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72集
2022/10/02 20:57:48瀏覽265|回應0|推薦2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72集

  好,我們繼續第七品的內容。昨天這句“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還沒解釋完,今天繼續我們先看註解:

“故此二句之淺釋即為,消除眾生貪瞋癡三毒之垢暗,廣救種種痛苦與災難。厄難眾多無數,故云眾厄難。佛之智光,悉能明濟。”

  那我們看這句註解的解釋,簡單的解釋就是消除眾生貪瞋癡三毒的這種黑暗無知,廣泛的來救度種種的痛苦跟災難,使得災難消除。可是災難多得沒有辦法數,數不清的多,災難多得沒有數啊!數量無量無邊數不清,所以稱為厄難,加個眾,眾厄難,佛的智慧光都能夠去救濟,這就是這兩句的意思了。所以為什麼要無量光?Infinity無量,無量就是沒有範圍沒有邊,所以佛又號無邊光無礙光,沒有邊,沒有邊是什麼意思呢?哪裏都到,以前說過了,最髒的廁所也到,產房也到,所以叫你的媳婦兒生產的時候別怕,心裏面就喊著阿彌陀佛....出來了,順順利利就生出來了,越髒的地方越放光啊!所以我們就是一般認為這裏很髒不恭敬,又要這樣又要那樣,這個那個,太多的顧忌。佛沒有顧忌這些,但是基本上的恭敬還是要的。不是故意的,你將那個油漆什麼骯髒東西往佛像丟,師父說的越髒越放光也沒放光,糟了!基本上還是要恭敬,是那個心。無量光它的好處,就是哪裏都到,所以擔心什麼呢?這是當年法藏比丘他發的願,他一定keep to the promise 遵守他的承諾,佛不會沒有信用的,人才會沒有信用,所以不用懷疑!你看他說,他希望我的智慧光照十方剎,這十方就是十個地方,沒有一個地方漏掉的,東南西北四個角上下中間,全都包括了。來消除眾生的三垢三暗幽冥的無知,要廣度一切厄難。所以現在這個時候我們都看到法藏比丘一直都在發這個願。那為什麼我們要知道這些呢?因為這就是給我們信心啊!這樣的一個老師,這樣的一尊佛,他發了這樣的願,將來一定兌現的。那還要等將來?現在就是了。下來看註解說:

“如《會疏》曰:「三垢是貪瞋癡。此三垢染心性,故名垢。令眾生盲冥,故云冥,是流轉因(流轉生死之因)。眾厄難,是其果。謂六趣四生也。佛光普流清淨、歡喜、智慧之德,消除三障之冥。集因既滅(消滅集諦之苦因),苦果盍止(終止流轉之苦果)故云廣濟等。」”

  那麼救濟了之後怎麼樣呢?就是這句了,「悉捨三途苦,滅諸煩惱暗」。

“「悉捨三途苦,滅諸煩惱暗」者,承上文而言。消除三毒,則離三惡道。”

  這個三惡道是最可怕的,一定最起碼都要離開三惡道,「悉捨三途苦」完全捨離了三惡道的苦,三途苦就是地獄餓鬼畜生,真是苦啊!這個以前講了很多了地獄怎麼苦,餓鬼沒得吃,為什麼叫餓鬼?就是沒得吃,饑餓。畜生更可怕了,畜生就是你吃我我吃你,不能去不能去,這就是三惡道,都很苦。「滅諸煩惱暗」,眾生之苦就是因為煩惱,而煩惱本身就是苦。所以法藏比丘他發這個願,他要消除眾生這些種種的暗。我們再看:

“蓋三途極苦,大聖垂慈,願令捨離。故四十八願之首,為國無惡道與不墮惡趣。今云「悉捨三途苦」,其義同也。「暗」,喻也。無明煩惱覆蔽眾生心源,昏昧冥盲而無所見,故云「暗」。佛之智光如日,佛智能照破無明煩惱,如日破暗,故云「滅諸煩惱暗」也。”

  我們來看看,這個光它照不僅僅是讓你出離三惡道而已,不只是讓你出苦而已,光照你還要開你的智慧之眼,這才厲害!只是從惡道出來跑到三善道,你還是在六道輪迴啊!要打開你本具的般若智慧,這才是真正的目的。所以佛菩薩慈悲啊!怎麼慈悲呢?佛視眾生等同一子,每一個眾生都是他的獨生子,獨生子。所以我們就是要學佛,我們不是要研究佛學當個學者,將來領一份諾貝爾獎金,那沒什麼意思啊,是不是?真正學佛你要成為佛的Assistant 助手,佛的助手。同樣是手,但是不要成為伸手派,那個也是手,是伸手派,要求我要什麼我要吉祥我要財富我要富貴,那叫伸手派,不是ApplePie蘋果派,是伸手派。要當佛的助手 Assistant,把佛的教義能夠真正的做到一點,這個做就是幫佛流通幫佛宣揚,給眾生開他的智慧的眼,這是佛的願力,讓一切眾生都能得到光明之身。

“「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眼之用為見。故常以眼表見。”

  眼是什麼呢?就是看嘛!如果你認為只是看,那你理解得很淺。是見這個才重要,所以常常拿眼來表示見,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這個字不只是看而已,眼睛只是一個工具,是不是?真正就是判斷跟看法,就是我們俗話說的你的見解。所以中文字都有很多意思,這裏說的見就是正知正見,所以要正知正見。你看《圓覺經》講你要求善知識,就是要求正知正見的人,不是看那些牌號,哦,這個師父名氣很大很出名,名氣大那是他的事情,對不對?要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正知正見。買東西也是一樣,買東西看名牌未必是好的,你要求善知識不看這些,就是看他的正知正見,正知正見很重要,尤其在密宗特別重視這個見,你有了這個見才能夠談到開始修行,見是第一步,才能夠開始行,它的四部曲就是見,修,行,最後得到果,見,修,行,果,把見排在第一,才能得果,你的這個見要是錯了,你的想法你的知見錯了,那就等什麼時候呢?那就等驢年才成功了,但是十二生肖好像沒有驢,沒有驢,意思就是告訴你慢慢等吧!下來說:

