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10集
2022/06/02 16:26:38瀏覽167|回應0|推薦2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10集

  七寶淨土講堂堂主慈淨老師,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那麼下面我們開始進入本經的概要,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玄義。玄義是玄妙的義理,就是一個玄關,通過這個玄關才可以進入,也就是在分析全經的大義。全經大義共分為八個段落,雖然是講十門開啟,第九是介紹經題,第十才是講到經文。所以實際上真正的玄義那只有八段。那麼這段概要十門開啟,完全是依照清涼大師《華嚴疏鈔》的例子,《華嚴疏鈔》的體例來講解的,來介紹這個十門。

  玄義是註解的概要,那麼念公的玄義是依據古人的方法,從這個內容可以見到他修學的心得,他是集古今《無量壽經》註解之大成。所以我們讀這部註解,也就讀了許多古大德對《無量壽經》的著作了,對於我們修學這部註解值得參考的地方很多。那麼這部經跟《華嚴經》的關係特別的深厚,我們知道《華嚴經》是圓教,是佛門裏面最高的教學,華嚴等於是一棵樹的根,根就是根本,其他的經典都是華嚴的family眷屬,枝枝葉葉。所以《無量壽經》跟《華嚴經》關係很深厚,不僅僅是蓮公念公有這個認識,我們從蓮池大師的《彌陀經疏鈔》發現,裏面引用《華嚴經》的經文特別多。所以《無量壽經》才稱為中本《華嚴經》。

  那我們在學習《無量壽經》,等於也真正入了華嚴的境界,沒有往生之前,沒有到極樂世界之前,我們沒有辦法入,我們就一句阿彌陀佛,到了極樂世界,你就入了華嚴的境界了。極樂世界就是華藏世界,阿彌陀佛就是毘盧遮那佛。所以從這裏可以知道,淨宗跟華嚴的關係非常的密切。所以採取華嚴宗的方式用十門開啟,而不採取天台宗的五重玄義,所以這個道理就在這裏了。那麼註解下來說:

“(十門分列中前九門)”

  為什麼說只有前面九門呢?因為到第十門就是開始解釋經文。下來註解說:

“謹釋此經,依華嚴宗法及《彌陀疏鈔》例,總開十門:計為一、教起因緣。二、本經體性。三、一經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攝。七、部類差別。八、譯會校釋。九、總釋名題。十、正釋經義。

前九門總論全經綱宗部類,此與天臺宗之五重玄義,大同小異。雖詳略取捨稍別,總之,皆將一經綱要,綜論於前,發揮明了,使讀者先識總體,後研經文,綱舉目張,易於領會。此亦類似近代書籍中以概論為首也。今則名為概要,是為貳。

(最後之一門,方依經章次註釋經文,是為叁。)”

  那麼上頭前面「甲」就是前言了,我們用九天的時間九堂課,我們來學習完了前言。那麼底下下來「乙」是概要,概要相當於一部經的概論,這裏頭分了十項,一上來就是教起因緣,那為什麼要起這個教呢?為什麼會有這部經典的出現呢?我們說簡單點就是為什麼會這樣子?必定有它的因緣,佛法也是因緣法,沒有說無端端跑出這部經出來,不可能。沒有無端端佛會講這部經的,一定是眾生有這個需求。有時候眾生這個需求,眾生自己都不知道,佛已經知道了,眾生有感這是緣,佛一定滿眾生的願,這就是應。像我們敲那個磬,你不敲它不會響,敲大聲就響大聲,敲小聲就響小聲,你有敲就是你有求,它就會應,有求就會應,這是首先應當要說明的。

  第二個我們解釋這部經是要明白,這部經是以什麼為體性,它的體性是什麼?我們現在說的就是理論,它非得要有理論的依據,不然你只是研究了一些事相,它的本體是什麼都不知道不明白,這就很不深入了。不深入沒有關係,到最後就容易形成迷信。怎麼說呢?哎呀,這是我師父說的,我師父說的一定是對的,我就聽我師父的話。你的師父很了不起嗎?要佛說的才行,那佛了不起了?佛是了不起,是啊,佛真的了不起。但是佛也不能說,我講你一定要聽,佛沒有逼人家,佛一定是講一套道理出來,要佛說的才行,佛也是依據真理,真實的道理來說,那我們才能夠心服口服。

  所以理論很重要,尤其是對知識份子,如果沒有圓滿的理論,只是一味的叫你,「別問這麼多了,不要問那麼多,念佛就對了,你不懂的啦!聽話,念就是了。」你這樣子很難讓年輕人來相信淨土啊!很難。年輕人就是要問到底,問到你無路可逃,最好是問到你倒!但是佛法不可能問到倒的。所以知識份子他就是要問很多問題,所以你能夠讓他真正相信了,服了,他才會來相信。所以現在很少年輕人真正來學習淨土法門,只有老太婆來學,所以就變成了老人教了。

  所以不是說我叫你念阿彌陀佛,有什麼好處,你就來相信,這個信是沒有用的。將來他再遇到一個法師說:「哎呀!你不要信那個,我的法門比你那個法門還好。」你的信心就動搖了,又跟他去學去了。這些我們常常看到的,這就不是信了。你沒有把道理搞清楚,你的信是迷信,迷信不能起作用。

  佛法裏面講的信不是迷信,是正信,正信是建立在理論的基礎上,你對理論真正通達明了了,才是正信。如果把這個理論在生活當中去實踐去做,你自己得到了真正的證明,佛法真的好,真的是有佛法就有辦法,我證明了,你自己證明,那個就是到了真信。更進一步這個信才是真的。自己經過實驗得到了證明,你才會真正的相信,永遠不會再退轉了,不會再相信別的了。

  所以現在淨土宗的傳承,尤其在馬來西亞,我自己看到有衰退的現象。很多說是專修淨土的,那只是掛個招牌而已,我自己到這些地方,在那個地方專講《無量壽經》,他們還要確認什麼呢?剛剛去的時候他們還要確認,你空能法師,沒聽過這個名字啊。尤其到印尼的時候。因為那時候是由一個弘法基金會來安排的,安排去印尼去那裏,他們那個地方有一間淨宗學會的會長就說:「空能法師這個名字沒聽過,他是不是依淨空法師的理念的?先問清楚,是,才接受啊!」

  甚至有一次到了一個團體,因為是第一次去,所以要介紹我的生平跟學佛的經歷,那麼介紹的內容當然是我自己寫的了,那裏面有一段就說到:「空能法師近來積極提倡黃念祖老居士的淨土思想。」在還沒有介紹之前,負責人就跟我說:「這句能不能刪掉?」我搞不清楚為什麼要刪掉?

