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26 09:03:38瀏覽220|回應0|推薦1 | |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26集 我们今天继续这个经题的解释,请看《大经解》八十页最后一行,我们从这一句看起: “说者,悦也。悦所怀也。” 「说」的含义是「悦」,喜悦的悦;「悦所怀」,心中很高兴。「说」跟「高兴」连在一起,所以我们常常说畅所欲言,高兴他才愿意说嘛,愿意将心里面的话全部都说出来;他要不高兴,不高兴三句都嫌多了。下来说: “「佛说」二字显此经是世尊金口所宣,非余人之说也。” 那么在《大智度论》里面有提到,佛经有五种人说,所谓是五人说经,这个五种人里面的第一位是佛,这个地方我们是指的释迦牟尼佛。那么第二呢?是佛的弟子,有佛当时在世的时候那些弟子们,弟子们里面,有菩萨弟子、有声闻弟子乃至于还有在家的弟子,都有说经的。第三是天人,我们世俗所谓的天神。第四是仙人,神仙的仙。第五种是变化人,由以上前面讲的那四种人,「隐其本行」,就是我们说的不漏他真实的身份,没有露出他真实的身份,变化其他的形体而说法,即为变化所说。像佛涅槃的时候,憍梵波提化成水,他的弟子化成水来说法说偈。所以从这里可以知道,佛经比起一般宗教里面那些经典,实在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一般宗教经典总是以为,这个教主上帝啊神降临下来了,有先知来传达神的意旨,才称之为经。佛法不如是,就不是这样子,前面提的这个五种人都可以说,但是除了佛之外,其余这四种人说经都必须要得到佛的同意,也就是佛的认可,佛认可了,那么弟子天人神仙化人所说都可以说是佛说的,那佛的认可就是印可,佛有一个无形的法印,这个印是什么呢?小乘有小乘的,大乘有大乘的,小乘的法印就是无常、无我、涅槃,叫三法印,如果像弟子诸天仙人化人所说的跟这三个意思相应,没有离开这个无常无我涅槃,那就等于是佛说的,跟佛说的没有两样。那么大乘呢?一切大乘法的法印是「实相」,凡是跟实相相应,不管什么人说的,佛都会承认跟他说的没有两样。所以大乘是一法印,小乘是三法印,这个就跟佛说的没有两样了。但是我们这部经有所不同,这个是我们释迦牟尼佛金口所宣,确确实实是佛说的,不是别人说的。那么继续看注解说: “佛以度生为愿。今众生机熟,堪受净土大法,究竟解脱。故今乐说,以畅本怀。” 这部经是直接度众生成佛道的法门,直接的意思就是没有拐弯抹角的,没有啰啰嗦嗦的,直接就是教你去作佛的。在大乘法,大乘佛法菩萨修学还有五十一个阶级,这是直接成佛的法门,超过五十一个阶级。所以这是什么班呢?这叫天才班,原来你们糊里糊涂的来到这里,就参加了天才班,我们讲的博士班,直接成佛的,成佛就是我们世间的学位最高就是博士嘛,对不对?所以大家不要不好意思,我小学都没念过没念完,我中学毕业而已怎么可以来这个博士班呢?世间的博士你没有资格,世间的博士除非你是天才儿童,你必须得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院才到博士,这是一定的嘛,是不是?但是佛门里面的博士不一样,因为你本来是佛,你有跟佛一样具足圆满的智慧,只是现在糊涂了,而且糊涂还是暂时的,不是永远糊涂,是暂时的糊涂,然后就来了七宝净土讲堂,来多几次那就越来越不糊涂了,就很清楚了,就不糊涂了,那你的这个智慧跟十方诸佛一样的智慧就慢慢的开了,慢慢的开显了,那你就是博士班,佛门的博士班叫做圆教的教学,佛门里面最高的圆满的教学,所以叫做圆教。那我们现在专修这个净土法门,这部《无量寿经》,这个法门就是圆教的法门,那你们不是在博士班是在什么班呢?但是这个博士文凭不是在世间拿到,要到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给你们颁发文凭,是这个意思嘛。所以听完这段话,大家就可以承认了,不要不好意思。这是直接教你成佛的,所以这个很不可思议啊!那么各位想想,不相信的人很多啊,不相信是正常的,如果这个人一下子就相信,这个人不正常,不正常,但是佛看他是正常,我们世间人看他不正常,所以不相信的人很多,因为经典说过了,这是一个世间极难信的法门。以前说过,这个世间不只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人啊,这个世间包括九法界的,六道上去,阿罗汉辟支佛还有一些普通的菩萨都不相信,九法界的都不相信。所以你看,我们可以看看她这个样子,她像要成佛的样子吗?你看看。我们可以自己看看周围的隔壁的旁边的,一个两个很像成佛的样子啊,要了要了!就来了就来了!所以这个法门是对成佛的人说的,你想要做菩萨,想要做阿罗汉的,不够资格来听这个经,也没有缘份听到这部经。因为这是直接教人成佛的经典,那我们今天有这个机缘听到,那不是普通的善根啊,能接受多少那是往后的事情了,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这个机缘就是难遇,所以经典说「难中之难,无过此难」。那么佛说这部经是无比的欢喜,哇,很欢喜啊!他为什么欢喜呢?因为见到大众当中这个机缘成熟了,这一生可以圆满成就,他怎会不欢喜呢?从内心发出的喜悦,所以才说出这样子的法门。 