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74集
2022/10/13 08:24:20瀏覽271|回應0|推薦2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74集

  昨天我們討論了這品提到的三個真實-真實之際、真實之慧跟真實之利。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認知,認知就是你要確定你對這個的理解,能夠接受下來,這就是要讓大家真正發起殊勝的信心跟願心,告訴你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是從阿彌陀佛的真心所顯現的,所以他的存在是不應該懷疑的,不應質疑的。《阿彌陀經》不是說了兩個「有」嗎?那是佛親口說的,有世界名曰極樂,有佛號阿彌陀。極樂世界不像我們這個世界,乃至於其他十方的世界,都是微塵所成的,我們俗話說是物質的世界,那佛說物質就有成住壞空,那就不是永恆的,是有生有滅的。但是極樂世界不同,這個後面會講得更加的詳細,會讓大家對這個法門更加的有信心,而這些內容這些資料是非常不容易聽到的,所以我們七寶同修有這個福報,雖然是少少的幾個人,但是這幾個人要是都成佛了,那還得了?一個可以頂幾百個,是不是?所以常常跟大家說,同修貴精不貴多,而且我們這個做成視頻之後,師父的 Youtube(油管)有多少個訂閱呢?3700多(此視頻發布時是5130)給它十巴仙的人看就好了,而且它是一直永遠都在這一個空間裡面,我不在了,它還在,所以這個就很值得了,我們就很值得來做這個事情,所以希望大家好好的珍惜。我們繼續看接著下來的這個註解:

“彌陀所顯,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從外得;發心念佛,正似珠光,還照珠體。親切自然,不勞功力,是故能廣施真實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證得淨土法門如是之妙果也。”

  那你如果中文根基不錯的,你光是看這一段,你還說沒有信心,因果絕對不會錯的,那是法藏大士他修的這種妙因,他一定感得這個妙果,這個妙果在那裡呢?在淨土法門啊!別的法門沒有啊!因為別的法門沒有說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他有修如是的妙因,沒有。就只有法藏比丘我們的阿彌陀佛啊!如果他覺得師父講這個話我們的阿彌陀佛他心有不甘的話,那你也可以說你的阿彌陀佛嘛!沒有問題啊!其實彌陀所顯乃我本心,所以我說我們的阿彌陀佛有沒有錯啊?是我們的本心所顯現的嘛!所以你看這個非常合乎邏輯,就因為這樣,所以發心念佛就是。昨天講的那個珠子,不是昨天講的那個笨豬。那個珠子放光,它一定照到它自己本身的,它一定照到自己的,昨天講過了,所以就能夠廣施真實之利,你自己給自己照亮了嘛!才有這個能力去「廣」,就是沒有限量的廣施真實的利益,自己得到真實的利益,你才能夠給別人啊!這個才是最可靠最安全的,不會害人害己。所以這是依據自己的真實智慧所開顯的,而不是假借外面的力量。現在很多人你說他是佛教徒,他也是佛教徒,但是他說的就很多這些外面的力量,假借什麼宇宙的能量啊,他教你怎麼吸收宇宙的能量,外面的誰誰可以給你什麼啊,這都是外面的。這些本來就是你自己的。所以不是說你要去拜個什麼佛拜個什麼神,然後你去念祂,這個佛很多人都搞錯了。四面佛是不是佛?有四面佛是不是?所以你拜神,你去求祂念祂,你給祂上供,那你希望祂能夠保護你,保佑你,就像什麼呢?念公說就像現在走後門似的,走後門我們簡單說就是賄賂,那還得了?你就把佛庸俗到這個程度了,那麼這麼一來的話,釋迦牟尼佛跟十方諸佛就成了我們世界走後門的總後臺了,所以不是這個道理。都是方便救度一切的眾生,因為你現在太愚癡了,佛給你一個方便,那就讓你從一點點來吧!只要有耐心一點,一定會看到你的成績的,千萬不要灰心,要有耐心,要堅持,怎麼堅持呢?最起碼一年四次來七寶淨土講堂充電,如果這樣都做不到,那就怎麼樣呢?那就你自己想清楚了。下來註解說:

“以上三句是總綱。「所修佛國」下四句表所嚴淨之佛國。”

  上面三句是總綱,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以積功累德是從住真實慧出發的,第一句就是這樣子,這是開宗明義第一句。所以這個經就是好,說的就是這個會集本。大家要知道這幾句話是在宋譯裡頭選出來的,原來的魏譯本沒有,沒有,大家只念魏譯就念不到這種句子了。所以我們也要認識我們也有比古人便宜的地方,這就是便宜的地方了,古人沒有這樣的機緣,善導大師他參考古譯,那究竟不像現在整個的,你看,五種原譯全部集中在一起這麼的順,所以這又是一個證明了,會集本的好處當然不只這個,但是我們要是用這一些觀點跟反對的人說呢?跟他說,不是爭論,是好好的談,他們也未必能接受,因為根深蒂固的看法很難溝通,我就是要反對你,這就沒有辦法了。所以這就是我們說的遇緣不同,今天大家遇到的是這麼殊勝的緣,這麼珍貴還不知道,還傻乎乎的,還以為這也沒什麼嘛!我不提出來,你還不知道它稀有,所以希望大家要認真的看待這件事,這不是一件普通的事。下來說:

“「開廓廣大」。「開」者,張也。「廓」者,空也,大也,虛也。故「開廓」者,空闊之貌。”

  所以這樣所修,修出來的結果這個佛國就開廓廣大,「開」者就是開張,張開了。廓就是空大都是虛。開廓就是很空廓廣大。廣大當然就很容易懂,廣大就是沒有邊。所以下來說:

“《往生論》曰:「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即「開廓廣大」之義。”

  《往生論》說極樂世界「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就可以解決這四個字「開廓廣大」的意思。你看這個虛空,虛空不可壞,誰能夠把這個虛空給砸碎了?不可能啊,超人也沒有辦法嘛!那有也是特技來的,是不是?做那個特技超人把整個地球拿在手上,那是特技嘛!虛空也不可以燒,也不可以被水淹,所以是「究竟如虛空」,廣大是沒有邊際,為什麼呢?這裡就告訴你極樂世界是自心變現的,從你的自心所變現的,那這個True nature自心有界限嗎?有多大沒有辦法說,要多大都行。所以這件事情師父我最近有一個理解,前幾天稍微跟大家提過了,當然這是我個人的理解,不一定是合理的,供大家參考。我們用世間的比喻來說就舉那個電,那天說的這個電,這個電能夠發出多大的電力沒有一定的,你接上一個小燈泡,聖誕節的時候那個燈泡小小的,它就給你小小的照用,這個作用就小小的,是不是?你發電廠需要這麼大的電力,它一樣可以提供給你,自性就是這個概念Concept,無有限極。所以這個認知我們一定要有,就是「開廓廣大」,這四個字全部都是大到沒有限量了,開也是開到沒有限量,廓也是廓到沒有限量,廣也是,大也是。廣大我們想起以前講過,美國有一位念佛念了三天,最後遇到佛友勸念佛念了三天,就見到阿彌陀佛的,他名字就叫做周廣大,這是菩薩再來的,他父親怎麼會給他取這個名字?周就是周遍,也是沒有限量。廣,大。以前講這個個案的時候沒有這個感覺,周廣大厲害了這個名字,所以現在他也在那邊聽,他也在這裡聽我們講,因為他已經到了極樂世界了嘛,是真實的,在美國從雲層裡面看到西方三聖降下來,在美國你知道嗎?所以廣大就是這個意思。

