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6/02 16:37:18瀏覽218|回應0|推薦2 | |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0集 七宝净土讲堂堂主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下面我们开始进入本经的概要,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玄义。玄是玄妙的义理,就是一个玄关,通过这个玄关才可以进入,也就是在分析全经的大义。全经大义共分为八个段落,虽然是讲十门开启,第九是介绍经题,第十才是讲到经文。所以实际上真正的玄义只有八段。那么这段概要十门开启完全是依照清凉大师《华严疏钞》的例子,《华严疏钞》的体例来讲解的,来介绍这个十门。 玄义是注解的概要,念公的玄义是依据古人的方法,从这个内容可以见到他修学的心得,他是集古今《无量寿经》注解之大成。所以我们读这部注解,也就读了许多古大德对《无量寿经》的著作了,对于我们修学这部注解值得参考的地方很多。那么这部经跟《华严经》的关系特别的深厚,我们知道《华严经》是圆教,是佛门里面最高的教学,华严等于是一棵树的根,根就是根本,其他的经典都是华严的眷属,枝枝叶叶。所以《无量寿经》跟《华严经》关系很深厚,不仅仅是莲公念公有这个认识,我们从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发现里面引用《华严经》的经文特别多。所以《无量寿经》才称为中本华严。 那我们在学习《无量寿经》等于也真正入了华严的境界,没有往生之前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我们没有办法入,一句阿弥陀佛到了极乐世界你就入了华严的境界了。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阿弥陀佛就是毗卢遮那佛。所以从这里可以知道净宗跟华严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所以采取华严宗的方式用十门开启,而不采取天台宗的五重玄义,所以这个道理就在这里了。那么注解下来说: “十门分列中前九门” 那为什么说只有前面九门呢?因为到第十门就是开始解释经文。下来注解说: “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九、总释名题。十、正释经义。 前九门总论全经纲宗部类,此与天台宗之五重玄义,大同小异。虽详略取舍稍别,总之,皆将一经纲要,综论于前,发挥明了,使读者先识总体,后研经文,纲举目张,易于领会。此亦类似近代书籍中以概论为首也。今则名为概要,是为贰。(最后之一门,方依经章次注释经文,是为叁。)” 那么上头前面是「甲」就是前言了,我们用九天的时间九堂课,我们来学习完了前言。那么底下下来「乙」是概要,概要相当于一部经的概论,这里头分了十项,一上来就是教起因缘,那为什么要起这个教呢?为什么会有这部经典的出现呢?我们说简单点就是为什么会这样子呢?必定有它的因缘,佛法也是因缘法,没有说无端端跑出这部经出来,不可能。没有无端端佛会讲这部经的,一定是众生有这个需求。有时候众生这个需求众生都不知道,佛已经知道了,众生有感这是缘,那佛一定满众生的愿,这就是应。像我们敲那个磬,你不敲它不会响,敲大声就响大声,敲小声就响小声,你有敲就是你有求,它就会应,有求就应,这是应,这是首先应当要说明的。第二个我们解释这部经是要明白这部经是以什么为体性,它的体性是什么,我们现在说的就是理论,它非得要有理论的依据,不然你只是研究一些事相,它的本体是什么都不知道不明白,这就很不深入了。不深入没有关系,到最后就容易形成迷信,怎么说呢?哎呀,我师父说的,我师父说的一定是对的,我就听我师父的话,你的师父很了不起吗?要佛说的才行,佛了不起了?佛是了不起,是啊,佛真的了不起。但是佛也不能说,我讲你一定要听,佛没有逼人家,佛一定是讲一套道理出来,要佛说的才行,佛也是依据真理,真实的道理来说,那我们才能够心服口服。所以理论很重要,尤其是对知识份子,如果没有圆满的理论,只是一味的叫你别问这么多了,不要问那么多,念佛就对了,你不懂的啦!听话念就是了。你这样子很难让年轻人来相信净土啊!很难。年轻人就是要问到底,问到你无路可逃,最好是问到你倒!但是佛法不可能问到倒的。所以知识份子他就是要问很多问题,所以你能够让他真正相信了,服了,他才会来相信。所以现在很少年轻人真正来学习净土法门,只有老太婆来学,所以就变成了老人教了。所以不是说我叫你念阿弥陀佛有什么好处你就来相信,这个信是没有用的。将来他再遇到一个法师说,哎呀!你不要信那个,我的法门比你那个法门还好,那你的信心就动摇了,又跟他去学去了。这些我们常常看到的,这就不是信了。你没有把道理搞清楚,你的信是迷信,迷信不能起作用。佛法里面讲的信不是迷信,是正信,正信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上,你对理论真正通达明了了才是正信。如果把这个理论在生活当中去实践去做,你自己得到了真正的证明,佛法真的好,真的是有佛法就有办法,我证明了,你自己证明,那个就是到了真信。更进一步这个信才是真的。自己经过实验得到的证明,你才会真正的相信,永远不会再退转了,不会再相信别的了。 所以现在净土宗的传承,尤其在马来西亚,我自己看到有衰退的现象。很多说是专修净土的,那只是挂个招牌而已,我自己到这些地方在那个地方专讲《无量寿经》,他们还要确认什么呢?刚刚去的时候他们还要确认,你空能法师没听过这个名字啊。尤其到印尼的时候。因为那时候是由一个弘法基金会来安排的,安排去印尼去那里,他们那个地方有一间净宗学会的会长就说,空能法师这个名字没听过,他是不是依净空法师的理念的?先问清楚,是才接受啊!甚至有一次到了一个团体,因为是第一次去,所以要介绍我的生平跟学佛的经历,那么介绍的内容当然是我自己写的,那里面有一段就说到,空能法师近来积极提倡黄念祖老居士的净土思想,在还没有介绍之前负责人就跟我说这句能不能删掉?我搞不清楚为什么要删掉?你看看就是这种的观念。听一个老师说的没错,这是对的,但是老和尚也一再的说你们要想自己对净土宗的理解深入,一定要去看《大经解》,但是只有谁听啊?