佛的愿就是度众生,现在众生的根机熟了,可以来听这个妙法了,而且通过这个法还能得到解脱,「一切众生皆依此法而得度脱。」这一切众生是一个都不漏,一个都不漏。今天这个时机成熟了,来跟大家说,佛心中就很舒畅,满自己的本愿啊!开心啊!佛是大畅本怀,所以是「悦所怀」。那佛说出这个经,说出这个法门,那真的是痛快极了!莲池大师在《阿弥陀佛经疏钞演义》有几句话说得很好,说:「佛说此经」,因为《疏钞》讲的是《阿弥陀经》,但是《阿弥陀经》就是《无量寿经》,这个大家常常听经的人就知道,一个是大本,一个是小本,《无量寿经》讲的详细,《阿弥陀经》讲的简略,但是是一部经。所以佛说此经真的是「蕴之在怀,适得机宜,随以四辨宣演,畅悦本怀,令随机获益,故云说也。」莲池大师在《疏钞》里面解释这个「说」,所以实在是太难得了,难得有这么一个大的因缘,能够有这种机缘说出这个法门,这个说明这个世界的众生觉悟了,有人相信,有人能够接受,有人肯依照这个法门修学,一生成佛,就是这一生了,不用再转生不用再转世,就在这一生,这一期生命结束之后就直接成佛了。所以任何一个法门都不能够一生成佛,只有这一个法门是一生成佛。任何一个法门不见得很稳当,只有这个法门最稳当的了,最稳当。所以永明大师所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掉,可是这个闻法的机缘就不多,从现在起,就是有限的一点点时间,你看最后还有一百年而已,那么在以后呢?就没有佛法可闻了。 而且我们现在这个劫叫贤劫,有一千尊佛出世。那你就是在现在来说你说,难闻不难闻啊?看看现在全世界提倡专修净土的道场寺庙有多少啊?不多啊,真的不多。再能够做到专精纯的又有几个人呢?我们七宝净土讲堂只做一件事,什么事呢?就是教学,讲经,所以很单纯,现在连共修念佛都没有了,没有其它的活动了,除了教学还是教学。你们看看当年释迦牟尼佛就是这个样子,天天讲经讲了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也没有干别的。所以我们是跟随释迦牟尼佛的脚步走的,真正的依教奉行啊。再有我们看看,能够像今天我们在一起共同来专修这部《无量寿经》的机会又有多少呢?所以佛法难闻啊!你不要说现在,佛当年在王舍城,王舍城的人口很多,那么只有三分之一的人见过佛,三分之一只知道名字没见过,三分之一的人连名字都不知道啊。所以佛法难遇难闻啊,那我们现在要珍重我们这种的机缘,我们还要深自庆幸,也要发起大的愿心,使得其他的众生同沾甘露。我们也要像佛一样,心里生起无限的欢喜,无限的感恩,来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有缘的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佛说」的「说」简单跟大家谈一谈。下来我们看这个「大乘」两个字,我们看注解: “大乘者,喻也。乘以运载为义。大者所乘,或所乘者大,故名大乘。” 这个乘是车乘,就是一种交通工具,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车子。我们看古文上面有说「出车千乘」,「千乘之国」是大国。 我们这里用的大乘是什么意思呢?有两个意思,开始先说有两个意思,后面越说越多意思,所以我们有这个机会来听得比较多一点比较广一点。注解说: “别于声闻缘觉仅求自觉之小乘。” 我们一切不外乎是「能」跟「所」嘛,一个是「能乘者大」,一个是「所乘者大」,那这两方面的意思都有。是大人物所乘,这个车是谁乘的?乘这个车的人是大人物,那这个法是大的法,是个大的车,它可以运载一切众生,载去在哪里呢?从此岸达到究竟涅槃的彼岸。所以它就有分别于声闻、缘觉了,只求自觉的,那个叫小乘。它那个车很小,你就是能乘的也小,所乘的也小。因为他发心不大,能乘的小,那你的法也只是自觉而已,你也没有利他的心,所以这就是小车了,所以叫小乘。下面再引注解来说明大乘我们看: “《十二门论》云:「摩诃衍者,于二乘为上,故名大乘。” 这个摩诃衍也就是大乘,是梵文名词的译音,说「于二乘为上」,二乘就是声闻乘跟缘觉乘,它是在他们的上面,所以叫做大乘;这是对小乘而言,它叫做大乘,这是对小乘说的。 “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为大。” 那么这两个乘字虽然是同样一个字,这个音应该要有分别。前头一个音是动词念乘cheng,后头一个音是名词念乘sheng。但是其实现在是省了音了,没有分了。佛教宗派就念乘cheng,如小乘大乘金刚乘,以前早期是念乘sheng的,后来就省音省了,统一念乘cheng。因为师父我是播音的人,所以我知道。那佛是大人,所以就有这部经叫做《八大人觉经》,大人指的就是佛,佛是大人那么他所乘坐的这个工具,所以就叫大,叫做大,因为能乘的是大 ── 是佛所乘,不是声闻,更不是人天。 “又能灭除众生大苦,与(给也)大利益事,故名为大。” 下来引了很多经跟论来解释这个「大」字,非常详细也非常深而且广。念公的开示说:「又能灭除众生大苦」,能给众生得到大利益的事情,所以就叫做大。这个法很大,要度众生啊,一切众生都要度,你看那个法是不是很大?这个心量也大,这个工具很大,让众生都得到好处,能灭苦,所以就称为大。