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72集
2022/10/02 22:24:52瀏覽351|回應0|推薦2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72集

  好,我们继续第七品的内容。昨天这句「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还没解释完,今天继续我们先看注解:

“故此二句之浅释即为,消除众生贪瞋痴三毒之垢暗,广救种种痛苦与灾难。厄难众多无数,故云众厄难。佛之智光,悉能明济。”

  那我们看这句注解的解释,简单的解释就是消除众生贪瞋痴三毒的这种黑暗无知,广泛的来救度种种的痛苦跟灾难,使得灾难消除。可是灾难多得没有办法数,数不清的多,灾难多得没有数啊!数量无量无边数不清,所以称为厄难,加个众,众厄难,佛的智慧光都能够去救济,这就是这两句的意思了。所以为什么要无量光?Infinity无量,无量就是没有范围没有边,所以佛又号无边光无碍光,没有边,没有边是什么意思呢?哪里都到,以前说过了,最脏的厕所也到,产房也到,所以叫你的媳妇儿生产的时候别怕,心里面就喊着阿弥陀佛....出来了,顺顺利利就生出来了,越脏的地方越放光啊!所以我们就是一般认为这里很脏不恭敬,又要这样又要那样,这个那个,太多的顾忌。佛没有顾忌这些,但是基本上的恭敬还是要的。不是故意的,你将那个油漆什么肮脏东西往佛像丢,师父说的越脏越放光也没放光,糟了!基本上还是要恭敬,是那个心。无量光它的好处,就是哪里都到,所以担心什么呢?这是当年法藏比丘他发的愿,他一定keep to the promise 遵守他的承诺,佛不会没有信用的,人才会没有信用,所以不用怀疑!你看他说,他希望我的智慧光照十方刹,这十方就是十个地方,没有一个地方漏掉的,东南西北四个角上下中间,全都包括了。来消除众生的三垢三暗幽冥的无知,要广度一切厄难。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我们都看到法藏比丘一直都在发这个愿。那为什么我们要知道这些呢?因为这就是给我们信心啊!这样的一个老师,这样的一尊佛,他发了这样的愿,将来一定兑现的。那还要等将来?现在就是了。下来看注解说:

“如《会疏》曰:「三垢是贪瞋痴。此三垢染心性,故名垢。令众生盲冥,故云冥,是流转因(流转生死之因)。众厄难,是其果。谓六趣四生也。佛光普流清净、欢喜、智慧之德,消除三障之冥。集因既灭(消灭集谛之苦因),苦果盍止(终止流转之苦果)故云广济等。」”

  那么救济了之后怎么样呢?就是这句了,「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

“「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者,承上文而言。消除三毒,则离三恶道。”

  这个三恶道是最可怕的,一定最起码都要离开三恶道,「悉舍三途苦」完全舍离了三恶道的苦,三途苦就是地狱饿鬼畜生,真是苦啊!这个以前讲了很多了地狱怎么苦,饿鬼没得吃,为什么叫饿鬼?就是没得吃,饥饿。畜生更可怕了,畜生就是你吃我我吃你,不能去不能去,这就是三恶道,都很苦。「灭诸烦恼暗」,众生之苦就是因为烦恼,而烦恼本身就是苦。所以法藏比丘他发这个愿,他要消除众生这些种种的暗。我们再看:

“盖三途极苦,大圣垂慈,愿令舍离。故四十八愿之首,为国无恶道与不堕恶趣。今云「悉舍三途苦」,其义同也。「暗」,喻也。无明烦恼覆蔽众生心源,昏昧冥盲而无所见,故云「暗」。佛之智光如日,佛智能照破无明烦恼,如日破暗,故云「灭诸烦恼暗」也。”

  我们来看看,这个光它照不仅仅是让你出离三恶道而已,不只是让你出苦而已,光照你还要开你的智慧之眼,这才厉害!只是从恶道出来跑到三善道,你还是在六道轮回啊!要打开你本具的般若智慧,这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佛菩萨慈悲啊!怎么慈悲呢?佛视众生等同一子,每一个众生都是他的独生子,独生子。所以我们就是要学佛,我们不是要研究佛学当个学者,将来领一份诺贝尔奖金,那没什么意思啊,是不是?真正学佛你要成为佛的Assistant 助手,佛的助手。同样是手,但是不要成为伸手派,那个也是手,是伸手派,要求我要什么我要吉祥我要财富我要富贵,那叫伸手派,不是ApplePie苹果派,是伸手派。要当佛的助手 Assistant,把佛的教义能够真正的做到一点,这个做就是帮佛流通帮佛宣扬,给众生开他的智慧的眼,这是佛的愿力,让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光明之身。

“「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眼之用为见。故常以眼表见。”

  眼是什么呢?就是看嘛!如果你认为只是看,那你理解得很浅。是见这个才重要,所以常常拿眼来表示见,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个字不只是看而已,眼睛只是一个工具,是不是?真正就是判断跟看法,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你的见解。所以中文字都有很多意思,这里说的见就是正知正见,所以要正知正见。你看《圆觉经》讲你要求善知识,就是要求正知正见的人,不是看那些牌号,哦,这个师父名气很大很出名,名气大那是他的事情,对不对?要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正知正见。买东西也是一样,买东西看名牌未必是好的,你要求善知识不看这些,就是看他的正知正见,正知正见很重要,尤其在密宗特别重视这个见,你有了这个见才能够谈到开始修行,见是第一步,才能够开始行,它的四部曲就是见,修,行,最后得到果,见,修,行,果,把见排在第一,才能得果,你的这个见要是错了,你的想法你的知见错了,那就等什么时候呢?那就等驴年才成功了,但是十二生肖好像没有驴,没有驴,意思就是告诉你慢慢等吧!下来说:

“常喻曰:般若如目,余度如盲。宗门常云:参方须具参方眼,看教须具看教眼,是皆以眼表般若之正见也。”

