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9集
2022/03/26 10:28:51瀏覽318|回應0|推薦4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19集

  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大乘无量寿经》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也叫《大经解》。那我们现在在十门开启概要的第五项,*所被根器*,请看《大经解》第38页:

五、所被根器

  请看注解说:

“前明本经广收万类,普被三根。今当更明,万类之内,如何是器。三根之中,谁是当机。”

  所被的根器,这些被度的众生要什么样的根器才合适呢?这是不是是器还是非器?是还是不是?这个「是器」俗话说他是个材料,「非器」就是不够材料,比如说在世间你做一样东西,你要问这个材料,你要了解要清楚,你不能盲目的就把房子给搭起来,那你这些木头都是朽的,这木头就快要烂掉了,你搭了之后这个房子就垮下来了,所以这些朽木,就是朽木就不是器喽!不够材料了,所以这个不能勉强的。那么这个器跟非器这个比喻还是说的世间法,之前的这个比喻是世间法。而我们要说的是出世间法,是这个圆教的大法,就是这个净土法门,简单说就是:我们一般人是不是有这个资格来学这个法门?是这个意思。所以什么是器?我们来看看注解的内容:

“夫根器有「是器」与「非器」之别,破漏之器,不堪承受法露,故名非器。”

  什么是非器?什么人不是学习这个法门的材料呢?是哪一些人呢?就是「信愿行」这三个里面缺少一个就是非器,你就不能够在这一生就彻底解决问题了,不能够一生成办,你的成就是有限的,你可能还要再重来,不是能够在这一生就彻底解决了,这是所谓「非器者」。那我们刚刚说的一生成办,对于「非器」他就办不了了,因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够材料啊!为什么不够呢?因为信愿行三个资粮缺一不可!这有个比喻像什么呢?像一个香炉,香炉有三个脚,少了一个脚那它就站不稳了,它就会摇来摇去,所以少一个脚都不行!因此你有愿有行而没有信,相类似的有信有愿而你没有行,没有修行啊!这三个缺一个都是「非器」,就是这个道理。信什么愿什么行什么,这里面注解写的很清楚,而且后面的注解也有,说的都是往生的关键,往生必备的条件,所以关键就是什么是「非器」?就是这个信愿行你具备了两个还缺少一个那就不行了。那么念公就提到说,头一班的同学他们就反映了一个情况,是现在的情况,就是当时念公还在的时候的这个事情,说的是国清寺的一个和尚,他念佛念得完全听到的声音都是佛号,不管他听见什么声音,风声雨声打雷声山上的回声,一切一切听见的都是念佛,都是在念佛,所以他这个行就很不错了,我们一般人都比不上他了,但是这位出家人有一天突然间想不开了,他拿了一条绳子自己上吊了死了!所以这就是说你光是一个行,不行啊!一个行别的有一个不够,信不够愿不够你光是行,那你还是「非器」,所以他就不能够一生承办,缺一不可!

“《疏钞》云:「前三非器,谓无信者,无愿者,无行者。反是皆器。」”

  那么这是反过来说的,这是《弥陀疏钞》莲池大师的话。所以一个世间人虽然行众善,去修了去做了种种的善行,种种善都修了,但是他对于西方,对于往生这个法门他缺乏信缺乏愿缺乏行,这也叫做「非器」。所以净土宗这个材料是很顿的一个法门呐!不是那些修桥补路种种世间的善,种种的功德所能够达到的。所以现在就有一般人搞错了,他修的是世间的大善,他说他也念佛也要往生,但是他们没有完全理解跟明白什么是真信?什么是切愿?所以就不能转世间的善业为净业,那他所得到的都是人天福报,《无量寿经》讲的很清楚。所以《金刚经》就较量了,说你布施了多少身命你不如把四句偈给人家说,四句偈就是《金刚经》里面任何四句,就是这个叫法布施。所以虽然是世间善人,对于净土法门缺信缺愿缺行,还是「非器」。反过来说你虽然还有许多的过错,但是对于净土法门有信有愿有行,三个具足你也是器。这是莲池大师的话,莲池大师的话我们要重视,因为莲池大师大家推崇是弥陀化身,这是一个禅宗开悟的人,怎么开悟的呢?他听见城楼上的声音,嘣!就开悟了!听见声音就开悟了!那我们整天都听到很多声音嘛,到处什么声音都听到,我们一点感觉都没有,人家听到城楼的声音就开悟了!所以这样子的大德他的话就很深刻了,所以我们要重视。所以这个器里头,到底什么是愿什么是行什么是信呢?那都有写了。我们看:

“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愿谓:厌离娑婆,欣慕极乐,如子忆母,必欲往生。行谓:从愿起行,一向专念,无有间断。以上三事,号为资粮,资粮欠缺,便难前进。信愿行三,缺一不可。如鼎三足,缺一便倾,缺足之鼎,是名非器。”

  这段的意思我们过去也跟大家说过了,你们可以多听听不难理解,做到做不到那是个人的事情了。我们继续看注解:

“《疏钞》复云:「又复世人,虽行众善,于彼佛土,无信行愿,亦名非器。虽有诸过,于彼佛土,有信行愿,亦名为器。」”

  那么这句话不难懂,是告诉你什么是器什么是非器,你虽然行的世间种种善的事情,但是对于那个极乐世界极乐净土,你没有这个信你没有这个愿,所以你不是净土的这个器,往生的器,非器。所以虽然你在世间有种种的过失,犯了过失,但是你忏悔,然后对往生极乐世界,对于去作佛,你具足了信心,真正发了这个愿,所以你还算是器,是这个材料。我们继续看注解:

“论「机」,则有「当机」与「不当机」之别。三根之中,谁最当机,古说不一,今当明究。”

  所被根器之外,还有一个「机」,里面有个根机,机就是有当机跟不当机之说。

“盖以世尊五时说法,均是随机设教,应病与药。一般而论,则大乘经典,菩萨众当机,小乘典籍,二乘当机。”

  这个是最明显的,小乘的经典,你看那个阿含部的经典,《俱舍论》这是小乘部的经典,什么人当机呢?小乘当机,阿罗汉这些人当机,声闻乘的人当机。大乘经典像《法华经》、《首楞严经》、《华严经》种种的大乘经典,阿罗汉就不行了,阿罗汉这些人就如聋如盲,他不但不当机,他听了之后根本就像没看见,也没听见一样。如聋如盲不是真的瞎了眼睛,真的是耳朵聋了,不是,不是真的瞎真的盲了,好像一样,无动于衷,如同一样,他无动于衷,他不当机。菩萨就当机了,所以这是当机跟不当机的分别。

“唯此净土,奇特殊妙,独标一格。”

  那么说到这个净土法门,这个《无量寿经》谁当机呢?那么还有谁不当机呢?这里面有很多的争论,这个争论写在这本注解里头,文字不难懂,那我们简单的说说就好了。总之是两个争论,一个是说这个是为上根说的法,就是说为菩萨说的法。另外一种说法说这是专为凡夫的,就是为了救度凡夫才说这个法。那两种争论,下面注解就引了很多古大德的论点,我们来看看:

“古有诸说,下标三例:

甲、上辈往生,唯是菩萨。本经明三辈往生,每辈再分三品,则同于《观经》中之九品。唐善导大师以前之古德诸师,谓往生极乐上品上生者,是四地至七地已来菩萨。上中品是初地至四地已来菩萨。上下品是大乘种性以上至初地已来菩萨。中品上生是小乘三果。若如是解,则九品之中,上品唯是菩萨圣众所生,中上品是小圣所生,从上上至中上四品凡夫绝分。”

  那这里指定说得很明显,肯定不是为凡夫。像《华严经》上面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大概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这个四品是他们去往生的。那么这是善导大师以前这些高僧大德他们是这种的讲法,这是我们在古德的著书里面都能够看得到的。下来说:

“乙、本为凡夫,兼为圣人。”

  那么这个讲法是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疏》上品上生章他的注解里面说的。那么在高僧传里面记载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那么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了,这是决定错不了的。那么大师的意思就是,阿弥陀佛建立西方净土为谁呢?是为了什么人建立这个西方净土的呢?是为了凡夫啊!不是为这些大菩萨们。下面就说了:

“善导大师于所著《观经四帖疏》破前说曰:「如来说此十六观法,但为常没众生,不干大小圣也。」意谓佛说《观经》中之九品往生,祇为沉溺之众生,而非专为菩萨与阿罗汉也。”