  你看看就是這種的觀念。聽一個老師說的沒錯,這是對的。但是老和尚也一再的說:「你們要想自己對淨土宗的理解深入,一定要去看《大經解》。」但是只有誰聽啊?只有我聽話。現在我們就在做這件工作。

  所以這些人對淨土法門的理論道理沒有深入,不願意提升,因為什麼呢?因為不專了,不專所以才沒有深入,沒有深入就一定摻雜其它的東西,甚至到最後變成不倫不類。這種現象讓很多想修淨土的人望而卻步,卻步就是不敢進來了。

  是這樣子的嗎?其實真正不是這樣子的。我自己在這裏,你看我們這裏自己國家的佛教會,在佛教會就碰到過這種情形。所以我這幾年大力的提倡黃念祖老居士的淨土思想,是很純的,很深入的淨土思想。

  並不是說淨空老和尚的就不純,就不深入,也純也深入,但是你必須要聽多少老和尚的光盤,才能夠真正得到你想要的淨土的內容。因為老和尚很慈悲,他要面對是全世界的一切眾生,他說的內容很廣泛,所以你要聽多少呢?你到底要聽多少?

  但是如果你只是純粹聽黃念祖老居士的開示,你聽到的是純一百巴仙的佛法,直接就聽到純佛法純淨土了,這是我的經驗。那麼講的就是理論。

  第二個是本體,第三是一經的宗,宗就是它的宗旨。我們前面也提到一點了,這部經它的趣向是什麼?以什麼為宗旨?以什麼為趣向?它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啊,要不然你學了老半天,到最後的結果不是我們要的,那就糟糕了,就浪費時間浪費精力了。這也是我們研究一部經首先要知道的。

  第四是方便力用,它有什麼作用?學了之後對我們有什麼用處?方便的力用,就是大家都可以做得到的,很方便的,很能夠確實可以去證明的,不是只有少數人才能夠做到的,而且是還要現在就馬上可以用得上,不是要等到死了以後才用的。

  這句阿彌陀佛大家很多人誤會,以為是等到要死了才需要念阿彌陀佛的。平時不能念,平時念是忌諱。平時怎麼可以念呢?以前講過了,是不是?

  所以你看看像我這樣子的,不要說我是念阿彌陀佛了,我只要去到那些賭博的地方,去到賭博的地方就給人家趕出來,你這光頭佬讓我輸光光,他就把我趕出來,更何況還去跟他講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什麼都可以,你想要什麼都可以得到,只有一樣,不可能給你中馬票的,因為會增加你的貪心嘛,是不是?

    所以大家誤會以為念阿彌陀佛是為了死的時候才念的,平時不能念,平時要念別的,所以這個是誤會。

  念阿彌陀佛現在就可以得到你想得到的,所以這才叫做方便。如果你說了很多法門,他根本就做不到的,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做不到,那就是沒有用了,所以要有方便的力用。

  第五所被的根器,什麼根器比較合適?根器昨天簡單講過了,這段就說明念佛法門既然這麼殊勝,究竟方便,要什麼條件才可以修學這個法門呢?那一些人能夠修學這個法門?那一些人不能夠修學這個法門呢?所以這就講的所被的根器是那一種人?那麼主要淨土法門是任何一種人,不只是上根中根下根,白癡都可以的,所以任何一個人都適合修行這個法門。

  第六是屬於那一藏那一教?藏教是指經典,像圖書館一樣,這部書是應該分列在那一類的?列在那一個部份?這是屬於常識。藏是三藏經典,教是十二分教,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十二種不同的體裁,不同的教學表達方式,它是屬於那一種?這些對於弘法講經的人是必須要知道的。你如果不發心講經,自己修行,這個就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那麼第七是屬於那一部那一類?

  第八、這部經有多少的翻譯?多少的會集,多少的刪校,還有多少的註解,註釋。

  第九是講本經的題目了,在五重玄義是把講經的經題排在第一,那麼十門開啟就把它放在第九。講這個題目,經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

  第十才正式來講解經文了,所以一共是十類。

  那麼這個就是對於一個綱要,要知道一部經,先要明白它的綱要。就好像一個網,你看一個網你怎麼抓呢?不能隨隨便便亂亂抓,不行,是不是?網像衣服一樣,你先得要得到它的綱領,你看衣服這個領一抓,整個衣服都起來了,綱舉目張,那麼你就有一個總的概念了。

  不然你這個不明白去讀書,你就是枝枝節節的,只是有一點點的好處,不是完全沒有好處,一點點好處。但是你不明白它的綱要,不明白它的宗跟趣,不明白它的體性,就是不知道它的理論的依據,理解的就非常的膚淺了,不夠深入了。

  那我們現在直接就進入到正文了,就等於是概論似的。所以第一項是講教起因緣,所以我們今天只是講到教起因緣的一部分,這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一、教起因緣

  註解說:

“教起因緣者,明大教所以興起之因緣。初明大教與淨土法門之興起。次則詳述本經興起之因緣。”

  它分兩個部份,一個是講總的,佛所教的一切的經典,它興起的因緣是什麼?佛說其它這些經的因緣。另外一部份專講《無量壽經》,是什麼因緣佛會講這部經的。

  所以你看我們現在在學習這部《無量壽經》,不是說隨隨便便應酬應酬,沒有水準這樣子來學的。我們是學的很全面、很圓滿、很透徹、很深入,所以需要五年的時間,不只是經典,還加上註解。所以五年過後你看看,每一個人的臉像什麼呢?就像阿彌陀佛了,阿彌陀佛的臉是什麼樣子的?五年後就知道了,現在我也不知道。五年後我們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全部都變成阿彌陀佛了。

  所以第一項是講教起因緣,教起因緣又分兩個部份。

  第一個部份是普遍的普通的,一切經典興起的因緣。一個是單說《無量壽經》這個教的興起的因緣,因為這樣它才契合我們自己,因為我們是專修《無量壽經》的。我們要研究的是《無量壽經》,至於大教跟淨土法門的興起,這是我們先要來討論的。