  所以宗门就常常说参访善知识,要有参访的眼睛才行啊!就好像你要去当采购员,你不认识这个真假货,你买了很多回来,结果你公司关门倒闭了。

“又《华严离世间品》十眼中,于五眼外,第六曰智眼,见诸法故。七、光明眼,见佛之光明故。八、出生死眼,见涅盘故。九、无碍眼,所见无碍故。十、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见普门之法界故。今云「智慧眼」者,可释为十眼中之慧眼与智眼,亦可解为众生本有之「如来智慧德相」亦即佛眼。如《会疏》曰:「智慧眼,即智慧。谓众生心中本具智慧眼,由无明幻翳,妄为昏盲。住昏盲中故,以佛眼为彼,认盲为自。佛光普照,开众生心中本慧眼,灭无始时来盲冥,故言‘开彼’也。」盖谓众生昏盲无知,不识本具佛眼,反自认为盲,将佛眼推向佛边。今因佛光普照,开明众生心中本有智慧之眼,而消灭盲冥也。”

  这就是佛教不一样的地方,佛用种种善巧的手段,让你知道你本来具足跟佛一样的慧眼,现在自己不敢承认,是不是不敢承认啊?甚至不敢接受。那佛清楚明白,所以用这样善巧方便的方法就是,说是佛给我们智慧眼,其实就是引导,引导我们自己开发自己本有的智慧眼。而不是从外面来的,外面来的不是,这个要清楚,不然就变成迷信了,把佛当神。佛只是让你自己清楚,哎,我本来跟佛一样有圆满的智慧,那佛教你方法怎么开发,就这么简单,佛也没有办法帮你开发,是你自己明白道理之后,你自己开发了你自己本有的智慧,就是这样。下来说:

“「光明身」《三藏法数十三》谓有三种光明:(一)外光明,日月火珠等之光明能除暗者。(二)法光明,妙法能除愚痴之暗者。(三)身光明。诸佛菩萨及诸天等之身有光明,能除暗者。如经云:「身顶皆有光明照耀」身有光明,是为光明身之浅释。进言之,「获得光明身」另有三义:一者,如《千手陀罗尼经》曰:「当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来光明所照故。」”

  《千手陀罗尼经》那这就是讲的大悲咒,持大悲咒的人你这个人就是光明藏,因为一切如来光都照着你,这是光明身的一个解释。那么有时候我们不必将注解一一的解释,基本上都看得懂,师父对你们的水平很有信心,都看得懂,那我们就不详细说了,如果都要详细说,五年都讲不完,五年讲不完怕到时候又少了几个,那不是很危险?

“由于佛光普照,众生垢灭善生,慧眼开明,净心持念,于是十方如来光明护照,行者自身即成光明藏也。”

  那么如来之身是具有无量的光明,所以如来之身就是无量光明的宝库,全部的宝都在里面了,这是光明身的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是《往生论》说的:

“二者,如《论注》云:「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佛光明就是智慧身,所以光明身就是智慧身,是属于心,所以这个光明藏就有三个意思了:第一个就是由于佛光照就成了光明藏,那么就是光明身,一个就是智慧,你开了智慧眼,因此你即身也成了光明身。下来说:

“故光明身与智慧眼不二。智慧眼开,了了见性,光明身顿即成就也。”

  因为智慧跟光明是不二的,智慧眼开了,了了见性,见到你的本性,见到你本来是佛,承认了接受了,光明身顿即成就也。下来还有第三个意思:

“三者,如《思益经》曰:「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盖愿一切众生皆由真实智慧,而证如来法身也。”

  第三就是这部经叫《思益经》他说:「如来身者,即是无量光明之藏」,所以因此就是说佛愿一切众生也都有佛的智慧佛的身,身心跟佛是一样的,身心同于如来,所以这个就是「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彼」就是他们,就是指的一切众生。那么下来就看这句了:

“「闭塞诸恶道」。恶道者,《地持经》言:「乘恶行往,名为恶道。」即乘恶行而往之道路,亦名恶趣。地狱、饿鬼、畜生等是也。上名三恶趣,亦有加入修罗,名为四恶趣者。「闭」者,关闭也,亦即塞也。令诸众生免除堕入三恶趣,或四恶趣之厄难,是为闭塞诸恶道之粗解。”

  要把一切恶道的门给你block 住,给你塞住堵住了,此路不通,就让那些众生不再入三恶道了嘛!这就跟前面讲的「杜恶趣」就是一个意思了。前面我们看到了在第二品说了:「杜恶趣,开善门」,这就是阿弥陀佛的愿,所以我们信了就可以放心了,三恶道大家知道了,这里说的恶道就要深一层了,要深一层就不是大家一般理解的三恶道饿鬼,畜生,地狱,因为我们现在学的是圆教博士班,所以每一次讲解都会有浅的有深的。

“《会疏》更进一解,谓六道皆是恶道,疏云:「六道,则流转所由。故言恶道。」”

  日本的《会疏》他说六道都是恶道,这我们很少听到,恶道不是三恶道咯,三善道做人好啊,上天享受,怎么连天啊人啊修罗六道都是恶道?都是恶道,为什么呢?他说:因为都还在流转六道里头嘛!你都出不去,生死轮回都流转在六道里头,那不就都是恶了吗?你看你从天享受天做天人,然后从天就掉到地狱去了,那么天也是恶道了,这就是深一层的解释了。

“《会疏》之说,于经有据,《魏译》曰「横截五恶趣」。”

  那我们采用日本的《会疏》就要查一查这个到底有没有依据啊?你不能自己说了算,有没有根据啊?这是有根据的,大家最常念的《无量寿经》魏译本,就是这么说的。那么六趣跟五趣古时候有两种不同的说法,或者说六趣或者说五趣,那么说五趣是什么道理呢?这个大家听过了,就是他把那个阿修罗给打开了。

“以修罗分入余趣。故六趣成为五趣。”