下来注解又说: “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诸大士之所乘,故名为大。” 「又观世音、得大势、文殊师利、弥勒菩萨等诸大士之所乘」的,能乘的是这些人,所以能乘的又是大,「故名为大。」 “又以此乘,能尽一切诸法边底,故名为大。” 这个乘,能够穷尽到一切法的源底,最底的这个根源,所以称为大。这是大乘的含意。下来又说: “又如般若经中,佛自说摩诃衍义无量无边,以是因缘故名为大。」” 又如在般若经中,佛自己说摩诃衍是无量无边,是无量无边,这个法是无量无边,「以是因缘」,也可以叫做大。这是《十二门论》解释摩诃衍它的话。 那么下面再引经论来解释。所以你看我们来学这部注解,对经文解释的非常仔细,一个「大」字讲了这么多,而且也非常的深广,这是非常难得的,也是很稀有的机缘。大家有时候听的不是很懂,但是没有关系,等于是来做什么呢?来做影响众,对其他人影响很大。所以常常说,来这里睡觉都有功德,那当然一两个睡觉还可以,全部都睡著了,那就不叫影响众,那个叫业障重,也是众,业障重。 像前几天师父在马六甲,我在讲课的时候呢,大和法师,大家听过。大和法师搭衣很隆重的来听,我自己也吓了一跳啊!人家是老前辈,这样子还没关系的,还令他的几个比丘尼弟子都要来听,这个就有很大的影响了,人家看到就会想,哎,大和法师都来听空能法师讲啊,我们怎么可以马马虎虎呢?对吗?所以这个就有功德了。那么第三天早上,是大和法师讲的时候,我也到现场听,还没有开始之前见到大和法师,我说我来听你讲,因为大和法师是台湾人,哎呀,你不用来,你去休息啦。他是鼓励,你那个境界我们跟不上,我是跟著老和尚的来讲而已,你不用来听了。我说:不行,我是小辈,我一定要来听的嘛,是不是?我也到现场听,我也做影响众,就是要这样子,所以有一句话不是说了,「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个很重要啊!好,我们继续看注解说: “又《宝积经》曰:「诸佛如来正真正觉所行之道。彼乘名为大乘。」” 这个说的是法了,这是所乘的。所乘的是什么呢?是诸佛如来他真正的正觉,这个觉悟是真正的正觉;两个「正」,形容这个「正觉所行之道」,所以这个乘,名为大乘。 所以以上面的这些经来论这个大乘,我们可以把它归纳起来,就是如来跟大菩萨是能乘,因为能乘者大,所以就叫做大了。所以大乘的境界深不可测,非常人所能测度的。下来又说: “又所乘之道,是诸佛如来之所行,所乘者大,故名大乘。” 他所行之道,是诸佛如来之所行,不是一般人所行的。或者是菩萨之所行,因为是佛跟菩萨,不是以下的。所乘的也就大了,所以也叫做大乘。那么这些注解里面的文字,在大家手上这本《大经解》都有。 “又此大者,当体得名,常遍为义。体无边涯,绝诸对待。横该十方,竖通三世。” 这个越讲就越深了,越深越好料。这个「大」是从体上面得名的,指的是本体,「常遍为义」,它的意思是以「常」和「遍」为义。「常」就是说的时间,「三际一如」过去、未来、现在,它没有生没有灭,叫「常」。所以这个常是恒常,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时常,常常,那个是偶尔而已,这个是恒常;「遍」就是遍一切处,没有一个地方不遍的,没有一个地方达不到的。 「体无边涯」这个体没有边缘,没有周边,没有穷尽,所以这就是我们数学里面讲的无限大,数学里面的无限大。那么这个当然讲的就是我们的自性了,我们的佛性,我们的妙明真心。而它又「绝诸对待」,也没有一切对待,对待就是对比,你说这个大不是相对的那个大。我说这个桌子比那个椅子大,这叫做对待,对比的。桌子比这个讲堂,这个桌子又小了,讲堂要比这间大楼,那么这个讲堂又小了,这个都是对待的大。 但是这里的「大」字是「其大无外」,同时又「其小无内」。大到它没有边了,没有一个在它之外的;同时又「其小无内」,所以我们佛教是极微妙的。念公常常说这是大安乐法门,这是一切不能相比的。一般人总是在执著里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绝诸对待」,有大有小这都是对待法,都是二法。世间法就是,世间法就是对立的,都是有矛盾的。佛法没有,佛法绝对没有矛盾,所以是「横该十方」,以空间说,都遍满十方;「竖通三世」,从时间来说,是穷三世 ── 过去、未来、现在。 所以下来越讲就越彻底就越究竟了,这个只有在圆教的法里面才可以听到,就是博士班,要在博士班才有机会听到,对于大乘这个「大」字,念公又引了不少注解来解释,引了不少注解来解释,很精彩啊!我自己说精彩,你们不晓得精彩不精彩?后面看看吧!这是我们在别的地方没有机会听到的,所以常常说听不懂是正常的,听不懂不要起烦恼,为什么?师父说听不懂,听不懂我来干嘛?听不懂还是要来,而且还要天天来,因为很重要!将来你们就会感谢我了,告诉你!下来再继续注解再说,我们看注解: “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有一法先之,唯此先于诸法,(如傅大士偈:「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故强名为大。” 那么从时间上来说,没有一法在这个之前,叫做「大」。 