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71集
2022/09/14 23:08:15瀏覽352|回應0|推薦4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71集

  七宝净土讲堂主席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在上一期的课程里面一起学习了第六品,就是发大誓愿,因为很重要,所以这一品我们一共用了十二堂课,来转述讲解念公的开示,那么已经将这些保存起来了,存档了,以后大家有机会看到带字幕的视频,那再好好的学习研究,增加信心。那么接着下来我们进入第七品:

〈必成正觉第七〉

  开始有一段注解说明我们先看看:

“法藏比丘于世间自在王如来,说四十八愿已,乃于佛前复以偈颂表此行愿,并请证明。以大愿真诚深广故,应时感得雨花地动。空中赞云,必定成佛。以上是本品内容。”

  那么一开始经文说: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当时法藏比丘说了这个愿之后,他就拿偈子来诵一诵,这是以前古印度的一个惯例。所以说了长行之后,就用偈颂的形式,有时候是用唱的,这个就是等于又再用一个形式,再把这个内容做一个总结,往往这里面有一些完全是一致的,有一些会有一些发展,就是等于把前面的意思用偈颂的题材再说一遍,那么再说一遍是不是会嫌累赘啰唆呀?不然。他再叙说一遍说明前面所讲的非常重要,前面的长行文不便于偈颂,我们把它用来念来背不太容易,这个偈子就比较容易,待会儿大家看了就知道了。它是诗歌的这种题材,而且可以唱的,配上音乐可以唱。那佛讲这个偈颂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因为佛说法不像一般学校上课,学校上课的学生是固定的,到时候都来了,不来就记过,都来了都来了。但是佛法是应机而说,所以来听经的人有先来的有后来的,有从当中才开始来听的,前面没有听到,有些人这一会才来,听得没头没尾啊,像我们现在讲课也是一样啊,是不是?于是这个偈颂它就有一个好处,把前面的大意略为叙说一下,使那些前面没有听到的,在偈颂里面也可以得到前面所讲的一些道理,所以它有许许多多种的好处,那么往往在长行后面都有偈颂的,那我们看偈颂这个内容:

我建超世志 必至无上道

斯愿不满足 誓不成等觉

复为大施主 普济诸穷苦

令彼诸群生 长夜无忧恼

出生众善根 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觉 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 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悲心 利益诸群品

离欲深正念 净慧修梵行

  这里说「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如果你很容易体会的,看了这句话你就非常非常的有信心了。我建立了超世的志愿,「必定」是非常肯定的,必定要成无上道,他这个志愿一定要实现,也一定会实现。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证明法藏比丘的愿都实现了嘛!

“建者,立也。所谓「超世志」者,注经家中颇有异解。如净影云:「前所发中,求法身愿、求净土愿,名超世愿。」”

  在古书里头的古人讲超世志只是指着某几愿而已,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的某几个愿。实际上四十八愿是不可分的嘛,不可分的。但是现在就是有人在分,他们只注重第十八愿,那其它的四十七愿都不要了,我就要一个愿,所以这些我们就不要去讨论它了。超世是到什么程度呢?超过什么呢?他一定要有个对象超过什么东西呢?各家的说法也不一样,那我们就不再叙述其他各家的说法了,我们就遵从善导大师跟昙銮大师等等。至于说现在的法藏比丘已经是十地菩萨了,从前面这样子走过来他现在的阶位,已经是十地菩萨了,十地再上去是什么呢?等觉,再上去成佛了。哇,很高了!所以超世志肯定就是还要超过他现在十地以前的种种,超过十地,至于现在不仅仅超过,他誓愿的内容不仅仅要超过十地菩萨,所以当然是超世,他这个誓愿是超过的,当然就超过世间了,欲界色界无色界那些都很低了,没得比很低了。这里说的就很高了,这是不用说的。那么现在是不止超越十地菩萨,而且超逾诸佛啊!要换成是我们的话,你妙想天开那有可能做到啊?他就是有这个这么大的誓愿,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了,经中不是说了吗?「我立誓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这不就超出诸佛国了吗?我们继续看注解:

“净影以《魏译》光明无量愿、寿命无量愿与诸佛称扬愿,为摄法身愿。国土清净愿、国土严饰愿为摄净土愿。净影仅许此五愿,超出世间也。憬兴同之。义寂、望西等则谓总指所发之四十八愿,后说甚是。《甄解》曰:「吾祖(善导)言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又云无碍誓愿。世人以谓此四十八愿者,愿愿各头,喻栗与柿相并耳。皆是隔历不融之见而已。今不然,喻如一匹蜀锦,巧织成华果枝叶。似根茎枝叶有别,而所织成,但匹锦耳。今亦如是。虽数有四十八,而但是一正觉善巧所庄严。……故曰无碍誓愿。又曰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四十八,一一愿皆具不可思议德故。诸愿相入,而无所隔,名无碍。」由上可见四十八愿互融互入,一一皆是超世之愿也。

又善导大师于《法事赞》中云:「弘誓多门四十八,遍标念佛最为亲。」是谓一一之愿悉为念佛也。又《往生论》谓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法藏菩萨大愿摄三种庄严,究竟圆满。圆入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且以「声字皆实相」,故此「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即是法身本体,即是圆圆果海。乃四十八之所标,故体具本愿一切功德妙用。又此名号,是性德之本体,修德所圆成,性修二德,圆摄无余。今四十八愿,遍标念佛,愿愿皆摄佛之果德,一一全显无为法身,故可悉谓为摄法身也。诸愿互融相入,无所隔碍。一一愿含无量不可思议无上殊胜之愿,无有限量。进言之,则所云「四十八」者,亦只是随顺众生之假名,实则本愿无量也。又本愿之数虽无量,但究竟只是一法句也。

