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27集
2022/06/16 21:54:54瀏覽229|回應0|推薦1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27集

  我們今天繼續來談這個經題,解釋經題裡面這個「無量壽」,這個我們昨天還沒講完,我們今天繼續,請看接著下來註解的內容,在第八十二頁,如果是看精裝本的話就是八十二頁倒數第二行,我們從這一句看起:

“又《甄解》云:極樂淨土「三種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一切歸壽命。」”

  這是日本人的解釋,日本古時候的大德,不是現在的日本人,他們是尊善導大師的教誨,對於《無量壽經》確實有很突出的見解。著作很多,對於《無量壽經》的解釋,就是註解也很多,超過我們中國。《甄解》他說極樂凈土三種莊嚴,三種莊嚴指的就是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主要的就是這三種。那佛有無量的功德,所以有無量的莊嚴;菩薩有菩薩的功德,菩薩的莊嚴;國土有種種的微妙,也是種種的莊嚴。那麼詳細的述說,在《往生論》當中有二十九種的莊嚴,概說大略的說就是三種莊嚴。這三種莊嚴的一切一切,最後歸到壽命。

  昨天講過了一切都是本體所顯現的。極樂世界的自然環境,物質環境,還有諸上善人清凈大海眾菩薩,都是本體所顯現的,都是自性所變現的,無量壽就是本體嘛,本體就是無量壽。而這一切莊嚴,它必須要依靠那個「常住不壞」作為本體,那才有意思嘛。如果極樂世界將來也像其它的星球一樣的大爆炸,它也要大爆炸,那也就毀滅了,那就沒有作用了。到時候你去到極樂世界發現:哎,它消失了,意思就是極樂世界收盤了,關門了,那就糟糕就回不來了。但是大家放心,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發生的,就因為它常住不壞,我們這個《無量壽經》後面的經文也有啊,就那八個字已經很清楚的告訴你,極樂世界是「建立常然,無衰無變」,就是告訴你它是常住不壞的。那麼其它的星球就不是這個樣子,現在科學家也常常發現有星球爆炸,毀滅了之後就化為微塵,那麼還有其它的星球形成了,微塵又匯聚又成為新的星球。科學家證明真的是有這麼回事,那這個就跟佛說的是一樣了,那個是一般的世界。但是極樂世界它就不是這樣子,所以這個很要緊啊!我們理解這個對我們幫助很大,增加我們的信心。不然你跑到極樂世界還要碰到個大爆炸,這邊也炸,那邊也炸,那就不要去了,反正都在炸,是不是?極樂世界不同於我們這個物質的星球,我們這個星球有成住壞空,極樂世界沒有,所以一切歸於壽命,有壽命才能夠談嘛,沒有壽命一切都成為空談了。所以一切歸於壽命,而且一切歸於本體,歸於法身,歸於實相,這個含義很多。念公前面頭一個說的還算是很淺的了,那我們再來體會深一點,體會得深一點。這個「壽」就代表本體,一切歸於體,體就是法身之德,歸於法身,歸於實相。一切功德莊嚴都是由於實相之所流現。那我們現在就知道,這個實相就是我們的自性、佛性、本性。在座的每一位,每一位本來具足的妙明真心,極樂世界是你那個變的,不是別人變的,是你那個變的,是你那個東西變的極樂世界,那你要到你變的極樂世界,那有什麼難的?不可能去不了的。如果極樂世界是別人變的,那你要看他的臉色,他喜歡給你去你才去,不喜歡給你去就把門關起來了,不是啊。極樂世界是我們自性所變現的,自性所變現的凈土。那娑婆世界呢?娑婆世界也是我們的自性所變現的穢土,那穢土我們喜歡得不得了,抱得緊緊的,把最髒的抱得緊緊的,最乾凈的凈土把它丟得遠遠的,與我無關,其實都是自己嘛。所以這樣來理解很親切喔,所以怎麼會聽不懂呢?如果給你自己去看,你當然看不懂了。下來說:

“又「安樂國土依正三種莊嚴,入一法句,無量壽故。」”

  安樂就是極樂,依正三種莊嚴,依是依報,自然環境,物質環境,正就是那些佛啊菩薩啊,三種莊嚴,依正就是依報正依的三種莊嚴,入一法句。這三種莊嚴,剛才講的其實詳細說是二十九種莊嚴,全部變成一法句。這是天親菩薩的話,深是很深,可是到最後你知道是講什麼。這一切莊嚴進到一法句裏頭,那這個地方就很像禪宗的話,不往下說停在這裏就是禪宗的話;一切莊嚴就入到一句裏頭了。那麼下來就點破了,這一句是什麼呢?這一句是「無量壽故」,那就跟前頭的話是一致了。這是天親菩薩的話,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是清凈句。清凈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到最後就落到法身,也是落在無為法上,落在法身上。那就說破了,說破了就是「教」了。下來再說:

“故經題中標「無量壽」德號,則法藏因地願行與果地佛德,極樂之依正主伴,全部經旨,攝無不盡。”

  雖然這些內容不是大家一般能理解的水平,但是能體會一兩句都是很厲害了。所以我常常說,我們來幹什麼的呢?不是來看我,是來存檔。我用這些話是很現代化的,佛法要現代化,要本土化,存檔。因為你耳朵是開著的嘛,你沒有用棉花把它塞住,如果你來聽聽用棉花塞住,那你就很對不起我了,我講得那麼辛苦,是不是?所以你一定聽進去的,你聽進去叫做存檔,懂不懂都不要去管它,有一天突然遇到這個緣剛好相應了,哎,我聽過的,跟那個緣相應時機成熟了,你一定會懂,因為你本來就懂,只是現在暫時糊塗了,糊塗不會永遠的,是暫時糊塗。

  經題當中採用的「無量壽」這個德號,這個是體。於是法藏就是法藏比丘,阿彌陀佛最初修行成為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在因地中所有的行跟願,所有的修持,以至他成佛了的這個佛果,佛果地的一切功德,極樂世界的依報(就是國土種種的莊嚴)、正報(一切佛菩薩的莊嚴),以及全部的經旨,全部一部經的重要的經旨(經的含義)全部都攝在這個「無量壽」裏頭了。所以你說這個「無量壽」重要不重要啊?

