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騷客訪談】我的中國朋友(一):一位在上海謀職的法國海歸
2014/04/11 03:16:51瀏覽7567|回應2|推薦27

初衷

大概從去年開始,就想做一個長期的訪談計畫。我和中國同年齡層的朋友,最早開始接觸是十五年前,國中畢業陪家人去鄭州。那裡有機會和年齡比我大個兩、三歲的親戚孩子四處走走,但那時還沒有觀察的能力,以及一雙慧眼。

10年開始,在歐洲有機會接觸比較多的留學生,加上那時為了取材,本來就做了許多認識新城市的準備工作。尤其在一個陌生的環境,共通語言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互相進行資訊交流的時間隨之增加。

回國後,許多在歐洲的見聞都成為我寫作的材料。13年我去了上海華東師範進行為期半年的交流,那時又和之前一直保持聯繫,以及當時留學生圈子的其他歸國學子有機會重新碰頭。

幾年下來,大家各自有生活上的不同增長與體悟,讓我在交流期間萌發強烈的動機,要把這個主要為八零前後,尚處於開拓自我一片天地的社會中堅份子們,他們的理想與奮鬥記錄下來,供同屬中堅份子的台灣一代,以及想要了解中國現況的台灣人一個打開眼界的平台。

所有訪談內容皆為筆者親自與訪談對象晤談,這幾年認識的幾位各行各業的朋友均很熱情的接受我的訪談邀約,願意和我一同構作這個長期的計畫。我不是想為特定的群體發聲。而是深感台灣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嶼,身處於一個資訊爆炸卻經常操弄於各大特定媒體的現代公民,我們應該要盡可能的知己知彼,了解外在世界的變化。眼界狹隘就像無形的高劑量輻射,有可能造成一個世代的人們的國際觀、生涯規劃與公民意識發育不良,甚至長成畸形兒的危險。

網路上已有其他熱心的網民,透過他們各自擁有高度連結性的不同平台,從不同文化群體的人們那裏帶回寶貴的力量,我所謂「良性刺激的文化衝擊」

希望有更多人能一起做這件事,不只是兩岸,或是我們熟悉的國家,世界之廣大,我們需要更多「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的鏡子。

回到第一次的訪談主題,上海的歸國留學生(對岸稱「海歸」)數量相當多,一般台灣年輕人帶著台灣學歷來到中國,和這些人親土親的歸國留學生相比有何優勢與劣勢?而出國留學又能為留學生帶來哪些競爭力?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拋開對中國與外國的臆測,直接面對的問題。

 

受訪者小介:JIN

 

 

◎上一份工作職稱和性質:行銷主管

西元幾年到幾年在法國讀書留法前與在法國讀的是什麼專業2008,國際貿易,行銷學

認為自己和他人相比在職場最有競爭力的部份?年輕:)

 

◎小記

第一次訪談的對象,JIN是一位八零中後段,出生湖南,遠赴法國留學,再回到上海工作的年輕人。我和她透過一位已經在巴黎拿到工作居留(這很不容易,特別對一位非法籍的人來說,在法國謀得正職能享有很多福利,如同日本,不像台灣資方可以很輕易的開除勞方,故在聘任正式員工上的考量與評鑑標準相對也比較高),但在我當年認識時還是留學生的朋友介紹。上海期間JIN正在一間法商企業工作,2014年初該企業上海部門解散,趁著JIN求職之際,於三月開始進行訪談,近日就我所知JIN已經找到新工作了。

  

§ 訪談實錄(提問者為作者,以下簡稱「我」):

我:您回來中國多久了?當初為什麼會選擇去法國,而不是其他國家留學?

JIN:兩年多了。說是選擇不如說是剛好有這樣一個機會。不過,相比大多數英語國家,可以多學一門「浪漫」語言的法國顯然更受青睞。這也可以算是考慮到未來競爭力的一個方面吧。

 

我:以上海為例,如您從事商貿方面工作,外語能力對求職的幫助有多大呢?之前曾聽其他在上海工作的大陸友人談到下班後會去進修外語,可以說外語能力不佳的工作者,已經很難在大陸一線城市謀求好工作了嗎?

JIN:一同工作的大多數是外國人,法語英語用的時間比中文多。我有很多本地招聘進來的同事都有外語的困擾,現在經過我們公司的歷練,外語都提高不少,身價提高很多,其中一部分人為了尋求職業發展選擇留學。

 

我:在法國留學的經驗(校內)讓您學到了什麼?有什麼特別的回憶嗎?