  那么善导大师这种说法就把古人的论点完全驳斥了,驳斥我们现代化说就是推翻了,推翻了古人这种说法,真正道出了弥陀的悲愿,弥陀因地发愿,欲「度尽无边苦众生」,那苦众生就是常没众生,常没就是经常沉没在生死大海的众生啊!特别指的就是三途的众生。因为前人有说上辈往生是菩萨,是圣人,中辈上品是阿罗汉往生的,阿罗汉是小乘,上辈完全是大乘,是地上菩萨。那善导大师说这个与大圣小圣都没有关系,「不干」就是没有关系。那佛说这个法门是给谁说的呢?是说给六道众生听的,是给六道众生的。这个「常没」,没就是头出头没,在这个六道,头出来在这个生死大海里面,头一出来那就是三善道了,但是在三善道这个时间很短,上来呼吸一下然后「噗通」又下去了,下去就是头没,到下面就是三恶道了,所以没就是头出头没,就是在搞生死轮回的众生。所以确实《观经》是以度凡夫为本的,那《观经》是如此,《无量寿经》也是如此,《阿弥陀经》也是如此。善导大师指出:九品往生的众生通通是凡夫。换句话说,阿弥陀佛以名号所要救度的主要对象就是凡夫啊!不管是上品上生乃至于下品下生,九品都是凡夫往生的,而不是专为菩萨或者是阿罗汉的。下面注解又说了:

“又云:「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义,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

  那么这段说的是《观经》里面说的,定善以及三辈文上下的文义,就是说明:佛入灭后的五浊凡夫,因为遇到的缘不同,有遇到很殊胜的因缘,有遇到比较差一点的因缘,这叫遇缘不同,所以往生的品位就有所差别了。那么这里说:上三品是遇到大乘的凡夫,中三品是遇到小乘的凡夫,下三品是遇到恶业的凡夫,所以九品往生的众生通通是凡夫。

“复云:「今以一一出文显证,欲使今时善恶凡夫同沾九品,生信无疑。乘佛愿力,悉得生也。」”

  那么这段话也是出自《观经四帖疏》玄义分这个部份的,善导大师所开示的这段话就是要跟我们说明一个道理,证明九品能往生的都是乘著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往生,不管是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这三辈九品能够往生的都是乘阿弥陀佛的愿力,就是我们常说的他力,靠佛的加持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善导大师跟我们说的很详细,「生信无疑,乘佛愿力,悉得生也」,你对阿弥陀佛现前来迎接你,救度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没有丝毫的怀疑,佛发愿要救度我们,所以我们要相信佛不会欺骗我们众生,所以要有信心啊!

“又于《行卷偈》前,开示大无量寿经之机曰:「其机者,则一切善恶大小凡愚也。」大师之说,上契圣心,下洽群机,实大有功于净土,故中日诸师多宗此说。如日《合赞》云:「第十八愿,十方众生,三辈众生,皆是具缚凡夫,是其机也。后复云:「如元晓云:『四十八大愿,初先为凡夫,后兼为三乘圣人。』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也。」此说之要妙,在于直显如来度生无尽之悲愿,扫尽凡夫退怯之心,普令正信此法,发心念佛。乘佛愿力,悉得往生也。」”

  「上契圣心,下洽群机」这八个字好啊!这个圣说的就是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这是两土导师他们的心愿。「下洽群机」,下面对一切众生通通都适合,通通都得度,实大有功于净土,让一切人对净土这个疑虑一扫而光,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所以善导大师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破疑生信。那么注解重新再引日本的几位大德的看法,这个我们在前面的概要也听过了也学过了,所以这几位日本大德他们的看法是跟善导大师相同的。说「本为凡夫,兼为圣人也」,主要是度六道的凡夫,六道凡夫都能够得度了,那何况是三乘的圣人呢?所以只要具足信愿行,没有一个不成就的。下面再看:

“丙、专接上根,傍及中下。此说从文字表面上,似同于甲而反于乙,实则与乙同,主我辈凡夫均可直登九品。故与甲根本相违也。但此谓专接上根者,盖恐世间浅见之士,每谓净宗乃斋公斋婆之行,而鄙视之。故作是说,以济之也。”

