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3集
2021/10/11 09:32:34瀏覽181|回應0|推薦1

《大乘無量壽經》解-第3集

  七寶淨土講堂堂主慈淨老師,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各位菩薩,大家晚上好,阿彌陀佛!好,我們繼續一起來學習我們淨宗大德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註解的內容。我們昨天已經開始了前面的前言,今天把這一段再念一遍,讓大家加深印象。

“夫淨土法門者,乃一乘了義,萬善同歸,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橫超三界,逕登四土,極圓極頓,不可思議之微妙法門也。”

  那我們來看這一段。這一段的文字不多,但是很重要,尤其是專修淨土的,一定要記住,要把它接收過來。那人家問起你,你才說得出來淨土法門到底有什麼好處?淨土法門的殊勝在哪裏?雖然這段不好懂,不容易接受,因為這是圓教的道理,等於說是高級的淨土班。大家聽到高級的淨土班,就想想,哎,我才剛剛學佛嘛,怎麼有資格參加這個高級的淨土班呢?絕對有資格。所以我們大家有這個因緣來參與,這絕對不是偶然的。

  所以要看得起自己,不懂沒有關係,但是要相信,因為這句句都是佛的知見。雖然不是佛親自說的,但是我們這些古大德這些祖師,他們的理解跟佛是一樣的。那我們接受善知識的教導,就應該依教奉行。善知識都是我們說具有慧眼的人,那我們自己沒有眼睛,我們應該相信有眼睛的人給我們帶路。

  昨天簡單將前面這個淨土法門跟大家介紹了,下面我們來看這一段的第二句,「乃一乘了義」,而且我們這個法門是了義之教,佛有四依法,那就是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

  那麼這個四依法是出自《大般涅槃經》。釋迦牟尼佛在入滅之前,佛知道末法時期的眾生沒有慧眼,沒有辦法沒有能力辨別真假邪正,因此就特別開示了四依法,就是交代末法眾生要依這四種。末法眾生我們就是其中之一了,依這四種修行就不會走錯路了。

  第一個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麼呢?法就是經。你修學依那一部經,自己所修學的就依這一部經典作為準則。因為一切經都是佛說的,佛說的一切經都是圓滿的,法法圓融。但是世間人沒有真實的智慧,心不圓滿,有偏漏執,孤陋寡聞。這是我們一般說的孤陋寡聞,而且還執著自己的成見,往往看到佛法是衝突的,互相矛盾的。佛說的道理好像都是互相有衝突,所以互相抵觸。這就是一般不理解佛法的人,沒有深入理解佛法的人,他們的看法。

  佛說法常常是模棱兩可的,到底是有還是空,還是空還是有?亦有亦空,非空非有,那到底是空還是有,是有還是空啊?

  有一位大學教授,他認為佛法有矛盾,他就是讀了《金剛經》,他認為《金剛經》從頭到尾就像兩桶水一樣倒過來倒過去,一會兒說空,一下又說有,自相矛盾!這是他的看法,因為《金剛經》有這樣子的經文嘛,我們列了幾句來看看,看看他的看法,是因為《金剛經》裏面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如來說非微塵,是名微塵」。「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對他來說這不是像兩桶水一樣,倒過來倒過去。這是大學教授,還是有名的教授。

  所以大學教授是知識份子,尚且是如此的知見,都是這樣子的看法,何況我們一般人呢?我以前也聽過一位朋友說,他說佛在《金剛經》不是說嘛,他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話,怎麼你們都在聽佛說那麼多話呢?他大概是看到這句了,《金剛經》說:「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所以他就看這句,我們叫「斷章取義」,而不知道佛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

  那麼對四依法,念公在他一本著作叫《谷響集》裏面有這樣的開示說:「此四依實為萬古顛撲不破之至言也。」這個四依法是萬古顛撲,是不可能改變的,那這就是真理了。但是佛的法由法師所傳下來,佛已經入滅了,那佛的法就由法師代代相傳。那我們又怎麼樣依這位法師呢?因為佛的法是由這個法師說出來的,那我們怎麼依這個法師呢?有什麼標準嗎?下面就引經典來說明了。《菩薩戒經》說:「其法師者,或小姓年少,卑門貧窮而實有德,是故不得觀法師種姓。」

  意思就是說不應該看外表,應該觀察法師的知見正不正,他的見解正不正,不要看他是什麼種族,是貴族還是貧賤的,不能看他的身份。也就是要求善知識的正眼,當重正知正見的實德,就是實在的德行,而不看這個人的名望跟他的地位。所以這個很重要啊!

  我們現在的人是看他的知名度,他的名氣很大,哦,你看很多人跟他啊!這麼多人跟他,應該不會錯到那裏去吧?這話不是我自己說的,這話還是出自一位佛教會的領導啊。我嚇了一跳,他說那個什麼...仙人掌的,這麼多人跟他這麼多人聽他,應該不會錯吧?還是佛教會的領導。但是名氣再大也不行啊,也不可靠,為什麼呢?因為他還是凡夫,他不是聖人,這就不是「依法不依人」了,這是依人不依法了。倒過來了「依人不依法」,所以現在依人的這個毛病很深,只是慕名,他的招牌,他的頭銜,所以只注重外表,「故學法者如牛毛,而得道者如麟角也。」

  真正學佛的人很多,牛的毛很多嘛,真正得道的像麟的角,麟就是麒麟啊,麒麟我們也沒有見過,總之是少之又少了。

  那麼這裏引用《圓覺經》來說了,「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這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他雖然在紅塵裏面跟我們一起,他的心是清淨的。「示有諸過」,看他好像也有過錯,他也是有犯錯誤啊,但是他讚歎梵行,讚歎清淨心,不令眾生入不律儀,他守戒律。求如是人,求這樣子的善知識,你就可以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末世眾生,見如是人,應當供養,不惜身命」。遇到這樣的善知識就應當供養他,不惜生命來供養他。故應因法而依,不是因人而依,這個依法不依人大概跟大家解釋一下,讓大家清楚明白。

  下來是「依義不依語」,語言文字就是經典裏面的語言文字,是傳達義理的工具。我們的通俗話叫指路牌,這個牌是指那個路的,你看那個牌指的是新山(地名),但是這個牌的地方不是新山,它是指那個方向。好像手指月亮,這個是月亮,但是這個手指不是月亮,手指的方向那個是月亮。這個手指代表言語,月亮代表佛法,所以手指指月,這個手指不是月亮,用言語來引導你去覺悟真正的佛法。就好像用手指引導你說:你看那個是月亮,但是手指不是月亮。所以經典文字的作用在詮釋真理,而且最主要的就是意在言外,你不能從這個字眼來解釋它的意思,尤其是經典,一個字可以很多很多意思。你看佛門常常鬧笑話就是,佛是「二足尊」,二足,你看那個足,足不就是腳嗎?所以外國人就從一個字眼來翻譯那個足就是 leg,腳。兩條腿,兩隻腳,二足。