只有我听话。现在我们就在做这件工作。所以这些人对净土法门的理论道理没有深入,不愿意提升,因为什么呢?因为不专了,不专所以才没有深入,没有深入就一定掺杂其他的东西,甚至到最后变成不伦不类。这种现象让很多想修净土的人望而却步,却步就是不敢进来了。是这样子的吗?其实真正不是这样子的。我自己在这里,你看我们这里自己国家的佛教会,在佛教会就碰到过这种情形。所以我这几年大力的提倡黄念祖老居士的净土思想是很纯的,很深入的净土思想,并不是说净空老和尚的就不纯,就不深入,也纯也深入,但是你必须要听多少老和尚的光盘才能够真正得到你想要的净土的内容。因为老和尚很慈悲,他要面对是全世界的一切众生,他说的内容很广泛,所以你要听多少呢?你到底要听多少?但是如果你只是纯粹听黄念祖老居士的开示,你听到的是一百巴仙纯的佛法,直接就听到纯佛法纯净土了,这是我的经验。那么讲的就是理论。 第二个是本体,第三是一经的宗,宗就是它的宗旨。我们前面也提到一点了,这部经它的趣向是什么?以什么为宗旨?以什么为趣向?它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要不然你学了老半天,到最后的结果都不是我们要的,那就糟糕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了。这也是我们研究一部经首先要知道的。 第四是方便利用,它有什么作用?学了之后对我们有什么用处?方便的利用就是大家都可以做得到的,很方便的,很能够确实可以去证明的,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做到的,而且是还要现在就马上可以用得上,不是要等到死了以后才用的。这句阿弥陀佛大家很多人误会,以为是等到要死了才需要念阿弥陀佛的。平时不能念,平时念是忌讳。平时怎么可以念呢?以前讲过了,是不是?所以你看看像我这样子的,不要说我是念阿弥陀佛的,我只要去到那些赌博的地方,去到赌博的地方给人家赶出来呀!你这光头佬让我输光光,他把我赶出来,更何况还去跟他讲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什么都可以,你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只有一样不可能给你中马票的,因为增加你的贪心嘛,是不是?所以大家误会以为念阿弥陀佛是为了死的时候才念的,平时不能念,平时要念别的,所以这个是误会。念阿弥陀佛现在就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所以这才叫做方便。如果你说了很多法门,你根本就做不到的,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做不到,那就是没有用了,所以要有方便的利用。第五所被的根器,什么根器比较合适?根器昨天简单讲过了,这段就说明念佛法门既然这么殊胜究竟方便,要什么条件才可以修学这个法门呢?那一些人能够修学这个法门呢?那一些人不能够修学这个法门呢?所以这就讲的所被的根器是那一种人。那么主要净土法门是任何一种人,以前讲过了,不只是上根中根下根白痴都可以的,所以任何一个人都适合修行这个法门。第六是属于那一藏那一教,藏教是指经典,像图书馆一样,这部书是应该分列在那一类的,列在那一个部分?这是属于常识。藏是三藏经典,教是十二分教,十二分教,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十二种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教学表达方式,它是属于那一种?这些对于弘法的人,讲经的人是必须要知道的。你如果不发心讲经,自己修行,这个就没有多大的关系了。那么第七是属于那一部那一类? 第八,这部经有多少的翻译?多少的会集,多少的删校,还有多少的注解注释。第九是讲本经的题目了,这个在五重玄义是把讲经的经题放在第一,那么这个十门开启就把它放在这个第九。先讲这个题目,经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第十才正式来讲解经文了,所以一共是十类。那么这个就是对于一个纲要,要知道一部经先要明白它的纲要。就好像一个网,你看一个网你怎么抓呢?不是随随便便乱乱抓,不行,是不是?网像衣服一样,你先得要得到它的纲领,你看衣服这个领一抓,整个衣服都起来了,纲举目张,那么你就有一个总的概念了。不然你这个不明白去读书,你就是枝枝节节的,只是有一点点的好处,不是完全没有好处,一点点好处。但是你不明白它的纲要,不明白它的宗跟趣,不明白它的体性,就是不知道它的理论的依据,理解的就非常的肤浅了,不够深入了。那我们现在直接就进入到正文了,就等于是概论似的。所以第一项是讲教起因缘,所以我们今天只是讲到教起因缘的一部分,这项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一、教起因缘 注解说: “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初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 它分两个部分,一个是讲总的,佛所教的一切的经典,它兴起的因缘是什么?佛说其他这些经的因缘。另外一部分专讲《无量寿经》,是什么因缘佛会讲这部经的。所以你看我们现在在学习这部《无量寿经》,不是说随随便便应酬应酬,没有水准这样子来学的。我们是学的很全面、很圆满、很透彻、很深入,所以需要五年的时间,不只是经典还加上注解。所以五年过后你看看,每一个人的脸像什么呢?就像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的脸是什么样子的?五年后就知道了,现在我也不知道。五年后我们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全部都变成阿弥陀佛了。