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1 02:30:35瀏覽1595|回應6|推薦35 | |
Marrakesh onsdag 21. november 2012
離開了宮殿Palais de la Bahia,我們朝西往清真寺Kasbah的方向前進,那兒有處陵寢Saadian Tombs,是我們參觀的行程之一。
我們依照地圖的指示,以遠方Kasbah清真寺的尖塔為標的,尋找路徑行走;待越來越近之時,清真寺的高塔也自然隱身於建築中。
老公逕自走入一家位於死巷的地毯藝品店,店家誤以為是顧客上門,急欲為我們展示手工編織的地毯成品。「我們該如何走到陵寢Saadian Tombs?」老公以法語問路,他們彼此以阿拉伯語談論一番,隨後有人出來示意我們跟他走,穿越整個店面內部、打開後門,指著前面說明就是陵寢方向了。我們喜出望外,趕緊跟他說聲現學現賣的阿拉伯語「shukran(謝謝)」,即繼續大步邁進。
來到Kasbah廣場,頓時人聲沸騰,車輛川流不息;商家、餐飲店林立兩旁,一看就是觀光客經常出沒的區域。 前方殘垣斷壁的高處,兩隻鸛鳥單腳直立於其築巢中,偶爾飛來其他幾隻點綴晴空,蔚為極具特色的摩洛哥地方景觀。
此鸛鳥(stork)是一種水鳥,體型大、腳長,肩和翅膀黑白相間,即歐洲人童話故事中所稱的送子鳥。
這時已過晌午,我們徒步行走好幾個小時略感疲憊。乍見一家名為「Kasbah Café」的咖啡館,頂樓備有觀景咖啡座可供餐飲休憩。倆人頓時決定入內,點杯薄荷茶喝,稍微休息後,再參觀位於咖啡廳對面的陵寢。
餐廳內部的裝潢充分體現出摩洛哥傳統特色與現代的融合,讓人相當賞心悅目。桌上一鍋鍋白色尖頂蓋的塔吉鍋(tagine),為摩洛哥最具代表的菜餚。所謂的tagine,就是用這種陶瓷器皿鍋,將所要食用的材料放入圓盤底,蓋上尖頂的鍋蓋,小火慢煮至少一小時以上方完成,可說是摩洛哥的火鍋。 到達頂樓陽台,咖啡座中幾無虛席;我們幸運地覓得轉角空位,得以坐下喝茶賞景。清真寺Kasbah始建於十二世紀,現今留存的乃十六世紀重建版本,原始風貌已不復存。
所點的薄荷熱茶沒多久即端上桌來,傳統銀製的茶壺,配以紅、橘、綠三色的玻璃杯,極富阿拉伯風的異國色彩。 由高處往下望去,才能清楚俯瞰深藏於高牆背後的些許民家;如不是在陽台上晾曬衣物,即是自成其趣的空中花園,種植花草樹木。阿拉伯人基本上極為遵循「錢不露白」的古先聖賢明訓,儘管家財萬貫,房屋住宅外表卻與窮苦人家無異,高厚的圍牆更加阻絕外人窺究其內。住處內部的富麗堂皇,僅親朋好友得以知曉。
品嚐薄荷茶後,我們下樓到對面,從清真寺的入口買門票,進入陵寢參觀。 Saadian Tombs是摩洛哥一五五四至一六六九年間的Saadian王朝陵地,由其第二位蘇丹Ahmad al-Mansur(1578-1603)下令所建。Saadian王朝沒落以後,被粗暴貪婪的蘇丹Moulay Ismail於十七世紀末期取代政權。歷史學家推測,此陵墓能免於劫掠,應是Moulay Ismail害怕隨意破壞將惡運纏身,故把所有陵寢的通道封閉阻絕,方得以類似廢墟般被遺忘地完整保留下來,直到一九一七年由法國的一項航空勘察再度發掘出土,呈現世人。
整座陵地建築的最大特色在於其「米哈拉布」(mihrab,阿拉伯語,意指凹壁、窯殿或壁龕,是清真寺禮拜殿的設施之一),馬蹄形狀的拱門由精工雕琢的圓柱相互並列支撐。室內除了蘇丹Ahmad al-Mansur本身的陵墓外,其母親和Saadian王朝歷任蘇丹亦埋葬其內。屋外散列的墓碑園,則是Saadian王朝的士兵和僕人的安息之所。
我們索性在路邊攤一對法國夫婦旁的空位坐下,看著法文與英文的菜單,似懂非懂地胡亂點了兩樣燒烤來吃。本來只想打個牙祭解饞,豈知店家除了所點的烤肉之外,還端上兩大塊麵包、沾醬、熱茶等等,讓我們意外飽餐一頓。既「食」之,則安之吧!如此才有足夠的體力,為接下來的行程作好充電的準備。 絞肉串Brochettes de kefta
牛肉串Brochettes de boeuf
Kasbah清真寺外的紀念品店
各式各樣的塔吉鍋擺於路邊
摩洛哥行 - 第一天 Marrakesh (感謝電小二2012/12/26的錯愛) 相關相片:摩洛哥 - Marrakesh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