  但是對於我們來講,我們清楚,這個二足就是「足」就是圓滿,具足的意思。福具足,慧也具足,福慧具足叫做二足尊。類似這樣子的很多啊,所以不能從字面上來理解它的意思。所以這叫「意在言外」,要依經典講的意思。言語說多說少,深說淺說都沒有關係,只要意思講得不錯,這個就對了,就可以依止了。

  佛曉得佛滅度之後一千年,佛經就傳到中國了,傳到中國必須要把印度文,因為從印度傳到中國都是印度文叫做梵文,翻成中國文字。

  那麼同樣一個梵文原本,有經過不同的法師翻譯,譬如我們在《大藏經》裏面看到《金剛經》就有六種的譯本,六位法師翻譯的。原本是一個,六個人翻譯的,那當然翻譯的不會每個字每一句都是一樣的,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這六個本子都傳下來了,那我們到底要接受哪個本子呢?六個本子都翻得不錯,都翻得很好。因為古代翻譯經典的這些法師都不是普通人啊,都是三藏法師,經律論都通達的法師,才有資格翻譯經典啊。這樣子我們就要「依義不依語」了。意思都對了就ok了。所以我們在六本子裏面任選一本來修學都是正確的,都沒有問題。所以這就是「依義不依語」。

  第三、「依智不依識」,智是智慧,這個智不是世間的知識,這個知識在佛教稱為世智辯聰,世智辯聰是修道的障礙。這裏說的智是聖人的智慧,而這個識呢?識就是分別、比較、推理、邏輯…,這些都是世間的學問,是偏向主觀的個人的認知,是迷惑妄心攀緣塵境所生的虛幻認知及覺受。而智慧則只有客觀的現象,沒有主觀的這種個人的見解,所以我們要「依智不依識」。

  簡單講就是要依佛所講的道理,要依佛所講的話,不要依人的話,人都是從分別、推理、比較,從種種的分別而產生的這些標準,所以人的標準不是標準,我們要以佛的標準,這就是「依智不依識」。

  第四個教給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這個話就非常非常重要了!這就對我們是很重要的。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呢?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對我現前有利益的就是了義。這個利益不是世間的利益,如果你說是世間的利益的話,能夠讓我賺更多錢的那個就是了義,跟那個沒有關係啊。這個講的就是對我自己本身修學跟本身的真正的改毛病改習氣,這些真正有幫助有利益的,這就是了義了。

  如果對我修我這個貪瞋癡,對改變我的貪瞋癡沒有幫助的,這就是不了義了。這個經再好、再深、再廣,我學不上,我學了用不上,這叫做不了義。就是現在人所講的「所學非所用」,這就是不了義。學了立刻就管用,學了立刻就得到好處,這叫做了義。

  大家想想,念這句阿彌陀佛,決定是了義。念這句阿彌陀佛,什麼事情都能解決。所以就看你相信到什麼程度。阿彌陀佛現前都能夠幫助我們解決我們一切的問題,那將來的問題,將來是徹底了脫的問題,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好處裏面最殊勝的,就是脫離六道輪迴,這個叫做真實的了義,究竟的了義。如果我們學了這部經典,這部經典不能幫助我們脫離三界六道,你學了之後還要繼續搞六道輪迴,這就是不了義了。

  所以佛希望我們依了義教,不依不了義教。但是佛慈悲啊,隨順眾生的根基根性跟眾生的需要,眾生有種種不同的病,所以佛有八萬四千法門。

  昨天講過了,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病,應病與藥,佛不是只是一種藥,來給八萬四千的眾生,佛對給每一個眾生給的藥都不一樣,這叫「應病與藥」,佛法是藥。

  佛不同的時間說法,說了不同的教,佛法來到中國,我們的祖師就給佛的這些教法判教。天台宗判為藏、通、別、圓。這是佛學常識,我們也要知道一點點,不必深入,要不然人家問起,我是專修淨土的,我現在學的是高級淨土班。那人家問到你,你就啞口無言講不出來,最起碼你能回答他一兩句。他才說,哦,你到七寶淨土講堂,你的那個佛學程度提高了,跟以前不一樣了。所以我們隨便聽聽,我隨便講講,大家就隨便聽聽囉。

  藏、通、別、圓,這是不同等級的修學經典的內容,好像我們學校的教科書,學校的課本,是小學的還是中學的還是大學的,就是這個意思。在佛門天台宗把它判為藏通別圓。另外還有賢首宗就是華嚴宗判的另外一種,我們下面會提到。藏通別圓的藏教是屬於小乘的水準。通教是通大乘跟小乘,大、小二乘,是指般若類經的經典,佛講般若的時候講了二十二年嘛,那是通般若跟大小乘,有的道理很深,有的道理很淺。藏通別圓這個「別教」單單指大乘,是專屬於大乘的。圓教是最高的,就是無上圓滿的教化。

  華嚴宗,也就是賢首宗,判得比較詳細,判為小、始、終、頓、圓。小就是小教,始就是開始的始。終就是小乘結束了,大乘開始了。大乘有始教有終教,始教是開始,終教是結束。小教我們把它比喻成小學,始教跟終教就好比是中學,始教是初中,終教是高中,一前一後,這都是屬於大乘。

  始教與終教都是漸次的,有按部就班,按部就班就是有步驟的,屬於漸修,像念書一樣,你非得要一年級,然後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你不可能從一年級就跳到高中,所以要按部就班,就好比,如果是屬於漸修的話,就是漸漸的往上去修學。

  頓教就沒有次第了,不需要按部就班,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特殊的天才兒童,小學沒有畢業,他就可以去念博士班。這個在世間就少之又少,他當中統統可以不用讀,他是頓超,這個成就非常的快速。圓教是大圓滿,是究竟圓滿。