所以第一项是讲教起因缘,教起因缘又分两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普遍的普通的,一切经典兴起的因缘,一个是单说《无量寿经》这个教的兴起的因缘,因为这样它才契合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是专修《无量寿经》的。我们要研究的是《无量寿经》,至于大教跟净土法门的兴起,这是我们先要来讨论的。我们先解释一下,解释一切法,包括了世间法跟出世间法。那么从小的来看,我们动个念头,起心动念动个念头,这是一法,小的。大的话整个宇宙,整个宇宙山河大地从那里来的呢?这个科学家到今天还在那边研究,一直在观看,做很多的科学的研究,借助仪器来看来听,看什么星球有传出什么特别的声音,看看其他星球有没有生命,有没有人在啊!科学家就在忙这些。但是释迦牟尼佛早就知道了,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知道呢?因为他就在整个宇宙里面,他怎么会不知道?所有一切星球,所有一切宇宙的一切一切就是他,不止就是他,到最后我们真正明白了,也就是你我他。所以这大的是指大地山河怎么来的,这也是法。 这一切法有因有缘,所以佛法常常讲因果因果,这个因果是省略的话,中国人喜欢简单。其实完整的叫因缘果报,当中还有一个缘。这个缘很重要,没有缘不能结果。比如我们种瓜,瓜的种子是因,将来长成瓜的因,但是瓜我们把它放在玻璃杯里面,放一百年它也不会长出瓜子来的,为什么呢?它没有缘啊,缘像什么呢?有缘才能够帮助它生长,这个瓜子它要什么缘呢?它需要土壤、肥料、水分、阳光,这些就是缘。这个缘统统具足了,它才会长得很好,将来才会结果。所以为什么佛教说可以改造命运?命运是可以改造的,因为是在这个缘,因本身已经定下来没有办法,不能改了,但是因在还没有结果之前它有一个缘,所以佛教把这个缘看得很重要,这个缘就是把这个因改变成它结的果,所以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是从缘上面改,所以缘非常重要。 讲到因可以说是与生具足的,六祖说得好,「何其自性,本来具足」,他说的具足是具足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的一切的因我们都有,也就是说一切法的因,每一个人自性里头所有的一切一切都具足了,都收藏在那边,都有。那么这个一切法的因具足了,能不能够现这一切法呢?现出这一切境界是果,对吗?那就要看这个缘了,看你用什么缘来把你这个因让它成熟了,所以因遇到缘这就现形了,现形就是结果了。所以佛法很科学的,而且佛法还是超科学的,所以真正是很合逻辑的,绝对没有迷信。现形就是结果,不管大事小事,因变成果了,他所需要的条件都很多,绝对不是一个条件两个条件那么单纯的。它要具足无量的因缘,这是讲真话。 把这无量的因缘归纳成四种,那我们比较容易来了解,这四种缘第一个是亲因缘,第二个是所缘缘,第三个是无间缘,第四个是增上缘,这是佛学名词,以后我们有机会再来详细解释。 具足这四个缘,它必定会结果。这个四条是许许多多因缘归纳成的四大类,实在讲这四个缘一展开来,就是大经上面讲的无量的因缘。可是无量因缘归结成一个,这一个就是佛为什么出现在这个世间?释迦牟尼佛你到这里来干什么的?释迦牟尼佛到这里来干什么的?还有你,你到这里来干什么的?你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我们有没有问过?我这一生来这里做人为什么来的?有没有曾经这样子问过?反省反省过我为什么到这个世间来的?你问一般人,很简单,哎,来娶老婆的,来赚钱的,来赚钱之后就生孩子,然后就「共争不急之务」,大家拼老命,拼得你死我活,这样子来赚钱为了养家糊口。其实我们《无量寿经》就讲了,不是为了三餐,超过三餐,是为了那个贪呐!是为了那个贪所以不择手段。「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佛讲得最透彻的。早上张开眼睛,赶快吃早餐,最好能够咬两口面包,我要上班了,那个客户在等著我了。这次我不拿到这单生意不行的,我一定要想办法,昨天我想了一个晚上,想了一个晚上不用睡觉,为了什么呢?就为了这个。然后到了公司就拼得你死我活的样子,谈啦,勾心斗角,想尽办法,然后....然后就到了晚上了,到了晚上干什么?就堵车塞车就精疲力竭的回家,回到家里面以为看电视很开心,坐那边看不到五秒钟睡著了。第二天又是重复重复的工作,然后照镜子忽然发现多了几根白头发了,有白头发了,什么时候长出来的?赶快去染黑它这样不好看了,人家以为我们这么年轻就老了。事实上就这样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然后看人家过年,过年是什么意思?过年就是你老了一年了,不是说过年就开心,过年就是老了一年,过年就是靠近火葬场的时间越来越短了,是不是这样?是这样子。然后就病了,不小心病了,小心也病了。管你小心不小心,是不是?你说有谁是故意不小心去病的,很小心的也会病,那些什么运动家武术功夫明星,哎哟!想都想不通,佛法就想得通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业,你不能够去透视这个业,不能够去处理这个业,你再有钱,你的身体锻炼再好,你请了十个医生随时跟在你身边,你一样会有业发动的时候,你一样要倒下,这是没有办法的,是不是?所以真正只有佛法可以告诉你病是怎么来的,什么原因?然后一般人就没有办法了,这一定要经过的。然后就病了,病了就老了,老了之后就想,哎呀!我现在老了,很快就要死了,你想快要死了很快就死了,就死了!死了之后干什么?拿去烧咯!你还把那个尸体留起来当宝啊!拿去烧了!所以是为什么而来的?我们这次是为什么而来的?实在讲这个很重要,没有学佛的人就没有办法了。我们学佛我们一定要想清楚,我们现在是为什么来的?我们为什么到这个世界来?我到这个世界来干什么的?应当要问一问。你要常常的反省反省你就会觉悟,什么叫觉悟?咚!时间不多了,如果你糊里糊涂的也不知道生从那里来,来了也不晓得要干什么的,将来也不知道去那里,糊里糊涂过一辈子,这个人叫做迷糊颠倒。 所以真正聪明人明白人晓得我从前是从那里来的?‘我从山中来,带著兰花草’,唱这首歌的人他也老了。岁月不留人,有什么办法呢?我从那里来?我将来去那里?我往那里去?都是有歌唱的,我将来去那里?唱这首歌写这个歌词的人不知道,佛法告诉我们将来去那里,我们可以决定我们将来去那里,只有佛法做得到。