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1集
2022/06/29 23:42:53瀏覽269|回應0|推薦2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1集

  七宝净土讲堂堂主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各位菩萨,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我们净宗大德黄念祖老居士的一部伟大的著作,《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就是《大乘无量寿经》注解,简称《大经解》接著下来的内容。我们之前在十门开启的第一项:教起因缘,那么跟大家谈了一些,从开始介绍大教兴起的因缘,下来是详细的说明本经兴起的因缘,就是单单说我们《无量寿经》。那《无量寿经》的因缘是什么呢?这个分了五个项目,在《大经解》第十页。我们看,说:

“甲 称性极谈,如来正说

《华严》《法华》均圆顿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

  《华严》《法华》是圆教,是顿教,是称性之教,是称佛的本性而谈的,不是权巧方便的说。佛说《法华经》的时候已经开权显实了,开权显实是指舍弃权教的说法,直接显示真实义的意思。释迦牟尼佛讲过二十二年的大乘般若,讲了声闻缘觉二乘十九年,合起来就是四十一年,最后八年开权显实讲了法华,前后讲了四十九年。显实是明确的指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因为具足佛性而一切众生必能成佛。所以三乘教是权说,就是权巧的说,因为大家的根机不够,所以只好这么说了,这样大家才能够明白。好像现在我们这个中学生念物理学也是一样,什么电流等于电压是一个常数,用符号U表示,电阻用R来表示,电流是用I表示,I等于什么?U被R除....这个就是权说了。实际上没有这个事儿,实际应该是什么呢?实际应该是微分,dU被dR除然后等于dI,这些公式就是权说了。现在念的都是权说,真实的告诉你,那你就不懂了。科学也都是如此,你只能够懂得这样,就告诉你这样。现在要把微分给你算出来,你就没有办法了,这一关就过不去了。佛说法也是如此,开始说《华严经》大家不懂,所以就说阿含部,《阿含》讲了很多经典,有多少阿含呢?现在咱们这个成实宗俱舍宗都是属于小乘,《成实论》《俱舍论》都是小乘,都是权说,因为大家不能接受高的,只能够接受这个。这个底下也有好处,你知道一个电压、电流、电阻三个的关系,电压大电流就大,电阻大电流就小,知道这个关系还是很重要的。虽然它不是真实,但是它可以让你得到一个概念。所以佛就先说小教,然后才说始教,所以是小、始、终、顿、圆。《华严》说了不懂之后开始就说小说始了,但这不是释迦牟尼佛的目的,不是让大家成个阿罗汉自了就算完了。但是开始要启发啊,更发大心,所以就开始了法相唯识这一类的,还有那种空,性空的空,那是共的般若不是不共的般若,这都是属于始教,开始了。那么终教就是《大乘起信论》,然后是顿教、圆教。所以说到圆教才是称性之教,《华严》《法华》都是圆顿的称性之教。「但其归趣,却在本经」,这两部经以什么为它的指归呢?它到那里为止呢?那里算是它的家呀?就是归宿啊!这里说却是在《无量寿经》里头,念公这个话是根据澫益大师的话说的,不是他自己的意思。继续看注解说:

“蕅益大师赞本经云:「绝待圆融,不可思议。《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是故本经称为称性之极谈也。”

  澫益大师称赞《阿弥陀经》,《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一本经,《阿弥陀经》有的时候称为小本,《无量寿经》称为大本。有的时候《阿弥陀经》称为小经,《无量寿经》称为大经。其实这两个是一部经,但是有大有小。再把《华严经》加进去那就是-《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华严经》是大本华严,可以这么说是同一部类。澫益大师说《阿弥陀经》也就是《无量寿经》,是什么呢?是「绝待圆融,不可思议」,绝待就是绝了对待。咱们现在一般都是对待法,都是有矛盾的,说是就有非,说生就有灭,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就是绝待,没有对待了。所以《维摩诘经》讲了不二法门,一有二就是有对待嘛,「不二」谁跟谁对待呢?不二法门,绝待的圆融是不可思议的。这都是《华严》跟《法华》。但是《华严》的奥藏,《华严》的深奥的,它所含藏的内脏,《华严》的奥藏,深密的,我们说三藏法师,藏就是藏,会聚。深奥的内容,以及《法华》的秘髓,就是说最深最精最微妙的,大家不能理解的,所以称之为密。佛法没有说保密的,但是这个道理大家听了跟没听是一样的,所以就成为密了,这是个秘藏,《华严》的奥藏,《法华》的心髓。所以达摩祖师临终让自己的弟子各说自己的心得,说来说去,最后慧可大师他一句话都不发,依依而立,站著不动。达摩祖师就赞叹说,「子得吾之髓」,你得到了我的心髓呀!「髓」说的就是心要,所以《华严》的奥藏《法华》的秘髓,一切诸佛的心要,菩萨万行的指南针,「皆不出于此」,都不出于《阿弥陀经》或者是《无量寿经》,这是大德的话。莲池大师澫益大师都不是普通人,印光大师称赞,莲池大师大家公认是弥陀化身。这样大德的话很多人不大注意,可见得我们要好好的注意,我们要好好的去领会,更要相信不能怀疑,要完全的接受过来。「是故本经称为称性之极谈也」,所以本经是称性极谈啊!第一个原因为什么要说这个经呢?因为这个经是称性极谈,是如来正说,所以必须要说这个。再看下面注解说:

“又日道隐于所著《无量寿经甄解》中曰:「五浊之世,造恶之时,圣道一种今时难修。其难非一。特此一门,至圆极顿。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一代所说归此经,如众水归于大海。……由此言之,百万阿僧祇因缘以起《华严》之典,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亦唯为此法之由序。」”

  日本一位大德叫道隐,他做了一本《无量寿经甄解》,这个书很深,确实有他自己的见解。他说「五浊之世造恶之时」,现在咱们不是到了五浊恶世吗?五浊就是见浊、众生浊、劫浊、命浊、烦恼浊等等都是浊,人人都在造恶,国内国外都是一样,恶人很多,像美国的纽约,晚上女孩都不敢出门,一个人不敢上街,造恶的人太多,确实是如此,天下一样。「圣道一种,今时难修」,这个说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的圣道。现在人太恶了,人心太坏,现在很难修了。过去完全按照两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的时候那种制度那种方法,现在的人就很困难了,为什么呢?根器不够了,「其难非一」,这个难的地方不是一点点而已。所以说「特此一门」就是特独有净土这一门「至圆极顿」,这个圆它是至圆,到头到顶点了。顿是极顿,最极到了顶尖了。又说「而且由其简易直捷」,因为这个法门是很深很殊胜,你不深入不会认同。

  前阵子到中国湖南湘潭遇到一位大学的讲师,十足的知识份子,他接触佛法也不深。听了黄念祖老居士的开示,才认识到原来净土宗不是她想像的,原来好深啊!那你非得要听听念公的净土开示,不然还是不会觉得很深的。所以对知识份子要让他听念公的,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这样才会折服他们,让他们心服口服。

  而净宗的传承还是需要靠年轻人,靠知识份子,但是净土法门他普度,谁都能接受,可深又可浅,方法又简单又容易又直捷了当。你看你所念的这句那摩阿弥陀佛就是你的本心,所以你就念念唤醒自己了。这个自己说的就是你自己的本性,你的自性,一句一句就是把自己给叫醒。现在你是睡著了,在作梦,所以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大家都在有为法里头,如梦如幻,都在作梦,整个是在作梦,不只是晚上才叫作梦,六道就是梦。所以禅宗祖师才有一句话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所以现在大家都在做六道的梦,要把自己给叫醒,那你怎么叫?打麻醉药打完了之后,麻醉药过了他又恢复知觉了,就喊他的名字,叫他的名字啊!比如说我是空能你就叫,空能...空能...就把他给叫醒了。那现在咱们念阿弥陀佛就等于这个一样,麻醉药把你弄昏过去了,这个麻醉药是比喻,指的是种种的妄想、执著、烦恼、牵挂、无明,迷惑颠倒,使得自己的清净法身不能够显现,不能醒觉,那你现在怎么叫醒呢?你怎么能够醒过来呢?自己唤醒自己嘛,而自己唤醒自己只有这个方法,其他方法还是不能醒,而是可能只是勉强张开眼睛看看,看一下又睡过去了,又睡回去了,不能完全彻底的醒过来。只有这个方法就是念这句阿弥陀佛,所以就是简易直捷。那么说「则出世之正说偏在斯经」,佛出世的正说有许多各种的说,有权说或者委屈的说,不得不委屈,这个在前面也讲了很多,因为大家都是这个水平。那么现在水平更低,说了你都听不懂,只好跟你说一种方法,让你现在先得到好处,那佛只好委屈的说了,不是正说。所以佛也说佛的种种教是可以有矛盾的,你看《大乘起信论》就说三大阿僧祇劫成佛,圆教就说刹那可以成佛,这不就是有矛盾了吗?这个矛盾佛就说了,你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你要依止那个了义的,不是说这里头怎么办呢?佛的说法怎么会矛盾呢?佛已经替你做好了选择,你看看这两种那个是了义教,那个是不了义教?你要依止那个了义的教,不能去依止那个不了义的教。所以现在学唯识的人就攻击净土了,就是不了义教攻击了义教,是不是?这很明白,他始教攻击圆教,他不了义的就攻击了义的,这个我自己举了一个世间的例子,也许举得不恰当,还请大家指正。