  「专接上根,傍及中下」,那么这里这个说法又不一样了,这句也很重要,特别要声明,怕大家偏到一边去,因为前面一直强调只为凡夫,主要是为了凡夫,那这个法门就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了,我们通俗话说就是没有水准啦!只为一般凡夫,那你这个法就没有水准了,就没有什么高深的道理了,但是却不知道净土法门很深啊!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啊!所以常常跟大家说这个是净土高级班,而且是博士班的这个程度,所以就是说这个法门很深,只有佛跟佛才能够完全彻底的究竟明白。那后面就列举了佛门大德可以证明之,此说从文字表面上似同于甲而反于乙,我们甲说的是一段,乙又是一段,好像跟第一段讲的相同,上辈全是菩萨往生,中下根性的没份。那么第二段讲的,佛是专门为六道罪业深重的凡夫全部都能够得度。末后讲的专接上根,这好像是跟第一段讲的相同,而实际上它又是跟第二段相同,「主我辈凡夫均可直登九品,故与甲根本相违也」跟第一段是相违背的,就是说的不一样的。六道凡夫可以直接往生九品,就是在于遇缘不同。「但此谓专接上根者,盖恐世间浅见之士」,这是有原因的,一般世间人的看法很浅,怎么浅呢?认为「每谓净宗乃斋公斋婆之行而鄙视之」,我们初学佛的人也犯了这个毛病,认为净土宗是老太婆教,是哪一些人学的呢?是那些没有知识的人,大概是佛用这个方法来安慰她们,因为她们没有能力接受这个圆教的道理,完全听不懂啊!她就懂得念一句阿弥陀佛,所以就产生了这个疑惑,这种情形尤其在马来西亚更加明显,你看看那些热爱参加净宗种种的法会活动的,哇,喜欢一起共修念佛的同修,你一眼望去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哪些人呢?老人妇女居多,这是我走过很多净宗学会看到的现象,所以大家就当这个是老人妇女学的,没有水准!但是当我们在《四十华严》第三十九卷看到文殊普贤发愿求生净土,啊,这才恍然大悟啊!文殊普贤是我们最羡慕的最尊敬的菩萨,那么现在有谁的智慧能够超过文殊呢?他们都求生净土,这才知道净土殊胜啊!才知道净土是个妙门啊!观念转过来了,就是这里讲的了,就怕我们偏到一边去,认为这个净土法门是没有水准的,没有水准的,都是老人在学的,不知道文殊普贤那些大菩萨、那些大修行人,他们都专修净土,最后都回归净土啊!注解下面会引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下面继续看注解说:

“如《弥陀疏钞》曰:「又《起信因缘分疏》明信位初心,有四种机:以礼忏灭罪被初机;以修习止观被中机;以求生净土被上机。初谓业障众生。中谓凡夫二乘。是知净土是大乘菩萨所修矣。」”

  信位是什么呢?就是十信菩萨,这是菩萨位次最低的,十信菩萨有四种机,但是没有超越轮回,那初学的入佛门想学佛从哪里学起呢?从礼忏灭罪,礼拜忏悔,忏除业障,因为我们在六道里头待太久了,无量劫以来在六道里头转来转去,罪障习气不知道累积了多少,所以想学佛先要礼忏拜佛忏悔,这是对初机的人最应他的机,最适合他修的。以修习止观被中机,这就是从初机再往上提升了,学习止观,止观是什么呢?看破放下,「止」是放下,「观」是看破,观一切法如梦如幻,妄想执著就会减轻,妄想执著减轻了那你就容易放下了。以求生净土被上机,这是上根人,那么这个人他有觉悟,什么叫觉悟呢?知道娑婆世界苦,希望离苦,也听说极乐世界的乐,他有这个愿想求往生,这是上根人。你看看下根人从礼忏入门,中根人从止观入门,上根人劝他念佛入门。

“又《弥陀要解》谓持名「法门深妙,破尽一切戏论,斩尽一切意见。唯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彻底担荷得去。」”

