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心靈成長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人際相處:透過惡意表達的善意
2017/01/03 12:23:22瀏覽219|回應0|推薦0

【心靈成長系列】馬度芸心理師談人際相處:透過惡意表達的善意   

 /馬度芸  諮商心理師


兩位老姊妹花在廚房裡大聲說著話,遠遠看實在很難分辨出他們是熱絡還是吵架,推來拉去地搶著蹲在地上挑摘青菜,「妳讓我摘,我摘得比較快,妳太慢了!」「我可以的,妳才不見得比較快。」這話聽來像是爭辯快慢和效率,但實在她們是互相體諒怕對方累著了,只是從母親傳下來的說話習慣就是要先貶低對方,這樣才能說服對方不致於太客氣而不肯退讓,善意要透過惡意來表達,真是一種奇妙的文化。 

家庭聚餐吃飽喝足,又是另一個爭辯的開始,「我收得比較快,妳不會收!」「你笨手笨腳的,我比較知道碗盤收在哪裡。」兩姊妹這樣表達善意已經數十年之久,偶有擦槍走火大概是貶人貶得太過火,其餘多半相安無事;只是這一套對付年輕的一代就不管用,上回不小心自然說出來就導致慘淡的結果。 

兒媳婦剛過門的第一個年夜飯,初嫁為人婦,為了贏得好印象還特別按照食譜在家演練了兩次,終於到了展現成果的一刻,婆婆一番好意想要幫忙,於是又使出了慣用的話術 「妳這個菜洗不乾淨,我來洗!」為了怕時髦的媳婦被油濺到,更說道「妳火候掌握不好,妳退後,我來就好。」媳婦強忍著不悅讓婆婆作主,但這樣的話語一直反覆出現在收盤、洗碗、切水果、擦桌子等等每一件事上,媳婦終於被全面否定到受不了,衝進洗手間放聲痛哭,而無辜的婆婆還覺得挺納悶,這小妮子怎麼這麼難伺候,我己經事事都搶著做了啊! 

中國人「不一致」的文化由來已久,要在文化脈絡裡生存便得穿越障人耳目的語言帷幕,參透對方實際要表達的心意;而先從貶低對方開始的善意,可能是怕對方太客氣不接受幫忙或是因此而會有罪惡感,是口不惠而實至的一種作法、刀子嘴豆腐心的代表,根據語言學家的研究,中文在情緒表達中與羞愧與罪惡感相關的字詞就有幾百種,可見傳統中國人有多麼容易衍生出「不好意思」的感受,為了怕對方不好意思,讓自己的幫忙合理化,只好先出言貶低以說服對方答應接受幫忙。 

從「粗茶淡飯不成敬意」到「小犬不才」、「當然是你們家女兒比較漂亮啦!我們家丫頭差遠啦!」等等,都可能讓孩子受傷或是讓人搞不清這到底是褒是貶,是真還是假;但大家若在同一個文化脈絡下,誤會就不會產生,眾人就會知道語言表層下真正的意思;只是文化這東西變遷太快,要同屬一文化脈絡誠屬不易,中西不同、世代不同、背景不同,都很難讓人了解其真正的意思 

特別在今日台灣,年長的一輩仍是傳統文化浸泡下長成,對於透過惡意表達的善意還有所了解,也不自覺地會使用出來;但年輕的一代,特別是三十歲以下的數位原生代,浸淫在網路語言的平等與恣意情緒的反射表達中,好意都未必願意收了,更何況是包裹著難以入口的貶低語言?這樣的世代差異隨處可見,凡舉婆媳關係、親子關係、主管與下屬之間,因文化習慣不同而衍生的摩擦彷彿地雷,讓關係處處都是危機,時時都可能引發衝突。 

「我是為你好」這話再也不能期待被年輕的一代買單,年輕人需要的是自由選擇權,來自長輩的肯定,然後他自己會去找如何學習的路徑,連真實的批評可能都需要厚厚塗上一層層的善意語言粉飾美化,「透過惡意表達的善意」就彷彿卸妝素顏上電視節目的成熟女星,沒有幾個天生麗質是可以在攝影棚強光下仍能留住觀眾讚嘆的眼光的。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isma0914690&aid=8738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