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7/22 13:10:32瀏覽305|回應0|推薦2 | |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12集 七寶淨土講堂堂主慈淨老師,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各位來賓,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好,我們繼續看*教起因緣*的第三項,在《大經解》第13頁,請翻開《大經解》第13頁,說: “丙 他力妙法,善護行人 其他法門,全憑自力,末世修行,多諸障難。” 這是他力法門,善護行人。不光是靠自力,而且是靠他力。所以《阿彌陀經要解》就說首先要信願行,而且要「信」。「信」,澫益大師他指出六點,信事、信理,就信它的本體,它的理體,真如實相,這就是信理。然後要信事,極樂世界種種莊嚴,這是事。往生種種,這些都是事,不光是信理,還要信事。要信自,還要信他,要信自心具足一切,自心妙明啊!再來要信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皆是我心之所流現,這是信自。同時還要相信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那兒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大家可以在那兒往生,可以聞法,可以得度,要信自,還要信他。要信因,要信果,除了一般因果之外,要相信你這個念佛的因,信願持名為因,決定得到往生成佛之果。所以要信他,這就是《阿彌陀經要解》說的六信。這個六信詳細的解釋,念公在《淨土資糧》有很重要的開示,也說得很詳細很仔細,這個我們會另外製作視頻,以後大家也有機會看到跟聽到。 那我們有的人學了一些理論就說,一心念佛是念念他,說我們這是心外求法,求一個十萬億佛土之外的阿彌陀佛。但是他不知道自他是不二的,自他不二。所以這個不能有偏差,不然就光是只信這一邊,所以華藏世界那麼多佛的世界都是事,只信了一個無為無相,就偏到空這一邊了,那就不是深的般若,是一個很淺很淺的般若。所以他力妙法很重要。「其他法門,全憑自力,末法修行,多諸障難」,很多的魔難魔考,我們看念公舉了《首楞嚴經》的經文來說: “例如《楞嚴》中廣明行人於禪觀中之五十種陰魔干擾。行人正見稍失,便陷魔網。” 《首楞嚴經》有說了五十種陰魔,一念之差就入陰魔了。現在說的奇異功能,那比《首楞嚴經》所說的魔的境界差多差遠了,那個魔通厲害多了。所以現在我們要有正知見啊,不能被這種奇異的事情迷失了我們的方向,我們還是要堅持我們的正法。那麼《首楞嚴經》就說了,你們就是要去打坐,你們要離開了楞嚴咒,要避免魔事,那就沒有可能了。你不能念咒,也應該在禪堂蓋著這個咒,身上帶著這個咒,所以為什麼大家上殿要念《楞嚴咒》,念大悲十小咒,這就是他力護持你,不要被非人得到便利。非人真的是有,這不是迷信。魔也確實是有,尤其是心魔,他就是要障礙你。你相信有沒有你自己呢?你相信有你自己,那就有魔了。你要是說我是空,無我,沒有我了,你真能做到,那就真的是平等了。既然都平等了,你就可以去廁所吃大便,就跟你吃最好的食物是平等的,你這才能說是平等,真正的平等。不然壞的不吃我要吃好的,那你這個平等是假的。你要講這都是空,那你自己要先空下來,所以他力很重要。還有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境界,現在外面亂說一通。下面這句還是《首楞嚴經》說的: “故該經云:「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那些打坐什麼都是這樣,天台裏頭大家學止觀,這個老師會教你們,這往往會有殊勝的境界出來。你不作聖心這方面的體會,這就是個好境界了。你打坐了之後,它出現好境界,那你如果是「若作聖解,即受群邪」,你覺得我這是特殊了,我這兒打坐有了功夫,有了境界了,我這高明了或者什麼什麼的,你這樣反而受到魔擾,這不是進步,反而是退步了。 “可見行人稍有執著,便失正見,即入魔途,求升反降,甚至墮入泥犁,是故其餘諸法,名難行道。” 所以其它的法門成為難行道,就是這個原因,純粹要靠自己,是很難很難的! “但念佛法門,同於密法,是他力門,屬於果教。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被,護持行者,魔不能擾。” 但是念佛法門同於密法,淨土法門是密教顯說,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把佛的境界公開了。簡單說,就是這樣,將佛的境界公開顯出來了,同於密法,跟密宗一樣,也是他力門,是果教派。 