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71集
2022/09/14 22:55:41瀏覽360|回應0|推薦4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71集

  七寶淨土講堂主席慈淨老師,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我們在上一期的課程裡面一起學習了第六品,就是發大誓願,因為很重要,所以這一品我們一共用了十二堂課,來轉述講解念公的開示,那麼已經將這些保存起來了,存檔了,以後大家有機會看到帶字幕的視頻,那再好好的學習研究,增加信心。那麼接著下來我們進入第七品:

〈必成正覺第七〉

  開始有一段註解說明我們先看看:

“法藏比丘於世間自在王如來,說四十八願已,乃於佛前復以偈頌表此行願,並請證明。以大願真誠深廣故,應時感得雨花地動。空中讚云,必定成佛。以上是本品內容。”

  那麼一開始經文說: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當時法藏比丘說了這個願之後,他就拿偈子來誦一誦,這是以前古印度的一個慣例。所以說了長行之後,就用偈頌的形式,有時候是用唱的,這個就是等於又再用一個形式,再把這個內容做一個總結,往往這裡面有一些完全是一致的,有一些會有一些發展,就是等於把前面的意思用偈頌的題材再說一遍,那麼再說一遍是不是會嫌累贅囉唆呀?不然。他再敘說一遍說明前面所講的非常重要,前面的長行文不便於偈頌,我們把它用來念來背不太容易,這個偈子就比較容易,待會兒大家看了就知道了。它是詩歌的這種題材,而且可以唱的,配上音樂可以唱。那佛講這個偈頌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因為佛說法不像一般學校上課,學校上課的學生是固定的,到時候都來了,不來就記過,都來了都來了。但是佛法是應機而說,所以來聽經的人有先來的有後來的,有從當中才開始來聽的,前面沒有聽到,有些人這一會才來,聽得沒頭沒尾啊,像我們現在講課也是一樣啊,是不是?於是這個偈頌它就有一個好處,把前面的大意略為敘說一下,使那些前面沒有聽到的,在偈頌裡面也可以得到前面所講的一些道理,所以它有許許多多種的好處,那麼往往在長行後面都有偈頌的,那我們看偈頌這個內容:

我建超世志 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 誓不成等覺

復為大施主 普濟諸窮苦

令彼諸群生 長夜無憂惱

出生眾善根 成就菩提果

我若成正覺 立名無量壽

眾生聞此號 俱來我剎中

如佛金色身 妙相悉圓滿

亦以大悲心 利益諸群品

離欲深正念 淨慧修梵行

  這裡說「我建超世志,必至無上道」,如果你很容易體會的,看了這句話你就非常非常的有信心了。我建立了超世的志願,「必定」是非常肯定的,必定要成無上道,他這個志願一定要實現,也一定會實現。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聽到的,都是證明法藏比丘的願都實現了嘛!

“建者,立也。所謂「超世志」者,注經家中頗有異解。如淨影云:「前所發中,求法身願、求淨土願,名超世願。」”

  在古書裡頭的古人講超世志只是指著某幾願而已,就是四十八願裡面的某幾個願。實際上四十八願是不可分的嘛,不可分的。但是現在就是有人在分,他們只注重第十八願,那其它的四十七願都不要了,我就要一個願,所以這些我們就不要去討論它了。超世是到什麼程度呢?超過什麼呢?他一定要有個對象超過什麼東西呢?各家的說法也不一樣,那我們就不再敘述其他各家的說法了,我們就遵從善導大師跟曇鑾大師等等。至於說現在的法藏比丘已經是十地菩薩了,從前面這樣子走過來他現在的階位,已經是十地菩薩了,十地再上去是什麼呢?等覺,再上去成佛了。哇,很高了!所以超世志肯定就是還要超過他現在十地以前的種種,超過十地,至於現在不僅僅超過,他誓願的內容不僅僅要超過十地菩薩,所以當然是超世,他這個誓願是超過的,當然就超過世間了,欲界色界無色界那些都很低了,沒得比很低了。這裡說的就很高了,這是不用說的。那麼現在是不止超越十地菩薩,而且超踰諸佛啊!要換成是我們的話,你妙想天開那有可能做到啊?他就是有這個這麼大的誓願,我們在《無量壽經》看到了,經中不是說了嗎?「我立誓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這不就超出諸佛國了嗎?我們繼續看註解:

“淨影以《魏譯》光明無量願、壽命無量願與諸佛稱揚願,為攝法身願。國土清淨願、國土嚴飾願為攝淨土願。淨影僅許此五願,超出世間也。憬興同之。義寂、望西等則謂總指所發之四十八願,後說甚是。《甄解》曰:「吾祖(善導)言不可思議四十八願。又云無礙誓願。世人以謂此四十八願者,願願各頭,喻栗與柿相並耳。皆是隔歷不融之見而已。今不然,喻如一匹蜀錦,巧織成華果枝葉。似根莖枝葉有別,而所織成,但匹錦耳。今亦如是。雖數有四十八,而但是一正覺善巧所莊嚴。……故曰無礙誓願。又曰不可思議四十八願。四十八,一一願皆具不可思議德故。諸願相入,而無所隔,名無礙。」由上可見四十八願互融互入,一一皆是超世之願也。

又善導大師於《法事贊》中云:「弘誓多門四十八,遍標念佛最為親。」是謂一一之願悉為念佛也。又《往生論》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法藏菩薩大願攝三種莊嚴,究竟圓滿。圓入一法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且以「聲字皆實相」,故此「南無阿彌陀佛」一句名號,即是法身本體,即是圓圓果海。乃四十八之所標,故體具本願一切功德妙用。又此名號,是性德之本體,修德所圓成,性修二德,圓攝無餘。今四十八願,遍標念佛,願願皆攝佛之果德,一一全顯無為法身,故可悉謂為攝法身也。諸願互融相入,無所隔礙。一一願含無量不可思議無上殊勝之願,無有限量。進言之,則所云「四十八」者,亦只是隨順眾生之假名,實則本願無量也。又本願之數雖無量,但究竟只是一法句也。