  像我们在学校读小学学的是算术数学,到了中学就要提升了,那就不是算数了,那就是叫什么呢?叫代数、几何、微积分,这也是数学啊!但是你小学生不能否定,因为你没达到那个地步,没达到那个地方,你不能不承认啊!因为你小学没有这个嘛!小学没教代数、几何、微积分,所以佛说法也是这样,所以是有阶梯的,是为不同阶段的人说的,因此是没有冲突的,更没有矛盾,所以才分了义跟不了义。下来说:「一代所说归此经」,一代就是佛说法四十九年的所有法,最后都归到《无量寿经》,都回归自性,这就是「般若为导,净土为归」的意思了。所以道隐法师这句话就是赞叹到极点了,佛的一代所说的都依到这部《无量寿经》了。像什么呢?「如众水归于大海」,你看天下一切水都往海里面归,以中国来说,主要有三条江,珠江,黄河,扬子江都流到海里去了。所以一切经最后都要流到极乐世界,去往生弥陀大愿之海。「由此言之」,这么说来,「百万阿僧祇因缘以启《华严》之典」,《华严》之典不就说了百万阿僧祇因缘,一大事因缘以成《法华》之教,《法华经》是这么说的,「亦唯为此法之由序」。这两部经,《华严经》跟《法华经》也就是为《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做序,由序,做前面的引言序论,引归到《无量寿经》,说的话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日本大德的话的意思,这就是百花齐放,种种的都应当所了解,然后就根据个人自己多生的宿慧和根器,选择一门去精修,听清楚要精修,法法都是导归圆顿,都是极殊胜的,但是你不修总是不行。你说食数宝,就是我们常说的纸上谈兵,只能会说今天有什么好吃的,比如你到餐馆看到菜单形容得很好吃,而且你看现在的菜单照片拍得多逼真,很好看,色香味俱全,但是那也只是菜单而已啊!你得让厨师真正把这个菜单所形容的实际上做出来,你自己亲自尝到了才证明这个菜单说的没错。就好像说人家有宝贝,有金银珠宝,那你去跟人家数一数,数这些金银珠宝数得很清楚,多少绿宝石,多少红宝石,多少金刚钻,多少珍珠,账目一点也不错,但是跟你没有关系,都不是你的。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自己修。所以我常常听到有同修羡慕甚至崇拜什么神通什么法王,那是他的成就,跟你没有关系。个人生死个人了,所以这个一定要清楚。下来我们再看注解说:

“盖谓《华严》《法华》两经只是本经之导引,本经者正是一大藏教之指归。”

  所以《无量寿经甄解》的这段话就是说,《华严》《法华》这两部经只是本经,就是《无量寿经》的一个导引,本经正是一大藏教的指归,所指出的归宿的地方。佛说了一大藏教是拿这个《无量寿经》做为还家,归处,回归的意思。下来又说:

“《华严》经末,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其明证。”

  《华严经》末了最后一卷,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把《普贤行愿品》也列入净土五经之一,这就是证明了。《华严经》讲了那么多玄妙,讲了八十卷,最后还是「愿我... 」,这个「我」就是普贤菩萨自己说的,「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所以都归到这儿了,这就是证明了。

“圣教如旃檀,片片皆香,法法圆顿,本无高下。唯以众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饥遇王膳,而不能餐。”