  我們先解釋一下,解釋一切法,包括了世間法跟出世間法。那麼從小的來看,我們動個念頭,起心動念動個念頭,這是一法,小的。大的話整個宇宙。

  整個宇宙山河大地從那裏來的呢?這個科學家到今天還在那邊研究,一直在觀看,做很多的科學的研究,借助儀器來看在聽,看什麼星球有傳出什麼特別的聲音,看看其它星球有沒有生命,有沒有人在啊!科學家就在忙這些。

  但是釋迦牟尼佛早就知道了,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知道呢?因為他就在整個宇宙裏面,他怎麼會不知道?所有一切星球,所有一切宇宙的一切一切就是他,不只就是他,到最後我們真正明白了,也就是你我他。所以這大的是指大地山河怎麼來的,這也是法。

  這一切法有因有緣,所以佛法常常講因果因果,這個因果是省略的話,中國人喜歡簡單。其實完整的叫因緣果報,當中還有一個緣。這個緣很重要,沒有緣不能結果。

  比如我們種瓜,瓜的種子是因,將來長成瓜的因,但是瓜我們把它放在玻璃杯裏面,放一百年,它也不會長出瓜子來的,為什麼呢?它沒有緣啊,緣像什麼呢?有緣才能夠幫助它生長,這個瓜子它要什麼緣呢?它需要土壤、肥料、水分、陽光,這些就是緣。這個緣統統具足了,它才會長得很好,將來才會結果。

  所以為什麼佛教說可以改造命運?命運是可以改造的,因為是在這個緣,因本身已經定下來沒有辦法,不能改了,但是因在還沒有結果之前它有一個緣,所以佛教把這個緣看得很重要,這個緣就是把這個因改變成它結的果,所以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是從緣上面改,所以緣非常重要。

  講到因可以說是與生具足的,六祖說得好,「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他說的具足是具足十法界依正莊嚴,十法界的一切的因我們都有,也就是說,一切法的因,每一個人自性裏頭,所有的一切一切都具足了,都收藏在那邊,都有。那麼這個一切法的因具足了,能不能夠現這一切法呢?現出這一切境界是果,對嗎?那就要看這個緣了,看你用什麼緣來把你這個因讓它成熟了,所以因遇到緣,這就現形了,現形就是結果了。

  所以佛法很科學的,而且佛法還是超科學的,所以真正是很合邏輯的,絕對沒有迷信。

  現形就是結果,不管大事小事,因變成果了,它所需要的條件都很多,絕對不是一個條件兩個條件那麼單純的。它要具足無量的因緣,這是講真話。

  把這無量的因緣歸納成四種,那我們比較容易來了解。這四種緣:第一個是親因緣,第二個是所緣緣,第三個是無間緣,第四個是增上緣。這是佛學名詞,以後我們有機會再來詳細解釋。

  具足這四個緣,它必定會結果。這個四條是許許多多因緣歸納成的四大類,實在講這四個緣一展開來,就是大經上面講的無量的因緣。可是無量因緣歸結成一個,這一個就是佛為什麼出現在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你到這裏來幹什麼的?釋迦牟尼佛到這裏來幹什麼的?還有你,你到這裏來幹什麼的?你到這個世間來幹什麼的?我們有沒有問過?我這一生來這裏做人為什麼來的?有沒有曾經這樣子問過?反省反省過我為什麼到這個世間來的?

  你問一般人,很簡單,哎,來娶老婆的,來賺錢的,來賺錢之後就生孩子,然後就「共爭不急之務」,大家拼老命,拼得你死我活,這樣子來賺錢為了養家糊口。

  其實我們《無量壽經》就講了,不是為了三餐,超過三餐,是為了那個貪呐!是為了那個貪所以不擇手段。「世人共爭不急之務」,佛講得最透徹的。早上張開眼睛,趕快吃早餐,最好能夠咬兩口麵包,我要上班了,那個客戶在等著我了。這次我不拿到這單生意不行的,我一定要想辦法,昨天我想了一個晚上,想了一個晚上不用睡覺,為了什麼呢?就為了這個。然後到了公司就拼得你死我活的樣子,談啦,勾心鬥角,想盡辦法,然後....然後就到了晚上了,到了晚上幹什麼?就堵車塞車就精疲力盡的回家,回到家裏面,以為看電視很開心,坐那邊看不到五秒鐘睡著了。第二天又是重複重複的工作,然後照鏡子忽然發現多了幾根白頭髮了,有白頭髮了,什麼時候長出來的?趕快去染黑它,這樣不好看了,人家以為我們這麼年輕就老了。事實上就這樣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然後看人家過年,過年是什麼意思?過年就是你老了一年了,不是說過年就開心,過年就是老了一年,過年就是靠近火葬場的時間越來越短了,是不是這樣?就是這樣子。然後就病了,不小心病了,小心也病了。管你小心不小心,是不是?你說有誰是故意不小心去病的,很小心的也會病,那些什麼運動家武術功夫明星,哎喲!想都想不通。

  佛法就想得通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有業,你不能夠去透視這個業,不能夠去處理這個業,你再有錢,你的身體鍛煉再好,你請了十個醫生隨時跟在你身邊,你一樣會有業力發動的時候,你一樣要倒下,這是沒有辦法的,是不是?所以真正只有佛法可以告訴你,病是怎麼來的,什麼原因?然後一般人就沒有辦法了,這一定要經過的。然後就病了,病了就老了,老了之後就想,哎呀!我現在老了,很快就要死了,你想快要死了很快就死了,就死了!死了之後幹什麼?拿去燒咯!你還把那個屍體留起來當寶啊!拿去燒了!