  所以我們常說要生極樂世界,主要是為了什麼呢?不是去吃風,因為那邊環境好啊,不是。一個是不退,不會再退步了。我們這個世間退緣多啊,進一退九啊。盡管他可以說得再怎麼樣怎麼樣,講得天花亂墜,道理懂得很多,但是他一碰到這個緣就退轉了,就火燒功德林功夫全沒了,他一退就退九步。但是極樂世界沒有退緣,因為那個環境太好啦!那個環境種種,讓你看到的接觸到的,不會讓你起煩惱,不會讓你怒火中燒,不會讓你生氣。你看那些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會讓你生氣嗎?我們這個世間沒有文殊普賢,沒有觀音勢至,有,但是你不認識,你旁邊的就是,你不承認就沒辦法了,尤其家裡的人都是觀音勢至,都是阿彌陀佛,你不能夠把他們當阿彌陀佛,一見到他我就生氣,什麼阿彌陀佛?騙鬼!所以那就沒有辦法了。那你要去哪裡找阿彌陀佛呢?去哪裡找觀音呢?天天在你身邊,你都不知道啊!所以這裏的緣不好,因為碰到這個緣,會勾引起你的這種貪嗔痴嗔恨心,越看她我越生氣,她最好離開我遠一點,離開妳遠一點,妳沒有見到她,可是妳想到她,妳也照樣生氣啊,想都生氣,更何況是見到她在我面前出現。極樂世界沒有這種人,對不對?環境又那麼好,你想聽經就聽經,想在七寶池游泳就游泳,你要怎麼游都可以,自由式蝴蝶式,什麼式都可以,因為都能隨你的意思。去到極樂世界,你神通就來了。這裏你看奧運會的游泳,蝴蝶式你知道那個訓練多麼的恐怖,不是人幹的。到了極樂世界,你要怎麼游都可以,你像鯊魚這麼游都可以,隨你喜歡,所以很開心,到了極樂世界很開心。在我們這邊老是不開心。所以它那邊沒有退緣,極樂世界第一沒有退緣,第二最重要就是壽命無量,不會死的,簡單說就是不會死的。如果到了極樂世界還會死,要怎麼死啊?蓮花化生怎麼死?我們這裏會死,因為我們有這個心臟種種這些結構,心臟一停止,這個人叫做死了。蓮花化生都沒有心臟的,怎麼死?是不是?所以極樂世界也沒有醫院的,也沒有醫生會判你說這個人死了沒有。所以是無量壽,壽命無量不會死,又不會向後退,又一直向前,到最後你不成佛,那你要幹什麼?沒事幹,一定成佛,只是早跟晚,有的人比較勤力一點精進一點。因為到了極樂世界,你不是文殊普賢等覺菩薩,馬上入實報莊嚴土,你還是凡聖同居土,還要慢慢慢慢斷惑種種的向前提升。但是有的人快一點,有的慢一點,為什麼會慢呢?他到了極樂世界,看到那個環境太好了,太好了先參觀一下再說,然後就慢一點成佛了,但是一定成佛。所以我們這裏最大的問題就是壽命有限,壽命太有量了,想多活幾天都不容易啊!不過這是比較誇張一點,多活幾天當然也不難啦!你看前幾天你們來,現在不是還活著嗎?活幾天可以,多活一兩年都不容易,因為我們這個地方苦啊!真的苦啊!你想想從年輕到現在,四十,五十,六十的人想想這一路走來還不夠苦嗎?還想繼續做人再來苦嗎?所以這裏苦。他壽命無量,他就不退了,那還有不成功的嗎?所以一切歸壽命。

  下面這句話最重要了,往生不是為了貪圖安樂,而是為了真實去實現自己徹底度眾生的本願。每個人都很慈悲啊,都很想幫助人家,都很想救人啊,但是你沒有本事,你不是羅賓漢,你也不是觀世音菩薩,你不是觀世音菩薩,你是泥菩薩,所以沒有辦法,一定要到極樂世界,去學本領回來,徹底能夠實現你度眾生的這個願望。如果你不這樣,你不能真實的度眾生。所以這個我們一定要清楚。好,那無量壽我們就解釋到這裏。那麼下來就解釋「莊嚴」這兩個字,請看註解,說:

“「莊嚴」者,《探玄記》曰:「莊嚴有二義:一是具德義。二交飾義。」”

  「莊嚴」。根據《華嚴探玄記》說,「莊嚴」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具德”。莊嚴是什麼呢?所以有說萬德莊嚴,莊嚴就是「具德」的意思。所有的德,德是什麼?最好最好的真、善、美、慧,都沒有欠缺,都具足了這叫具德。再有另外一個意思就是「裝飾」的意思,decoration美化,把它美化起來。那就是莊嚴含有兩個意思。

“故小本曰:「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裏說的小本就是《佛說阿彌陀經》,經文說「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那麼現在說了之後就總結一句,成就這樣的功德莊嚴,只有在一個地方,就是極樂世界。下來引了《往生論》:

“《往生論》稱極樂三種莊嚴,已見前。細論則有廿九種莊嚴。文繁不引。”

  這裏說的文繁不引,指的就是《往生論》的內容,很精彩,但是很繁多,不容易說清楚。而這個文字也是古時候的古人寫的,就把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描述得很詳盡,所以在註解就不能細說了。

  那師父我自己找到了這方面的內容,可以引一些過來跟大家分享。天親菩薩他所造的這個《往生論》,這個《往生論》就是我們專修凈土的主要的課本,我們的課程我們的課本就是五經一論,五經就是《佛陀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普賢行願品》跟《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五經,加上這個《往生論》。所以我們的課本不多,五經一論。天親菩薩他造這個《往生論》,是他依照《無量壽經》修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天親菩薩現在在極樂世界,你要不相信,你自己去看看,到了之後,你動個念頭,到底空能師父說的天親菩薩在不在這裏?他馬上在你面前...「我就是天親菩薩,有什麼事嗎?」他馬上出現了,肯定的,他已經在極樂世界了,把他自己親自見聞感受寫成這一部《往生論》,不得了啊!那就等於是他修學凈土往生西方的一份報告書,這個報告書公開了給我們大家來分享。

  那麼這個論分為三大類:第一類介紹西方國土的莊嚴,就是大家在那邊修學生活的環境。第二個是介紹阿彌陀佛,就是我們的老師,極樂世界的老師。第三是介紹同學,就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分這三方面跟我們介紹,我們從這一部《往生論》,那就認識了西方極樂世界了,清清楚楚。

  那麼第一段有十七種莊嚴,介紹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生活的環境、學習的環境。第二部份是介紹老師本師阿彌陀佛,有八種莊嚴。第三部分就是說明十方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菩薩。往生到極樂世界都稱為菩薩,不管你是哪裡來的,天界去的,人道去的,包括畜生道去的。畜生道也有到極樂世界?有啊!我們不是看到了嗎?老鼠往生,大公雞往生,不是說過了嗎?你只要到了極樂世界,全都是菩薩,這是極樂世界的學生,一共有四種莊嚴。

  那我們先簡單的來看看這個依報,就是國土的莊嚴。只能夠聽一聽這個《往生論》的經文論文的那個文字,不能解釋,太豐富太詳細了,沒有時間,只是把它引過來讓大家來聽一聽。經文說何者十七?一者清凈功德成就。二者量功德成就。三者性功德成就。四者形相功德成就。五者種種事功德成就。六者妙色功德成就。七者觸功德成就。觸就是接觸的觸。八者莊嚴功德成就。九者雨功德成就。這個雨,是下雨的雨,但是念雨,它是動詞,描寫極樂世界種種的天雨妙華,曼陀羅花種種這些功德,描寫這些「雨功德成就」。十者光明功德成就。十一者妙聲功德成就。種種的妙聲。十二者主功德成就。主就是佛。十三者眷屬功德成就。十四者受用功德成就。十五者無諸難功德成就。十六者大義門功德成就。十七者一切所求功德成就。

  在你們的註解沒有的,這是加料的。我們說加料,那我們只是看看聽聽,剛才那個文字的描述不能講解,以後有機會才來講解。下來說佛的莊嚴:觀佛功德莊嚴成就者,有八種應知,應該要知道。何等八種?一者座莊嚴。就是描寫佛的蓮花座。二者身業莊嚴。三者口業莊嚴。四者心業莊嚴。五者大眾莊嚴。六者上首莊嚴。七者主莊嚴。八者不虛作住持莊嚴。

  跟著是菩薩的莊嚴有四種:觀菩薩功德莊嚴成就者,觀彼菩薩有四種正修行功德成就應知,何等為四?一者於一佛土身不動搖,而遍十方種種應化。就是不起於座,而能成就一切佛事。這裏說的就是這樣子嘛,他不需要到處亂亂跑,他坐在那邊不用動,一切的佛事都做完了,能夠遍十方種種的應化。二者彼應化身,一切時不前不後,一心一念,放大光明。三者彼於一切世界,無餘照諸佛會大眾,無餘廣大無量供養恭敬讚歎諸佛如來功德。四者彼於十方一切世界無三寶處,住持莊嚴佛法僧寶功德大海。這是說的菩薩。

  極樂世界的菩薩了不起,有這個能力。我們想想那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將來你就是這個菩薩啦,將來你就有這四種菩薩的能力,將來你也是啊,你也能夠不起於座能夠到十方世界,你想到哪裡就到哪裡,你的本尊還在西方極樂世界,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你已經可以來到七寶講堂了,已經來了很多,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所以就有這個能力,所以講到最後說的就是我們,是說的我們啊。所以我們聽經要這樣子聽,不是說跟我們沒有關係,那我們聽來幹嘛?浪費時間,說的就是你!所以我們這樣介紹就好了,光是文字就描寫得夠微妙不可思議了,下來繼續我們看註解說:

“今本經曰:「一向專志莊嚴妙土」,「莊嚴眾行」,又「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又「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如上所引,正顯經題中莊嚴之義。”

  本經當中說,法藏比丘發了願之後,他就住真實慧,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以我們要知道,「專志莊嚴妙土」是真實的智慧當中所表現出來的這個行動,不是隨隨便便的,真實慧中那就不是有為法了。無為而莊嚴凈土,莊嚴凈土而無為,這才是真的無為。你把它體會作什麼都不幹了,一念都不動離念叫做無為,那不是啊,那是澄潭死水,所謂死水不藏龍,也叫作陰山背後。