「行人發心念佛,仗彌陀本願攝受,威神加被,護持行者,魔不能擾」,咱們發心念佛,就靠彌陀的本願,彌陀發了四十八願給念佛的人十念必生,這就是要護持你嘛,魔就不能夠干擾了。經典有證明有說明的,下來我們看: “如《十往生經》云:「佛言:若有眾生,念阿彌陀佛,願往生者,彼佛即遣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若行若坐,若住若臥,若晝若夜,一切時,一切處,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 這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是佛說的,如果有眾生念阿彌陀佛,包括咱們現在的人都在內,都包括在內,誰念阿彌陀佛,你念四個字也行,你念那摩阿彌陀佛六個字也行,「願往生者」,你願意往生的,那麼「彼佛」,「彼佛」就是阿彌陀佛,即從極樂世界派二十五菩薩擁護行者,不管你是行是坐是住是臥,乃至白天黑夜一切時一切處,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日夜就是我們現代人講的24小時,也就是包括我們在睡覺。我們在睡覺菩薩還是護持我們。所以我們常常就祝福人家「夜夢吉祥」,都不令惡鬼惡神得其便也,不讓那些惡鬼惡神祂們能夠來下手,祂們沒有下手的機會,二十五位菩薩圍繞著你嘛,不讓祂們得到方便,惡鬼惡神就不能加害你了。所以這就是他力護持。 “又《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云:「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大勢就是表力啊,力量的力,大勢登峰造極,大勢至菩薩他就在咱們這個世界,攝受念佛的人歸於淨土啊,把我們攝到那裏呢?回老家啊,把我們攝到淨土去了。 “故《淨修捷要》云:「大勢至菩薩,現居此界,作大利樂。於念佛眾生,攝取不捨。令離三途,得無上力。」” 所以《淨修捷要》裏頭就說了,《淨修捷要》是夏蓮居老居士的著作,現在都開始普及了,開始被大家重視了,很多同修都在拜這個《淨修捷要》,因為才三十二拜,用的時間也不長,效果非常的顯著非常的好。《淨修捷要》就說了,大勢至菩薩現在就住在咱們這個世界,雖然在極樂世界,也在咱們這個世界,當然這你不用懷疑,因為菩薩千百億化身嘛,幹什麼呢?「作大利樂」,給大家過一種很大的利益跟安樂,「於念佛眾生,攝取不捨」,對於念佛的眾生,他正在那兒攝受加持,不捨棄,沒有放棄你啊!「令離三途」,所以還不只是不讓他被魔干擾,甚至還讓他離開三惡道,讓他得到無上的力量,得到往生。 “又《阿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 ” 那麼聽到了《阿彌陀經》,也就是等於聽到了《無量壽經》,來受持這個經,依法奉行及聞諸佛名者,《阿彌陀經》裏面還有很多佛的名字佛的名號。這些個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大家要注意這個「皆」,「皆」就是一個都不漏,全部都包括了,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你就受到一切佛的護念了,所有一切眾生都受到一切佛的護念。下面又說: “又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魔不能犯。” 經典這裏還說了,還有念佛的人有一由旬的光,一由旬到底有多大呢?古代的天子行軍的時候,一天的路程有時候是四十里,有時候是六十里,有時候是八十里,那個沒有標準。行軍可以快一點,可以慢一點,里也不很標準,里有大有小。我們就取它最小的,免得誇大,就說四十里吧。念佛的人放一由旬的光,他放的光是四十里。所以現在有的人看到奇異功能有點什麼光,就奇異得不得了,驚為天人。這叫大驚小怪。在佛門裏面這不算什麼,不知道佛說的念佛人他有四十里的光,說的就是你自己啊!你好好的念佛,能放四十里的光。所以大家念佛上殿,不只是自己得到好處,是這一方都得到好處。其實還不只這一方,整個地球都得到好處。其實還不只地球,整個宇宙都得到好處。所以為什麼出家人要受到供養,是不是?這才是受到供養的一個理由。 “由上可見念佛之人,有彌陀所遣之廿五菩薩,於一切時處,擁護加持,又有大勢至菩薩等,威德攝受,復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故得遠離魔難,安穩修持。仗他力故,化險為夷,稱為易行道。” 從上面可以知道,念佛的人有阿彌陀佛派了二十五菩薩來保護,又有大勢至菩薩等等來攝受,當然也包括觀世音菩薩,同時又受到一切佛的護念。 「故得遠離魔難,安穩修持」,所以就能夠遠離魔障,就沒有魔惱了,沒有困難,沒有難啦!那麼就可以安穩的修持,可以安心的修行了! 