  所以是為什麼而來的?我們這次是為什麼而來的?實在講很重要,沒有學佛的人就沒有辦法了。我們學佛我們要想清楚,我們現在是為什麼來的?我們為什麼到這個世界來?我到這個世界來幹什麼的?應當要問一問。你要常常的反省反省,你就會覺悟,什麼叫覺悟?咚!時間不多了!如果你糊里糊塗的,也不知道生從那裏來,來了也不曉得要幹什麼的,將來也不知道去那裏,糊里糊塗過一輩子,這個人叫做迷糊顛倒。

  所以真正聰明人明白人曉得,我從前是從那裏來的?「我從山中來,帶著蘭花草」,唱這首歌的人他也老了。歲月不留人,有什麼辦法?我從那裏來?我將來去那裏?我往那裏去?都是有歌唱的,我將來去那裏?唱這首歌寫這個歌詞的人不知道。

  佛法告訴我們將來去那裏,我們可以決定我們將來去那裏,只有佛法做得到。所以能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人他的生活就很自在了,這個人就不怕死了,因為知道會怎麼死,很清楚。所以這個是要常常來反省的。佛菩薩他知道,那麼他是來幹什麼的?他是來為眾生的生老病死的這個大事因緣而來的。釋迦牟尼佛當年他也不知道,在皇宮裏面什麼都有了,他不知道,直到有一天他出去外面去遊行的時候,看到怎麼有老人呢?怎麼有病人?怎麼還有抬著死人呢?人還會老還會病還會死的?所以佛才出家,真正去找出這個原因,怎麼樣來解決這個生老病死?佛來就是為了這個,為了這件大事因緣而來的。下面就是這段了:

“夫一切法,不離因緣,大教之興,因緣無量。而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故。”

  第一個唯是唯一,第二個為是為了一大事因緣故。一切法都是從因緣所生。前面講過了,釋迦牟尼佛這個佛教的興起,這個佛教怎麼起來的?它跟我們這個世間是無量的因緣,而這個無量的因緣之中,最主要的唯一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是一件大事因緣,是大事不是小事,大件事,這是馬來西亞的華語「大件事」,不是一般的有因有緣。

  什麼是大事因緣呢?我們就引用《法華經》的話來註解了。我們知道《法華經》跟《華嚴經》是屬於圓教,我們佛經之中最圓融無礙最高的最妙的教。所以你看《法華經》叫什麼?叫《妙法蓮華經》。那佛最初成道的時候就說《華嚴經》,最後說《法華經》,所以這個有一個比喻說,像太陽剛剛一出來,太陽剛一出來光線照那裏?先照高山的山頂頂尖那邊,對不對?所以只有這種最高的根器才能夠聽得懂《華嚴經》,世間的人聽不懂。所以佛說的一些經典不是為我們講的,不是我們全部都要的,不是亂亂選的,我們要會選擇。佛先講《華嚴經》,先把宇宙萬有的真相說得清清楚楚。一部《華嚴經》說的就是這個。很可惜科學家沒有真正去研究佛經,如果科學家去研究《華嚴經》,深入研究《華嚴經》,他就不要做科學家了,他就知道科學是幼稚園。《華嚴經》把宇宙的一切,多少星球,星球裏面有多少生命,是怎麼來的....佛講的經典裏面,你看二十八層天每一層天的天人,人是多高壽命多少?那邊的生活情況怎麼樣講得清清楚楚。有那一個人可以做得到?所以一部《華嚴經》就是這個。太陽下山的時候就照到什麼地方呢?又是直接照到山頂的頂尖,很奇怪,大家沒有注意,過了山頂就看不見太陽了,跟太陽一樣,日出先照高山,日落還是到達高山,說《法華經》也是照到高山,最後說的是《法華經》,說到法華的時候,以前講過,四十幾年跟著釋迦牟尼佛,很多人一直跟著釋迦牟尼佛,慢慢培養,慢慢的教,成熟了之後才跟他們說法華,但是法華會上還有五千個弟子離開。今天我們這邊聽,忽然間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出去了,不聽了,那就麻煩了。可是我們沒有,我們還靜靜的坐著啊!可見大家的善根超過這些五千個阿羅漢。大家就是你們啊!是大善根啊!佛說法華就是如此,那麼多的弟子要退,要退佛就說:「退亦佳矣」。因為再不講真話,佛就要圓寂了,就要入滅了,就沒有辦法講清楚了。剛剛講《華嚴經》聽不懂沒有關係,佛住世慢慢從幼稚園、小學、中學慢慢教起,培養一批人到最後,最後你還不講真話,我現在六十八歲了,還不講真話,再不講真話很快就圓,開悟的人才能夠講圓寂,很快就走了。所以佛到最後要走就走了,我把話講清楚了,所以退出去也好,他聽不懂就是聽不懂,這個勉強不得的。圓教的法很難懂,我們現在就在聽圓教的法,所以你說是不是很難懂?

  所以我就找到一個說法就是,難懂沒有關係,現在是存檔,如果不這麼說的話,我看來的人一天比一天少。像什麼呢?像有一次台灣的法師說了一個例子,說一個法師講經講得很好,觀眾不是一天比一天多,是一天比一天少,到最後剩下一個人。這法師就很安慰的說:「你真的很有善根,你還繼續堅持到最後一天,很感謝你啊。」這個聽眾就說:「師父你講完了沒有?我要關門了。」義工在那邊等著關門的,一個鬼都沒有,有很多鬼見不到的。

  所以很難懂的,大家還有耐心這樣子來聽。所以是藏通別圓,我們這個是圓教,圓教就是法華跟華嚴,我們《無量壽經》也是圓教,那《法華經》說的什麼呢?下面就引註解裏面說的了:

“《法華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諸佛,「諸」就是一切,十方的世尊,十方的佛,他們都是以唯一的only one reason,唯一的一個大事因緣的緣故,出現在這個世間。他們為什麼在這個世間出現呢?我們這個時候出現了釋迦牟尼佛,過去出現了燃燈佛,過去還有很多很多的佛,這些佛出現在這個世間,有一個大事因緣,不是一個普通的事,沒有大事因緣,佛不需要來了,是不是?如果世間的聖人都可以解決了,佛就不會來到這個世間。那麼什麼是大事因緣?我們繼續的來探討,就是這句:

“「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

  要把佛之所知,佛之所見,來開示給眾生,使眾生得到悟解。這個悟解如果不看字的話,以為是佛講的東西,我們會誤解的。這個悟是開悟的悟,解是了解的解,音一樣,使眾生得到悟入跟了解,這樣子會好一點。要不然等下又是真的誤解了。佛以佛的知見來開導我們,來開發我們的本心,讓我們得到悟解,讓眾生都同於佛的知見,就為這樣一件大事因緣而來的。這是日末,太陽下山所照的高山所說的話,華嚴是太陽出來所照的,佛一成佛就說華嚴,說了大家都不懂,那佛就想涅槃啦。後來就開始留下來,說小乘教。那麼下來註解說:

“《華嚴性起品》:「如來、應供、等正覺性起正法不可思議,所以者何?非少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以十種無量無數百千阿僧祇因緣成等正覺出興於世。」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唯為一大事因緣。大事因緣者何?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

  這段話在七寶淨土講堂來跟大家念出來,大家想想,以平常的這種情況,大家那有機會去聽這樣子的話?沒有可能,以馬來西亞有限公司的中文,你看看,然後我們還要來解釋,所以有時候我自己也想不通,大家能夠坐在這邊聽真是,我到今天還是想不通,我看到了五年後還是想不通,你看看你們來聽,我真的是想不通,而且想不通沒關係,還很感動,真的。大家有耐心來聽,一定能夠聽得進去,你說是給師父鼓勵的也好,什麼都好。

  如來、應供、等正覺,這是佛的十個號,佛有十個稱呼,佛的十個號這裏簡稱只說了幾個,如來、應供、等正覺,沒有全部說出來。佛的十號是什麼呢?這裏簡單說一說,下面往後我們還會再詳細的來解釋。佛的十號是: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所以等正覺也就是佛,等正覺性起正法不可思議,從本性所起的正法是不可思議的。「所以者何?」為什麼這麼說呢?這樣的一個佛性起的正法非少因緣,不是一個很少的因緣!而有佛出現在這個世間,是以十種無量無數百千阿僧祇阿僧祇,阿僧祇這個數目大得說不出來,無數百千阿僧祇因緣,就是無量的因緣成等正覺,出現在這個世間。佛之成佛是無量的因緣來成佛,在這個世間出現,乃至廣說如是等無量因緣,說了無量無量的因緣。但是實際上不管說了多少多少因緣,都是為了一個,大事因緣。

  我們講了好幾分鐘,大事因緣到底是什麼?都還沒有講到真正的意思是什麼?為了一個大事因緣,大事因緣是什麼呢?「唯欲眾生開示佛知見故」,唯一的就是願意眾生能夠開示佛的知見的緣故。所以我們古人說開示開示,這兩個字是從這裏來的。只有佛才有能力開示。

  但是我們現在用慣了,師父,師父請你開示一下,那是沒有辦法。難道說不能用開示,那用什麼?師父請你隨便講幾句話,隨便講幾句話你們就隨便聽。所以用慣了就沒有辦法用開示。像我們用慣了功德功德,真正功德不是這個意思。哇,你來聽經你功德無量,什麼功德無量,那還得了,功德還得了。所以是隨順大家的講法,功德就功德了,開示就開示了。

  所以就是讓眾生能夠開佛的知見,悟到佛的知見,再有把開示悟入四個字一起說,大事因緣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開示是佛那邊的事情,是佛講給我們聽,是佛的事,佛把佛的知見開出來,知見是什麼?知見我們用通俗話說就是想法,佛的想法跟看法,佛對宇宙人生的正確的看法,一百巴仙沒有看錯的,沒有看偏差的,沒有看錯的,為什麼會這樣呢?什麼原因呢?

  因為佛是聖言量,佛是親自證到的境界,佛任何時候都在無數度的空間,這樣講就很清楚了。而我們的看法是以三度空間的範圍來看的,當然我們只是看到一個小片段而已。所以佛是把他對宇宙人生真相的看法表示出來,而眾生知道之後,眾生能夠悟入佛的知見,而證入佛的知見。所以這個就說得很清楚了,為什麼出現這麼一個佛教?這麼一個教?大教說的就是佛法,是為了這麼一個大事因緣。要不然釋迦牟尼佛吃飽沒事幹,這麼閒空,千百億化身釋迦尼佛,在娑婆世界這麼多星球這麼多國土,他那裏都需要去,那裏還特別選擇來到我們這個世間,還選擇來到印度,他也不選來到馬來西亞,不選擇來到中國,這都是有特別的因緣的。佛早就看到了,佛教會從印度到中國,從中國再開枝散葉,清清楚楚,沒有任何人能夠比佛更清楚,所以是為了這個大事因緣。

  那麼大家今天來七寶講堂,願意來聽聞佛法,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也是一件大事因緣,而且是很稀有的因緣。

  你看,不見得隔壁的來聽,通知他們很多次了,過來啊過來啊,就在隔壁而已,隔壁都不來聽。你們住得那麼遠,他住得那麼近,隔壁的都不來聽。

  這裏不是以前講過的嗎?有新的同修沒聽過,台灣就是有一位法師,他就希望他對面有一家修理汽車車廠,那不是有修理汽車的工人嗎?他多麼希望有一天修理汽車的工人能夠過來這裏聽經,結個法緣也好,是不是?有一天他就看到有一個年輕人過來了,穿得很整齊,不是骯里骯髒的樣子,因為修理汽車都是這樣的。這個穿得很整齊,他就是有準備來聽經的,來結法緣來了,很高興。來來,年輕人來來來,太好很難得。年輕人就問:「師父,請問...」,「沒有問題,你有什麼問題儘管問,我一定跟你解答的。」「師父請問...」,「不要客氣,你說什麼事情,能夠來就好了。」「師父請問...」,「說說」,「請問廁所在那裏?」他要出去玩,結果走到一半就急了,到寺院來找廁所,他沒這個緣,是來找廁所的,他不是來聽的,多麼難得。

  但是同樣是修理汽車的,在曼容淨宗學會隔壁,就在隔壁,還不是對面,對面還要走幾步,隔壁走過來而已,修理汽車的年輕人,不只來聽,還來皈依三寶,我也覺得很奇怪,所以很難得。

  所以這個因緣很難解釋。你們老遠的還想盡辦法來聽,你看看下雨都風雨不改。雖然聽不懂,還是要來聽,叫你們不要來,你們還是要來,這當中是有特殊的因緣的。那麼這個大事因緣也就應當是要能夠開自己佛的知見,悟佛的知見,只有這個佛出興在這個世間,就是為了這麼一件事情,講經四十九年都是為了這件事情而已,我們要學佛也就是要學這件事情,我們要繼承也就是要繼承這麼一件其實是很偉大的事情。法華是最後的遺教,佛講完法華之後就涅槃了,是佛涅槃之前說的,說了法華佛就說《涅槃經》,說《涅槃經》之後就涅槃了。下面註解說:

“夫《華嚴經》乃世尊最初所創言,《法華經》乃末後之垂教,自始至終,唯為此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所以《華嚴》是佛最初所說,自始至終兩頭,一個華嚴,一個法華,「唯為此大事因緣,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那麼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註解再說:

“亦即欲一切眾生開明本心,同佛知見,等成正覺也。”

  這就把什麼是佛的知見講明白了,也就是願意一切眾生開明本心。佛的知見不是佛另外把一些道理給你灌進去,像錄音帶似的說了,錄音帶就把它錄進去了,不是。實際佛的知見是什麼呢?釋迦牟尼佛在臘八這一天看見星星,頭一句話說的,「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這是佛的知見。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這句話,這是佛的知見,一切眾生都有佛的智慧跟德相,你跟佛的智慧,跟釋迦牟尼佛,跟毘盧遮那佛,跟一切諸佛,是一樣的,不但智慧一樣,功德之相也是一樣,所以這是佛的知見,希望大家能夠明白這個,悟到這個。你自己證明到這個,你就是釋迦牟尼佛了。不敢承認,不敢承認人家叫你是釋迦牟尼佛?你還不是。所以現在我們先要明白這個,那麼其它那些瑣瑣碎碎枝枝節節的,都是一些作為幫助你明白這個道理的,無量百千因緣,無量百千因緣的唯一的一個大事因緣,「亦即欲一切眾生開明本心」,這個本心不是別人的,是你自己的,「同佛知見,等成正覺也」。什麼叫等成正覺啊?那就是成佛了。所以善導大師說的沒錯的,「世尊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你念阿彌陀佛成佛了,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不就是開明本心了嗎?

  現在還不能夠,現在還沒有能力,到了極樂世界就是開明本心,成佛就為這件事。你本來的佛的本心,你原本的真心開了,開顯了。佛就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件事,哎!眾生啊!一切有緣的趕緊到極樂世界,去打開你原本的圓滿的智慧,而我們就是要接受這件事,要承當這件事,要認同這件事,這就是大事因緣。

  那麼下面就說到《無量壽經》了,那跟我們就很親切了。

“本經興起因緣亦復如是。”

  那麼開明本心就是跟佛的想法一樣了,同佛知見就是你的想法,你一切一切的做法,都跟佛一樣了,你跟佛的知見就是一樣了。這些是眾生本具的,你本有的。所以佛不是另外再給你一個,給你一個佛性,給你一個什麼智慧,沒有,你本有的。但是現在你不知道怎麼去開發它,佛就給你開開,用種種的道理,種種的善巧的比喻來給你開。我們說開竅,原來是這樣的,你一下子豁然大悟了,那你就跟佛的想法一樣了。你就是等成正覺,你也就成佛了。佛之度化眾生,佛之心願,這就是佛唯一的大慈大悲的本願。

  「本經興起因緣亦復如是。」剛剛就說了,佛的大事因緣就是如此。那麼本經《無量壽經》興起也是這樣。

  那我們就舉例子了,華嚴法華說得很明白。《稱讚淨土佛攝受經》,這是什麼經?是《阿彌陀經》另外一本的翻譯,是玄奘法師,我們一般人講的唐三藏,有孫悟空、豬八戒,我們的觀念當中就是那個唐三藏,以前我也不知道,我以為他的名字叫做唐三藏,唐三藏,他姓唐叫三藏,後來知道是唐朝的三藏法師。哦!你又不講清楚,你沒有問嘛!現在才知道是唐朝的三藏法師,三藏是經律論,唐三藏。《西遊記》其實就是根據這個來編寫的。事實上玄奘法師從中國到印度去取經,根本那裏有孫悟空?那裏有豬八戒?那有那些什麼蜘蛛精,白骨仙?那些鐵扇公主?沒有這些。而真的是有唐三藏到印度去取經,這是有的,這就是玄奘法師。是因為為什麼呢?他就是在想,會不會有一些經典翻譯得不是那麼的圓滿?他就想親自到印度去,把那些梵文經典原文的經典,帶回來再來翻譯,他是為了這個目的。所以《阿彌陀經》,他回來之後又翻譯了,就是《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唐譯本。《阿彌陀經》的唐譯本云,這句話很重要,這就是玄奘法師翻譯的《阿彌陀經》裏面的經文,說: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即阿彌陀經唐譯本)云:「我觀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

  講真話了,那我們的《阿彌陀經》、《無量壽經》有什麼類似的話呢?

  玄奘大師所翻譯的《阿彌陀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就很現成的這句話了嗎?這就是用經典來證明的,不是你自己隨便說就可以的,不可以的。經典證明,「我觀」,這個「我」就是釋迦牟尼佛,我觀察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說誠諦語,所以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是佛的知見,十念必生,往生極樂世界,凡夫就證到不退轉,你凡夫不走這條路就沒有可能的了,這是佛的知見。上次不是說了嗎?非九界眾生自力所能信解,這樣子殊勝的法門,不是九法界的眾生包括菩薩,他們自己靠自己的能力,能夠相信所能夠理解的,靠自己沒有辦法,為什麼不能呢?因為這是佛的知見。

  所以我們要知道,淨土法門不能把它看成是愚夫愚婦,就是老人教,這樣子一個沒有水準的佛法。哎,這是圓教呢!圓教是什麼呢?是博士班的水準。師父,原來我們現在來七寶淨土講堂,我們來上博士班了?我小學都還沒有畢業,我沒有讀書的,博士班?世間的博士班你們沒有資格,我也沒有資格,但是佛門的博士班,你念阿彌陀佛,專修淨土,學《無量壽經》,你就進來博士班了,不用客氣,不用客氣。

  所以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是圓教的經典,很多人誤解了,也不願意真正去深入理解,就認為是這樣子的。

  所以佛是最了解我們的,佛就是看到「如是利益安樂大事因緣」,這樣子殊勝的利益,這樣子的安樂,怎麼安樂呢?如果你離開了這些五惡五痛五燒,這幾個字說的意思就是,讓你離開娑婆的苦,讓你離開這些五惡、五痛、五燒,離開娑婆的八苦,苦苦、壞苦,包括三界的一切的苦苦壞苦,都是苦,沒有樂的這樣子的一個世界,讓我們徹底的離開,離開之後去那裏呢?你要指一條路給我走嘛!讓我得到清淨圓滿的法樂,極樂世界的樂是大的安樂,經典不是說了嗎?「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佛就是為了這樣子的大事因緣,說誠諦語,說真話了,誠實、真實不虛的話,就是告訴大家,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大家有這個因緣。

  那些沒有因緣的人,你這麼跟他說,他心裏面一定是很不舒服的。我念別的行不行?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念你的阿彌陀佛?我念我的釋迦牟尼佛可以嗎?我念我的藥師佛可以嗎?可以,這是民主世界,你有自由,是不是?