至于对「超世」之解,诸家亦复不同。义寂谓为超胜地前世间之位,故名超世。憬兴谓为地前十向满位一重发心。盖均谓为初地之前也。善导、昙鸾等师,则大异于是。如昙鸾师谓:「法藏菩萨于世间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尔时位名圣种性。(此乃《璎珞经》中六种性之第四种,即十地菩萨)于此性中发四十八愿。」善导大师亦判为十地菩萨之发心。故均远超地前之说。复以法藏菩萨大愿,不但超过三乘,且超逾诸佛愿也。经云:法藏发愿之初,便言「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

  这段注解就引了这些解释,都是很好的证明,要不然不是光是你说了就算了,他是十地菩萨怎么证明呢?各各祖师大德都是给他证明,他现在的水平已经到了这个地位了,这些前面跟大家分析过了。那我们看下来的注解说:

“《后出偈经》云:「发愿逾(超也)诸佛,誓二十四章。」”

  逾就是超过。我发的愿超逾了一切诸佛,《誓二十四章经》中是这么说的,也是超过一切诸佛了。

“经中成就文曰:「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在经中成就文里面,就是在〈国界严净第十一品〉说是超逾十方一切世界,超过十方的佛国,十方是什么范围啊?没有范围,十方就是所有一切通通全部都包括了,没有范围,所以超过一切一切诸佛的佛国,超过了。下来说:

“「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可见法藏菩萨超世之愿,亦超逾诸佛之愿也。”

  又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可见法藏菩萨他的超世之愿,也是超出一切佛的愿。

“极乐世界,无量清净庄严,全显当人自性。”

  这句话很重要!要不然你学的净土就很浅,你就会念阿弥陀佛,你不知道极乐世界不得了啊!说的就是你的自性啊!极乐世界的全体就是你的自性,怎么说呢?极乐世界是无量的清净庄严,完全是显得在座各各人的本心,各各人是不是这里有四十个人就四十个心啊?那就不是了,那是妄心,妄心可以有四十个四百个四千个四万个。本心就一个,说的就是在座各位自己本心的妙用无穷,一切依报正报都是从你自心所显现的,只是我们没有知觉而已。说了几年都认为释迦牟尼佛是在说极乐世界那尊阿弥陀佛,跟那些菩萨种种他们的事情,不关我的事。其实这样子认为的念佛人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就是很多。所以你告诉我:师父,他是念佛人。我常常说念佛人满街都是,比比皆是就是满街都是,都是这样子认为的,正常啊!因为你没有在七宝长期的熏修,你当然认为跟自己没有关系,那佛怎么会说到我呢?不太可能吧?说的就是你!也是一切众生共同一法身的真实相,共同一法身,一般不容易理解。师父我用非常现代的话来跟大家分享,你可以不认同,但是这是我的体会,共同一法身就是:共同共有的一个宇宙的大数据叫DATA,这里面有极乐世界的种种,只是我们有障碍不能融入到这一个大数据Data里面去,这个大数据Data就是法身啊!我这个说法可能是夸张了一点,但是是我自己最近的体会,当我将这个说法跟别人说的时候,大家很惊讶啊!师父,你最近很奇怪,你跑到外太空去了,跟外星人ET接触了。没有人说过这样子的,那你要接受下来,你就能理解一体跟法身的意思,我们现在不能够融入啊!我们只是要资料的时候从那里面取来,存档也存在那里面。所以大家没有去想这个事情很微妙啊!你能想东西,你能讲出来的内容请问从那里来?师父,这很简单,小孩也知道从这里来,我的头脑啊!头脑?你去解剖打开来看看,脑浆里面有没有这些资料?没有啊!全部都只是Protein蛋白质而已。所以Albert Einstein爱因斯坦走了之后,所有资料他都带走了,那里会留给后人呢?不在我们的脑浆里面,那么你存档呢?你想东西,听了之后你存在那里?有同修说存在阿赖耶识,那什么又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也只是Data大数据的一个Server服务器,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Server服务器,但是如果这个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的时候,大圆镜智就是Data大数据。有人点头。大圆镜智就是法身,法身就是佛性,就是自性,就是Data大数据,所以我们现在是没有办法从这个共有的Data大数据里面去拿我们想要的东西,如果说我有这个能力的话,那我就可以去拿我要知道的我太太现在心里面想什么,因为她想的什么的资料也在里面嘛!我拿来的话就知道她想什么,她明天会做什么,全部的资讯都在这个共有的一个大数据,云端 cloud,Data大数据里面,这样就好理解了,共同一法身,佛也在里面,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一切诸佛都在里面,共同一法身,所以佛当我们是一体,一个法身,我们没有把他当一法身,我们没有把他当一体,我们把个别个别的你是你我是我,大家没关联,你是你我是我你我他,所以你我他就不是一体了。如果是一体的话,怎么会有你我他呢?还是你我他,因为不是你可以没有你我他就都没有你我他,别人还有嘛!所以还有你我他。而你不执着你我他就是一体了,一体的话,那怎么会有斗争怎么会有争执呢?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他就是你怎么证明呢?你拿个镜子在前面看看,然后你对着镜子里面的那个人,你骂他,我讨厌你,我不喜欢你,我忌妒你,我要陷害你,我看你不顺眼,结果那个人是谁啊?不就是你自己吗?共同一法身,所以佛陀为什么大慈大悲?没有任何的分别,每一个人都平等,平等从这里来看的,因为佛当我们大家是一体。我们没有这样啊!我们朋友之间,同修之间都没有当一体啊!所以才有种种这些争执这些分别,所以我们要慢慢的来学习,你看到的就是镜子的你,镜子拿开之后,前面站的是别人也是你,但是这个不容易啊!所以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那不就是《往生论》说的吗?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那什么是清净句啊?清净句不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吗?那么也就等于说阿弥陀佛就是无为法身,合逻辑吗?合逻辑,很合理啊!无为法身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心,所以极乐种种的依正庄严全都是显我们自己的自心,你不晓得你的自心有这么不可思议!这么厉害啊!所以莲公夏莲居居士的《净修捷要》不是有八个字吗?「讬彼依正,显我自心」,托就是假借依靠,靠了极乐世界的依报,依报是什么呢?环境啊,自然环境啊,国土啊,那些花啊香啊菩提树啊,依报跟正报,正报就是诸佛菩萨,讬彼极乐世界的依报正报显什么呢?显我自己的本心,所以大家要看得起自己啊!不得了啊!后面经文会看到,众生业报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说的就是这个,后面我们就会谈到。所以这一切庄严都是在座每一个人你自心所本具的,所以极乐世界是无量清净庄严,全显当人自性,既然是你自心所本具的,也即是诸佛法身的流现,所以极乐世界的一尘一毛都是一真法界,各各圆明具德,理事无碍。你看水鸟啊树林都说妙法,声、色、香、光都增长道念,尤其是凡夫带业往生到了那边,就证得不退啊,超情离见,不可思议,事事无碍,芥子容纳须弥山,须弥山有多大?就是一座很大的山,芥子比那个绿豆还小,须弥山可以放进去,我们想到头都爆了,刹那就是亿万劫,完全打破世间一切的情见。我们现在就在情见当中所以想不通,想不通是正常的。如果你想通了,你就不正常了。所以法藏大士的大誓愿海叫做「超世志」,你说超不超?这些内容,从刚才到现在这些都是博士班的内容,不敢接受是正常的,说实在的,师父我是最近才完全接受下来。我们继续看注解说:

“心作心是,理事无碍。水鸟树林,宣流正法。声色香光,悉增道念。重重无尽,自在无碍,全是圆明具德,不可思议。举体是事事无碍法界。”

  所以心作心是,这些七宝池的八功德水,那些鸟啊树林啊,都是在显现这个妙法,声音颜色种种香啊光啊,种种都增长一切的道念不可思议,事事无碍,所以这就是超世之志的内容,因为法藏比丘建立这个超世的志愿,显现在哪里呢?显现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的一切,我们知道这些有什么好处呢?很多人不想知道这些,知道这些有什么好处?有好处师父才跟你们讲嘛!要不然浪费大家的时间,就是告诉你,Friend朋友,这些都是极乐世界的不可思议庄严,种种的妙用超乎我们的想像,这都是因为当年法藏比丘发的愿兑现了,是这样子的超出我们的想像,其实凭我们的能力连想像都想像不到,更是说都说不清楚。所以只有信,坚定的相信就行了。下来说:

“复以闻名便登不退,见树契悟无生,十念必生净土,凡夫例登补处,此皆十方国土之所无,极乐同居所独有。故云无上殊胜超世之愿也。”

  「凡夫例登补处」,到了这个念不退的时候就很高了,前面是位不退,下来是行不退,最后是念不退,什么叫念不退?你所想的跟佛想的是一模一样,现在我们所想的跟佛所想的相差一万八千哩,到了念不退,是破了无明的人才能够达到的,但是极乐世界的凡夫,就是我们啊,我们一不小心上了莲花了,我们是凡夫啊,凡夫到了极乐世界,你必然要达到这一步的,一定到达这步,不必紧张,不管你在那一土,只是需要时间而已,现在还没达到,将来要达到,一定会达到,只是时间而已。可是时间是什么?Einstein爱因斯坦不是说了吗?时间是人类的错觉,妄想没破,你才有时间的问题啊,你妄想破了,什么叫时间呢?到了极乐世界没有时间,但是没有时间并不表示没有时间观念,他们没有时间的,凡夫你就证得念不退了,所以这一句就是「我建超世志」,这个超世是不可思议的志愿啊!阿弥陀佛发了这个志愿,现在让我们来享用,别客气,都给你了,都给我们了,我们都得到这个殊胜的果报。所以善导说的这句话我们就更加的能够相信了,「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再一次告诉你,这句话不是随便说的,所以我们不可以随便听啊!

“「必至无上道」。道者,菩提也。如来所得之道,更无有能超越而居其上者,故曰无上道,即无上正等正觉也。”

  道就是觉悟,「必至无上道」就是说都要成佛。「必」很肯定没有错失的,没有一个漏掉的,迟早成佛而已,这个是无上道。那我们学佛就是为了求这个,要不然你来七宝净土讲堂为了什么?就是为了求这个求无上之道,不然你还想得到什么?都告诉你无所得了,成佛也无所得,无所得那我又求成佛干什么?我一定要得个成佛嘛!也是无所得,只是恢复而已,恢复而已啊!下来说:

“如《法华经寿量品》:「每自作是意,以何令众生,得入无上道,速成就佛身。」法藏菩萨亦复如是,欲令众生,至无上道。”

  法藏菩萨不是为了他自己,是为了一切众生。为他自己,他已经成佛了,他不是可以逍遥自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何必要搞这么多?是为了我们啊!亦令众生也跟他一样成无上道。

“至于「必至」者,可有二解:(一)「必至无上道」者,本愿主体也。一一愿中,皆以正觉自誓,如次之二句「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盖四十八愿,具体愿文,虽各有异,但大愿共本,实为入无上道同成正觉也。故《法华劝持品》曰:「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是乃以「无上道」为大愿之主体也。(二)以无上道为大愿之果也。《净影疏》曰:「得果决定(即决定得果),故云必至无上道矣。」”