「唯此先于诸法」,所以你看在梁武帝的时代,像刚才前面提到傅大士的一首偈就说:「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有物先天地,这个「物」,这个「物」它是在宇宙之前,没有宇宙的时候它就有了,在宇宙之前。「无形本寂寥」,它没有形状,它本来就是很寂寥的,后面会解释这两个字。大意是说,有一种物,我们通俗说是有一种东西,他们用「东西」这两个字,就在六月的时候,在湖南湘潭的妙音寺,一位很年轻的大学生,他就是用「东西」这两个字,他说就是我们这里面有一个东西,那个东西了不起啊!就是这个「物」,用现代的话讲那个东西,就是真如本性。它在天地之先就是之前,没有天地的时候先有它。「无形本寂寥」,寂就是它不动,「寥」是广大没有边际。你看我们的真性我们的佛性,没有形状啊,没有形象。你说他是长的还是四方的还是圆的,都不是。而且它无处不在啊!「」能为万象主”,像这些文字,如果不解释也不行啊!「能为万象主」是说什么啊?一定要解释,一解释之后,唉呀!好料!以前的人怎么会用这种文字啊?「能为万象主」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六道再上去,有阿罗汉、辟支佛、菩萨、十法界的佛,十法界这三个字全部都包了,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变现出来的,因而为万象之主。这就是六祖惠能大师他彻悟的时候说的,彻悟就是彻底开悟的时候,说的那句话,说:「何期自性,本不动摇」,这就是寂。「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凋是凋零,是变质,万象会变,一切象会变。但是它这个主这个物这个东西,它不会因为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这首偈说的就是人的真如本性。所以从这个之后,历代大德热衷举参的话题,就是前面那几句话。傅大士是弥勒菩萨化身而来的,不是普通人啊,他现的是居士的身份,但是是弥勒菩萨示现的。那这里引了《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曰:「心法之体本不可说,非心法者亦不可说,何以故?」为什么呢?「若无为是心,即名断见;若离心法,即名常见;永离二相不著二边,如是悟者名见真谛,悟真谛者名为贤圣。」所以指的就是自性,「故强名为大」,勉强给它一个名字,勉强的,真实的话你不能说,你开口就不是了,真实说不到,所以勉强给它个名字叫「大」。因为它整个「大」字,包括小在内,所以勉强名之,是勉强给它安个名,这是非常不得已的,不得已的这个说法,为什么呢?因为它是离言说、离文字、离心缘,不但是言语没有办法表达说不出来,就是思惟,想像都不能到达。但是为了方便,为了言说方便,为了沟通嘛,那你不说怎么办呢?所以这也就是指路的牌,告诉你月亮在那边,但是我的手不是月亮,给你指个路,告诉你月亮在那边,所以这就是引导的意思,指路的牌。 那么底下我们说这个「大」,它是常,恒常的常。注解说了,说: “如《涅槃经》云:「所言大者,名之为常。」” 《涅槃经》就说了:「所言大者,名之为常。」所以你看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很进步了超过别人了很厉害了,我们现在知道「空间」、「时间」、「物质」这些concept概念,都是人类的错觉,是你的错觉啊!有大有小、有东有西、有南有北,这些空间的概念;时间的概念,过去、未来、现在,什么多少劫,一刹那又是多短,一劫是多长,这些科学家告诉我们,而且还要伟大的科学家,很先进的科学家才有办法说这些都是错觉,Illusion错觉。所以有时候你老是要问什么叫「空」?什么叫空?一句话告诉你 ── 是错觉!再问什么是空?还是错觉!哪有这些东西啊!哪有这些什么空什么有?哪有?本来就没有这个东西,你却为这个东西费尽心思,在想在绞尽脑汁,浪费时间,越想就越错。所以要知道「歇即菩提」,佛法四个字搞掂,四个字一句话就解决了「歇」,叫你把这个心静下来,不要胡思乱想,静到最后最后,最清净的时候,那就是觉悟了!就这么简单,是那么简单,也那么的困难,所以说法很妙!下来说: “又云:「所言大者,其性广博,犹如虚空。」” 就是形容这个大。就是我们这个经题,佛说大乘这个「大」字就讲得比较多。所以佛法要发挥起来,是没有穷尽的Unlimited。你看智者大师当年讲《妙法莲华经》,光是一个「妙」这个字讲了多久呢?九十天,一个「妙」字讲了三个月。我们这个「大」字才讲几分钟而已,最多还不是二十分钟,小儿科。讲了九十天,所以叫「九旬谈妙」。一个字可以穷劫说不尽,多少时间都没办法说完;但是如果你要简单化,维摩诘就默然了,一句话也不说。可以说无量劫,但是也可以一句话不说,不说话也是说不尽。佛法就是这样,说,可以无量劫都说不尽;不说,默然。一样是说不尽,也说不尽,要说也是说不尽。那你们越听就越糊涂了! 所以我们在经题当中这个「大」字,稍微多说了几句。让大家尽量去体会,只能够意会,不能言传,因为开口就错。「动念即乖」,乖就是乖离,动个念头就不对了,意思乖离了。不许你起心动念的,起心动念尚且不可,言语当然更是达不到了。一切言说都是为了方便,为了交流,为了沟通,如果不是为了这个,不用开口,就算是沟通交流方便说,那有没有说到真实的地方呢?有没有呢?没有,一个字都没有说到。