  因为修罗有好多种情况:有天修罗,天界有修罗,所以才跟天人打仗,有时候打胜了天,天都打败了,有时候被天打败了,这是天修罗。那还有修罗的修罗。那还有人修罗,人他有奇异功能,又这样又那样,搞到这个世界很乱,搞到人心惶惶,兴风作浪,不务正业。那么还有鬼修罗,鬼道的修罗,现在有很多出名的气功家,你别表面上看他这么好风光气功家,他的后台就是鬼修罗。念公说是这个气功家他自己说的,不是我们把他加进去的,那么念公说这个名字我们就不说了。所以这个这个搬运法大家要知道,以前变魔术的人都会,以前不像现在这么现代很多道具,David Copperfield大卫•考柏菲,他有很多道具,没有道具他怎么穿过那个长城呢?他如果没有道具,真的穿过长城,那么你现在去长城不是看到魔术师,那个人的样子还在长城,没有啊!都是很多道具的,以前没有,古时候没有那么多道具啊!这个叫什么?五鬼搬运法,后台是鬼,鬼在执行这个任务,因为我们一般人看不到鬼嘛!鬼在帮他,你看我可以把这个东西,这个花可以移过来移过去,你看它在动,鬼在帮他,我们看不到鬼,是不是?在这叫五鬼搬运法,还有名词的,鬼在帮他。所以对于这些邪的事情很多人感兴趣,对于正法往往就看不上了,所以就是这样常常搞得出问题,撞到邪,着魔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跟鬼做朋友了,跟鬼做朋友了,但是你要请他来容易,叫他走很难很难!那么还有畜生道,畜生道也有畜修罗。当然在地狱就没有了,所以不把他单独变成一趣,一道,打散就成为五趣了,天,人,鬼,畜生..五道五趣。

“经云「五恶趣」即《会疏》所解,六道均名恶趣。是以「闭塞诸恶趣」即是断除众生轮回六趣之途。令出生死之海也。今会本第卅二品亦曰:「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会自汉魏两译。)”

  所以魏译说的「横截五恶趣」,天跟人都变成恶道了。所以这个地方「闭塞诸恶道」应当体会成六道都给你堵住了,给你关闭了。以生天做为堕落做为恶趣,不要以为生天是好事情啊!甚至于连成了阿罗汉都是堕落,这件事情很多人不知道啊!第一次听到吓了一跳!证得阿罗汉已经不容易了,Arhat 四果了,初果都难,四果都不容易,怎么说证得阿罗汉Arhat 也叫堕落呢?是不是你们这些高级班的学佛人抬高自己的身价呢?绝对不是!这件事情是佛说的,你看在《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里面,阿罗汉也列为其中之一,想不通啊!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所以是你堕落为二乘,声闻缘觉就是阿罗汉辟支佛,哎,你本来是佛,你怎么降级去做阿罗汉?You are Buddha你是佛,为什么把它降下来自己做阿罗汉呢?所以这个道理很多人不知道,阿罗汉已经是顶呱呱了,小乘那些修行人都在追求阿罗汉。但是以大乘来看还是不究竟,所以我们要看得起我们自己啊!我们现在修的是大乘,你别看那些小乘人修行怎么的严格,又很多形式上的,我们现在修的是大乘,远远超过小乘。而且我们这个大乘,我们这个净土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这不是盖的,别人不知道,你们应该很清楚吧?

“「通达善趣门」。「通达」者,畅通无壅也。「门」者,具两义。一者差别;二者趣入。《大乘义章一》曰:「门别不同,故名为门(即分门别类之义,如部门、门类)。又能通人趣入名门。」法有种种差别,即是有种种门,皆能使人趣入涅盘,即是「门」义。故指经中之法为门。《四教义三》曰:「门者,以能通为义。佛教所诠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实相之理。故名为门。」后者正是今经中之义。「善趣」者,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但此与今经之义相违,上既以六趣皆名恶趣,故人天等趣不能复称善趣。故知善趣门不是趣向人天之门,而是上善者所趣向,故名善趣门。如《会疏》曰:「菩提者,则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门。」是谓入菩提妙觉之法门,才是善趣门。此门唯有发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开此门,故云「通达善趣门」。云何洞开?则唯有成就净国、普摄群生之净土法门也。”

  那么恶趣当然指的是六道了,所以这里的恶趣也就不是指三善道了,生天什么都不是了,跟前面第二品说的一样了,开善门也不是六道的善道,到这里又再一次的提醒大家:这里说的善趣只有极乐世界,只有极乐世界成菩萨成佛作祖,所以这是佛的大愿,让一切众生消除烦恼,把六道的门都给你关辟了,善趣门给你通达了,善趣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决定成佛,这是善趣,这个门洞开,OPEN SESAME门开了,这是善趣。

  接着是「为众开法藏」,法藏比丘他发这个愿,说将来我成佛之后,我要为大众开大法之藏,我们看解释:

“「为众开法藏」。承上而言。上云:「闭塞诸恶道」,悉令出生死海也。「通达善趣门」,咸令登涅盘岸也。为实现此愿,首须开示佛之知见,故云「为众开法藏」。广演妙法,令众悟入,导归极乐,究竟菩提,故云「广施功德宝」也。”

  众是什么?