「仗他力故,化險為夷,稱為易行道」,那麼前面講又有他力的加持,所以現在大家都想要修密,密的特點用的也是他力。但是密宗裏頭冒牌假冒的太多了,這是念公說的,因為念公他是真正的金剛上師,他就很清楚,有資格說這個話。所以末學我只是轉述,說密宗裏頭假冒的太多,你很難得到一個真正的師父。所以那也是很麻煩啊!是不是?你師父就是魔,那你就壞了,不用魔來干擾你,你自己就掉進魔掌了,所以很危險。還是淨土法門穩當,安全可靠,所以稱為易行道。 “或以談他力為著相,應知他力,亦是自心。自他不二,自他宛然。因他力而顯自心,從有念以入無念,正是本法深妙處。” 如果你說靠他力是著相,應該知道他力原來就是自心嘛。這裏說的八個字很重要,大家好好的去體會,不能偏到一邊,說「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自他不二」,自跟他不是兩個,你怎麼可以將它變成兩個呢?自跟他不是兩個,但是自他又宛然,雖然不是兩個,但是又有自又有他,有自有他,但是又不是兩個,這個道理就比較難懂。 那我們用世間的譬喻來說,用世界的比喻比較好懂,之前說過佛性的時候,就打了個比方,像什麼呢?像磁magnet,這個磁有磁性,對不對?所以古代就發明了指南針,黃帝就打敗了蚩尤,為什麼是指南針?因為地心是磁,鐵的針就受了磁的吸引,它的方向就一定了,不管你是指南還是指北,都是磁的吸力,但是磁性是什麼呢?磁的作用大極了,發電機就是有磁,然後用導線在磁裏頭轉,導線就生電了,很多設備都靠電,電就是這麼來的,靠磁,在磁場裏頭有個運動的導體來出電,就是這樣的一個原理。那麼倒過來,如果這個導體沒有動的原動力,我們在磁場裏頭把導體通上電,它就動了,成為原動力,電動機就是利用磁,磁就有這麼大的作用。所以一個電動一個發電,電動也是利用磁,但是這個磁是什麼東西呀?你把那個鐵打成了粉末,比粉末還小,你也找不出一個東西叫做磁,對不對?它就是在鐵裏頭,但是你找不到。所有的電子所運動的軌道都一致了,就表現出磁性來了。這是磁,所以你不能說磁沒有嘛,沒有的話怎麼會發電啊?怎麼會電動呢?你不能說沒有,你說有嗎?那你拿出來我看看,誰能把磁找出來?誰也找不著,誰也拿不出來,誰也分離不出來,不可得。 所以空跟有,拿這個來做比方來做譬喻,我們的佛性絕對是有,但是你說它在那個細胞裏頭,在你身體裏面那個細胞裏頭?在那個血管裏頭啊?那兒都不是,所以禪宗二祖慧可才說:「覓心了不可得」,找不到啊!找心找不到。妄心找不到,真心也找不到。「無」,你說是「無」,可它是「有」,說是「有」,它是「無」,所以我們眾生的這種見解你就想不通了,通不了了,不明白了。這是佛性的情況。 前陣子在中國湘潭有一位同修,他是個西醫,是外科的。他學了佛之後就說,一個人拿去解剖,從頭到腳解剖開來了,都找不到佛性,找不到在那個角落,怎麼找也找不到,但是你又不能說他沒有,這件事情我們在前面也跟大家談過了。到了「本經體性」的時候,這個內容還會再繼續的談。 那麼自他不二怎麼個理解呢?下面就很重要了,像這是一個大的磁鐵,我這是一根針,我們都知道針過來就被磁鐵吸上去了,大家都有這個經驗。吸鐵石就是能夠吸鐵嘛,不然怎麼叫吸鐵石呢?為什麼能吸鐵呢?因為鐵它也有磁性,它有磁性但是它就是亂了,裏面的分子都是亂動的。但是在這個磁場之下,它就讓它的軌道慢慢走順了,走順了它就顯出磁場的情況來了,就顯現了,南極和北極就相吸,北極和北極就相排斥了,磁場是一個,那就是自他不二,是一不是二。 那怎麼又是自他宛然呢?明明是兩個東西嘛,是不是?這是個大磁鐵,我這是個磁針,那不是兩件事嗎?而且我本來沒有顯磁性,因為它的作用,因為這個大的磁鐵的作用,我的電子的路都走得一致了,那我的磁性也顯出來了。就好像眾生因為佛的教化,我的妄想也沒有了,我心裏也清淨了,我也跟佛的心一樣了,這不就是自他宛然嘛!所以「自他不二,自他宛然」,這樣來理解才是一個正確的理解。只是承認自而不承認他,只承認理而不承認事,只看到那些事相,而不知道道理而不認識自,那你就迷於這個事相,而不知道它的本來了! 「因他力而顯自心」,所以這個法門是因他力而顯自心的啊,所以佛的這種加被,就是你去念嘛,你就別管這麼多,就念,念到最後自得心開,顯了自心了。你就從有念你就入到無念了,「從有念以入無念」,從你開始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來念去,念來念去,你就念而無念了,你在念的時候就離開了這些念,離開了這些妄念,只有這一句清清淨淨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這個時候你就離念了。「正是本法深妙處」,所以這就是這個法門深妙的地方。 “是故《彌陀要解》云:「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 所以《阿彌陀經要解》說這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在於了解了...