  「莊嚴眾行」這是《無量壽經》裡面的話,一切的行都得到莊嚴了。那後來法藏比丘他又彙報,跟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彙報報告說,「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凈之行。」意思就是,我已經成就了莊嚴的佛土這樣的清凈之行。所以這個清凈我們一般人都理解得很淺,現在的人貪清凈,一點事都沒有叫清凈,這裏沒有人來吵我我很清凈,不是這個清凈啊,沒有人吵你就清凈,可是你自己內心,內心還在那邊起心動念想七想八自己吵自己,你還是不能清凈嘛。所以這個清凈不是從外面來的清凈,是你自心裡面的清凈。所以法藏菩薩他不是這樣子的,他以莊嚴佛土做為他的清凈之行。

  「極樂國土,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不可思議啊,不可以比擬,就是沒有得跟它比的這種功德莊嚴。又說「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就是沒有任何的缺少,完完全全一百巴仙具足一點都沒有少。這都是我們這部《無量壽經》裡面的話,都是經文。這些話就顯出經題「莊嚴」這兩個字的含義了。下來再說:

“蓋法藏「一向專志莊嚴妙土」、「莊嚴眾行」是其殊勝願行也。因行獲果,故曰:「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果感樂剎,故曰:「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所以這個都是有因有果,你因是什麼,果就是什麼,你騙不了人的,沒有辦法的,所以他這個因就很殊勝了。由於法藏「一向專志莊嚴妙土」「莊嚴眾行」,這就是他的行願。從這個行動,就得到了他所應該得到的果實,他的結果,故曰:「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凈之行。」所以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凈之行。所感得的這個國土.就是這個西方極樂世界.所以極樂世界是法藏菩薩用清凈心所感得的凈土。我們現在為什麼這個世界那麼亂呢?世界這麼多污染,大自然種種的污染,環境的污染,為什麼?這裏的眾生是用不清凈的心,所以感召這樣子不清凈的環境,清清楚楚,騙不了人的。極樂世界是法藏菩薩用清凈心所感得的凈土啊,這個極樂世界,就無量功德具足莊嚴了。所以因跟果都是功德莊嚴,殊勝的因必定感得殊勝的果報,所以我們現在就是要造殊勝的因,什麼是最殊勝的因呢?念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作為你的因,那你的果報肯定就是阿彌陀佛,肯定就是極樂世界那會錯呢?現在我們的因是什麼?貪嗔痴啊,貪嗔痴慢胡思亂想,什麼都看不慣放不下,很固執很倔強,固執倔強就是因,不是開玩笑的,那你將來的果報就是固執倔強,就是硬邦邦的,你所得到的果報,就是硬邦邦的,什麼硬邦邦?這個世界就是硬邦邦的,所以很清楚的。所以你殊勝的因一定感得殊勝的果,這中間就包括了很多「具德」的意思了,具足圓滿的性德,一切最美好的全部都在極樂世界了。我們再看註解:

“又經中「榮色光曜,不可勝視」,「無量光炎,照耀無極」,「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華果恆芳,光明照耀」,「隨風散馥,沿水流芬」,「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奇妙珍異,周遍校飾,光色晃曜,盡極嚴麗」,咸顯彼佛世界具足莊嚴,周遍其國,是莊嚴一辭中所含「交飾」之義。”

  我們有學《無量壽經》的人就知道這些都是經文,經文大家都很熟悉了,都是在顯現極樂世界的莊嚴的意思。但是作為「交飾」就是美化跟裝飾,這個經中也有這樣的描述。「榮色光曜,不可勝視」,這些花果樹木,榮色光曜,不可勝視,不可勝視是什麼意思呢?你看都看不過來啊,太多太多讓你看了,我們世間人講的目不暇給,哇,太多太多令你看都看不完,就是目不暇給。

  「無量光炎,照耀無極」,那就是光艷照耀無極,這一切都放光,極樂世界都放光,物質放光,大地放光,佛放光,菩提樹放光,全部都放光,極樂世界是個光明世界,不需要開燈,都沒有夜晚,你開什麼燈?到處都是光,一個光明世界,種種放光,種種妙色之艷,這個艷用在這裏不是很艷麗的艷,很妖艷的艷,我們一聽到艷,哎喲!妖艷,不是。這個艷表示它很生動很澎潑,不像我們這兒的光死板板的,是這樣就是這樣,沒有太多的變化。哇!極樂世界的光一直在變化,澎澎潑潑,活活潑潑的,「無極」就是不可窮盡-無量的運動,無量的轉換,千變萬化,沒有邊際,沒有邊際就是它的光不只是照在極樂世界本土這個地方,不是啊,不是只是照到一定的範圍,它是無限大,就是極樂世界的光也照到我們七寶講堂啊,看到了沒有?你說沒有,你說沒有那就是有問題了,就是經文有問題了,你怎麼說沒有呢?是你有問題,不是經文有問題。沒有邊際就是哪裡都照到,廁所一樣照到啊。所以為什麼會這樣子呢?因為你看我們一直都在學這個圓教的道理,博士班的道理你就知道了,原來這些光啊香啊種種這些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極樂世界的菩提樹鳥啊水啊,都是阿彌陀佛變化的嘛,那阿彌陀佛是什麼?法身啊,無量壽啊,自性啊,法身的境界那肯定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不能理解成一般水就是水鳥就是鳥菩提樹就是菩提樹啊,因為這些都是法身,都是阿彌陀佛變化的嘛。

