,講不出來。所以你想不到,你也說不到。但是你要請他講,他就是這麼講,他也會說。但是實際上,他的思想跟這個境界是背離,就是完全違背的,往往他就覺得他能知。但是這裡已經告訴你了,「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什麼是分別呢?第六意識,第六意識就是分別識,分別一切,一來就分別,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他馬上就分別,在大平等法中,他一定是見是見非,見邪見正,做種種的分別。那麼這個分別識,你用你分別的這種能力,你不能夠瞭解法藏比丘他所能夠達到的那個境界。前面講過,他於一切法自在到什麼境界呢?我們沒有辦法理解。剛才我們講了,這個是宣說不了的,文字上可以做一些解釋,但是這個不是語言所能說明的,也不是你的分別識所能瞭解的。所以很多人在研究一點佛學,就自己覺得要跟釋迦牟尼佛看齊了,用他自己的意思來妄加揣測,這個是對的,這個是不對的;這個經是真的,那個經是假的。所以他對於這句話沒有真懂,告訴你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所以到了這個境界,我們只能夠用一句英文來說,這句英文是什麼?shutup閉嘴!這不是霸道禁止你講,不是的。佛是隨順眾生的。但是這個是你沒有能力講的,我們的能力只是在三度空間,明白嗎?但是佛的這個境界是超越三度空間的,所以我們作為人,那你就只有相信!跟你是個博士是個教授或是個科學家,沒有關係的,跟那個知識沒有關係,超越你的知識,因為這是Buddha佛的境界。我們繼續看: “今此經文,與《妙法蓮華經》中「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直是一句。一味一音,等同無異,此非偶合,實因體同。” 這跟《法華經》這句話「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不是你在那邊用你的思想,你在那邊分別,你去想去思維所能夠理解的。所以我們讀開經偈最後一句,每天我們都會念到這句「願解如來真實義」,你現在解不了啊!但是我們祈禱,祈禱我願意解,祈禱佛力加被,讓我能夠解。所以現在很多人就是,自己以為..什麼叫自己以為?就是叫自以為是嘛!這樣一來就出毛病了,就會出現很多的謬論、邪說、放毒。你沒有離開這個妄念,你怎麼能解呢?你都是在妄想之中,這個底下都有,我們待會兒還會說。不是在你這個妄心所能理解的。但是大家說我現在還是妄心啊,那怎麼辦呢?你現在先從你這個妄心能理解多少,你老老實實的從佛經去理解,理解來理解去,最後你就進到了真實的境界了,你總有一天會到那個目標的,有一天你真的觸著了,碰著了,哎呀!就是那個哎呀這樣子,看什麼時候叮一下就成功了。如果在這裡一直都沒有叮!那就到極樂世界去叮了。那麼學教學經典就叫做大開圓解,這是一個真實的境界。但是,我們這個淨土法門是頓法,頓,就是即刻同時的,因果同時嘛!我們這是頓法,在修行當中有一天,教下也是如此大開圓解,到這裡那就不一樣了,到這個時候它就不同於只是思量分別了。所以大家要知道,思量分別是不能解的,那我不思量不分別可以嗎?師父,我現在不思量不分別行不行啊?我告訴你:Noway!不是挪威(還是沒有辦法)。現在你不思量不分別也不能解,凡夫沒有辦法。那麼現在你就是有心去學,有一天總是會解的。但是廣東話說:不知何年何月?幸虧有淨土法門,你不能解也不要緊。你只要聽話,依教奉行。所以大乘佛法你要先悟,然後才能修。你不悟,可以修的,那只有淨土法門,還有密宗,你也可以,不悟就開始修起來。其它的你要修什麼法界觀、一真法界華嚴的一真法界、唯識觀等等,以凡夫的心去修,你修不起來的。那麼下來再引《法華經》來做證明了。 “故下引《法華》,以證經義。《法華經》云:「諸佛隨宜說法,意趣難解。所以者何?我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演說諸法。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唯有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舍利弗:云何名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淨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舍利弗:是為諸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這是《法華經》說的,「諸佛隨宜說法」,一切佛都是隨著眾生的根器,就是你的那個水平,每一個人在座的水平都不一樣,你能接受的這種情況也不一樣,就叫根器。所以都隨著眾生的根器演說。「意趣難解」,他真實的意趣,佛他真實的本意很難解。Why所以者何?為什麼呢?