  這個分科判教是後來人的事情。釋迦牟尼佛當年沒有這樣分。所以就引起了南傳的小乘的人,我自己本身就遇到了,他們就不能接受。因為我們說我們是大乘,他是小乘。他說佛當時都沒有分大分小,你說你是大,我是小,你怎麼知道你是大?他就不能夠平衡。因為佛實在沒有分,就是佛教經典傳到中國之後,祖師大德看到佛留下這麼多經典,經典裏面的教義有深有淺,我們學佛的人應當有個程序,由淺到深,就好像現在我們編排課程標準一樣。那個課程應該編在小學,那個課程應該編在中學,那個課程應該編在大學?編在研究院或者是博士班。這個判教就等於排課程。釋迦牟尼佛當年沒有這麼做。釋迦牟尼佛是怎樣子呢?弟子來問了,佛是隨問隨答的。所以佛在不同的時間,不同說的教,那就常常會有不同了。這是正常的,沒什麼好爭論的。好像佛說小乘的時候,就說你要證阿羅漢,沒有教他成佛。所以現在南傳的那些小乘人,說到死他都沒有辦法了,說到死他還是阿羅漢,說到死都沒有辦法接受,上去還有什麼菩薩,還有佛啦,他完全不能接受。因為佛沒有教他們,佛沒有教他們成佛嘛,佛只教誰成佛呢?只教我們七寶淨土講堂,我們這些人成佛而已嘛。

  所以到了大乘始教就說,有善根的人能夠成佛,善根嗕,闡提不能成佛,什麼叫闡提?闡提就是沒有善根的人。所以到了始教,佛說沒有善根的人不能成佛。可是到了終教的時候就說,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闡提沒有善根的也可以成佛。但是成佛有條件,需要三大阿僧祇劫,這是終教,《大乘起信論》屬於這個終教。

  那麼小始終頓圓,再上去是圓頓教了,這跟那個天台宗判教的藏通別圓的圓一樣,圓頓教說都可以成佛,而且可以刹那成佛,不用三大阿僧祇劫,刹那成佛。

  所以你看這當中不是有矛盾了嗎?又說沒有善根不能成佛,又說只能夠證阿羅漢,又說最後又可以成佛。

  那到底我們要聽佛說的哪一方面的道理呢?這很矛盾嘛,沒有矛盾。為什麼說沒有矛盾呢?因為大家的根器,根器我們現在的人說大家的水平,大家的水準都不一樣,只能夠接受這個,就告訴你這個。所以你看佛很慈悲啊,你不能接受成佛,佛不會逼你,一定要你成佛,慢慢地誘導你引導你,所以要根據你的根器,但是如果你根器好的,看到這個矛盾之後,應該聽哪一部經,聽哪一種說法呢?這個對我們很重要,應該依了義,不應該依不了義。

  什麼是了義呢?就是明瞭明白,清清楚楚,把這個究竟的本體的道理告訴你的。所以講諸法實相的才是了義教。比方說談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這就是了義教。談到你要厭彼生死,你要討厭這個生死,你要欣求涅槃,這個叫做不了義,因為你還有分別。真正了義是沒有分別的,如果有經典宣說:生死跟涅槃無差別,沒有差別,那個就是了義教。這就是了義跟不了義的區別。

  那麼前面講過不了義就是,沒有把真實的本體清楚明白的告訴大家,這是不了義教,了義就跟這個是相反的了。

  那麼說到這裏,每個人就糊塗了,到底講的是什麼呀?那我們要講得簡單直接一點就是,教你去作佛的,就是了義教。這樣子講大家就明白了,哎呀,師父你早就應該這麼講了,前面講的這麼長,講這句就好了嘛!講這句就好了不夠時間啊!總的來說,教你直接去作佛的,就是了義教了。教你不要作佛,還要做人的,那就是不了義囉。那你不依這個成佛的法,那你就依到這個難行道那邊去了。

  所以佛的心願是希望一切眾生都能夠圓成佛道,所以佛要我們依了義教,不依不了義。你不依了義教,說不好聽就是不聽佛的話。不聽佛的話,你還說你是佛弟子?那你就不是真佛弟子,是佛弟子,是假的佛弟子。

  再有《涅槃經》說什麼呢?說:「聲聞乘名不了義經,無上大乘乃名了義。」你看很清楚嘛,聲聞乘就是阿羅漢辟支佛,阿羅漢辟支佛都已經超越六道了,那還是算不了義。無上大乘阿彌陀佛淨土法門就是無上的大乘,而且是大乘當中的大乘,叫做了義。這樣子講就很清楚了。為什麼要這樣子來分別?為什麼要這樣子來理解呢?因為對我們來相信這個淨土法門,具足信心有很大的幫助啊,原來我們這個看起來很簡單的就念一句阿彌陀佛的,原來是了義教,撿到寶了,自己不曉得,原來自己學的是了義教,所以讓大家真正的清楚。

  這裏說的無上大乘,指的就是大乘的圓教,而《無量壽經》正是圓教。以前我自己也不知道,到了最近的幾年才真正的完全接受下來。因為佛沒有直接講,如果你不聽經不聽道理的話,你不知道《無量壽經》是圓教。一般大家都認為《華嚴經》是圓教,《法華經》是圓教,不知道原來我們所學的《無量壽經》就是圓教,當然《阿彌陀經》也是。

  我們繼續來探討,為什麼繼續探討呢?其實很簡單幾句話就解決了,為什麼還要繼續探討呢?因為這個觀念對我們現在學佛的人太重要了,你這一生學佛有沒有成就,關鍵就在這裏。清楚了,明白了,你就不會被誤導了。

  了義經說明究竟真實的道理,如煩惱即菩提,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等等,但在小乘裏頭只是講到「苦集滅道」、「十二因緣」,不說人人可成佛,只說證得阿羅漢,這就是不了義了。所以你看佛最後要入滅之前講的《法華經》,佛講《法華經》的時候就改變了,講真話了,佛說阿羅漢那個是化城啊,什麼叫化城?就是暫時給你休息一下。這不是終點啊,暫時休息一下,前面還有很長的路還要走呢,還有菩薩的五十一個位次,到最後還要去成佛的。所以如果是剛剛開始教學生的時候告訴他,哇!還有這麼遠的路啊,那些學生都不要學了,那釋迦牟尼佛只好善巧地跟他們說,證得阿羅漢就可以了,阿羅漢不是很遠而已。但是到最後說《法華經》,如果佛再不講真話,佛這一走的話就沒有機會講了,所以《法華經》佛講真話了。

  凡是宣說中道實相妙理的經典,就是了義經,我們現在正在念的《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就是以實相作為體性,統統說的是實相,所以是了義教。

  澫益大師是我們淨土宗的祖師,在《彌陀要解》說:「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離故無相,即故無不相,不得已強名實相。」這一句不容易體會,為什麼不容易體會呢?因為說的人也不懂(指法師自己),那聽的人肯定也不懂了,但是不懂沒有關係,這個主要講的是什麼呢?講的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實的實相,實相就是真實的現象嘛!因為真實的現象指的就是法身,直指法身的境界。

  我們看極樂世界那些七寶池的水會說法,鳥會說法,菩提樹等等這些這麼莊嚴的,種種這些事相,還有黃金、七寶、宮殿,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是怎麼來的,不是無中生有的,都是從自性變現的。極樂世界一切的事相,是從性而來,說的都是法身。

  所以一般人不能理解,所以《阿彌陀經》念念可以,《阿彌陀經》念得很快就可以背了,但是《阿彌陀經》真正講什麼呢?好像天方夜譚講故事一樣,像神話一樣,講極樂世界那些根本是不可思議的。告訴你不可思議,然後又告訴你不可思就不要去想,不可議就不要講,不要講又不要想,但是又不曉得他講什麼,又想想又想講又講不出來,佛又告訴你不要想不能講,哎喲!很辛苦啊!