至於對「超世」之解,諸家亦復不同。義寂謂為超勝地前世間之位,故名超世。憬興謂為地前十向滿位一重發心。蓋均謂為初地之前也。善導、曇鸞等師,則大異於是。如曇鸞師謂:「法藏菩薩於世間自在王佛所,悟無生法忍,爾時位名聖種性。(此乃《瓔珞經》中六種性之第四種,即十地菩薩)於此性中發四十八願。」善導大師亦判為十地菩薩之發心。故均遠超地前之說。復以法藏菩薩大願,不但超過三乘,且超踰諸佛願也。經云:法藏發願之初,便言「我立是願,都勝無數諸佛國者。」”

  這段註解就引了這些解釋,都是很好的證明,要不然不是光是你說了就算了,他是十地菩薩怎麼證明呢?各各祖師大德都是給他證明,他現在的水平已經到了這個地位了,這些前面跟大家分析過了。那我們看下來的註解說:

“《後出偈經》云:「發願踰(超也)諸佛,誓二十四章。」”

  踰就是超過。我發的願超踰了一切諸佛,《誓二十四章經》中是這麼說的,也是超過一切諸佛了。

“經中成就文曰:「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在經中成就文裡面,就是在〈國界嚴淨第十一品〉說是超踰十方一切世界,超過十方的佛國,十方是什麼範圍啊?沒有範圍,十方就是所有一切通通全部都包括了,沒有範圍,所以超過一切一切諸佛的佛國,超過了。下來說:

“「阿彌陀佛,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可見法藏菩薩超世之願,亦超踰諸佛之願也。”

  又說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可見法藏菩薩他的超世之願,也是超出一切佛的願。

“極樂世界,無量清淨莊嚴,全顯當人自性。”

  這句話很重要!要不然你學的淨土就很淺,你就會念阿彌陀佛,你不知道極樂世界不得了啊!說的就是你的自性啊!極樂世界的全體就是你的自性,怎麼說呢?極樂世界是無量的清淨莊嚴,完全是顯得在座各各人的本心,各各人是不是這裡有四十個人就四十個心啊?那就不是了,那是妄心,妄心可以有四十個四百個四千個四萬個。本心就一個,說的就是在座各位自己本心的妙用無窮,一切依報正報都是從你自心所顯現的,只是我們沒有知覺而已。說了幾年都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在說極樂世界那尊阿彌陀佛,跟那些菩薩種種他們的事情,不關我的事。其實這樣子認為的念佛人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就是很多。所以你告訴我:師父,他是念佛人。我常常說念佛人滿街都是,比比皆是就是滿街都是,都是這樣子認為的,正常啊!因為你沒有在七寶長期的熏修,你當然認為跟自己沒有關係,那佛怎麼會說到我呢?不太可能吧?說的就是你!也是一切眾生共同一法身的真實相,共同一法身,一般不容易理解。師父我用非常現代的話來跟大家分享,你可以不認同,但是這是我的體會,共同一法身就是:共同共有的一個宇宙的大數據叫DATA,這裡面有極樂世界的種種,只是我們有障礙不能融入到這一個大數據Data裡面去,這個大數據Data就是法身啊!我這個說法可能是誇張了一點,但是是我自己最近的體會,當我將這個說法跟別人說的時候,大家很驚訝啊!師父,你最近很奇怪,你跑到外太空去了,跟外星人ET接觸了。沒有人說過這樣子的,那你要接受下來,你就能理解一體跟法身的意思,我們現在不能夠融入啊!我們只是要資料的時候從那裡面取來,存檔也存在那裡面。所以大家沒有去想這個事情很微妙啊!你能想東西,你能講出來的內容請問從那裡來?師父,這很簡單,小孩也知道從這裡來,我的頭腦啊!頭腦?你去解剖打開來看看,腦漿裡面有沒有這些資料?沒有啊!全部都只是Protein蛋白質而已。所以Albert Einstein愛因斯坦走了之後,所有資料他都帶走了,那裡會留給後人呢?不在我們的腦漿裡面,那麼你存檔呢?你想東西,聽了之後你存在那裡?有同修說存在阿賴耶識,那什麼又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也只是Data大數據的一個Server服務器,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Server服務器,但是如果這個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的時候,大圓鏡智就是Data大數據。有人點頭。大圓鏡智就是法身,法身就是佛性,就是自性,就是Data大數據,所以我們現在是沒有辦法從這個共有的Data大數據裡面去拿我們想要的東西,如果說我有這個能力的話,那我就可以去拿我要知道的我太太現在心裡面想什麼,因為她想的什麼的資料也在裡面嘛!我拿來的話就知道她想什麼,她明天會做什麼,全部的資訊都在這個共有的一個大數據,雲端 cloud,Data大數據裡面,這樣就好理解了,共同一法身,佛也在裡面,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一切諸佛都在裡面,共同一法身,所以佛當我們是一體,一個法身,我們沒有把他當一法身,我們沒有把他當一體,我們把個別個別的你是你我是我,大家沒關聯,你是你我是我你我他,所以你我他就不是一體了。如果是一體的話,怎麼會有你我他呢?還是你我他,因為不是你可以沒有你我他就都沒有你我他,別人還有嘛!所以還有你我他。而你不執著你我他就是一體了,一體的話,那怎麼會有鬥爭怎麼會有爭執呢?我們可以舉個例子:他就是你怎麼證明呢?你拿個鏡子在前面看看,然後你對著鏡子裡面的那個人,你罵他,我討厭你,我不喜歡你,我忌妒你,我要陷害你,我看你不順眼,結果那個人是誰啊?不就是你自己嗎?共同一法身,所以佛陀為什麼大慈大悲?沒有任何的分別,每一個人都平等,平等從這裡來看的,因為佛當我們大家是一體。我們沒有這樣啊!我們朋友之間,同修之間都沒有當一體啊!所以才有種種這些爭執這些分別,所以我們要慢慢的來學習,你看到的就是鏡子的你,鏡子拿開之後,前面站的是別人也是你,但是這個不容易啊!所以極樂世界的種種莊嚴那不就是《往生論》說的嗎?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那什麼是清淨句啊?清淨句不就是這一句阿彌陀佛嗎?那麼也就等於說阿彌陀佛就是無為法身,合邏輯嗎?合邏輯,很合理啊!無為法身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自心,所以極樂種種的依正莊嚴全都是顯我們自己的自心,你不曉得你的自心有這麼不可思議!這麼厲害啊!所以蓮公夏蓮居居士的《淨修捷要》不是有八個字嗎?「託彼依正,顯我自心」,托就是假借依靠,靠了極樂世界的依報,依報是什麼呢?環境啊,自然環境啊,國土啊,那些花啊香啊菩提樹啊,依報跟正報,正報就是諸佛菩薩,託彼極樂世界的依報正報顯什麼呢?顯我自己的本心,所以大家要看得起自己啊!不得了啊!後面經文會看到,眾生業報不可思議!眾生善根不可思議!說的就是這個,後面我們就會談到。所以這一切莊嚴都是在座每一個人你自心所本具的,所以極樂世界是無量清淨莊嚴,全顯當人自性,既然是你自心所本具的,也即是諸佛法身的流現,所以極樂世界的一塵一毛都是一真法界,各各圓明具德,理事無礙。你看水鳥啊樹林都說妙法,聲、色、香、光都增長道念,尤其是凡夫帶業往生到了那邊,就證得不退啊,超情離見,不可思議,事事無礙,芥子容納須彌山,須彌山有多大?就是一座很大的山,芥子比那個綠豆還小,須彌山可以放進去,我們想到頭都爆了,剎那就是億萬劫,完全打破世間一切的情見。我們現在就在情見當中所以想不通,想不通是正常的。如果你想通了,你就不正常了。所以法藏大士的大誓願海叫做「超世志」,你說超不超?這些內容,從剛才到現在這些都是博士班的內容,不敢接受是正常的,說實在的,師父我是最近才完全接受下來。我們繼續看註解說:

“心作心是,理事無礙。水鳥樹林,宣流正法。聲色香光,悉增道念。重重無盡,自在無礙,全是圓明具德,不可思議。舉體是事事無礙法界。”

  所以心作心是,這些七寶池的八功德水,那些鳥啊樹林啊,都是在顯現這個妙法,聲音顏色種種香啊光啊,種種都增長一切的道念不可思議,事事無礙,所以這就是超世之志的內容,因為法藏比丘建立這個超世的志願,顯現在哪裡呢?顯現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切的一切,我們知道這些有什麼好處呢?很多人不想知道這些,知道這些有什麼好處?有好處師父才跟你們講嘛!要不然浪費大家的時間,就是告訴你,Friend朋友,這些都是極樂世界的不可思議莊嚴,種種的妙用超乎我們的想像,這都是因為當年法藏比丘發的願兌現了,是這樣子的超出我們的想像,其實憑我們的能力連想像都想像不到,更是說都說不清楚。所以只有信,堅定的相信就行了。下來說:

“復以聞名便登不退,見樹契悟無生,十念必生淨土,凡夫例登補處,此皆十方國土之所無,極樂同居所獨有。故云無上殊勝超世之願也。”

  「凡夫例登補處」,到了這個念不退的時候就很高了,前面是位不退,下來是行不退,最後是念不退,什麼叫念不退?你所想的跟佛想的是一模一樣,現在我們所想的跟佛所想的相差一萬八千哩,到了念不退,是破了無明的人才能夠達到的,但是極樂世界的凡夫,就是我們啊,我們一不小心上了蓮花了,我們是凡夫啊,凡夫到了極樂世界,你必然要達到這一步的,一定到達這步,不必緊張,不管你在那一土,只是需要時間而已,現在還沒達到,將來要達到,一定會達到,只是時間而已。可是時間是什麼?Einstein愛因斯坦不是說了嗎?時間是人類的錯覺,妄想沒破,你才有時間的問題啊,你妄想破了,什麼叫時間呢?到了極樂世界沒有時間,但是沒有時間並不表示沒有時間觀念,他們沒有時間的,凡夫你就證得念不退了,所以這一句就是「我建超世志」,這個超世是不可思議的志願啊!阿彌陀佛發了這個志願,現在讓我們來享用,別客氣,都給你了,都給我們了,我們都得到這個殊勝的果報。所以善導說的這句話我們就更加的能夠相信了,「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再一次告訴你,這句話不是隨便說的,所以我們不可以隨便聽啊!

“「必至無上道」。道者,菩提也。如來所得之道,更無有能超越而居其上者,故曰無上道,即無上正等正覺也。”

  道就是覺悟,「必至無上道」就是說都要成佛。「必」很肯定沒有錯失的,沒有一個漏掉的,遲早成佛而已,這個是無上道。那我們學佛就是為了求這個,要不然你來七寶淨土講堂為了什麼?就是為了求這個求無上之道,不然你還想得到什麼?都告訴你無所得了,成佛也無所得,無所得那我又求成佛幹什麼?我一定要得個成佛嘛!也是無所得,只是恢復而已,恢復而已啊!下來說:

“如《法華經壽量品》:「每自作是意,以何令眾生,得入無上道,速成就佛身。」法藏菩薩亦復如是,欲令眾生,至無上道。”

  法藏菩薩不是為了他自己,是為了一切眾生。為他自己,他已經成佛了,他不是可以逍遙自在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何必要搞這麼多?是為了我們啊!亦令眾生也跟他一樣成無上道。

“至於「必至」者,可有二解:(一)「必至無上道」者,本願主體也。一一願中,皆以正覺自誓,如次之二句「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蓋四十八願,具體願文,雖各有異,但大願共本,實為入無上道同成正覺也。故《法華勸持品》曰:「我不愛身命,但惜無上道。」是乃以「無上道」為大願之主體也。(二)以無上道為大願之果也。《淨影疏》曰:「得果決定(即決定得果),故云必至無上道矣。」”