所说的这些言语是叫敲门的砖,前面讲的指路牌呀,但是你还得要从这里面去体会它的真实义,如果没有指路牌,那更麻烦了,不晓得怎么走?但是指路牌始终是指路牌,你要从这里进去,了解它真实的意义。那再来结合我们的法门了,你说这个「大乘」已经很广泛的来讨论了,这个「摩诃衍」是通论,结合我们净土法门,何以见得能乘的也大、所乘的也大呢?所以我们都要消归自己,消归自性,佛说的道理要变成我们可以自己用得上的,这叫消归自己,不是说食数宝。什么叫说食数宝?说食数宝就是帮人家算财宝,帮人家算有多少珠宝,多少卡拉的钻石多少钞票,算到最后是别人的,不是自己的,这叫说食数宝,那是别人的,谁的?释迦牟尼佛的,还给释迦牟尼佛了,不是自己的。 那我们可以用《观经》的两句话来说明,最简单也最明了,最直接也最透彻,净土三经之一的《观无量寿佛经》。下来就是注解了,我们看注解: “今此经中「大乘」二字,正喻「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之净宗第一义谛。能念之心,本来是佛,是能乘者大。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八个字了不起啊!这是净宗的第一义谛。而且这一个推广到一切法门,也都不外乎这两句,意思就是不只是净土宗,这八个字通一切的经典,不是只有修净土法门才用得上。 这个「是心作佛」,作佛你就是要念佛嘛,作佛是果报,那个因就是念佛。所以念佛就成佛,念菩萨就成菩萨,念贪心就去作鬼,现在是七月,鬼门关还没关,还有鬼啊,念贪心就去作鬼,念嗔恨心就下地狱,念菩萨就成菩萨。而且最妙的就是「是心作佛」,是心就是佛了,你要作佛的那个心,它本来是佛,能念的心本来是佛。你用什么心来念啊?我用口念,我开口念阿弥陀佛啊,它怎么从你口中出来的?从你口里面自动跑出来的?不是啊,我能念阿弥陀佛的这个心,它本来就是佛,这个了不起啊!所以是能乘者「大」嘛!佛还不大吗?「起心念佛,念念作佛,故所乘者大。」你不是念念菩萨都不要,念念都要作佛,所以所乘的也大。你能念的这个心它本来就「是佛」,是能乘者大,是佛还不是大吗? 所乘的呢?你作的是什么呢?你想作什么呢?想作佛,那你作佛的这个方法,这个法,你不是作别的,是作佛的,所成就的是佛,你所乘的这个佛道也大,所以你本来能念的心就是佛,你所乘坐的也是佛,这还不都大吗?不都大吗?那下来这一句要仔细的听啊!要仔细的听,因为是圆教的道理不太好懂,常常说这是高级净土班,你们在上高级净土班,所以有文字比较好一点,有文字大家好好的看。如果还是不懂,就念佛求佛力加持,那么以后这个做成视频音频,重复的看,重复的听,听到开悟为止,肯定开悟,这个注解可以让你开悟的,而且这个净土法门可以让你不开悟可以得到开悟的成果。我们看注解: “又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心,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心。能修所修,只是一心。即心即佛,心佛不二。又可云,能修者,即「是心是佛」之佛,所修者,即「是心作佛」之佛,自佛他佛,只是一佛。” 所以能修所修全都是心。除了心,还有什么?能乘的就是「是心是佛」的这个心,所修的是「是心作佛」。「作佛」佛就是心,所以你能修所修都是这个心,这就是什么呢?这就是 ── 即是心,即是佛,也是心,也是佛,心佛就不二了。 也可以说,能修者就是「是心是佛」的佛,所修的就是「是心作佛」的佛,自佛他佛只是一个佛。你不要把它当成两个,当成两个那就是众生的知见,如果能接受这个「不二」不是两个,那恭喜你!你就入了佛的知见了。所以下来紧接著就说了: “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能所不二,修证不无。超情离见,强名为大。” 我们来看看这个「自他不二」,自他不是两个,但是又「自他宛然」,「宛然」就是清清楚楚啊,是两个不是一个,说两个,它又不是两个,它又是一个,所以这个就妙了!怎么妙呢?「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这个有时候很难懂。这里念公就举一个很浅近的物理学上的例子。这里说很浅的物理学上的例子,我们听听看是浅还是深?说的就是这个磁场Magnectic Field,磁场的两块磁铁石,两个磁铁有磁性的放在一起,它不是吸在一起了吗?对不对?互相吸嘛。那么我们念过初中物理的人都知道,这个磁石就是磁铁石相吸,它就发生磁力线了,它有磁力线轨道,磁力线有好多条条,南北连起来成一个磁力线的磁场,它有磁场。 从这个例子来看呢,为什么说「自他不二」呢?不是两件事呢?打个比方,举个例子,佛是一块磁铁,当然是比较大的磁铁,佛是一块磁铁,我们众生有佛性,就跟这个铁有磁性一样。为什么不是木头?为什么不是铜?为什么是铁呢?因为铁有磁性,那磁性是什么?不可得。你说这个铁它里面有磁性能够吸东西,你将那个磁性拿出来给我看看,把那个磁性找出来,不可得啊!比如你说现在有没有电?有电,为什么有电?电灯亮了,那你把电拿出来给我看看,这个电看不到,你怎么拿出来?这个磁也是这个意思,这个磁性也是这个意思,不可得,但是它有磁性,它就有它的作用,你看一切发电都要靠这个磁啊;不可得,但是它妙用无穷。佛性也是这样子,这个佛性当然比这个磁性更加的微妙了。 