  所以因為這個很深啊,講的是法身,是理體,所以一般人不能理解。

  以前有講過,有一位同修,他對淨土法門理解得不深,所以他的兒子一問就給問倒了,他兒子說:「爸爸,你們要去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還不是為了那些黃金嗎?那些七寶啊,極樂世界很多七寶很多黃金,是不是這樣子?」他的爸爸不曉得怎麼回答他。

  如果問到我這個爸爸的話,我就一定會回答,全部講的是法身。但是法身很難講清楚,就用種種的事相,種種的水鳥,種種的香、水、菩提樹啦,從這個相來看這個性。

  以前常常跟大家說了嘛,同修們也有拜《淨修捷要》的,《淨修捷要》不是有一句嗎?「託彼依正,顯我自心」,我的自心是什麼個樣子的?是怎麼個妙用,是怎麼個不可思議,講不出來。但是從極樂世界的依報,就是物質環境,極樂世界種種環境的不可思議,跟正報佛菩薩諸上善人,這種不可思議的教化,從這些來顯現我的自性是這麼的不可思議,這麼的妙用,從這個來顯現。

  我常常跟大家說,就是從燈光會亮了,麥克風有聲音出來了,來證明現在有電,但是叫你把電拿出來,拿出來就被電觸死了,被電觸死了怎麼拿出來啊?電拿不出來,它是抽象的,看不到的,也摸不到的。但是從電燈會亮,空調有操作,從這裏證明有電,從電視機有畫面出來,證明整個宇宙裏面充滿了無線電波,但是無線電波你看不到啊,你拿不出來啊。

  所以極樂世界種種的依報正報,就顯現我們的自性的不可思議。那些黃金、七寶種種這些,不是真正我們這裏的黃金,全部講的都是法身。但「全事即理」,所有一切的事相就是理體,故水鳥樹林就是實相。「全理成事」,故一念心性顯現極樂的依正主伴,種種清淨莊嚴,故亦無不相。無不相就是所有的相還是有差別相,種種的相清清楚楚,不是沒有相,是有相,所以「無不相」,都是事相,有種種的差別,但都是自性所現的。全部的事相都是為了顯現這個真理,顯現這個理體,這個道理不容易明白。

  我們再用世間的這些東西來比喻,大家會比較容易懂。過去我們用什麼呢?用金跟器,「以金做器,器器皆金」,用這個金代表實相,代表本體,用金打出來的這個器,有項鍊、耳環、戒指,可以鑄成各種的佛像,這些都是相。

  但是這個相從哪裏來呢?從金而來的,是不是?器跟金它是一件事情,你不能到金店裏面去說,我要項鍊,但是我不要金,我怎麼給你呢?你只要相,不要性,我只要金,不要項鍊,不要項鍊你只要金,可以給你金。但是其實這個金只是一個比喻,到最後金也是相,金還是相嘛。

  另外我們用水跟波來作比喻,這個常常大家都很清楚了,因為你們的程度都很高了,一講都清楚了。大家不要以為我是鼓勵大家安慰大家,真的,你到外面去跟人家談佛法,講到這些「以金做器,器器皆金」,用水跟波來比喻,人家會說:「哎喲!怎麼學佛學到這樣子的程度了?哇!我比不上你了。」他們在你的後面了。大家不知不覺的進步也不知道。水跟波,水表這個法身表本體,水可以現各種各式各樣的波,大波、小波、大浪、小浪,最大的浪就是Tsunami海嘯,但是也沒有離開水。用這個來比喻,大家就比較容易明白了。

  本經不但深明理事無礙的法界,並且極顯事事無礙的法界。所以說這個持名念佛法門,就是念這句阿彌陀佛,開口念阿彌陀佛,看似很簡單,其實它是了義當中的無上了義,而現在這個淨土法門是了義教。念公說它這個很巧妙。一般還要你往生要你幹什麼的,它不需要這些,這是個非常殊勝的事情。怎麼殊勝呢?我們來聽聽,「以有念入無念」,「以往生證無生」,從有念,你開口念不是有念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來念去念到最後就忘記了能所,把能所都忘掉了,忘了能念的你,所念的這句佛號,那你這個時候就離開了念了,那你就是無念了。無念不是完全沒有這個念頭,是沒有妄念,念來念去念來念去都是阿彌陀佛了,你往生是花開見佛悟無生,都是無生,無生就無滅了。那無生無滅,這就是了義教了,生死涅槃都是平等了,絕待了沒有對待,沒有對待就一了。

  所以淨土法門是一乘之法,了義之教,我們一生當中從凡夫圓成佛道。《華嚴經》是一乘了義大經,而這部《無量壽經》是《華嚴經》的歸宿,是《華嚴經》的總結,《華嚴經》到最後結歸到哪裏呢?結歸到《無量壽經》,結歸到西方極樂世界,你看《四十華嚴》最後一品明顯的指出,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剛剛才學過的《普賢行願品》,原來字字句句都是講的西方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這就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你看文殊普賢大菩薩啊,我們跟他們怎麼比呢?文殊普賢給我們帶路,我們還能不相信嗎?