  我們看看《法華經》,《法華經》的經文跟法藏比丘這個大願完全是一致的,都是希望眾生成佛。但是現在學《法華經》的人,未必要去成佛啊,那就是還沒有真正理解佛的意思,另外一個原因我在想可能是,他的老師不願意將事實真相給他們講清楚,怕這些老菩薩聽不懂,或者聽了會怕,哎,去作佛就是趕快去死啦!快點死就快點作佛。這裡我就不擔心老菩薩聽不懂,聽不懂還是要去作佛。「必至無上道」貫徹在全部大願之中,即是大願的主體,又是大願的殊勝之果,四十八願每一願都是為眾生成佛而設的,所以這是本願的主體了。果呢?所謂果者,眾生依止遵奉此大誓願海,這個果就是這個大誓願海,給你打包單,必定證入無上菩提,就是告訴你要依教奉行,就是要聽話,聽佛的話,佛的話要是聽不懂,那聽我的話也可以,因為我也是轉述佛的意思祖師的意思。那麼這句偈頌說「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我這個願如果不滿足,就是做不到,沒有兌現的話,我就不成佛。你看我們在六月的時候學的四十八願,每一願的後面都說了,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那麼現在法藏比丘成佛了,對嗎?我後面的,他成佛了,那你還有什麼話說呢?你還有什麼要反對的?你再要有話說,那你就是固執了,英文叫 Stubborn you know,人家都已經成佛了,然後告訴你,如果我發的願我的 Promise承諾,你們不能做到的話,我就不成佛。你看看後面,是不是成佛了?左右那是菩薩,So I keep to my Promise,right?我兌現我的承諾,所以還懷疑什麼?一定可以的。

“「復為大施主,普濟諸窮苦」。大施主者,於一切人行大施。至於所施者,為是財耶?法耶?淨影師云:「法施化益」,是謂法施。憬興師非之曰:「欲濟貧苦,必財施故。」是謂財施也。又《宗鏡錄九十五》曰:「以無財法,名為貧窮。」故知普濟貧苦,即須法財並施。”

  所以我們讀《無量壽經》讀到這句「復為大施主」,大施主不是布施嗎,那布施什麼?布施什麼這裡講的很清楚,不只是法布施,財也很重要。法藏菩薩他發願說我還要做大施主,大的施主,這個施主就包括了財布施跟法布施,既然要有財,那也要有法布施,為什麼還要有財呢?因為眾生還是凡夫,是不是?凡夫啊,物質雖然是人類的錯覺,你可以說這個是Illusion錯覺,是錯覺就不用吃飯嗎?錯覺你不用開車不用汽油嗎?錯覺你不用打油車子會自動走?但是作為人類還是需要這些物質的,對嗎?還要財施。但是光是財布施這個救人就沒有徹底,這個很多人不明白,還認為我們這些念佛人只會念佛,只會講道理,沒有實際救濟窮苦的行動,說我們這些念佛人是自了漢,那他們是羅賓漢,就算你是超人Superman,你也只是救他這個色身而已,這個色身叫 Physical Body,不能救他的慧命,什麼是慧命? Wisdom Life。我們是跟釋迦牟尼佛學的,而不是跟某某師父學的。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學,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救人要救得徹底,所以法供養最殊勝,要給他法,不能只是給他吃飽,過兩天之後他又餓了,再過很多天,他就死了,死了之後,又六道輪迴,他沒有法,不能超越六道,所以還是要給他法。但是你不給他吃,他餓死了也沒有法了,餓死了你叫他念阿彌陀佛也不能念了,所以要給他法,讓他自己明白,所以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只是教學說法。為什麼會這樣呢?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說法很重要!明理很重要!下來說:

“故《積功累德品》曰:「恆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是為法施。”

  拿六度來教化眾生,讓眾生安住在真正之道,這是法布施,把這個法給大家。

“經中復云:「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是即財施也,故知大施主必須財法二施。”

  種種好的東西來給大家利樂有情,這個就是財布施。所以財法兩施就是大施主,不是普通的施主,前面加個「大」字,才能真實的「普濟諸窮苦」,使種種眾生脫貧離苦,聞名得度,往生淨土,究竟成佛。我們再看註解說:

“如《會疏》曰:「以財濟世貧,以法周無福。故曰大施主。」蓋謂以財施救濟世間貧窮困苦之人,以法施普利無福聞法之士,故名為「大施主」也。”

  所以大施主救濟諸窮苦,眾生有缺財有缺法,又窮又苦,法藏比丘願意來救濟。我們再看下來這句的解釋:

“「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長夜」,喻眾生之沈淪生死,常云生死長夜。夜表冥闇無光,眾生無明覆心,昏迷不覺,沉生死海,枉受諸苦。為令永離一切憂悲苦惱,出生死長夜,故予財法二施。”

  生死長夜,無明遮蓋了我們的本心,也是黑暗,也是長夜,讓一切眾生,群生就是眾生,在生死的長夜之中無憂無惱,要讓他們無憂無惱,那應該怎麼辦呢?下來說了:

“而其中慈悲至極者,則為令其「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一切施中,此施最上。令一切眾生,離究竟苦,得究竟樂也。”

  那就是要他們生出這個善根,要使眾生生出善根。那麼這個善根還要結果,要結果。不能讓他半天掉不上不下的,那我們俗話也有說嘛!說什麼?送佛送到西,要成就菩提的果實,這是慈悲最極的救度,這樣子的救人就救到徹底了。我常常說了,你看那個人很可憐,你給他一百塊錢,請他吃點什麼好東西,明天他又不行了,這樣救人不徹底。所以現在就有很多人不明白,尤其是那些跟著做善事的佛教徒,他們是佛教徒,就只知道佛教徒就是要做善事,做善事就是佛教,要幫助窮人,救濟災難。而不知道自己才是真正要被救度的人,不知道要出離六道,才是真正善的徹底。你怎麼跟這些人來說呢?他們沒有聽道理啊!就算聽也是聽那些很淺的,我們說搔不到癢處的,就只知道要做善要修福。不知道智慧的重要,救徹底要讓他成就種種善根,就是讓他成就菩提的果實。前面講過的,不能讓他半天掉,要讓他結果啊!那什麼是最殊勝的善根呢?什麼是最殊勝的果實呢?那下來這段的文字就很要緊了!看看這句:

“但欲令眾生出生善根,成就菩提,則莫若持佛名號,求生極樂。”

  就是用這個方法,你還有第二個方法嗎?「我若成正覺」我的名號叫無量壽,那就是阿彌陀佛,就拿這個作為辦法了。但是這樣說又是賣花說花香了,事實就是這樣,七寶同修一直跟下來聽的是圓教的道理,知道淨土的殊勝,知道念佛的不可思議,那我們不會懷疑,對嗎?不會懷疑!但是這個跟他們的理念就背道而馳了,他們說我們的師父不是這樣子教的,釋迦牟尼佛不是只有一個法門,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就教一個念佛法門啊?不是的,有八萬四千法門啊!不是每一個人都要跟你們一樣的嘛!跟誰一樣?跟你們七寶囉!你們的師父怎麼教這個我不管,但是要知道,我們的本師是怎麼教的?這個才重要!對不對?

“故下曰:「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此四句乃大願之心,全經之眼,十方如來度生之妙手,一切眾生出苦之寶筏。”

  說我成佛的名號就是無量壽,眾生聽見我這個名號,都來我這個剎土,所以這四句就是四十八願的核心,也就是全經的眼目。一個人的身體那個部分是最重要的?眼睛最重要!眼睛瞎了,你幹什麼都不行。這也是善導大師說的又是這句話:「唯說彌陀本願海」。不是我們整天要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善導大師也沒有賣瓜啊,他也整天說「唯說彌陀本願海」,所以就是善導大師說的,「唯說彌陀本願海」的中心,十方如來度生之妙手啊!一切眾生出苦之寶筏,筏就好像古時候渡河的木筏,你要渡河不是要木筏嗎,是不是?你沒有這樣的妙法,請問你怎麼度?怎麼度?尤其是末法的眾生,一是剛強難化,很難搞啊,就是講不聽,自以為是。第二個就是又愚蠢矇昧,你看他很聰明,聰明是聰明頭腦很好,但是用錯地方,用錯地方連自己都不知道,不相信聖言量,不聽佛說,聽人說,這就是不相信聖言量。

“四十八願全是此四句之開演,如善導大師所謂願願皆標念佛也。阿彌陀聖號,具無量義、無量壽、無量光、無量清淨、無量莊嚴、無量智慧、無量菩提,乃至無量之無量。無量壽表常住法身,故以無量壽攝一切。”

  四十八願就是這四句的開展,阿彌陀佛的聖號具無量義,阿彌陀佛的聖號它有無量的意思-無量壽、無量光、無量清淨、無量莊嚴、無量智慧、無量菩提,乃至無量之無量。這裡說無量壽,表常住法身,佛也常住世,無量壽可以攝一切,所以就是這句話「立名無量壽」,為什麼要立這個名叫無量壽呢?前面解釋了,這一切的無量都在這個名裡面了,名是什麼?阿彌陀佛,都在裡頭了,所以要稱名,要念佛,念佛就是多善根,這個後面會解釋,告訴你不要那麼忙,到處去修善做善,這個那個,忙到頭來到最後還是要去做北京鴨,念佛就是多善根。Master can you prove it 師父,你可以證明嗎?後面就來了:

“如來名號,普聞十方。聞名眾生,俱來我剎。以稱名故,即多善根。得生淨土,必證菩提。殊勝圓滿,究竟方便。彌陀大願,所以超世,並號願王者,正在此也。”

  這裡說了舉六朝出來的石經,把這個經刻在很大塊的石頭上,這就是為了什麼呢?為了把這個經典保存下來。古時候的那些大德真的是用心良苦啊!從山腳下一塊很重的石頭慢慢搬到山上去,然後刻了幾百年了,那些經典刻完之後,收藏在山洞裡面。中國現在發現到了,在房山就發現到有石經,那麼這裡說的是六朝的石經,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阿彌陀經》少了二十一個字,就是我們現在常念的《阿彌陀經》,但是六朝出來保存的石經,指那個以石碑碑面雕刻的《阿彌陀經》,最著名的就是湖北襄陽龍興寺的石刻《阿彌陀經》,世稱襄陽石經,依此可知,隋代有陳仁稜在碑面刻《阿彌陀經》,安置於湖北襄陽龍興寺。宋代元照復加以模刻後,立於靈芝崇福寺佛殿的後面。現今日本築前國宗像神社境內,也存有跟這個相同之經碑,就是這樣的石經。那麼是漏掉那裡呢?就是「一心不亂」之下還有這二十一個字,這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一心不亂下面還有這幾句:「一心不亂,專持名號,以稱名故,諸罪消滅,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解決了,不用再去忙了,修善你能夠修到多少善?你的習氣業力大過你修那麼一點點芝麻綠豆的善不夠用,沒有作用,力量不夠。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了,多啊!多到多少?很多很多!所以過去的古德都主張恢復這二十一個字,念佛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你念佛就是多善根,就是這句。「出生諸善根」就是要念佛,那麼「出生諸善根」你還有別的方法嗎?你要有阿彌陀佛的名號,你才能夠念阿彌陀佛嘛!不知道有阿彌陀佛的名號的人他念什麼?那麼這樣子你就可以得生淨土,「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你念這個名號就來到極樂國土,到了極樂種種都是增上沒有退緣,壽命無量,決定成佛,所以成為大願之王也就是這四句了,眾生都來到我這個剎土怎麼樣呢?下來說了還有啊: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願來生我剎之人,身相如佛,身皆金色同具卅二相。此即願文中之第三第四兩願之重述,但更殊勝圓滿,因悉皆如佛也。”

  都跟佛一樣金色的身,是不是像這樣全身都是黃金的那就很值錢了,分一小塊來啊,不是這樣的意思。金剛不壞之身,紫磨真金色身是表常住,表常住他其實也是蓮花化生,所以經文不是說了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來了之後,所有的人都是這樣,沒有特別的,妙相都圓滿。