“《淨影疏》曰:「開廓廣大,明土廣也。」《嘉祥疏》曰:「廓以安眾為義,明淨土廣安往生之眾,蕩然無限極也。」憬興師解云:「無量德成故。」綜上三說,蓋佛國開廓廣大者,乃法藏大士無量妙德之所成。國土空曠無有涯際,能廣容無盡往生之眾,無有極限也。”

  你來多少都裝得下,Why為什麼?因為是無限大Infinity,這個八∞跌倒了就是Infinity無限大。你看中峰禪師三時繫念,我雖然一次都沒有參加過,但是這裡引了中峰禪師說的一句話說:「此方即淨土,淨土即此方」,不就是這個意思嗎?不但我們這個世界在裡面啦,十方一切諸佛的剎土通通全都在裡面了,所以真正的往生極樂世界,十方三世佛你通通都見到了,這就是一生一切生,這是法藏大士發的願,成佛之後具足無量的妙德。

“「超勝獨妙」。「妙」者,《法華遊意》云:「妙是精微深遠之稱。」”

  「妙」,根據《法華經》的解釋,這個非常之精妙微妙,又深又遠,這種的形容詞。下來引《大日經疏》:

“又《大日經疏一》云:「妙名更無等比,更無過上義。」是謂無比無上為妙。”

  沒有能夠比,沒有能夠超過它了,超過是Ahead,沒有能超過了,所以無比無上稱為妙,精微深遠之意,所以「超勝獨妙」,這四個字你拆開來,每一個字都是不得了!又超又殊勝又獨又妙,最好的詞全給他用完了,「超勝獨妙」。

“又如《淨影疏》:「超勝獨妙,明土勝也。」《會疏》云:「超勝獨妙者,明非特廣大,其中莊嚴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無比,超諸佛剎,最為精,故謂超勝。唯此一土,最不思議,故言獨妙。」”

  日本的會疏解釋「超勝獨妙」他說不僅僅是廣大而已。廣大你可以說是它的形狀,它的形狀廣大,不只是它的形狀,它裡面其中莊嚴的事情,莊嚴的事相,國土啊!自然環境物質環境依報正報,都是第一無比,這個跟剛才那個第一就結合在一起了。「超諸佛剎最為精」,比別的佛剎都好,「最為精」所以稱為超勝,所以彌陀發願他也這麼說嘛,願我這個佛國勝諸佛國,這就是「勝」,這個土最不可思議啊!下來告訴你怎麼不可思議了,尤其是凡聖同居土,那是我們一般都到那邊去的凡聖同居土,最不可思議了,十方世界所沒有的。所以我們之所以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因為極樂世界有這樣特殊的凡聖同居土,你去的是凡夫,像我們這樣的水平,我們是凡夫去往生,可是凡夫一去到那邊,你馬上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什麼位次啊?差不多是將近八地菩薩的位次了。可是我們現在是凡夫,傻乎乎的就上蓮花了,老菩薩也上的蓮花,老婆婆老公公也上蓮花,結果上了蓮花之後,他就不是老菩薩,不是老公公,不再是傻乎乎的了。他馬上變成阿鞞跋致了,這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它獨特就在這裡,你到那邊就不退轉了,阿鞞跋致就是給保證,保證你不會再退下來,下到天六道,不會了。阿鞞跋致要很高的地位才能夠不退轉,在我們這個世間,在十方世界,阿鞞跋致很難證得的。可是你去的是凡夫,對嗎?凡夫就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又是凡夫,十方世界沒有啊!所以有的人就是不能相信,,那有這種事?你自己說說算了。因為太殊勝了,所以不能相信,所以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是廉價的入門票。

  「超勝獨妙」他這裡說極樂世界的獨妙,他舉了七件事,我們慢慢的來看七件事情:

“此下復舉七事,以顯極樂之獨妙。疏曰:

一、「謂法報應化,所出本國故」。其中「本國」,即指極樂。謂極樂乃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諸應佛之化土也。

二、「佛身光壽超過諸佛故」。因彌陀為佛中極尊,光中之王,壽命無量也。

三、「名號利益,獨出難思故」。謂彌陀聖號,名聞十方,若有聞者,至心信樂,十念必生;聞名信受,速至菩提;諸佛同宣,十方共讚,故云「獨出」。復以聞名發心、聞名得福、聞名得忍;以聞名故,住三摩地,證不退轉,功德無量,是以「難思」。

四、「令五乘齊入報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聲聞、緣覺、(四)菩薩、(五)如來也。報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令凡夫、二乘、地前菩薩悉可圓登報土,故云「獨妙」。

五、「二乘、根缺、女人類,頓轉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車,一如來乘,故曰頓轉一乘。

六、「往生正因,易修易獲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往生正因,無論男女老少智愚忙閒,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獄相現,臨終苦迫,觀想難成,仍可稱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願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獲」。

七、「生後得果,太頓太高故」。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即得往生,逕登不退,故曰「太頓」。帶惑凡夫,橫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齊補處,故云「太高」。此誠十方之所無,故云「獨妙」。”

  說「極樂乃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諸應佛之化土也」這是第一妙。法報應化都是極樂本身所有的所出的,以前講過了,唯有阿彌陀佛最特別,阿彌陀佛他集了法身報身跟應化身,這裡就證明了。所以說為什麼念的阿彌陀佛有這麼不可思議的效果,為什麼?因為你是不小心念到了法身了,法身功德不可思議啊!你說沒有,我是念西方極樂世界那尊阿彌陀佛的應化身,你同時也念到報身,同時也念到法身了,這是第一個妙,因為法身報身應化身都是阿彌陀佛一個。所以我告訴大家釋迦牟尼佛不是,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啊!報身是盧舍那佛,法身是毗盧遮那。可是阿彌陀佛一等於三,三等於一,這才厲害,這個還有很多人不知道。

