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8集
2022/03/28 09:53:06瀏覽195|回應0|推薦1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8集

  七宝净土讲堂堂主慈净老师,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注解里面的内容,就是我们净宗大德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

  那么昨天跟大家分析过了,《无量寿经》从印度到中国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其他的因为战乱种种的原因都失传了,不存在了,完整的翻译本不存在了,只剩下五种。怎么证明有十二种呢?因为另外七种经题都还在大藏经里面,都有,但是真正的内容流传下来只剩下五本,这五种的翻译。那么昨天跟大家说了,因为翻译内容有很大的出入,同时主要是证明佛释迦牟尼佛不止一次讲极乐世界,不止一次讲净土法门,所以有这种情形。同时因为种种的原因,贝叶经遗失,所以每一位法师翻译的内容都不一样,这本有的那本没有,那本有的另外一本就没有,所以你不可能一下子去读五本。

  那么你任选一本的话,可能其他的内容你又没有机会看到了,所以会集是有必要的,很重要的。那么因为这样,宋朝就开始有人会集了,然后就下来因为会集有缺点,不理想不完美,所以下来接著有几个人在做会集的工作。

  昨天主要是介绍第一位宋朝王龙舒他会集的情形,因为还存在著缺点,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个看,到最后我们现在在受持的这个《无量寿经》会集本,因为它是完美的,是一个完善的本子,知道它为什么会完善呢?主要的原因在那里呢?

  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因为对我们来说,虽然大家不是在研究经典的,也不是要讲经的,但是对我们重要就是我们在外面会碰到别人跟我们说,哎呀!那个会集本不行,会集本是错的,不可以用那个。

  我们以前碰过,在旧的道场就碰过,就有一位居士跑上来跟慈净老师说,你去跟你的师父说,他现在讲的会集本是错的,不可以讲的,不能用的。错在那里呢?她还拿一本小册子,就是在否定会集本的内容,请慈净老师交给我看。后来我没有看叫她拿回去了。因为我们都开始在讲了,我自己已经二十多年的《无量寿经》会集本,一下子怎么可能改呢?也不需要了,因为真正知道会集本很完美。

  那么真正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情形,我们下来会看,真的是要多了解,我们就不会给人家一说我们就倒了。他说的也有理由,结果就对我们现在在念诵的这个会集本《无量寿经》开始怀疑了,怀疑就是没有信心了,信心就越来越打折扣了,所以这个对我们知道这方面的常识也很重要。

  那么接下来不是变成昨天是第六吗?五种原来翻译的原译本加上王龙舒开始会集了不是变六本,我们今天开始看第七种。我们看注解原文说:

“彭绍升居士憾于王本之失,乃取魏译本而删节之。是为《无量寿经》之第七种。但此仅为魏译一种之节本。而非诸译之会本。”

  这说的就是第七种是清朝的彭绍升,他就是看到王龙舒那个本子有缺点,不好,他就把魏译本给它删节了,删节就是很多繁杂的东西,他就把它删节了。但是他只是选一本,五本他选一本而已,所以也不完美,是不是?所以这不能算是会集,只能算是删节本,所以就没有什么可以特别介绍了,短短几句话就讲完了,不需要再介绍多了。继续看第八种:

“于是晚清魏承贯(字默深)居士,为救龙舒之失,取五种原译,另行会集,别成一书,初仍名《无量寿经》,后经正定王耕心氏改名为《摩诃阿弥陀经》。”

  到了晚清就是清朝晚年,魏默深因为他自己是个文学家,他的文笔很好,他就把五种原译本,包括唐译的就拿来会集了,同时尽量避免王龙舒的错误。他就自己编了一些,那么情况如何?当然是还有缺点,要不然就不会到最后又有夏莲居老居士出来了,不会了,就不需要了。我们来看看注解的内容说:

“魏本文字简洁精当,远过王本。但率自增文之病,未能尽免,故魏本亦未尽善也。”

  还不是很完善。那么这本出来确实我们说比王龙舒会集的那本好了,如果你要流通的话,比王龙舒的《大阿弥陀经》效果要好得多了,可是他也没有完全避免王龙舒的毛病。它这里头有好多一大段,讲我们这个世界的这些错误,这些淫欲,这些斗争、愤恨、贪嗔痴这些错误,这些它全部删掉了,没有用了,不采取了,这些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现在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这样的一个社会,你学佛先要是一个社会上能够站得起来的人,是不是?他这个都删掉了,他自己加了一些文句如淫欲火烧、嗔恚火烧,用这个火来烧,他这些话不是经里面原来有的,不是佛说的,他自己写的。还有他说佛的宫殿或者在虚空或在平地,当然这个话经上是有的,没错,可是他忽然又加上了一句说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或在树间,在树的中间,这宝树里头,这人住的宫殿。这又是他自己随便加上去的,所以他没有完全补救王龙舒的缺点。

  那么下面就到了第九本了,肯定是最完善的,因为到目前还没有出现第十本,第十本可能看你们谁去会集变第十本,没有了。第九本,也就是我们现在在念的《无量寿经》所采用的这个就是第九本,那么这个注解同样采用这个会集本。所以你看黄念祖老居士是一个开悟的人,他不会随随便便去捧他的老师,我的老师会集的,我一定是用他的不用别的,不是的。真正开悟的人是正知正见的,没有感情用事的,没有像佛门讲的叫人情佛事,因为真正是好,完整圆满。所以这个注解就是采用他的老师,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第九本,就是这个《无量寿经》会集本。