佛說「我」以無數方便,這個「我」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我釋迦牟尼以無數的善巧方便,以種種的因緣,因為種種因緣不同,所以來聽法的人根器都不一樣,所以佛就用了種種的譬喻言辭,演說種種的法,就是我只能夠用譬喻來說法。所以你看那個佛經很多的譬喻,《法華經》最多了。我那個房子燒起來了,幾個小孩子在裡面玩,不肯出來,父親叫他們出來,給你們羊車牛車鹿車,結果他們就跑出來了。其實不是叫你去聽故事,它都有表法的,很多故事。而這個法本身,它不是思量分別之所能解,這句話就是從這裡出來的。佛是用方便來演說,而這不是在你的思量分別境界之中能夠真實理解的。誰能理解呢?只有佛,成了佛之後,唯有諸佛乃能知之。下來說: “上明諸佛唯因一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出現於世。佛之開示既是「佛之知見」,故唯有諸佛乃能如實知之。” 唯有諸佛才能夠徹底完全究竟的知道,所以是唯佛與佛乃能究竟佛經的意思。所以者何?這又問了為什麼呢?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這個大事因緣就是要開示悟入佛的知見,佛是要大家能夠悟入佛的知見。但是現在眾生是眾生的知見,所以就是要慈悲喜捨,你要捨掉你現在的知見,你的種種的想法。所以很多人他就是抱著自己的知見不放,跟著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標準來批判,來接受佛教,不但他今生不能懂,他永劫都不能懂。你要捨掉你的成見啊,所以捨身容易捨見難,你得把你凡夫的知見變成佛的知見,那你就成佛了。講了那麼多佛的知見,那什麼是佛的知見呢?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是佛的知見。「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佛的知見。在之前講的,我們這部經說「一切皆成佛」,這是佛的知見。那再說得簡單一點,一部《無量壽經》字字句句都是佛的知見。但是《無量壽經》的內容很深,所以這個就是說非思量分別所能解。那我們現在是通過祖師善知識的引導,才能夠體會到一點點,所以說「佛法無人說,雖智亦難解」,他這個智是世間的智慧,不是般若智慧,所以不能解,世間的智慧是什麼?下來就說了: “眾生在情見中,起心動念皆是妄想分別,故佛雖有種種譬說,但眾生於「佛之知見」如聾如盲不能真實解了。” 眾生在情見之中,你所有的起心動念都是妄想分別,你是在妄想之中,你本身就是妄的,這個妄就是錯的。所以佛雖然用種種的譬喻,跟你說這個說那個,但是眾生對於佛的知見如聾如盲,不是耳朵聾,也不是盲,這是比喻,聽到好像沒聽到一樣,看到好像沒看到一樣,這不但是說一般的眾生,連Arhat阿羅漢都如聾如盲,所以你看看佛的境界有多深,阿羅漢水平已經很高了,還是如聾如盲,所以你看《法華經》到最後那些阿羅漢,阿羅漢的水平已經提高了,聽懂了,跟了佛這麼多年從最初....《華嚴經》當然不用說了,《華嚴經》過後這些弟子就跟著佛了,一直從小學中學大學到最後博士班,佛講《法華經》,最後的了,這些弟子跟了佛這麼多年,聽到《法華經》所講的就痛哭流涕,哭啊!這些阿羅漢弟子哭說:云何於一法中,不知此事?跟佛幾十年,對於這些法我們怎麼不知道呢?如聾如盲,因為他沒有契入佛的知見。你看人家是佛的弟子,跟隨佛幾十年都不知道這件事,什麼事呢?成佛的事,阿羅漢不知道,我們七寶同修沒有幾十年,才幾年就知道了,有的人才來幾次就知道了,你說你的福報你的因緣是不是超過佛的弟子?超過了,是不是這樣啊?下來就舉了《圓覺經》,《圓覺經》說得很好,我們要得到圓滿的覺悟,圓覺就是圓滿的覺悟,圓覺也是真如實相的另外一個名稱,我們看《圓覺經》怎麼說: “《圓覺經》云:「未出輪迴而辨圓覺,彼圓覺性即同流轉。」” 你還沒有出輪迴,你是在生死之中,那你的心就是生滅生滅生滅,對嗎?生滅心的這個妄想是相續不斷的,前面一個念走了,後面一個念緊接著就來了,它一直在那邊去了來了,來了去了...生生滅滅,輪迴不斷,妄想不斷。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彼圓覺性,即同流轉」,所以你去研究你所理解的圓覺性,也就跟著你的妄心一起「走樣」了,我們用現代話變樣流轉了,你沒有辦法真實的理解圓覺,圓覺跟著你的妄想一樣在流轉,所以我們要發起大的志向,大的志願。所以現在很多人想做佛學家,如何如何,到最後拿個名堂叫佛學博士。可是黃念祖老居士念公說佛學家不值錢,他是以這種妄心在分別,他就成了一個學問了,跟如來跟佛的知見沒什麼關係。所以,佛的大事因緣,就是佛給我們開佛知見,示佛知見。那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悟到佛的知見,要入到佛知見,這才是一個大事因緣,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出現在世間,就是為了這件事情。