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度芸心理師談通靈少女影集觀後感:「孩子要什麼 ?」
2017/04/27 23:15:36瀏覽167|回應0|推薦0

馬度芸心理師談最新熱門影集【通靈少女】:「孩子要什麼....?

 在通靈少女第二集中,有兩條線平行發展,一條線是女主角尋找自己的角色定位, 一條線是父母離異的小凱有問題行為,看似無關的兩條線,其實都在談「孩子需要的是什麼?」

 16歲的女主角雅真自小體質靈異,課餘在宮廟中擔任仙姑辨別諸靈為人解惑個性大辣辣觀念較成熟,很不像時下一般少女,在話劇社徵選羅密歐與茱麗葉公演的男女主角時,遇上了此生最大的挫折,因為她由裡到外完全不像傳統印象中的茱麗葉,既不優雅也不美麗,怎麼也無法催眠自己有勝算爭取這個角色。但是,經過一番親朋好友的提點,走搖滾路線出奇制勝,雖然仍然未能如願爭取到女主角,但已是找出了較為適合自己且有自信的一種風格。

 無論是諮商或是演講遇到的青年人,他們的生涯困惑都讓我有極深感觸,這一代年輕人生活在快速變化多元文化的今天,一般化的達到標準,已經不能保障就業成功,當理想與現實衝突時該怎辦?當自己所想和父母期待不一樣又該怎麼辦?往往該堅持自我,還是符合社會期待?仍是年輕人最大的疑惑。

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找到自己適合的路,連父母也未必瞭解自己的孩子適合哪一行業於是,在生涯選擇或是就業的路上,父母親勸也不是攔也不是,分析嫌煩擔心嫌多,此時該怎麼辦呢?其實,孩子的生涯抉擇始於對自己的認識訓練,應該透過什麼管道正確認識自己?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為何?自己眼中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是否沒有差太多?有沒有機會在不斷矯枉過正的經驗中,學會自己何時該堅持何時該妥協?

 若是從小父母都幫孩子做決定,缺少讓孩子練習摸索的機會,當他遇上這個生涯難題時就會不知所措。若是你的孩子已經長大了,那麼身為父母的你,就陪他一起探索經歷接納這些摸索的痛苦吧!此時,陪伴已經比建議更受用。

 

若孩子還小,則有一事要特別注意,就是不要太快給孩子的問題行為或是症狀貼上標籤(當然,0-6歲需要早期療育的孩子除外)。就像通靈少女劇中的小凱,唯有自己出現症狀時,已經分開的爸爸媽媽才會都出現來看他,所以症狀的表現是有好處的、被強化了的,真真假假弄到自己也無法控制,若是有其他達到目的的辦法,就沒有症狀發作的必要;或說父母親提早發現孩子的心理需求,也可以盡早想辦法為孩子提供些補償方案。很多離異的父母親,在做分開抉擇時已經百轉千迴心理適應了許久,但卻在最後一刻告訴孩子,且要他立刻調適,這是不切實際的,他需要一個歷程。

 

談了這麼多關於孩子要什麼,心裡蠻佩服通靈少女的編劇,他一定對諮商特別了解,喔,不,或說是對人性特別了解,諮商說穿了,也就是談人性啊!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risma0914690&aid=1015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