JIN:課程設置相對國內更為實際和靈活,學習方式都是團隊合作,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課堂演講來全面的評價學生。如果總結成學習到的具體某項能力的話,最顯著的應該是溝通能力。無論是上臺做陳述還是和老師、同組成員之間有效地討論。關於這一點,外國學生應該都體會很深,因為語言能力不足,也不敢主動發言,找到願意同組的法國同學很不容易。這個適應和爭取的過程很痛苦,老師也不會像在國內的老師一樣幫助你解決。經過長時間的磨合,直到有一次同組的法國學生們需要依賴我去完成談判課的時候,我才體會到努力帶來的質變。

 

我:您在這部份的看法談到「老師也不會像在國內的老師一樣幫助你解決」,可以多談談中國和法國兩邊教育中師生對於學習的觀念與互動上的差異嗎?特別就您認為屬於雙方優缺點的部份?

JIN:國內老師大多數灌輸知識型,課堂上老師主講,學生不被點到就不講。法國幾乎都只有引導沒有標準答案,這讓我們中國學生適應了很久。。。一般就一個開放式的問題讓大家都儘量發表意見,老師不評價對錯,會讓你學會多方面的看問題。相比較而言,灌輸式的教育就想提前知道答案的迷宮,看似讓你更快到達目的地,但是碰到下一個難關很難真正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授之予漁的區別。但是法國的教育也並不是真的完全好,像我們以前討論過的,過於開放的討論,會被同學的程度影響-也就是如果身邊沒有利害的同學,很可能討論趨於平庸,學不到更多。

 

我:在法國留學的經驗(校外)有什麼讓您印象深刻,不同中國文化間的衝擊嗎?

JIN:法國其實是一個和中國有很多內在相似點的國家,大部分人無宗教信仰、社會關係網很強、官僚主義、政府檔流程多效率低。除了一般的中西方文化衝擊,法國人和其他西方國家相比更加開放自由,非常尊重人的獨立性。工作上相比英國人的古板嚴謹,法國人更多以結果為導向,過程比較隨意;相當一部分法國人在不結婚的情況下組成家庭甚至養育小孩,沒有存款的概念等等。

我:您曾經想過繼續留在法國工作嗎?

JIN:因為讀商科的原因,學習期間一直也在企業工作,對於上下級觀念的淡薄以及輕鬆的工作環境非常喜歡。也可能是因為性格原因,除了工作很難真正融入圈子。對於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稍一加班街上就商鋪全部關門的狀況覺得很無趣,當時經常回國出差的經歷讓我覺得國內機會更多,也更有激情。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外國人寧願忍受霧霾也要來中國發展。

 

我:在台灣最近有一個很熱門的議題,即「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當中支持服貿協議的人提到中國在當前經濟飛揚,並擁有更多個人謀求更寬廣的生涯發展機會,這是您所謂的「激情」?我可以設想其為一種追求自我實現的情感動力嗎?我發現在台灣社會,現今有著一些找不到生活目標,缺乏追求自我實現的激情的年輕人,您有何建議呢?您如何保有追求自我實現的激情呢?

JIN:可以換一個方面來理解,所謂的激情,可以轉化為嘗試更多以求瞭解自我。當然,這類追求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對於我個人而言,所有未知都充滿一定的吸引力,並且看起來簡單的事情,真正做起來又很不同,覺得沒有生活目標的人大多是空想主義者,試著真正自己實現一些小事情,體會完成的樂趣,可能會説明找尋目標。

 

我:您認為您這一代留學生,留學追求的是何種價值呢?

JIN:如今出國留學已經相當普遍,相對於追求海外文憑,開闊眼界其實更有價值。瞭解人生有很多選擇和可能性對於年輕人來說是最寶貴的認知和啟發。

 

我:開闊眼界後,回國工作有帶給您什麼觀念上的轉換嗎?譬如某些出國之前習以為常的某些社會現況?有沒有哪一部份特別讓您有所感觸呢?

JIN:我是沒有在國內工作就出國的類型,所以在做選擇前,無從比較兩者工作上的差異,回國後也是在同一家外企工作,環境也並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和本土競爭企業在業務上的交鋒倒是體現了一些差異,比如對本地市場的敏感度和靈活度是外企難以企及的。對待工作的態度也很不同,法國人把工作和生活分的很明白,但是國內大多數人工作已經成了生活的主宰,出現很多本末倒置的情況,在人生的選擇上,丟掉了初心,只想通過賺錢實現自我價值。

 

我:您認為上海的就業環境,對像您這樣的留學生友善嗎?