不然,你就是全世界的人都向你頂禮說你是佛學家,你還是辜負了釋迦牟尼佛,你是佛教的罪人。這種講法沒聽說過吧?要知道這都是念公的原話。所以,我們不要在乎別人說我們,你只會念阿彌陀佛,還會什麼?佛教的內容完全不知道,只會念這句阿彌陀佛,其它什麼都不懂。各位,師父已經帶領你們大家朝著佛的知見的這條路前進了,所以不要在乎別人怎麼說。昨天講過了,大家看結果,不要看過程,看結果。所以大家可以放心,你們的成就很快會看到,師父可以給你們寫保單,其它不敢擔保,這件事情可以給你們擔保,你們不知道,一年來四次,一次十二天,可能是十四天,一天一天的過去,妳好像感覺沒有什麼進步,但是你知道你的檔案已經存進去了多少的資料,你別開玩笑,這事不簡單!那我自己要備課準備,要確定這句話有問題嗎?這個字有沒有錯?除了要看這個原文,又上網,又再聽原音,然後再肯定,前前後後花了多少時間?你們就一個半小時全盤收進去了,有人鼓掌了。但是,這種事情我做得很開心,很樂意。下來說: “此顯思量分別不能解了「圓覺」。” 所以這就說了,顯現出思量分別不能解了。為什麼不能解呢?因為是隨著你的妄心在那邊上上下下,是還是不是?不是還是是?在那邊分別,就在那邊流轉了。南泉也說這個是語言表達不了的。我們接著看: “南泉云:「說作如如,早變了也。」(說出個如如,其真實義早已變失了也。)” 所以佛法真的很深,一個字都有一個字的深意。我們最殊勝的就是以如如兩個字來表達,那麼這個南泉也就是普願禪師,是禪宗的大德,趙州的師父,俗家姓王,禪宗稱為王老師。他說:「說作如如,早變了也。」它真實的意思就是你一開口就不是了,開口不了,開口不了那怎麼辦呢?但是淨土宗開口念阿彌陀佛就解決了,這句阿彌陀佛可以什麼都是,也可以什麼都不是。你不念阿彌陀佛,你念別的,全部都是在六道裡面流轉。 “故云「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當知此之一件大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所以說不是分別語言所能知,這一件大事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個你所能講的這個言語給你斷掉了,所以佛門就形容說三世諸佛到這個時候,只能夠口掛在牆壁上,嘴巴不管用了。心行處滅,你的心總是在那邊做這個做那個,搞這個搞那個,總是靜不下來,全部都是在窮忙,都在浪費時間。師父常常跟大家提的這句佛說的,「汝暫舉心,塵勞先起」,汝就是你呀,你動個念頭,不管什麼念頭,比你這個念頭還要快出現的是塵勞,就是妄想,就是無明,你不夠它快。但是如果你動的這個念頭是阿彌陀佛,那阿彌陀佛也是塵勞,也是無明,也是自性,什麼都是,那就安全了。所以要理解,我們的真心,我們的自心,你必須要在你這個心行的地方滅掉了,所以不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你不能夠明白的。所以現在淨土法門對於這件大事,到了極樂世界去解決。當然上根利器的人他到了理一心,在這個地方就解決了。但是到事一心都不容易,何況是理一心,是有不是沒有,世間上有這樣子的人,但是太少了。絕大多數的人做不到,所以到了極樂世界搞掂,就是這句話「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到了那邊就解決了,到了那邊你不可能用分別思量去解,你不需要這麼做了嘛! “法藏果覺,實非語言之所能宣,亦非眾生生滅心、思量分別之所能及。” 所以講這麼多就是要告訴大家:今天我們各位同修所依止的這位老師-阿彌陀佛,他的水平,他的境界,就是他的得道成佛的這個果覺,不是言語所能夠宣說的,語言文字表達不清楚了,也不是眾生的生滅心思量分別之所能及的,你達不到,不是以你的分別思量所能夠體會,所能夠了解的。但是大家要知道,講了這麼多好料,不得了不可思議的這些境界,就是阿彌陀佛成佛的這個果覺,現在這樣的一個佛的果覺,這樣子不可思議的果實,給了我們眾生了,給了我們眾生了你還客氣什麼呀?接受下來就是你的了。所以我們從開始一直看法藏比丘,他如何修行的過程,種種種種如何的了不起,他證到的境界,我們是望塵莫及的。但是你念阿彌陀佛,就「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了。佛教徒尤其他說他是念佛人,沒幾個聽過這樣子的內容,這還不夠給你堅定的信心嗎?你只要開口念,一般的修行你要要求這個要求那個,要求老菩薩必須要怎麼樣,做不到。阿彌陀佛知道,就想出一個最方便最容易最簡單的,你就念我的名字,而我的名字裡面就包含了無盡的智慧,無量的一切的無量全部在這句阿彌陀佛裡面,你只要念,那就是你的了。所以蕅益大師的這句話不得了啊!你又沒有多聽那個註解,你只是聽一些佛學的講座,普通的講解,你怎麼會聽到這句話「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你要第一次聽,你還不敢相信呢,那有可能?