但是众生是什么情况呢?众生啊,众生这个磁是乱的,乱七八糟的,这个轨道它不按照一定的轨道走的,为什么乱七八糟?胡思乱想啊,胡思乱想那个磁性是乱的,这个电磁走的是乱的,把自己的作用都给抵消了,所以它就没有作用了。但是你摆在另外一个磁铁石的旁边,有磁性的,受了那个磁场的引导,然后电子就走好了,恢复正常都一致了,所以我们要靠修行嘛。 刚才就是用磁来做譬喻,来解释一下「自他不二,自他宛然」。这个本来是铁,它还没有磁化,那么由于磁的作用,使它电磁的轨道都规律了,于是乎它就显出它的磁性来了。 本来都有磁性,是同样的东西,这有磁性,这也有磁性,那不是平等嘛;但是一个已经是有磁,一个还没有,一个是铁,是不是?这个差别就很清楚了,这个差别叫什么?宛然啊,宛然就是很明显。那么经过诱导,这个电子的轨道都走的很顺了,又成为一个磁铁石了,又一样了,又平等了,所以「宛然又平等」了。 自和他,众生跟佛是宛然,清清楚楚嘛,我们是众生嘛是不是?悟了之后他是佛,我们现在迷是众生,迷跟悟看起来是两件事情,迷了,众生的妄念是动乱,乱乱动的东西;那如果你不妄动,恢复到本来的秩序,那你就跟佛一样,平等了!佛就是你,你就是佛,所以自他不二,众生跟佛哪里是两件事情啊?「自他不二,自他宛然」。 而且你在磁场当中,看这两块磁铁也有自也有他,可是磁场只是一个。你说这个是谁的磁场?你说这个灯的电是它自己的电,它那个灯又有它的电,那个灯也有它的电,都是一个电嘛,都是一个来源嘛,是不是?所以「自他」,又「宛然」,它又是「不二」了。所以通过这个比喻,很能够帮助我们来理解。那么说到这里大家理解多少呢?刚才念公说这是很浅的物理学,很浅啊。可是我看到大家摇头,很浅吗,这还浅啊,所以这些道理听一次不行的,要多听,重复的听,重复的听。所以「自他不二」就是说的众生跟佛不二;「生佛不二」可是又「生佛宛然」,是有众生,也有佛嘛,有迷的,有悟的,有迷的有悟的,那不是二吗?但是迷跟悟前面讲过,根本没有这回事,那是错觉嘛! 虽然「能所不二」,我们能修跟所修也没有二,没有离开了能所,所以很多修行,都是没有离开能跟所。你看看现在有一些练功的,气功也好什么功都好,完全都在能所之内;自己是能修,你修的这个功是什么呢?这个功是所修,这不是有能所吗?能所是对立的。 一有「所」就不能「照」了。所以观世音的「反闻」就是「入流亡所」,头一个先要把这个「所」给忘掉。「能所不二,修证不无,超情离见,强名为大。」所以我们这个解释大乘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那就是「能」跟「所」是不二的,都是佛,都是心,都是心,也都是佛,「修证不无」。你本来是佛,修证才证明它「不无」啊,你「修德有功,性德方显」。如果说性德都一样的,自性都一样的蚂蚁、苍蝇、蚊子,那牠为什么变成这个?牠为什么变成苍蝇变成蚊子呢?为什么有些变成鬼有些又变成人呢?修不好啊,你真是没修啊,没有修,你的性德本来有的,它出不来啊,所以要修啊,修证才是不无。 所以这些内容都是超情离见的,什么叫超情离见?超过我们一般人的常情所能理解的,离开了你的见解,你不离开没有办法入这个境界,所以强名为大。这一切情见都超过之后,才是这个「大」。所以到这里你看这个大有多大呢?说不出来,不能讲,「说是一物即不中」,所以这个大,我们现在到这里可以体会到-原来说的就是我们的自性,我们的佛性,我们的真心。所以这个「大」也没有名,你不可以有一个名字来概括它,只是勉强把它叫做大。 “以此为能乘所乘,强名大乘。” 说的就是这个经题:佛说大乘,以这个为比喻,说明全经的大旨。全经这个法门就是这样,以此为能乘所乘,强名大乘。 “故经题中,以大乘为喻,以明全经要旨。” 所以经题整个十五个字当中,以大乘作为比喻,以明全经要旨。「能乘者大,所乘者大」。能乘者皆是心,皆是佛;所乘者皆是心,也皆是佛。皆大,绝对待的大,所以勉强叫做大乘。那么这样子的讲法以前没听过,是不是?一般人只是从字面上大概的去理解一下大乘,啊大乘,理解一下大乘,啊大乘。师父以前在旧的道场讲的那个《无量寿经》略讲,大乘也不就是说大的车嘛,它可以载很多人嘛,载去哪里呢?到那个彼岸究竟成佛。都讲得很简单嘛,是不是?但是你看这次,所以这次叫什么?叫细讲,光是一个「大」字,讲到现在还没讲完,差不多讲完了。大家不要害怕!所以我们这次就是要深入,详细的来理解,虽然听了很吃力,但是千万别放弃,要继续的追,给你保证结果会很殊胜。好了,底下我们说这个「佛说大乘无量寿」,我们来看看「无量寿」这三个字的解释。我们来看注解: “「无量寿」,梵语为阿弥陀。即本经所说极乐世界教主之圣号。” 我们先看这句,「无量寿」在古印度语就是Sansrit梵文,是阿弥达,不是阿弥陀,是阿弥达Amitha,古印度语梵语就是Amitha,这个音因为我们为什么是阿弥陀?这个音我们翻过来的时候稍微歪了一点,稍微走偏了一点,这是马来西亚华语参了广东话,就是稍微走偏了一点,中文的音是阿弥陀,这个阿弥达Amitha是我们极乐世界的教主。释迦牟尼是这个娑婆世界此土的教主,阿弥达是彼土的教主,是他的圣号。下来这句说: “阿弥陀三字是密语,含无边密义。” 那么就这三个字就是密语就是咒了,所以夏莲居老居士莲公他就说:「净土宗是密宗的显说。密宗,这个密不是秘密,是境界很深,告诉你,你也不能理解,但是如果把它讲清楚了叫做密教的显说,显出来了,所以密教很殊胜啊!真的是博士班!