  我们看看《法华经》,《法华经》的经文跟法藏比丘这个大愿完全是一致的,都是希望众生成佛。但是现在学《法华经》的人,未必要去成佛啊,那就是还没有真正理解佛的意思,另外一个原因我在想可能是,他的老师不愿意将事实真相给他们讲清楚,怕这些老菩萨听不懂,或者听了会怕,哎,去作佛就是赶快去死啦!快点死就快点作佛。这里我就不担心老菩萨听不懂,听不懂还是要去作佛。「必至无上道」贯彻在全部大愿之中,即是大愿的主体,又是大愿的殊胜之果,四十八愿每一愿都是为众生成佛而设的,所以这是本愿的主体了。果呢?所谓果者,众生依止遵奉此大誓愿海,这个果就是这个大誓愿海,给你打包单,必定证入无上菩提,就是告诉你要依教奉行,就是要听话,听佛的话,佛的话要是听不懂,那听我的话也可以,因为我也是转述佛的意思祖师的意思。那么这句偈颂说「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我这个愿如果不满足,就是做不到,没有兑现的话,我就不成佛。你看我们在六月的时候学的四十八愿,每一愿的后面都说了,若不尔者,不取正觉。那么现在法藏比丘成佛了,对吗?我后面的,他成佛了,那你还有什么话说呢?你还有什么要反对的?你再要有话说,那你就是固执了,英文叫 Stubborn you know,人家都已经成佛了,然后告诉你,如果我发的愿我的 Promise承诺,你们不能做到的话,我就不成佛。你看看后面,是不是成佛了?左右那是菩萨,So I keep to my Promise,right?我兑现我的承诺,所以还怀疑什么?一定可以的。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大施主者,于一切人行大施。至于所施者,为是财耶?法耶?净影师云:「法施化益」,是谓法施。憬兴师非之曰:「欲济贫苦,必财施故。」是谓财施也。又《宗镜录九十五》曰:「以无财法,名为贫穷。」故知普济贫苦,即须法财并施。”

  所以我们读《无量寿经》读到这句「复为大施主」,大施主不是布施吗,那布施什么?布施什么这里讲的很清楚,不只是法布施,财也很重要。法藏菩萨他发愿说我还要做大施主,大的施主,这个施主就包括了财布施跟法布施,既然要有财,那也要有法布施,为什么还要有财呢?因为众生还是凡夫,是不是?凡夫啊,物质虽然是人类的错觉,你可以说这个是Illusion错觉,是错觉就不用吃饭吗?错觉你不用开车不用汽油吗?错觉你不用打油车子会自动走?但是作为人类还是需要这些物质的,对吗?还要财施。但是光是财布施这个救人就没有彻底,这个很多人不明白,还认为我们这些念佛人只会念佛,只会讲道理,没有实际救济穷苦的行动,说我们这些念佛人是自了汉,那他们是罗宾汉,就算你是超人Superman,你也只是救他这个色身而已,这个色身叫 Physical Body,不能救他的慧命,什么是慧命? Wisdom Life。我们是跟释迦牟尼佛学的,而不是跟某某师父学的。我们跟释迦牟尼佛学,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救人要救得彻底,所以法供养最殊胜,要给他法,不能只是给他吃饱,过两天之后他又饿了,再过很多天,他就死了,死了之后,又六道轮回,他没有法,不能超越六道,所以还是要给他法。但是你不给他吃,他饿死了也没有法了,饿死了你叫他念阿弥陀佛也不能念了,所以要给他法,让他自己明白,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只是教学说法。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说法很重要!明理很重要!下来说:

“故《积功累德品》曰:「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是为法施。”

  拿六度来教化众生,让众生安住在真正之道,这是法布施,把这个法给大家。

“经中复云:「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是即财施也,故知大施主必须财法二施。”

  种种好的东西来给大家利乐有情,这个就是财布施。所以财法两施就是大施主,不是普通的施主,前面加个「大」字,才能真实的「普济诸穷苦」,使种种众生脱贫离苦,闻名得度,往生净土,究竟成佛。我们再看注解说:

“如《会疏》曰:「以财济世贫,以法周无福。故曰大施主。」盖谓以财施救济世间贫穷困苦之人,以法施普利无福闻法之士,故名为「大施主」也。”

  所以大施主救济诸穷苦,众生有缺财有缺法,又穷又苦,法藏比丘愿意来救济。我们再看下来这句的解释:

“「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长夜」,喻众生之沈沦生死,常云生死长夜。夜表冥暗无光,众生无明覆心,昏迷不觉,沉生死海,枉受诸苦。为令永离一切忧悲苦恼,出生死长夜,故予财法二施。”

  生死长夜,无明遮盖了我们的本心,也是黑暗,也是长夜,让一切众生,群生就是众生,在生死的长夜之中无忧无恼,要让他们无忧无恼,那应该怎么办呢?下来说了:

“而其中慈悲至极者,则为令其「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一切施中,此施最上。令一切众生,离究竟苦,得究竟乐也。”

  那就是要他们生出这个善根,要使众生生出善根。那么这个善根还要结果,要结果。不能让他半天掉不上不下的,那我们俗话也有说嘛!说什么?送佛送到西,要成就菩提的果实,这是慈悲最极的救度,这样子的救人就救到彻底了。我常常说了,你看那个人很可怜,你给他一百块钱,请他吃点什么好东西,明天他又不行了,这样救人不彻底。所以现在就有很多人不明白,尤其是那些跟着做善事的佛教徒,他们是佛教徒,就只知道佛教徒就是要做善事,做善事就是佛教,要帮助穷人,救济灾难。而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要被救度的人,不知道要出离六道,才是真正善的彻底。你怎么跟这些人来说呢?他们没有听道理啊!就算听也是听那些很浅的,我们说搔不到痒处的,就只知道要做善要修福。不知道智慧的重要,救彻底要让他成就种种善根,就是让他成就菩提的果实。前面讲过的,不能让他半天掉,要让他结果啊!那什么是最殊胜的善根呢?什么是最殊胜的果实呢?那下来这段的文字就很要紧了!看看这句:

“但欲令众生出生善根,成就菩提,则莫若持佛名号,求生极乐。”

  就是用这个方法,你还有第二个方法吗?「我若成正觉」我的名号叫无量寿,那就是阿弥陀佛,就拿这个作为办法了。但是这样说又是卖花说花香了,事实就是这样,七宝同修一直跟下来听的是圆教的道理,知道净土的殊胜,知道念佛的不可思议,那我们不会怀疑,对吗?不会怀疑!但是这个跟他们的理念就背道而驰了,他们说我们的师父不是这样子教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只有一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就教一个念佛法门啊?不是的,有八万四千法门啊!不是每一个人都要跟你们一样的嘛!跟谁一样?跟你们七宝啰!你们的师父怎么教这个我不管,但是要知道,我们的本师是怎么教的?这个才重要!对不对?