阿彌陀佛成佛了,他的果覺做夢都不敢想,做夢都不敢夢見他。但是祖師大德說你只要念,就是你的了。所以我們要相信啊!為什麼要相信?因為你就是阿彌陀佛!如果你沒有阿彌陀佛的種子,你怎麼可能成佛呢?你沒有阿彌陀佛的種子,你怎麼可能對於這樣的道理會相應會相信呢?所以難信啊!再看下來這句註解你更難信了! “在凡夫分上,語言不能知,無語亦不能知;分別不能知,無分別亦不能知。” 該怎麼辦好呢?在凡夫份上,我們就是凡夫。你有語言不能知,你不開口也不能知,你分別不能知,你不分別也不能知,因為你分別不分別都落在兩邊,你說我無分別,你沒有分別,那你是木頭啊?你知道什麼? 所以來了七寶淨土講堂,你才真正知道什麼是佛法,什麼是淨土法門,所以看你們還敢不敢來?但是我看大家天天都來,所以敢死隊還是有的。像這樣的內容,昨天有位同修帶了她一個朋友來聽,今天我就問她,她是第一次聽佛學講座,她本身完全不知道佛法的,這種人第一次來聽就聽傻了,一個半小時還好沒有睡覺,但是最起碼她得到佛光的普照,她得到加持,因為這部《大經解》有佛的加持,她會得到這個。 師父下個月會去中國,湖南湘潭一間寺廟叫妙音寺,繼續完成《無量壽經》講解的下半部。去年十月講到了二十五品,這次去從二十六講到四十八品。那麼住持法師一直希望能夠聽到《大經解》,她知道好料,她也學「無量壽經」,她知道是好東西。但是師父到那一邊跟一般同修不能講《大經解》,她們不能聽《大經解》,所以人家多麼盼望。你們都比人家幸運,已經在聽《大經解》了,所以要珍惜!要珍惜!聽不懂也要珍惜! 所以我們這樣子聽下來就知道,阿彌陀佛的境界,這樣子可以讓我們仰慕崇敬,對嗎?你要跟一個善知識學習,或者跟一個老師學習,怎麼樣的人才是你的善知識?以前講過了,一定是你最仰慕最崇敬最佩服的,不是我,是阿彌陀佛!那你才對他有絕對的信任嘛!才會把慧命交給他,慧命交給了他,那身命怎麼辦呢?你這個色身怎麼辦呢?慧命交給他,慧命就包括了這個身命,身命不一定包括慧命,已經交到阿彌陀佛手上了,你還擔心什麼?你還擔心自己的事情解決不了,還要找世間人來幫你,而不是找佛來幫你。 所以現在的人就是顛倒,家庭出了問題了,兒女出事了,孩子離家出走了。那天晚上就來了一個,女兒離家出走了,來找慈淨老師談談看能不能幫她,後來慈淨老師過後跟我說,原來是這種事,那你應該去找張天賜嘛,去報警啊,你找到佛門來,教你怎麼做你未必能接受,告訴你是你自己出問題了,這樣跟你說,你更不承認了,那怎麼幫你呢?你都不相信佛的能力,那就不好辦了。我們繼續看註解: “法藏究竟法身妙果,唯有如如與如如智,故非凡情所能測。” 所以,法藏所得的妙果,他就是如如跟如如智。不是凡情所能測度的,你猜測沒有辦法。所以最後佛說完了底下就用一句話,就是這句「非語言分別之所能知」,雖然是語言分別所不能知,但是我們還是用了很多的語言說了這麼多,目的不是要你知,而是要你死了這條心,只有靠倒在阿彌陀佛才有辦法。那底下就說了,既然如此,那麼法藏菩薩他的誓願呢?這裡又再重提他的誓願了。 【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圓滿」者,圓妙具足也。” 圓是圓妙,滿是具足,一點都沒有缺少,一切都圓融,美妙殊勝的圓成。下來引了嘉祥師的: “「成就」者,嘉祥《法華論疏》云:「具足無餘,不可破壞,故云成就。」” 「成就」是實現,就是「具足無餘」,他已經具足了,不欠少什麼。「「不可破壞」,這個是不可破壞的。他這個自性圓滿的這種能力,是任何都不可破壞的。不是隨著這個風來一吹,草一動,那就開始「頭瘋」了,煩惱一來,黃金美鈔,舞一跳這個心就跟著蹦查查了,心也跳了,心也跟著境界走了,人家說一句不順心的話,你就幾天睡不著覺,是不是這樣啊?那就是可破壞。法藏菩薩是不可破壞,他是一定要成就這樣的一個淨土的,法藏菩薩是這樣子的。那我們呢?我們也要有這個決心啊! “又《往生論注》曰:「依本法藏菩薩四十八願,今日阿彌陀如來自在神力。願以成力,力以就願。願不徒然,力不虛設。力願相符,畢竟不差,故曰成就。」” 《往生論注》是我們中國人的,《往生論》是印度人的,天親菩薩著的。到了中國,曇鸞大師一看到,不得了!所以大家說這個《往生論》的註解,幾幾乎乎超過原來的《往生論》,所以《往生論注》說圓滿成就,就是這個意思。這個論注是曇鸞大師的話,法藏菩薩發了四十八願,今天成了阿彌陀如來了,「自在神力」,自己生出來的神力,這句話發揮得很好,一有這個意願,最後這個願就成為一種力量,叫做願力,「力以就願」,我這個力量拿來做什麼呢?就是拿來成就我的願的。「願不徒然」就是願不是隨便發,不是虛發的,一個願不是天天就念一遍願文,不是。力量也不是虛設,這個願我就是要讓它產生力量,而這個力量也不是虛設的。力量就是要實現我發的這個願,所以力跟願是相符的。畢竟不差,產生成就,一個願產生了力量,力量就來落實你的願,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你願有多大,力量就有多大,使得你這個願能夠實現,能夠真的落實。所以這個就是說所發的四十八願,圓滿成就了,所以十念必生願成就了。