這還不僅僅是了解,這個「了」字很深很深,這事你能辦得成功嗎?你能了得了嗎?能了就是解決的意思。所以這個「了」不但是了解,這裏頭還有解決的意思。總之全在「了他即自」,能夠深刻的認識他原來就是自。 那麼說「若諱言他佛」,你不肯說你以外的十萬億佛土的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諸上善人,蓮池海會,你不肯說這個,你只承認一切是我的自心,什麼「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那你就偏向這一邊了!所以禪宗人就有這個問題,有這個毛病啊,這個就是澫益大師說的「他見未忘」,你還有他見啊,不肯說他佛,你要沒有他見,說他佛有什麼關係呢,是不是? 相反的怎麼樣呢?說,「若偏重自佛」,只承認我自己本來是佛,阿彌陀佛也是我自心本具,那麼往生也就不必要了嘛,你還往生什麼呢?你自己就是佛了,你還到極樂世界幹嘛?極樂世界就在你這裏面嘛,「唯心淨土」嘛,是不是?前面講過了那位外科的西醫,你解剖從頭到腳,你在裏面都找不到極樂世界,是不是?所以你不但有我見,而且是我見顛倒,是個顛倒的我見。所以這個是很圓融的講法,你不能偏在一邊。所以我們這第三點就是說這是他力法門,得到佛的護持,所以非常的穩當,同時又把這個他和自的關係做了一個敍述。 好,我們繼續看「教起因緣」的第四項,在《大經解》第15頁,說: “丁 暗合道妙,巧入無生 夫無念與無生遠非凡夫之所能。圓教八地菩薩,離一切心意識分別,始名真得無生法忍。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安能期之於具縛凡夫?” 緊接著是第四點,就是說的這八個字「暗合道妙,巧入無生」,這個就是淨土宗最奇特、最殊勝、最微妙也最圓融不可思議的地方了。它既然是三根都普被,最高的像文殊普賢,最低的像五逆十惡的,甚至於臨終十念都能往生,事情就是這樣。我們都知道了,也能夠接受,前面也提過了。那麼這個道理呢?之前講的都是事相,那麼這個道理呢?它要有一個道理才行啊!它不是只有特殊像練功夫似的,你懂得訣竅就成功了,不需要懂得這個道理,你勤練苦練就可以了,不是這個意思。佛法裏頭沒有這個意思,很多人以為密法裏頭有這些,都不是。這個淨土法門它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因為這是圓教,圓教的教法都需要先悟後修,你必須悟了之後才能夠修的,你不悟,你整個是糊塗的,從什麼地方起修啊?所以這都是先悟後修的法門,從悟的境界上開始,你才能夠進修啊。但是開悟談何容易啊?千個萬個難得一個半個,當前要找一個開悟的人難極了。所以過去說過開悟要什麼條件呢?開悟要「七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要七朝天子的福報加在一塊兒,可是你光有福報還不行,還要有九代的狀元,這個狀元等於我們現在說的博士,七朝天子的福,九代狀元的才華聰明集中在你這一生,這樣的人才有開悟的份。那你先悟後修當然就很難了。 而淨土法門是什麼呢?這兩個最特殊了,一個是淨土法門,一個是密宗,你不必悟也可以修,那麼不悟怎麼能修呢?不悟怎麼能修呢?所以這就是諸佛慈悲的大智慧大慈悲的結晶,這個結晶是什麼呢?就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是佛的大智慧啊!這四個字-阿彌陀佛,是諸佛的大智慧大慈悲的結晶,就在這四個字,就給你這個法門,就叫你念,讓誰都可以做,不考慮你的背景身份,只要你接受,認真老實的去做,而在你做的過程當中,你不知不覺不知不覺,你還不明白不知道,你已經合乎這個道妙了。其它的法門是正入無生,從正路上堂堂正正的證入無生法忍。這個淨土法門是巧入無生,它是一個巧妙的方法,因為它「暗合道妙」,暗暗的契合這個道最妙最妙的地方,是很巧妙的「巧入無生」,很巧妙的證得無生。 所以就是這樣一個教它才興起,就是這樣一個教它才能普被三根,才能夠使到沒有開悟的人也能得到即生的果實。前面提過是念公說的,這個淨土法門能夠讓你不開悟卻能享受開悟的成果,這是黃念祖老居士他親自說的,這個道理確實太難懂了,殊勝的果實可以圓修。這個圓修跟普通的修是相差很遠,一天等於一劫啊。圓人跟普通人的修持,大家都是凡夫,但是一個是圓的見解,一個是不圓的見解,兩個人修持是日劫相背,圓解的人修一天等於沒有圓解的人修一劫。那麼圓解就很難啦! 但是現在要怎麼做呢?它總是要有一個下手的地方嘛,這個淨土法門就可以從一個普通的凡夫開始,當然你暗合道妙,這就是它最殊勝的地方,怎麼個暗合呢? 我們就看下來說了,剛才我們說我們要修,就是要修到無念,要離念,「是法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你要做到「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要無念,然後還要證到無生,無生就無滅了。