“故下曰:「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此四句乃大愿之心,全经之眼,十方如来度生之妙手,一切众生出苦之宝筏。”

  说我成佛的名号就是无量寿,众生听见我这个名号,都来我这个刹土,所以这四句就是四十八愿的核心,也就是全经的眼目。一个人的身体那个部分是最重要的?眼睛最重要!眼睛瞎了,你干什么都不行。这也是善导大师说的又是这句话:「唯说弥陀本愿海」。不是我们整天要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善导大师也没有卖瓜啊,他也整天说「唯说弥陀本愿海」,所以就是善导大师说的,「唯说弥陀本愿海」的中心,十方如来度生之妙手啊!一切众生出苦之宝筏,筏就好像古时候渡河的木筏,你要渡河不是要木筏吗,是不是?你没有这样的妙法,请问你怎么度?怎么度?尤其是末法的众生,一是刚强难化,很难搞啊,就是讲不听,自以为是。第二个就是又愚蠢蒙昧,你看他很聪明,聪明是聪明头脑很好,但是用错地方,用错地方连自己都不知道,不相信圣言量,不听佛说,听人说,这就是不相信圣言量。

“四十八愿全是此四句之开演,如善导大师所谓愿愿皆标念佛也。阿弥陀圣号,具无量义、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无量庄严、无量智慧、无量菩提,乃至无量之无量。无量寿表常住法身,故以无量寿摄一切。”

  四十八愿就是这四句的开展,阿弥陀佛的圣号具无量义,阿弥陀佛的圣号它有无量的意思-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无量庄严、无量智慧、无量菩提,乃至无量之无量。这里说无量寿,表常住法身,佛也常住世,无量寿可以摄一切,所以就是这句话「立名无量寿」,为什么要立这个名叫无量寿呢?前面解释了,这一切的无量都在这个名里面了,名是什么?阿弥陀佛,都在里头了,所以要称名,要念佛,念佛就是多善根,这个后面会解释,告诉你不要那么忙,到处去修善做善,这个那个,忙到头来到最后还是要去做北京鸭,念佛就是多善根。Master can you prove it 师父,你可以证明吗?后面就来了:

“如来名号,普闻十方。闻名众生,俱来我刹。以称名故,即多善根。得生净土,必证菩提。殊胜圆满,究竟方便。弥陀大愿,所以超世,并号愿王者,正在此也。”

  这里说了举六朝出来的石经,把这个经刻在很大块的石头上,这就是为了什么呢?为了把这个经典保存下来。古时候的那些大德真的是用心良苦啊!从山脚下一块很重的石头慢慢搬到山上去,然后刻了几百年了,那些经典刻完之后,收藏在山洞里面。中国现在发现到了,在房山就发现到有石经,那么这里说的是六朝的石经,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少了二十一个字,就是我们现在常念的《阿弥陀经》,但是六朝出来保存的石经,指那个以石碑碑面雕刻的《阿弥陀经》,最着名的就是湖北襄阳龙兴寺的石刻《阿弥陀经》,世称襄阳石经,依此可知,隋代有陈仁棱在碑面刻《阿弥陀经》,安置于湖北襄阳龙兴寺。宋代元照复加以模刻后,立于灵芝崇福寺佛殿的后面。现今日本筑前国宗像神社境内,也存有跟这个相同之经碑,就是这样的石经。那么是漏掉那里呢?就是「一心不乱」之下还有这二十一个字,这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一心不乱下面还有这几句:「一心不乱,专持名号,以称名故,诸罪消灭,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缘。」解决了,不用再去忙了,修善你能够修到多少善?你的习气业力大过你修那么一点点芝麻绿豆的善不够用,没有作用,力量不够。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了,多啊!多到多少?很多很多!所以过去的古德都主张恢复这二十一个字,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缘,你念佛就是多善根,就是这句。「出生诸善根」就是要念佛,那么「出生诸善根」你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要有阿弥陀佛的名号,你才能够念阿弥陀佛嘛!不知道有阿弥陀佛的名号的人他念什么?那么这样子你就可以得生净土,「众生闻此号 俱来我刹中」你念这个名号就来到极乐国土,到了极乐种种都是增上没有退缘,寿命无量,决定成佛,所以成为大愿之王也就是这四句了,众生都来到我这个刹土怎么样呢?下来说了还有啊: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愿来生我刹之人,身相如佛,身皆金色同具卅二相。此即愿文中之第三第四两愿之重述,但更殊胜圆满,因悉皆如佛也。”

  都跟佛一样金色的身,是不是像这样全身都是黄金的那就很值钱了,分一小块来啊,不是这样的意思。金刚不坏之身,紫磨真金色身是表常住,表常住他其实也是莲花化生,所以经文不是说了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来了之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没有特别的,妙相都圆满。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上二句指身德,此二句则表心德。句首「亦以」二字,应着眼。盖愿凡来我刹之人,亦能如我(法藏)以大悲心,利益群品,故云「亦以」。盖愿刹中人民,皆能如佛,视诸众生,等同一体,均发同体大悲之心也。”