所以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人他的生活就很自在了,这个人就不怕死了,因为知道会怎么死,很清楚。所以这个是要常常来反省的。佛菩萨他知道,那么他是来干什么的?他是来为众生的生老病死的这个大事因缘而来的。释迦牟尼佛当年他也不知道,在皇宫里面什么都有了,他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他出去外面去游行的时候,看到怎么有老人呢?怎么有病人?怎么还有抬著死人呢?人还会老还会病还会死的?所以佛才出家,真正去找出这个原因,怎么样来解决这个生老病死?佛来就是为了这个,是为了这件大事因缘而来的。下面就是这段了: “夫一切法,不离因缘,大教之兴,因缘无量。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 第一个唯是唯一,第二个为是为了一大事因缘故。一切法都是从因缘所生。前面讲过了,释迦牟尼佛这个佛教的兴起,这个佛教怎么起来的?它跟我们这个世间是无量的因缘,而这个无量的因缘之中,最主要的唯一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一件大事因缘,是大事不是小事,大件事,这是马来西亚的华语「大件事」,不是一般的有因有缘,什么是大事因缘呢?我们就引用《法华经》的话来注解了。我们知道《法华经》跟《华严经》是属于圆教,我们佛经之中最圆融无碍最高的最妙的教。所以你看《法华经》叫什么?叫《妙法莲华经》。那佛最初成道的时候就说《华严经》,最后说《法华经》,所以这个有一个比喻说,说像太阳刚刚一出来,太阳刚一出来光线照那里?先照高山的山顶顶尖那边,对不对?所以只有这种最高的根器才能够听得懂《华严经》,世间的人听不懂。所以佛说的一些经典不是为我们讲的,不是我们全部都要的,不是乱乱选的,我们要会选择。佛先讲《华严经》,先把宇宙万有的真相说得清清楚楚。一部《华严经》说的就是这个。很可惜科学家没有真正去研究佛经,如果科学家去研究《华严经》,深入研究《华严经》,他就不要做科学家了,他就知道科学是幼稚园。《华严经》把宇宙的一切一切,多少星球,星球里面有多少生命,是怎么来的....佛讲的经典里面,你看二十八层天每一层天的天人,人是多高寿命多少?那边的生活情况怎么样讲的清清楚楚。有那一个人可以做得到?所以一部《华严经》就是这个。太阳下山的时候就照到什么地方呢?又是直接照到山顶的顶尖,很奇怪,大家没有注意吗?过了山顶就看不见太阳了,跟太阳一样,日出先照高山,日落还是到达高山,说《法华经》也是照到高山,最后说的是《法华经》,说到法华的时候,以前讲过,四十几年跟著释迦牟尼佛,很多人一直跟著释迦牟尼佛,慢慢培养,慢慢的教,成熟了之后才跟他们说法华,但是法华会上还有五千个弟子离开呀!今天我们这边听忽然间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出去了,不听了,那就麻烦了。可是我们没有,我们还静静的坐著啊!可见大家的善根超过这些五千个阿罗汉。大家就是你们啦!是大善根啊!佛说法华就是如此,那么多的弟子要退,要退佛就说:「退亦佳矣」。因为再不讲真话佛就要圆寂了,就要入灭了,就没有办法讲清楚了。刚刚讲《华严经》听不懂没有关系,佛住世慢慢从幼稚园、小学、中学慢慢教起,培养一批人到最后,最后你还不讲真话,我现在六十八岁了,还不讲真话,再不讲真话很快就圆,开悟的人才能够讲圆寂,很快就走了。所以佛到最后要走就走了,我把话讲清楚了,所以退出去也好,他听不懂就是听不懂,这个勉强不得的。圆教的法很难懂,我们现在就在听圆教的法,所以你说是不是很难懂? 所以我就找到一个说法就是难懂没有关系,现在是存档,如果不这么讲的话,我看来的人一天比一天少。像什么呢?像有一次台湾的法师说了一个例子,说一个法师讲经讲得很好,观众不是一天比一天多,是一天比一天少,到最后剩下一个人。这法师就很安慰的说,你真的很有善根,你还继续坚持到最后一天,很感谢你啊。这个听众就说,师父你讲完了没有?我要关门了。义工在那边等著关门的,一个鬼都没有,有很多鬼见不到的,所以很难懂的,大家还有耐心这样子来听。所以是藏通别圆,我们这个是圆教,圆教就是法华跟华严,我们《无量寿经》也是圆教,那《法华经》说的什么呢?下面就引注解里面说的了: “《法华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诸佛「诸」就是一切,十方的世尊,十方的佛,他们都是以唯一的only one reason,唯一的一个大事因缘的缘故,出现在这个世间。他们为什么在这个世间出现呢?我们这个时候出现了释迦牟尼佛,过去出现了燃灯佛,过去还有很多很多的佛,这些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有一个大事因缘,不是一个普通的事,没有大事因缘佛不需要来了,是不是?如果世间的圣人都可以解决了,佛就不会来到这个世间。那么什么是大事因缘?我们继续的来探讨,就是这句: “「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 要把佛之所知,佛之所见,来开示给众生,使众生得到悟解。这个悟解如果不看字的话,以为是佛讲的东西我们会误解的。这个悟是开悟的悟,解是了解的解,音一样,使众生得到悟入跟了解,这样子会好一点。要不然等下又是真的误解了。佛以佛的知见来开导我们,来开发我们的本心,让我们得到悟解,让众生都同于佛的知见,就为这样一件大事因缘而来的。这是日末,太阳下山所照的高山所说的话,华严是太阳出来所照的,佛一成佛就说华严,说了大家都不懂,那佛就想涅槃啦。后来就开始留下来,说小乘教。那么下来注解说: “ 《华严性起品》:「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起正法不可思议,所以者何?非少因缘,成等正觉出兴于世。以十种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因缘成等正觉出兴于世。」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大事因缘者何?