“常喻曰:般若如目,餘度如盲。宗門常云:參方須具參方眼,看教須具看教眼,是皆以眼表般若之正見也。”

  所以宗門就常常說參訪善知識,要有參訪的眼睛才行啊!就好像你要去當採購員,你不認識這個真假貨,你買了很多回來,結果你公司關門倒閉了。

“又《華嚴離世間品》十眼中,於五眼外,第六曰智眼,見諸法故。七、光明眼,見佛之光明故。八、出生死眼,見涅槃故。九、無礙眼,所見無礙故。十、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見普門之法界故。今云「智慧眼」者,可釋為十眼中之慧眼與智眼,亦可解為眾生本有之「如來智慧德相」亦即佛眼。如《會疏》曰:「智慧眼,即智慧。謂眾生心中本具智慧眼,由無明幻翳,妄為昏盲。住昏盲中故,以佛眼為彼,認盲為自。佛光普照,開眾生心中本慧眼,滅無始時來盲冥,故言『開彼』也。」蓋謂眾生昏盲無知,不識本具佛眼,反自認為盲,將佛眼推向佛邊。今因佛光普照,開明眾生心中本有智慧之眼,而消滅盲冥也。”

  這就是佛教不一樣的地方,佛用種種善巧的手段,讓你知道你本來具足跟佛一樣的慧眼,現在自己不敢承認,是不是不敢承認啊?甚至不敢接受。那佛清楚明白,所以用這樣善巧方便的方法就是,說是佛給我們智慧眼,其實就是引導,引導我們自己開發自己本有的智慧眼。而不是從外面來的,外面來的不是,這個要清楚,不然就變成迷信了,把佛當神。佛只是讓你自己清楚,哎,我本來跟佛一樣有圓滿的智慧,那佛教你方法怎麼開發,就這麼簡單,佛也沒有辦法幫你開發,是你自己明白道理之後,你自己開發了你自己本有的智慧,就是這樣。下來說:

“「光明身」《三藏法數十三》謂有三種光明:(一)外光明,日月火珠等之光明能除暗者。(二)法光明,妙法能除愚癡之暗者。(三)身光明。諸佛菩薩及諸天等之身有光明,能除暗者。如經云:「身頂皆有光明照耀」身有光明,是為光明身之淺釋。進言之,「獲得光明身」另有三義:一者,如《千手陀羅尼經》曰:「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故。」”

  《千手陀羅尼經》那這就是講的大悲咒,持大悲咒的人你這個人就是光明藏,因為一切如來光都照著你,這是光明身的一個解釋。那麼有時候我們不必將註解一一的解釋,基本上都看得懂,師父對你們的水平很有信心,都看得懂,那我們就不詳細說了,如果都要詳細說,五年都講不完,五年講不完怕到時候又少了幾個,那不是很危險?

“由於佛光普照,眾生垢滅善生,慧眼開明,淨心持念,於是十方如來光明護照,行者自身即成光明藏也。”

  那麼如來之身是具有無量的光明,所以如來之身就是無量光明的寶庫,全部的寶都在裏面了,這是光明身的第一個意思。第二個意思是《往生論》說的:

“二者,如《論注》云:「佛光明是智慧相也。」”

  佛光明就是智慧身,所以光明身就是智慧身,是屬於心,所以這個光明藏就有三個意思了:第一個就是由於佛光照就成了光明藏,那麼就是光明身,一個就是智慧,你開了智慧眼,因此你即身也成了光明身。下來說:

“故光明身與智慧眼不二。智慧眼開,了了見性,光明身頓即成就也。”

  因為智慧跟光明是不二的,智慧眼開了,了了見性,見到你的本性,見到你本來是佛,承認了接受了,光明身頓即成就也。下來還有第三個意思:

“三者,如《思益經》曰:「如來身者,即是無量光明之藏。」蓋願一切眾生皆由真實智慧,而證如來法身也。”

  第三就是這部經叫《思益經》他說:「如來身者,即是無量光明之藏」,所以因此就是說佛願一切眾生也都有佛的智慧佛的身,身心跟佛是一樣的,身心同於如來,所以這個就是「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彼」就是他們,就是指的一切眾生。那麼下來就看這句了:

“「閉塞諸惡道」。惡道者,《地持經》言:「乘惡行往,名為惡道。」即乘惡行而往之道路,亦名惡趣。地獄、餓鬼、畜生等是也。上名三惡趣,亦有加入修羅,名為四惡趣者。「閉」者,關閉也,亦即塞也。令諸眾生免除墮入三惡趣,或四惡趣之厄難,是為閉塞諸惡道之粗解。”

  要把一切惡道的門給你block 住,給你塞住堵住了,此路不通,就讓那些眾生不再入三惡道了嘛!這就跟前面講的「杜惡趣」就是一個意思了。前面我們看到了在第二品說了:「杜惡趣,開善門」,這就是阿彌陀佛的願,所以我們信了就可以放心了,三惡道大家知道了,這裏說的惡道就要深一層了,要深一層就不是大家一般理解的三惡道餓鬼,畜生,地獄,因為我們現在學的是圓教博士班,所以每一次講解都會有淺的有深的。

“《會疏》更進一解,謂六道皆是惡道,疏云:「六道,則流轉所由。故言惡道。」”

  日本的《會疏》他說六道都是惡道,這我們很少聽到,惡道不是三惡道咯,三善道做人好啊,上天享受,怎麼連天啊人啊修羅六道都是惡道?都是惡道,為什麼呢?他說:因為都還在流轉六道裏頭嘛!你都出不去,生死輪迴都流轉在六道裏頭,那不就都是惡了嗎?你看你從天享受天做天人,然後從天就掉到地獄去了,那麼天也是惡道了,這就是深一層的解釋了。

“《會疏》之說,於經有據,《魏譯》曰「橫截五惡趣」。”

  那我們採用日本的《會疏》就要查一查這個到底有沒有依據啊?你不能自己說了算,有沒有根據啊?這是有根據的,大家最常念的《無量壽經》魏譯本,就是這麼說的。那麼六趣跟五趣古時候有兩種不同的說法,或者說六趣或者說五趣,那麼說五趣是什麼道理呢?這個大家聽過了,就是他把那個阿修羅給打開了。