“「众」指九界众生,包括菩萨、缘觉、声闻与六道一切众生。「开」者,开佛知见,亦常云「开示」之义。法藏者,又名佛法藏,乃法性之理体,亦即当人本具之如来藏性也。法性含藏无量之性德,故曰法藏。又法藏者,如来所说之教法也。教法含藏多义,故名法藏。”

  所以很奇怪,阿弥陀佛在当菩萨的时候,他名字也叫法藏,所以不谋而合,你说这是巧合吗?不是,那就是告诉你:我阿弥陀佛含藏一切法的,最妙最妙的法都含藏在我这里了,所以我叫法藏。法藏又有名叫佛法藏,就是法性的本体,也就是每一个人本来具有的如来藏心,这个是法藏,法性之中含有无量的性德,性中本具之德所以叫做法藏。这是一个解释。再来:

“多法集积,故又曰法蕴。其数有八万四千,《法华经宝塔品》云:「持八万四千法藏,为人演说。」又《俱舍论》云:「所化有情,有贪瞋等八万烦恼。为对治之,世尊说八万法蕴。」是以愿为无量众生,开显法性之真实,复流出八万四千妙法,对治众生烦恼。”

  那么另外一个解释就是如来所说的一切教法,这个教法有无量无边,多法集合结积所以称为法藏。又佛的教义所含藏的义理,无量无边,不能穷尽,所以叫做法藏。这个藏有含藏的意思,所谓八万四千法,是因为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嘛!当然这八万四千是表法,不是只有八万四千,告诉你就是无量的意思,所以说有无量无边的法来对治众生的烦恼,开法藏,这一切法藏都打开了,「为众开法藏」。下来就说到重点了,这才是我们需要的了,说:

“但于八万四千法门,唯一净土妙法,能惠真实之利,普令一切含灵皆得度脱。故知所开法藏之首要,正是本经也。”

  这是不是重点啊?这就是我们要的,然而一切法之中,净土法门是惠于众生真实之利。所以你看日本的古大德评来评去,比较又比较,说《华严经》也不如《无量寿经》,为什么呢?因为得到利益的人少,你看单单是从《普贤行愿品》能够发十大愿王这样导归极乐的人,还是很少啊!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第一条你就投降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看到不喜欢的,我就是不想见到他,他怎么老在我面前出现呢?「礼敬诸佛」你是要礼那个佛啊?众生都是未来佛,那你第一条都不及格了,「称赞如来」下来的就不必谈了,所以很难。但是念佛法门容易,就是一直不断有这么不可思议的成绩,现在国内国外出家的在家的种种的,老不断听到很可靠的得到往生,你说慈净老师十九年来多少往生的例子,你不要告诉我一个都没有啊,最起码都有半个,半个怎么往生?十九年啊,是不是?所以是从这个观点立场来评定《华严经》不如《无量寿经》,要不然你跟那些学华严的人说,他就要反对了,因为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嘛!又不是我七宝净土讲堂的同修故意这么说的,那是阿弥陀佛的本愿,因为你没有念《无量寿经》,你不知道阿弥陀佛当年有发这个愿,所以你反对也是正常的。阿弥陀佛他就是要普度,不是要在这里只成就大修行人,是不是?你看那些文盲,那些文盲我们说没有学问的,不认识字没有文化的,经文都看不懂的,甚至我们马来西亚这些受英文教育的同修English educated他们也能接受啊,你奈得了何?所以这件事情我们要好好的想一想,因为佛法超越语言,跟你受英文教育有什么关系?管你什么英文也好什么文都好日文都好,它超越语言啊!阿弥陀佛超越了语言,没有这个障碍的,所以这些人占多数,所以阿弥陀佛他是悲智双运,悲就是怜悯下根啊,智也是度上根的,所以念佛法门才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中下根往生的占多数。所以从这个利益来说,真正能够让众生得到真实之利的,不能成佛不能算是真实的利益啊!这个我们一定要懂,那确实是莫过于净土法门了。所以我们去介绍净土法门,把这些道理跟他们讲,懂多少知道多少讲多少,不用怕的!这是真正惠于真实之利。因此就是说开法藏既有广义的开明众生的本性,也有开显一切佛法所以含藏的内容,而其中真正惠于众生真实之利的就是净土,就是这部《无量寿经》。下来看「广施功德宝」:

“「广施」者,普遍施给也。普利一切众生,故云广施。所施之物,乃功德之宝。「功德」者,天台《仁王经疏上》曰:「施物名功,归己曰德。」又《胜鬘宝窟上》曰:「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综上二说,则利生与去恶名功,此功之果曰德。德者,得也。功德者,修功所得也。”

  那么广泛的将一切布施功德之宝,「功德」,利益他人的是功,消归自己的是德。又恶全消尽了消完了消到没有了这是功,善悉圆备是德。上句「为众开法藏」其目的,他的目的就在于广施,广泛的施于众生无上功德之宝,我们就简单的来解释就可以了。那么下来解释「宝」:

“「宝」者,本段末后一个「宝」字,应深着眼,此诚为画龙点睛之笔。盖开法藏所开显者,即此宝也。广施与众生者,亦即此宝也。又此「宝」字具三义:一者美称。如尊佛而名为宝王如来,赞美念佛三昧曰宝王三昧,尊佛菩萨之印契为宝印等。二者,宝乃梵语摩尼之译名。《仁王经良贲疏》曰:「梵云摩尼,此翻为宝。……会意翻云,如意宝珠,随意所求皆满足故。」又《涅盘经九》曰:「摩尼珠,投之浊水,水即为清。」又《弥陀要解》云:「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亦正是以宝珠喻佛号也。三者,《智度论四十七》曰:「于诸宝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盘能为利益。」”

