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讀《文學理論倒讀》
2013/12/08 08:14:31瀏覽865|回應1|推薦16

我讀文學理論倒讀

在〈卷頭語〉,作者黃湯姆是這麼寫的:
這是我的畢業創作論文,在這本書中,與其說我在複習、講述或者鬼扯文學理論,不如說我是假藉文學研究生之身分掩護,背地回溯某個理論對我而言所指涉的思考樣態、回溯那個時空我觀看世界的角度,以及我與世界的交往。藉由這樣的書寫,我私自追憶過往人生種種,辯證所有可能的意義,趨近理論原初的真實。職是之故,這會是我的文學,我的理論,我的倒讀。

當然,會找到這本書不是因為他在書中提及的那些文學理論、也不是因為預測到他與普普斯特 (http://classic-blog.udn.com/bingoplanet) 可能有著文學身世背景上的淵源或糾葛,而是因為他曾經是個道道地地的建築工人,我夢想中的藍領詩人:
建築工像是游牧民族般,一個工地一個工地移動,短短三個月的記憶復又離開。對我而言,建築主體已經完成但尚未粉刷的那刻,是空間最飽含詩意的所在,從地下室到頂樓,都有著哀傷的隱喻,都等待著幸福故事的進駐。
那時候,我想得多美好啊。讀文學沒出頭無要緊,我還可以回到海線,蓋我的房子。哥哥一次看不下去我老是發愣,惹惱別的師傅。他說,你啊,海線第一個土水詩人!這是他這輩子說給我的話語中,我第二喜歡的句子。
〈空間理論〉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9985
文學理論倒讀
作者:黃湯姆
出版社:二魚文化
出版日期:2013/03/25
語言:繁體中文

   
虛弱但強悍,耽美但深邃,無框架文體,反其道而寫。
  虛擬的書寫者,真實境遇裡的角色,這是造反的文學,生猛且淋漓的言說。挖掘這一生被折磨過的,與被遺棄了的閱讀沉積層,文學局外人黃湯姆緩緩開展出五幅似偽實真的綿延卷軸:空間理論、景觀社會、基進想像、戰爭機器、史觀辯證。從中他倒敘愛情、論證悲歡、檢視當代、忤逆國家,屢屢在文字撞擊迸射出的火星下,照見我們想像的深沉與哀傷之處。《文學理論倒讀》的盡頭,你將洞悉文學與自身如此逼近,而理論則是對這世界文本的批判理解。復返識字的憂患原點,倒立著來讀文學,所有理論都該簡單且動人。
  全書包括:〈空間理論〉、〈景觀社會〉、〈基進想像〉、〈戰爭機器〉、〈史觀辯證〉等五卷,及尾聲〈我的識字考〉,是一歷險之書、力量之書!

本書特色
  粗魯無文之文,罄竹難書之書。五卷十五章,各自獨立成篇但又相互指涉。貌似艱難實是淺易,名為理論實為抒情,表面行文硬密煩人不倦,其實筆觸纏綿捶人心肝。好笑好傷心的文學,倒著來讀,剛剛好。

作者簡介
黃湯姆
  自閉兒。水泥工。退伍軍人。一九七六年生於海線大甲,九四年起多賃居台北內外。九七年倉促出版詩集《海岸山脈》,後作品譯入《De l'Infidelite: anthologie de la poesie contemporaine de Taiwan》(Buchet/Chastel)。陸軍一八一一梯一般兵入伍,服役於嘉義水上摩步旅,多次入九二一災區執行救援、運輸與開設補給點等任務。兩千年後重返社會,嘗以報導與編輯為業,癡迷地理、膠捲與印刷,拿過幾座金鼎獎。他是失去文學之人,這是他的中輟以及復學之書。

這本書涉獵的範圍及討論的議題頗為雜亂,但相關內容都還不至於是淺嘗輒止或是過於艱澀無趣,而書寫的知識性、趣味性,甚至諷刺時事的批判性都有一定程度的亮點,個人認為相當值得推薦。

在一開始〈空間理論〉的旅遊文學:地方精神與詩意承載〉,先是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旅遊文學的詮釋:
你抗拒當一個觀光客,但卻永遠被當成一個觀光客。在景點,你偶見那些靦腆或不靦腆的女孩,強制性的導覽與回報式的消費。你想,如果人與人不能平等而真誠地交往,人們並不會真正相遇,世界也不會有愛情。在網咖,不只一位西方遊客手拿著 Lonely Planet 出版的緬甸旅遊指南,但他們真的可以如此遂行自以為是的旅行,然後無視他的美金的背底流通著的苦難,繼續生活在一顆寂寞的星球上嗎?