  圣教就像旃檀一样,片片皆香,没有一片不香的。法法都圆顿,本无高下,你看《金刚经》不是说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那既然都一样都好,都是佛说的,那修什么学什么经都一样,那为什么一定要念佛呢?为什么一定要修净土法门呢?修别的不行吗?是不是你空能法师是专修净土的自卖自夸呢?那么下面就把事实的情况给我们说出来了,说「唯以众生垢重障深,心粗智劣」,但是众生心中的污垢很重,障碍很深,心也很粗,智慧也很浅。下面就说了比喻了,说「饥遇王膳,而不能餐」,这句话是形容,形容说你现在肚子饿了,遇到国王摆了宴席在这儿你也不敢吃,不敢去动筷子啊!就是这个意思,别的法虽然好你却不敢动。说穿了就是没有能力呀!所以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尤其是学佛法,自己是什么样的根器,自己的能力不能不知道。

“唯本经持名一法,乃易行道,人人能修。”

  你好像这个法相唯识最后是唯识观,哇!那很殊胜,一切都是唯识所现,一切都唯识你不就平等了吗?一切都平等了,那不就都解脱了吗?但是在实践上你这么去用这么去观,那平常的时候可以,但是真正问题一来了就不行了,境界一现前什么道理都用不上了,虽然常常说:有佛法就有办法,这个时候也是没有办法了,佛来了都没有办法,都不管用了。所以它这里头就是用不上了。「本经之持名一法乃是易行道,人人能修」,这是个易行道,人人都可以去做的。这个地方也稍微说一下,因为有的人对于这个「易行」又有所误解,一听说这个净土法门是易行道,那就容易不需要费力了,那我就可以轻轻松松整天我看我的电视,我打我的麻将,我唱我的卡拉ok,喜欢就念几句,忘记了也无所谓,咱们广东话说,塞死咩?(这有罪吗?)反正这是易行道,那就不行了。你这个根本就表示你没有愿力,这是说这个易行道是和其他的法门相比,比如参禅、持咒、修密、修教观、打坐和这些种种的法门,八万四千法门相比,没有一个比这个更容易得到成就得到解脱的,所以称之为易行道。不等于说你这个可以放逸懈怠也能达到目的那么容易,哦,那不行。你还是要能符合佛来接引的条件,要达到能够往生的目的,这样你的一切的业,阿弥陀佛都替你包干了,都替你承当了。但是要做到这一步,你必须要符合弥陀的信愿,要真实的信,真实的发愿,你对于这个娑婆无所留恋了,如果你很留恋这个娑婆的一切,那么你这个往生极乐的心就不专一了。所以这一切合在一起的话,就是我们要好好的有信有愿,而且很好地念经念佛,要真正做到这一切也不是容易的,要真正有自己的觉悟,自己的努力,所以这个「易」是比较来说的,还是需要一番寒彻骨,所谓「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都要有一番真实的努力,而且还要做到专、精、纯不可。所以念公常常说,极乐世界这个大学要求的考分最低,你有个二三百分都能考取,但是交白卷就不行了。好的学校要五百分,四百分以上才有希望,极乐世界两百分就行了。所以你也得发菩提心,也得一向专念,也得做种种功德做出世三福,那你就比那个考五百分六百分的就容易多了。而且这个学校去了之后没有降级,没有开除,没有留班,出来之后个个都毕业,个个都是博士,个个都是爱因斯坦。当然这是比喻,其实远远的超过爱因斯坦,个个最后都成佛,而且成的是圆教的佛果,这是它的特殊的地方。这个易行道要这么来体会,和其他的相比,这个最容易,没有比这个更容易的了。那如果这个都不行,那就别的就更不行了。但是这个如果不是一番真实的发心,真实的修持,照样还是要虚度一生的。下来说:

“《大势至圆通章》曰「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即凡夫心,开佛知见。”

  《大势至圆通章》这是在《首楞严经》里头的一章,在二十五圆通里头有这两句,「净念相继」,「自得心开」。它是主张「净念相继」里头就可以得到「自得心开」,「净念相继」是什么呢?就是我很清净的念,不是又想到这个又想到那个,没有别的东西了,就是一切都放下了,但是我这句佛号没有放,这个叫「净念相继」,佛号没有放,我这一句接著一句,一句接一句,就这样不是很容易吗?那么就自然得到心开了。当然这个跟别的方法比起来较容易,但是真的要去做,做了以后就知道这还不是很容易的,还是要很发心,还是要祈祷佛力加被,如何如何才能够做得到。往往是念佛了以后反而是妄念纷飞,不是昏沉就是散乱,所以也不是容易的事。能够做到「净念相继」必定就能「自得心开」,就是我们说的「一句佛号念到底」,把自性佛给念出来了,当然就自心开显了,你的自心就开显了,所谓「妄消真显」就是开悟了。念到净念相继是人人能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的事情,但是也需要很努力才能够做得到。就是这样,「即凡夫心,开佛知见」,咱们凡夫的心很恶浊很粗浅很愚痴,这样一个心就能够开出来佛的知见,像释迦牟尼佛这样的大智慧,一切法,人天导师,法中之王,圣中之圣,跟他的知见就相同了。所以禅宗的三关齐破见与佛齐了,三关都破的人,你的见就跟佛相等齐等了,你的看法跟佛的看法就一样了,这是咱们这个父母所生之身,即身就这个身是可以做得到的。但是禅宗比我们这个就难得太多太多了。