這個不是凡夫所能夠做得到的,這個要到圓教啊!所以華嚴判教判這五教:小、始、終、頓、圓,小教、始教、終教、頓教、圓教,所以圓教是最高的了。我們常常跟大家說的,就是我們世間的博士班,沒有再高的了,到圓教的八地菩薩,那就高級了,他才能夠離開一切心意識的分別,沒有分別了,心的分別意的分別識的分別,離開了,完全離開了,這才叫做真正得了無生法忍。所以「花開見佛悟無生」,就是悟這個無生法忍,圓教的八地菩薩才可以。那麼在別教,天台講四教:藏、通、別、圓,別教的初地只相當於圓教的初住而已,所以圓教的階次很高啦!圓教的八地菩薩才能夠真正證到無生法忍。 「可見此乃聖者之所難,安能期之於具縛凡夫?」可見聖者聖人都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前面講了要到八地菩薩才行,而這個聖人聖者都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咱們「安能」,「安能」就是那裏能夠期望於這個具縛具足煩惱的凡夫,希望凡夫靠自己就能夠起修,就能夠離開這個妄念,離開無相離念離相呢?凡夫根本就做不到了。 “是以善導大師《四帖疏》曰:「今此觀門等,唯指方立相,住心而取境,總不明無相離念也。如來懸知末代罪濁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況離相而求事者。如似無術通人,居空立舍也。」” 善導大師在我們大陸,指的是中國大陸,在大家心目中不是那麼特殊的崇敬,但是在日本就不得了啦!他們對於善導親切極了尊敬極了。他們就說淨土宗第一代祖師是阿彌陀佛,第二代就是善導,第三代就是他們日本人了,是他們自己了。他們尊崇善導,善導確實是大德啊!大家都說善導是彌陀的化身,蓮池大師說雖然不是彌陀,那也是文殊、普賢、觀音、勢至之流的人。咱們對於善導由於一些傳記把他記載成自殺了,善導大師自殺了,這個是錯誤啊!這一定要補充,這是誤傳。 下面就摘錄黃念祖老居士跟懺雲法師對話的一段,這段對話內容很珍貴,而且也很重要啊!這是念公親口說的。 他說善導實際上是中國一部份人把這個歷史給弄錯了,他說善導大師自殺了,這是錯誤的記載,這是日本人考證出來的,日本人在這方面很有功勞。我們這裏記載的是善導大師是站在柳樹上念著阿彌陀佛就跳下去了,其實這是一個錯誤。從律宗的祖師道宣寫的東西裏頭證明,這個跳樹自殺的是問話的人,是向善導大師問話的人,善導大師是答話的人,跳的是問話的人。當時善導大師正在光明寺說法,來了一個青年就問大師,他說:一個人念著佛死是不是就往生了?善導大師就說:念著佛死,是啊!那他就口裏念著佛一直念著佛,出了光明寺的廟門還在繼續的念,爬上了柳樹還在念,他就念著佛跳下去了。所以是問話的人,不是善導大師他本人,是問話的人。所以一個大德自殺這個事情就是把善導大師抹黑了。那麼現在大家還沒有完全扭正過來,就是改正過來,還有人說是善導大師自殺了。 善導大師一部很偉大的著作叫做《觀經四帖疏》,下面就是善導大師的議論,這是咱們淨土宗的祖師,那在我們中國也是四祖,這種排列是根據念公的建議。以後淨土宗的祖師要將曇鸞、道綽加進去。 下面是念公在《淨修捷要報恩談》的原話,這裏把它引過來說:現在我們列蓮宗的祖師,把曇鸞跟道綽兩位給刪除了,那在古一點的記載許多都是這樣列祖師的:開始第一代祖師慧遠,然後曇鸞道綽,然後善導,像《思歸集》等有些著作把曇鸞道綽給取消了。這是因為他們的著作流傳到海外,在我們中國內地沒有了。所以淨土宗有十種書在國內佚失了,稱為佚本,還好現在都回來了。所以我們將來要把曇鸞、道綽二師恢復進來,就是:曇鸞是二祖,道綽是三祖,善導是四祖。將來再印書的時候一定要做這種主張。現在新的《蓮宗祖師傳記》其中重新列曇鸞、道綽兩位大師為二祖跟三祖。像楊仁山寫的《佛教三字經》裏頭,還都有曇鸞、道綽。 我們繼續看,那麼善導大師說:「今此觀門者」,《觀經》所講的要觀佛的相好,首先要觀日輪,「落日懸鼓」,觀水等等一直觀上去,一共是十六觀。那麼這些觀的法門,觀相觀想的這些法門是「指方立相」,那麼觀西方不是指出一個相了嗎?西方是一個相啊,你立一個相你要觀啊!還有觀佛的白毫相啊,佛無量的萬億紫金身種種的,觀音菩薩種種的這些都是有相嘛!「住心而取境」,你的心就住在你所觀的境上了,取了這個境了。你觀日輪的話天天就看著太陽落啊,看了之後你就老想著太陽,一直想著這個太陽,睜眼合眼都看到太陽現前。我們這個《無量壽經》的會集者,念公的老師夏老師他這一觀就成功了,觀日出成功了。睜開眼也看到一輪紅日,閉上眼也看到一輪紅日,這個日觀初步成功了,這也是取境。這是十六觀的第一觀,底下還有很多觀,總不能無相離念嘛!你看日輪,日落懸鼓,一個圓圓紅紅的太陽不是就有這個相嗎?有日輪太陽的相嗎?你觀佛的白毫不是有白毫的相嗎? 這就不是無相,不是離念了。你心想著這個,老觀著這個,那不是就有個念嗎?為什麼這樣?下面就說了。