成就了是什麼意思呢?現在我們眾生如果你聽了之後,至心信樂,念十念阿彌陀佛...十念也可以往生,極樂國土你只要生了到了,就不退轉了,就是阿鞞跋致,你這一生就要成佛,你是阿鞞跋致,那就跟阿彌陀佛看齊了。 “又《法華經普賢勸發品》云:「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於如來滅後當得是法華經。一者,為諸佛護念。二者,植眾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發救一切眾生之心。」上《法華》云成就四法,當得法華經。今則法藏大士所發一切誓願悉皆圓滿成就,故得「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這四個字份量很重,「如實安住」,這句話是唐譯裡頭的。過去王龍舒他也沒有碰見過唐譯,他會集這五種原譯本,他就用了四種,就是沒有用唐譯的。唐譯很精彩,「如實安住」這四個字很要緊,所以經文每一個字都是那麼重要,我們不能輕易的錯過,大家來聽這樣的講解是很難得的,我們把經文的意義都講得很透徹很深很廣,不怕你聽不懂照樣,所以我們一個字都不能夠放過。下來解釋: “「實」者,真實,亦即實相、真如與法身。「如實安住」,即如實而安住於此真實之際;簡言之,即安住於諸法之實相。實相者,正本經之體也。又實相即真如,故「如實」即是「如如」。” 博士班對嗎?實就是真實。我們不是說了三個真實嗎?那也就是實相,也就是真如,也就是法身。「如實安住」的意思也就是如本來的實際。這個「如實安住」跟密宗那句話,是同一個意思也是「如實」,密宗說「如實知自心」,所以大家學密不知道密宗是什麼,就以為我學了這個東西,我就是有一些巧招,我就出現一種過人的神通能力,這個怎麼樣,那個又可以變成怎麼樣,到處去炫耀一番。這都是所謂的附法外道,要知道我們千萬不能當附法的外道,不是佛法以外的那些外道,那個不值得一提啦!你是在佛法裡面,在佛門裡面的外道,附在佛法裡面的,而實際你是個外道的思想,這種觀念就是外道的概念,附在佛法裡頭。密宗的要領是「如實知自心」,如實的知道自己的心,你的心就是佛的心,共同一法身。所以現在談密都不談根本了,就談一些糟粕,糟粕是什麼呢?是釀酒剩下來的渣滓,那些剩下來的渣滓,就是說那個廢棄了不要用的東西,比喻很粗劣而沒有價值的東西。不去找它的根本,就亂哄哄一大堆,不知道根本,你學法無益啊!這個根本指的是什麼呢?你只要來七寶,你才有機會知道,所以要「如實知自心」。但是這裡的這個比那個如實知自心還要深一點點,不但知自心,而且安住,你不安住,那你說你如實知自心,那不是騙人的嗎?他安住了,定位不會動搖了,也就是安住於自心,也就是安住於真實之際,也就是安住於諸法實相,也就是安住法身,即是如如而住,如那個真如。所以中文很妙,兩個如不同意思,第一個是形容詞,第二個是名詞,如那個真如,不用講那麼長,就如如。但是你要不聽解釋的話,這個如如,你會胡思亂想,不曉得指什麼,那個是動詞?那個是名詞?如什麼如?你兩個都同一個如,如那個真如。 所以六祖慧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不動搖。」所以這個在禪宗就到了破重關的境界了。念公說現在大家把破三關解釋得很庸俗化,都各自隨便下定義,那不行的,那是你自己封的,沒人承認。告訴你「本」不動搖,所以我們要看經文或者看註解,或者祖師的這些開示,你要把那個真正的意思給抓到,那個字是重點?你沒有體會到這個「本」,本不動搖,你這樣念的話就體會到一點了。如果你說本不動搖那個是重點?本不動搖,所以這個「本」就是這裡說的真實之際。你沒有體會到這個「本」,所以你很容易在乎別人,容易被外面境界動搖,其實動搖你的那不是你的真心在動,是妄心,你被妄心欺騙了,騙到不清不楚啊,明白嗎?你的真心沒有動搖,叫如如不動。再來,水還是水,水只是起了個波而已,大波小波,最大的海嘯也無所謂,你不理它就好了,你還是當水還是水,那就沒事了。 “「如實安住」,即《金剛經》之「如如不動」也。又實相即法身” 所以,如如安住跟《金剛經》的如如不動是沒有分別的,沒有分別的,如如不動,在這個如如上頭沒有動搖。但是這裡可能會有一些錯誤的理解,那我們說不動搖就對了嘛,但是這裡會有偏,有很多人都體會錯了,都體會成它是一個完全不動的,是個定,不是,大錯!而是在如如這個上頭不動,就是跟這個如實安住是一個意思。讀《金剛經》的人可以說一半以上都把它看成是如如不動,我就定了不動了,那個叫死定。連孟子都懂得這個道理,孟子說:「不動心有道乎,告子先我不動心。」告子比我先不動心,孟子我們佛教徒都說他是聖人,告子早比孟子不動心啦!告子是聖人。所以希望將來每一位都要發大心,跟你有沒有讀書,你讀了幾年級,懂不懂看經文,跟那個沒有關係。發心是一樣的,要發大心將來要舉光明具,念公說要舉光明具,拿這個因為現在外面很暗,不是說因為有路燈,跟那個沒有關係。外面很暗,到處是陷井,因為暗,所以我們要舉一個像火把一樣的光明具,要光明破暗,要發起大心來。現在大家求法的心很切很好,但是缺乏人引導,真的很可憐!