  以「白珠摩尼以為交絡,明妙無比」,這個「摩尼」是如意寶,這個如意寶為什麼叫如意呢?這個寶你想它怎麼變就怎麼變,你動個念頭你要它怎麼變就怎麼變,什麼顏色都有,以這個千變萬化的如意寶以為交絡,交替的變來變去,做為種種的瓔絡,「明妙無比」,光明跟美妙。「華果恆芳,光明照耀」,極樂世界的果也有香的,極樂世界的果有香。那我們這個世界呢?我們世界的果有沒有香啊?偶爾也有啊,像木瓜、佛手、香圓這些果子,果實都是香的。但是極樂世界的花果放的香,不是偶爾香一香,它是恆放,它一直都是香的。不是喜歡香兩下,等等它又沒有香了,不是這樣的,不是短時間的香。是恆常的芬芳叫做恆芳,「光明照耀」,又有香,又有光,所以叫做「香光莊嚴」。

  又說「隨風散馥,沿水流芬」,隨著這個風吹來都是香味啊!「沿水流芬」,像這些文字都十分的美。又說「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光跟色都具足。又說「奇妙珍異,周遍校飾,光色晃曜,盡極嚴麗」,這些都非常奇特,非常微妙,非常之珍貴,非常之突出,這個「異」是什麼?「異」就是不平凡,非一般的樣子。「周遍校飾」就是遍一切,互相的來莊嚴,你照我我照你,你莊嚴我我莊嚴你。「光色晃曜」,光色明耀啊!而且很生動,不是死板板的,是很生動的。「盡極嚴麗」,珍貴莊嚴和美麗到了登峰造極了。這一些的文句,就是說的這個國土極樂世界,這種莊嚴遍滿其國,這都是「美飾」,這個國土,這方面的含意。這就是前面講的,莊嚴的另外一個意思就是裝飾。那我們世間的人講美化環境,但是我們這裏美化環境是用什麼呢?用人工的,要給薪水的,要請工人的,是人為的。極樂世界不用請工人的省下來了,極樂世界是自自然然的,不需要經過刻意的安排。至於「具德」者,再說「具德」,下來有很重要的文句,我們來看看,我們看註解:

“至於「具德」者,則如經第九品中「如實安住,具足莊嚴」。故知極樂世界如是莊嚴者,蓋由於如實而安住也。實者,真實之際也,是謂具德。”

  這個解釋「具德」兩個字,在本經《無量壽經》第九品當中有這句經文,「如實安住,具足莊嚴」這兩句話,這兩句話好啊。念公就是黃念祖老居士他說,我以前就是對於說什麼極樂世界有黃金有七寶黃金為地,我(念公)覺得沒什麼意思,啊,現在我就很感興趣了,我們大家應該也有同感。想像的極樂世界的黃金,是不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這個黃金,什麼九九六那個最純的黃金啊?不是那個意思啊。所以我們認為說把經中描述的黃金七寶等等看成是我們這世間的寶物,不知道這些都是法身,都是法身,都是顯現法身的常住,因為金不會變,銅會變顏色,鐵會生銹嘛,所以用金來表示極樂世界,一切都常住都不會變的,是這個意思啊,是不是?所以我們要這樣子來理解,要不然你去念《佛說阿彌陀經》,我告訴你,你會把它當成是神話天方夜譚,沒有辦法理解,因為《阿彌陀經》裡面講的都是法身的境界,極樂世界法身的境界,所以怎麼辦呢?要靠註解,要靠註解來幫助來理解,幫助你理解《佛說阿彌陀經》,所以黃金七寶種種這些表常住,沒有變異,因為這一切是由於它是「如實安住」,安住就是不動。那「實」是什麼呢?如就是好像如同那個「實」,「實」是什麼?「實」是「真實之際」。這裏就說出來了,真實之際就是法身。

  我們這個經當中有三個真實,有「真實之慧」;開化顯示「真實之際」,真實的本際就是真如;「真實之利」,就是可以給眾生真實的利益。這個是本經的三個真實。三個真實是一致相關聯的。所以極樂世界有這樣的莊嚴,為什麼呢?是由於它如實的安住啊!如這個實際,如這個實相而安住,所以才能夠顯現如此不可思議、不可窮盡的莊嚴。而這些莊嚴都是由於這個「德」,什麼德呢?性德!如實安住於本體。

  各位,這樣子的來理解,那你對凈土宗的理解就深入,就跟別人不一樣了。所以師父就是硬硬把你們提升啊,如果不是這樣子的話,就是慢慢來慢慢來,到最後你理解得很淺,那你對極樂世界也沒什麼興趣了,對於去作佛興趣也不大了。所以把你們提升之後,以後你再給人家講凈土的東西,人家眼睛就瞪大了,哇!你最近學了不少東西,你知道的很多啊!是嗎?是啊,你說的我都聽不懂,你說的東西我都聽不懂了,你知道的很多,那就不用理他,聽不懂是因為他已經這樣子了,你已經這樣子了,所以很重要啊!這樣子理解,我們對凈土宗就深入了。那懂不懂就不重要了,不要去在乎了,因為光是聽這些內容都非常難得,然後把這些儲存起來,這些全部都是本錢啊,不用錢的,不用錢的本錢,是不是?那裡要你們的錢?你們供養紅包,那是另外一回事。好,我們繼續看註解說:

“又第十五品中「一切莊嚴,隨應而現」。此正顯事事無礙法界之圓明具德也。”