  这是诸佛的大智慧大慈悲的结果,才能够给我们找出这样子的妙法,这个方法人人能做,一句接一句,不知不觉就从事持达到理持了,于是你这个凡心就成了佛心了,可见最圆最顿的法就在事持之中,就是持名念佛,就是开口念这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奥妙在你持名念佛当中,如果老老实实绵绵密密清清净净,不知不觉不知不觉,你也就达到了实相念佛了,这个前面讲四种念佛我们都说过了,实相念佛是最难达到的,但是从持名你会不知不觉,从持名念佛你就入到实相念佛了,所以这个持名最不可思议的就在这个地方了,持名念佛最不可思议就在这个地方,所以称为究竟的方便,所以说念佛时就是成佛时。那《观经》说念一句阿弥陀佛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亿劫是多长的时间啊?生死之罪是何等的重罪!《观经》指出:一句阿弥陀佛可以消除啊,这是由于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实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议!那这里有说「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那么这句是什么意思呢?五宗说的就是禅宗,一花开五叶他所分出的:临济宗、曹洞宗、沩仰宗、云门宗跟法眼这五宗。八教是说的教下,天台宗所立的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一共八教。禅宗的五宗、教下的八教,都收在这句佛号之中了。蕅益大师的话,我们再重复听听蕅益大师的话,说这三藏十二部经论一切的戒律,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都在这句佛号里头了,还说一切禅定也在这一句里头了,天台的圆顿三观、性具性造、一念三千等,华严宗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圆融具德、一真法界,都在其中啊!可见这句佛号具足一切功德,所以它是总持陀罗尼,它就是总持陀罗尼。所以绝对不要在念这句佛号之外,还要找什么窍门,找什么更方便的道路,这只是庸人自扰啊!然后说「破尽一切戏论」,这句话是对教下讲的,教下就是除了禅宗之外的都称为教下。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如果你要是懂得念佛法门,完全接受了一心念佛求生净土,那么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话,都是戏论,什么是戏论呢?都是开玩笑的话,说的严重一点,都是废话,一句阿弥陀佛把它全部给破尽了。然后还说斩尽一切的意见,这句是对禅宗说的,一句阿弥陀佛即是无上深妙禅,超越了禅宗。智者大师代表教下,大师最后还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所以也就超越了教下了。宗门教下,代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的经法,这一句佛号超越了,这句佛号超越了,从理上说很深啊!从方法上来讲,方法上来讲也妙!太巧妙了啊!一句佛号就超越,决定不是宗门教下能够相比的,只有谁呢?只有像马鸣龙树智者永明,这些祖师级的一等人物,这些彻底觉悟的人才能够怎么样呢?才能够「彻底担荷得去」,意思就是说,只有像他们这样子的一等人物,才能够直下承担,直下承担就是,他们一丝毫的怀疑都没有,全盘的接受过来。下面我们再看注解:

“盖因持名一法,乃至圆至顿无上法门,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及,故云深妙。但蓦直念去,不假方便,不落思量,直起直用,自得心开。”

  以十念必生一念亦生所以叫做顿教,称为顿教,顿就是快速的意思,圆顿教是最高深的教,而且这个是圆顿当中最极圆顿的,这个我们在之前也谈了很多。净土法门是佛果地上的境界故云深妙,不是九界众生靠自力所能够测度的。「蓦直」就是一直的意思,永远不要改变,这句佛号一直这样子的念下去,你只要死心塌地一直念下去。「不假方便」是不必借其它方法来帮助,一切法门都用不著了,那么它的结果呢?就是大势至菩萨说的了,就这八个字「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心开意解了。

“当下破尽戏论,荡除一切计度分别。故云:如是深妙之法,唯有马鸣等肉身大士,始能直下承当,彻底担荷也。”

  那破尽戏论那就是所知障断了,除一切嫉妒分别就是烦恼障断了。嫉妒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只有他们这些人听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法门直下承当,没有丝毫的怀疑,彻底担荷,完全接受过来了。那下面就介绍几位这些大人物,这些祖师大德简单的介绍。我们看注解说:

“马鸣大士,东天竺人,传佛心印,为禅宗十二祖,中兴大乘,造《大乘起信论》。论末劝导众生念佛,求生净土。”