日本人判教把密宗判为第十,最高的了,禅宗判第八,华严判第九,密宗判第十,这是他们的判法。但是净土是密教的显说,那我们净土应该判在哪里呢?十加一,「阿弥达Amitha」里头就含了无边的密义。 所以念公就说:现在有许多人要去翻那个咒,把咒拿来翻成中文是意思,想把咒的意思给翻出来,觉得这样很时髦啊,咒语什么意思,将它用你的意思给翻出来,当然肯定它有意思。那么念公就说其实这叫画蛇添足,它本来是蛇没有脚的,那你越画那个蛇就越多脚,到最后变成蜈蚣,画蛇添足。已经告诉你这个密语它是密义,它有无量的含义,无量啊!你这样做说你是挂一漏万,其实你不只是挂一漏万,你是挂一漏了无量。那你只有这个意思,别的意思就没有了,你就把它的意思定死了,就定死一个意思那不行的!所以这个翻译是很不妥当的。 所以念公就说有人就想把《心经》后面那个咒语也给翻了,就写信去问念公,念公就说:「难道玄奘法师那么好的梵文,他对这几个咒他不会翻吗?」为什么《心经》到最后那个咒不翻出来呢?不翻是有很深很深的含义。怎么深呢?从有言说到离言说,从显到密,先给你讲很多很多道理,后头就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那么按正确的梵音念应该是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svaha,这什么意思呢?前面的意思到这里全用不上了,所以妙就妙在这里了。 下面引一段念公在《心声录》里面讲解《心经》的话来跟大家分享,大家也是有这个福报能有机会听到,叫你自己去看,不晓得在哪里啊?所以这段话也是跟我们现在讨论的有关系的,有关系的。不是随便抓一点来的,不是。说《心经》的经文一直到「即说咒曰」,这之前呢,这个咒之前全部都是显说,把道理很明显的告诉你,就算告诉你了,前面的《心经》你也不晓得讲什么。观自在菩萨指出-般若就是咒。那么这个地方说经文是咒乃是密说,指示咒就是般若。所以本经(心经)显密圆融,不可思议啊!就是有言说又有离言说,可是无言说当中正说般若妙法,有言说当中正含了无边的密义,虽然讲的是道理,但是道理里面有很深很深的意义。所以蕅益大师就说了,说此咒「正以不翻为妙」,总之咒最好是不要翻译,因为你翻译只是把咒无量的意思当中,最多给你说出一两个意思而已,最多三四个意思,反而给它Limited局限了。所以你现在要体会本经(心经),从有说到无说,从显到密,到离开一切思想,离开一切含义,那就更加殊胜了!所以咒不需要解释,因为它巧妙就是从有说的文字到无说,《心经》前面那个「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即说咒曰」,前面不是说了一大堆吗?后面不用说了,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svaha,它含了整部经的意思,就这几句咒啊,从前面可思议的道理,到最后这个咒是不可思议啊!从前面的显到后面的密,如果你把它翻出来,通通变成可以理解的东西了,是不是?那它的密义就消失了。所以禅宗往往单提一句,没有义谓的话头,就是我们常说的「无厘头」,你说的这个是「无厘头」的,目的在离开你现在的这些思想,这些道理,将你现在这个妄想全盘粉碎它,粉碎得干干净净,就这四个字-妄消真显。叫你体会什么呢?体会你的本来面目,本来的自性,你的本性,你本来的妙明真心。现在是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部给包含住了,污染了障碍了,你的真心出不来,你现在用的全部都是妄心,妄心就是分别执著牵挂,种种自己的看法,这些全部都是妄心,你用不到真心啊,所以密咒同样也是这个意思。那么我们再继续看下来这句注解: “今若译梵文为华语,显密旨于显说,则可译成无边德号。今经翻为无量寿,是取其中首要之义。经中无量光、无边光等十二圣号,同为阿弥陀之德号。《汉译》本则翻为无量清净佛、无量觉、无量清净平等觉。(其中觉字与佛字正同)以上多种圣号,咸曰无量。” 本来是密义,翻成中文,如果你要翻成中文,可以翻成无量寿,翻成无量光,或者十二光佛-无边光、无等光、无碍光……,这些都是阿弥陀的号。 那么汉译汉朝翻译的就称为「无量清净佛」「无量觉」,「无量清净平等觉」,这都是「阿弥陀」可以翻的名号。那么这里头翻的都是「无量」-你看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什么什么都是无量。下来就说了: “实则佛之功德、智慧、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化度一一无量。” 总之是说,佛的智慧、佛的功德、佛的种种的神通、道力、依正庄严、说法度化都是无量的。所以佛名号中的妙德是无量的,这名号当中所含的德号也是无量的;那功德无量,所以号也无量。所以就有这么多的名字了,阿弥陀佛有这么多的名号是这个原因。 “盖以世尊妙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一一名中所含之德亦无量。是以持名所召之德无有量。” 而且每一个名字它所含的德也是无量。佛德号之中可以无量的德号,每一个德号当中所含的功德也是无量。就是十二光佛的无边光、无碍光、无等等光都是无量。这就是上头我们所讲的《华严》十玄的道理,一中就是多。 