  所以第十五品,就是《無量壽經》裡面的第十五品說「一切莊嚴,隨應而現」。那很自然嘛,隨你所感,它就有應,它所應的自然就顯現了。所以這個是顯明什麼呢?說明什麼呢?它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此正顯事事無礙法界之圓明具德也。」所以這就顯這個事事無礙,沒有妨礙的。我們這裏事事都有妨礙,時時都碰釘子,事事都有妨礙,這是我們這個世界。極樂世界沒有妨礙的,圓明具德的十玄門,這一切一切在事上都沒有妨礙。這個水應了你的意思,就不能應我了,這就是有妨礙了。一切沒有妨礙,一切自在,一切這麼的微妙,一切圓明具德,事事無礙。

  所以上次前面的講的十玄,就覺得大家好像不太好相信,這本來就是。念公就說了前幾年,前幾年就是念公還在的那個時候,有一位留學蘇聯的留學生回來了,在科學方面研究所裡面工作,年輕人科學家在做研究的工作。那有一天他來看念公,他來拜訪黃念祖老居士,他說,「我現在在研究新的數學」,可能你們這裡面也有卧虎藏龍,也有很有水準的大家聽聽,新的數學。他就舉了一個實際的例子,可是他不懂,想不通,在新的數學裡面極新的極數,他說當你的項目到無窮多的時候,他說按道理就不但是全體包括局部,而且是局部也包括全體。

  這是新的數學理論,怎麼樣?沒聽過?理論當中得到這個結論-局部包括全體。那這不就是咱們所說的一中含多嗎?如果告訴你,十個手指頭包括一個手指頭,每一個手指頭也包括十個手指頭,「一」裡面同時包括「多」?想不通,就是這個意思,局部包括全部。我這個手包括十個手指頭,這個誰都懂啊,能接受;但是倒過來告訴你,一個手指頭就包括十個手指頭,哎呀,這個頭腦轉不過來了,這個就不好懂了。

  那有沒有事例呢?舉個例子,有兩個,現在只能夠說一個,說一個可能大家的頭都大了還說兩個,就是叫做「全息照相」。「全息」,全是安全的全,息是休息的息,「全息照相」,到時候那個字幕會出來「全息照相」。這個我們一般人都沒聽過,這是專業的攝影技術,這是一種不用透鏡而能記錄跟再現物體的三維立體圖像的照相方法,它是能夠把來自物體的光波,正面的振幅和相位的信息給記錄下來,又能在需要的時候再現出這種光波的一種技術,一般照相是平面的,是不是?平面的平平的,「全息照相」是立體的,我們現在講的3D三維。這個照片一放出來就跟真人一樣,立體的人坐在那邊,立體的像真人一樣,他要站著就站著,坐著就是坐著的動作,這個圖像顯出來的就是立體的。但是它有一個版,你要通過這個版才能顯現出這個相。但是這個版給摔了碎掉了,然後就拿其中一個碎片其中一張,再通過特別的設備,怎麼樣呢?放出來還是整個人。而不是說放出來變成這個人破碎了,只剩下一個小部份,不是。整個人都看到了,小張的底片是一個局部,它為什麼還會顯出整個人呢?它包括了全部的作用-局部包括全體。只是它顯得這個相比原來的小了一點,這是肯定的,不然就太奇怪了,因為世間的東西,它還是有局限的嘛。

  所以過去有好多好多我們那個很機械的一些唯物論的東西,那完全是錯誤的,所以就是出現了一個愛因斯坦,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Eduard Einstein他說「全部都是錯覺」,昨天講的全部都是錯覺;那我們佛教說全部都是由於妄想。「錯覺」跟「妄想」正是相對的,「錯」跟「妄」很相似,「覺」跟「想」那不是很相似嗎?所以你看我們佛經講一剎那,可以包括三大阿僧衹劫。所以有爭論就說一定要三大阿僧衹才能成佛,或者一剎那成佛,這些都是戲論!戲論就是錯覺啊!都是愚痴!哪有這些分別啊?是你的錯覺!什麼叫一剎那?什麼叫三大阿僧衹劫?現在從科學的發達,對於弘揚佛法有很大的幫助。那只是幫助哦。但是科學家永遠還是科學家,給他兩千年他都還是沒有辦法,像釋迦牟尼佛諸佛的頭腦,沒有辦法啦。因為科學家永遠還是在三度空間,科學家做的研究分析全部都在八識裡面,第六、第七、第八,都是第六意識分別、第七執著、第八全部存檔,沒有離開。你沒有離開八識之前,你就是沒有辦法入到釋迦牟尼佛跟一切諸佛的智慧,沒有辦法,就是沒有辦法超過三度空間,就這個意思。

  那麼念公就回答那位研究科學的,就是從蘇聯回來那個研究科學的,就跟他說:「這有什麼難懂的呢?釋迦牟尼佛早就這麼說了。」譬如水跟波等等,以前提過了。今天給大家補充這個例子,就很實際了。那個水現出波了,不管波是大波小波,還是小小的漣漪什麼都好,那就包括水了嘛,波沒有包括水嗎?不可能啊!大海裡面掀起一個浪花,裡面有一個小小的水點,那個小小的浪花小水點,那個小水點就包括了整個大海,是不是?怎麼證明呢?那個小水點你拿來嘗,它那個味道是鹹鹹的,跟整個大海的味道是一樣的,對不對?但是我們就分別了,浪花是浪花,有大浪小浪,海是海,湖是湖,河是河,這是我們的分別,所以這個局部就包括全體。

  那現在這個宋譯的題目,我們差不多都解釋完了。宋譯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這就是宋譯的題目,那麼後面還有什麼呢?還有「清凈平等覺」。好,我們請看註解:

“「清淨」者,身口意三業,離一切惡行煩惱垢染之謂。”