  所以它是了義之了義,一乘之一乘,世出世間沒有一法不歸到這個淨土法門的。而這句裏面有一句說,而且是「萬善同歸」。這個地方所講的「萬善」,是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修因證果普度眾生的這個善啊。

  所以大家對於善這個字的理解不夠深入,一聽到善,哦!世間我要去做善事,幫助窮人救濟窮人,救災救難那個善。當然那個善我們也要做,不是不要做,但是要隨緣做,不是攀緣做。但是這裏所說的善是普度眾生,真正讓眾生能夠究竟到彼岸的,這個才叫做真正的善。

  這個話就是說你幫助一個人,以前常講的你救一個窮人,他沒飯吃,沒飯吃你給他飯吃,最多是幾天,幾天過後他又餓肚子又不行了,他沒錢你給他一點錢,過幾天他又沒錢了,所以這個救人就救得不夠徹底。

  真正救得徹底的就是告訴他,真正的善是告訴他,將來他就不會再像現在這個樣子了,讓他真正能夠超越六道輪迴,這個善才叫做真正圓滿的善。那同歸都歸到哪裏呢?都歸到《無量壽經》裏面了。

  所以「萬善同歸」這四個字在本經這個意思就非常的特殊了,跟平常看到這四個字,意思就不相同。廣狹淺深有很大的出入,諸佛如來所修的一切善,都歸到這個經典上去了。這裏說的這個經典就是《無量壽經》。

  又一切善,我們這裏的善很好解釋。我們再來看這個善的解釋,拿我們修學的宗旨,什麼叫做善?利樂有情就是善。這就是前面講的嘛!對於有情就是有生命的,對於眾生能夠讓他得到利樂,這不是善嗎?利是利益。這個樂作樂來解釋,真正得到安樂,這是大善。相反的,如果你是殘害有情,那就是惡了。

  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利樂有情就是善,那怎麼做呢?用口講沒有實際的行動啊,怎麼來利樂或者是利樂呢?不是喊口號哦!就是要莊嚴國土,莊嚴國土我們常常念,回向偈有莊嚴佛淨土,但是不曉得怎麼莊嚴。

  用你的嘴巴來莊嚴?用什麼來莊嚴呢?真正莊嚴國土,這個說做得就很徹底了。你怎麼才能夠給眾生利樂,真實的利益跟徹底的快樂?你要有這麼一個清淨莊嚴,這個地方只進步沒有退步,永遠不死的這麼一個國土,這個才是善的果報。

  要使眾生得到利樂,只有到這一步才是能夠讓眾生得到真實的利樂。所以萬善都應該以這個淨土法門為歸。「止於至善」,這個是中國的話,止就是歸,這個淨土法門是至善、純善。但是在佛門裏面所用的至善,跟儒家所用的至善,文字一樣,境界絕對是不相同的。

  成佛才是真正的至善。這句阿彌陀佛是真正的純善,這就區別於其他世間的善了。因為世間的善不能夠出三界,不能夠出三界那就是魔的子孫了。所以鼓吹佛教徒來生還要做人的,昨天講過了,那是魔王的詭計啊!所以你看看,現在有幾個人能夠逃得出魔王的手掌呢?幾個人?就在座的你們而已啊,絕對逃得過啊。所以除此之外,你看幾乎都是魔子魔孫。所以要明白世間的善不能出三界,這是一個意思。

  再有一個意思,一切修行最後都是通通歸入到彌陀的一乘願海。我們世間的情形也是一樣嘛,你看這些溪流江河,一切大大小小的河流,最後流到哪裏呢?最後流歸大海,彌陀的願海,也就是華藏世界的大覺悟大智慧的海。所以這就是「萬善同歸」。

  你看我們的祖師澫益大師在他的《要解》也說了,他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直接告訴你,回家沒有第二條路,回家只有一條路,回家之前大家可以走不同的路,你可以走陸路,你可以坐飛機,你可以坐船,你可以走小路,但是回到家的路是一樣的,到終點是一樣的,但是終點之前大家選擇可以不一樣,但是必須得要大家都到同一個終點,跟這裏說的「萬善同歸」是一個意思。

  「方便有多門」,各種法門都是方便讓你可以真正回家的,但是要能真正回家,那也要看是不是能夠讓所有一切的人一個都不漏的回家呢?還是只有少部分的人回家呢?這當中就有差別了,這就有差別了,這就是佛的慈悲了。

  佛的慈悲告訴我們,念阿彌陀佛,以這個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讓所有一切的人,一切有生命的,不只是人道,一切有生命的統統都回家。所以「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跟這裏說的「萬善同歸」是一個意思。

  所以你學什麼都好,你學什麼都是佛說的。但是最後你想真正的解脫,沒有第二條路,都是要以淨土為歸。

  那麼這個法門,接下來我們看這一段,這個法門又是「三根普被,凡聖齊收」。那麼這八個字大家也聽得很熟了,解釋也聽過了,但是現在我們要聽的是念公在註解這部《大經解》裏面的解釋。那我們可以相信念公所解釋的這個層次都是比一般的還要高。這個「三根普被,凡聖齊收」,根是講根器根性,一切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有分中根、有下根、有上上根,依這個法門修學,統統都能夠成就。

  簡單講就是,不管你是什麼人,不管你有沒有讀書,不管你是給人看不起很卑賤的,還是很富貴的,我常常說跟你的身份沒有關係,跟你的身份沒有關係,那跟你是上根中根下根還是白癡都沒有關係。白癡就是頭腦不正常的,白癡的給他看這四個字阿彌陀佛,看久了他一樣可以去作佛。阿彌陀佛慈悲到這種程度,白癡都可以,所以不管你上根中根下根或白癡,你依這個法門,依別的法門不行啊,依別的法門你要分哦,你學華嚴或學禪學其他法門,你沒讀相當程度的書,連看都看不懂,聽就更不必說了。但是這個阿彌陀佛,乞丐都會念嘛,三歲小孩都會念嘛,沒有讀書的人老太婆給他看,阿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阿彌陀佛啦!原來她阿彌陀佛啦,原來她不曉得她念的就是無上的法來的,就叫做「阿彌陀佛啦」。所以不關係到她的身份,這就是佛的慈悲啊,這就是淨土法門的殊勝啊,這個法門統統不管你什麼根都能成就,這是講他所應的機,他所教化的對象。

  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統統有份。那什麼人沒有份呢?蓮池大師說:什麼人沒有份呢?不相信的人沒有份。不相信的人都有份,那佛就不用講這個道理了嘛。我們也不需要設立七寶淨土講堂了,外面不相信的人全部都可以去作佛,可以,遲早,不是現在,遲一點,以後他也一定去作佛的,要不然法藏比丘不會說這句話,就在《無量壽經》,「一切皆成佛」。你說他不相信,不相信怎麼叫「一切」呢?這「一切」包括那個不相信的人,現在他不能成佛,以後他一樣會成佛,因為他本來就是佛,只是現在他的佛性還沒有開發出來而已。所以不相信的人應該說暫時沒有份,暫時啊。