  那么我们来看看夏莲居老居士,就是我们每次上楼,因为上楼的话太高,但是每次要回去的时候转个弯一开门就是水平线,就看到夏莲居老居士莲公,每次都跟他顶礼一下,因为他会加持我们,因为他是菩萨了。我们看看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修行,说:

“先师夏莲居老居士,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专宏持名念佛摄万德。”

  所以你光看这样子的描述就知道不是普通人,除非你说念公在捧他自己的老师,那我就没话说了。开头也跟大家提了一些关于夏莲居老居士的事迹,后面还会提到。那么夏莲居老居士他闭关,真正闭关,三年在他的小佛堂怎么闭关呢?三年都没有下楼啊!不是三天没有下楼,三年都没有下楼,当然有人安排他吃,这些饮食都有人照顾,三年都没有下楼真正闭关,做这个会集的工作。老居士他本身的文学各方面真的是不得了,儒家的,中国古典这些学术他都通达的,他是先修禅宗,从禅宗、密宗最后归到净土,真正闭关。

  「悲智双运,宗说俱通」,又有智慧,又有慈悲心,就因为这样所以他才来会集,而且他是宗说俱通。

  这句话我们来理解一下,「宗说俱通」,这是我们常常用的「宗」,我们说宗教宗教,所以很多人误解说佛教是宗教,但是这个宗教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其他的宗教那个宗教,不是那个宗教,宗教这两个字的解释,宗就是禅宗,教是禅宗以外的都属于教。那么现在大家所研究的,我们现在来学习研究的都是属于教,佛教,所以看经听讲这些都是属于研究教。

  那么这个「宗」呢?一个是说教下,一个是宗下,一个是学教,一个是从宗门进来。

  那么宗门讲的就是禅宗,宗说的就是禅宗,禅宗就是不立文字,就是没有文字的,就是没有教科书的,除了禅宗以外的都需要经典,经典就是教科书,他没有教科书的,教外别传。所以宗跟教我们要能够有所知道,所谓教外别传是在教以外的另外一种传授,不立文字也没有阶梯,不需要你一步一步来的,不是的,不需要经过很多的位次,菩萨的位次从初信然后初地登地到等觉,不需要,没有这些,没有经过种种的禅定怎么样让它修止观啦,四禅八定八种定一种一种,它这个有次第的,没有,不需要这些。至于宗他不立文字,没有次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没有语言文字,你迷了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就两个决定而已。

  迷就是众生,悟就是佛,没有语言文字,所以中间没有那些阶梯,那么第一个禅宗的公案,大家都以这个作为一个标准,一个案件称为公案。禅宗第一件公案就是释迦摩尼佛有一天在法会上面,天人就献了一个花给释迦牟尼佛,天帝。天上的帝释他身份很高的,但是天帝献了花给佛之后,就以自己的身体作为座位,请佛坐在他上面说法。你看看一个天的帝王,这么高贵的一个身份,请佛坐在他上面来说法,你看对佛的恭敬到这种地步。所以真正懂得道理的人明白的人对佛是绝对恭敬的。

  那么佛就坐在上面之后就拈起一枝花,是天帝给他的一枝花,世尊就拿起一枝花给大家看,看花,看花,让大家看看这枝花。大家看到这枝花不知道什么意思,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今天早上不讲经,给我们看花干什么?不知道什么意思,所以大家就恍惚了。这什么意思不知道啊!但是这个时候只有大迦叶,大迦叶跟别人不一样,他看见这个花就笑一笑,破颜微笑。大修行人不是乱乱笑,笑的嘴巴大大的牙齿也看到了,没有啦!微笑。他看了,他就抓到意思了,领会了。他一笑,佛就说了,「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不晓得说什么我们也听不懂,但是迦叶他听得懂,涅槃的妙心,正法的眼藏,付嘱给大迦叶了。你看,一句话也没说也没有开口,佛也没跟他说什么,什么都没讲,大家静静的,以心传心,心心相印。我们现在这句心心相印原来是从佛经里面来的,但是我们现在用在那里?用在男女之间的心心相印,跟佛跟大迦叶的心心相印不一样。

  佛给大家看花大家都莫名其妙,只有迦叶一笑,所以这就是拈花微笑啦!世尊拈花迦叶微笑就成为禅宗的第一则的公案。所以有人说那里有这个公案,从什么经典来的?是有经典根据的,所以衣钵就给了迦叶了。所以在涅槃会上佛就说,以后你们对于经典如果有什么争论,这一切全部听迦叶的。以后我不在的时候了,你们听迦叶的,他就传了佛的心,所以传佛心印,心跟心相印了。印这个字很重要,你看过去外国是签字,我们现在马来西亚领钱的时候也是签字的。中国人讲印鉴,像台湾也是这样的。你提款的时候有个图章,跟你图章对一对,图章对了就付钱,所以这个印是很重要的。

  那么迦叶就是得到了释迦牟尼的心印,这不是在语言文字里头的,所以就成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在这里,我们在学习,我们学的是教下,我们有文字有语言,如果我们真的是学禅宗的话,那就不要讲话了。

  大家坐了一个半小时,大家你看我看你一个半小时,全部都领会了,都不用讲了,多么轻松。我们不是,我们是要有文字有语言来传达,所以现在我们大家在这里学的是教下,那么当然学教也可以大开圆解,大开圆解是什么呢?

