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新聞鏡】
如果說台灣像條快艇,中國就像航空母艦,航空母艦要轉個身不容易,不想衝撞,兩者都需要多些同理心。~龍應台
從「自由知識份子」身份轉換為文化部長後首訪美京華盛頓,龍應台8月28日下午以「困境中的軟實力」 (Soft Power in a Hard Time) 為題,在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舉行專場英語演講。面對以兩岸三地年輕學子為主體的聽眾,架上官銜的龍應台,仍不改自由作家時的寬廣、寬容基調,她說,中國需要了解台灣想要甚麼,台灣,也不能只是妖魔化中國,中國有它的舊創,台灣需要耐心等待中國調頭轉身。
以不亢不卑的姿態、溫柔而流暢英語語調,龍應台宣揚台灣獨特的儒家民主文化。接續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 (Richard Bush)引言時所提中國80後青年作家韓寒訪台後「台灣庇護了中華文化」體驗,龍應台比較兩岸阻隔數十年,國民黨與共產黨一尊孔、一反孔的兩種文化教育反差。
龍應台說,接受禮義廉恥儒教薰陶的台灣,汲取了中、日、荷多元文化元素,並接受西方民主思潮,這樣的文化沃土,培育出充沛而充滿動能的藝文人才。
高行健可以在台自由出書、立法委員在國會肢體衝撞、一流藝術家在國際大放異彩,龍應台強調,這些都不是偶然,民主社會激發出台灣的多姿多彩,當然其中也少不了嘗試錯誤的過程,「台灣,證明了儒教可以造就一個現代和諧社會。」
龍應台說,藝術需要市場,中國巨大的市場自然造成台灣流行歌手、藝術人才出走,身為中華民國第一任文化部部長,她定義下的文化部不是來「告訴人民要做什麼? 」而是來整合資源,為文化圈、文人創建更能發揮、交流的機制與平台。
一個半小時的演講會,最精彩的部份是後半段的問答,學子向龍應台請教如何以儒教改變中國開放後的貧富兩極及貪腐亂象,龍應台稱自己無立場作答,也建議主辦方下回請胡錦濤自己來答覆。
「軟實力的重點在『軟』,而不是『實力』」,龍應台強調,兩岸交流需要多一些「同理心」 (Empathy),台灣面對巨大中國,台灣不僅需要了解他如何崛起、如何從傷害中站起,反之,也期望中國也能有大國的風範,以寬容與真誠對待台灣。
~*~*~*~*~*~*~*~*~*~*~*~*~
大華府多數大學在28日展開秋季課程,200多位大專生、研究生翹課來到喬治華盛頓校園廳演講。除了鄰近的喬治華盛頓、喬治城大學、馬里蘭大學、霍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甚至加州史丹佛、德州州大,都有慕名學子慕名而來。多數來自中國大陸、少數來自港台,受訪學生們普遍認同她風行草偃、行雲流水的文化觀,也為龍應台的風采、機智、聰穎深深折服。
得知龍應台要到華府演講,來不及網路報名的喬治城大學大二學生陳安琳提前兩個小時到會場排隊,喜歡龍應台溫柔又不失堅定的文筆,龍應台在滿滿人潮和自己的期待中入場,陳安琳說自己「難掩激動」。
主修國際關係的陳安琳說,台灣無法以政治形式嶄露於國際舞台,但能以文化包裝政治訴求。她認為這場演說,龍應台不談主權、不談國內政治,談儒家思想和現代化民主思潮洗禮的台灣,清楚的與中國畫下區分線,「她不獨斷的批判中國,卻溫溫的道出中國缺乏的與台灣所有的。」
來自中國的喬大研究生張韜比多數同學幸運,透過特殊管道早拜讀了「大江大海」,他說,讀了龍應台的書,讓他產生急切尋根慾望,還逼著爺爺、爸爸「口述歷史」,而此回有幸親自聆聽演講,「感覺像長者殷殷教誨」。
另外一群中國學生則略表失望,覺得龍應台被「部長」的官銜扣住脖子,總覺言詞間缺了過去作家時的痛快,雖然如此,對於龍應台的兩岸文化交流論見,他們一致表示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