所以如實安住應該要這麼來體會,既然實相是真如,如實也就是如,所以如實就是如如,就是如如不動,就是安住於我們的真實之際,也就是安住於諸法的實相。講了這麼多聽不懂的,原來全部講的就是你自己,不是說別人。是藉助這種說法來告訴你,一切都是你自己。但是大家聽了之後沒有多大的感覺,對嗎?沒有關係,這是正常的,因為污染太深了,這些都是垃圾,這些垃圾要多點清除它,你就會有感覺了,就會有感覺了。那用什麼清除呢?還是這句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你用別的什麼來清洗,越洗就越髒,你只有增加,沒有減少。念阿彌陀佛,就是減少了,所以你說妙不妙?妙啊!因為阿彌陀佛什麼都不是,它不是世間的種種所有的一切,他不是垃圾,你用阿彌陀佛以外的念頭全部都是垃圾,用垃圾來清洗垃圾,不可能的,垃圾加垃圾,越來越多而已。只有用阿彌陀佛!我們繼續看: “《往生論》曰:「又向說觀察莊嚴佛土功德成就,莊嚴佛功德成就,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天親菩薩《往生論》這句話我們聽很多了,聽了N遍了,一直重複重複就是告訴你: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往生論》裡面說的三種莊嚴入一法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以現在既然實相就是法身,那麼接著就說了: “今經「如實安住」,即是安住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即是入清淨句。此清淨攝二種清淨: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此一法句,攝二種清淨與上說三種莊嚴,故云「具足莊嚴」。” 所以,如實安住也就是安住於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就是入清淨句,清淨句的清淨包括兩種清淨:一個是器世間、一個是眾生世間,器世間是什麼呢?山河大地,一切的一切等等物質的東西。眾生世間就是一切有情,一切有生命有情感的東西,這兩個都清淨了,所以清淨句是包括兩種清淨。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就是莊嚴。所以底下說這樣子的話,如實安住是安住在這個法身,這個法身也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包括兩種莊嚴,而這三種莊嚴入在這一句裡頭,這一句就是阿彌陀佛,因此如實安住就具足莊嚴,你清淨就是一切莊嚴都具足了,你念這句阿彌陀佛,一切都莊嚴了,一切都清淨了,因為阿彌陀佛本身就是清淨句嘛,他本身就是清淨,你念是因嘛,你能念是清淨句,所得到的當然是清淨了。這些在準備裡面沒有,講稿沒有,突然間來的,都不知道怎麼來的。我們繼續看: “如《往生論注》云:「此莊嚴事,縱使毘首羯磨(毘首羯磨乃天帝名。此天善工藝,巧變化,司建築。)工稱妙絕,積思竭想,豈能取圖(描繪也)。性者,本義也。能生既淨,所生焉得不淨。故經言『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法藏大士在發誓修習的時候,下來都是經文,我們再複習一次,「於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莊嚴之事。明了通達。如一佛剎。所攝佛國。超過於彼。」我們之前讀過了,又《國界嚴淨品》說:「彼極樂界……具足莊嚴……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可見極樂乃廣攝無量佛國的微妙莊嚴而成就,十方一切諸佛國土所有最微妙最莊嚴的全部攝在極樂世界裡面了,所以是「具足莊嚴」,完全圓圓滿滿的一樣也沒有缺少,叫具足莊嚴。又是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的流現,心淨則土淨,所以「具足莊嚴」。那麼下來就是這句經文「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威德」者,可敬畏曰威,可尊愛名德。《法華嘉祥疏》曰:「畏則為威,愛則為德。又折伏為威,攝受為德。」” 「威德廣大」這個「威德」是可敬可畏叫威,可尊可愛就是德,因為他有德。另外折伏是威,攝受是德。什麼叫折伏?什麼叫攝受?下來會很詳細跟大家說,你要度眾生是不是?你度眾生就是這兩個字:一個是折伏、一個是攝受。所以佛法當中有金剛像,一進門就是四大天王現威猛像,你看釋迦牟尼佛他也現三頭六臂大威猛像,威儀金剛拿著槍拿著劍,不是要打仗,這就是折伏。你要度一個人,要攝受常常還需要折伏,攝受就是跟他講道理,苦口婆心的一直講到他心服口服,要是你只是攝受,你不能把他的邪見給折伏,遇到口才比你好的,你完蛋了,他說得比你還好,他很多歪道理,你沒辦法你說不過他,你攝受不了。