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 这段话在七宝净土讲堂来跟大家念出来,大家想想,以平常的这种情况,大家那有机会去听这样子的话?没有可能,以马来西亚有限公司的中文,你看看,然后我们还要来解释,所以有时候我自己也想不通,大家能够坐在这边听真是,我到今天还是想不通,我看到了五年后还是想不通,你看看你们来听,我真的是想不通,而且想不通没关系还很感动,真的。大家有耐心来听,一定能够听得进去,你说是给师父鼓励的也好,什么都好,是不是?如来、应供、等正觉,这是佛的十个号,佛有十个称呼,佛的十个号这里简称只说了几个,如来、应供、等正觉,没有全部说出来。佛的十号是什么呢?这里简单说一说,下面往后我们还会再详细的来解释。佛的十号是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所以等正觉也就是佛,等正觉性起正法不可思议,从本性所起的正法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者何?」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样的一个佛性起的正法非少因缘,不是一个很少的因缘!而有佛出现在这个世间,是以十种无量无数百千阿僧祇阿僧祇,阿僧祇这个数目大得说不出来,无数百千阿僧祇因缘就是无量的因缘,成等正觉出现在这个世间。佛之成佛是无量的因缘来成佛,在这个世间出现,乃至广说如是等无量因缘,说了无量无量的因缘。但是实际上不管说了多少多少因缘,都是为了一个大事因缘,我们讲了好几分钟,大事因缘到底是什么?都还没有讲到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为了一个大事因缘,大事因缘是什么呢?「唯欲众生开示佛知见故」,唯一的就是愿意众生能够开示佛的知见的缘故。所以我们古人说开示开示,这两个字是从这里来的。只有佛才有能力开示。但是我们现在用惯了,师父,师父请你开示一下,那是没有办法说。难道说不能用开示,那用什么?师父请你随便讲几句话,随便讲几句话你们就随便听。所以用惯了就没有办法用开示。像我们用惯了功德功德,真正功德不是这个意思。哇,你来听经你功德无量,什么功德无量那还得了,功德还得了。所以是随顺大家的讲法,功德就功德了,开示就开示了,所以就是让众生能够开佛的知见,悟到佛的知见,再有把开示悟入四个字一起来说,大事因缘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开示是佛那边的事情,是佛讲给我们听是佛的事,佛把佛的知见开出来,知见是什么?知见我们用通俗话说就是想法,佛的想法跟看法,佛对宇宙人生的正确的看法,一百巴仙没有看错的,没有看偏差的,没有看错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什么原因呢?因为佛是圣言量,佛是亲自证到的境界,佛任何时候都在无数度的空间,这样讲就很清楚了。而我们的看法是以三度空间的范围来看的,当然我们只是看到一个小片段而已。所以佛是把他对宇宙人生真相的看法表示出来,而众生知道之后,众生能够悟入佛的知见,而证入佛的知见。所以这个说的很清楚了,为什么出现这么一个佛教?这么一个教?大教说的就是佛法,是为了这么一个大事因缘。要不然释迦牟尼佛吃饱没事干,这么闲空,千百亿化身释迦尼佛,在娑婆世界这么多星球这么多国土,他那里都需要去,那里还特别选择来到我们这个世间,还选择来到印度,他也不选来到马来西亚,不选择来到中国,这都是有特别的因缘的。佛早就看到了,佛教会从印度到中国,从中国再开枝散叶,清清楚楚,没有任何人能够比佛更清楚,所以是为了这个大事因缘。那么大家今天来七宝讲堂愿意来听闻佛法,接受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也是一件大事因缘,而且是很稀有的因缘。你看,不见得隔壁的来听,通知他们很多次了,过来啊过来啊,就在隔壁而已嘛!隔壁都不来听。你们住的那么远,他住的那么近,隔壁的都不来听。这里不是以前讲过的吗?有新的同修没听过,台湾就是有一位法师,他就希望他对面一家修理汽车车厂,那不是有修理汽车的工人吗?他多么希望有一天修理汽车的工人能够过来这里听经,结个法缘也好,是不是?有一天他就看到一个年轻人过来了,穿得很整齐,不是那个肮里肮脏的样子,因为修理汽车都是这样的。这个穿得很整齐,他就是有准备来听经的,来结法缘了,很高兴。来来,年轻人来来来,太好很难得。年轻人就问:「师父,请问...」,「没有问题,你有什么问题尽管问,我一定跟你解答的。」「师父请问...」,「不要客气,你说什么事情,能够来就好了。」「师父请问...」,「说说」,「请问厕所在那里?」他要出去玩,结果走到一半就急了,到寺院来找厕所,他没这个缘是来找厕所的,他不是来听经的,多么难得。但是同样是修理汽车的,在蔓绒净宗学会隔壁,就在隔壁,还不是对面,对面还要走几步,隔壁走过来而已,修理汽车的年轻人不只来听,还来皈依三宝,我也觉得很奇怪,所以很难得。所以这个因缘很难解释。你们老远的还想尽办法来听,你看看下雨都风雨不改。虽然听不懂还是要来听,叫你们不要来你们还是要来,这当中是有特殊的因缘的。那么这个大事因缘也就应当是要能够开自己佛的知见,悟佛的知见,只有这个佛出兴在这个世间,就是为了这么一件事情,讲经四十九年都是为了这件事情而已呀!我们要学佛也就是要学这件事情,我们要继承也就是要继承这么一件其实是很伟大的事情。法华是最后的遗教,佛讲完法华之后就涅槃了,是佛涅槃之前说的,说了法华佛就说《涅槃经》,说《涅槃经》之后就涅槃了。下面注解说: “夫《华严经》乃世尊最初所创言,《法华经》乃末后之垂教,自始至终,唯为此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所以《华严》是佛最初所说,自始至终两头,一个华严,一个法华,「唯为此大事因缘,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那么就是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注解再说: “亦即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同佛知见,等成正觉也。” 