  第二妙呢?說「佛身光壽超過諸佛故」。所以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所以超過諸佛,諸就是所有一切叫諸,超過所有一切佛。

  第三是「名號利益,獨出難思故」。這名號利益連十方佛都稱讚,現在你看大家都在念阿彌陀佛,你說它是潮流,也是沒有辦法的。我們這個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名號很少有人知道。所以你看你到中國,問釋迦牟尼佛是誰啊?那和尚給人家介紹這是什麼佛,如來佛,這是如來佛。如來佛,這是佛的通號。你說如來佛到底是誰呀?其實這是很錯誤的說法,我們不能再這麼說了。就好像我介紹這位是Professor專家教授,這位是教授學者,他到底是張教授還是李教授?不知道,那不就是全都一樣了,他是Professor教授,他也是教授,他也是教授Professor,對不對?所以什麼教授也不知道,不知道他姓什麼?所以Professor教授是個通號,如來佛祖也是個通號。你不能說這是什麼佛?如來佛。因為西遊記看多了,如來佛、如來神掌。所以鬧這個笑話還小,對不對?但是阿彌陀佛你隨便開口,它就來了,這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巧合,大家要知道,這是彌陀的大願,所以這就顯出來了,你說我們中國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那還得了?你信不信?這裡念公就舉了幾個例子,師父以前也舉了很多。他說人家給你送點吃的東西,你很開心,就說謝謝你,阿彌陀佛,對嗎?你不會說謝謝你,釋迦牟尼佛!怎麼說釋迦牟尼佛?嚇了一跳!天天阿彌陀佛!害怕也是,哎呀,嚇死我!阿彌陀佛!不會說嚇死我了!藥師佛!沒有可能這樣。處處都是阿彌陀佛,是不是?張口就來了,你不用安排,人人都知道。所以這個難思,你想不通的,就這麼念一念,功德也難思,都跟阿彌陀佛結了緣了,將來就憑這一句,最後都會得到解脫。所以你們怕什麼?你現在不只念一句,念很多了,所以將來遲早,遲早你都會得到解脫的。要不然這句話就要推翻了嘛!什麼話?「一切皆成佛」,這是第三妙。

  第四呢?「令五乘齊入報土故」。法藏比丘發這個願要令五乘齊入報土,各位同修,不是凡聖同居土,是實報莊嚴土叫報土。你說可能嗎?報土是菩薩才有份的嘛,我們凡夫到凡聖同居土啊,是不是?但是到最後你是不是一直上到實報莊嚴土,分證常寂光是不是?一定是的嘛,沒有需要懷疑的,是不是?這裡說人,天,聲聞,緣覺,地前的菩薩,報土本來是沒有份的,沒有份的。現在都可以入報土,為什麼呢?因為前面講過了,凡聖同居土跟實報莊嚴土都是圓融無礙的,通的,圓融無礙就是通的。你生到凡聖同居土,也就是橫生到實報莊嚴土了,對不對?再一個就是時間的問題,遲早就是指時間,晚一點他也可以到實報莊嚴土,總之是可以到的。這就是法藏比丘給我們的承諾Promise,所以我們要有信心啊!只要踏到極樂世界的土地,管他什麼凡聖同居土還是什麼土,包括邊地也是一樣啊,所以這是法藏比丘的承諾Promise。

  第五「二乘、根缺、女人類,頓轉一乘故」。她真的發心要往生的時候,女的,四十八願我們看過了女轉男身,往生的時候就變成三十二種大丈夫相,都變成大乘了。

  第六妙是「往生正因,易修易獲故」。很簡單,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是往生的正因。任何智愚閒忙,「智」就是很有智慧的,在這個世間智慧頭腦很好的。愚就是比較愚笨的。閒就是很閒空的。忙就是忙忙碌碌的。男女老幼都容易修,都容易得到這個果,這個果不是普通的果,甚至五逆十惡的,造作五逆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還有造了十惡的,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這個時候懺悔,持名念佛都可以往生。所以是易修容易修,你真要修,信願持名,十念必生,所以叫做易獲,容易獲得。

  第七、「生後得果,太頓太高故」。往生以後得到的這個果太頓太高了,所以這也就是有人不相信的原因之一,五逆十惡,臨終念十句阿彌陀佛,就得到往生,就不退了。太頓了!有多快啊!帶業的凡夫,帶罪業的凡夫,只要橫生到極樂世界,你就在凡聖同居土,你就是阿鞞跋致,而且就位居補處,就相當於一生補處的菩薩了,像誰呢?彌勒菩薩。只是等時間,等這個惑慢慢的斷了,所以你看太高了,一往生之後,所得的這個果太頓太高太快,而且往生極樂世界,原來就是密宗的即身成佛,你修密要達到即身成佛,你以為這麼簡單,哎喲!修行過程太長久了,多麼艱難的一個修行過程才可以即身成佛。那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密宗的即身成佛,有證明嗎?不能自己亂說一通的。所以念公說我問過我的上師,所以有些問題我們當時問的還是很關鍵的。念公就問生淨土是不是密宗的即身成佛?那麼這位上師是誰呢?是大家公認在西藏裡頭理論跟實修兩方面共同都重視的話,是西藏的第一位,沒有人更能夠超過。是誰?是諾那祖師推薦的,漢人本來不知道的。那麼他就反問念公一句,說你問的是那個淨土啊?那念公說我說的是阿彌陀佛極樂淨土。那他就說是的是的,那就是即身成就了。所以好些人就是不安心,就是想什麼呢?想學密。所以,這是難信之法。你要是學密,碰到一個冒牌的老師。這當然不是我說的,我那裡敢說,我不敢說,是念公說的。你要是碰到一個冒牌的老師,就等於你去買那個藥,買到的是假藥,你吃下去是要命的。所以,這就是稱讚極樂的殊勝了。下來就引善導大師的話了,善導大師的話說:

“如《禮讚》曰:「四十八願莊嚴起,超諸佛剎最為精。」”

  這個極樂世界是四十八願莊嚴而起的,「超諸佛國最為精」,超過許多的佛國是最為精妙,所以這就是解釋「超勝獨妙」,他比別人都超勝獨妙,最妙的了。下來說:

“「建立常然,無衰無變」。「建」,初興也。「立」,終成也。「常」,恆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變」,更也,易也。”

