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1/23 21:19:48瀏覽1683|回應6|推薦29 | |
Marrakesh onsdag 21. november 2012 在路邊攤吃了烤肉串和店家特別調製的百里香(thyme)熱茶後,我們起身和鄰座閒談的法國夫妻先行告別,往下一個目標前進。老公從旅遊指南的介紹中,對一座面積龐大的花園Agdal Gardens有興趣,然而地點偏遠,書上建議搭公車或是以計程車代步。但喜歡走路的我們決定步行前往,順便消耗一下剛吃入肚內的熱量。 我們沿著Kasbah市區的小路行走,逐漸遠離遊客聚集的地方,得以觀察當地人的生活作息,甚是有趣。期間適逢晌午之後的第三次叫拜,街上行人、車輛不為所動,照常幹活運行,無人止步停下祈禱。 途中巧遇一批放學的學生,校車沿街護送學童回家。車上靦腆的孩子好奇地從窗簾縫偷窺我們,有的則在車內大方地對我們揮手微笑。他們都是小康或富裕之家的幸運兒,可以上學接受良好的教育;街頭巷尾仍不乏貧窮乞討的孩子,今日不知明日事地但求餬口溫飽,哪有多餘的閒工夫唉聲嘆氣、抱怨日子難過。 不知不覺來到城門口,有相當多的軍警與便衣人員在附近嚴密監守。我們走出城門,來到一大廣場,但見四周的建築皆以高牆圍擋,並有警衛站崗;左右兩側的城門提供行人車輛自由進出,看來我們已抵達摩洛哥國王皇宮(Royal Palace)前的廣場,難怪戒備森嚴。 老公不經意地對準皇宮方向按快門,馬上就有一位便衣警察迎面走來,出示證件給我們過目後,表示所拍的皇宮照片必須刪除。偏偏老公的傻瓜相機在這個節骨眼使性子,而這位員警亦相當有禮貌與耐心,不動聲色地等老公折騰好一會兒,終於把相機搞定、在他眼前刪除影像後,隨即離開繼續盯哨去。 順沿城南綿延約莫三公里的路徑走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道路兩旁聳入雲霄的高牆,每隔一段固定的距離,則有手持槍械的軍警駐守,想必是達官貴人辦公之要地,方如此慎重。不少腳踏車、摩托車、小型貨車於路途和我們擦身而過。老公詢問了一位迎面而來的摩托車騎士,這方向往花園Agdal Gardens是否正確;他點頭示意後,續往前駛去。我們再度朝前走沒多久,先前的那位騎士竟迴車過來,告知花園僅週五和週日開放;當天是星期三,無法入內參觀。我和老公相當感謝這位好心人專程回頭通知此事,省得我們耗費體力卻徒勞而歸。
無緣一覽壯麗的花園,我們折返往北再次穿越城門,徒步行走好一陣子,方來到宮殿遺址El Badi Palace。
築於十六世紀的宮殿El Badi Palace如今已成廢墟,亦為興建Saadian Tombs陵寢的蘇丹Ahmad al-Mansur之傑作,歷經二十五載方完工,素有「無以輪比」(The Incomparable)之稱;可惜被後世的執政蘇丹Moulay Ismail於十二年內即破壞殆盡。 宮殿的原始入口在東南方,現今僅能由北邊進入中庭,可以攀登上東北方角落的高台,鳥瞰整座遺址。偌大的鸛鳥特別喜愛此宮殿遺址,分別在高處築巢,各據一方地單腳「獨立」,宣示領權。除此之外,我們亦可由此高處窺見送子鳥巢後方的主清真寺Koutoubia,並由另一方向俯視遠方矗立的清真寺Kasbah。
殿內西南方角落的一處閣樓,多付費用便可入內參觀主清真寺Koutoubia原始的「敏拜爾」(minbar)。此阿拉伯語的「敏拜爾」意為台階,通常為木質建材,雕琢華麗,乃清真寺必備的宗教器具,由其宗教領袖的祭司(imam)在敏拜爾上端講解可蘭經,有如教堂內神職人員的講道壇(pulpit)。 這座極具歷史淵源的敏拜爾當然是不准攝影,僅供現場參觀欣賞。
離開宮殿El Badi Palace,我們朝北返回旅館途中,經過博物館Dar Si Said,及時趕在展館關閉前買了門票入內。Dar於阿拉伯文是房屋之意,此Dar Si Said博物館展示摩洛哥的各種藝術品,包含柏柏爾人(Berber)的首飾、編織刺繡品、地毯、陶瓷、皮革物、家具,甚至敏拜爾講經台。