  只要你相信,肯發願,肯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就統統全部都有份。淨土宗修行成就的條件就這三樣事情,信、願、行。信願行就是後面那三朵蓮花,三朵蓮花就是信願行。最大的那朵是信,再下來中等的那個是願,最小的那個是行。所以信很重要。我們現在就是要儲備我們的信願行這個資糧這個本錢,夠不夠啊?夠了沒有啊?cukup足夠了沒有啊?能不能抵擋得住我們的習氣我們的煩惱,跟外面的境界來影響啊?我們這個信願行很重要,就這三個條件,不管你是不是專修淨土的,只要發了菩提心,具足信、願、行都可以往生。所以信、願、行是關鍵。對象不分男女老少,不分賢愚貴賤,這前面講過了。

  這就是華嚴、法華之所不能及。《華嚴經》跟《法華經》有特別的對象的,我們不要去想那個,我們只想《無量壽經》,到最後你發現,原來《無量壽經》裏面最重要的內容最重要的開示,在《華嚴經》《法華經》裏面都有了。昨天講《法華經》裏面佛也是勸弟子最後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法華經》裏面講了很多西方淨土,講了很多阿彌陀佛的,所以叫做成佛的法華。《華嚴經》更不要講了,普賢菩薩最後導歸極樂。但是你直接要修《華嚴經》,直接要學《法華經》,必須要有特別的一個水平,特別的一個條件。但是念阿彌陀佛沒有條件。你不要念《無量壽經》也無所謂,你就念阿彌陀佛囉!念到佛來接引你為止囉!這個是屬於搭最後一班車了。

  那我們呢?我們不是搭最後一班車,我們是按部就班的,從最前面一班車開始坐起,最後也跟那些搭最後一班車的一樣。所以《無量壽經》就在《法華經》《華嚴經》之上。

  一般認為上根是指的大乘的根性,這個我們沒有份。中根是緣覺的根性,緣覺就是辟支佛。下根指的是聲聞的根性,就是小乘的根性。三種根性全部都有份。而實際上甚至連不認識字的,最重要的他要能深信不疑,他要真正發心求生淨土,真正要去見阿彌陀佛,決定得生。

  這個例子很多啊!在《往生傳》裏面,《淨土聖賢錄》裏面,這裏面就是這樣的人,至少占了三分之一以上,不認識字的三分之一以上。這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這些老阿公、老太婆一說他們就相信呢?知識份子反而不相信呢?你看看文殊普賢是聖人,都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們那有不去的道理呢?

  還有《觀無量壽經》裏面講的阿闍世王,造了五逆十惡,很嚴重啊!他跟那個提婆達多聯手,把他的父親給關起來啊!想把他的父親給害死,他本來還想把他母親害死的,結果他手下的那個大臣說,天底下那有殺母親的人呢?如果你是這樣,我就不跟你了。結果阿闍世王就有點害怕了,把他母親給軟禁起來。犯了五逆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跟提婆達多聯手破和合僧,這樣子的罪肯定阿鼻地獄,跑不掉的一定是阿鼻地獄。五逆還有十惡。十善反過來就是十惡了,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語綺語貪瞋癡。

  又有我們中國唐朝的時候,殺牛的張善和,臨命終的時候地獄相現前,十念就往生了。

  這就是阿彌陀佛的誓願。阿彌陀佛當年是法藏比丘的時候,他跟他的老師說過,他要「度盡無邊苦眾生」,他要「法音普及無邊界」,所以這就是佛的悲願。

  那麼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說那麽多法,有的法門上根很合適,上根啊,前面講過了,《華嚴經》《法華經》,上根很合適。

  但是大家要知道,《法華經》前面提了一點了,佛講《法華經》,剛剛一說法,就有五千人,不是五百不是五十,五千人一直跟著佛聽法的人,聽不下去了,退席了。因為他的根器不夠,佛也不挽留說「退也好」。所以你就看到這是根器的問題。一直跟著佛這麼久,從小學的程度慢慢的引導慢慢的帶領,到最後佛講《法華經》的時候,這個五千個弟子都不能夠接受。聽了法這麼多年,最後講《法華經》還有五千人要離開,根器不夠跟不上。五千個人離開啊!

  我們這裏一個人都沒有離開啊!表示你們的根器超過這五千個人!這五千個人最後變成南傳小乘了,一直追求最後就是阿羅漢。那些沒有退的人就成佛囉!我們七寶淨土講堂沒有退的人,沒有離開的人,個個都成佛囉!

  所以根器跟不上沒有辦法的,佛也不能夠勉強他。說《華嚴經》更加的明顯了。剛說的時候,像目犍連的神通,像舍利弗的智慧,他們都好像瞎子聾子一樣,不見不聞啊!所以最後佛才只好從小乘法開始說起。所以上根所依的法,下根他就接受不了。下根的法,上根他聽了就不感興趣。哎呀!講得那麼淺,你講的我都知道,都聽過了,我都懂了,所以他沒有興趣了。

  你看我們講經的法師,說法的法師也是很困難的,現場在聽的人的水平都不一樣啊!有些是老修行要聽比較深的,聽了很有法味很有味道。有些剛剛來初學的,太深的話他聽了就睡覺了。所以不容易,他就不能接受了。

  所以許多其他的法,有的是適合上根的,有的適合中根的,有的適合下根的,這個是說佛所說的這些經典。

  但是唯獨就是只有這個法門是三根普被,最上根就是那些大菩薩啊!文殊普賢都求生極樂,所以你看上根不會超過文殊普賢了吧?還有我們的大修行人永明大師,智者大師都往生極樂世界啊!