  什麼叫建呢?初初起來叫「建」。最後成立的叫做「立」。那就包括兩方面了,建立包括兩方面,從開始到完成。「常」是常恒,「然」就是這樣,什麼這樣?它始終就是這個樣子,從一開始也是這樣子,到最後也是這樣子。衰就是衰退衰弱。沒有衰退衰弱,也沒有變化改變,極樂世界建成之後,它就不會壞了,也不會退了。現在我們這個世界就很危險了,我們在毀我們的地球,你看那個大氣層漏洞啊,破了一個洞,剛剛補上去了,要不補上去就很麻煩了。你看這個水到處缺水,大家都用地下水,海水污染,什麼也污染,空氣也污染,現在2019年都是這樣子,是不是?念公說的是當時他那個地方,城市空氣污染超過國際標準多少倍啊,這是說的那裡啊,北京啊。所以我們這個世界就是衰就是變,水土流失啊,沙漠將來會越來越多。但是極樂世界他是無衰無變,這樣還沒有信心嗎?要親自看到才有信心?那你親自去啦,去了就沒有問題了。

“「建立常然,無衰無變」者,謂一經建立,恆常如是,無有衰弱、減退與變壞等相。《淨影疏》云:「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於此間(娑婆)壞劫,而彼(極樂)無改,相續常然。」憬興師云:「建立常然者,因滿果立,無改異故。無衰無變者,不為三災之所壞故。」(三災者,水、火、風。)

又望西《無量壽經鈔》依善導大師教,於上經語深有發揮。今依其義,以釋經文:據《佛地論》「常」有三種:(一)本性常、(二)不斷常、(三)相續常。又據《三藏法數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謂法身本性常住,無生無滅也。(二)不斷常者,即報身也。謂報身常依法身,無間斷也。(三)相續常者,即應身也。謂應身於十方世界,沒已復現,化無窮盡也。」”

  這是日本的望西師,這不是他的真名,他起了一個名叫望西,望著西方,所以他就蓋了一個樓,這個樓的方向一定是向著西邊的,他天天就看著西方,所以他以望西做為他的號。他解釋這個常然的常的有三種:第(一)「本性常」,又叫「凝然常」。(二)是「不斷常」。(三)是「相續常」。本性常那就是不生不滅,這是解釋法身,本來就常。不斷常是報身,因為報身從法身流出來的,從法身所流現,所以他也就常了,他也就沒有間斷了,不斷了。第三是相續常,這是應身,應身在這個世界剛剛過去,在其它地方又現出來了,這個相續當中才有出現,這是相續常,是應化身。望西他認為極樂世界是法性常,也是「凝然常」,所以沒有衰變。

“又《華嚴演義鈔五十七》云「自性則凝然常」,指法身。善導大師《事讚》云:「極樂無為涅槃界。」又云:「無衰無變湛然常。」可見今之經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無衰變也。”

  從這句我們就更加的證明,從祖師大德從經典證明,極樂世界是本性常,就是法身,極樂世界是法身,所以處處所顯的就是法身所變現的,鳥會說法、水會說法、樹會說法,那是什麼?那就是法身啊,不是法身怎麼可能有這樣子不可思議的情形出現呢?那麼以下望西他自己又設了一個問題,他自己設了一個問題,他自己回答。

“望西設問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寧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

  這也有道理啊,我們不是說那個法藏菩薩他開始修行了,修行就是因,然後最後感得這個果,有因有果對不對?既然有因有果,修因感得果報,它就有開始有結束,對不對?有開始它就應該有結束,怎麼能說它是凝然常法性常,沒有開始沒有結束呢?他自己提出這個問題,然後他自己回答了。

“復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覺智。無為凝然,則本覺理,始覺究竟,無非本覺。”

  博士班的內容,他個人設的問,他自己回答了,他解答得也很有意思。人人都有本覺理體,Buddha nature,True nature每個人都有,每一個眾生人人都有。那我們開始有始覺,開始覺悟了,開始念佛阿彌陀佛,開始覺悟了,那麼始覺之後怎麼樣呢?一直都合乎本覺,因為你念這個阿彌陀佛是你的本覺,你開始念佛是開始覺悟,始覺結合你的本覺最後呢?達到究竟覺,三覺圓滿就是佛了。不過總之,始覺究竟覺都還是來自本覺嘛,所以很合理啊,從本覺來看是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是無始無終,而本覺始覺究竟覺也不是三個,你不能把它分開,始覺是始覺,本覺是本覺,究竟覺是究竟覺,不是的。三個是一個,你這樣子明白嗎?不明白還是那句話,你自己慢慢想吧!看看下來這句就更清楚一點了。

“如《釋大衍論》云:『若得始覺,還同本覺。』”

  你如果得到始覺,真正覺悟之後,真正覺悟之後不是另外還有個什麼東西,你說我覺悟了,你覺悟什麼?覺悟我本來是佛,那本來是佛,那你又說你本來是佛,就變成兩個佛,你明白嗎?不是有什麼覺悟,它本來就是,只是恢復你的本來。所以《心經》Heart Sutra又來了,《心經》講無所得,我們都想得點什麼,這個叫心外求法了。現在只是恢復你的本來呀,你什麼都沒有缺少,你沒有缺少任何東西,毫無欠著,所以無所得,你才是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所以很多人都是想得點什麼,得禪定、得神通、得智慧呀。這裡告訴你八個字:「但盡凡情,別無聖解」。「盡」就是去到乾乾淨淨,你把你凡間這些凡情情執全部都去掉了,你自己的聖解,就是真正的般若智慧,就全部出來了,另外沒有什麼解了,你要做的就是去掉你的凡情而已,凡情是什麼?凡情就是胡思亂想,自以為是,那些都是常識。所以為什麼我們的智慧不能開,就是你有太多自己的標準、自己的想法,那不是智慧所生出來的,那是八識,從我們八識裡面前五識眼耳鼻舌身,眼睛看、耳朵聽、鼻子嗅味道,前五識下來第六做分別,然後第七識第八識存檔,都是這八識分去分別外面的東西。可是你裡面的本有的沒有分別,沒有分別是無所知,無所知,才能夠無所不知。現在我們什麼都知道,結果什麼都不知道。下來再看:

“談能證曰(談到能證之時曰):雖似有始,至所證時,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後數語宜著眼。談者,說也。至者,到也。在有說有證之日,雖似有始,當到家時(即至有所證時),言語道斷,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說。”