  但是了解之後,你念藥師佛你真的是往生之後,藥師佛派八個菩薩把你送到極樂世界去。藥師經典說的嗎?為什麼?你不夠資格,分數不夠,進不了藥師佛的淨土,這個大學要求的分數很高,只有阿彌陀佛要求分數很低,以前講過,兩百分就收了,一百分是發菩提心,一百分是一向專念阿彌陀佛,來!照收。其它的佛土你很難去啊,所以這個一定要清楚,要明白。

“可見淨土法門之興起,正同於《華嚴》《法華》,同為一大事因緣也。”

  可見淨土法門之興起,跟華嚴法華都是一樣的一大事因緣。底下又引用了《彌陀疏鈔》的話,念公說《彌陀疏鈔》是蓮池大師的著作,這部著作我們作為一個佛教徒,這還不是說作為一個專修淨土的佛教徒,作為一般的佛教徒,不管你是不是淨土宗,都應當要熟讀它,不只是拿來看,要熟讀,是怎麼樣子的呢?書櫃上面有,它的厚度也不會薄過這一本,拿來看,看都難還要熟讀?它跟《彌陀要解》這兩部書,是我們中國淨土宗的寶,蓮池大師是結合禪宗來寫的,蓮池大師是開悟的人,有說他是阿彌陀佛再來的。他在裏面處處歸於自心,他說得非常的透徹,非常的圓滿。

  《彌陀要解》是非常的簡要,非常的殊勝,所以印光大師,這裏再重複一次,大家都知道近代的大德,中國三大德之一,他稱讚《彌陀要解》,他說在所有註解之中,這部註解最殊勝。我們打算在十月一號用十天的時間,在這裏跟大家先介紹精華,《彌陀要解》精華,十月一號開始,先預告。釋迦牟尼佛自己拿了筆來再寫一個註解,也不可能超過這個《彌陀要解》,所以印光法師的話也很殊勝很了不起!

  一般人不敢說這種話,你是什麼資格?所以對於這樣子的書,我們讀書要善於讀書,不是一定要讀很多很多書,不是的。你讀幾遍好的書重要的書,你都有功德,但是你要能發現一些重要的精華,在這個裏頭你能夠得到法益。

  所以看來這個還是契合我們的機的,契合時機就好像...契合時機是什麼意思呢?就好像現在有好多維生素,我們叫做維他命,現在維生素都把它提煉成一顆膠囊,全部都變成在一個膠囊裏頭,你不需要去吃那麼多的菜,吃那麼多的水果,吃那麼多的糧食,你得到這些所需的營養品,一個藥丸膠囊就足夠了。

  這個經論的精華也是這樣子,之前不是講過了嗎?阿彌陀佛成佛的果實裏面含藏的無量的功德,而全部都攝在這句阿彌陀佛裏面了。但是沒有把它做成膠囊做成藥丸,這顆給你,阿彌陀佛,給你,阿彌陀佛,兩顆,阿彌陀佛,你念阿彌陀佛就是擁有佛的一切功德了。

  世間的例子也舉過了嘛,蜜糖,四十粒的橙,甚至更多更多,你看我現在就是這樣子,因為牙齒沒什麼力,不是沒有牙齒,有,是沒什麼力,所以有時候他們講得太快了,那個菜煮軟一點,師父沒有牙齒。怎麼會沒有牙齒呢?是牙齒沒有力。你看我把所有的穀糧,營養粉,豆類,再加一些水果加一些青菜,全部我們叫什麼?「一鍋熟」,啪!放進去,然後給它攪拌,最後成為一杯最有營養的飲料,沒有牙齒都可以喝嘛!但是你要是一樣樣的吃,你怎麼吃?那不是要你的命嗎?這一杯不就什麼都有了,跟你一樣樣的吃有什麼不同呢?你會說那還有什麼意思呢?我們要嘗嘗真正的味道嘛!其實那就是騙你的舌頭的感覺而已。你過了這三寸的舌頭,沒有了,都是那些內容而已,那些內容也是為了來補充你的營養而已,是不是?所以你看我摻那麼多東西都是營養的,哇!打成那杯天天喝這個,想早點死都很難,長命,想早點死都很難,你看看全部都是營養的。所以我們都是在騙我們的舌頭啊,大家不知道啊。所以一切一切都把它結合在這句阿彌陀佛,都在裏面了。那下來註解說:

“何以故?如《彌陀疏鈔》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諦信,何須遍歷三乘,久經多劫,不越一念,頓證菩提,豈非大事。」”

  這也是大事因緣之一,這個內容說得更加的徹底了,只有我們淨土宗是圓教當中的圓教,才有這樣子的道理。真的,大家好好聽聽《彌陀經疏鈔》講的,《彌陀經疏鈔》是真正導歸極樂的,蓮池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等於說阿彌陀佛給我們說的話。說「今但一心持名」,一心,沒有兩個心,三個心,「一心持名」,就是念阿彌陀佛你「即得不退」。後面還要講這四個字「即得不退」,很殊勝很殊勝。一心就是一個念頭,你不是雜念的,不是妄想紛飛的,不是又是想這個又是想那個,想學學這個,等一下又跑跑那邊又想學學那個,聽了那個好像也不錯,再過幾天發現那個也錯了。然後再去找。

  你這樣子清清淨淨的,就這樣子的一條心,老老實實地在那邊持這句阿彌陀佛,這樣子的結果你就往生了,往生了你就不退了。而且再說一句,以後我們還要發揮,你真正發了心,你是有了信,有了願,你再持這句阿彌陀佛,不是到了極樂世界不退,現在就不退。這句話很難相信的,我們以後再發揮。所以他這個是「即得不退」,而且應當是包括我們所說的現生就不退,這個意思很多人是不太容易懂的,也不太容易接受的,以為是往生了之後才不退,現在就不退。