因為「如來懸知」,大悲的如來慈父「懸知」,「懸知」就是早就知道了,預先就知道了,不用等到末法才知道,早就知道了末法的罪濁眾生,這些凡夫這些眾生就是有罪有垢障,所以很濁啊。這樣的一些凡夫,你給他一個相,在這個相上面去住心「尚不能得」,尚且不能得到成功,你這樣給他都還做不到,更何況你要叫他離相,而求到事上有所證得呢?所以這叫著指方立相,這是為什麼呢?為了末代的凡夫,只有從這個地方下手,這個地方下手最容易的。所以底下我們這個說的是必須如此,這句話就說明這個指方立相。這個《觀經》裏頭說你要觀想要念佛,念一句佛號,念這個名字都是相。你看這個阿彌陀佛四個字是不是相啊?就是相嘛!就說明這個的必要,這樣的立相它巧妙的地方在那裏呢?它就是很巧妙啊!到底它巧妙在那裏呢?這底下還有,說: “蓋以眾生妄心,念念相續,如急流水,從未暫息。今若勉強按捺,粗念雖得稍息,細念從未暫止。行人倘若錯認,便云相應,實大謬誤。” 你們大家自己說說好了,我們這個起心動念的這個妄心,所起的這個妄念是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它沒有停下來啊!這個剛剛來的妄念走了滅了,下一個妄念又來了。這一念已滅,新念又生出來了,就像什麼呢?就像那個急流的水,就是我們講的像瀑布,那個瀑布的水老在那兒嘩啦嘩啦的流,你說它可能停下來嗎?不可能停下來。咱們這個念頭老是這麼起這麼起,一個念頭緊接著一個念頭,就像什麼呢?就像那個浪花,你到海邊去看看那個浪花,那個浪花不就是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你什麼時候會看見那個浪花停住的呢?浪花停著不動那就奇怪了,這個世界就亂了。浪花沒有停,一個接一個,一個接一個,「從未暫息」,從來沒有暫時休息過一會兒,沒有啊! 那麼下面又說了,「今若勉強按捺,粗念雖得稍息,細念從未暫止」,這句話就說得很詳細了。現在你說我按著壓著它,壓著這個妄念不許它起來,不讓這個妄念起來,很多人就是這麼做的,管著它,你起妄念就不行,就這麼定住這麼觀,禪宗就有一個叫搬石頭壓草,石頭搬過來把那個草給它壓住,妄想起了,搬石頭來把這個草壓住,把妄想給壓住,表面上看起來這個草不再長出來了,不往外長了。可是那個草的根,那個根在下面你不知道它是什麼情況,那個根就越長越粗越長越粗,有一天草的根粗得可以把整個石頭抬起來,把石頭抬起來了,所以搬石頭壓草就是這句話。「粗念雖得稍息」,你壓它,一來就不起一來就不起,你坐在這兒,表面看起來像是止住了,其實是看錯,你不知道你還有微細的念頭。 下面說:「行人倘若錯認,便云相應,實大謬誤」。那麼如果你是這樣做的話,就是壓住它,那是粗的念頭,自己以為做到了。可是那種微細的念頭從來沒有停過,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事情,微細的念頭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證明呢?你晚上會不會做夢啊?你晚上還會做夢,不管那個是什麼夢,好夢壞夢都是夢,你這個夢就是微細的念頭。許多坐禪定的人,坐到也沒有了自己了,也沒有了床鋪了,也沒有房間,一切皆空了,自己以為這是很好的境界了,甚至於以為是一種無相很高了,見到佛的法身境界了。其實在禪定上面來說,這還都是欲界的事情,在三界之中還是欲界當中的事情,是欲界中的禪定,那差得遠呢!何況還有色界無色界,你那裏出得了三界啊?那麼在這個情形之下,修行人很容易錯認,以為這個就是了,我已經到了這個功夫了,粗念不起了。可是細念他不知道,就說我相應了。所以這裏說實在是個大的謬誤啊!是個很大的錯誤。所以參禪常常容易出很多毛病,這是難行道,禪定是很殊勝,是戒定慧,但是也要很善巧,要知道,要如法。 “於是大悲慈父,興無緣之慈,垂茲奇妙方便法門,指方立相,攝心專注。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 所以大慈悲父,興無緣之慈,同體之悲,就給我們一個奇妙的方便的法門,這是一個最奇妙,最奇特,妙是微妙,勝妙,這樣的一個法門最容易最方便。 「指方立相」,叫你就老想著西方,一直想著西方極樂世界,就想那個,不想別的,所以修淨土的人坐不背西,面西啊,他就一直想著西方。 「攝心專注」,把這個心就攝在一句阿彌陀佛,老惦著這個佛,老想著這個佛,那麼從這個妄心開始,你這個想佛的心也是妄心,但是你從這個妄心開始,絕對有個妄心,以妄心專注一個境,專注西方極樂世界,我這個念頭就在念那摩阿彌陀佛,那摩阿彌陀佛,就住在阿彌陀佛上面,這個連小孩都可以啊,是不是?這叫「攝心專注」。 「即此妄心,持佛名號,念一佛名,換除百千萬億妄想雜念」,你這個念佛名的時候,心裏正在念那摩阿彌陀佛的時候,心裏就這一句佛號的時候,就念這一句的時候,別的妄想都沒有了,清清楚楚就是這句那摩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那麼你就換掉了百千萬億的妄想雜念。