  那麼下根下到五逆十惡。所以你看這兩頭,這兩頭懸殊相差很大。五逆十惡也往生。《觀經》裏面講,這是經典說的,不是人說的,經典是佛說的,說這個人他臨終遇到善知識,當然這是他的福報,他的善根福報,因緣是遇到善知識,他能夠有十念,誠誠懇懇念了十句那摩阿彌陀佛,《觀經》就是這麼說的,這個人就往生了。

  不但是人可以,這個動物往生在《往生傳》裏面都有,《淨土聖賢錄》也有啊!有人教那個鸚鵡念佛,死了之後把牠埋了,埋了之後從牠埋葬的地方長出一枝蓮花來,開了蓮花,蓮花在土地上也可以長出來,不是在水裏面長出來的。這不是往生最好的證明嗎?以前跟大家講過,夏蓮居老居士小佛堂的老鼠,諦閑法師的那隻公雞,都已經在極樂世界了。如果不相信,你自己去極樂世界去找他們。但是你到極樂世界肯定不可能看到公雞,極樂世界沒有三惡道,那有畜生道,還看到公雞老鼠?但是你肯定知道,這個菩薩在你面前的就是夏蓮居老居士的那隻老鼠,是嗎?是你是嗎?你可以問他。

  所以你看「下至」,最下最下到三惡道的生物,還有不只是畜生道,地獄中的生物在經上說什麼呢?如果在祂受罪的時候祂念佛不絕,等祂的罪惡滿了離開地獄的時候,祂就成為菩薩了,稱為清涼花菩薩。所以三根普被可以下到畜生三惡道,以至到地獄當中,當然你講地獄,肯定鬼道也是。下而又下都因這個淨土法門而得到利益的。

  所以這個「三根普被」有些人就認為那有那麼簡單呐?因為太過簡單太過普遍了,誰都可以修的,所以就覺得很不滿意這個淨土嘛!認為自己是上根,不應該修這個法門。你們下根也用的法,他就好像覺得有點瞧不起了。

  而不知道下根也能夠用的法,正是淨土法門最殊勝的地方,也是世尊的悲心所致。那我自己也是過來人,我自己二十年前就是這樣,認為阿彌陀佛是老人教,我這個高級知識份子讀那麼多書,也要跟老太婆學這種沒有水準的教嗎?這有失身份啊!後來才明白過來,這正是這個法的殊勝。

  念公就舉了一個例子,這個很多同修都聽過了,但是聽過不重要,重要的是把他錄起來,讓以後很多全世界沒有聽過的人也有機會聽,所以你們聽過的人再重複聽一次,也要有耐心的來聽,那你們的功德就無量了,你們就成就了全世界沒有聽過的人,也讓師父講多一遍也不會覺得有壓力。要不然都聽過師父講了十幾遍了,又是講那個什麼自動照相機。但是每一次我講的表現肯定也不一樣,不相信你聽聽看。

  念公講有一種叫傻瓜照相機,以前叫傻瓜,現在叫全自動照相機。現在很流行也不貴,手機也可以。你只要,噔!一按就行了,是不是?連速度光圈距離都跟你自動調好了。都說用全自動,不用你操心。這種相機連你的奶奶都會用,連阿婆都會用。你不相信出去旅行試試,糟糕了,沒有人幫我們拍照啊!阿婆阿婆來給我們照相,我會拍照嗎?你可以的,阿婆,拿好它,手不要發抖就行了。手發抖啥都看不見了。手別發抖別發抖。看到我們之後就按一按,你不要按到照相機掉下來也不行。啊,可以可以,你阿婆阿公都會用。這個全自動照相機你不要看它裏面的電子設計很高級啊!多少電腦在裏頭自動化是不是?但是你不能說這個照相機,阿婆都能用的照相機,這個照相機是下等的照相機,沒有水準,你不能這麼說啊。不是說非得要那種很貴很貴又很重很重,重到阿婆都沒有力量拿的,裏面又要調光圈調距離的,又什麼色溫的,是啊,我們老一輩的人知道啊!以前你用的那個底片,那個底片拍出來二十四張三十六張,你還要先去沖洗,沖洗出來看有多少張可以用的,然後才去洗成照片,對不對?然後還要選你這個底片是那一種的,ASA100、ASA200、ASA400,是拍夜景的你來拍白天的,全部都曝光了,什麼都看不到啊!我們沒有這些常識的,對不對?哇!很複雜的,又景深什麼特別名詞的照相機,這樣才是高級啊!但是高級沒有幾個人會用啊,是不是?因為這個照相機全自動的它方便,人人都能夠用,而且拍出來每一張都好,是不是?現在不好還可以洗掉,你拍一千張兩千張都沒有關係,以前不行,都要算錢的。

  所以舉這個例子就是告訴你,淨土法門也就是這樣,下根愚智愚笨的,智慧比較差的也可以得度,正是這個法門殊勝微妙的地方,其實是佛的慈悲呀!事實真的是如此。

  這個道理通過我們以後的研究,我們會更加的明白。這是阿彌陀佛的大慈大悲。凡夫跟聖人統統全部都收,一個都不放過,全部都收。所以你看,一個法門有的是適合凡夫,不適合聖人,或者適合聖人,它又不適合凡夫,凡者聖者,凡夫聖人,文殊普賢,文殊普賢就是聖者,都收到這個彌陀大願之海了。念佛之法是聖人凡夫都適合的。

  所以你看,佛講的十地菩薩,到了登地了,從初地到十地到十一地等覺菩薩,每一地每一地的菩薩都不離開念佛。為什麼呢?為什麼登地之前的對念佛法門還有懷疑呢?因為登地之後才真正的徹底的明白念佛法門的殊勝啊!所以他們都沒有離開念佛。