  那宝有三个意思:第一个美称。例如念佛三昧,不是叫做宝王三昧吗?佛菩萨这个印契称为宝印。第二宝是摩尼直接的翻译。如果是意译的话,就应该是叫做如意宝珠,能满众愿。因为摩尼珠可以有种种的颜色,随着念珠人的心愿,它会现出他愿意见到的颜色,不是变魔术,它自然会变颜色。第三是真实的法宝。《大智度论》说:于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盘能为利益,得法的人从现在一直到入涅盘,都从中得利益,所以称之为实宝。现在经句中所施的功德宝,这个宝具有以上三个意义:第一个美称,第二个能满众生的愿,第三真实的法宝。从当前一直到涅盘,都从中得到利益。所以《无量寿经》不是有一品吗?叫「如贫得宝」,就是指的这个,这是无价之宝,无价之宝是救你的慧命的,慧命得救了,身命可以随缘变现,所以说「但得本,莫愁末」,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意思,那佛就可以救你了。什么人佛都救,没有分别没有选择,只要你接受,那就得救了。不是信我才得救,不信我就不得救,那就不是佛了,那就不平等了,信我才得救。佛是不信我,你也得救,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所以说「但得本,莫愁末」,根本智是本,你虽然破了本参,你悟了你自己的本有,是知有了,这个是根本。那神通只是圣末边事,是圣道末了边边上的事情,不关紧要的。但是现在很多人就舍本逐末,你说他不信佛,他信佛啊,你说他不用功,他真用功啊,就是他不在根本上用功,他就追求那些末边上的事情,形式上的事情他看得很重,这样不行,那样不行,一定要这样才行,所以叫颠倒见。如果不信佛法信外道,那就是更大的颠倒了。你信了佛法,可是你单单只看到神通,奇异功能种种的瑞相跟灵感,那就叫做附法外道,是附在佛法里面的外道。我们继续看注解:

“今经中宝字,悉俱如上诸义。所说之法是真实法宝,此法至妙无上故喻之为宝,此法能满众愿,故喻为如意之宝。若切指此宝,则是持名之法。盖念佛之心印,坚固不坏,有如金刚,故称宝也。”

  下面有一大段是《观佛三昧经观佛密行品》,佛就打了一个很大的譬喻,大家听起来好像听故事一样。

“如《观佛三昧经观佛密行品》云:「(节录)譬有贫人,依豪贵衣食。时有王子出游,执大宝瓶,瓶内藏王宝印。贫者诈来亲附,拿宝瓶逃走。王子觉之,使六大兵乘(骑也)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泽中,毒蛇自四面来,欲啮持瓶者,惶惧而东西驰走,见空泽中有一大树蓊郁,头戴宝瓶,攀树而上。时六兵疾驰至树下,贫人见而吞王宝印,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绞树倒之,贫人堕地,身体散坏,唯金印在宝瓶放光,毒蛇见光四散。佛告阿难:住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以上经文,在《宗镜录》九十五卷中有注释,兹不录引。)”

  这就是引了《观佛三昧经》了,有一个很好的譬喻,就说王子出游,有一个穷人就把国王的王子宝瓶里头有王的宝印,他用骗术亲近,然后把宝瓶给偷走了,然后就跑,王子就追,这个人就爬到树上去了,好多毒蛇也要来咬他,象把那棵树给拉倒了,这个人从树上掉下来就摔死了,这个人在最紧急的时候把这个瓶子吞进去了,这个人摔死之后,这个瓶子里面的宝印还在放光啊,蛇看到都跑了。以上经文在《宗镜录》九十五卷中有注释。佛说的这些都是表法,不是讲故事,什么代表什么?蛇代表什么?象代表什么?都有说明的,佛不会吃饱没事干跟你讲故事,从前..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这里我们就没有细说了。我们继续看:

“但今应申言者,则其末后所云:「佛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

  说了这个譬喻,佛就告诉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你心只是安住在念佛上的这个人,他这个心印不会坏,人死了之后,心印还在放光,就像刚才譬喻说的那个穷人一样,身体都坏了,心还在放光,这告诉你什么呢?净土法门你不要小看它,现在很多人就是小看它了,净土法门我们说的是千经万论共指,多少经多少论都给你指的这条路,你不多读书,只读几本你没发现,你要深入去读,就知道千经万论都给你指的这一个法,而且十方诸佛同赞,你看鸠摩罗什翻译的简略了说六方佛,玄奘大师翻译的就是十方佛赞,我们这个《无量寿经》也是十方佛赞,所以千经万论共指,十方如来同赞的这个念佛法门,但是现在许多人偏偏就跟这个唱反调,这种心态我自己也分析过,唉,就是不甘愿你们都念阿弥陀佛,潮流是这样,这是没有办法的,多数人都在念阿弥陀佛,你奈何得了吗?甚至修药师法门的,那没办法,开口一定是阿弥陀佛,今天才遇到好像是德悟法师,就是以前本来是在我们斜对面的后来搬走,今天吃中饭的时候遇见他,他跟我谈话之后,一接电话他也是阿弥陀佛,要走了他也是说阿弥陀佛,他不会说接电话药师佛,要走了药师佛再见,他还是阿弥陀佛,没有办法的,自自然然就是这样,你奈不了何的,没有办法,这不是我们要的,是法藏比丘他发的这个愿。所以这些人说不甘愿你们都去念阿弥陀佛,他用「你们」这两个字,其实就犯了严重的破和合僧你知道吗?他自己不知道,阿弥陀佛是谁说的?释迦牟尼佛亲口介绍的,前面说了千经万论共指,十方如来同赞,你反对就是反对经典反对十方如来,那还得了吗?现在很多人讲话都不小心,所以这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这里说了对于念佛者心印不坏,心印这两个字是什么分量各位同修?诸大祖师传什么呀?诸大祖师祖祖相传就是传佛的心印,这特别指禅宗,你看佛拈花给大家看,什么事佛今天不讲经干嘛拈花呢?花常常都看的,只有迦叶笑一笑,佛就说我这个涅盘妙心正法眼藏就这样传给迦叶了,迦叶就传给阿难传的就是什么?就是心,印就是法王的正印。打个譬喻,你拿了一个图章,以前在台湾读书的时候还有刻这个图章,这个心就是印鉴嘛,你说你开悟了你说出来,开口见心,两个印鉴对照了,银行就给钱了,不对照不合,那就是伪造印鉴,当然现在不用了,现在用密码,这只是比喻而已。所以我们要重视我们现在修的这个净土法门,这可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我们继续看:

“故知念佛法门是真实不坏之法宝。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自心起念,还念自心,以佛果觉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顿同果觉。「住于念佛,心印不坏」,功德之宝,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称为宝印。弥陀大愿,普度众生成佛,为践此大愿,故大开法藏,广施无尽功德所严无上之宝,即此信愿持名之真实法宝也。「住念佛者,心印不坏」,实为一大藏教之眼目。持名念佛时,即是心印放光时,故云「一声佛号一声心」。”