所以入門便棒,一進門就打,所以黃櫱臨濟三問三次痛棒,大家想起高峰禪師,高峰禪師平常慈悲極了,你看師父也很慈悲笑眯眯的,高峰像老太太那麼慈悲跟大家說話,但是來了一個人他堅持他那個錯誤的觀點,很固執,他不聽他不什麼,最後被高峰問窮了,問窮就是問倒了,沒話說折伏了,折伏之後把衣服脫下來,僧衣脫下來,拿藤條痛打一頓,打得非常狠,這叫折伏。攝受是很有耐心跟你講,講到最後,我沒有耐心了,啪!打!光是攝受你攝受不了,你跟他講道理,他跟你講歪理,他講他的一套道理,佛法都攝受不了她,所以光是打也不行啊,罵她教訓她,那你最後打死她,你也救不了她,她在無明當中,不能體會你的用心,所以反而認為你是獨裁霸道。所以我現在想開了,折伏罵打攝受跟她講道理,這兩種我都失敗了,那我就用第三種,我還有第三招,第三招也是兩個字叫「放棄」,福建話說讓她自生自滅,但這是暫時讓她自生自滅,為什麼呢?你要接受她就是這樣子的水平,我們俗話說:「爛泥扶不上壁,朽木不可雕」,佛才有辦法,但是佛也要暫時放棄,不然就不慈悲,因為她會造口業,佛她也照罵,所以不能救我就放棄了,以後再說,不必跟她結惡緣。前幾天慈淨老師她用的詞句形容得很好,Frequency頻率不一樣,不用浪費時間。因為我現在的時間很寶貴,要完成這個志願《大經解》,現在才第九品,一共多少品呢?四十八品,現在才到第九品。所以不要跟這些人鬧了,你自己去鬧個夠鬧個飽,所以這樣我就自在了。折伏的目的是為了攝受,所以你看在佛門,很多外道,像馬鳴就是外道,最後被折伏了,還有那個接棒接那個龍樹衣鉢的,根本就是個魔啊,把他折伏之後,他心服口服了,他就成為佛門的一代祖師,這個就是這裡講的威德。師父現在的德還不夠,威是有一點點了,因為是師父,不敢在我面前有怎麼樣的動作,所以威是有了,但是我要檢討一下,不可以常常笑,所以德還是不夠,才會被居士罵,所以還要繼續努力!「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所以叫做大雄寶殿,所以想要畫好的佛像,好的佛像就不是我們後來,唐朝以後的這些畫像,就是那個圓圓胖胖很有肉的,看了很慈祥和氣一團的,而是一種大雄無畏的精神,你要表現這種精神,後來的人就畫不出來了,他體會不到。那麼底下再說威德廣大,我們看註解: “「廣大」,《探玄記》云:「大以包容為義,廣則體極(本體極圓)用周(妙用周遍)。」” 「廣」是以包容,無所不包,無所不能容。「大」是包容。「廣」就是「體極用周」,本體寂然,寂就是常寂光的寂。本體如如不動,窮徹本體。「周」是周到。它的妙用呢?本體要起作用,它的妙用是周遍,那裡都到,沒有地方遺漏的,沒有地方不恰當的,這個叫做「廣」。無所不包,無所不容是「大」。「體」是窮究心源,對於本體是窮盡了,到底了。妙用周備,妙用無窮,這個叫做「廣大」。如果不是這樣來描寫的話,那很抽象。廣大到底有多廣?到底有多大?廣大的含義可以用近代的語言來說明,那就是數學上的Infinity無限大,無限大減去任何的數,它還是無限大,對嗎?把它分成千分之萬分億分不管是多少分,每一分仍然是無限大,因此它就不可窮盡了。那麼現在十方佛土中的如來,都勸說自己國土的人民,快點到極樂世界去。那麼四面八方永不停止的,不是說暫時今天沒有幾個人來極樂世界,沒有假期休假的事,沒有停止的,都往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永遠也不會說容納不下的。極樂的人民到十方去供養諸佛菩薩,所需要的供養之具永遠也沒有窮盡,不會說香花幢幡通通這些供養具斷貨了,那個商店要去補貨了,沒有窮盡的,就是像這個∞Infinity無限大,你怎麼減怎麼分,結果仍然是無限大。所以這個解釋不是你自己說的,這樣子的解釋都是圓教道理的要求,所以要求很高,說得很深很廣很透徹。不是那種膚淺表面的意思。下來說到: “又「廣大會」亦為阿彌陀佛名號之一,具廣大會聚之德,故有此名。” 「廣大會」也是佛的名號之一,佛有無窮的名號,太多了,「廣大會」是阿彌陀佛的名號之一,是廣大的會聚,因為在極樂世界正是一個廣大的會聚,所以佛號當中有這個號,佛號都是表示佛的德。 “因十方眾生往生極樂,法會盛大,聖眾無量,全因彌陀盛德之所感。今經曰「廣大」,正顯此德。” 所以不管多少人去往生極樂世界,也沒有說會有一天人口爆炸,你去了會容納不下你。極樂世界沒有容納不下的,十劫以來多少人生到極樂世界,這是一個廣大的盛會,一個法會,這是威德廣大,阿彌陀佛的威德,所以感召了這樣的一個佛土。 “「清淨佛土」。經中十一品云,極樂世界,「清淨莊嚴,超踰十方」。” 那麼經裡頭說極樂世界清淨莊嚴,超踰十方。清淨也是佛的名號,漢譯就稱阿彌陀佛為無量清淨佛,所以我們這個經是清淨莊嚴,清淨兩個字很重要,無量清淨覺或者是無量清淨佛。下來引了漢譯的: “又《漢譯》中,阿彌陀佛為無量清淨佛,或無量清淨覺。蓋極樂乃如來真心之所現,自性清淨之所成,故無量清淨。又極樂世界即是密嚴世界與華藏世界之異名。” 