“以修羅分入餘趣。故六趣成為五趣。”

  因為修羅有好多種情況:有天修羅,天界有修羅,所以才跟天人打仗,有時候打勝了天,天都打敗了,有時候被天打敗了,這是天修羅。那還有修羅的修羅。那還有人修羅,人他有奇異功能,又這樣又那樣,搞到這個世界很亂,搞到人心惶惶,興風作浪,不務正業。那麼還有鬼修羅,鬼道的修羅,現在有很多出名的氣功家,你別表面上看他這麼好風光氣功家,他的後臺就是鬼修羅。念公說是這個氣功家他自己說的,不是我們把他加進去的,那麼念公說這個名字我們就不說了。所以這個這個搬運法大家要知道,以前變魔術的人都會,以前不像現在這麼現代很多道具,David Copperfield大衛•考柏菲,他有很多道具,沒有道具他怎麼穿過那個長城呢?他如果沒有道具,真的穿過長城,那麼你現在去長城不是看到魔術師,那個人的樣子還在長城,沒有啊!都是很多道具的,以前沒有,古時候沒有那麼多道具啊!這個叫什麼?五鬼搬運法,後臺是鬼,鬼在執行這個任務,因為我們一般人看不到鬼嘛!鬼在幫他,你看我可以把這個東西,這個花可以移過來移過去,你看它在動,鬼在幫他,我們看不到鬼,是不是?在這叫五鬼搬運法,還有名詞的,鬼在幫他。所以對於這些邪的事情很多人感興趣,對於正法往往就看不上了,所以就是這樣常常搞得出問題,撞到邪,著魔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跟鬼做朋友了,跟鬼做朋友了,但是你要請祂來容易,叫祂走很難很難!那麼還有畜生道,畜生道也有畜修羅。當然在地獄就沒有了,所以不把他單獨變成一趣,一道,打散就成為五趣了,天,人,鬼,畜生..五道五趣。

“經云「五惡趣」即《會疏》所解,六道均名惡趣。是以「閉塞諸惡趣」即是斷除眾生輪迴六趣之途。令出生死之海也。今會本第卅二品亦曰:「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會自漢魏兩譯。)”

  所以魏譯說的「橫截五惡趣」,天跟人都變成惡道了。所以這個地方「閉塞諸惡道」應當體會成六道都給你堵住了,給你關閉了。以生天做為墮落做為惡趣,不要以為生天是好事情啊!甚至於連成了阿羅漢都是墮落,這件事情很多人不知道啊!第一次聽到嚇了一跳!證得阿羅漢已經不容易了,Arhat 四果了,初果都難,四果都不容易,怎麼說證得阿羅漢Arhat 也叫墮落呢?是不是你們這些高級班的學佛人抬高自己的身價呢?絕對不是!這件事情是佛說的,你看在《首楞嚴經》五十種陰魔裏面,阿羅漢也列為其中之一,想不通啊!原因是什麼呢?原因是所以是你墮落為二乘,聲聞緣覺就是阿羅漢辟支佛,哎,你本來是佛,你怎麼降級去做阿羅漢?You are Buddha你是佛,為什麼把它降下來自己做阿羅漢呢?所以這個道理很多人不知道,阿羅漢已經是頂呱呱了,小乘那些修行人都在追求阿羅漢。但是以大乘來看還是不究竟,所以我們要看得起我們自己啊!我們現在修的是大乘,你別看那些小乘人修行怎麼的嚴格,又很多形式上的,我們現在修的是大乘,遠遠超過小乘。而且我們這個大乘,我們這個淨土法門是大乘中的大乘,這不是蓋的,別人不知道,你們應該很清楚吧?

“「通達善趣門」。「通達」者,暢通無壅也。「門」者,具兩義。一者差別;二者趣入。《大乘義章一》曰:「門別不同,故名為門(即分門別類之義,如部門、門類)。又能通人趣入名門。」法有種種差別,即是有種種門,皆能使人趣入涅槃,即是「門」義。故指經中之法為門。《四教義三》曰:「門者,以能通為義。佛教所詮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實相之理。故名為門。」後者正是今經中之義。「善趣」者,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但此與今經之義相違,上既以六趣皆名惡趣,故人天等趣不能復稱善趣。故知善趣門不是趣向人天之門,而是上善者所趣向,故名善趣門。如《會疏》曰:「菩提者,則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門。」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才是善趣門。此門唯有發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開此門,故云「通達善趣門」。云何洞開?則唯有成就淨國、普攝群生之淨土法門也。”

  那麼惡趣當然指的是六道了,所以這裏的惡趣也就不是指三善道了,生天什麼都不是了,跟前面第二品說的一樣了,開善門也不是六道的善道,到這裏又再一次的提醒大家:這裏說的善趣只有極樂世界,只有極樂世界成菩薩成佛作祖,所以這是佛的大願,讓一切眾生消除煩惱,把六道的門都給你關闢了,善趣門給你通達了,善趣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决定成佛,這是善趣,這個門洞開,OPEN SESAME門開了,這是善趣。

  接著是「為眾開法藏」,法藏比丘他發這個願,說將來我成佛之後,我要為大眾開大法之藏,我們看解釋:

“「為眾開法藏」。承上而言。上云:「閉塞諸惡道」,悉令出生死海也。「通達善趣門」,咸令登涅槃岸也。為實現此願,首須開示佛之知見,故云「為眾開法藏」。廣演妙法,令眾悟入,導歸極樂,究竟菩提,故云「廣施功德寶」也。”

  眾是什麼?