这就把什么是佛的知见讲明白了,也就是愿意一切众生开明本心。佛的知见不是佛另外把一些道理给你灌进去,像录音带似的说了,录音带就把它录进去了,不是。实际佛的知见是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在腊八这一天看见星星头一句话说的「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的知见。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说这句话,这是佛的知见,一切众生都有佛的智慧跟德相,你跟佛的智慧跟释迦牟尼佛跟毗卢遮那佛跟一切诸佛是一样的,不但智慧一样,功德之相也是一样,所以这是佛的知见,希望大家能够明白这个,悟到这个。你自己证明到这个,你就是释迦牟尼佛了。不敢承认,不敢承认人家叫你是释迦牟尼佛?你还不是。所以现在我们先要明白这个,那么其他那些琐琐碎碎枝枝节节的,都是一些作为帮助你明白这个道理的无量百千因缘,无量百千因缘的唯一的一个大事因缘,「亦即欲一切众生开明本心」,这个本心不是别人的,你自己的,「同佛知见,等成正觉也」。什么叫等成正觉啊?那就是成佛了。所以善导大师说的没错的,「世尊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你念阿弥陀佛成佛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不就是开明本心了吗? 现在还不能够,现在还没有能力,到了极乐世界就是开明本心,成佛就为这件事。你本来的佛的本心,你原本的真心开了,开显了。佛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这件事,哎!众生啊!一切有缘的赶紧到极乐世界,去打开你原本的圆满的智慧,而我们就是要接受这件事,要承当这件事,要认同这件事,这就是大事因缘。那么下面就说到《无量寿经》了,那跟我们就很亲切了。 “本经兴起因缘亦复如是。” 那么开明本心就是跟佛的想法一样了,同佛知见就是你的想法,你一切一切的做法都跟佛一样了,你跟佛的知见就是一样了。这些是众生本具的,你本有的。所以佛不是另外再给你一个,给你一个佛性,给你一个什么智慧,没有,你本有的。但是现在你不知道怎么去开发它,佛就给你开开,用种种的道理,种种的善巧的比喻来给你开。我们说开窍,原来是这样的,你一下子豁然大悟了,那你就跟佛的想法一样了。你就是等成正觉,你也就成佛了。佛之度化众生佛之心愿,这就是佛唯一的大慈大悲的本愿。「本经兴起因缘亦复如是。」刚刚就说了,佛的大事因缘就是如此。那么本经《无量寿经》兴起也是这样,那我们就举例子了。华严法华说的很明白,《称赞净土佛摄受经》,这是什么经?是《阿弥陀经》另外一本的翻译,是玄奘法师,我们一般人讲的唐三藏,有孙悟空、猪八戒,我们的观念当中就是那个唐三藏,以前我也不知道,我以为他的名字叫做唐三藏,他姓唐叫三藏,后来知道是唐朝的三藏法师。哦!你又不讲清楚,你没有问嘛!现在才知道唐朝的三藏法师,三藏是经律论,唐三藏。《西游记》其实就是根据这个来编写的。事实上玄奘法师从中国到印度去取经,根本那里有孙悟空,那里有猪八戒呀,那有那些什么蜘蛛精,白骨仙,那些铁扇公主?没有这些,而真的是有唐三藏到印度去取经,这是有的,这就是玄奘法师。是因为为什么呢?他就是在想,会不会有一些经典翻译得不是那么的圆满?他就想亲自到印度去把那些梵文经典,原文的经典带回来再来翻译,他是为了这个目的。所以《阿弥陀经》他回来之后又翻译了,就是《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唐译本。《阿弥陀经》的唐译本云,这句话很重要,这就是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里面的经文,说: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即阿弥陀经唐译本)云:「我观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 讲真话了,那我们的《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有什么类似的话呢? 玄奘大师所翻译的《阿弥陀经》《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就很现成的这句话了吗?这就是用经典来证明的,不是你自己随便说就可以的,不可以的。经典证明「我观」,这个「我」就是释迦牟尼佛,我观察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说诚谛语,所以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是佛的知见,十念必生往生极乐世界,凡夫就证到不退转,你凡夫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可能的了,这是佛的知见,上次不是说了吗?非九界众生自力所能信解,这样子殊胜的法门,不是九法界的众生包括菩萨他们自己靠自己的能力能够相信所能够理解的,靠自己没有办法,为什么不能呢?因为这是佛的知见。所以我们要知道,净土法门不能把它看成是愚夫愚妇就是老人教,这样子一个没有水准的佛法。哎,这是圆教呢!圆教是什么呢?是博士班的水准。师父,原来我们现在来七宝净土讲堂,我们来上博士班了?我小学都还没有毕业,我没有读书的,博士班?世间的博士班你们没有资格,我也没有资格,但是佛门的博士班,你念阿弥陀佛专修净土学《无量寿经》,你就进来博士班了,不用客气,不用客气。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这个是圆教的经典,很多人误解了,也不愿意真正去深入理解,就认为是这样子的,所以佛是最了解我们的。佛就是看到「如是利益安乐大事因缘」,这样子殊胜的利益,这样子的安乐,怎么安乐呢?如果你离开了这些五恶五痛五烧,这几个字说的意思就是让你离开娑婆的苦,让你离开这些五恶、五痛、五烧,离开娑婆的八苦,苦苦、坏苦,包括三界的一切的苦苦坏苦,都是苦,没有乐的这样子的一个世界,让我们彻底的离开,离开之后去那里呢?