  說到凡,凡到什麼程度呢?前面講過了,「五逆」都可以往生。不僅僅如此,畜牲跟著念佛也可以往生。所以這個救度就普啦!「三根普被,凡聖齊收」。

  好,我們繼續看。下來說「橫超三界」。三界是欲界色界跟無色界,這三界都在六道裏面沒有離開啊!所以以前不知道以為升天就超越囉!不用做人了。做人苦,做天人 happy 嘛舒服嘛!後來才知道升天也不究竟,還是要輪迴啊。所以這三界都在六道裏面。而我們人呢?我們人在欲界。欲界有六天,六層天,最低的是四天王天。玉皇大帝還在欲界裏面,還沒有到色界。玉皇大帝也是欲界的眾生,所以玉皇大帝還有很多老婆,真的。欲界上去有色界跟無色界,那《法華經》就說了,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都像是已經著火了的住宅一樣,都是非常的不安全不可靠的。天也不可靠,天界也不安全。升天當然是快樂,但是他的福報盡了的時候,福報完了他還是要輪迴啊!俗稱玉皇大帝,佛經稱為帝釋,帝釋祂那個五衰相現前的時候,五衰相現出來的時候,他就知道自己不行了,祂這個頭上的花枯萎了,花枯了。腋下出汗種種這五種現象,這種現象出來,祂就知道自己壽命不行了。但是天人祂有天眼通,祂不但看得遠而且知道這個人將來要到那裏去,這個祂知道。祂一看就知道祂要到某個地方,變成一個驢,不是變成驢,還沒講完,這個驢的耳朵裏面,也不是變成耳朵,耳朵裏面長了一個瘡,這馬來西亞念倉,念倉你們就感受到了,怎麼師父空能法師念錯了瘡,窗口的窗,其實是念瘡,講我們本土話叫 nana,但是那個很噁心,耳朵裏面長了一個瘡,那個瘡裏頭,不是去做瘡,那個瘡裏頭長了蛆呀,裏面有蟲啊!這個帝釋天人就要到那個驢的耳朵那個瘡裏面,變成其中一隻蛆啦!哦!祂看到非常恐怖,確實是很恐怖,那麼祂就求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教祂持一個什麼咒的,祂就免掉了。所以三界無安啊!不要說天就很安全,沒有啊!但是如何才能夠出三界呢?一般上要正規的出離超越三界,那就要斷見思惑,見惑跟思惑。見惑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跟邪見,還有貪瞋癡慢疑。斷了這十種就證得初果了。二果三果四果繼續斷貪瞋癡慢,沒有疑了,貪瞋癡慢這四樣。然後是思惑了,前面講的是見惑而已哦。思惑他不僅僅要斷我們欲界的貪瞋癡慢,還要斷色界的貪瞋癡慢,更要斷掉無色界的貪瞋癡慢,把見思惑都斷盡了,最後得到漏盡,漏盡就證得阿羅漢,這樣子就出離三界了,不在三界輪轉了,免了生死了。所以你說有多難啊!做夢都不要夢見它。阿羅漢是小乘的極果,小乘的聖人。但是我們想想看,我們試想一下,要斷見思惑談何容易啊!就這幾樣就好了,貪瞋癡慢。你一句話不合我的心意,我就不高興了。這是什麼呢?人家給你表揚讚歎你,不得了!你是大菩薩囉!給你頂禮,你心裏就高興 happy 得要死了。這個就是貪瞋癡具足了。人家給你頂禮給你獻供養,你就高興,這是貪心。你為什麼這麼貪呢?因為你愚癡啊!說你一個不好,你就不高興,這是瞋恨。可是大家不要小看這個事情啊!貪瞋癡是最嚴重的毒,這個慢也不可忽略啊!這個慢大家忽略了沒有注意,因為這個很微細的,很微細的念頭自己不能察覺,總是有一點點長處就要到處去表現,值得驕傲,有成就感,總覺得我是人非,我是對的,別人是不對的。這就是「我慢」啊!你有一個我嘛!你有一個我存在,你就把對方變成一個對立的,他是他,你是你,我是我,那你這個叫「我慢」。這個「慢」跟貪瞋癡並排在一起。所以很多人忽略了這個問題,特別是「慢」這個問題,老是覺得自己不錯。俗話說什麼?老子天下第一,這是最大的慢啊!這種心就是出家的人也常常會這樣。不但今人,古人都也是很難避免的,要把這個慢疑也斷了。我們說他這還是欲界的。還有色界的呢,再上去更細的談何容易啊?所以你這樣都斷了之後,你才能夠出三界。這樣子出三界叫做豎出三界,豎的,就是按部就班的,一步一步的突破了,斷了一樣再斷一樣,這叫做豎出三界。所以確實不容易啊!你看今天我們地球上想找一個真正的小乘阿羅漢,小乘道果位的聖人也很難啦!二果三果都難遇到,初果可能還有,現在可能還有。再過一二十年,我看連初果都沒有了,找個阿羅漢就很稀有了。

  但是這個淨土法門不是這樣子豎出的,不是按部就班的出的,是橫出三界的,打橫的。

  這裏念公就舉個例子了。像一根竹子裏面長了一隻蟲,這個蟲從牠竹子裏面要出來見見天日,就是這個蟲要出來曬曬太陽,牠怎麼出來呢?牠要是沿著這個竹子這樣一節一節的咬破出來,這個很困難,這要很長久的時間啊!一節咬了還有一節,一節還有一節,這個叫做豎出。

  橫出就不這麼咬了。橫的找一個地方咬住了,咬一個洞,當然你咬這一個洞的時候,可能會比咬一個竹子的節比較困難辛苦一點兒,因為這個竹子的皮比較堅固一點。但是你就這麼一個障礙,旁邊一個障礙而已嘛。這個障礙一突出來就出來了,就出來曬曬太陽了,就見天日了。所以這就是橫出三界的比喻。

  我們這個淨土法門是橫出不是豎出。所以容易啊!但是太容易又不能相信,這麼容易不可能啊!本來就是這個樣子,是帶業往生。所以你往生之後,到了極樂世界,你還是凡夫,沒有說你是聖人,生到凡聖同居土。所以極樂世界最殊勝最微妙的就是在於,他這個凡聖同居土的特別。上面的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我們不說了。說最低的凡聖同居土。你來了雖然你是凡夫,凡夫就應該要退,可是他不退了。一來馬上就是阿鞞跋致。說他是阿鞞跋致,可是他現在是凡夫的身份。說他是凡夫,他又是阿鞞跋致。

  所以澫益大師就說,這是十方世界所沒有的。所以它很獨特,很殊勝。所以念公就常常勸一切人,這一切人包括我們在座的,不管是四眾的人,不管是那一位,你修什麼法門都可以。在座的各位同修不是完全每一位一百巴仙專修淨土的,還有人還在修其他法門的,never mind 都可以,你修什麼都可以。佛說的法都是很好很微妙的,總之佛法片片皆香,是法平等。可是必須要記得,你要想在這一生當中了脫生死,你要不求生淨土,就是 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你參禪開悟還要受後有,不可能啊!

  密宗也是這個樣子啊!你說那個活佛,這話是念公說的,念公他本身是真正的密宗上師,所以他說的話很準。活佛是怎麼回事?我們看那個活佛法王不得了了。活佛是前生修了之後,第二生接著修,第三生接著修,連修幾十生,他也不是一下子就解決問題的。還要連續多少生的轉世轉世。但是他有把握轉世做人,我們沒有把握,所以我們更危險,沒有把握還不趕快跑掉。

  所以真正一生在這一生當中,而且是人人都可以辦得到的,那只有這個淨土法門了。所以它是橫超三界。

  所以念公就說了,說這個話也是我們今天最後結束的時候奉勸大家,今天也要以這個來奉勸大家,你修什麼都好,研究什麼都好,但是你要真的知道生死可怕,你要真正想去度眾生,要自覺覺他的話,願意盡快早一點實現這個願望的話,那你不求生淨土,是為失大利啊!失去最大最大的這個利益了。

  好,那我們這一段的解釋就到這裏。下面「逕登四土」,下面很多精彩的內容,自己說精彩的,不曉得精彩不精彩,明天我們再繼續一起來學習。好,今天我們就學到這裏。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 創作其他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ypurelandcentre&aid=169313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