  叫做解悟,还没有开悟,解悟之后才开悟,所以大开圆解。对于佛的义理完全通达了,那叫大开圆解,但是完全讲不立文字,就只有这个禅宗,这里头没有什么语言的,禅宗他也不需要读什么经,他只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刚才不是说了吗?这一切就是你的本心,那跟我们净土宗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我们净土法门也有这个意思,实际上一切法门都融入在我们这个念佛法门里头了,你念这句阿弥陀佛就是你的本心,就是你的佛性,就是你的性德,就是你自己你的本来就是阿弥陀佛,那跟禅宗一样。所以刚才我们已经说了,这一切弥陀的功德庄严就是我们本心里头的,这不是直指人心吗?这是佛的果觉。对佛的果觉,我们前两天讲了很多,佛在腊八这一天就看见明星成道就说了,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的果觉,佛觉悟之后说出来的。谁能说得出来呢?一切众生都有佛的智慧德相,可是为什么现在这么糊涂呢?很多事情都不能解决呢?自己都做不了主,自己的烦恼习气来的时候自己失去控制,失控了,做不了主了,为什么这样子呢?

  佛把真正的原因讲出来了,唯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因为你有妄想,你有执著,你就不能显现你的本来了。这个妄本来就不是真的,是个假象,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是假象,包括你的丈夫也是假的,这样不行,丈夫是假的?明明是活生生的还是立体的,你说他是假的?你的孩子也是假的,你的孙子也是假的,你的房产、你的车子都是假的,这个我们就很难接受。如果你能接受的话,你就看破了,看淡了。车子给人家刮花刮到一条线,没有关系,反正是假的,是不是?假的就没有关系。如果你当真的话就有关系,你最心爱的盘几百块买回来,你的女儿不小心坑坑,妳...妳...如果你真的学佛领会到这个道理了,没有关系,落地开花,旧的没有去,新的不会来。所以你如果明白了之后你就不会生气了,因为一切都是假象。这个玻璃盘,因为它做成这个样子叫玻璃盘,对吧?摔下去碎了它就不叫玻璃盘了,叫什么?叫玻璃碎了,它就没有盘的名字了。如果真正再彻底明白连玻璃碎也没有,玻璃碎磨成粉到最后变成什么?变成只有颗粒,只有电子中子质子那些单位而已,它什么相都没有了。学佛就是要这样子来学就会开心了。所以我们所看的都是妄相,但是我们现在麻烦就是我们把它当真,而且还执著很固执的当它是真的,别人说是假的,还要跟人家争得面红耳耳赤,明明这是真的,你说这个佛像是假的,不可能,明明是佛像,你说是假的,是你头脑有问题,不是我有问题,结果两个人都有问题。

  所以你用妄心怎么能够明白那些高深的道理呢?不可能明白。因为有时间,因为有了这个时间,一天是二十四个小时,一小时六十分钟,因为有了时间,有时间是因为你有过去现在未来,有过去现在未来都是由于你的妄想,你有妄想,有妄想就有,前面一个妄想来了叫做前一念,然后它又去了,妄想它不可能停下来的,它又去了。后面又有一念生起来了,一念生一念灭,一念生一念灭,这叫做生生灭灭生生灭灭,所以这叫妄想。没有妄想那有这些,那有过去现在未来,那就没有时间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了。因为这样你就不能证得了,不能证得你跟佛一样的能力,所以这就给你直指,直接告诉你,你的本心就是佛。你的本心是佛,那还要语言干什么?

  一开口就错了,一开口就不是佛了,但是不开口又不行,因为我们又不是迦叶,在迦叶那个时候就是没有语言的,就是这个花,看花,我们这里很多花,大家天天都看到,但是没有感觉。但是对迦叶来说,看到花他就笑一笑,这就是教外别传,禅宗是这么传下来的,传给迦叶再传给阿难,传到在印度第二十八代就是达摩祖师。达摩祖师到了中国就传到第六祖,就是惠能大师。所以不立文字这个是宗,所以只是研究教的在宗上就不能通了。

  你大开圆解从这个门上也能通,你光是研究教,光是做学问,把佛法当学问来研究,去研究的人往往只能够成为什么呢?佛教的学者。到佛教大学拿一个文凭就是佛学博士,佛学也有硕士,佛学博士啊!但是对于佛教他是门外汉,这点你必须知道,他完全是个十足的门外汉,没入门。但是研究佛教需不需要啊?那叫佛学,佛学也需要,佛学是真正让你去学佛的,如果你只是研究佛学停在那边,那你就是这里说的门外汉,对于了生死没有帮助,所以「通教不通宗,长虫钻竹筒」。在中国北方有这么一句话,钻竹筒,谁钻竹筒呢?长虫。这个长虫钻在竹的桶里面,在里面多么不自在,动都不能动,动弹不得,你那一天才能够钻得出头来?所以我们要学修并重,只是当著一个学问去学,最后只能成为一个佛学家,作为竹筒里面的长虫。中国北方的话长虫就是蛇。还有很多学者,就是佛教的学者,很多很有学问的人来学佛法,他就是按照他研究学问的那些道路来研究佛经,往往非常的吃力,甚至于走不通。所以现在我们就是说一方面大家来上课,来学习这个道理,要来研究教,一方面要宗修并重,在宗上你能够通那是最好,稍稍通一点气也都是有好处的。

  说回来这个夏莲居老居士是宗说俱通的人,「圆融显密禅净于一心」,他是专弘持名念佛摄万德。就因为他宗说具通,所以他能够圆融显教密教禅宗净土宗于一心,把显教、禅宗、密宗、净土都融合了,在一心之中把这些全部都融会贯通了。