  那么你不能够同体,所以你发不出同体大悲。这个慈悲前面讲过有很多种,爱缘慈、众生缘慈....种种。对朋友,喜欢的我就对他慈悲。种种有四种。但是佛那个就真正的同体大悲了,为什么呢?一体,一体你就没有分了,他的病就是我的病,他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他受苦就是我受苦,我受苦也是他受苦,所以均发同体大悲之心也。

“如《华严经行愿品》云:「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故愿来生我刹之人,发大悲心,普利群品。品者品类。「利益诸群品」即普利一切种类之无数众生。”

  「亦以大悲心」,这个「亦以」就是「也是」的意思。来到极乐国土,我常常说不是去享受,你也是跟阿弥陀佛一样,也是以这个大悲的心来利益众生,你成了佛,自自然然就是要度众生。要不然就没事干了,所以二乘种不生,二乘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你只是求自觉,自己安乐,自己享受,是自私自利个人打算的,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要「利益诸群品」,来往生的他们不但有光明大丈夫相,也都有大悲的心,跟佛一样的大悲心来「利益诸群品」。种种种类的众生要觉他怎么办呢?很慈悲。你想救人要觉他怎么办呢?这一段大家不念《无量寿经》不要紧,这一段大家可以常常念念,这一段非常紧凑,你要觉他要去度众生,你不能不自觉,自觉啊!要使别人觉悟,你自己都还没有觉悟,自己都糊里糊涂的,你怎么能够使别人觉悟呢?你还在睡觉,怎么叫醒旁边的人呢?这句话是黄念祖老居士说的,我应该是在十多年前听这句话,第一次听就说太棒了!你还在睡觉,你怎么叫醒旁边的人?这不是好笑,本来就是这样,你都糊里糊涂还在睡觉,所以这个话很绝,既然如此那就要「利益诸群品」,自己就要:

“「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欲」指贪欲。《四十二章经》云:「离欲清净,是最为胜。」”

  那么你自己要如说修行,要离欲啊!欲就是贪欲。所以诸位大德要出家,这点就很重要,这里是对出家人说的。因为虽然我们在座的没有出家,但是这个视频出去,有出家人看嘛!这是念公跟出家人说的,这点很重要。那么在家人这点就比不上了,比不上出家人,所有一切种种让你心不清净的,通通全部都叫做欲染。下来说正念:

“「正念」者,八圣道之一,离邪分别,而念法之实性,名正念。”

  那么正念就是八正道之一: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深正念是很深的正念,不是一般的,是圆教顿教的深,也就是《心经》的那句话-深般若波罗蜜,行深般若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前面加个「深」,那就跟小乘的般若波罗蜜不一样,不是跟小乘共有的那个般若,是不共般若,这就是真般若,深入的般若那就是无所得,无所得就菩提萨埵,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这个是正念,离开邪的分别,而心念能够符合于法的实性叫做正念。不是你从那个字面上看的正念,哦,这个念头比较正一点,不要太邪了就是正念了。那这样你不用来这里听课了,那很浅。《观经》的话就比较清楚了,下来就引了《观经》的话说:

“《观经疏》云:「舍相入实,名为正念。」”

  注《观经疏》的人说什么叫正念呢?八正道之一,舍就是离一切虚妄相,入到真实,入的是诸法实相,这个叫做正念。不是你以为正念就是大概是正确的想法吧?但是要以什么为标准呢?所以不是以你自己的解释为标准的,要依据经典,是佛的标准,不是你的标准,所以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这个「智」是聪明,不是般若智慧。能言善辩的人碰到圆教一定投降,不是圆教,他还有得跟你辩论的,碰到圆教就投降了,一般的佛法还降服不了他,要怎么样的?要这本《大经解》叫他拿回去看看,第二天他就还回来了,投降了,都不晓得讲什么。

“「净慧」者,《会疏》云:「净慧则是般若波罗蜜。非人天小乘不净之慧,故名净慧。」”

  净慧就是般若波罗密,不是人间小乘的智慧叫净慧,所以要「利益诸群品」就应当要离欲,深的正念有如深般若一样,趋于诸法的实相,以清净的智慧来修梵行,那么下来解释梵行两个字:

“「梵行」者,清净无欲之行。为《涅盘》五行之一,菩萨利他之行,能为一切不善之对治,离过清净,故名梵行。”

  梵行就是清净无欲之行,菩萨对于一切法都能够对治,都能够离开一切过失,能够清净,这个叫做梵行。

“又证涅盘之万行,名梵行。”

  还有能够证得涅盘的一切行也称为梵行。下来引了《会疏》:

“《会疏》:「欲是诸苦之因,施(度)戒(度)能离之。正念是善护助,如着铠入城。忍(度)定(度)能为之。净慧则是般若(度)。精进一度总通五故。是则菩萨六度也。」望西师稍异于此,以离欲为施戒忍。正念为禅定。总之皆谓离欲,正念与净慧,即是菩萨之六度。修此六度,能离贪瞋痴三毒,故曰梵行。”

  就是要以清净的智慧来修离开一切欲染之行,来修能证涅盘的种种之行叫做修梵行。那么这里引了日本的望西师:

“望西师又云:「离欲即无贪,善正念无瞋,净慧无痴,此名梵行。」”

  望西师说得好,离欲就是无贪。你为什么贪?这是你有这个欲望,你想得到,你才贪,你离开这个欲望了,你还贪什么?所以善正念就是无瞋,净慧就是无痴,愚痴就是没有智慧嘛!这就是梵行,离开了贪瞋痴。