  那談到那個能證的時候,現在我們要證得般若智慧啊,能證的人他是或者有一個開始,法藏比丘也是,法藏比丘在修行的時候,也是有一個開始,我們證道也是如此,當你證道得到的時候,始本不二,本有常住。當達到他所證的境界的時候,這個始覺跟本覺不是兩個,「本有常住」他就是解說這個問題。眾生是無始有終,佛是有始無終,成佛的時候是開始,但是他沒有終嘛,一成佛他就還同本覺,恢復到本有了,本覺他就本有常住,他就沒有終。在有說有證的時候,雖然好像有開始,可是當你到達終點的時候呢,到時候怎麼樣呢?你怎麼開口都不是,言語道斷,一切不二,本有常住。這個回答得很有意思。在你說有證的時候,好像是有一個開始,當你到家的時候,就是所謂的到了所證的時候,這個時候言語道斷,一切言語都沒有辦法表達了,一切都不二了,那這就是本有的嘛,你本來就是圓滿具足一切,本有就是常住,所以就是凝然常,這就證明了極樂世界是常住的。那麼下來再根據密嚴經說極樂世界是不壞的,為什麼它不壞呢?我們來看看:

“此下復據密部《大乘密嚴經》云:「佛已超過彼,而依密嚴住。」「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

  再根據密嚴經說極樂世界是不壞的,佛那個時候就依密嚴而住,密嚴是什麼呢?密嚴是極樂莊嚴國,密嚴是大日如來的國土,這是講到密宗了。所以日本很尊重大日,你看日本的國名,他國家的名字叫大日本,因為他是日本,所以他特別親切,他尊重大日如來,世尊無量壽,所以彌陀就是大日如來,我們在學《淨修捷要》的時候,這個講的很清楚啊,密嚴國土就是極樂世界。那麼底下他這個經又說:

“又云:「密嚴淨土超諸佛國,無有日月及諸星宿,如無為性,不同微塵,此密嚴中諸佛菩薩,並餘國土來此會者,皆如涅槃。」《甄解》據《密嚴經疏》云:「如無為者,密嚴土者,即是諸佛他受用土。於法性土,以悲願力建立故。此淨土如法性土,離無常過。以是故說,如無為性。」”

  這裡就講到極樂世界跟我們這個物質世界不一樣。密嚴淨土他是無為,就是諸佛的他受用土,選了這個土,讓別人能夠受用,要不然佛你自己享受你自己擁有,我們沒份,所以他一定要現一個別人可以受用的土。所以佛的報身是有兩種:一種是自受用身,一種是他受用身。佛的自受用身,菩薩也看不到,就是報身。法身當然是無形象,不可見。但是報身有他受用,讓這些菩薩能夠受用,所以有他受用身。土也是一樣,有自受用土跟他受用土。要不然全部只是常寂光就好了,那就不用變現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跟凡聖同居土,那就不用了。所以,這些是給我們可以受用的他受用土,大日如來所顯的他受用土。所以法性上是以慈悲的願力而建立,這就是佛的慈悲,要救度一切眾生。這個淨土跟法性土,法性土就是常寂光土,一樣的離開無常之過,沒有無常的過失。不是我們這裡的苦空無常,又什麼三苦八苦種種的苦,法相土它終究會壞,我們這個世界跟十方世界也是法相土,不是法性土,這個相會變,對嗎?我們看這個相會變,它是無常的,所以許多天人許多國土將來會有三災,其實就是我們現在天文學家所說的一個大爆炸Big Bang,一個大的連鎖反應的核爆炸,整個宇宙互相的你崩我也崩,積累下來全宇宙全銀河系太陽系的爆炸,所以這就是三災,風災就是壓力波,火災就是熱波,都燒空燒完了,所以這個世界不是空說的,真的有這個事實,就離我們最近的太陽系,我們的這個太陽有一天也會毀滅的,現在自己在燒,燒到最後什麼時候呢?到時候地球也難保得住,太陽也把你給吞沒了,但是還有很久了啦,多久呢?五十億年之後。哎呀,師父,還久還得要五十億年,我都不知道死了多久了。哎,不是啊,那不是很久的事情,你不要以為我們碰不到啊,你要是還在繼續輪迴Reincarnation,你就遇到了,各位同修,你離開了這個地球,你還在輪迴的時候,這個時間不要說五十億,一轉眼你又碰到太陽燒了,對不對啊?告訴大家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所以還不趕快逃之夭夭,去到極樂世界,我們再看看太陽怎麼爆炸,太陽怎麼燒,它怎麼炸都炸不到極樂世界,因為太遠了,在極樂世界就很安全的了。我們再看:

“又云:「今此密嚴藏,但於清淨如來藏心之所現,故非微塵成。」”

  底下又說這個密嚴國土是清淨如來藏心之所現,也就是極樂國土。我們這個地球肯定是要壞的,這是穢土。極樂國土不是微塵所成的,極樂國土密嚴國土是如來清淨藏心之顯現,本來不是物質。那麼這個所謂微塵,不是說我們想像的這些極小極小的東西,不是我們過去認為光線中照出空間當中小小的微點,那個你眼睛能夠看到的還是太大了。我們來繼續看下來講到科學了,非常精彩的用科學來印證佛法了。

“依上經疏,極樂乃如來妙心之所現,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塵聚集之一合相。微塵者,非指塵埃,乃組成物質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電子為最小。今已發現更有小於電子者,暫名夸克。現科學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窮盡。(自一九八○年後,科學家發現微中子,它在空間所占之區域,只等於一個電子一百億分之一。彼等彌漫於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億公里厚之鋁板或鋼板,如穿薄霧。)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塵之義。”

  你看到嗎?你能看到的那個灰塵那個大了。

“今經謂:極樂與密嚴,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舉體是如來妙心,是當人自性,故不生不滅,無衰無變,凝然常住,『如無為性』。”