柏柏爾人最早定居於當今阿拉伯人為主的北非諸國地區,與阿拉伯人屬於不同的民族,擁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摩洛哥境內,依然有不少柏柏爾人的後裔,只不過其語言文字於早期亦如世界各地少數民族受到禁止的限制,很多柏柏爾人的後代已不諳柏柏爾語。我的摩洛哥好友艿瑪就是一例。
文物展館之間亦有一個riad建構的中庭於其間,連接各館的通道;每個館口的拱門皆精雕細琢,不同樣式的馬賽克拼圖,尤以摩洛哥風格的磁磚藝術zellij莫不讓人嘆為觀止。 Zellij乃阿拉伯語,指用赤土燒成的花磚(terra cotta tilework),塗上瓷釉亮漆(enamel),再以碎片(chip)的方式鑲入灰泥(plaster)而成的藝術成品。在摩洛哥的眾多建築中,都可看到zellij的風格。我們先前參觀的宮殿Palais de la Bahia、陵寢Saadian Tombs、宮殿遺址El Badi Palace,乃至現在的博物館Dar Si Said,無一不是zellij藝術之結晶。
參觀完Dar Si Said博物館之後,我們頗感疲憊,無多餘的腦力再加入新事物。我們花了一點時間,總算找路回到下榻的旅館,滿心歡喜地在「天方夜譚」的房間躺下,養精蓄銳。
倆人在旅館休息好久,直到最後一次叫拜廣播把我們吵醒時,才起身換裝逛夜市去。我們走出廣場Jemaa el Fna和主清真寺Koutoubia為中心的老城區,來到現代化的大馬路上,公車、汽車、摩托車、下班準備回家的行人川流不息,儼然國際性繁華大都會的情景。 路上仍有摩洛哥國旗標誌的燈飾吊於街頭,十一月十八日是摩洛哥的國慶,這是三天前慶典後尚未拆除完全的彩飾。 我們本想走到新城區探望市容,發現路途過遠而作罷。街頭轉角有人販賣現烤玉米,我們也買來嚐鮮,果真可口美味;讓我憶起小時偕同父母親看電影時,外面攤販兜售玉米、菱角、香腸等等的童年情景。
吃完烤玉米,我們從幽暗的巷弄走進老城,路經現炸甜甜圈的店家,也買了一個熱騰騰的來解饞。最後又來到走過數次的廣場Jemaa el Fna小吃攤,意外瞥見店家的服務生為了搶客人,彼此互相拉扯拖到一旁人少之處私下解決,讓我們見識到摩洛哥人性情中的一面。 找到昨晚我看上的一家小攤喝湯,許多摩洛哥人亦在此攤享用。老公隨口問了一下鄰桌客人,湯一碗多少錢;他好心地告訴我們金額,隨即感覺說溜嘴似地低頭喝湯,不再多言。事後店家向我們索取的金額和這位客人所說的一模一樣,但如果不是他無心透露實際金額,店主見我們是外國遊客,或許可以藉機抬高單價,多賺一點。
隨後我們找了一家攤位,坐下來點古斯米(couscous)的塔吉鍋和燒烤的蔬菜,豈知店家又端上橄欖、沾醬等小菜,外加兩大塊麵包。我們不想吃過撐,故將麵包留下外帶。 古斯米是一種顏色形狀看起來皆類似小米的穀物,乃柏柏爾人的傳統主食,在北非各國中相當普遍。我到挪威生活初次品嚐古斯米之際,立即「愛上」了它,此後也常在家中煮古斯米來吃。來到古斯米的國度摩洛哥,自然不可錯過千載難逢的機會。
吃飯期間,不乏有人隨時過來伸手要錢,抑或想盡辦法要兜售產品,不勝其擾。倒是一位沿攤販賣餅乾的小販,僅靜靜地從旁慢慢拉駛而過,完全不干擾我們用餐,反而讓我想向他光顧。 等他再次經過時,我便將他攔下,詢問價錢後,挑選形形色色的糕點裝成一盒,明天開車帶在路上充飢。每次我在奧斯陸拜訪艿瑪時,都會嚐到以椰棗、無花果餡製成的摩洛哥式糕餅,味道非常甜,適合配上一杯濃郁的黑咖啡,或清香略苦的薄荷茶。 拜艿瑪之賜,我們來到摩洛哥雖然才第二天,卻覺得相當入境隨俗,更加瞭解她土生土長國家的風俗民情了。 摩洛哥行 - 第一天 Marrakesh (感謝電小二2012/12/26的錯愛) 相關相片:摩洛哥 - Marrakesh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