“至于根器浅者,但能至心信乐,愿生彼国,乃至十念,临命终时,蒙佛摄受,便生极乐。花开见佛,悟入无生。奇妙疾捷,莫过于是。”

  那么至于根器浅的人,他就不能够做到还希望心开,开始入佛知见跟佛一样,可以作为人天的祖师如何如何,这个他都不行。但是如果能够至心的信乐,至心的相信至心的欢喜,你看佛经到最后都是「皆大欢喜」,闻到法之后,你要生起欢喜心啊!你看我们的夏莲居老居士听了净土法门之后,在房里面一个人哈哈哈哈笑了一两天。他说这一回我可是有办法了,我能够出去了,这个六道轮回太久了。当然他这是表法,是做给我们看的。但是我们听了这个净土法门还是没有感觉,不认为稀有难遇,还是干什么呢?还是在忙世间的事。这个净土法门你至心的相信这个法,那你就可以乐,你就有办法啦,就乐呀,愿意去呀!「愿生彼国,乃至十念」,你只要念到十念,临命终的时候,就蒙佛摄受,佛来摄受你,不是你有这个水平,不是。净土法门还有一个特殊的,我们底下还要讲,是叫他力法门,仗他力,一个人在临终的时候是最困难的时候,是最不容易修行的时候,你完全靠自力仍然是做不到的。但是这个净土法门只要你真正是信愿持名了,在你临终的时候佛就现在你的跟前,就以佛的威力、三昧力、神通力加持你,使你也入三昧入神通,精进不乱,而能够清净念佛,随佛往生,净土法门最特殊在这里了,所以称为他力门果教派,是从果上起修的。前几堂课跟大家说了很多从果上起修的,不是单纯利用自力。禅宗就是单纯利用自力了,靠自己的力量来开悟,开悟之后有的时候你还不能够断除后有,还要转世,所以往往禅宗开悟了之后,像什么呢?像莲池澫益都是开悟的人,永明大师都是开悟的人,都归到念佛了。所以如果你参禅开悟,你不弘扬净土修净土,有的时候往往「管保老兄欠悟债」,你的悟还悟得不够。所以参禅之后你不见得就能够彻底解决问题。有的祖师你看看像苏东坡,苏东坡前生都是开悟的人,第二世就变成苏东坡了。「花开见佛,悟入无生」,咱们那怕是能信乐,能念,蒙佛摄受便生极乐,花开见佛,听佛说法,你就入了无生法忍了。所以说这个是「奇妙疾捷,莫过于是」,这个是最奇特最微妙,最快,最直截,「莫过于是」,就是没有再超过这个的了,没有了。

“一切众生由此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

  一切众生都因此而得度,「十方如来乃称本怀」,佛这才称他的本心,这才是佛真正要说的真心话。佛为什么要成佛呢?佛为了救度众生,要救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怎么才可以得度呢?这样才能够得度啊。所以十方诸佛这个心愿就称心如意了。

“又本经所宣,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

  真实之法,唯一之法,无有权曲,不是权说,不是权巧方便的法,也没有什么委屈,所以叫做正说。

“又乃世尊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毫无保留,故名称性。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脱,乃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个经呢?