  不得了!科學家應該學佛,而且應該學我們這種佛法,他才會投降。Who is your Buddha Sakyamuni?你的釋迦牟尼佛是誰?他是什麼頭腦?Buddha Sakyamuni釋迦牟尼佛是什麼頭腦?這是三千年前說,所以現在科學家發現這個微中子,說它的體積不好說了,他在空間所佔的區域是前面講的,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之一,它在空間所佔的地方是一個電子的一百億分裡頭的一分,你看它有多小,微中子能夠穿透十億公哩厚的鋁板或鋼板,因為它太小了,什麼東西都有空隙的嘛,一個鋼板我們就過不去了,我們這麼大一個人,那麼對於這個微中子,它還是可以通行無阻,到十億公哩它都能透過,這些微中子它彌漫在整個太空當中,這個東西到處都有,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後就出現大量的微中子,微中子慢慢匯聚匯聚就是微塵了,世界碎為微塵,微塵聚為世界,這是《金剛經》說的,《金剛經》是誰說的?是佛說的,三千年前的Buddha Sakyamuni釋迦牟尼佛,就看到整個宇宙是這樣的演變過程,星球怎麼形成的?這些微中子聚合聚合冷却之後變成一個星球,然後成,然後住,下來然後開始壞了,最後大爆炸又碎為微塵,釋迦牟尼佛看到的,現在還是這個樣子啊,這些佛經裡面的話,現在科學家都證實了,所以我們大家應該很感恩啊!Why why tell me why告訴我為什麼?很幸運我們遇到這樣的一位本師。但是現在很可惜,大家都辜負了這位本師,Buddha Sakyamuni釋迦牟尼佛,怎麼辜負呢?沒有認真的跟他學習啊!所以密嚴極樂都不是這一些微中子之類的東西所聚集所形成的,No,不是這樣的,我們這個地球是這個樣子的。極樂世界是清淨的妙心的顯現,因此它「建立常然,無衰無變」,所以很合邏輯啊,因為它不是物質世界,它沒有成住壞空,所以他就不會變化,不會變化就告訴你說你什麼時候去,他都會在的。這次趕不上這輛火車,下次什麼時候趕上那個火車,去到那邊他還在。如果不在的話就麻煩了,要趕快趕上這班車,要不然下班車去到那邊門就關起來了,No more Western Paradise,No more Pureland西方極樂世界不在了。No 不會的。他是「無衰無變」,所以到了什麼禪天等等一直到無色界,都要壞,到了宇宙大爆炸的時候,所謂是劫火劫風,風災是最厲害的了,風災是什麼前面講過就是壓力波。好,下來我們看接著是經文了,說: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羣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下來緊接是註解 說:

“本品初段明莊嚴淨土,此下三段表嚴淨自心。蓋心土不二,心淨則佛土淨也。「於無量劫,積植德行」。是此下三段之總標。「劫」者,表極長難喻之時間。「無量劫」者,表劫數又無量,此乃無量之極長之時,故其時間無法稱說,不可計量,以表修行久遠。「行」者,身口意之造作。「德行」者,所成之善謂為德,能成之道謂為行,故德行指功德與行業,又指具足功德之行,即戒定慧三無漏學與六度也。又《會疏》云:「行謂行業,三業所作。德謂福德,行之所感。」又「非朝夕所得,故云積植。」積者積累,如點滴所聚。植者培植,似育苗成林。經時久遠,不可計稱,故云無量劫也。”

  我們都知道這個劫是很長的時間,無量劫是長久。「積植德行」,「積」是累積,「植」是種植。那麼一點一滴一點一滴是種種德的行動,第一句就標出法藏大士莊嚴妙土是長期不懈,是經過無量劫的精進修持的,於長劫中積累培植種種具足功德之行。從這裡我們就對阿彌陀佛有信心了,他當年怎麼修行的?不是三五天啊,也不是三五年,而是多長的時間啊,這個時間沒有辦法計算,用這麼長時間來累積種種這些功德,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然後給誰享用?給我們享用啊,你以為給誰啊?給我們啊,全盤都給我們了。不起貪瞋痴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些都是法藏比丘在修行過程當中他所做的,也是我們要學習的。

“「不起貪瞋痴欲諸想」。「想」者,對緣生心曰想。如於境執取男女等種種差別之相,謂之想,能取境界差別故。貪想、瞋想、癡欲想是三惡想。如《郁迦羅越問經》,謂菩薩行布施時,以離欲想、修慈想、無癡想對治三惡想。菩薩捨所施物,生離欲想。於求者與樂因緣,故瞋恨心薄,名修慈想。以此布施功德,回向無上道,則癡心薄,是名不癡想。今法藏大士不起三惡想,離諸煩惱。”

  那我們看解釋。心中不起貪瞋癡三毒,也不貪著色聲等六塵,一心所樂只是憶佛善根念佛名號,「憶佛念佛,自得心開,入三摩地,斯為第一」,同時深入寂滅為樂的無上寂靜,入無餘涅槃的妙行,遠離虛妄這一切惡事的根本,這裡說的就是法藏菩薩他是怎麼修行的?以第一義諦的法門勤修萬德的根本,念佛名號是善中之王,所以同於三世諸佛常修念佛三昧,然後他不去計較種種苦惱的干擾,對生活沒有貪求,不追求安逸享受,厭惡名利,少欲知足,於所發誓願永遠沒有厭倦,堅決剛毅,得成於忍,如同忍辱仙人被歌利王誣蔑並節節支解都不起瞋恨,這個我們學不到的,被針刺到都痛得要命,還節節支解?

“「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不著」者,不貪著也。「色」等,六塵也。(一)色塵。一切形色,如青黃赤白,及種種形象。(二)聲塵。一切音聲,樂聲與噪聲等等。(三)香塵。鼻之所辨別者,芬香與惡臭。(四)味塵。舌之所辨者,飲食之種種美劣之味。(五)觸塵。身之所辨者,例如細滑粗澀、寒熱溫和等等。(六)法塵。謂意根對前五塵分別好醜,而起善惡諸法。又此六塵中,如男女之美容,絲竹歌詠之樂音,栴檀與男女身香,飲食肴膳種種美味,上妙衣服與男女身分柔軟細滑之觸覺,皆令眾生貪著其事,不得出離。今法藏菩薩,內無惡想,即離惑因;不著六塵,是離惑緣。憬興云:「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憬興師明其因果,謂內離惑業之因,故能止外惑業之緣,內外皆離矣。”

  那麼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不著者,就是不貪著也,對於外塵色聲香味觸法這一些塵他不貪。不是不接觸,你不接觸,你把你自己關起門來在家裡,你一樣是看到這些,你一樣是有這些色聲香味觸法,不接觸什麼都不能做了,是不是?接觸沒有關係,但是沒有貪戀,這個就了不起了,接觸沒有想得到,想貪取,這叫做真的不著。我們簡單的來看看:

  第一個眼睛。正常的有眼睛當然要看,不看眼睛有什麼作用?一切形色種種的形象都是眼睛看的對象,對嗎?眼根所緣的對象叫做色塵,我們叫物質對象,看到的這些形象都是。

  第二是聲塵。一切音聲樂聲好聽的噪聲吵鬧的,好聽的跟不好聽的,喜歡聽的跟不喜歡聽的等等,通通都是耳根緣的對象。

  第三香塵。鼻之所辨別者,芬香..巴黎香水就笑了,哇,牛糞好臭,這個表情就不一樣了。巴黎香水這樣,牛糞就這樣,芬香與惡臭是鼻所緣的,這是鼻所聞的,有香味也有臭味,有法國的也有印度的,法國的是前面講的香水嘛,印度是什麼呢?香料啊,印度的咖哩香料,這些都是你所聞到的氣味。

  第四是 Taste味塵。你的舌之所辨者,飲食之種種美劣之味,這個好吃這個差點這個很鹹,這是舌根的對象,都是屬於「味塵」。

  第五是接觸,觸塵。身之所辨者,例如細滑粗澀,哎呀,好冷啊!你怎麼會知道很冷呢?你有感受啊,哇,很冷又很熱,寒熱溫和等等。我們身體接觸外面的境界,還有接觸到的人,所以有些人就喜歡去按摩,就是感受這種觸覺,然後自己閉上眼睛在那邊幻想,你看被按摩的人都不會睜開眼睛的,一定是閉上眼睛的,他自己在想入非非了。還有接觸到的景物,樹木花草山河大地,我們身所接觸到的,還有寒熱溫和這些都是身體所接觸到的,這是「觸塵」。色聲香味觸還有法呢?