  所以现在的人他就是要吵架,就是整天要争执,显教就骂密宗,密宗又骂回显教。密宗说显教水平低,没水准,很低的水平,显教就骂密宗是邪魔外道,大家骂来骂去,他们不能够融合。其实禅宗跟净土也是如此,禅宗看净土是愚夫愚妇,老人教,你们那一年才能够开悟?念佛那里能够开悟?头低低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老太婆能开悟吗?看不起净土宗。

  所以净土宗就说禅宗是什么?你这个是口头禅,你们怎么能够了生死呢?就互相轻视,实际上真正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到了圆人,那天讲过了,不是圆圆胖胖的人,是见解圆融的人,修行圆融的人,你真正有了圆修圆解的人,你就看出法法皆圆,世间法一样,什么法都可以圆融的,没有冲突的。所以法本身没有冲突,冲突是人,人跟人的想法有冲突,所以没有一个法不是圆法,佛说的法,法法都导归圆顿,佛法像什么呢?像旃檀木,片片皆香!本来都是一件事情,而是佛对不同的对象,就说不同的内容。

  我们现在通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佛遇到鬼也跟鬼说鬼话的,那都是一件事情,都是为了一件事情。

  你要显佛就跟你说显。你要密,佛就跟你说密。你要做人,佛就跟你说五戒,你要做菩萨,佛就跟你说六度。那么都是为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呢?不管佛怎么说,都是为了要帮助你去除你的妄想执著嘛!目的在这里啊!恢复你本来的佛性,开启你的智慧,学佛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啊!大家来七宝也是为了这件事情,要不然你为什么来呢?这么辛苦老远的来,为什么来?就是为了要来开智慧。我不是为了成佛吗?

  成佛那是将来的事,但是将来不一定是五十年后还是三十年后,可能是明天,明天也是将来,但是现在要先开智慧,有了智慧才能够解决我们现前的问题啊!所以我们提倡般若为导,净土为归。

  不是一来到这里就跟你讲快快求往生,哎呀!吓坏他了,才第一次来的同修都没有来过的,叫他快快求往生,往生就是死,吓得他明天都不敢来了。

  所以我们要懂得善巧跟人家说,来听道理,把道理多听懂一点,对你做人有好处,不会那么多烦恼,不会给你的孩子气死,孩子怎么气都气不到我,因为我知道这个孩子是假的,懂这个道理吗?是不是?

  不是说一来就叫你快快求往生,赶快去死!所以先学智慧听道理,把道理明白了,先解决我们现在目前的烦恼习气,种种的错误的想法,先解决好了,往生就是很轻松很直接很自然的事情,所以戒定慧都是为了这个事情,你慢慢的把你这个妄想执著,慢慢的要用什么来管,要用戒律来管一管。

  有了戒然后你就得到定了,有了定你才能够生出智慧。一个人整天很浮躁的,整天喜欢发脾气的,整天一点事情都心里很乱的,就没有定了,那里有智慧?没有智慧。所以先有戒,用戒来管一管你,然后有了戒就有定,定就可以生出智慧,有智慧就可以消除贪嗔痴了。这个种种都是一个道路,都是为了这件事情。所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不管怎么说,都是为了这件事情。所以对于宗说俱通这样的一个人怎么样子呢?就说夏莲居老居士他是专弘持名念佛,专弘啊,真的是专。那么下来念公说,这个是我亲身的事情,亲身经历的。

  那个贡嘎活佛就是藏地的活佛,来到北京了之后就请念公去传话,他说:你跟你的夏老师说,在北京能够当密宗做活佛的,能够做一代法王的,只有夏这个人,他只要肯来皈依,他就可以继承这个法位了。他的普通话,活佛的普通话还算不错了,应该可能不是这样子的。就可以做法王了。

  那么念公就跟夏老师说了,就传话了。夏莲居老居士我们称他莲公,黄念祖老居士是念公,一个是莲公,一个是念公。莲公就是夏莲居老居士,他就回话说,我已经在弘扬净土了,我不再转变了。你看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不能妥协的,尤其是作为有影响的人,我自己常常就碰到这种事情,但是我在这方面定力很够。

  上个月不是卫塞节吗?直接就说了,就有慈济的朋友打电话来邀请参加浴佛。浴佛大家知道跟小活佛沐浴,现在连净宗学会也跟风了,以前净宗学会没有浴佛的,现在他们都有了。他用电话来邀请,这个电话邀请都已经是失败了,然后先说,就说请我去什么?带领大家浴佛,我带领大家浴佛。哇!我带领,很重要,我带领。如果你心不定马上就答应了,我带领啊!是不是?

  后来他说还有本地的其他法师也一起来了,原来是锦上添花,多我一个不算多,少我一个也不算少,我这个小人物没什么作用的。那我就回复说:我的形象是推动专修净土,专、精、纯的。我如果要出现在那个场合,过后我再跟人家说,要专要精要纯,谁还会相信你啊?