而在山西太原的鐵道招待所,看似經歷了一場驚魂之旅,但令人憂傷的事實是何以農家子弟終究成為浪跡天涯的旅人:
你想外出晚餐這才驚覺門被反鎖,恐慌地按了鈴,許久之後才傳來的緩慢腳步聲,「這一切都是為了安全啊。」那住在六樓的老門房這麼說。吃著肯德雞,你向大同來的喜羊羊妹傾訴對此城的惡意。對啊,必須走,那招待所不能待了,回去拿了行李就走,錢也甭要了。要先抬頭認出那布招,再搭電梯到五樓,然後拐到六樓找老門房,但你仔細瞧,似乎不是這棟樓,似乎不是這道門,似乎也不是這座城。
你還不明白嗎?這是道積累多年的記憶之障,你找不到同一間招待所了,你永遠取不回你的真實身分。你成了那被戶籍制度深深傷害的,兩億多的農民工。

農業戶口下的子弟一批批離開故鄉無以為繼的土地,在招待所或中介地帶短暫停留覓職,而後消失在城市,消失在流裡。往後的大半青春他們遠離家人,棲身在社福體系不會照見,但又無處不是歧視的角落。他們缺乏都市居民的住房補助與勞動保障,假使順利拿到工資,仍負擔不起子女的學費與突然的醫療開支。他們只能生養下一代,下一代只能成為他們,這一生彼此疏離,痛並欲望著。
……
他們就是全球化時代為數最多卻幾近無聲的旅人群體,同樣流離的身影在假日中山北路聖多福天主堂前,也在美墨邊界的沙漠深處;在巴黎郊區的廉價住宅中,也在臺灣每一處大型工程的陰影下。

更吸引我的是下一個章節否定的美學:建築工人創作概論〉:
不是我不想說話,而是這世界讓我無話可說。
卡霍 (Leos Carax) 的電影《壞痞子》,那男孩還是男人說了這麼一句話,讓我渾身的血液彷彿都停滯了般。那麼堅決的一種姿態,全盤對世界的否定。

黃湯姆描述了身為建築工人的自己在午休時間跑到一家獨立書店的詩意,我頓時開始悔悟我曾經可能擁有雷同的一個夢想——在鐵工廠工作下班之後直奔敦南誠品的藝文講堂:
同樣是那個二十來歲的夏天,我在臺中工業區建造某處廠房,午休空檔進到大學旁的巷子裡。兩個剛畢業的青年頂下了一家獨立書店:東海書苑。
我一身破爛工作服,或許還有塵土汗臭,走到溫柔的書櫃前,我們熟悉的珍本詩集,更進去一點,總是滯銷的新儒家、前衛藝術、電影新浪潮;然後我停了下來,從馬克思開始一路到傅柯 (Michel Foucault),這是我充滿啟迪的正午。其中有本大陸詩人及理論家楊小濱書介的法蘭克福學派,書名就是這篇文章的題目:否定的美學。(楊小濱,《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臺北:麥田,1995)

黃湯姆也談到了語言和書寫的種種疑問以及偏頗:

如果是沉默無法開口的呢?如果是無能書寫的呢?她是否就無所壓抑無所洩露?她是否就不被框架不被判決?她是否就可以純潔於我們的文明之外?
我們都是自身語言的囚徒。我們都在語言中受苦。無論是文盲、失語、台灣國語、菜英文、社交障礙……人們得被嘲笑、被鄙夷、被忽略、被推向社會的某層。
……
到頭來,我們都被語言所主宰,那讓我們溝通的,最後使我們互不言說。或許就是我們的不能言說,才會這麼絕望地執拗於書寫。
我常仰賴一些網路閱讀來補救日常新聞資訊的偏頗。我指的不是只讀中文的偏頗,剛好相反,多是內在於英文裡的媒介偏頗。就好比,我們習於輕視中文裡的現代知識與理論言說是為簡陋的譯本,但卻盲目於自身是如何先入為主地以為英文即是唯一的原文。所謂的正典,無可迴避地,也是權力的編碼與視野的遮蔽。

這就是我們討論的文學,它建立在國族語言之上,與文明之中的排他與恐怖主義相比鄰;但它也游離在國族彊界之外,與他人、與悲歡、與愛欲相連結。

黃湯姆還談到了「文學的政治」、「戰爭機器」、「軍史館殺人事件」......;談到了大衛哈維、布赫迪厄、本雅明......;也談到了辛波絲卡、商禽、顧城......
其實這些都無關文學理論、無關正襟危坐的「導讀」或逆向顛覆的「倒讀」,而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黃湯姆的書寫、黃湯姆觀看的世界、以及我們觀看黃湯姆的這本書所帶給我們的想法。



【延伸閱讀】
http://blog.roodo.com/book686/archives/25214664.html
即可擦,玻璃詩哇(2013/05/19 黃同弘)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9814629

 回應文章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語言
2013/12/08 13:53
關於語言那一段,我特別心有所感。礙於語言的限制,我也無法在這裡做滿意的表達。
le14nov(le14nov) 於 2013-12-09 21:15 回覆:

這讓我想起先前在村上春樹的《終於悲哀的外國語》曾經談過語言「自明性」的話題
http://blog.udn.com/le14nov/7729312

然而,更根本的問題確實是我們如何透過語言適切地表達自己?以致於我似乎總是喜歡"摘要"多過於"演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