  第六是法塵。是意根所緣的,Your mind你的念頭,謂意根對前五塵分別好醜而起善惡諸法,法塵是念頭,是思想。

  「又此六塵中如男女之美容」,眼見的。耳聞的,耳聞的是什麼呢?耳聞的是「絲竹歌詠之樂音」,各種的音樂。「栴檀與男女身香」,是鼻所聞的,飲食肴膳種種美味菜餚,那些種種美味是舌根所緣的。上妙衣服與男女身分柔軟細滑之觸覺,這是身所緣的。「皆令眾生貪著其事,不得出離」,這一句話重要!你六根接觸六塵,你貪了,就不得出離。這提出警告,嚴重的警告,你六根對六塵境界起了貪瞋癡這個念頭,這就是為什麼你出不了六道輪迴的原因就在這裡了。

  以上這些都說明是污染,好像一個鏡子上面沾滿了灰塵污垢,覆蓋了你的清淨心,這是我們凡夫。但是法藏菩薩他不是這樣,他是什麼呢?

“「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自《宋譯》)。「但」者,唯也,獨也。此二句與前二句應一氣讀下,前二句是「萬緣放下」,此二句是「一念單提」,此正淨業之綱宗。”

  他就做這件事情,所以這麼一看前兩句也沒有貪瞋癡欲,也不著色聲香味觸法,這個就是萬緣放下了,法藏菩薩對這些色聲香味觸法都沒有興趣了,念念只想到如何救度眾生超越六道之苦,得到往生極樂之樂,所有其它這些念頭都不起來了,只是一味的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所以才能夠萬緣放下,這個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囉!那你現在唯一要想的是什麼呢?唯一啊,去作佛,那我除了想作佛,它自自然然還會想別的,那怎麼辦呢?其它可以想,但是師父教你要假假的想,怎麼樣才是假假的想?假假的想就是做給別人看的,要不然人家會說你學佛學到變成怪物了,對不對?不能夠跟人家相處啊,要記得我們是修大乘,Mahayana的,不是 Theravada小乘的,大乘是入眾的,要跟大眾和光同塵,要隨緣自在,你看不是有句話說,菩薩所到之處,令眾生生歡喜心,對嗎?這就是菩薩。另外一種是羅剎,羅剎就不是這樣了,羅剎就是人家見到你就像見到鬼一樣,趕快溜,不然就沒命了。一個是菩薩,一個是羅剎,你要做菩薩?還要做羅剎?所以法藏比丘他就是菩薩,你看他的修行對其它的東西沒有興趣了,真正集中心念去想,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但要憶念諸佛就是一念單提,一切都放下了,心中所念的只是佛,所以就很精進,但樂憶念憶佛念佛,憶念他們所修的善根,憶念諸佛的功德。那麼現在阿彌陀佛法藏比丘成佛了,輪到我們了,這就是告訴你輪到我們,我們就憶念阿彌陀佛所修的功德囉!

“《華嚴經》明,十地菩薩,地地不離念佛。本經〈大教緣起品〉云:「去來現在,佛佛相念。」”

  《華嚴經》這是圓教最高的經典,不得了了!所以《華嚴經》的話我們要相信啊!《華嚴經》說十地菩薩每一地都不離開念佛,從初地二地三地到十地都沒有離開念佛,登地之前還有時候念有時候不念,那更前面的到我們就完全不念。所以一登地他就開始念佛,為什麼呢?他清楚了,道理明白了,〈大教緣起〉這一品經文就說了,「去來現在,佛佛相念」,佛跟佛都是相念,我們這個經開始的時候在第三品,阿難就看見佛放光,對嗎?他就問去來現在,佛佛相念....

“又《觀佛三昧經》云:「爾時會中即有十方諸大菩薩,其數無量,各說本緣,皆依念佛得。」”

  在佛講這部經的時候,在會中十方諸大菩薩每一個菩薩都說,我過去是怎麼修行成功的,就是各說本緣,除了本緣,共同的都是由於念佛得道,大家要重視這件事情啊!來會的這麼多菩薩,不是一般的烏合之眾,每個人說是怎麼得道的,都說是念佛得道的。所以有時候越是殊勝的事情,人就是越不容易相信,這也就是每一個人的善根智慧福報很多方面的問題,你看這麼多菩薩每一位都是因為念佛而得道的。

“又「佛告阿難:汝今善持,慎勿忘失。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皆說如是念佛三昧。我與十方諸佛及賢劫千佛,從初發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種智。」”

  各位同修,告訴大家不是很容易就有機會聽到或者是看到這樣子的文字的,這些都把它集中起來,讓我們真正相信念佛的不可思議。這下來還是《觀佛三昧經》的,佛告阿難:汝今善持....佛告訴阿難,要好好的奉持。那就是告訴誰呢?告訴在座的各位,要好好的奉持,好好的記住,「慎勿忘失....」不要忘掉,不要忘掉什麼呢?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佛囑咐交代阿難,不光是淨土宗的經典說這個念佛,大家要知道這是千經萬論共指,「皆」就是所有通通一切的一切,「皆說如是念佛三昧」,不只過去這麼說,現在未來都是這麼說,都是在說這個念佛三昧,我與十方諸佛....釋迦牟尼佛說到自己跟十方的佛及賢劫千佛....以及將來賢劫的一千尊佛。我們這個劫稱為賢劫,我們這個地球還很不錯,其實不只是這個地球,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當然不只一個地球,我們是其中之一,有一千尊佛排隊出世,所以稱為賢劫,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下來第五位,彌勒菩薩,對不對?最後第一千尊佛是誰呢?現在在門口你們進來的時候的韋陀菩薩,名字都有了,第一千尊佛的名字都有了,叫樓至佛,真厲害!釋迦牟尼佛怎麼知道這麼長時間的佛?一千尊佛的名字全部都給他們命名了,樓是樓上的樓,至是大勢至的至,樓至佛Rudita,所以下次進來的時候看到韋陀菩薩,哎呀,將來你成佛要救救我啊!你還等他將來救你?你現在要自己救自己啦!賢劫是這個意思,賢劫千佛。這些賢劫的佛每一個從初發心起,「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種智....」,什麼叫一切種智?成佛。都是因為念佛三昧力得到一切種智而成佛。你看這些話,我們往往是因為自己業障有時候會忽略了,聽不進去啊!甚至沒有機會聽。只要我們能夠記住師父轉述的這些內容,記住你們來聽的這些內容,將來這些東西總會在大家心裡頭怎麼樣呢?放光啊!這是事實,都是如此。

