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淺介《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2013/10/31 21:01:44瀏覽489|回應1|推薦9

淺介《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兒時的書籍是通向自己的過去的鮮活記憶之門,這些書並不一定讓我們記起當年讀過的故事情節,但卻使我們想起讀這些書時。我們在哪裡,在幹什麼;記住一本書是記住讀這本書的那個孩子......看到一本兒時的舊書,深深地聞一下它的氣息,剎那間你也成了活生生的普魯斯特。
——
劉易斯.布茲比,《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p.40)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88175
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 The Yellow-Lighted Bookshop
作者:劉易斯.布茲比
原文作者:
Lewis Buzbee
譯者:陳體仁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
2007/12/03

你知道這是一個永遠亮著燈暈,等待你的情人。

你也需要知道這個情人的

熱情,風情,柔情,激情,文情,閒情,與內情。

  這是作者關於書店的回憶,也涉及到書與書店的歷史。閱讀這本書,就像在十一月落雨的黃昏,在溫暖柔和的燈光中,聽一位熟悉書店的愛書人,敘述他對書店的熱愛,回憶他第一次閱讀到史坦貝克作品的狂喜,讓讀者在這些動人文字的感染下,也回想起在自己心裡,似乎也有著一間讓你迷戀的黃色燈光書屋。

  作者現為作家,並在大學教授寫作課程。但他曾在書店工作十七年,當過書店店員、出版社的銷售代表,在退出這個行業後,仍是不可救藥的書店常客。

  他自述在十五歲已成為不可救藥的書癡,在高中的最後兩年,他發現住家騎車不遠就有個迷人的書店「狂妄的烏鴉」。這家書店在當時就設有咖啡座,牆上掛滿作家肖像,在營造書店氛圍上領先同行數十年,作者完全被這家書店迷住了,經過兩年不間斷的申請,他終於在上了大學後獲得這家書店的工讀機會,從此,也開展了他與書店的不解之緣。作者說,他從沒懷疑過,在書店工作是他一生的志願。

  在這本書裡,作者不僅描繪了書店的氛圍,回憶起自己閱讀的啟蒙,準確的將人與書店的關係比喻成「在人群中獨處」。而且大半生與書和書店為伍的作者,還簡單敘說了書與書店的歷史,細數他所喜歡的位於世界各地的書店,還有許多跟書有關的動人故事。像是巴黎的莎士比亞書店,如何請不懂英文的法國排字工人以手工排出有史以來最難懂的英語小說《尤利西斯》,並且在書的封面採用希臘國旗的顏色,以代表希臘城邦言論自由的傳統,最後日夜趕工,終於在喬伊斯四十歲生日時,收到這本書的初版本。

  從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一個愛書人對書始終不變的熱情,一個書店從業人員熱愛書店工作的初衷,並且在網路與電子媒介日新月異的發展下,對於書店未來的審思。這本書的魅力在於這裡:原本你以為自己在聽著作者個人的獨白,但他的熱情催動著你,不但讓你看到更多跟書、書店有關的歷史和故事,也讓你渴望走到書店去,流連在書店的氣氛,以及一本讓你沈迷的書中。


那一年剛服完兵役步入社會,選擇應徵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就是誠品書店,彷彿還記得自己在履歷表上面大剌剌地寫到:「9X日才會從法國巴黎回來,倘有面試機會,請稍後通知
事實上,那是我第一次出國,和同學二人選擇了巴黎自由行,走過巴黎市區的幾家書店:FNACVirgin MegastoreWH Smith…回國後與書店的面試主管侃侃而談巴黎書店的種種然而,我可能欠缺可以長期在書店工作的信心而沒有錄取,這終究成為人生當中未知的一段 “the road not taken”