  没有人相信了。所以有些地方不能出现的,是没有办法的。所以不是因为有门户之见,确实是这样子的。你看看莲公也是这样,所以莲公已经专弘净土了,还贪的要做法王吗?不需要了。

  所以念公就把这个话回复贡嘎活佛,贡嘎活佛也很同意,笑笑并没有觉得,我给他法王做他还不接受,有什么了不起!他没有,没有任何别的感觉,因为这些大家都是圆融的人。所以他就是真正相信持名法门摄万德,这个是阿弥陀佛一句佛号,把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摄过来了,万德不是只有一万,是无量无量的一切最好的全部都摄进去这句阿弥陀佛了,叫摄万德,一切法的功德就在净土法门当中全都有了。

  所以有很多人就是不安心,他修修这个等下又想修修那个,所以念公就说有一个八十几岁的老居士,我们认为八十几岁都差不多要打包了的,算你赚到了,七十岁以上都赚到了,八十几岁的老居士,活得很长命了。这个人好极了,到了晚年,他是念佛的,到了晚年最后他想放弃他的念佛的时间,要去干什么呢?要去参禅,去修禅定,来不及咯!八十多岁了,所以就是这样子的,所以这个信心很要紧。

  《无量寿经》就说了,有一句经文说,「不得中悔...转受余教」。你要相信净土法门摄万德,具足万德的总,我们要的是总的,我们不是要别的嘛!这个总的意思,前面我们讲了很多,所以大家对这个法门要有信心。那么下面说:

“为宏净宗,故愿此净宗第一之经,破尘生光;冀此无上之典,饶益当来。乃继前贤,重行会集。”

  意思就是说为了要弘扬净土,所以就愿意净土宗的第一部经能够弘扬能够放光,让这样子一个宝典来饶益我们现在跟将来。你看这句话是有远见的人,一个开悟的人,他所说的话我们要重视。

  你看将来在这个世间一切法都没有了,最后留下这部《无量寿经》就是这个会集本,就是这个会集本《无量寿经》不是别的。那你说这个话就有人会反对,不对啊!佛当年说法的时候,这个会集本都还没有出版,对不对?那么念公在《无量寿经》白话解里面就说了,这就是时间的错觉,听懂吗?时间的错觉,是你的错觉,那里有时间,那里有三千年前的释迦牟尼佛的时代跟现在,没有!所以莲公就继续王龙舒等等之后,等等就是王龙舒彭绍升魏承贯之后,这些前辈的贤人贤者之后再来会集,他就发了一个很大的心,告诉大家,真发心,念念为众生必得佛力加持,这是一定的。

  这里念公就说了,说夏莲居老居士他第一次发心就做了一个试验,梦中就到了极乐世界,见到谁?见到莲池大师,肯定莲池大师在极乐世界,一百巴仙的嘛!这里面还有很多这些殊胜的感应,这以后我们慢慢再说,因为说太多了,变得很神奇了。

  然后就「屏弃万缘,掩关三载,净坛结界」真正闭关,一切人都不接见了,你谁来他都不见了。三年闭关,「净坛结界」。他闭关的关房小佛堂是真正的布置成一个真正的坛城,而且是真正有根据的,这都是有考究按照密坛来设立的,是密法的,很如法的。然后他在闭关的时候,他的心是什么呢?他的心是怎样子的?

“冥心孤诣,稿经十易,方庆经成。”

  这个冥就是冥冥当中的冥,冥就是很深很深的心,孤诣,「孤」这个字,禅宗有这样子的话叫「「历历孤明」,历历就是清清楚楚,但不是断灭,很明但是又很孤。这个「孤」你不要把它曲解为孤独,莲公还很孤独,还要人家陪他,闭关还有人家陪他?好像前天就有一位同修问师父,问我是不是住在这里啊?我说是啊,一个人啊?我说是啊!他说那不是很...很什么?很孤...就是很孤独的意思。我说本来就是应该这样子的嘛!你看我那有孤独啊?每一天都跟圣人交流,哇!多么享受,我才不要人家来干扰我。

  所以是这么一个「孤」字很殊胜,很超脱,俗话说就是万缘都放下了,世间的事情什么都没想了,简单说就是不跟一切世间有牵扯了,全心全意就为了做这个会集的大事。所以莲公的心就是如此,这就是《金刚经》讲的「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无所住」那你的心就孤啦,心还在生,生什么心呢?生度众生的心,慈悲心,但是他还是很明的,「孤」就是这个意思,不是我们能理解的。这个境界不是我们能够理解,因为不是我们的境界。禅宗说什么呢?说「不与万法为侣」,不跟一切万法作伴侣,这也是孤的意思,所以闭关三载就是三年,谁也不见,什么事情都不管了,就是一个念头,就是一心一意要弘扬这个净土法门,所以这个精神很孤啊!我们现代人说的就是,很专很精很纯。

  「稿经十易」,这个稿,准备的内容,经过改了十次,修改过十次,不是随随便便的,不是很轻率的,而是非常小心谨慎的。为什么要这样子呢?因为这是关系到将来一切众生的慧命,所以稿子改了又改改了又改,最后才完成。那么下面说:

“首蒙宗教俱彻之慧明老法师手持会本摄影于佛前,为作证明。律宗大德慈舟老法师继之专讲此经于济南,并亲为科判。”

  首先得到慧明老法师,慧明老法师在大经解旧的版本前面有照片可以看到,拿著会集本,旁边这里是夏莲居老居士,这里是慧明法师,然后拍照,那个时候已经有摄影了,有拍照了做证明。所以这是一位安徽的老法师,慧明老法师。现在有人在五台山碰到住茅棚的人,提起慧明老法师,一些老和尚师还提到慧明老法师,他们还承认慧明老法师了不起,那是个开悟的大德,开悟的。所以念公就举他一件事情来说,这个事情很有趣的,从这里就知道这老和尚他高深的人格,从这个事情可以看到他的人格。