所以很巧妙,是不是? 有人說我怎麼念佛的時候還是妄想紛飛呢?你不知道你在念佛的時候感覺到妄想紛飛,就是念佛的時候還會胡思亂想,妄想分別就是胡思亂想,這是當然的事情。你一念佛就沒有妄想,那你就成佛了。可是你要知道,你不念的時候是什麼情況?你不念的時候百分之百都是妄想,百分之百都是胡思亂想,可是你現在念佛的時候,在這個妄想當中,你出現了一句佛號,這句佛號就換掉了百千萬億的雜念。 “念得純熟,乃忘能所。心無所住,佛號分明。暗合道妙,便契《金剛般若經》無住生心之妙諦。” 老念老念就是一直念一直念,那摩阿彌陀佛,那摩阿彌陀佛...很誠懇,「念得純熟,乃忘能所」,不知不覺不知不覺到了這種情況的人很多,真正用功的人可以到這種情況,就是能念跟所念都忘了。 其它的做功夫你總有一個所嘛,你修什麼?修白骨觀,你不是要觀白骨嗎?你觀的全都是白骨,這個白骨就是你所觀的,你這個作觀的就是能觀的人。 念佛當然也是有能有所啊,你看我在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誰在念啊?空能法師在念佛,空能法師就是能念,那麼空能法師念的這一句那摩阿彌陀佛,就是我所念的,這是我的所念,都是從有能有所下手。所以離開能所是很難很難的。 但是這個念佛法門就是讓你念來念去念來念去,很自然的,不知不覺的,就把這個能和所給忘掉了。忘掉這個「所」,是個很了不起的事情啊! 眾生之所以成為眾生,就是因為「所」,建立了一個「所」,就成了二了。有能有所,一有「所」,就有二了。 「所立照性亡」,這是《首楞嚴經》的話,你一有一個「所」,你這個「照」,「照見五蘊皆空」這個「照」的能力,這個照的本性就沒有了,所以壞就是從「所」開始的。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入流亡所」,入了倒流,忘了所了,從「亡所」開始嘛!觀音的耳根圓通,凡夫那裏能下得了手呢?這都是很高的境界啦! 可是這個念佛法門就是這個妄心在念,念得純熟之後,你沒有別的妄想,就這麼一句清清淨淨清清淨淨,這個時候你就忘記了能念的是空能法師啦,你心中就只有這一個念,念的是什麼?你也就沒有分別了。所以這個所念的佛的名號,這個思想也沒有了。 「心無所住,佛號分明,暗合道妙,便契《金剛般若經》無住生心之妙諦。」心無所住啊!這個時候心裏除了這一句佛號之外,另外沒有所住了,你沒有再住在別的地方了,沒有什麼境界我住在那兒了。所以《金剛經》講無住,有住就是非住,都是錯,就是心無住。《金剛經》的無住就很高了,可是又不斷滅,這個很重要,所以這個是大慈悲。可是這個佛號分明啊,清清楚楚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分分明明,它沒有斷滅,明明朗朗,可是又沒有能所,就無所住了。所以這個就叫做「暗合道妙」。不是你得要去研究《金剛經》,懂得了很多很多,你就念阿彌陀佛就對了,你就念阿彌陀佛已經是契了無生了。後頭還要講無住生心,這不是凡夫的境界。所以你這麼念的時候,你不知不覺跟它就相「暗合」了,就契入《金剛般若經》無住生心的妙諦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咱們禪宗現在在國內,就是在中國了不起最放光的一個開示,從印度到中國都是單傳。佛的衣缽傳給迦葉再傳給阿難,然後在印度傳到達摩第二十八代都是單傳。達摩到了中國之後,一直從二祖慧可傳下去,傳到五祖最後到六祖。六祖之後就大弘,不是單傳了,就不是單傳不傳衣缽了。不是一代就是一個人,是大弘於天下,就是因為《金剛經》啊!六祖是廟裏的一個勞動者,不但沒有授比丘戒,什麼戒都沒授,就是廚房裏的幫廚,雜工,苦力,勞動者,不認識字。現在外國都把禪宗分到算是咱們中國的,當然禪宗還是達摩從印度傳來的,在中國大放光明,就是《金剛經》這句「無住生心」啊!那麼當時六祖惠能他到客店送柴送水,聽見客人在念《金剛經》,他就在那兒聽,就聽到了這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當時他心中就豁然,他就問客人說:「你這個經那兒來的?」客人就告訴他黃梅五祖正在弘揚。惠能他就跑去黃梅了,黃梅在湖北,他就從廣東跑到湖北,後來見到了五祖,五祖還是給他講《金剛經》,又是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豁然大悟。他那個時候寫「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那個時候他還沒有徹悟,但是已經超過神秀了。後來大悟那就得到衣缽了。所以大家想不通,都以為廟裏的和尚爭名奪利,你看得衣缽就去搶衣缽,以為是神秀。其實大家低估了神秀,神秀很了不起,他沒有這種的思想。你看武則天要請他當國師,他說:「我不配,我的惠能得衣缽,他才能夠當國師。」所以武則天派人去請六祖惠能,六祖不肯出來。