所以往往有一些人,就是不能安心于他的法门。一听说那个法门好,就羡慕那个了,自己修一修,又想换一换,换了两天发现这个好像也不是很好,不好再换,反正这么多法门任你修,又再换,那你这一换,一生换了两三换之后,就快到八宝山了。这个八宝山我们没听过,在中国指的就是火葬场,差不多了,没有时间了,战争就来了,灾难随时发生。所以一定要集中火力,这是广东华语「集中火力」,集中火力,要做到常常跟大家说的三个字-专,精,纯。我就是学道理听经念经诵经,什么其它乱七八糟的什么垃圾活动你不要来找我,我也不会参加。我就是听,听到深入经藏,听到有一天...,搞掂了,解决了,清楚了,明白了,清楚明白之后,人家再问你:请问你往生有没有把握啊?那你就不会加个「呱」(吧)了,应该有「呱」(吧)?你是没有把握,你还加个「呱」。应该有,我清楚了,往生就是水到渠成,就是顺理成章的,哎,我本来是佛,现在往生是干什么呢?不是去死啊,我现在是恢复我本来是佛的自己,谁有这个能力恢复?别人帮你恢复啊?别人没有能力啊!我自己有这个能力,因为我自己是佛,我自己能够决定,要不要恢复我是佛的这个能力,是不是?跟别人没有关系的。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力量还不够的话,那就要怎么样呢?力量不够的话,就是需要外面的力量,就是旁边的人,其他的人的助念关怀提醒你,也是提醒而已啊,提醒你,如果你自己也不愿意,你有自己的想法,那也是不行啊,是不是?所以一切都在自己,都在自己。所以要常常做到专精纯。最保险的做法是什么呢?就是跟著七宝,跟著我们抓住这部注解,抓住这部《无量寿经》,抓住这一句佛号,不换题目,保住你的法身慧命,要多长时间呢?一直坚持到佛来接引,这是最可靠的一条路了,最可靠的。再看下来的注解说: “今经题中首标无量寿者,以此三字,统摄一经所说。” 所以我们要知道,一切法门,皆含无量功德,贵在什么呢?贵在坚持。这个是最难最难的,坚持是最难的,就算再辛苦再辛苦,我们也要咬紧牙关,咬紧牙关坚持下去,坚持下去。 那么既然前面说了,佛有无量的名号,那怎么我们这里单单标「无量寿」呢?只是说一种无量寿呢?就只是讲无量寿一样而已呢?为什么呢?下面就说了: “盖无量寿是法身常住之体。” 这就是原因了,因为无量寿就代表了法身常住,三际一如,所以法身常住,过去、现在、未来,都如一。 “寿是如如智之体,光是如如智之相,故经题标寿德,光德即摄于中。” 这个无量寿是「如如智」的本体,如来最殊胜的智慧的如如之智,这个如如就是如如不动-如如之智。这个无量寿是如如智的本体。无量光呢?无量光是如如智的妙相。有体就能现相啊,而我们的体性是遍法界虚空界的,法界虚空界种种的相,是从性体里头变现出来的,是它变的。所以我们七宝一直都在跟著圆教的教学,对这个道理应该能够接受下来了。那么这个相,我们看的种种的相-茶杯啦、花啦,这些都是相,相有生有灭,是不是?再过几天花就谢掉了,又变了,有生有灭。可是它本体没有生灭,本体,能现这个相的是它的本体,如果相有生灭,本体也生灭,那就没有机会了;本体不生不灭,才能够现这个相。其实讲到最后,相也没有生灭嘛,要不然为什么《首楞严经》的经题首楞严是什么意思?「一切事究竟坚固」,究竟坚固就是没有生灭啊,常住啊,一切事,事相也坚固,事相也没有变化,也常住啊,不是只有体是常住啊。可是我们看花会谢,花会变黄啊,是不是?人从婴儿一直长大长大十多岁,然后到现在,你看看变成老头一个。年轻的时候是一枝花,它为什么会有变化呢?本来是不变的嘛,体没有变,那相当然也是跟著体,相是体所显现出来的,体不变,相应该也不变嘛,是不是?是我们看错了,我们用什么心看啊?我们用生灭生灭的心来看,你不用生灭心也不行,它自自然然就用生灭心了。这个花过几天就要换了,所有的念头都是生灭的,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个生灭,你看什么都是生灭的,是这个原因呢。所以真正了解之后,也是不生不灭,真的是不生不灭的。所以体没有生灭,体是相之体,相是体之相。所以记住:这两件事它是一件事情,本体不生不灭,所以是无量寿,是不是?无量寿,它那里会有变化呢?而且有著无边无碍的光,这一切一切智的妙相,这就是它的作用。这个经题把这个寿这个德给标出来,称为「无量寿」。那么「无量光」这个德也都包括在这个「无量寿」里面了,为什么呢?因为相当然是没有离开本体嘛,不离开体啊,那你体中就有相,虽然是出现了体,相也在里面了,相也在里面了。 那么下来这个注解说极乐世界的三种庄严,这个三种庄严是佛庄严、菩萨庄严跟国土庄严。这个师父我引了很多这方面的,就是天亲菩萨的《往生论》里面的,讲了二十九种的庄严,在注解里面没有,所以把《往生论》里面二十九种庄严,都把它列出来,让大家去看看,天亲菩萨了不起啊!光是看那个文字,都已经是啧啧称奇了!但是因为时间也到了,这个二十九种庄严,我们就留到明天再来跟大家来谈这二十九种的庄严啊。那么因为这样子做了一个预告,想听二十九种庄严的,那明天你就要来了,不想来就听不到了。 好,那我们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就一起学习到这里,下来的内容我们明天再来继续。谢谢大家的出席!阿弥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