“「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上二句指身德,此二句則表心德。句首「亦以」二字,應著眼。蓋願凡來我剎之人,亦能如我(法藏)以大悲心,利益群品,故云「亦以」。蓋願剎中人民,皆能如佛,視諸眾生,等同一體,均發同體大悲之心也。”

  那麼你不能夠同體,所以你發不出同體大悲。這個慈悲前面講過有很多種,愛緣慈、眾生緣慈....種種。對朋友,喜歡的我就對他慈悲。種種有四種。但是佛那個就真正的同體大悲了,為什麼呢?一體,一體你就沒有分了,他的病就是我的病,他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他受苦就是我受苦,我受苦也是他受苦,所以均發同體大悲之心也。

“如《華嚴經行願品》云:「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故願來生我剎之人,發大悲心,普利群品。品者品類。「利益諸群品」即普利一切種類之無數眾生。”

  「亦以大悲心」,這個「亦以」就是「也是」的意思。來到極樂國土,我常常說不是去享受,你也是跟阿彌陀佛一樣,也是以這個大悲的心來利益眾生,你成了佛,自自然然就是要度眾生。要不然就沒事幹了,所以二乘種不生,二乘就是阿羅漢辟支佛,你只是求自覺,自己安樂,自己享受,是自私自利個人打算的,不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要「利益諸群品」,來往生的他們不但有光明大丈夫相,也都有大悲的心,跟佛一樣的大悲心來「利益諸群品」。種種種類的眾生要覺他怎麼辦呢?很慈悲。你想救人要覺他怎麼辦呢?這一段大家不念《無量壽經》不要緊,這一段大家可以常常念念,這一段非常緊湊,你要覺他要去度眾生,你不能不自覺,自覺啊!要使別人覺悟,你自己都還沒有覺悟,自己都糊里糊塗的,你怎麼能夠使別人覺悟呢?你還在睡覺,怎麼叫醒旁邊的人呢?這句話是黃念祖老居士說的,我應該是在十多年前聽這句話,第一次聽就說太棒了!你還在睡覺,你怎麼叫醒旁邊的人?這不是好笑,本來就是這樣,你都糊里糊塗還在睡覺,所以這個話很絕,既然如此那就要「利益諸群品」,自己就要: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欲」指貪欲。《四十二章經》云:「離欲清淨,是最為勝。」”

  那麼你自己要如說修行,要離欲啊!欲就是貪欲。所以諸位大德要出家,這點就很重要,這裡是對出家人說的。因為雖然我們在座的沒有出家,但是這個視頻出去,有出家人看嘛!這是念公跟出家人說的,這點很重要。那麼在家人這點就比不上了,比不上出家人,所有一切種種讓你心不清淨的,通通全部都叫做欲染。下來說正念:

“「正念」者,八聖道之一,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名正念。”

  那麼正念就是八正道之一: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勤、正念、正定。深正念是很深的正念,不是一般的,是圓教頓教的深,也就是《心經》的那句話-深般若波羅蜜,行深般若波羅蜜,般若波羅蜜前面加個「深」,那就跟小乘的般若波羅蜜不一樣,不是跟小乘共有的那個般若,是不共般若,這就是真般若,深入的般若那就是無所得,無所得就菩提薩埵,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這個是正念,離開邪的分別,而心念能夠符合於法的實性叫做正念。不是你從那個字面上看的正念,哦,這個念頭比較正一點,不要太邪了就是正念了。那這樣你不用來這裡聽課了,那很淺。《觀經》的話就比較清楚了,下來就引了《觀經》的話說:

“《觀經疏》云:「捨相入實,名為正念。」”

  注《觀經疏》的人說什麼叫正念呢?八正道之一,捨就是離一切虛妄相,入到真實,入的是諸法實相,這個叫做正念。不是你以為正念就是大概是正確的想法吧?但是要以什麼為標準呢?所以不是以你自己的解釋為標準的,要依據經典,是佛的標準,不是你的標準,所以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這個「智」是聰明,不是般若智慧。能言善辯的人碰到圓教一定投降,不是圓教,他還有得跟你辯論的,碰到圓教就投降了,一般的佛法還降服不了他,要怎麼樣的?要這本《大經解》叫他拿回去看看,第二天他就還回來了,投降了,都不曉得講什麼。

“「淨慧」者,《會疏》云:「淨慧則是般若波羅蜜。非人天小乘不淨之慧,故名淨慧。」”

  淨慧就是般若波羅密,不是人間小乘的智慧叫淨慧,所以要「利益諸群品」就應當要離欲,深的正念有如深般若一樣,趨於諸法的實相,以清淨的智慧來修梵行,那麼下來解釋梵行兩個字:

“「梵行」者,清淨無欲之行。為《涅槃》五行之一,菩薩利他之行,能為一切不善之對治,離過清淨,故名梵行。”

  梵行就是清淨無欲之行,菩薩對於一切法都能夠對治,都能夠離開一切過失,能夠清淨,這個叫做梵行。

“又證涅槃之萬行,名梵行。”

  還有能夠證得涅槃的一切行也稱為梵行。下來引了《會疏》:

“《會疏》:「欲是諸苦之因,施(度)戒(度)能離之。正念是善護助,如著鎧入城。忍(度)定(度)能為之。淨慧則是般若(度)。精進一度總通五故。是則菩薩六度也。」望西師稍異於此,以離欲為施戒忍。正念為禪定。總之皆謂離欲,正念與淨慧,即是菩薩之六度。修此六度,能離貪瞋癡三毒,故曰梵行。”

  就是要以清淨的智慧來修離開一切欲染之行,來修能證涅槃的種種之行叫做修梵行。那麼這裡引了日本的望西師:

“望西師又云:「離欲即無貪,善正念無瞋,淨慧無癡,此名梵行。」”

  望西師說得好,離欲就是無貪。你為什麼貪?這是你有這個慾望,你想得到,你才貪,你離開這個慾望了,你還貪什麼?所以善正念就是無瞋,淨慧就是無癡,愚癡就是沒有智慧嘛!這就是梵行,離開了貪瞋癡。