  所以上头这一段就是从「立名无量寿」起,我成了佛,大家都来,来到跟佛一样的身相,也跟佛一样的心,不但身一样,心也一样,也是大悲普度,大悲普度众生首先要自觉,自己就要离欲,就要正念,而以清净的智慧来修证入涅盘的梵行,这是前面的一大段,到这里一大段。底下就要显无量光了,怎么显我们看偈颂说:

愿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刹

消除三垢冥 明济众厄难

悉舍三途苦 灭诸烦恼暗

开彼智慧眼 获得光明身

闭塞诸恶道 通达善趣门

为众开法藏 广施功德宝

“上段表无量寿,本段表无量光。无量寿,体也。无量光,相用也。”

  无量寿是表本体,无量光就是相跟作用。你有体,没有作用,不能起教化的效果啊,你不能让大家觉察,众生从作用上才看到本体的能力。你说现在有电吗?当然有电,电你怎么看到它的能力有多大?电可以点亮一个小灯泡,大一点的 20瓦50瓦100瓦,可以点很多灯,可以发电,你要多大就多大,要小就小,那从哪里看出来电的这个能力呢?不可思议可以千变万化,从它的相看出来了,你没有这些种种的灯,你怎么知道这个电它能够给你呈现这样子的一个你想要的这个照明呢?就是这个意思嘛!所以本体它没有起作用,那我们是得不到啊,对不对?本体是法身,法身要现报身,要现应化身,包括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我们摸都摸不着,那是佛的自受用境界,佛的法界。但是你要救度众生你怎么办呢?所以你要现一个实报庄严土,那还不行,实报庄严土是菩萨才行,还有很多人怎么办呢?再来方便有余土,方便有余土还不够,你要普度啊,再让所有的老太太老公公愚夫愚妇、没有学问的都行,再现一个凡圣同居土,都来都来,带业都可以来啊,这就是佛慈悲嘛!从体现相,现它的作用。所以像当年的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释迦牟尼佛不是法身啊,法身是毗卢遮那佛,那如果在印度三千年前出现一个毗卢遮那佛,那不行啊,卢舍那佛都不行呢,要现一个化身的释迦牟尼佛,应化身,因为法身我们看不到嘛!看不到,你怎么学?他要现一个应化身的释迦牟尼佛,我们能看到的,我们就可以跟他学。你不能学,你就没有办法得到利益了。所以下来的注解就说了:

“从此体相用流出无边之化德化益”

  从这个本体流出了无量无边教化的功德和教化的利益。

“善导大师《定善义》曰「一一誓愿为众生」。今此偈颂,正显是心。”

  善导大师说弥陀的每一个誓愿都是为了众生,我们刚才看到了弥陀的誓愿,是把大家接到极乐世界,而且他愿意来的人也都像弥陀这样子的度众生,都辗转这样子的救度,一一誓愿都是为众生,现在这个偈颂正是显这个,那么佛为众生又怎么样呢?下来说了:

“「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智慧光」者,有二义:一者,如《涅盘经》云:「光明名为智慧。」又《超日明三昧经》曰:「大智发外,能照法界,名为光明。」”

  所以我们看到光明两个字,不要只想到是光啊照啊照明那些,那个没什么作用,照完不就完了吗,是不是?原来光明就是智慧,因为佛要把智慧传给我们,让我们开智慧,智慧没有形象,是不是?哦,智慧跑出来了,智慧怎么跑出来?光明还可以,光明还可以没有限度,没有限量,那里都可以照到,所以那里都可以照到,光明到那里,智慧就到那里了,所以智慧光有两个含义:一个就是《涅盘经》说的光明就叫做智慧。《超日明三昧经》说:大智发外,能照法界,名为光明。那么大的智慧能发露出来了,显现了,能够照明这个法界,这个叫做光明。下来继续说:

“详见前光明慧辩愿注。兹不俱引。”

  前面讲过了,在〈光明慧辩〉那个愿里头我们解释过了,这里不再多说了,说明光明就是智慧。接着说:

“二者,如昙鸾大师《赞阿弥陀佛偈》曰:「佛光能破无明暗,故佛又号智慧光。」”

  引出来的经典,祖师一一告诉我们:光明就是智慧,那我们就相信了。昙銮大师赞佛的偈子说:「佛光能破无明暗,故佛又号智慧光」,佛光能破无明暗跟前头的意思是一样的,因为光明就是智慧嘛,智慧当然是破无明,所以一定要佛法说的般若智慧。大家听好了,世间的聪明智慧,力量不够,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习气太重,业力太强,没有佛的般若智慧,不能破无明暗,因为世智辩聪对佛来说也是无明,能说善道讲得天花乱坠,这些都是众生的知见,不是佛的知见,你看《首楞严经》不是说的吗?什么叫无明?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就是你本来什么都知道的,现在你什么都知道,你还要再去知道更多,那就是开始无明了,这个要好好的体会啊!

“上句,义同前。下句,则表「智慧光」是弥陀圣号之一。亦弥陀十二光明之一。「愿我智慧光」是《宋译》之文,在《唐译》则为「愿获如来无量光」。据此则智慧光,即无量光。”

  又再一次证明了,这个智慧光又成了佛号了,那就更容易了!所以佛又号智慧光,「愿我智慧光」是《宋译》之文,在《唐译》就不是用智慧光这个名词了,而是用无量光,那就是「愿获如来无量光」,所以智慧跟无量光是同等的,刚刚那个说法是成立的。那么这样子就可以看出智慧光就是无量光,在那里呢?无量光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这句那摩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光,就是无量的智慧,所以下一句就说了「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

“且弥陀虽列十二名,实则一一名中,均圆摄余之光德,故知智慧光亦无量、无边、无碍、无等、常照、清净等光也。”

  就是无碍光、无等光、常照光、清净光。

“是故下句即「普照十方刹」。无量光,则横遍十虚,故无刹不照。且此光明即是智慧,能照破众生无明之垢暗,故此下重显智光妙用,而曰消除垢冥等等。”