  我們先看這句,「清凈」是身口意的三業,這三個都是業,不管善業、惡業,都是由身口意來造的。我們所造的這三種,不管是善的是惡的,這裏要你離開一切惡行,離開一切煩惱、一切的垢污。這個惡念當然是要離開;可是離開善念,也還沒有離開煩惱。這個我們就比較難接受了,這個還有很多人不知道,以為惡念當然要離開,善念應該有嘛,我們要有這個善心,說你是善心人士,我們善念應該有嘛,我都沒有去想壞的事情,我的念頭都是想要怎麼幫助眾生,怎麼讓他們快樂,這難道不是好事嗎?但是各位,佛法要求的還不止是這樣,尤其是最上乘的佛法,告訴你只要動的念頭都是污染,污染什麼?污染了我們的清凈心。這裏舉例子,比方有人在談戀愛,有人戀愛了,他可以犧牲性命去保護他的愛人,這個是善念是不是?但是它還是有垢污,他還是貪戀,所以還不是清凈。

  所以經題這裏說的的清凈要求很高,不是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清凈,你這一切都離開了,離開了惡,離開了煩惱,離開了垢染,這個就叫做清凈。所以清凈兩個字我們要這樣子來理解。那麼下來還有我們繼續看,下來就引了《華嚴經》的注疏,就是註解:

“《探玄記》云:「三業無過云清淨。」蓋謂身口意三業,皆無過失也。”

  《探玄記》這部註解就說「三業無過」,沒有過失,叫做清凈,身口意都沒有過失叫做清凈,所以不容易啊!還有過失,有過失就不清凈了!

“又清淨土,指淨土。清淨身,指佛身。清淨人,指如來。”

  我們這個國土指的是「清凈土」,「清凈身」指的是佛的身,「清凈人」指的是如來,所以清凈這個形容詞,它都是這麼用的,這就超乎世間人的理解了。那麼下來再引證《往生論》來說明了:

“又《往生論》謂,三種莊嚴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淨句。清淨句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此與經題中「莊嚴清淨」妙合天然。”

  三種莊嚴就是前面講過的,國土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細說二十九種莊嚴就入到一法句裡面了,一法句就是清凈句,清凈句就是這句阿彌陀佛,這句就是清凈句,就是法身啊!阿彌陀佛是法身。所以這個地方就跟我們經題當中「莊嚴清凈」恰恰好十分的相合了。你看,兩個題目湊在一起,清凈句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那麼這跟經題當中莊嚴清凈妙合天然,跟《往生論》所說的一模一樣-「三種莊嚴入一清凈句」「莊嚴清凈」。所以你看,把這個妙法宣達的這麼清楚,妙合天然啊!

“三種莊嚴者,無量莊嚴也。今齊入一清淨句中,是「一切即一」。”

  三種莊嚴就是無量莊嚴,這三種莊嚴一切都入到一個清凈句裏頭了。這就表示一切都「一」了,無量的莊嚴就入到「一」裏頭去了。

“又經云「心淨則佛土淨」表「一即一切」。華嚴玄旨,又於此處見之。”

  那麼「心凈則佛土凈」這是《維摩詰經》裡面說的,一就是一切;國土是一切嘛,國土的一切就是一切啊,你的心就是你的一個心嘛,一心,所以一就包括一切了,你的一心就包括了極樂世界所有二十九種莊嚴的一切的一切,就是你的一心。所以華嚴的玄旨,在這個地方都可以看出來了。

“又《漢譯》稱阿彌陀佛為無量清淨佛。”

  漢譯本,漢朝翻譯的,這個原譯本裡面稱阿彌陀佛為「無量清凈佛」。那麼這個從阿彌陀佛名號中裏頭,有其中這個含義。再看註解:

“又其中第十八願曰:「我作佛時,諸佛國人民有作菩薩道者,常念我淨潔心。壽終時,我與不可計比丘眾飛行迎之。共在前立。即還生我國,作阿惟越致。」”

  大家覺得很奇怪,第十八願不是這樣子的嘛,大家沒聽過,這不是會集本的願文,那完全不是這麼回事。這是漢譯本的四十八願,「我作佛時,諸佛國人民有作菩薩道者常念我凈潔心。」這裏黃念祖老居士就是要引這個漢譯本裡面講到這個清凈心,這個要稍微解釋一下,說我作佛的時候,別的佛國的人民「作菩薩道」,就是修菩薩道,行菩薩道的人,念什麼呢?念我的清凈心,這是漢譯的原文,念阿彌陀佛的清凈的心,那麼這就是禪宗了。

  壽終之後,我與不可計比丘,不可以計算的比丘眾「飛行迎之」,來接引他。「共在前立,即還生我國,作阿惟越致。」等他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就帶著無量的聖眾來迎接他,就站在他的面前來接引他,那誰看到啊?旁邊的人看到?不是。是他親自看到的,不是旁邊的人看到,更不是助念的人看到的。因為這個磬是他敲的,是為他響的,你都沒有這個應,他怎麼會響給你看呢?是不是?所以是他親自看到的,臨終的人親自看到的,那他就可以跟阿彌陀佛回去了,生到阿彌陀佛的國土,作阿惟越致,那就是不退轉了。

  所以這裏頭就是很低很低的水平了,很多惑都還沒斷,是帶業而去的,很多煩惱都還沒解決的,還是個凡夫,他就可以生到極樂世界了,生到凡聖同居土,凡夫跟聖人在那個地方同居。雖然是凡夫,可是他一到那邊,他就是阿惟越致了,這是菩薩相當高的位次了,這就是阿彌陀的大願所感。