  所以上頭這一段就是從「立名無量壽」起,我成了佛,大家都來,來到跟佛一樣的身相,也跟佛一樣的心,不但身一樣,心也一樣,也是大悲普度,大悲普度眾生首先要自覺,自己就要離欲,就要正念,而以清淨的智慧來修證入涅槃的梵行,這是前面的一大段,到這裡一大段。底下就要顯無量光了,怎麼顯我們看偈頌說:

願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剎

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厄難

悉捨三途苦 滅諸煩惱暗

開彼智慧眼 獲得光明身

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上段表無量壽,本段表無量光。無量壽,體也。無量光,相用也。”

  無量壽是表本體,無量光就是相跟作用。你有體,沒有作用,不能起教化的效果啊,你不能讓大家覺察,眾生從作用上才看到本體的能力。你說現在有電嗎?當然有電,電你怎麼看到它的能力有多大?電可以點亮一個小燈泡,大一點的 20瓦50瓦100瓦,可以點很多燈,可以發電,你要多大就多大,要小就小,那從哪裡看出來電的這個能力呢?不可思議可以千變萬化,從它的相看出來了,你沒有這些種種的燈,你怎麼知道這個電它能夠給你呈現這樣子的一個你想要的這個照明呢?就是這個意思嘛!所以本體它沒有起作用,那我們是得不到啊,對不對?本體是法身,法身要現報身,要現應化身,包括常寂光土,常寂光土我們摸都摸不著,那是佛的自受用境界,佛的法界。但是你要救度眾生你怎麼辦呢?所以你要現一個實報莊嚴土,那還不行,實報莊嚴土是菩薩才行,還有很多人怎麼辦呢?再來方便有餘土,方便有餘土還不夠,你要普度啊,再讓所有的老太太老公公愚夫愚婦、沒有學問的都行,再現一個凡聖同居土,都來都來,帶業都可以來啊,這就是佛慈悲嘛!從體現相,現它的作用。所以像當年的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釋迦牟尼佛不是法身啊,法身是毘盧遮那佛,那如果在印度三千年前出現一個毘盧遮那佛,那不行啊,盧舍那佛都不行呢,要現一個化身的釋迦牟尼佛,應化身,因為法身我們看不到嘛!看不到,你怎麼學?他要現一個應化身的釋迦牟尼佛,我們能看到的,我們就可以跟他學。你不能學,你就沒有辦法得到利益了。所以下來的註解就說了:

“從此體相用流出無邊之化德化益”

  從這個本體流出了無量無邊教化的功德和教化的利益。

“善導大師《定善義》曰「一一誓願為眾生」。今此偈頌,正顯是心。”

  善導大師說彌陀的每一個誓願都是為了眾生,我們剛才看到了彌陀的誓願,是把大家接到極樂世界,而且他願意來的人也都像彌陀這樣子的度眾生,都輾轉這樣子的救度,一一誓願都是為眾生,現在這個偈頌正是顯這個,那麼佛為眾生又怎麼樣呢?下來說了:

“「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智慧光」者,有二義:一者,如《涅槃經》云:「光明名為智慧。」又《超日明三昧經》曰:「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

  所以我們看到光明兩個字,不要只想到是光啊照啊照明那些,那個沒什麼作用,照完不就完了嗎,是不是?原來光明就是智慧,因為佛要把智慧傳給我們,讓我們開智慧,智慧沒有形象,是不是?哦,智慧跑出來了,智慧怎麼跑出來?光明還可以,光明還可以沒有限度,沒有限量,那裡都可以照到,所以那裡都可以照到,光明到那裡,智慧就到那裡了,所以智慧光有兩個含義:一個就是《涅槃經》說的光明就叫做智慧。《超日明三昧經》說: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那麼大的智慧能發露出來了,顯現了,能夠照明這個法界,這個叫做光明。下來繼續說:

“詳見前光明慧辯願注。茲不俱引。”

  前面講過了,在「光明慧辯」那個願裏頭我們解釋過了,這裡不再多說了,說明光明就是智慧。接著說:

“二者,如曇鸞大師《讚阿彌陀佛偈》曰:「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

  引出來的經典,祖師一一告訴我們:光明就是智慧,那我們就相信了。曇鑾大師讚佛的偈子說:「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佛光能破無明闇跟前頭的意思是一樣的,因為光明就是智慧嘛,智慧當然是破無明,所以一定要佛法說的般若智慧。大家聽好了,世間的聰明智慧,力量不夠,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習氣太重,業力太強,沒有佛的般若智慧,不能破無明闇,因為世智辯聰對佛來說也是無明,能說善道講得天花亂墜,這些都是眾生的知見,不是佛的知見,你看《首楞嚴經》不是說的嗎?什麼叫無明?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的根本就是你本來什麼都知道的,現在你什麼都知道,你還要再去知道更多,那就是開始無明了,這個要好好的體會啊!

“上句,義同前。下句,則表「智慧光」是彌陀聖號之一。亦彌陀十二光明之一。「願我智慧光」是《宋譯》之文,在《唐譯》則為「願獲如來無量光」。據此則智慧光,即無量光。”

  又再一次證明了,這個智慧光又成了佛號了,那就更容易了!所以佛又號智慧光,「願我智慧光」是《宋譯》之文,在《唐譯》就不是用智慧光這個名詞了,而是用無量光,那就是「願獲如來無量光」,所以智慧跟無量光是同等的,剛剛那個說法是成立的。那麼這樣子就可以看出智慧光就是無量光,在那裡呢?無量光是什麼呢?很簡單就是這句那摩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就是無量的智慧,所以下一句就說了「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

“且彌陀雖列十二名,實則一一名中,均圓攝餘之光德,故知智慧光亦無量、無邊、無礙、無等、常照、清淨等光也。”

  就是無礙光、無等光、常照光、清淨光。

“是故下句即「普照十方剎」。無量光,則橫遍十虛,故無剎不照。且此光明即是智慧,能照破眾生無明之垢闇,故此下重顯智光妙用,而曰消除垢冥等等。”