  那么安徽有一个很出名的庙,花很多,花非常多,春天来了花开的特别的多,庙里的花开了,那么省政府就要来赏花了。要举办宴会就定了几多席,就跟慧明老法师的庙说要定要准备,他们这些官员要来这里赏花。慧明老法师就说你们要来这里赏花,可以,但是只能够吃素菜,不能够吃荤菜,荤菜不许进山门。省政府这帮人他们肯吃素,那不是你要他们的命吗?不可能的!结果这个交涉谈不成,老法师看看没办法交涉了,谈判失败,他就把这个僧袍脱下来,拿了一个铁的锡杖,这样子的,应该比这个还要再大更粗的锡杖,横著锡杖在门口一站,你们谁敢进来,我就跟你拼命啦!那些官员看到,老法师今天变得这个样子,吓坏了,穿一件短装,拿了一根铁锡杖站在门口准备干了。所以他们看到觉得不妙,另外找地方,找别的可以吃荤的地方,这个地方吃素吃什么素?跑掉了。所以你看他不是一个屈于权势的这么一个人,不怕恶势力的,为正法而坚持立场。你看我们都应该学习嘛,都应该学他,为护持正法不能妥协,立场一定要正,你一个人垮台,别人也跟著你垮台,所以一定要抓得很稳,一定要够硬。不是争取权力,是为正法为佛法。那么这位法师在佛法上,当时是一个对宗门教下都很透彻的人,那么莲公会集之后,他首先赞成了,同意这个会集本。他是莲公的老师,当时居士当中有两个泰斗,很著名的,叫南梅北夏。南梅在南方,南方就是梅光羲,是黄念祖老居士的舅父。在北方叫北夏,就是夏莲居了,他们两个人都归依慧明老法师。然后慧明老法师说我给你证明,一个人一手拿著一本经,就是那个照片《无量寿经》,就是那本《无量寿经》会集本,所以稿都写出来了,一个人拿一本,每个人捧著一本一左一右在佛前拍照,他说什么呢?他说我给你证明,我承认你这个会集本是好的。安徽的老法师有口音,我承认你这个会集本是好的。所以你看十年动乱,十年动乱这个照片居然又回来了,照片还在,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就印在旧的版本的前面,作为证明。所以首先就得到慧明老法师的证明,后头又得到北方三大高僧,华北三大高僧就是慈舟老法师,真空老法师,倓虚老法师,都已经不在了。慈舟老法师就请他到了济南,到了济南就只做一件事情,做什么事情?就是讲《无量寿经》,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专讲这一部经,而且慈舟老法师还做了一个《无量寿经》的科判。所以这个科判很早就有了,很殊胜。

  前几年我自己当居士的时候还没出家的时候,就帮一位台湾的专讲经的法师做拍摄,然后谈起来他也知道《无量寿经》有会集本,那时候他就说这个会集本很难做科判,他不晓得早就已经有科判了。

  三辈九品慈舟老法师他特别提出了一心三辈,所以一念净心念一句佛号也能够往生,这里头也有三辈,上辈中辈下辈,「一心三辈」,这是慈舟老法师他特别提出来的,给《大乘无量寿经》做科判的时候,什么叫科判?科判就是分科判教,他提出这么一个说法,所以很殊胜。紧接著说:

“先舅父梅老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播讲此经,称之为最善之本。”

  就是念公的舅父。梅光羲老居士在中央广播电台就讲这个《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并且称它为这是善本。下面这段讲得很详细了,说:

“后复于经序中赞曰:「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艰涩沉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

  文字虽然很文,看都看不懂,但是还要把它念出来。这个不是夸张,也不是赞美,而是如是说的,照实说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接受下来。这样对我们接受会集本才有绝对的信心,不会给别人打倒?说「精当明确」,「精」是精当,是又精又妥当又明确,很明白,很确实。「鉴然有据」,什么叫「鉴然有据」?确确实实都有证据的,不是随便去从其他地方拿过来的,都是什么?根据原来的译本里头出来的,「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没有一个意思是原译本里头没有的,「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没有一句是离开佛所讲的本经之外,句句都是从原来的译本中有著落的,这个大家如果还有怀疑的话,你可以对照啊!现在五种原译本都有,你自己对照,自己就证明了。

  所以从这里证明会集本里面的文字是真正佛说的,都是经文,没有任何一个字是夏莲居老居士他自己加进去的。所以如果你否定会集本,批评会集本就等于,不是直接是间接,等于是批评、毁谤、否定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否定释迦牟尼佛讲的。所以你看这些不接受会集本的人,他就用康僧凯的原译本。原译本的经文是佛说的没错,他们不敢用王龙舒的,彭际清的,还有魏承贯的,那个他自己加自己很多意思进去的话,那个就是自己的意思了,不是佛说的。但是这个会集本每一个字都是佛说的,你怎么可以否定佛的智慧呢?

  然后文字很绕口,很难念,五种原译本很多都是古时候那些文字,很涩口,读了之后舌头会打结的,要不然就是咬到舌头的。文字很多,古老的文章很艰涩很不好念,所以莲公将这些艰涩的就转成爽朗,爽明。还有沉晦的,什么叫沉晦?就是阴天很沉,初一是晦没有月亮,也就是没有光明。