JIN:上海作為中國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對於留學生來講,已經算是最合適的城市-外資企業多,機會相對也更多。雖然留學生已經不是新鮮的人群,但是擁有海外背景的求職者,外資企業更容易產生認同感,何況外資中高層幾乎都被其本國人佔領,有相關留學經歷的學生也更好溝通。

我:就您自己的個人經驗,外商對歸國留學生、本國畢業生和外國員工,態度上有麼不同嗎?

JIN:站在企業的角度,現在經驗比你的背景或者身份重要。這三類人群如果非要劃分的話,也只有將留學生和本國畢業生放在一類,外國員工一類,因為福利和薪資還是有差距的。

我:能說說您自己碰到,不同國家外商的差異嗎?

JIN:企業本就是由人組成,差異更多的體現在企業文化上,都帶有本國文化的烙印。我畢竟在科技行業工作,無法概括所有企業的情況,在我看來相關行業裡的歐洲企業特點多是求穩,對員工背景要求高,企業內部外籍多且年齡層偏高;美資更有包容性,市場戰略更激進,員工年輕,工作環境更輕鬆自由。

 

我:您怎麼看待「閱讀」這件事?

JIN: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首要途徑。畢業了更需要學習,在社會上沒了教科書,更多的是通過主動閱讀去實現自我提升,無論是專業方面還是自我。

 

我:可以請您推薦一本近期您讀過,覺得值得推薦給他人的讀物嗎?並跟讀者們分享您推薦此書的原因?

JIN:最近勤於找工作,看的書都是工作相關的。推薦一本暢銷書《大數據時代》-肯尼斯。庫克耶(著)。不僅是關於職業生活,能讓你瞭解現在世界正在發生的大的變革,很可能改變人們對於生活,工作的思維方式。

 

我:您對未來有什麼期許?

JIN:期許這個題目太大,這裡更多是談談事業方面,希望能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未來能在行業裡獨當一面。

 

我:大概在十年前,台灣有一股風潮,不少上班族都做著一個夢,夢想自己當老闆,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咖啡廳。這股風潮隨著景氣與實際經營咖啡廳的困難而漸漸退燒,但擺脫責任制與高時低薪的工作待遇,是現在年輕人普遍希望。您所謂「獨當一面」是指成為一位公司的負責人,或者是不必然與頭銜這樣相連的概念?

JIN:我更傾向於對某個行業在資源和經驗上足夠支撐我獨立運營一個項目甚至一家獨立的公司。關於咖啡廳類似的夢想之所以會破滅,因為追求的不是咖啡本身而是那種喝咖啡不上班的生活。我身邊因為熱愛咖啡而同時做兩份工作,成功擁有自己咖啡廳的同學,過得辛苦而滿足。因為熱愛去追求的事業不會因為困難就放棄的。

我:對於「競爭力」,您有什麼想對台灣年輕人說的嗎?

JIN:我其實也是社會新人,對於競爭力的理解,更多的是實實在在的學習獲取經驗,學歷背景和簡歷上好聽的企業名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市場越開放,競爭越透明公開化。想要有競爭力還是需要聰明的去工作-邊思考邊做事,並且有明確的目標。

 

我:在什麼情況下,您會考慮離開上海,去其他城市工作?或者回家鄉?

JIN:如果離開可能是為了追求更安逸的生活,也可能是由於另一半的出現吧。

 

我:就您觀察,現在上海兢兢業業的上班族們,都怎麼在工作之餘幫助自己放鬆,好維持工作的動力?

JIN:上海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為相對於偏遠城市,業餘生活更豐富,幾乎全世界的資源來到中國,都選擇在這座城市落腳。無論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式的活動,任君挑選。想要享受這些,就得更努力的賺錢呀。

我:謝謝您接受訪談,請問您有什麼最後想跟讀者們分享的?

JIN:每個人生來不同,希望能通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多多交流,加深自我瞭解,獲得自己認同的價值實現和人生幸福。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nengreen&aid=12411664

 回應文章

王僧劍的頑石集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4/15 00:05

Thanks

 


波音747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well done
2014/04/11 22:03
兩岸應該多這樣良性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