五種原譯本當中的漢譯就是這麼翻譯的,說佛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清淨覺,無量莊嚴,種種的無量。因為極樂世界是如來的真心所顯現出來的這麼一個淨土,所以他是無量的清淨,因為如來的心是絕對清淨的,所感召的土極樂世界也是絕對的清淨。那為什麼我們現在的這個土這麼骯髒這麼多問題呢?這是我們的心所感召的,你要怪誰啊?另外再說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也就是密嚴世界,這個以前也引過了,密嚴經裡面也說過了,這裡我們再重複看: “《大乘密嚴經》云:大日如來「依於難思定,現於眾妙色。色相無有邊,非餘所能見,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經明大日如來住於難思之妙定,定中現極樂國土與無量壽佛,故知大日即彌陀,密嚴即極樂也。” 其實我們聽過的是《淨修捷要》,因為《淨修捷要》講了很多這方面的內容。那沒有聽《淨修捷要》的人聽過這個內容就比較少,因為佛的色相不是大家都很容易看到的,雕塑木雕的可以到處都有。這裡說「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所以大日如來就是密宗的佛,大日如來的國土也就是極樂國土,大日如來的名號也就是無量壽,所以東密的大日如來,毗盧遮那就是阿彌陀佛。 “又云:「密嚴淨土超諸佛國。如無為性,不同微塵。」” 密嚴淨土就是極樂淨土了。「超諸佛國」超過其餘的佛國。「如無為性,不同微塵」,如就是如如的那個如,前面講過的,它是如與無為之本性。不是有為之所成,非造作也不是自然。「不同微塵」這個國土不是微塵所生的,這個前兩天講過了。所以《金剛經》說:世界碎為微塵,微塵會聚為世界。這個學說現在科學家已經完全同意了,完全證實了,太空之中有極細的微塵,不是我們這個世界那個粉筆末這樣的微塵,一個沙子那都太大了。這個微塵比電子小多少萬萬倍,多少千百哩厚的鋼板,它小到這個程度,它都能通行無阻,這個叫做微中子,它不正不負,虛空無邊就是這樣碎了之後所形成的,世界大爆炸之後,破了這個,又慢慢會聚,而成為世界。一般的世界是這麼形成的,一般的世界是這樣子形成,所以叫做物質的世界,所以物質世界這樣子形成,它就有成住壞空,有這個輪轉。但是極樂世界不是這樣子,它不是微塵所成的,所以,極樂世界它殊勝。 “又《密嚴法藏疏》云:「密嚴土者,即是諸佛他受用土。」又云:「今此密嚴但於清淨如來藏心之所現。」” 密嚴也就是極樂世界。「但於...」就是唯一是清淨的如來藏心之所現,怎麼現呢?我們沒有能力知道。總之,是如來的自性清凈心所現的這麼一個淨土。所以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就是Maitreya,就是彌勒的化身,化在我們中國叫布袋和尚。你看中國的寺廟山門的那個彌勒,是布袋和尚,胖胖的,是不是胖胖的?他有個偈子是他自己說的,說:「只這心心心是佛...」三個心,「十方世界最靈物,妙用縱橫可憐生,一切無如心真實。」所以就跟這裡說的一致了,三個心,心心心放在一起,只這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殊勝的,你神通妙用縱橫無礙,你再怎麼飛,整個宇宙給你飛完了,你也是可憐得很,你不知道你的自心,你到外面窮忙去!這才是真正布袋和尚的口氣啊!一切無如心真實,所以,這就是如來藏心之所現啊!因此,這個世界他是最真實的,是不可壞的,是不能壞的淨土。我們再看多一段: “又《往生論》曰:「以一心專念作願生彼……得入蓮華藏世界。」又《金剛頂經》曰:「唯此佛剎,盡以金剛自性清淨所成密嚴華藏。」皆表極樂即密嚴、華藏,皆清淨如來藏心之所現,金剛自性清淨所成,是以「清淨莊嚴,超踰十方」,故云「威德廣大清淨佛土」。” 這部經叫《金剛頂經》說:「唯此佛剎,盡以金剛自性清淨所成密嚴華藏。」這就是說密嚴跟華藏這兩個佛剎,都是金剛自性清淨。不是由凡物所成,凡物就是我們講的這些微塵,這些是凡物。密嚴國就是密宗的淨土了,就是等於我們的極樂世界,我們淨土宗的極樂世界。密宗的極樂世界就是密嚴國,是由於彼土如來的清淨藏心所現,所以,極樂世界是清淨國土。那麼,這個國土它超過一切,就是這句話「所發誓願圓滿成就,如實安住,具足莊嚴威德廣大、清淨佛土。」因為是如來自性清淨心所現,那麼前面講過了,那就是剛才跟大家說的,師父不知道那裡來的這個靈感,就把這個講出來了,現在出來了!能現的清淨,所現的當然也就清淨了。不同於微塵,所以沒有壞之說,這就是經文之前我們念過的「無衰無變」。 那麼以上就是本品內容的第一段,佛讚法藏因圓果滿,圓滿了,他所修的因也滿了,他的果實佛果也圓滿了。 下來是第二段的阿難發起一個提問,就是阿難興問,這個第二段因為我們今天時間到了,第二段還有第三段我們就留到明天,再來跟大家一起學習。好,今天感謝大家的出席,阿彌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