《如果你愛上一家書店》沒有這樣的迷惘,只有熱愛書店的堅持信念,如同這本書一開始所提到的出門第一件事:
我的開門第一件事就是去書店——隨便哪一家書店,我總是充滿一種靜靜的興奮。按理我不該如此:我在書店度過了大半生,當過書店店員,也做過出版社的銷售代表;即便在我退出這個行業後,仍然是個不可救藥的書店常客,每週至少要去書店五次。難道我還不厭倦嗎?可是,在如此恬謐的早晨,書店陳列得整整齊齊,書架清潔並充滿希冀。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家商店——當書店開門迎客,世界的其他部分也隨之而來,當天的氣候,當天的新聞,接踵的顧客,成箱的書,以及那書中的世界——記載事實的書和闡述真理的書,新出版的書和已被讀過數代的書,極其重要的書和絕對平庸的書。站在這書河中,我總是情不自禁地感覺到宇宙可能會披露些什麼, 在很久很久以前。

有時候,讓人羨慕的是擁有同樣喜愛閱讀的 “soulmate”
那天晚上開始的談話迄今已持續了三十年。格蕾塔和我在開始的十年裡每週一起工作四十小時——四年在狂妄的烏鴉書店,六年在帕洛阿爾托(Palo Alto)的普林特斯圖書公司(Printers Inc.)。她看著我度過了大學生活,我的初次婚姻,我的第一次精神失常,隨後的發作,我的第二次婚姻,和我女兒的出生。我曾在各種情況下住在格蕾塔家裡,睡在沙發或地板上。我們一起送別她的丈夫,她最親近的朋友和她最小的兒子。儘管我們的友誼遠遠超出對書籍的熱愛,但這種愛始終處於中心,至少對我們而言,在書籍和世上的生活之間不可能存在任何界限。現在我們每年大約見六次面,但每週要打二、三次電話。她總是在早晨打來電話,每次都是呼吸急促地「你讀過?」

格蕾塔那個夜晚以及後來一直要告訴我的是:書籍是朋友,我們並不孤獨。

這本書同時針對書商、亞歷山大圖書館、古騰堡、連鎖書店這些與書店相關的歷史進行探索,而最讓人動容的則是以下這一段問答:
人們為什麼要從事書業?不是為了錢,或為了榮耀,或為了把握未來。答案很簡單:喜歡。你喜歡書以至於相信書——任何書——是一個重要的、近乎神聖的東西。你還相信圖書的自由貿易是社會民生制度的基石。在日復一日的繁文縟節和沒完沒了的上架中,這種崇高的情感也許隱沒起來。但總有一些時刻,某些個人或團體會企圖查禁某些書籍或控制公眾得到它們的途徑,屆時書商的這一信仰就會得到真正的考驗。

在最後一章〈新成員加入之後〉,談的是網路書店、連鎖書店,甚至是量販商店的興起,導致傳統書店式微的問題。
儘管作者提到輿論相當悲觀:「書籍正在死亡,小說正在死亡,閱讀和寫作正在死亡」,他卻仍然樂觀看待書店存在的必要性:
讀寫文化也許只構成我們社會的一個部分,但其作用卻不能低估。在書店裡個人可以接觸到這種文化,成為千年來滾滾流淌的創造和想像之河的一部分。書店仍然是我們自由和不受限制地交流思想的場所。在書店裡,我們可能在眾人中獨自尋覓,但我們是和他們聯繫在一起的。即便我們現在停止一切出版,要為我們已有的書籍找到歸宿也需要很長時問,所以我們仍然需要書店作為書籍的集散地,因為書店不是一個烏有之鄉,而是一個可以提供諸多樂趣的實地。

您多久不曾去書店了,如果那曾經是您的最愛,是否也該抽空走一趟呢?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9279277

 回應文章

花面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妨說,
2013/10/31 23:06

逛書店是家常便飯,不逛就會飢餓。不管國內或國外,書店就是飯食,怎能不去?!不僅逛,喜愛的也要買來看,來翻,是莫大的樂趣。

好。

le14nov(le14nov) 於 2013-11-01 13:23 回覆:

唉! 其實最後一句話應該是說給自己聽,購書習慣改變之後(網路搜尋&訂購),失去逛書店的動機,同時也就失去逛書店的樂趣...

甚至就如同這本書的作者提到的,在網路上購書其實是很有罪惡感的  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