  因为无量光所以他就普照十方佛刹,十方刹土,无量嘛,他没有限量 unlimited,阿弥陀佛有十二光,常照光、无碍光、清净光....我们在经文后面第十二品的光明遍照里面会有详细的说明。所以他这个光就普照十方刹土,无量光就遍一切虚空,没有一个地方不能够到达的,遍一切处嘛,而且这个光明它就是智慧,不只是能够破我们这个夜间的黑暗,你看太阳一出来就亮了,就破了黑暗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破除众生的无明。以前讲过,你去晒太阳能够开悟吗?太阳它不能照破你的无明啊,众生之所以成为众生,就是无明,why 为什么?一念妄动就是无明。那我们现在动不动啊?动得乱七八糟啊!无明就成三细六粗,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了,一个人一个样子。极乐世界的每一个人都是同样一个样子,而佛这个光当然一切黑暗都可以照破了,而且同时可以照破众生无明的暗垢,这是智光的妙用,佛的无量光的妙用,佛的光普做绕益,不仅仅只是在极乐世界,大家要知道,不仅仅只是在极乐世界加持极乐世界的众生,而法界一切众生,无量光遍全法界,这句话很重要!要不然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啊?你去照你的极乐世界的人好了,都照不到我,我都得不到利益。无量光遍全法界,那我们甲洞是不是在法界里面啊?都在佛光的加持之下了,这里也有啊。哎,你说没有,你敢否定?那你就是跟释迦牟尼佛抬杠了,那什么叫遍一切处?但是我们现在无明的垢染太重,无明的壳太厚了,有的时候感觉不很明显,但是这个加被还是决定不虚的,真的!你看,我们任何人都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能有这种情况,什么情况?不错的情况,每个人都是一样,都是因为在佛的加被之下,这才取得现在这个情况告诉你啊,不然就更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凄凄惨惨啊!现在还没有什么事,对吗?大家现在都还很正常啊,等听完经又回去啦,要吃宵夜就吃个宵夜就睡觉,明天又照样起来了,是不是?都是有佛光加持我告诉你,所以佛光一定有加持。那么智慧光普照十方刹干什么呢?你照那些佛国十方佛土干什么好玩啊?一定有作用就是要-

“「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三垢」者,贪瞋痴三毒之异名。「冥」者,无知也。”

  就是要给一切众生消除三垢所产生的冥暗,黑暗。「冥」是无知,愚蠢。消除三垢冥所造成的无知,刚才就说了,因为无知就掩盖了真实的意思,你无知,你误解,很好的东西你不能信,不能理解,而你去信那些错误的东西。有的人买东西,他不认识那个牌号,买了假药吃了就中毒了,佛法更加是如此。

“《俱舍论一》曰:「以诸无知,能覆实义,及障真见,故为冥。」”

  三垢前面讲过是贪嗔痴,消除是由于贪嗔痴给众生造成的无知,他就把这个真实义给覆盖住了,他就见不到真相。那他看到什么呢?看到是假相,他看到的都是假相,又以为是真相,所以才叫做痴,认假作真就是愚痴。没有真的见解,所以称为冥,所谓你看我们叫幽冥,幽冥是鬼界,鬼界称为冥界,那个冥界更糊涂了。

“「明」者,显也,备也,盛也,成也。「济」者,度也,救也。「明济」,于《会疏》本作「广济」,故知明济即广度之义。”

  明就是明显。所以「消除三垢冥」就是广为一切众生消除贪瞋痴所造成的黑暗无知。「济」就是救度。「明济」《会疏》的解释就是「广济」,故知明济即广度之义,也就是广度的意思。

“「厄」者,碍也,缚也,难也。「难」,苦难、灾难、困难也。”

  广度一切障碍,「厄」就是难,苦难。救济一切众生的苦难,一切苦难灾难。因为你糊涂无知,所以你就会做错事,上当,受骗,犯法,受刑,就是要救济,免除你这一切。世间的苦还好受,一报就完了,一枪毙死了就完了嘛!可是在地狱中那是无穷无尽没完没了啊!死了以后,阴风一吹又活了,活了之后又死啦,死了以后又活了....一天不知多少万遍生死,这是厄难。什么原因呢?cause and effect因缘果报,原因就是由于你的贪嗔痴,他要真正知道的话,他今生要相信这个道理,他就不肯这么干了。就是因为无知啊!所以他才会干这种事情。那么法藏比丘他发了这个愿,都是为了帮助我们解决这些贪嗔痴无明种种所引起的这些种种的过失,所以学佛就是为了学这套东西,来避免我们步上这个后尘,避免我们犯更多的错误,要不然一错再错,就不能回头了,然后一般上又为了爱面子,又是玻璃心,又种种的固执,种种的自以为是,所以就越走越远,越来越错,就陷得越深了,要回头不容易啊!没有佛法,佛法不入心,佛法得不到受用,这个回头相当的吃力,但是你必须要回头,你不回头,你的前途怎么办呢?你将来会怎么样?不要等将来,明天怎么样?你的健康,你的运气,你跟家庭的关系,你跟人跟人之间的关系种种这些,会越来越恶劣,越来越严重!所以一定要回头。哎,回头有什么难的?这不就回头了吗?我不要不要,回头只是转一转,速度不到一秒钟,看你愿不愿意?看你认为值不值得?所以后面加了这段给大家信心,所以很重要!佛法就是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要这样子的佛法才够力量来回头,是一秒钟都不用的。如果是一般的佛法,又不想回头,又回去了,力量不够。圆教的一棒给你敲醒,回头有什么难?这不是回头了嘛!再想想回头的好处,想想回头的好处就值得回头。

  好,我们今天时间到了,下来很精彩的内容我们留到明天再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好,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