“是故彌陀亦如釋尊及十方如來,從初發心,皆因念佛三昧,證無上菩提。故但樂憶念諸佛也。「所修善根」指諸佛所修之功德。憶念佛德,感恩圖報,思欲齊等,是名憶佛。”

  所以一切都是如此,法藏比丘也是這個樣子,他也憶佛念佛,憶念他們所修的善根,憶念諸佛的功德,感恩圖報,思欲齊等。那我們呢?又輪到我們了,我們也要行佛之所行,證佛之所證,這個叫做憶佛。

“佛之善根,念佛最勝,今欲齊等,故亦當持名念佛。名具萬德,總攝一切善根。故知老實持念,實暗攝憶佛功德也。”

  佛所修的善根之中,念佛是諸善中王,最為殊勝。所以我們要跟佛齊等的話,要跟佛平等一起的話,首先應當學佛,也要持名念佛,為什麼?這名字阿彌陀佛,不要小看他,名字有萬德啊,這個萬不是只有一萬,無量無量的德在裡面,它總攝一切善根,具足一切法門,所以在念名字的時候,只要你的心也在名字上面,念阿彌陀佛的時候,你的心也在阿彌陀佛,這也就是憶念了一切諸佛的功德了。不是有口無心,口念阿彌陀佛,心想孫子怎麼樣了?會不會餓死啊?大家會覺得師父我好像很討厭孫子,你可以這麼想。但是我是講真話,去作佛重要啊!以後你會感謝我,不會埋怨我,因為我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在行佛所行,教佛所教。前面講過這個名字阿彌陀佛有萬德,總攝一切善根,既然名字含藏了裡面攝了一切善根,所以念名字的時候也就是憶念了一切佛的功德,一切佛的功德就在這一句名號裡頭了。因此你說你聽不懂這麼深的道理,有什麼關係呢?沒有關係啊!這裡告訴你最簡單的就是開口念,只要念就是了。所以這個淨土法門不需要你懂得長篇大道理,也不用你要去深入經藏,這些都是在你念這句阿彌陀佛的時候,它都含攝在裡面了,所以才三根普被嘛,誰都能夠成就。大家來聽這些道理,主要還是讓你信心增上,不要退心而已,所以還是要來熏習,這樣的內容對於熏習深的般若很有幫助。我們再看最後這句,看完這句時間也差不多了,就是這句,註解說:

“又《安樂集》曰:「或有三昧,但能除貪,不能除瞋癡;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癡貪;或有三昧,但能除癡,不能除貪瞋;或有三昧,但能除現在障,不能除過去、未來一切諸障。若能常修念佛三昧,無論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

  這話是誰說的?祖師大德,淨土宗的第三代祖師,慧遠大師下來是曇鸞,然後道綽,這個《安樂集》是道綽大師作的。我們對這位大師他的成就那是不得了了!這樣的大師你都不相信,那你還能夠相信誰呀?相信我沒有用的,要相信祖師,這部書叫《安樂集》,一度在中國沒有了,流傳到外國,在中國沒有了,所以成為佚書。還有窺基大師的註解幾十部都丟掉了,還有曇鸞的《往生論注》有十多部經,現在..就是當時二十多年前那個時候,後來都又回來了,所以這是我們比明朝的時候那些大德有殊勝的地方。所以《安樂集》就說了前面那些話,這個三昧只能除貪心不能除瞋恨心,或者愚癡,有的三昧它能除癡跟貪,有的能夠除癡不能除貪瞋,有的三昧能夠除現在的障,不能除過去的障,我們過去有很多的障,這個障跟這筆帳是一樣的,過去這筆帳要來跟你算了,種種的業力種種的障礙,未來一切諸障都除不了,一般的三昧除不了。但是他告訴你如果能夠常修念佛三昧,不管現在過去未來一切諸障悉皆除也,一切諸障包括貪瞋癡都在內,都能夠除,都除得掉。所以我們現在困難就是這個障,障就是障礙,它障著你不能好好的修,障礙著你不能理解,障礙著你要起退心,所以這個障是可怕的。但是我們現在遇到這個法門了,要排除這個障,就是要常修念佛三昧,那什麼是念佛三昧呢?就是簡單告訴你:念阿彌陀佛。我們再看多一句:

“是故法藏菩薩於淨心諸行中,首云「但樂憶念諸佛」也。”

  所以法藏比丘一開頭就以這個為主,內心沒有這些煩惱愚癡,外面也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諸佛,這個就是我們要學的了。我們太容易被外面境界影響,這些不好的緣勾起你的貪瞋癡慢,被色聲香味觸法污染了,就將這個憶佛念佛這件事情看得不重要了。現在要做到憶佛不難,師父教你一個方法,Easy job很容易的,不需要你天天有定課,要念多少佛號,要讀多少部經,往往自己誇下海口,結果五分鐘熱度。所以我不建議定課,我常常說要量力,能夠做到才承諾,不然就笑死菩薩,不是笑死人。我教你一個方法,就是很簡單,抱住七寶這個小小的聽經機,那你就做到憶佛念佛了,對嗎?多方便的。沒有讀書不認識字的老菩薩都做得到啊!昨天講過的那位女眾同修的老媽媽,就是這樣子,抱著它不放。尤其是退休了就做這兩樁事情,那兩樣呢?第一憶佛,憶佛就是想啊,聽經就是憶佛,從經裡面的講解,讓你憶起這個西方極樂世界,憶起佛法,憶起阿彌陀佛。另外一個就是念佛,聽經念佛,念佛聽經,聽經念佛,念佛聽經,但是要做到法喜勤奮,不能夠應酬敷衍,能夠這樣子做,師父給你打包單,包妳幸福,快樂,自在,安康!講華語了,幸福,快樂,自在,安康!走的時候身無病苦,如入禪定,好像睡著了一樣。不信你試試看,如果不行再來。

  好,我們今天時間超過一點沒關係,我們就一起學習到這裡,那麼下來內容我們明天再來繼續。好,感謝大家的出席 阿彌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