所以神秀是這樣的人,大家很多人以現代的人的心去推測神秀,那不行,神秀高得多,稱他為國師,他就謙讓說六祖才可以。可是別人不行啊!怎麼衣缽我們和尚沒得著,讓一個廟裏幹活的給拿走了。這不行,所以要去追,要把衣缽給追回來,思想怎麼都想不通,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這個事情。這個很自然以為是偷的,趕緊去追回來,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已經是可能了,就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五祖以此教化,六祖因此而得道,他也就傳這個,這是非常殊勝極殊勝的,這是我們佛教的精華。可是我們要知道《金剛經》大家都念,不知道這個「般若」也就是「實相般若」,這個「實相般若」我們眾生的這個心,這個生生滅滅的這個妄心,以眾生這個妄心是沒有辦法理解的。很多人覺得我懂了我懂了,其實這才真的是笑話。佛法你懂不了的,佛法只有悟,只有體會,體會多少層體會多少,你說你懂?懂是懂不得的。那麼下面再說: “夫眾生之生滅心,處處能緣,獨不能緣於般若。” 眾生的心處處都能夠緣,那裏都可以達到,天馬行空,你在想什麼地方,想那裏都可以,沒有一個地方它不能夠攀緣的。像太末蟲,這是佛學名詞太末蟲,說的是什麼呢?你看,佛的智慧那個時候已經指出了一個太末蟲,末是微末,很微細很小的,那加個「太末」就是最微細最微細極微末的蟲,是什麼蟲啊?就是咱們現在說的細菌,Bacteria。所以佛那個時候不需要顯微鏡,早就知道有細菌了。所以佛就說:「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這個蟲指的就是太末蟲細菌。所以現在好多人都說科學興旺了,那這個佛法早就超科學了。念公說我是搞科學的人,早超科學不曉得超過多遠多遠了。 那麼這裏說細菌那裏都能夠呆,那兒沒有細菌啊?到處都有。所以牠那裏都可以呆,「獨不能緣於火焰之上」,那個細菌不能生長在火苗當中,不能生長在火苗裏頭,你看我們中國從前扎針灸的大夫,給這個人扎了針,針再給第二個人扎之前在火裏燒一燒,再給第二個人扎,這就消毒了。第一個人的細菌在火裏頭燒一燒就燒死了,第二個人扎的時候就不會被傳染了。細菌它不能緣於火焰之上。 那說到我們的心,我們眾生的這個妄心也跟那個細菌一樣,處處能緣,沒有一個地方不能緣的。你什麼都可以去攀緣,獨不能緣於般若之上,般若就是般若智慧,般若你想不到,所以說是「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不是語言文字所能夠表達的。 所以現在有的人搞一點佛學就很自命不凡。其實他只是搞個學問,真正對於佛的知見,那他是門外漢。所以我們現在還有些人要走這條道路,那人各有志,你想當個佛學家也可以。但是念公說過,佛學家不值錢啊!但是真的要知道佛的知見是什麼,那你想當個佛學家,這個道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那麼無住生心是什麼境界呢?澫益大師在他的《金剛經破空論》,所以有好多人讀《金剛經》之後就抓住一個空,無相,無念,又抓住一個六祖的「本來無一物」,那他就偏於空了。所以澫益大師在《金剛經破空論》,這是一本很好的註解,他在這裏面談到,他引證了古人的話,他說什麼人才能夠真正做到無所住而生心呢?我們看註解說: “須位登別教地上之菩薩,方能契入,於無住時即生心,於生心時即無住。其餘地前諸賢,仍是打成兩截,一時生心,另一時無住,可見凡夫絕分。” 在別教,天台宗的藏、通、別、圓這四教裏頭,別教登了地的菩薩,那就是聖人了。別教登地的菩薩相當於圓教的初住,破無明,這才能夠契入,他才能夠生心的時候就是無住,無住的時候就是生心。如果沒有達到別教的登地,沒有達到地上,地前就有三賢,賢人那還不是聖人,三賢位也就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三十個位次,這三十個位次稱為地前的三賢,「未入聖」還沒有入聖。地前的三賢是什麼情況呢?他只能夠一個時候無住而另一個時候生心。生心的時候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不能生心。這兩個有一個片段就是無住,另一個片段就是生心,分成兩截了。無住的時候不能生心,生心的時候不能無住,它不能一起。可見這個凡夫就更沒有機會了,凡夫就絕分了。地前三賢還是如此呢。所以要到了地上菩薩才能夠無住生心,你凡夫沒有離開妄心,你是無所證的,沒有辦法證到這個的,純粹還是個具縛的凡夫,所以你就絕分啦!沒有分了。 好,我們今天時間也差不多了,那我們就一起學習到這裏,下來的內容我們明天再來跟大家一起繼續的來學習。謝謝大家的出席,阿彌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