  在我們這個國土要不退,那要很高很高啊,至少要到小乘的初果以上。那麼這個一去到那邊他就是阿鞞跋致。所以蕅益大師就讚嘆,說他這個人是阿鞞跋致,哎,這個人他是凡夫啊,凡夫剛剛去往生的啊,可是你說他是凡夫,他又是阿鞞跋致,十方世界都沒有這種特殊的例子,所以就稱為不可思議。所以這裏所謂「常念我凈潔心」,這個凈潔心就是清凈心。

“此中之淨潔心即是清淨心。亦即《往生論》中之清淨句。”

  這裏說的「凈潔心」,漢譯的原文凈潔心指的就是清凈心。下來註解再說:

“佛名無量清淨佛,佛心是無量清淨心,總之是一法句,即是清淨句,即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亦即是一句佛號。”

  所以我們已經慢慢聽下去就證明了,證明了不管你講得天花亂墜,講了幾個小時,你還不是在講這個四個字或者六個字嗎?是不是?所以佛就叫做無量清凈佛,佛心是無量清凈心,把這一切功德莊嚴總的起來理解就是一個法句,叫清凈句,就是清凈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就是這句佛號,清凈句是什麼呢?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而這也就是什麼呢?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法句啊。一法句,師父你講了這麼多,講四個字就好了嘛,那我們早就下課了,不用再講了。大家聽來聽去,從剛才到現在,說來說去,最後還是告訴你,就是這句阿彌陀佛,就是說的阿彌陀佛。那其它你聽不懂都沒有關係了,聽懂這句阿彌陀佛就好啦。如果前面你要聽的話,就越聽越糊塗了,但是沒有關係,記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就不可思議了,這就是最容易,最方便的了。下來再說:

“故發大乘心,持名念佛,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正是本經「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之宗。”

  所以發大乘心的人持名念佛,持名就是開口念這句阿彌陀佛。臨命終的時候得到佛的接引往生。所以「莊嚴清凈」,這也就正符合本經的宗旨,本經指的就是《無量壽經》,本經是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宗。

“又清淨句,表實際理體。從清淨句出生三種莊嚴,三種莊嚴同入一清淨句,是為經題中莊嚴清淨之義。”

  「清凈句」就表現了「無為法身」了。代表的是實際的理體。從實際的理體,從清凈句就出生三種莊嚴了,流現出三種莊嚴,三種莊嚴就投入一個清凈句。所以一個清凈句展開就是無量莊嚴,展開來,再退收回去,就是這一句了,就是清凈心。這就是我們經題當中「莊嚴清凈」的含義。我們現在在解釋清凈這兩個字,清凈心就是什麼呢?本來無一物,清凈心哪裡可能加任何一樣東西呢?本來清清楚楚,乾乾凈凈,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本來無一物,說的就是清凈心,就是法身,就是性德,就是佛性,就是在座的每一位,每一位本有的妙明真心,所以清凈心說的就是這個。

  那麼還有一點點時間,我們再看下來這個「平等」,我們多看一點。底下就解釋「平等」了,「平等覺」。我們看註解說:

“「平等」者,離差別也。經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正顯平等之義。”

  平等就離開差別了,平等就是離開差別嘛。《華嚴》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心跟佛跟眾生,這三樣沒有差別,所以我們這個佛教是大平等。佛一點都不比任何一個人高啊,平等的,所以我們要體會佛的這個平等的意思。

  那麼下面這句就是念公他自己說的,他說:所以我常常說很多信佛的人,我說這個我就是念公,我說你們就是把佛看成是什麼了?看成是上帝了。有一個人就寫了很多很多的東西,我(念公)說你說的還是上帝啊。他跳不出這個圈子啊,所以什麼佛的智慧,怎麼高,怎麼突出,說了半天,都是上帝那個範疇,這個「三無差別」就是「平等之義」。

  它本來就平等,不平等是我們自己看的,我們用不平等的心用妄心看,就有種種的差別。而真心沒有這些差別,平等是指這個。這個在我年輕的時候,當然年輕的時候還沒有當和尚,我年輕時候剛剛接觸佛法,也是有這方面的誤解。記得有一次,我去看了一個法會,一進到法會的會場,我們被安排在後面,用繩子圍起來的站在後面,我那時候就看前面還有很多位子,為什麼不讓我們進去呢?再前面還有大的位子呢,後來才知道是留給大功德主二功德主那些人的,那我們給二十塊錢的人就站在後面被圍著。那時候我就在想,我剛剛接觸佛法,我聽到佛教說佛法是平等的,眾生平等。可是我這一看,就不平等了,為什麼有人坐前面,有的人在中間,有人在外面被圍著呢?說眾生平等,我不理解。那法會結束之後我就出來了,出來之後我一邊走一邊看,也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有人走路回去,有人騎摩托車,有的人開車,又不一樣的車,有豪華的,有普通的,說這個眾生平等,怎麼解釋我想不通,想不通啊。後來才真正的知道,這個平等,指的是這個佛性,佛性。但是後來再深一層的體會,原來我們所看到的這種種差別,它還是平等的,還是平等的,大家可以體會到嗎?為什麼平等呢?因不同啊,每個人過去所修的福報不一樣的,因不同,這個果怎麼會同呢?這個果肯定不一樣嘛,因為你修福報,而你沒有修福報,今天感得的這個果報肯定是不一樣,這才叫做真正的平等啊。那時候我對佛法都有相當的提升了,能夠看到這個才叫平等,要不然因果就不對了,是不是?

  好,下面還繼續談了很多「平等」,也舉了很多例子。那我們就把這個留到明天,大家才一起來學習。那我們今天就一起學到這裏。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