  就是「称性极谈」,如来正说,因为如来称其本性和盘托出,没有保留的,完完全全的交给我们了。如来称他自己如来的佛性,把这个法门全盘给托出来了,毫无保留的都给我们了。上次不是说了吗?如来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全给咱们了,就是这句佛号,这句那摩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咱们这个地球上所得的这个法,全给我们了,所以称为称性。「一切含灵皆因此而得度脱」,这是《无量寿经》的话,这是佛说的,一切含灵就是有灵性的,都是因为这个经而得到度脱。所以大家要注意这句话,是因为这个经而得度脱,不是别的经!这绝对没有自赞毁他的意思,完全是根据佛的意思而说的。「乃称性中登峰造极之谈,故为称性极谈」。所以在称性当中是登峰造极之谈了,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到了顶点了,故为「称性极谈」。这里要解释一下我们这个小标题是什么呢?这是「称性极谈」,如来要称他的本性要广度众生,有这么一个微妙法门,所以就是来说这个《无量寿经》,就是说这样一个法门,大家都因此而得度,都因这个法门而得度,都因为这部经而得度,佛就称他的本心了,佛就真正的满他的愿了,就是这个意思了。

  好,我们继续看「教起因缘」的第二段,在第十二页,说

“乙 三根普被,圣凡齐收”

  第二就是「三根普被,圣凡齐收」,这些在前面我们都听过了,也提过了,这里再加强一下,再来细说。

“夫众生根器千差万别,世尊故说八万四千法门广应群机。”

  所以佛就是应众生的根机而说的,不是对所有的人说的,因此我们要会选择,要选择适合我们的。如果你不会选,那你要听佛的话,相信佛跟我们介绍的准没错,佛说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净土最应这个时代的机了。接下来说:

“《华严》圆教专接上上根人,智慧如舍利弗,神通如目犍连,于佛声闻弟子中均称第一,但在华严会上,如盲如聋,况是下于此者,故云下根绝分。”

  这句话就把事实真相给我们说出来了。《华严》《法华》等等是圆教,他是要接上上根的,我们知道当时说《华严》的时候,大智慧像舍利弗,大神通像目犍连,他们都跟瞎子跟聋子一样,他们是不见不闻啊!就是如聋如盲。你看都是小乘的极果了,小乘最高的果位了,也就是大阿罗汉,他们还无所知。所以比这个再低一点的,那就更不行,「故云下根绝分」,下根的人在这个地方就没有办法了,是不是?那我们自认是什么根呢?所以他就不能够救度下根的人。

“至于小始诸教,乃接权小之机,对于上根则有教浅机深之失,亦不应机。”

  至于小教始教,开始权说,说的是教你怎么证得阿罗汉,怎么去修持,始教就开始讲法相,讲什么什么这一些,这些是接一些权小之机的,只是小乘的根器,权教的根器,还不是实教。「对于上根则有教浅机深之失,亦不应机」,那么对于上根那就有教浅机深之失,就是你这个教是很浅的,他的根机是很深的,他就不满意了,他就不想学了,没有兴趣了。下面的合适了,对上头的就不合适了,所以也不应机。

“唯本经之持名念佛法门,圣凡齐收,利钝悉被。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尚发愿求生极乐。”

  但只有本经这个持名的法门是「圣凡齐收」,圣也收凡也收,以前不是举例了吗?王慎轩那个老大夫人大代表,他的弟弟看见就要入地狱了,都收,阿弥陀佛也来接他。还有上次讲的夏莲居老居士的佛堂,那只老鼠也往生,跟著念佛也往生。下根的都是如此,齐收全都收。彻上如文殊普贤,普贤菩萨在《普贤行愿品》里头有四句偈说:

“普贤偈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普贤菩萨求往生啊!这四句只有这么讲没有别的讲了。那文殊呢?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现在参禅的人,你们还能超过文殊吗?是不是?文殊大智慧他变成了五言,五个字的,还是一样的内容:

“文殊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刹。」”

  文殊菩萨就是把这个七言变成五言,一样的话。所以咱们这个释迦牟尼佛也是毗卢遮那左右两位,左右两位最得意的助手,文殊普贤他们都愿意往生,而且在《无量寿经》里头的后面,佛跟弥勒菩萨说了,弥勒菩萨也是当机,所以将来弥勒成佛的时候,也还是要弘扬《无量寿经》的。因为这个经先是阿难当机,《无量寿经》前面是阿难当机,后来都是弥勒菩萨当机的,都是对弥勒菩萨说的话,嘱咐给弥勒,交代给弥勒菩萨,这个经文有证明的。我们看:

“又如本经云:「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

  这是菩萨往生第四十二品的经文,在《无量寿经》里面,这个世间有七百二十个亿这么多的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供养无数的佛,「植众德本」,种植种种德的根本,「当生彼国」。所以这个七百二十亿菩萨就是现在咱们这个世界,佛预告弥勒,有七百二十亿的菩萨已经做了种种的功德,他当生彼国,他要生到极乐世界去。这些不都是上根吗?「植众德本」,供养了无数的佛。