你要指一条路给我走嘛!让我得到清净圆满的法乐,极乐世界的乐是大的安乐,经典不是说了吗?「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佛就是为了这样子的大事因缘说诚谛语,说真话了,诚实、真实不虚的话,就是告诉大家,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大家有这个因缘嘛!那些没有因缘的人,你这么跟他说,他心里面一定是很不舒服的。我念别的行不行?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念你的阿弥陀佛?我念我的释迦牟尼佛可以吗?我念我的药师佛可以吗?可以,这是民主世界,你有自由是不是?但是了解之后,你念药师佛你真的是往生之后,药师佛派八个菩萨把你送到极乐世界去。药师经典说的嘛!为什么?你不够资格分数不够,进不了药师佛的净土,这个大学要求的分数很高,只有阿弥陀佛要求分数很低,以前讲过两百分就收了,一百分是发菩提心,一百分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来!照收。其他的佛土你很难去,所以这个一定要清楚,要明白。 “可见净土法门之兴起,正同于《华严》《法华》,同为一大事因缘也。” 可见净土法门的兴起,跟华严法华都是一样的大事因缘。底下又引用了《弥陀疏钞》的话,念公说《弥陀疏钞》是莲池大师的著作,这部著作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这还不是说作为一个专修净土的佛教徒,作为一般的佛教徒,不管你是不是净土宗都应当要熟读它,不只是拿来看,要熟读,是怎么样子的呢?书柜上面有,它的厚度也不会薄过这一本,拿来看,看都难还要熟读?它跟《弥陀要解》,这两部书是我们中国净土宗的宝,莲池大师是结合禅宗来写的,莲池大师是开悟的人,有说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他在里面处处归于自心,他说得非常的透彻,非常的圆满。《弥陀要解》是非常的简要,非常的殊胜,所以印光大师这里再重复一次,大家都知道近代的大德,中国三大德之一,他称赞《弥陀要解》,他说在所有注解之中,这部注解最殊胜。我们打算在十月一号用十天的时间在这里跟大家先介绍精华,《弥陀要解》精华,十月一号开始,先预告。释迦牟尼佛自己拿了笔来再写一个注解,也不可能超过这个《弥陀要解》,所以印光法师的话也很殊胜很了不起,一般人不敢说这种话,你是什么资格?所以对于这样子的书,我们读书要善于读书,不是一定要读很多很多书,不是的。你读几遍好的书重要的书,你都有功德,但是你要能发现一些重要的精华,在这个里头你能够得到法益。所以看来这个还是契合我们的机,契合时机就好像...契合时机是什么意思呢?就好像现在有好多维生素,我们叫做维他命,现在维生素都把它提炼成一颗胶囊,全部都变成在一个胶囊里头,你不需要去吃那么多的菜,吃那么多的水果,吃那么多的粮食,你得到这些所需的营养品,一个药丸胶囊就足够了。这个经论的精华也是这样子,之前不是讲过了吗?阿弥陀佛成佛的果实里面含藏的无量的功德,而全部都摄在这句阿弥陀佛里面了。但是没有把它做成胶囊做成药丸,这颗给你,阿弥陀佛,给你,阿弥陀佛,两颗,阿弥陀佛,你念阿弥陀佛就是拥有佛的一切功德了。世间的例子也举过了,蜜糖,四十粒的橙甚至更多更多,你看我现在就是这样子,因为牙齿没什么力,不是没有牙齿,有,是没什么力,所以有时候他们讲的太快了,那个菜煮软一点,师父没有牙齿,怎么会没有牙齿呢?是牙齿没有力。你看我把所有的谷粮,营养粉,豆类,再加一些水果加些青菜,全部我们叫什么?「一锅熟」,啪!放进去,然后给它搅拌,最后成为一杯最有营养的饮料,没有牙齿都可以喝嘛!但是你要是一样一样的吃,你怎么吃?那不是要你的命吗?这一杯不就什么都有了,跟你一样一样的吃,那有什么不同呢?你会说那还有什么意思呢?我们要尝尝真正的味道嘛!其实那就是骗你的舌头的感觉而已。你过了这三寸的舌头,没有了,都是那些内容而已,那些内容也是为了来补充你的营养而已,是不是?所以你看我掺那么多东西都是营养的,哇!打成那杯天天喝这个,想早点死都很难,长命,想早点死都很难,你看看全部都是营养的。所以我们都是在骗我们的舌头,大家不知道。所以一切一切都把它结合在这句阿弥陀佛,都在里面了。那下来注解说: “何以故?如《弥陀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 这也是大事因缘之一嘛!这个内容说得更加的彻底了,只有我们这个净土宗是圆教当中的圆教,才有这样子的道理呀!真的,大家好好听听《弥陀经疏钞》讲的,《弥陀经疏钞》是真正导归极乐,莲池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等于说阿弥陀佛给我们说的话。说「今但一心持名」,一心,没有两个心,三个心,「一心持名」就是念阿弥陀佛你即得不退。后面还要讲这四个字「即得不退」,很殊胜很殊胜。一心就是一个念头,你不是杂念的,不是妄想纷飞的,不是又是想这个又是想那个,想学学这个,等一下又跑跑那边又想学学那个,听来那个好像也不错,再过几天发现那个也错了。然后再去找,你这样子清清净净的,就这样子的一条心,老老实实的在那边持这句阿弥陀佛,这样子的结果你就往生了,往生了你就不退了。而且再说一句,以后我们还要发挥呀!你真正发了心,你是有了信有了愿,你再持这句阿弥陀佛,不是到了极乐世界不退,现在就不退。这句话很难相信,我们以后再发挥。所以他这个是「即得不退」,而且应当是包括我们所说的现生就不退,这个意思很多人是不太容易懂的,也不太容易接受的,以为是往生了之后才不退,现在就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这句话就更加的直接,更加的彻底了,你不承认都不行,因为这是佛说的。虽然是莲池大师《弥陀疏钞》里面的话,但是是代佛说的这句话,也是佛的意思,为什么能够这样子呢?就是直指你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现在都是凡夫,一品烦恼都没断,而且是烦恼重重的凡夫,烦恼的人叫做凡夫嘛!现在你还没有证嘛!什么都没有嘛!十划都没有一撇啊!