  唐朝时候这个印度叫做天竺,那现在叫印度。印度分五个区域,有东南西北中。马鸣他是东印度人,那么禅宗是迦叶尊者传下来的,在印度就传给阿难,所以阿难是禅宗的二祖,再传到十二祖就是马吗菩萨,他造了一部论叫《大乘起信论》,那么再传下去第十四祖就是这里面提到的龙树菩萨,那么传到第二十八祖就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达摩祖师。那马吗菩萨的《大乘起信论》也是劝修净土,其中有这样子的内容说:「如修多罗说:若人专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修善根回向愿求生彼世界,即得往生,常见佛故,终无有退。」这里就只是简单的引了一段来告诉我们,《大乘起信论》最后是指归净土的,马吗菩萨他自己是念佛往生的。下来介绍龙树菩萨:

“龙树大士,南天竺人,为禅宗十四祖。开铁塔,亲觐金刚萨埵,复为密教之祖。入龙宫,取《华严经》又为华严宗祖。复以广造众论,力宏净土,《楞伽经》悬记云,登欢喜地,往生净土,故又为净宗之祖。我国称大士为八宗之祖,因天台、南山、法相、三论诸宗,亦皆崇为其宗之祖也。”

  龙树大士,他的梵文的名字叫Nāgārjunabodhisattva,他是南天竺人,是禅宗在印度的第十四祖师,第十四代的祖师,那么下面就引了一些内容是念公在《净修捷要报恩谈》的开示,来配合这段注解的内容,那我们基本上知道就行了。说东密以及中国历代都把龙树列为密宗的第一代祖师,龙树菩萨是一个很特殊的菩萨。佛教分十宗他是八宗的祖师,这是最奇特的一位大菩萨,少年的时候是个流氓,没有出家之前是个流氓,然后就跟几个朋友学会了隐身术,隐身术就是你看不见他的身体,然后就跟一些邪友跑到哪里呢?跑到皇宫去,就弄得很多宫女都怀了孕了,那宫内就猜测这可能空中有真人来了,怀有这个邪术,于是到了晚上就把宫门紧闭,把宫门关起来,就派了许多大力士拿刀来砍,结果是都被杀了,龙树的那些朋友都被杀了,最后就剩下龙树,为什么呢?因为他躲在国王身体的后面,国王身体后面,那大家砍都不敢砍国王嘛,是不是?他就憋著气不敢呼吸,躲在国王的后面,因为那个刀要离开国王远一点以策安全,所以就砍不到他,国王走到哪里他就紧紧跟到哪里,不敢出大气,所以最后好多人都死了,再也砍不著人了,宫门就打开了,龙树就偷偷的跑了出来了,他都看的很清楚了,欲为苦本啊!这回他明白了,这个苦啊很苦啊!很惊险差点就死了,好朋友都被杀光了,这是为什么呢?由于欲啊!欲为苦本,然后他就出家了,后来成了八宗的祖师。那《华严经》就是他从龙宫取出来的,《首楞严经》也是他从龙宫里面取出来的,他龙树菩萨,龙树菩萨这一生中,他的传记他的一生非常的神奇,他一生种种的经历太多了,没有时间跟大家来分享,以后有时间一点点的跟大家来说,非常的精彩!那么净土宗的祖师,禅宗的祖师,密宗的祖师,还有天台律宗法相三论宗他都是祖师,都以他为祖师,所以是极特殊的一位大菩萨。那么在佛涅槃之后五六百年的时候,就是这样子的一个大菩萨,他在南印度,他用几个芥子,就是芥菜籽,比那个芝麻还要小的,就打开了一个铁塔,进到铁塔里面亲自见到金刚萨埵,这是书上记载的,密宗的来源就是这么来的,金刚萨埵把这个法传授给龙树。所以日本人都知道,都非常的恭敬龙树。那么龙树菩萨他活到几岁呢?八百岁啊!莲花生大士千多岁啊!还有龙树的弟子也活了七百岁!所以下面这几段注解的内容,我们念念就好了,不需要讲解了,主要就列举出这几位佛门祖师大德,最后都是归到净土的。我们看注解,我们一段段来念下来,我们主要是把它记录下来。

“智者大师诵《法华》,身心豁然,得入法华三昧,亲见灵山一会,俨然未散。后住天台山创天台宗,临终右脇西向,称念弥陀观音而寂。永明大师于天台韶国师发明心要,乃法眼宗嫡孙。后专志净宗,日诵洪名十万声,兼行日课一百零八事。蒙观音大士,甘露灌口,妙慧涌现,著《宗镜录》一百卷,及《心赋注》《万善同归集》等,蔚为法炬,光照万世。七十二岁焚香别众,坐脱西归。以上四德,咸为肉身大士,法门龙象。《要解》谓唯如是之人,始能彻底承当净土法门。近世学人焉得以世俗之见,而鄙视净土耶?”