  五种原译本里面意思不明白,不明显的,艰涩不明显的地方都使它朗明爽朗,变为爽朗了。所以他就尽挑好的,把艰涩沉晦的集中一本中那个就可以舍掉,选那些好的进来,五种里面选好的进来,繁复冗蔓,很繁琐很重复很冗长,蔓就是枝蔓枝枝节节的,很多很复杂的,就给他处理得很简单很干净,凌乱变成整齐了,缺少的给他补成圆满了。像前面跟大家提过的魏译本不是缺了两个愿吗?国无女人跟莲花化生,夏莲居老居士都把它给补进来了,那你这个会集本不是全都有了?所以就念这本就把那五种原译本最重要的内容没有漏掉的全部都在这会集本里面了。「必期有美皆备」,原译中所有美的地方都要备设在自己的会集本里面,「无谛不收」,没有真实的义谛不收进来的,「虽欲不谓之善本不可得也。」虽然你想不把这个称为善本都不可能了,你看都讲得很清楚了嘛!这就是梅光羲老居士赞叹这个会集本的话。下来说:

“于是先师会本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佛界尊宿多以会本文简义丰,词畅理圆,讲说赞扬,流播中外。见者闻者,欢喜信受。持诵印行,络绎不绝。”

  先师就是夏莲居老居士,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老师叫先师。这个书问世以来它的传播很快,各地都在印行。那说这个话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我们看全世界,尤其是马来西亚,最起码七八十间的净宗学会都是用这个会集本,《无量寿经》会集本,甚至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还有其他的《无量寿经》,他们只知道就这样的会集本,所以习惯了,是不是?

  你看《无量寿经》会集本已经非常的普遍了,除了中国,海外几乎都是持这个会集本。那么再重复一次念公的话,这个重复肯定大家都忘得一干二净了,那是上个礼拜说过的话,虽然前面讲过了,但是很重要啊!这个话是:夏老师的会集本极殊胜,夏老师就是黄念祖老居士的老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气运,《无量寿经》之所以成功,要知道是法运。这个经的成功绝不是一个人的力量,绝不是凡夫的力量所能够办得到的,那就是要有佛的加被,那就是佛的力量了。这些都是在什么情况之下,什么环境之下的,值得大家深思。

  所以为什么持诵《无量寿经》,尤其是真正的在学习这部注解,这本《无量寿经》注解,里面有佛的加持。你摸一摸都有加持,不用说你受持,摸一摸都有加持,所以大家有机会来或者讲完经之后跑过去那边摸一摸,那边有很多,这里摸一摸也可以,但是小心不要掉下来了。所以都有佛的加被,那就是佛的力量了。

  所以这些都是在什么情况之下,什么环境之下,所以就值得大家深思,以后也没有人再能够会集了,再没有这种事情了。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是你佛学博士,甚至佛学家所能做到的,看得很简单,简单啊,这五种的内容这边抓一点,那边抓两句,这边抓两句凑一凑,你凑给我看。五种原译本都有了,你凑给我看,所以不简单啊!你要不小心凑的话,你就会负因果了,所以当中有极深妙的因缘,所以这个我们深信了之后会慢慢的体会到。下面再说了:

“近且蒙海外佛学界收入新印之续藏。行见大经光明,常照世间。昔贤会集之胜愿,幸告圆成。《无量寿经》之善本,于兹庆现。此实为希有难逢之大事因缘也。”

  这句很容易懂,不用解释了。其实大家也是很难得,为什么呢?根本跟大家好像是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是来听佛法,结果搞得这么多这些内容根本是听了之后,但是不讲又不行,你不能跳过,你跳过就不是真正要来讲解,要来介绍《大经解》了,是不是?所以没关系,委屈大家,常常讲委屈大家,大家成就了这样的录影录制,所以大家的功德也是无量。只能这样子讲了。那么底下就谈到念公他自己了,说:

“念祖乃具缚下凡,谬蒙先师以注解宏扬此经之大事相嘱。余虽初发大心,但以障深慧浅,承此重命,实深惶惧!”

  你看大修行人多么谦虚,一点我慢都没有。这真正是有成就的人他的德行,是不是?如果是我们,哇!我做这个伟大的工作,将来我多么出名,多少人认识我,那就完了。所以人家是谦虚,念公自己说自己是一个具缚凡夫跟我们一样,他老师的嘱咐交代,同时期待念公完成任务做这个注解。

  念公说自己虽然是发了一个愿,愿意报佛恩,愿意度众生的愿,但是自己障深慧浅,障碍很深,业障很深,智慧很浅。黄念祖老居士你智慧钱,那我们不是浅到不用讲了,我们更不用谈了。障碍很深智慧很短浅,对于这么一个重命很惶恐,很惶惧很惶恐,所以你惶恐你才会小心翼翼,你才会慎重,不敢掉以轻心,是这个意思。

“所幸曾参先师讲席,亲闻此经全部。”

  所幸就是幸好曾经听过夏莲居老居士他的老师讲解这部经,不止讲一遍讲很多遍,刚开始的上个礼拜不是讲过嘛,说他在听夏莲居老居士在讲经的时候,看到了夏老居士全身放金色的光,好几次金色的光就是在讲经的时候。

“且于廿载随侍之中,得聆禅净密各宗玄奥,粗晓先师会集大经之深心。”。

  这就是真正的学生,真正的弟子,对老师了如指掌,真正知道老师的心,不只是知道老师的生活习惯而已,知道老师的心,老师的愿,老师的行,老师的悲心,他完完全全明白。而且他说二十年来很长时间,连续之中常常亲近老师,听到关于禅宗密宗各方面的开示,还有莲公他自己的体会,所以夏莲居老居士不但在净土宗有大成就,禅宗得到的益处也非常的突出。念公说他自己是首先从禅宗打开一个缺口,因为是这样的一个传承,所以对于禅有所悟入,这才能够粗粗知道先师会集大经的用心。