  「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這句話就更加的直接,更加的徹底了,你不承認都不行,因為這是佛說的。雖然是蓮池大師《彌陀疏鈔》裏面的話,但是是代佛說的這句話,也是佛的意思,為什麼能夠這樣子?就是,直指,直指你們在座的每一個人,我們現在都是凡夫,一品煩惱都沒斷,而且是煩惱重重的凡夫,煩惱的人叫做凡夫嘛!現在你還沒有證嘛!什麼都沒有嘛!十劃都沒有一撇啊!總之你現在是凡夫,可是你的本心你已經究竟成佛了,已經啊!不是要等到以後。不然你怎麼就能夠這樣光念念就能夠不退呢?因為下來這句話就重要了,一切無量阿僧祇的無量無邊的功德,你本來都具足了呀!本來具足的,不是現在再慢慢加一點。在這一念清淨的時候,什麼雜念都沒有了,也不再去想你的孫子今天有沒有吃飯會不會餓死了?不想了,餓死再說了,我念阿彌陀佛到了極樂世界才回來救他。不想你的財產,不想你的銀行,不想你孩子到底怎麼樣子呢?不想了,什麼都不想了,只想阿彌陀佛,這一念就清淨了,你一切都放下了,妄想執著都沒有了,那你的本心,你的本來,你的佛性就顯現了!妄消真顯,真在那裏呢?真就在妄裏面啊!不是妄以外再去找一個真,沒有。妄消了之後真就顯了,一念真正具足的時候,妄想執著都沒有了,你真心不是顯出來了嗎?真心顯出來了,你真心的能力就完全開發了,所以這是一個直指的方法。

  若能諦信,你能夠真實的相信、能夠接受,能夠相信。「何須遍歷三乘?」那裏需要你把三乘的教,三乘的教是聲聞緣覺菩薩,一點點去經歷,一點點去讀書,一點點去練習修行,那個叫漸修,漸教。我們這是圓修圓頓,用不著久經多劫,還要經過很多的時劫,那就太久了。千生萬生,繼續的輪迴,繼續的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需要。你現在可以不越一念頓證菩提,就在這一念當中,阿彌陀佛,哎,你就頓證菩提啦。「頓」就是即刻,證到菩提,菩提是什麼?菩提就是佛,成佛了。

  「豈非大事」,這不是大事是什麼事?這件事是佛跟我們講的大事,所以蓮池大師也說明了,往生淨土就是大事。佛之出生在這個世間,就是為了這個大事因緣來的,把佛的知見,把佛看到了極樂世界的種種殊勝的利益,告訴我們,所以我們福報很大!還有其他人,這個世界有六十多億人口,有多少人有這個福報聽到這個內容?我看就剩下我們這裏的這幾個人了。所以只要一心持名,就可以不退,就可以頓證菩提,這就是同佛知見,這還不是大事是什麼呢?

“可見淨宗正是直指頓證之法。以念佛心,入佛知見。淨宗之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

  可見淨土宗正是直指頓證之法。你看過去禪宗在中國很久,禪宗那個時候很強盛,淨土跟禪宗在國內老是都打了幾百年的官司,這是個比喻,不是說淨土宗跟禪宗上法庭去打官司,不是這個意思。總之是大家說大家好,禪宗說淨土宗淺,以前講過,老人教,不行。可是我們聽了前面那句話,前面的內容,他不知道淨土宗就是直指頓證之法,怎麼說呢?八個字,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這不是直指嗎?這叫淺啊?這八個字叫淺?你聽都聽不懂,聽懂才叫淺,對不對?你都聽不懂,還不是深嗎?再聽聽看,你在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那還不是直指你這個心是佛嗎?非得必須要指著你的鼻子,叫你的法名,誰誰誰是佛,這不是多此一舉嗎?那有兩個佛的?你本來是佛又說你是佛,變成二佛了。所以直指你的本來,這就是禪宗最高的開示啊。所以禪宗不知道,說我們淨土宗是心外求法,是求一個十萬億佛土之外的一個極樂世界,一尊阿彌陀佛,我們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他不知道,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跟極樂世界的國土是我們的增上緣,前面講過四個緣,最後一個是增上緣,來開發我們自己本身的自性佛,都是講的自性,那有心外求法?所以不知道的人就這麼說,所以這裏普遍給你證明了,所以跟禪宗有什麼兩樣?是心是佛,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你念佛的心,就入了佛的知見。所以佛的知見你可以聽不懂,到底什麼是佛的知見?聽了將近一個半小時,佛的知見是什麼?很簡單,阿彌陀佛,這是佛的知見,就這麼簡單。不是大家以為是消極的求往生求自了,不能弘揚大法,不能廣度眾生,是愚夫愚婦的老人教所做的。這種事都是過去因為沒有很好的去研究這個道理,造成一種錯誤的偏見。

  所以七寶淨土講堂的使命就看出來了,我們就是要幫助大家,所以才選擇《大經解》來研究,對大家是很吃力,但是沒有辦法,實在就是以念佛心入佛知見,就是念佛這樣子的一個心。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誰都會念。但是你這個心都已經入了,進到佛的知見那邊去了,那還有比這個更直接的嗎?沒有了。

  所以淨宗的興起正由此大事因緣也,是由於這個大事因緣,所以教的興起因緣全都說過了,都說完了,講得很清楚了。尤其是對於淨土宗來說,淨土法門要能普遍的弘揚,那就是這個大事因緣,就是繼續的傳承下去,這樣才能夠報佛恩。這就是釋迦牟尼佛跟阿彌陀佛兩尊佛的願,他的願就是希望我們能夠真正持名念這句阿彌陀佛,真正能夠開發我們的本心,用什麼方法?沒有任何方法可以做得到,也沒有任何方法可以讓大家普遍每一個人都能夠做得到,只有這個方法,簡單容易,開口就是,開口你就是佛了,你不開口你就不是,所以這個就是教起的因緣。釋迦牟尼佛為什麼來到這個世間?主要就是為了這件事情,我們要能夠體會佛的意思。

  那麼下面就特別針對本經《無量壽經》興起的因緣,內容說了很多,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我們留到下一次才來跟大家細說。好,我們今天一起學習註解概要,首先教起因緣部分我們就學到這裏。好,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