  下面又引了《弥陀要解》,那么这段我们听过好几遍了,我们把它念一遍。

“又《要解》云:「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由上可见,念佛法门实是无上深妙之法,唯有上根方能直下承当也。”

  下面就提到这部《无量寿经》里面其中一品的经文说:

“又本经《菩萨往生品》曰:「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又《受菩提记品》曰:「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如来不思议境界经》云:「菩萨了知诸佛及一切法皆唯心量,得随顺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极乐净佛土中。」《弥陀疏钞》云:「故知念佛,菩萨之父,生育法身。乃至十地始终,不离念佛。何得初心自足,不愿往生。」可见净土法门正契菩萨之机。

由上可见,持名念佛,乃果觉因心之法,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其体用。是法无上深妙,广深如海,沐其中者,下根人浅游海滨,亦即身在大海,并得海水浴之乐。若欲深穷其底,则唯赖上根利智之士,若潜水工作者,深入海底,方能知其深广之无量。故云专接上根,傍及中下。”

  这句话也不难懂,你真正要彻底的去了解,这个法门有多深有多广!以世间来说,你要知道这个海的海底有多深有多广?那你就要潜水啊!潜到海底里面去你才知道啊!但是虽然你只是怎么样子呢?在浅海那边很浅那边在游泳,但是你也算是身在大海了,你也在大海当中了,你也得到海水水浴之乐,所以就是用这个世间这样子来比喻。

“以上乙丙两说。文异旨同。恰似庐山,横看成岭,侧看成峰。现相有差,本体是一。总之,只是这个庐山。故两说文字虽异,但悉皆阐明两土导师悲智无量,福慧双圆。”

  那么底下我们综合起来这两种争论,两种说明,我们先说是专接上根的。

“言专接上根者,正显如来之大智大慧。盖此净土法门,乃弥陀住真实慧,从真实之际之所开化显示。故唯佛与佛乃能究竟。弥陀之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圆融具德,超情离见,举体是事理无碍、事事无碍之一真法界,故非思量分别之所能知,语言文字之所能及。故云「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行人若能于此无上甚深微妙之法,稍生信解,其人必是上根,故云:「专接上根」。同时如来从真实慧中,开演此法门者,欲惠众生真实之利也。故此法门必方便究竟,普被三根,普令现在当来一切凡愚浊恶众生,悉登彼岸,故此甚深之法,复又「傍及中下」也。”

  我们来看看这么长的一段大略,他的意思是什么呢?是有认为是专接上根的,这个也没错,这个是就是显示出如来的大智大慧,因为如来所说的这个法门就是彻底能够承担起来能够承受的,那非得要上根利智不可呀!就是说这个是无上甚深微妙法,这个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你这个智慧能够承担,所以这个念佛的功德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啊!只有佛跟佛才能够彻底了解。所以这个道理,他这个理论说法是有根据的。「专接上根」,这个是显示如来的大智慧,显示这个法门之深。下面又说了:

“至于谓此为专接凡夫者,盖显如来之大慈大悲。世尊悯念末世凡愚,障深苦重,乃发无上宏深大愿,故号愿王。大愿之核心乃第十八愿。文曰:「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盖以生死凡夫,迷心逐境,沉沦苦海,头出头没,若无此十念必生之大愿,众生何由得出轮回?故为多障众生,特垂方便,开此易行之法,甚至于经灭时独留此经,以作舟航,故云「专为凡夫」也。”