总之你现在是凡夫,可是你的本心你已经究竟成佛了,已经啊!不是要等到以后。不然你怎么就能够这样光念念就能够不退呢?因为这句话重要了,一切无量阿僧祇的无量无边的功德你本来都具足了呀!本来具足,不是现在再慢慢加一点。在这一念清净的时候,什么杂念都没有了,也不再去想你的孙今天有没有吃饭会不会饿死了?不想了,饿死再说了,我念阿弥陀佛到了极乐世界才回来救他。不想你的财产,不想你的银行,不想你孩子到底怎么样子了?不想了,什么都不想了,只想阿弥陀佛,这一念就清净了,你一切都放下了,妄想执著都没有了,那你的本心,你的本来,你的佛性就显现了!妄消真现,真在那里呢?真就在妄里面啊!不是妄以外再去找一个真,没有。妄消了之后真就显了,一念真正具足的时候,妄想执著都没有了,你真心不是显出来了吗?真心显出来,你真心的能力就完全开发了,所以这是一个直指的方法。若能谛信,你能够真实的相信,能够接受,能够相信,「何须遍历三乘? 」那里需要你把三乘的教,三乘的教是声闻缘觉菩萨,一点点去经历,一点点去读书,一点点去练习修行,那个叫渐修渐教,我们这是圆修圆顿,用不著久经多劫,还要经过很多的时劫,那就太久了。千生万生继续的轮回,继续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需要。你现在可以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就在这一念当中,阿弥陀佛,哎,你就顿证菩提啦。「顿」就是即刻,证到菩提,菩提是什么?菩提就是佛,成佛了。「岂非大事」,这不是大事是什么事?这件事是佛跟我们讲的大事,所以莲池大师也说明了,往生净土就是大事。佛之出生在这个世间,就是为了这个大事因缘来的,把佛的知见把佛看到的极乐世界的种种殊胜的利益告诉我们,所以我们福报很大呀!还有其他人,这个世界有六十多亿人口,有多少人有这个福报听到这个内容?我看就剩下我们这里的几个人了。所以只要一心持名就可以不退,就可以顿证菩提,这就是同佛知见,这还不是大事是什么呢? “可见净宗正是直指顿证之法。以念佛心,入佛知见。净宗之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也。” 可见净土宗正是直指顿证之法。你看过去禅宗在中国很久,禅宗那个时候很强盛,净土跟禅宗在国内老是都打了几百年的官司,这是个比喻,不是说净土宗跟禅宗上法庭去打官司,不是这个意思。总之是大家说大家好,禅宗说净土宗浅,以前讲过,老人教,不行。可是我们听了前面那句话,前面的内容,他不知道净土宗就是直指顿证之法,怎么说呢?八个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不是直指吗?这叫浅啊?这八个字叫浅?你听都听不懂,听懂才叫浅,对不对?你都听不懂,还不是深吗?再听听看,你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那还不是直指你这个心是佛吗?非得必须要指著你的鼻子叫你的法名,谁谁谁是佛,这不是多此一举吗?那有两个佛的?你本来是佛又说你是佛,变成二佛了。所以直指你的本来,这就是禅宗最高的开示。所以禅宗不知道,说我们净土宗是心外求法,是求一个十万亿佛土之外的一个极乐世界,一尊阿弥陀佛,我们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他不知道,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跟极乐世界的国土是我们的增上缘,前面讲过四个缘,最后一个增上缘,来开发我们自己本身的自性佛,都是讲的自性,那里有心外求法?所以不知道的人就这么说,这里普遍给你证明了,所以跟禅宗有什么两样?是心是佛,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你念佛的心就入了佛的知见。所以佛的知见你可以听不懂,到底什么是佛的知见?听了将近一个半小时,佛的知见是什么?很简单,阿弥陀佛,这是佛的知见,就这么简单。不是大家以为是消极的求往生求自了,不能弘扬大法,不能广度众生,是愚夫愚妇的老人教所做的。这种事都是过去因为没有很好的去研究这个道理,造成一种错误的偏见。 所以七宝净土讲堂的使命就看出来了,我们就是要帮助大家,所以才选择《大经解》来研究,对大家是很吃力,但是没有办法,实在就是以念佛心入佛知见,就是念佛这样子的一个心。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谁都会念嘛!但是你这个心都已经入了,进到佛的知见那边去了,那还有比这个更直接的吗?没有了。所以净宗的兴起正由此大事因缘也,是由于这个大事因缘,所以教的兴起因缘全都说过了,都说完了,讲得很清楚了。尤其是对于净土宗来说,净土法门要能普遍的弘扬,那就是这个大事因缘就是继续的传承下去,这样才能够报佛恩。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两尊佛的愿,他的愿就是希望我们能够真正持名念这句阿弥陀佛,真正能够开发我们的本心,用什么方法?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做得到,也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让大家普遍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得到,只有这个方法简单容易,开口就是,开口你就是佛,你不开口你就不是,所以这个就是教起的因缘。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主要就是为了这件事情,我们要能够体会佛的意思。 那么下面就特别针对本经《无量寿经》兴起的因缘,内容说了很多,那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我们留到下一次才来跟大家细说。好,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注解概要,首先教起因缘部分我们就学到这里。好,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