“彻下,则《观经》中,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

  「彻下」就是最下面的五逆十恶,前面讲最上最上的这些大修行人文殊普贤,「彻下」就是五逆十恶了,这个例子很多,我们前面也举了好几个例子,都已经跟大家说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可见本经乃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之阿伽陀药,能愈万病。”

  可见本经是广收万类,各种都收,「普被三根阿伽陀药」,阿伽陀药梵文叫做 Agada,这是圣药,什么病都能治,能愈万病,万病总医,但是你得真的信才行。不信的人还很多,这还包括学佛的呢!

“故本经云:「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本经就是《独留此经》第四十五品有这么一句话说:「值斯经者」就是碰到这个经的,就是碰到《无量寿经》的,「随意所愿」,随你的心你的愿,你想什么都可以得到度脱得到解决。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要说这个经,就是要普被三根。下面说:

“上明本经,广应群机,而其恩德尤深于我侪凡夫。当今末法,众生福慧浅薄,垢障深重,唯赖此方便法门。”

  那么底下再特别说一下,这是对我们凡夫来说的,这个经是圣凡齐收,对我们凡夫的恩就更加深了。你看凡夫到了末法智慧更加浅薄了,而且这个垢障也更重了,如果没有这样的方便法门就更是没有办法了,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所以对我们就更加重要了,有这样的一个方便法门,就只是靠什么呢?靠你信愿持名,真信,发愿,愿意生彼国,不留恋这个娑婆世界,愿意往生之后来实现自己的度众生的这个大愿,很简单,方法最简单了,就念名号。然后就这三件事:信、愿、行,这个信、愿、行是自己必须要具备的,这就是我们说的自力。然后他力呢?你信、愿、行具足了,临终还是在念,临终还在念这句阿弥陀佛,临终还在持名,那么佛的他力就加在你的身上了,佛就放光佛就来接引了。下面说:

“但凭信愿持名,便能功超累劫,往生极乐,迳登不退。”

  你就可以功超累劫了,就超过多少劫多少劫了,别人要花多少劫多少劫才能够圆满的功德,你就可以超过他们,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迳登不退了,一往生就是不退了,再也不会退了,只有进步没有退步。你要认同了,信得过了,完全没有怀疑了,你能对求生极乐世界的信心跟把握,就没有问题了。迳登不退可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功超累劫,这也是事实,所以一定要把这个事实全盘的接受过来,这是圆教的道理。下面又说了:

“若无如是微妙法门,凡夫何能度此生死业海,而登彼岸。”

  这句话说的是如果没有这样的法门,就是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如果没有说这个净土念佛法门,那我们现在的凡夫怎么办呢?

  「凡夫何能度此生死业海?」这个生死业海,茫茫无尽无边啊!咱们凡夫而且不是一直都在进步的,大家要知道,修行人是进一退九。这个世界是退缘多,将来大家可以看看,你看同修里面有多少人,有这么多人,十年之后我们再来检查检查,能够保持各各都是进步吗?很难,是不是?他就是退缘多,也不是他现在就有了这种心想退,也不是。他遇到种种因缘的牵引使到他不知不觉就退了。所以可怕就在这里,以前不是说过了,美国一个老和尚到中国找了两个年轻的小和尚跟他到美国去,可以帮助他,将来可以继灯,可以当接班人把这个灯给传下去。但是到了美国你不会开车,不会说英语,那就没有用了。那么先要学这两件事,学开车学讲英文,how do you do, how are you, hello这些,等这两个和尚他们这两件事情都学好之后,这两个年轻的和尚就不是和尚了。所以他这个退缘很多,因此没有这个法门就很难办了,就难极了。

“故大悲慈父,两土导师。悯念我等,开此净土法门,妙显苦乐二土,激扬沉迷众生。”

  所以大悲慈父,两土导师,极乐世界的导师跟娑婆世界的导师就开此净土法门,就是开示这个净土法门显出这个世界的苦,极乐世界的乐,它的作用在那里呢?作用就是来激扬来激发我们,来阐扬我们这一些沉迷的众生,来唤醒我们,激发我们的菩提心,这就是佛恩浩瀚,无以为报了。下面再把真相告诉我们,希望我们能够警惕,所谓警惕就是要大家好好的听听这几句,最好常常将它记起来,说:

“此大火聚,彼清凉池,宝莲在前,刀山在后。”

  这个地方是大火聚,是火宅,马上要烧起来了,还不赶快跑啊!前面讲过像那两个年轻的和尚,原本好好的要去帮助老和尚的,是不是?没想到一去就被环境所转了,所以这个地方是大火聚。「彼清凉池」,「彼」是什么?「彼」指的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那个地方都不退,没有退缘,极乐世界没有退缘,它不会退转,都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翻成中文就是不退转。「刀山在后」,这个世界种种的苦痛,退了之后要受报的,有果报的,不是好玩的。退了之后就是要「脱」,「脱」就是脱落堕落。刀山剑树就在我们背后,在我们背后那前面就没有吗?所以不要以为地狱离开我们很远,只有在背后吗?不是啊!其实前后左右都是,一不小心就掉进去了,只是不同维次的空间而已。不是说地狱一定是在地底下,你看科学家不是告诉我们了吗,这是基本常识,这个地球的地底下是一团火,那有地狱啊?但是习惯上都这么说地狱在下面。指上面是天堂,天堂不一定在上面嘛!是指空间而已,说的是不同的维次空间,不是说你没看到地狱,你就说它没有。所以要有这个警觉心,到极乐世界是宝莲花池在我们前面。所以常常跟大家说,我们现在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你不要以为还有第三条,没有。只有两条路,一个就是去作佛,一个就是下地狱,所以大家要好好的想想,要深思,真正想清楚之后就可以当下做个决定,做了这个决定就不要再改变了,勇往直前,一直往前走,最后一定能满你的愿,能够证得无上菩提,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可以快快的成佛,快快的倒回来,还有很多人等著我们来救的,要有这种动力才可以。那么下面就说了:

“于是自然生起胜愿,厌离娑婆,求生极乐。既生信愿,更持名号,便得度脱。生彼国已,见佛闻法,得无上悟,由有念而入无念,因往生而契无生。顿悟此心,本来平等。”

  然后自然就会生起殊胜的愿心,我们就能够厌离娑婆求生极乐。「既生信愿,更持名号,便得度脱」。既然有了信愿,再加上持这个名号,就可以得到度脱了,就可以得度了。「生彼国已,见佛闻法,得无上悟」。「由有念而入无念,因往生而契无生」。你一生到彼国极乐世界之后,就能见佛闻法,那就是从有念而入到无念了,就到无生法忍了,你就从有念进入到离念,因往生而契无生,你能够往生而入了无生法了。「顿悟此心,本来平等」,这是说的一般的情况,真正出格的人在这个世界念佛也可以入无生法忍。《观经》里面说的韦提希夫人就是往生之前就入了无生法忍。释迦牟尼佛的父亲也是在现生开悟得无生法忍。另外在晋朝还有一个人,他很穷,生活很苦,他就念佛,专诚的闭关念,佛就现前跟他说法,佛就现在他的面前跟他说法,他就入了无生法忍成了菩萨。但是这个人没有人知道,他后来从晋朝一直到清朝,中间还转世了多少次也没人知道。到了清朝,在乩坛上他把这件事说出来了。所以只要真念,不是说非得死后才证得,这是特殊的根器。像很多祖师的证悟都很深。下面说:

“唐海东元晓师云「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可见净土宗之妙,首为凡夫得度也。”

  海东是朝鲜的元晓法师,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他著有《无量寿经宗要》一卷,还有《游心安乐道》,他说:四十八愿,先为凡夫,阿弥陀佛发四十八愿首先是为了凡夫,是为了救度凡夫,兼为三乘圣人,这是他的提法,他的看法。首先就著眼在我们凡夫身上,要救度我们,同时也为了菩萨乘声闻乘跟缘觉乘的圣人。但是为凡夫是主要的,这就是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法藏菩萨他发的愿,他愿「度尽无边苦众生」,这个苦众生就是凡夫啦!尤其是三恶道的众生最苦,「可见净土宗之妙,首为凡夫得度也」。可见净土宗之妙就妙在首先是为了我们凡夫,使我们凡夫度脱生死苦海,实际就是如此。大家都是从凡夫的心开始修的,你能遇到一个殊胜的法,一生就成办了,这一生就彻底解决问题了。你能够遇到这样的法那就非常的殊胜了。

  下来是教起因缘的第三项,那么今天因为时间到了,这个我们就留到明天再跟大家一起来学习。好,我们今天就暂时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