  那么前面讲了一大段是如来的大智慧,是为那些大修行人的。那么这里讲是为凡夫,那么专接凡夫是显什么呢?显如来的大慈大悲,如来说的法门这么深是赞叹佛的智慧,而这个法能够这样子的普及,专门是为了凡夫为了救度凡夫而说这个法,那就显得大慈大悲了,五逆十恶闻了名号,乃至十念都能够往生,啊!慈悲到这种程度啊!所以这两说都对,所以就是因为我们赞叹这个信法的,能够普被,普被首先你要救凡夫才行啊!普遍嘛!谁都能够得到利益,那你要照顾到比较大份量,比较大范围的那都是凡夫,真正大修行人不多,所以你要普被那你首先要救凡夫,就显这个持名法门的深妙。要彻底承当为上根,唯有上根才能够承当得起,所以这两种说法我们应该会通起来,圆融起来,就是莫死于句下,所以对于古人的争论,那么念公说我就在这个地方把它给通会起来,所以我们的体会应该是这样,应该圆融一下。下面我们再看注解:

“又密典《毘卢遮那经》云:「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盖明必有究竟方便度生之法,方是如来果觉之究竟。故十念必生之究竟方便,实由于弥陀究竟成就之最极方便处,正是本经中「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今人焉能因此法之易行,而鄙视之乎!例如彩色电视机、答录机、电子电脑,必须安全易用,虽于科技无知之人,一按电钮,便能享受此最现代之科学成果。人必因其安全易用,而赞其科技之先进。依同理,又焉能因持名之易行,而轻此法门乎?”

  这就是念公曾经举过的例子,就是傻瓜照相机,现在叫做全自动的照相机,它每一张都好,拍的每张全部都是最好的,没有拍坏的,它虽然是全自动很容易用,很容易使用,但是它这里面的电子设备设计,那也是非常的高科技,但是要让人人都能够容易的使用,容易使用并不表示他就很简单,没什么了不起,而实际上它里面的构造设计都是非常精密的,是这个道理,那用在这个净土法门也是这个意思。

“故知上之两说,各有所重,乙则赞净法之普被,首在著眼于凡夫。丙则显持名之深妙,彻底承担唯上根。故应会通,莫死句下。

盖此法门巧被诸根。如《要解》云:「上上根不能逾其阃,下下根亦能臻其域。」圣凡齐收,利钝悉被。《弥陀疏钞》谓此法门为「尽摄利钝诸根,悉皆度脱。」并云:「诸余法门,高之则下机绝分,卑之则不被上根。是以《华严》如盲,萤光增结。唯此一法,上下兼收。可谓万病愈于阿伽,千器成于巨冶。」又:「但持佛名,必生彼国。则或高或下,或圣或凡,乃至或信或疑,或赞或毁,知有彼佛,便成善根。多劫多生,俱蒙解脱。」至于当世,若问何人正是当机?则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上智下愚,久修初习,宿根利钝,善恶差别,祗要于此法门,能生实信,因信发愿,从愿起行,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是之人,正是当机。”

  说到最后,讨论比较到最后,就是告诉你一句话,所有的人不管是谁,我常常跟大家说的,不管你的背景,不管你的文凭,不管你是贫的还是穷的,是下贱的是卑贱的,或种种的皇帝总统也好乞丐也好,读书不读书有没有文化都不管这些,都不考虑这些,只要你对于这个法门能够生实信,真实的信心,因为这个信你就会发愿嘛,因为你是真实的信心,所以你发的愿也是实愿,真实的愿而不是虚愿,那从愿就起行了。有真信真愿,那你说我不要念佛,我真的相信,我也发愿要去作佛,但是我不要念佛,没有这种人呐!这证明你不是真信不是真愿,所以念必须要真念,参必须要真参,因为你是实信实愿,所以你念也是真念,「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有这样子的人就是,正是对这个法门是当机的。我们这节课就在讨论是器还是非器,是材料还是不是材料,还有是这个根器还是不是这个根器,到最后的结论就是所有全部一切的一切都是根器都适合,条件就是你要真正的发起真信切愿,然后就念佛,「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主要的关键主要的条件,所以有这样子的人就符合了这个法门,他是当机者。这个就是把所被的根器,我们把重要的地方给勾出来了,所以我们就没有一句一句的解释注解里面的文字了,那么这个地方大家可以自己在修行的时候自己学习的时候大家自己看一看,因为注解写的非常的详细,那么关键要讨论的就是这几点了,所以就很清楚了。那么这个所被根器,这个概要的第五项所被根器,我们就简单的跟大家学习到这里。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