  因為無量光所以他就普照十方佛剎,十方剎土,無量嘛,他沒有限量 unlimited,阿彌陀佛有十二光,常照光、無礙光、清淨光....我們在經文後面第十二品的光明遍照裡面會有詳細的說明。所以他這個光就普照十方剎土,無量光就遍一切虛空,沒有一個地方不能夠到達的,遍一切處嘛,而且這個光明它就是智慧,不只是能夠破我們這個夜間的黑暗,你看太陽一出來就亮了,就破了黑暗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破除眾生的無明。以前講過,你去曬太陽能夠開悟嗎?太陽它不能照破你的無明啊,眾生之所以成為眾生,就是無明,why 為什麼?一念妄動就是無明。那我們現在動不動啊?動得亂七八糟啊!無明就成三細六粗,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了,一個人一個樣子。極樂世界的每一個人都是同樣一個樣子,而佛這個光當然一切黑暗都可以照破了,而且同時可以照破眾生無明的暗垢,這是智光的妙用,佛的無量光的妙用,佛的光普做繞益,不僅僅只是在極樂世界,大家要知道,不僅僅只是在極樂世界加持極樂世界的眾生,而法界一切眾生,無量光遍全法界,這句話很重要!要不然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啊?你去照你的極樂世界的人好了,都照不到我,我都得不到利益。無量光遍全法界,那我們甲洞是不是在法界裡面啊?都在佛光的加持之下了,這裡也有啊。哎,你說沒有,你敢否定?那你就是跟釋迦牟尼佛抬槓了,那什麼叫遍一切處?但是我們現在無明的垢染太重,無明的殼太厚了,有的時候感覺不很明顯,但是這個加被還是決定不虛的,真的!你看,我們任何人都可以這麼說,我們現在能有這種情況,什麼情況?不錯的情況,每個人都是一樣,都是因為在佛的加被之下,這才取得現在這個情況告訴你啊,不然就更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了,悽悽慘慘啊!現在還沒有什麼事,對嗎?大家現在都還很正常啊,等聽完經又回去啦,要吃宵夜就吃個宵夜就睡覺,明天又照樣起來了,是不是?都是有佛光加持我告訴你,所以佛光一定有加持。那麼智慧光普照十方剎幹什麼呢?你照那些佛國十方佛土幹什麼好玩啊?一定有作用就是要-

“「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三垢」者,貪瞋癡三毒之異名。「冥」者,無知也。”

  就是要給一切眾生消除三垢所產生的冥暗,黑暗。「冥」是無知,愚蠢。消除三垢冥所造成的無知,剛才就說了,因為無知就掩蓋了真實的意思,你無知,你誤解,很好的東西你不能信,不能理解,而你去信那些錯誤的東西。有的人買東西,他不認識那個牌號,買了假藥吃了就中毒了,佛法更加是如此。

“《俱舍論一》曰:「以諸無知,能覆實義,及障真見,故為冥。」”

  三垢前面講過是貪嗔癡,消除是由於貪嗔癡給眾生造成的無知,他就把這個真實義給覆蓋住了,他就見不到真相。那他看到什麼呢?看到是假相,他看到的都是假相,又以為是真相,所以才叫做癡,認假作真就是愚癡。沒有真的見解,所以稱為冥,所謂你看我們叫幽冥,幽冥是鬼界,鬼界稱為冥界,那個冥界更糊塗了。

“「明」者,顯也,備也,盛也,成也。「濟」者,度也,救也。「明濟」,於《會疏》本作「廣濟」,故知明濟即廣度之義。”

  明就是明顯。所以「消除三垢冥」就是廣為一切眾生消除貪瞋癡所造成的黑暗無知。「濟」就是救度。「明濟」《會疏》的解釋就是「廣濟」,故知明濟即廣度之義,也就是廣度的意思。

“「厄」者,礙也,縛也,難也。「難」,苦難、災難、困難也。”

  廣度一切障礙,「厄」就是難,苦難。救濟一切眾生的苦難,一切苦難災難。因為你糊塗無知,所以你就會做錯事,上當,受騙,犯法,受刑,就是要救濟,免除你這一切。世間的苦還好受,一報就完了,一槍斃死了就完了嘛!可是在地獄中那是無窮無盡沒完沒了啊!死了以後,陰風一吹又活了,活了之後又死啦,死了以後又活了....一天不知多少萬遍生死,這是厄難。什麼原因呢?cause and effect因緣果報,原因就是由於你的貪嗔癡,他要真正知道的話,他今生要相信這個道理,他就不肯這麼幹了。就是因為無知啊!所以他才會幹這種事情。那麼法藏比丘他發了這個願,都是為了幫助我們解決這些貪嗔癡無明種種所引起的這些種種的過失,所以學佛就是為了學這套東西,來避免我們步上這個後塵,避免我們犯更多的錯誤,要不然一錯再錯,就不能回頭了,然後一般上又為了愛面子,又是玻璃心,又種種的固執,種種的自以為是,所以就越走越遠,越來越錯,就陷得越深了,要回頭不容易啊!沒有佛法,佛法不入心,佛法得不到受用,這個回頭相當的吃力,但是你必須要回頭,你不回頭,你的前途怎麼辦呢?你將來會怎麼樣?不要等將來,明天怎麼樣?你的健康,你的運氣,你跟家庭的關係,你跟人跟人之間的關係種種這些,會越來越惡劣,越來越嚴重!所以一定要回頭。哎,回頭有什麼難的?這不就回頭了嗎?我不要不要,回頭只是轉一轉,速度不到一秒鐘,看你願不願意?看你認為值不值得?所以後面加了這段給大家信心,所以很重要!佛法就是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而且要這樣子的佛法才夠力量來回頭,是一秒鐘都不用的。如果是一般的佛法,又不想回頭,又回去了,力量不夠。圓教的一棒給你敲醒,回頭有什麼難?這不是回頭了嘛!再想想回頭的好處,想想回頭的好處就值得回頭。

  好,我們今天時間到了,下來很精彩的內容我們留到明天再來跟大家一起學習。好,謝謝大家的出席,阿彌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