  所以诸佛是以心传心以心印心,心心相传,心心相印,这是根本的根本,念佛的人你这就是佛的心印啦,而且你的心印不坏,死了还在放光,所以这个是一大藏教的眼目,你勤力念佛的时候就是你心印放光的时候,这句话要重复,你勤力念佛的时候就是你心印放光的时候,所以说一声佛号一声心这个话还有错吗?还有错吗?你正念的时候那就是,不念的时候是暂时不是,住于念佛者就是心印不坏,就在常照,就在放光,放光是你自己没有感觉而已啊,你念佛的时候就是心的显现,心光显现,这句佛号有多少作用有多少好处,就在你念的同时,At the same time,没有时间空间的差距同时你就得到了,大家一般都不太重视这个。最近我在剪辑我们三月讲的《净修捷要》,我又有新的体会,你看二十多年了天天都有体会,那就是看到这句:「因果同时,自念自听」。有什么特别啊?师父!因果同时我知道,自念自听不就是自己念自己听咯?你觉得很简单,你觉得没什么特别。之前我对这句话的体会不深,这一次猛然觉察到这件事情不简单,不简单啊!这个「同时」是有极殊胜的意义的,这是破我们的疑惑的。我们一般都这么想,我念佛也念了这么多年了,都没有什么效果。你要什么效果?这里就告诉你:你所做的就是同时你所得到的,你念阿弥陀佛,这个阿弥陀佛的好处它的作用它的效果,就在你念的同时就得到了,不需要等到什么时候。你还在那边东张西望望穿秋水,如何自己念到最后念到没兴趣了灰心了,还没有看到啊?所以不要怀疑!念就是了!开口念。印光大师说:一句那摩阿弥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成佛都有多,何况其它。我们继续看注解:

“故《大集经》曰: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即无上深妙禅也。”

  是禅,不但是禅,而且是深妙禅,还不止啊!不但是深妙的禅,而且是无上的深妙的禅。这个我们过去也说了不少了,大家把这个禅认识得很浅。之前在中国有一位同修是专门卖茶的,茶道的,对茶道很有心得,她初初来接触佛法,参加了密集熏修的课程,休息的时候,就让师父品尝她收集了很多年的这些茶叶,她常常到处去表演茶艺,她的主题是「禅茶一味」,她就问师父说:师父,这个禅跟茶是不是一味啊?是不是一味啊?我没有出声,我没有出声她就很醒目了,她很有善根,心里明白了,过后她就很护持道场,也继续的学佛,这就把她引到真正的佛道来了,从茶道到佛道,是她人生一个大的提升,非常难得!对于这个禅,有太多太多的误解了。你要什么禅?以前常常讲过的,六度里面的第五度禅定也是禅,但是真正的禅是,达摩祖师传到六祖惠能那个六度的第六度般若,现在还有这样子的禅吗?你看看,所以现在就是你不学净土,你不想接触净土,密宗又不晓得是怎么样的,密宗我们又不清楚它是怎么回事,又很难去接触。那禅净密就没有得选择了,净土你也不要,不要跟你们一般人念阿弥陀佛,密你又怕怕的,那只有禅了,那到底你那个禅要去到哪里呢?你这是什么禅?到最后变成痴痴缠,被业障缠着痴痴缠,所以不容易啊!这里告诉你净土法门是无上深妙禅,可以体会到吗?阿弥陀佛是什么?是你的本心,禅最后就是要找到你的本心啊,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你不是要参吗?在那儿参参参未必能参到。那我们阿弥陀佛这就是了,开口阿弥陀佛,这就是你的本心,你敢说不是吗?所以方法简单容易!我们继续看:

“于上之语,若能信受,即是蒙佛深恩,为我开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也。上心印之语,亦即是如来心心相印之印,诸祖以心传心之心,闻此宝印,粉身难报。”

  如果对于这一些教化我们能够接受下来,那就是我们得佛的深恩了,佛给我们开了智慧的眼了,佛是老给我们开智慧眼的,但是我们的无明垢障很深,对于这些话如果真的能够信受,那佛的功效就显着了,就是给你开了智慧眼了,将来你就会得到光明身。那么过去都是说净土宗,我们这个阿弥陀佛跟《般若金刚经》这两个有矛盾,好像是一个说有,我们净土说有嘛!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有鸟,有菩提树,我们说有。《金刚经》说空,一个说有,一个说空。禅宗说你们这个念佛人是心外求法,而他不知道佛法的心外正是这个心印,你要说净土宗是有,底下有很多地方指出这个空,我们往后会看到。下来就说了,法藏自己所希望的是什么呢?就是下来这句了,这句是经文:

如佛无碍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师 得为三界雄

说法师子吼 广度诸有情

圆满昔所愿 一切皆成佛

  那么上面那段以前都是弥陀大誓愿海,四十八愿的总结跟提高跟深化。本段这个八句的内容是愿文中没有提到的,这是佛经的常例,在偈颂当中添补了长行所没有的内容。本段的内容确实是有无比重要的含意,那么本段的大意是说,我愿有如同佛一样的自在无碍的佛智,到现在法藏比丘还在发愿,发愿要跟佛一样的有自在无碍的佛智,跟佛所行大慈大悲普利众生之行,愿如佛一样常作天人的导师,教化有情成为三界中无所畏惧的大雄,我愿圆满我过去所发过的一切大愿,那就是:「一切皆成佛」。这八句偈尤其是前面六句,法藏大士愿成就无量寿无量光,普开智慧眼,同得光明身的同时,力求自觉不断增长等同如来,由于全部誓愿都是觉他,不为他自己,都是为了觉他。我们昨天讲过了,如果你要别人觉悟,首先你需要自己觉悟,自己还整天整个在无明分别之中全体是迷,怎么能启发引导大众求得觉悟呢?到最后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一盲引众盲,相将入火坑,在当前末法中,这个毛病特别显着,不管在家出家,往往是好为人师,或者自夸妙语,妄谈相似般若,上面所说的,对于弘法当中难免放毒,所谓治病,实际上就是庸医杀人,其劣者则毁教败法,盗名欺世,断人慧命,作恶多端。所以真实的佛教徒对于这些应该要十分的警惕!这段是念公在《无量寿经》白话解里面的开示。我们继续看下来的注解:

“上二偈乃愿求佛德,愿己福慧等同如来。首句「如佛无碍智」,求己智如佛也。「无碍智」者,指通达无滞、自在融通之佛智。”

  「如佛无碍智」自己也能跟佛一样,如佛无碍的智慧,无碍就是没有障碍,通达而没有阻隔,对于生死涅盘等等不二之法均自在通达自在融通,没有障碍。那么下来就引了《涅盘经》的话了:

“《涅盘经八》:「如来不尔,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来名无碍智。」”

  如来无碍的智慧不是这样的,不是我们一般人认为的,不是说通达这个但是不通达那个,那不是全面啊!自地及他地既是本界及他界,什么叫本界跟他界?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多维次空间,多维次空间 Multi Dimension,可以勉强打个比方,所以这个三度空间就不知道四度空间的事情了,这个我常讲的嘛!你多一维多一度,我们就全不知道了,所以这个阿德阿顺(蚂蚁)它就完全不知道还有我们这个人可以救它,将它从对他犹如大海的一杯水里面救出来,这个对我们是轻而易举的事,他就只是觉得好像有什么东西对了,那个东西不是你二度空间阿顺阿德的东西,你当然不知道嘛!一度都已经没有办法了,是不是?多一度多一维,我们就全都不知道了。但是佛不是这样的,他不受这个限制,佛不是懂少少装行家,可以这样子勉强打个比方,如来是自地他地所有一切通通全都知道,是故如来叫做无碍智,所以这句「如佛无碍智」是法藏比丘他发的这个愿,能不能得到这个无碍智呢?肯定他已经成佛了,这只是他告诉你,他以前做过的事情,我们现在是听他说他以前做过的事情,你不能否定?你否定的话,他现在就是穿着菩萨的打扮,不是成佛了,对吗?这个地方我们就引了《涅盘经》来做解释,阿弥陀佛当年发的愿,就是要得到跟佛一样没有障碍的智慧,现在他成佛了,他得到了,所以我们对于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就不应该有丝毫的怀疑了,是这样子的一尊圆满智慧的老师,为我们一切众生度身定做的一个修学成佛的地方-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对于阿弥陀佛就没有怀疑了,那我们就应该对极乐世界的种种也不应该有怀疑了,对吗?没有怀疑现在表现在哪里呢?不是表现在凭口说,我没有怀疑了,极乐世界太棒了,光用口说没用,就是要表现在你的信愿行具足,那就表现出你真的没有怀疑,那你就成功了。下来说:

“《大集经一》曰:「无碍智慧无有边,善解众生三业事。」”

  而且《大集经》说,无碍的智慧不但是彼此没有妨碍,而且是无有穷尽,没有边际。「善解众生三业事」,三业是身口意,身口意所造的业是三业,对于一切众生身口意所造的事情都是善于去了解善于去解决,这个叫做无碍智。我们也要有如佛一样的无碍智,那么也如佛所行的,法藏所求的其实就是我们所要求的,要不然你学佛干什么呢?那我们全部听的都是法藏菩萨的事情,关我们什么事呢?那就是告诉你法藏所求的就是我们学佛要求的,这个跟上文是接着的,这个如佛两个字就串到底下来了,我们继续看注解说:

“《魏译无量寿经下》云:「佛眼具足,觉了法性,以无碍智,为人演说。」故法藏发愿求此无碍智,为九界众生演说妙法,契理契机,一切无碍。

「所行慈愍行」者,愿求己之所行,能如世尊之慈愍行也。世尊以无缘大慈,哀愍众生,等同一子,拯济负荷,悉登彼岸。故愿能行佛之所行。”

  世尊是无缘大慈,视众生等同一子,不是什么关系才对你特别好一点,才对你特别慈悲一点,都要平等救度,都要让你登彼岸,所以愿能跟佛一样行佛之所行。

“故上句愿求佛智慧,此句愿求佛慈悲,智悲并运,圆契菩提。此二者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

  那么这两句话头一句是求无碍智,没有障碍的智慧,愿跟佛同等的智慧。下面一句求跟佛一样的慈悲,这两句话很重要啊!就是智悲并运。所以我们学佛,它都是鸟的两个翅膀双翼,只有一个翅膀你怎么飞啊,是不是?要有慈悲也要有智慧,要有智慧也要有慈悲要并运。你看阿修罗的智慧不低啊!本领也很大,但是他就是缺乏悲心,你只有悲心,没有智慧,你要去救度,也不能够彻底。所以必须智悲并运,所以这点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所以要:

“「常作天人师」。「天人师」为如来十号之一(注见前)。「得为三界雄」,「三界雄」亦为佛之德称。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法华经方便品》曰:「世雄不可量。」《净影疏》云:「世雄,佛之异名。」佛断尽一切烦恼,故为三界中之大雄。”

  《净影疏》是中国第一部解释《无量寿经》的注解。世雄就是佛的异名,就是另外一个名字,三界雄也是佛的一种德号,因为佛断尽了一切烦恼,雄猛无畏,所以成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的大雄,所以你看寺院供奉世尊的大殿,叫做大雄宝殿,所以这两句就是愿意福报跟智慧都像佛一样,为天人之师,普施教化无所畏惧,成为三界之大雄,所以世雄就是佛了。我们继续看:

“总之,此一段是大愿之总结。上言「无碍智」,求智慧也。自「慈愍行」以下,表誓愿也。《会疏》曰:「愿是万行之先导,慧即佛道之眼目。愿以导因行,慧以照佛道。愿慧成满,即名如来,故谓‘得为三界雄’。」盖誓愿与智慧,成佛正因也。两俱圆满,从因得果,故为三界之雄。

「说法师子吼」。愿己说法,能如世尊,于大众中,作「师子吼」。师子吼,喻也。师子,即狮子。师子一吼,百兽畏惧。故称世尊决定无畏之说法,为师子吼。”

  所以这两句就是说愿意像佛一样,为天人之师,来教度一切众生;成为三界之雄,无所畏惧,说法要像狮子吼,因为狮子一吼,百兽畏惧,跑都来不及啊,这个表示世尊所说之法也是无畏之说,可以使大家震动。其实你只是触动还不够,触动是当场触动,走出这个这个七宝净土讲堂,什么事都没发生。你要震动,真的可以震动你好几天,回去想想真的太棒了!一切皆成佛!你还怕什么?

“《涅盘经廿七》曰:「师子吼者,名决定说。」”

  这个说是确定的,不是模棱两可的。决定义,不是说可以这么说,也可以那么说。佛所说的就是这样,就是决定说,没有给你可以讨价还价的,或者可以走佛门的漏洞的,没有。更不是戏论,也不是随便可以加以修改的,所以离经一字,便同魔说。

“又《维摩经佛国品》曰:「演法无畏,犹如师子吼。」”

  说法无畏,名狮子吼。譬喻世尊所说之法是无畏决定之说,可以使大众震动,还有外道胆寒的。

“肇公注曰:「师子吼,无畏音也。凡所言说,不畏群邪异学,喻师子吼,百兽下之。」”

  你说出来之后无所畏惧,没有任何人能够把你反驳或者推翻,所以佛说的这个叫真理,不是道理。世间的道理可以推翻的,你看法庭就是你推翻我,我推翻你,过后他又推翻这个,这个又推翻那个。科学家也一样,科学家的论调都不断被推翻。但是佛说的永远不变,永远不变,这叫无畏,无所畏惧,不会被谁把你给说倒。

“如是说法,故能「广度诸有情」。且此广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愿之根。故云:四十八愿,愿愿皆是为众生也。

「圆满昔所愿」。「昔所愿」者,即法藏菩萨于五劫中精勤求索,结得之四十八大愿也。所发本誓,一一功圆果满,故名「圆满昔所愿」。”

  「昔所愿」,昔就是过去。法藏比丘在五劫当中所结成的四十八愿,我要圆满我以前所发的这一些愿,是什么啊?就是最后这句了,「一切皆成佛」。所以讲到这一句就可以宣布大家毕业了,下课了,我们讲堂结束了,不用再讲了,明天不用来了,后天才来,一切皆成佛了嘛!都成佛了还来干嘛?所以这句话不得了!怎么不得了呢?我们看注解说:

“「一切皆成佛」,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虚空!此正是四十八愿之本体,从此一句流出四十八愿,一一之愿亦只是显此一句。”

  虚空粉碎啊!一切皆成佛是什么意思啊?不但有情成佛,大家听了很难接受,不但有情成佛,有情成佛那已经是不可思议了!现在告诉你苍蝇蚂蚁都成佛,地狱中的众生也都成佛,而且这些砖头瓦块桌椅板凳,这个灯这个香炉,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成佛了,一切皆成佛嘛!要不然什么叫一切?所以这一句就是四十八愿的本体,从这一句流出四十八愿,《往生论》可以给这句话做一个注解。除非你否定《往生论》,你否定天亲菩萨,否定天亲菩萨,你就罪过了。

“《往生论》谓三种庄严(佛土、佛、菩萨)「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

  他说是西方极乐世界国土是庄严的,这个是无情,自然环境物质环境是无情的。佛的庄严,菩萨的庄严,这三种庄严就进入到一个法句之中了,这句话要好好的体会,这么大的极乐世界无边无碍,在一个法句里头了,这一个法句是什么句子呢?一法句就是清净句,一法就是不二,没有二嘛!佛又叫无量清净佛,没有这一些杂染垢污烦恼,那清净句是什么呢?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那么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又是什么呢?就是阿弥陀佛咯!就这么简单!又讲到真实智慧无为法身,第一次来初初学的就不知道,法身是什么来的?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所以一切一切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所显露的,也就是一切都是法身佛。

“此清净有二种,应知。何等二种:一者,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

  而且清净有两种:一个是器世间清净,二者,众生世间清净,众生世间是有情,器世间是无情,都清净,都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都是成佛,所以有情无情同成佛道,总之没有那些二。所以有二就是差别嘛,有了差别就不平等了,就不是一味了。是为一味平等的大觉,一切皆成佛。

“今云「一切皆成佛」,极显此二种清净也。本经〈泉池功德品〉云:「其水一一随众生意,……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声、波罗密声……甘露灌顶受位声。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两种清净,极乐世界的水能说种种的妙法,这是什么水?佛水呀,说水佛也可以。能满众生的心意,你想听什么,水就跟你说什么,几个人在一起游泳沐浴,个个都可以听到他自己所愿意听到的,而且听了马上就懂。这是什么水?这个水他就是佛嘛!都告诉你一切皆成佛了,水成佛了。不是佛那有这个智慧你想深他就深,你想浅他就浅,你想从上面这样的淋下来他就淋下来,你想温度低他就温度低,不用装热水器的啦,你想他流得慢就流得慢,想急就急,这个都不出奇啊,不出奇,他主要满你各各的心愿,跟你说种种不同的法,所以这叫水佛,叫佛水也好,这就是这句了,「一切皆成佛」的意思。

  我们时间也到了,我们这个后面的「水者无情之器物也」那我们就留到明天,我们还有很多时间我们再好好的来学习。好,我们今天就一起学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