“「眾」指九界眾生,包括菩薩、緣覺、聲聞與六道一切眾生。「開」者,開佛知見,亦常云「開示」之義。法藏者,又名佛法藏,乃法性之理體,亦即當人本具之如來藏性也。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曰法藏。又法藏者,如來所說之教法也。教法含藏多義,故名法藏。”

  所以很奇怪,阿彌陀佛在當菩薩的時候,他名字也叫法藏,所以不謀而合,你說這是巧合嗎?不是,那就是告訴你:我阿彌陀佛含藏一切法的,最妙最妙的法都含藏在我這裏了,所以我叫法藏。法藏又有名叫佛法藏,就是法性的本體,也就是每一個人本來具有的如來藏心,這個是法藏,法性之中含有無量的性德,性中本具之德所以叫做法藏。這是一個解釋。再來:

“多法集積,故又曰法蘊。其數有八萬四千,《法華經寶塔品》云:「持八萬四千法藏,為人演說。」又《俱舍論》云:「所化有情,有貪瞋等八萬煩惱。為對治之,世尊說八萬法蘊。」是以願為無量眾生,開顯法性之真實,復流出八萬四千妙法,對治眾生煩惱。”

  那麼另外一個解釋就是如來所說的一切教法,這個教法有無量無邊,多法集合結積所以稱為法藏。又佛的教義所含藏的義理,無量無邊,不能窮盡,所以叫做法藏。這個藏有含藏的意思,所謂八萬四千法,是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嘛!當然這八萬四千是表法,不是只有八萬四千,告訴你就是無量的意思,所以說有無量無邊的法來對治眾生的煩惱,開法藏,這一切法藏都打開了,「為眾開法藏」。下來就說到重點了,這才是我們需要的了,說:

“但於八萬四千法門,唯一淨土妙法,能惠真實之利,普令一切含靈皆得度脫。故知所開法藏之首要,正是本經也。”

  這是不是重點啊?這就是我們要的,然而一切法之中,淨土法門是惠於眾生真實之利。所以你看日本的古大德評來評去,比較又比較,說《華嚴經》也不如《無量壽經》,為什麼呢?因為得到利益的人少,你看單單是從《普賢行願品》能夠發十大願王這樣導歸極樂的人,還是很少啊!十大願王「禮敬諸佛」第一條你就投降了,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看到不喜歡的,我就是不想見到他,他怎麼老在我面前出現呢?「禮敬諸佛」你是要禮那個佛啊?眾生都是未來佛,那你第一條都不及格了,「稱讚如來」下來的就不必談了,所以很難。但是念佛法門容易,就是一直不斷有這麼不可思議的成績,現在國內國外出家的在家的種種的,老不斷聽到很可靠的得到往生,你說慈淨老師十九年來多少往生的例子,你不要告訴我一個都沒有啊,最起碼都有半個,半個怎麼往生?十九年啊,是不是?所以是從這個觀點立場來評定《華嚴經》不如《無量壽經》,要不然你跟那些學華嚴的人說,他就要反對了,因為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嘛!又不是我七寶淨土講堂的同修故意這麼說的,那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因為你沒有念《無量壽經》,你不知道阿彌陀佛當年有發這個願,所以你反對也是正常的。阿彌陀佛他就是要普度,不是要在這裏只成就大修行人,是不是?你看那些文盲,那些文盲我們說沒有學問的,不認識字沒有文化的,經文都看不懂的,甚至我們馬來西亞這些受英文教育的同修English educated他們也能接受啊,你奈得了何?所以這件事情我們要好好的想一想,因為佛法超越語言,跟你受英文教育有什麼關係?管你什麼英文也好什麼文都好日文都好,它超越語言啊!阿彌陀佛超越了語言,沒有這個障礙的,所以這些人佔多數,所以阿彌陀佛他是悲智雙運,悲就是憐憫下根啊,智也是度上根的,所以念佛法門才叫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中下根往生的佔多數。所以從這個利益來說,真正能夠讓眾生得到真實之利的,不能成佛不能算是真實的利益啊!這個我們一定要懂,那確實是莫過於淨土法門了。所以我們去介紹淨土法門,把這些道理跟他們講,懂多少知道多少講多少,不用怕的!這是真正惠於真實之利。因此就是說開法藏既有廣義的開明眾生的本性,也有開顯一切佛法所以含藏的內容,而其中真正惠於眾生真實之利的就是淨土,就是這部《無量壽經》。下來看「廣施功德寶」:

“「廣施」者,普遍施給也。普利一切眾生,故云廣施。所施之物,乃功德之寶。「功德」者,天臺《仁王經疏上》曰:「施物名功,歸己曰德。」又《勝鬘寶窟上》曰:「惡盡言功,善滿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綜上二說,則利生與去惡名功,此功之果曰德。德者,得也。功德者,修功所得也。”

  那麼廣泛的將一切布施功德之寶,「功德」,利益他人的是功,消歸自己的是德。又惡全消盡了消完了消到沒有了這是功,善悉圓備是德。上句「為眾開法藏」其目的,他的目的就在於廣施,廣泛的施於眾生無上功德之寶,我們就簡單的來解釋就可以了。那麼下來解釋「寶」:

“「寶」者,本段末後一個「寶」字,應深著眼,此誠為畫龍點睛之筆。蓋開法藏所開顯者,即此寶也。廣施與眾生者,亦即此寶也。又此「寶」字具三義:一者美稱。如尊佛而名為寶王如來,讚美念佛三昧曰寶王三昧,尊佛菩薩之印契為寶印等。二者,寶乃梵語摩尼之譯名。《仁王經良賁疏》曰:「梵云摩尼,此翻為寶。……會意翻云,如意寶珠,隨意所求皆滿足故。」又《涅槃經九》曰:「摩尼珠,投之濁水,水即為清。」又《彌陀要解》云:「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亦正是以寶珠喻佛號也。三者,《智度論四十七》曰:「於諸寶中,法寶是實寶。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