  我们再对照莲公编《净修捷要》,就更能够发现这方面夏莲居老居士的用心,在《净修捷要》的序里,莲公自己说「敬集经文,副以祖意」,这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自己在净土里面也结合了禅宗的思想,当然也有密的意思在里头,「副以祖意」这就是莲公的净土宗特殊不同的地方,就连跟印光法师都有所不同,副以祖意把祖师的意思也结合起来了。

  所以现在大家都是说,你们学净土就专学净土啦,又谈到禅又搞禅就不专了,这个说法也没错,这个也有必要,因为末法时期众生的根性就差了,你一门都学不好,再加多一门就更学不好了,但是绝对的不让你学净土的不许你去碰一碰禅宗,如果是这样那么就不会有禅有净土,没有人有禅有净土,就没有戴角虎了,就没有祖师出现了,所以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这是永明延寿说的话,因此莲公这些就是我们要注意的地方。那么下面再讲还有一段:

“六十年代初,曾试写此经玄义之提纲一册,呈师鉴核,幸蒙印可。”

  这是说到念公他自己,前面也提过一点点,在六十年代初他就写了一个提纲,就是对佛法的体悟,就念给他的老师莲公听,简单的读一读之后,莲公也就很简单的说,以后《无量寿经》随你去搞,你爱怎么搞就怎么搞,就是放心交给他去做,默许了念公的知见没有问题了。

“但经文革浩劫,此稿已荡然无余。”

  但是经过文革浩劫,这说的就是十年动乱文化大革命文革浩劫,「此稿」就是他准备的,就是听老师讲《无量寿经》做笔记稿荡然无余,稿不见没有了。但是因为老师说了一句话,这个经可以随我去搞,所以就斗胆又继续了。但是最后说:

“现余年逾古稀,复多宿疾。愧深恩之未报,惧无常之将至。”

  真正要来写的时候已经七十了,要来写这个注解的时候七十了,年逾古稀了,年纪大了又有很多病,念公当时在佛学院上课也是带病去的,带病去上课的,所有别的聚会都没有参加了,还有中日学术交流会两次下了帖,念公都没去,这是说的当时的情况。虽然时间已经很久了,但是我们可以从这当中领会到念公的悲心跟宏愿。

“于是奋老病之残身,继传灯之宏誓,以此身心,供养三宝。闭门谢客,全力注经。”

  就是注解这部《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现在看到在台上的这两本精装本,很漂亮很庄严,很美观的精装本,但是不知道真正当时人家念公是在怎么样的情形之下写出来的。当时写注解也是这种情况,闭门谢客,为什么要这样子做呢?下面说了:

“冀报先师暨十方三世上师三宝与法界众生之深恩于万一。”

  就是打算要报老师的恩,还有十方三世上师三宝,因为密宗这个上师,密宗不是只有三宝,密宗多了一宝,四宝,这一宝是佛法僧加上上师,提了上师加上去三宝一口气读下来的,跟法界众生之深恩于万一,所以这么做来集结各种注解,带著病,这一切只是为了想报这个恩。所以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几句话,就对于念公用六年时间来写注解的时候,这个过程是怎么样子的?我们必须要听了之后要感动,我们才会真正的珍惜。前面也提过了,《大经解》在手稿手写的时候,那个草稿里面有多少湿的痕迹,都是汗水跟泪水。那像我们在做功课的时候还开著空调,那有空调?夏天热到汗直流,汗水就湿透了稿纸,泪水...他为什么哭呢?感动啊!感动佛的智慧,佛的恩德,感动的泪水,汗水湿了很多的草稿、稿纸,我们现在看不到了,我们看到是很漂亮的精装本的注解,人家下了多少的苦心。所以念公说《大经解》看一遍再看一遍,一遍一遍地看,决定往生。

  所以《无量寿经》是极殊胜的经。最后我们要对这《无量寿经》会集本要这样来体会这样来看,这是一部非常殊胜的经。我们要以它为根本,要通过《大经解》这个注解去了解《无量寿经》,但是很多地方很深,读出来现场大家在听也听得一头雾水。虽然看不懂听不懂,有些地方看不懂可以放过去,不要理它,因为常常说存档,把它存起来。所以《大经解》有的地方也不是一下子能懂的,所以念公说不能够要求很快就懂,要求成功很快不代表你勇猛精进,这里面有急操求成的情绪,这样来学佛也是有我慢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大家必须要有这个心态。所以我们今天把这个会集本,还有五种原译本的情形,过后有多少人会集,缺点种种的比较,我们一定要比较,有比较才知道那个是最好的,所以比较到最后就是第九本的《无量寿经》,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是最圆满的。所以我们很幸运,我们现在学的就是最圆满的这本《无量寿经》的会集本,这也是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也是我们的福报。那么七宝净土讲堂也是秉承这样的一个传承,坚决都是采用夏莲居老居士莲公的《无量寿经》会集本。

  下来我们五年的时间所学的内容都是《无量寿经》会集本,所以我们这样子来看的话,就知道原来我们福报也很大,所以大家要珍惜,珍惜这五年的时间,把《无量寿经》详细的来理解来明白,明白到透彻之后,你说往生还没有把握吗?清清楚楚了吗?你也不要去管它,哎呀!我临命终的时候会不会有什么业障出现?不用去想这个,你只要一步一步的照著我们的计划这样来学,全部都听进去之后,他在里面自自然然智慧开了,自自然然让你跟阿弥陀佛一天一天的靠近,那往生是一定的,不用怀疑的,也不要去想的,就这样走就对了。

  好,今天我们时间也到了,我们就一起学到这里,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