  那寶有三個意思:第一個美稱。例如念佛三昧,不是叫做寶王三昧嗎?佛菩薩這個印契稱為寶印。第二寶是摩尼直接的翻譯。如果是意譯的話,就應該是叫做如意寶珠,能滿眾願。因為摩尼珠可以有種種的顏色,隨著念珠人的心願,它會現出他願意見到的顏色,不是變魔術,它自然會變顏色。第三是真實的法寶。《大智度論》說:於諸法中,法寶是實寶。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得法的人從現在一直到入涅槃,都從中得利益,所以稱之為實寶。現在經句中所施的功德寶,這個寶具有以上三個意義:第一個美稱,第二個能滿眾生的願,第三真實的法寶。從當前一直到涅槃,都從中得到利益。所以《無量壽經》不是有一品嗎?叫「如貧得寶」,就是指的這個,這是無價之寶,無價之寶是救你的慧命的,慧命得救了,身命可以隨緣變現,所以說「但得本,莫愁末」,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意思,那佛就可以救你了。什麼人佛都救,沒有分別沒有選擇,只要你接受,那就得救了。不是信我才得救,不信我就不得救,那就不是佛了,那就不平等了,信我才得救。佛是不信我,你也得救,只是時間早晚而已。所以說「但得本,莫愁末」,根本智是本,你雖然破了本參,你悟了你自己的本有,是知有了,這個是根本。那神通只是聖末邊事,是聖道末了邊邊上的事情,不關緊要的。但是現在很多人就捨本逐末,你說他不信佛,他信佛啊,你說他不用功,他真用功啊,就是他不在根本上用功,他就追求那些末邊上的事情,形式上的事情他看得很重,這樣不行,那樣不行,一定要這樣才行,所以叫顛倒見。如果不信佛法信外道,那就是更大的顛倒了。你信了佛法,可是你單單只看到神通,奇異功能種種的瑞相跟靈感,那就叫做附法外道,是附在佛法裏面的外道。我們繼續看註解:

“今經中寶字,悉俱如上諸義。所說之法是真實法寶,此法至妙無上故喻之為寶,此法能滿眾願,故喻為如意之寶。若切指此寶,則是持名之法。蓋念佛之心印,堅固不壞,有如金剛,故稱寶也。”

  下面有一大段是《觀佛三昧經觀佛密行品》,佛就打了一個很大的譬喻,大家聽起來好像聽故事一樣。

“如《觀佛三昧經觀佛密行品》云:「(節錄)譬有貧人,依豪貴衣食。時有王子出遊,執大寶瓶,瓶內藏王寶印。貧者詐來親附,拿寶瓶逃走。王子覺之,使六大兵乘(騎也)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澤中,毒蛇自四面來,欲嚙持瓶者,惶懼而東西馳走,見空澤中有一大樹蓊鬱,頭戴寶瓶,攀樹而上。時六兵疾馳至樹下,貧人見而吞王寶印,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絞樹倒之,貧人墮地,身體散壞,唯金印在寶瓶放光,毒蛇見光四散。佛告阿難:住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以上經文,在《宗鏡錄》九十五卷中有注釋,茲不錄引。)”

  這就是引了《觀佛三昧經》了,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就說王子出遊,有一個窮人就把國王的王子寶瓶裏頭有王的寶印,他用騙術親近,然後把寶瓶給偷走了,然後就跑,王子就追,這個人就爬到樹上去了,好多毒蛇也要來咬他,象把那棵樹給拉倒了,這個人從樹上掉下來就摔死了,這個人在最緊急的時候把這個瓶子吞進去了,這個人摔死之後,這個瓶子裏面的寶印還在放光啊,蛇看到都跑了。以上經文在《宗鏡錄》九十五卷中有注釋。佛說的這些都是表法,不是講故事,什麼代表什麼?蛇代表什麼?象代表什麼?都有說明的,佛不會吃飽沒事幹跟你講故事,從前..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這裏我們就沒有細說了。我們繼續看:

“但今應申言者,則其末後所云:「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

  說了這個譬喻,佛就告訴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你心只是安住在念佛上的這個人,他這個心印不會壞,人死了之後,心印還在放光,就像剛才譬喻說的那個窮人一樣,身體都壞了,心還在放光,這告訴你什麼呢?淨土法門你不要小看它,現在很多人就是小看它了,淨土法門我們說的是千經萬論共指,多少經多少論都給你指的這條路,你不多讀書,只讀幾本你沒發現,你要深入去讀,就知道千經萬論都給你指的這一個法,而且十方諸佛同讚,你看鳩摩羅什翻譯的簡略了說六方佛,玄奘大師翻譯的就是十方佛讚,我們這個《無量壽經》也是十方佛讚,所以千經萬論共指,十方如來同讚的這個念佛法門,但是現在許多人偏偏就跟這個唱反調,這種心態我自己也分析過,唉,就是不甘願你們都念阿彌陀佛,潮流是這樣,這是沒有辦法的,多數人都在念阿彌陀佛,你奈何得了嗎?甚至修藥師法門的,那沒辦法,開口一定是阿彌陀佛,今天才遇到好像是德悟法師,就是以前本來是在我們斜對面的後來搬走,今天吃中飯的時候遇見他,他跟我談話之後,一接電話他也是阿彌陀佛,要走了他也是說阿彌陀佛,他不會說接電話藥師佛,要走了藥師佛再見,他還是阿彌陀佛,沒有辦法的,自自然然就是這樣,你奈不了何的,沒有辦法,這不是我們要的,是法藏比丘他發的這個願。所以這些人說不甘願你們都去念阿彌陀佛,他用「你們」這兩個字,其實就犯了嚴重的破和合僧你知道嗎?他自己不知道,阿彌陀佛是誰說的?釋迦牟尼佛親口介紹的,前面說了千經萬論共指,十方如來同讚,你反對就是反對經典反對十方如來,那還得了嗎?現在很多人講話都不小心,所以這都是值得我們考慮的問題。這裏說了對於念佛者心印不壞,心印這兩個字是什麼分量各位同修?諸大祖師傳什麼呀?諸大祖師祖祖相傳就是傳佛的心印,這特別指禪宗,你看佛拈花給大家看,什麼事佛今天不講經幹嘛拈花呢?花常常都看的,只有迦葉笑一笑,佛就說我這個涅槃妙心正法眼藏就這樣傳給迦葉了,迦葉就傳給阿難傳的就是什麼?就是心,印就是法王的正印。打個譬喻,你拿了一個圖章,以前在臺灣讀書的時候還有刻這個圖章,這個心就是印鑒嘛,你說你開悟了你說出來,開口見心,兩個印鑒對照了,銀行就給錢了,不對照不合,那就是偽造印鑒,當然現在不用了,現在用密碼,這只是比喻而已。所以我們要重視我們現在修的這個淨土法門,這可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我們繼續看:

“故知念佛法門是真實不壞之法寶。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自心起念,還念自心,以佛果覺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頓同果覺。「住於念佛,心印不壞」,功德之寶,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稱為寶印。彌陀大願,普度眾生成佛,為踐此大願,故大開法藏,廣施無盡功德所嚴無上之寶,即此信願持名之真實法寶也。「住念佛者,心印不壞」,實為一大藏教之眼目。持名念佛時,即是心印放光時,故云「一聲佛號一聲心」。”

  所以諸佛是以心傳心以心印心,心心相傳,心心相印,這是根本的根本,念佛的人你這就是佛的心印啦,而且你的心印不壞,死了還在放光,所以這個是一大藏教的眼目,你勤力念佛的時候就是你心印放光的時候,這句話要重複,你勤力念佛的時候就是你心印放光的時候,所以說一聲佛號一聲心這個話還有錯嗎?還有錯嗎?你正念的時候那就是,不念的時候是暫時不是,住於念佛者就是心印不壞,就在常照,就在放光,放光是你自己沒有感覺而已啊,你念佛的時候就是心的顯現,心光顯現,這句佛號有多少作用有多少好處,就在你念的同時,At the same time,沒有時間空間的差距同時你就得到了,大家一般都不太重視這個。最近我在剪輯我們三月講的《淨修捷要》,我又有新的體會,你看二十多年了天天都有體會,那就是看到這句:“因果同時,自念自聽”。有什麼特別啊?師父!因果同時我知道,自念自聽不就是自己念自己聽咯?你覺得很簡單,你覺得沒什麼特別。之前我對這句話的體會不深,這一次猛然覺察到這件事情不簡單,不簡單啊!這個「同時」是有極殊勝的意義的,這是破我們的疑惑的。我們一般都這麼想,我念佛也念了這麼多年了,都沒有什麼效果。你要什麼效果?這裏就告訴你:你所做的就是同時你所得到的,你念阿彌陀佛,這個阿彌陀佛的好處它的作用它的效果,就在你念的同時就得到了,不需要等到什麼時候。你還在那邊東張西望望穿秋水,如何自己念到最後念到沒興趣了灰心了,還沒有看到啊?所以不要懷疑!念就是了!開口念。印光大師說:一句那摩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餘。成佛都有多,何況其它。我們繼續看註解:

“故《大集經》曰: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也。”

  是禪,不但是禪,而且是深妙禪,還不止啊!不但是深妙的禪,而且是無上的深妙的禪。這個我們過去也說了不少了,大家把這個禪認識得很淺。之前在中國有一位同修是專門賣茶的,茶道的,對茶道很有心得,她初初來接觸佛法,參加了密集熏修的課程,休息的時候,就讓師父品嚐她收集了很多年的這些茶葉,她常常到處去表演茶藝,她的主題是「禪茶一味」,她就問師父說:師父,這個禪跟茶是不是一味啊?是不是一味啊?我沒有出聲,我沒有出聲她就很醒目了,她很有善根,心裏明白了,過後她就很護持道場,也繼續的學佛,這就把她引到真正的佛道來了,從茶道到佛道,是她人生一個大的提升,非常難得!對於這個禪,有太多太多的誤解了。你要什麼禪?以前常常講過的,六度裏面的第五度禪定也是禪,但是真正的禪是,達摩祖師傳到六祖惠能那個六度的第六度般若,現在還有這樣子的禪嗎?你看看,所以現在就是你不學淨土,你不想接觸淨土,密宗又不曉得是怎麼樣的,密宗我們又不清楚它是怎麼回事,又很難去接觸。那禪淨密就沒有得選擇了,淨土你也不要,不要跟你們一般人念阿彌陀佛,密你又怕怕的,那只有禪了,那到底你那個禪要去到哪裏呢?你這是什麼禪?到最後變成癡癡纏,被業障纏著癡癡纏,所以不容易啊!這裏告訴你淨土法門是無上深妙禪,可以體會到嗎?阿彌陀佛是什麼?是你的本心,禪最後就是要找到你的本心啊,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你不是要參嗎?在那兒參參參未必能參到。那我們阿彌陀佛這就是了,開口阿彌陀佛,這就是你的本心,你敢說不是嗎?所以方法簡單容易!我們繼續看:

“於上之語,若能信受,即是蒙佛深恩,為我開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也。上心印之語,亦即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諸祖以心傳心之心,聞此寶印,粉身難報。”

  如果對於這一些教化我們能夠接受下來,那就是我們得佛的深恩了,佛給我們開了智慧的眼了,佛是老給我們開智慧眼的,但是我們的無明垢障很深,對於這些話如果真的能夠信受,那佛的功效就顯著了,就是給你開了智慧眼了,將來你就會得到光明身。那麼過去都是說淨土宗,我們這個阿彌陀佛跟《般若金剛經》這兩個有矛盾,好像是一個說有,我們淨土說有嘛!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有鳥,有菩提樹,我們說有。《金剛經》說空,一個說有,一個說空。禪宗說你們這個念佛人是心外求法,而他不知道佛法的心外正是這個心印,你要說淨土宗是有,底下有很多地方指出這個空,我們往後會看到。下來就說了,法藏自己所希望的是什麼呢?就是下來這句了,這句是經文:

如佛無礙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師 得為三界雄

說法師子吼 廣度諸有情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

  那麼上面那段以前都是彌陀大誓願海,四十八願的總結跟提高跟深化。本段這個八句的內容是願文中沒有提到的,這是佛經的常例,在偈頌當中添補了長行所沒有的內容。本段的內容確實是有無比重要的含意,那麼本段的大意是說,我願有如同佛一樣的自在無礙的佛智,到現在法藏比丘還在發願,發願要跟佛一樣的有自在無礙的佛智,跟佛所行大慈大悲普利眾生之行,願如佛一樣常作天人的導師,教化有情成為三界中無所畏懼的大雄,我願圓滿我過去所發過的一切大願,那就是:「一切皆成佛」。這八句偈尤其是前面六句,法藏大士願成就無量壽無量光,普開智慧眼,同得光明身的同時,力求自覺不斷增長等同如來,由於全部誓願都是覺他,不為他自己,都是為了覺他。我們昨天講過了,如果你要別人覺悟,首先你需要自己覺悟,自己還整天整個在無明分別之中全體是迷,怎麼能啟發引導大眾求得覺悟呢?到最後結果是什麼?結果就是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在當前末法中,這個毛病特別顯著,不管在家出家,往往是好為人師,或者自誇妙語,妄談相似般若,上面所說的,對於弘法當中難免放毒,所謂治病,實際上就是庸醫殺人,其劣者則毀教敗法,盜名欺世,斷人慧命,作惡多端。所以真實的佛教徒對於這些應該要十分的警惕!這段是念公在《無量壽經》白話解裏面的開示。我們繼續看下來的註解:

“上二偈乃願求佛德,願己福慧等同如來。首句「如佛無礙智」,求己智如佛也。「無礙智」者,指通達無滯、自在融通之佛智。”

  「如佛無礙智」自己也能跟佛一樣,如佛無礙的智慧,無礙就是沒有障礙,通達而沒有阻隔,對於生死涅槃等等不二之法均自在通達自在融通,沒有障礙。那麼下來就引了《涅槃經》的話了:

“《涅槃經八》:「如來不爾,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來名無礙智。」”

  如來無礙的智慧不是這樣的,不是我們一般人認為的,不是說通達這個但是不通達那個,那不是全面啊!自地及他地既是本界及他界,什麼叫本界跟他界?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多維次空間,多維次空間 Multi Dimension,可以勉強打個比方,所以這個三度空間就不知道四度空間的事情了,這個我常講的嘛!你多一維多一度,我們就全不知道了,所以這個阿德阿順(螞蟻)牠就完全不知道還有我們這個人可以救牠,將牠從對祂猶如大海的一杯水裏面救出來,這個對我們是輕而易舉的事,祂就只是覺得好像有什麼東西對了,那個東西不是你二度空間阿順阿德的東西,你當然不知道嘛!一度都已經沒有辦法了,是不是?多一度多一維,我們就全都不知道了。但是佛不是這樣的,他不受這個限制,佛不是懂少少裝行家,可以這樣子勉強打個比方,如來是自地他地所有一切通通全都知道,是故如來叫做無礙智,所以這句「如佛無礙智」是法藏比丘他發的這個願,能不能得到這個無礙智呢?肯定他已經成佛了,這只是他告訴你,他以前做過的事情,我們現在是聽他說他以前做過的事情,你不能否定?你否定的話,他現在就是穿著菩薩的打扮,不是成佛了,對嗎?這個地方我們就引了《涅槃經》來做解釋,阿彌陀佛當年發的願,就是要得到跟佛一樣沒有障礙的智慧,現在他成佛了,他得到了,所以我們對於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就不應該有絲毫的懷疑了,是這樣子的一尊圓滿智慧的老師,為我們一切眾生度身定做的一個修學成佛的地方-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對於阿彌陀佛就沒有懷疑了,那我們就應該對極樂世界的種種也不應該有懷疑了,對嗎?沒有懷疑現在表現在哪裏呢?不是表現在憑口說,我沒有懷疑了,極樂世界太棒了,光用口說沒用,就是要表現在你的信願行具足,那就表現出你真的沒有懷疑,那你就成功了。下來說:

“《大集經一》曰:「無礙智慧無有邊,善解眾生三業事。」”

  而且《大集經》說,無礙的智慧不但是彼此沒有妨礙,而且是無有窮盡,沒有邊際。「善解眾生三業事」,三業是身口意,身口意所造的業是三業,對於一切眾生身口意所造的事情都是善於去了解善於去解決,這個叫做無礙智。我們也要有如佛一樣的無礙智,那麼也如佛所行的,法藏所求的其實就是我們所要求的,要不然你學佛幹什麼呢?那我們全部聽的都是法藏菩薩的事情,關我們什麼事呢?那就是告訴你法藏所求的就是我們學佛要求的,這個跟上文是接著的,這個如佛兩個字就串到底下來了,我們繼續看註解說:

“《魏譯無量壽經下》云:「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故法藏發願求此無礙智,為九界眾生演說妙法,契理契機,一切無礙。

「所行慈愍行」者,願求己之所行,能如世尊之慈愍行也。世尊以無緣大慈,哀愍眾生,等同一子,拯濟負荷,悉登彼岸。故願能行佛之所行。”

  世尊是無緣大慈,視眾生等同一子,不是什麼關係才對你特別好一點,才對你特別慈悲一點,都要平等救度,都要讓你登彼岸,所以願能跟佛一樣行佛之所行。

“故上句願求佛智慧,此句願求佛慈悲,智悲並運,圓契菩提。此二者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那麼這兩句話頭一句是求無礙智,沒有障礙的智慧,願跟佛同等的智慧。下面一句求跟佛一樣的慈悲,這兩句話很重要啊!就是智悲並運。所以我們學佛,它都是鳥的兩個翅膀雙翼,只有一個翅膀你怎麼飛啊,是不是?要有慈悲也要有智慧,要有智慧也要有慈悲要並運。你看阿修羅的智慧不低啊!本領也很大,但是他就是缺乏悲心,你只有悲心,沒有智慧,你要去救度,也不能夠徹底。所以必須智悲並運,所以這點給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所以要:

“「常作天人師」。「天人師」為如來十號之一(注見前)。「得為三界雄」,「三界雄」亦為佛之德稱。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法華經方便品》曰:「世雄不可量。」《淨影疏》云:「世雄,佛之異名。」佛斷盡一切煩惱,故為三界中之大雄。”

  《淨影疏》是中國第一部解釋《無量壽經》的註解。世雄就是佛的異名,就是另外一個名字,三界雄也是佛的一種德號,因為佛斷盡了一切煩惱,雄猛無畏,所以成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中的大雄,所以你看寺院供奉世尊的大殿,叫做大雄寶殿,所以這兩句就是願意福報跟智慧都像佛一樣,為天人之師,普施教化無所畏懼,成為三界之大雄,所以世雄就是佛了。我們繼續看:

“總之,此一段是大願之總結。上言「無礙智」,求智慧也。自「慈愍行」以下,表誓願也。《會疏》曰:「願是萬行之先導,慧即佛道之眼目。願以導因行,慧以照佛道。願慧成滿,即名如來,故謂『得為三界雄』。」蓋誓願與智慧,成佛正因也。兩俱圓滿,從因得果,故為三界之雄。

「說法師子吼」。願己說法,能如世尊,於大眾中,作「師子吼」。師子吼,喻也。師子,即獅子。師子一吼,百獸畏懼。故稱世尊決定無畏之說法,為師子吼。”

  所以這兩句就是說願意像佛一樣,為天人之師,來教度一切眾生;成為三界之雄,無所畏懼,說法要像獅子吼,因為獅子一吼,百獸畏懼,跑都來不及啊,這個表示世尊所說之法也是無畏之說,可以使大家震動。其實你只是觸動還不夠,觸動是當場觸動,走出這個這個七寶淨土講堂,什麼事都沒發生。你要震動,真的可以震動你好幾天,回去想想真的太棒了!一切皆成佛!你還怕什麼?

“《涅槃經廿七》曰:「師子吼者,名決定說。」”

  這個說是確定的,不是模棱兩可的。決定義,不是說可以這麼說,也可以那麼說。佛所說的就是這樣,就是決定說,沒有給你可以討價還價的,或者可以走佛門的漏洞的,沒有。更不是戲論,也不是隨便可以加以修改的,所以離經一字,便同魔說。

“又《維摩經佛國品》曰:「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

  說法無畏,名獅子吼。譬喻世尊所說之法是無畏決定之說,可以使大眾震動,還有外道膽寒的。

“肇公註曰:「師子吼,無畏音也。凡所言說,不畏群邪異學,喻師子吼,百獸下之。」”

  你說出來之後無所畏懼,沒有任何人能夠把你反駁或者推翻,所以佛說的這個叫真理,不是道理。世間的道理可以推翻的,你看法庭就是你推翻我,我推翻你,過後他又推翻這個,這個又推翻那個。科學家也一樣,科學家的論調都不斷被推翻。但是佛說的永遠不變,永遠不變,這叫無畏,無所畏懼,不會被誰把你給說倒。

“如是說法,故能「廣度諸有情」。且此廣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願之根。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是為眾生也。

「圓滿昔所願」。「昔所願」者,即法藏菩薩於五劫中精勤求索,結得之四十八大願也。所發本誓,一一功圓果滿,故名「圓滿昔所願」。”

  「昔所願」,昔就是過去。法藏比丘在五劫當中所結成的四十八願,我要圓滿我以前所發的這一些願,是什麼啊?就是最後這句了,「一切皆成佛」。所以講到這一句就可以宣布大家畢業了,下課了,我們講堂結束了,不用再講了,明天不用來了,後天才來,一切皆成佛了嘛!都成佛了還來幹嘛?所以這句話不得了!怎麼不得了呢?我們看註解說:

“「一切皆成佛」,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虛空!此正是四十八願之本體,從此一句流出四十八願,一一之願亦只是顯此一句。”

  虛空粉碎啊!一切皆成佛是什麼意思啊?不但有情成佛,大家聽了很難接受,不但有情成佛,有情成佛那已經是不可思議了!現在告訴你蒼蠅螞蟻都成佛,地獄中的眾生也都成佛,而且這些磚頭瓦塊桌椅板凳,這個燈這個香爐,我們身上穿的衣服都成佛了,一切皆成佛嘛!要不然什麼叫一切?所以這一句就是四十八願的本體,從這一句流出四十八願,《往生論》可以給這句話做一個註解。除非你否定《往生論》,你否定天親菩薩,否定天親菩薩,你就罪過了。

“《往生論》謂三種莊嚴(佛土、佛、菩薩)「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

  他說是西方極樂世界國土是莊嚴的,這個是無情,自然環境物質環境是無情的。佛的莊嚴,菩薩的莊嚴,這三種莊嚴就進入到一個法句之中了,這句話要好好的體會,這麼大的極樂世界無邊無礙,在一個法句裏頭了,這一個法句是什麼句子呢?一法句就是清淨句,一法就是不二,沒有二嘛!佛又叫無量清淨佛,沒有這一些雜染垢汙煩惱,那清淨句是什麼呢?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那麼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又是什麼呢?就是阿彌陀佛咯!就這麼簡單!又講到真實智慧無為法身,第一次來初初學的就不知道,法身是什麼來的?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所以一切一切都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所顯露的,也就是一切都是法身佛。

“此清淨有二種,應知。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

  而且清淨有兩種:一個是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凈,眾生世間是有情,器世間是無情,都清淨,都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都是成佛,所以有情無情同成佛道,總之沒有那些二。所以有二就是差別嘛,有了差別就不平等了,就不是一味了。是為一味平等的大覺,一切皆成佛。

“今云「一切皆成佛」,極顯此二種清淨也。本經〈泉池功德品〉云:「其水一一隨眾生意,……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密聲……甘露灌頂受位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兩種清淨,極樂世界的水能說種種的妙法,這是什麼水?佛水呀,說水佛也可以。能滿眾生的心意,你想聽什麼,水就跟你說什麼,幾個人在一起游泳沐浴,個個都可以聽到他自己所願意聽到的,而且聽了馬上就懂。這是什麼水?這個水他就是佛嘛!都告訴你一切皆成佛了,水成佛了。不是佛那有這個智慧你想深他就深,你想淺他就淺,你想從上面這樣的淋下來他就淋下來,你想溫度低他就溫度低,不用裝熱水器的啦,你想他流得慢就流得慢,想急就急,這個都不出奇啊,不出奇,他主要滿你各各的心願,跟你說種種不同的法,所以這叫水佛,叫佛水也好,這就是這句了,「一切皆成佛」的意思。

  我們時間也到了,我們這個後面的「水者無情之器物也」那我們就留到明天,我們還有很多時間我們再好好的來學習。好,我們今天就一起學到這裏。謝謝大家的出席,阿彌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