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探病學
2014/09/04 23:39:21瀏覽613|回應5|推薦21

人生過程中經常在『照顧者』和『被照顧者』兩角色中交替扮演。當然,不論循環多少次,大多人最後一次是以『被照顧者』結案。

探病學,並非探索病理的醫學研究。而是在擔任『照顧者』角色時經常接觸到『被照顧者』的親朋好友。不論是遠方的電話問安或是實際上到病床前的,這些親朋好友對病人是很大的鼓勵。我所說的探病學就是『探視病人的學問』。

阿美的病經醫生診斷為癌症,開始長期化療。化療有許多的副作用。上吐下瀉,噁心,疼痛,掉頭髮等等。對阿美來說是個長期抗戰,在生理或者心理上都是很大的衝擊。在化療室看者化療病友進進出出,有些就不再回來。

聽到阿美開始化療的消息後,親朋好友就陸續來探訪。遠地的就經常打電話來慰問。

首先是阿花打電話來。還沒開始講話就開始嚎啕大哭,我是說阿花開始哭。哭是有感染性的,本來心情還算平靜的阿美,一聽到阿花在哭,不禁傷感也哭了起來。不過這類還算好,哭兩次後就有免疫性。

接著是阿嬌打電話來。談沒兩句後阿嬌就開始敘述她自己的親戚張三也是得了癌症,化療好久,一點功效也沒有,最近已經開始轉移到其它器官。看到阿美掛上電話後,望著窗外久久不出聲。講一次就算了,以後阿嬌每次打電話來就向阿美報告張三病情節節敗退的戰況。此兩三天就來一次的現場直播持續好幾個月。直到張三進安寧病房吐出最後一口氣才停止。

阿玲來探望阿美,一進門就將一大袋的薑塞給阿花,並說『人家說,化療時要吃大量的薑』。接著阿英打電話來告訴阿美要多吃大蒜,才能抗癌。繼續還有告知吃靈芝及偏方,或是聽說某處有位是癌症神醫之類的好心建議該怎麼處理將是一大挑戰。

當我們去探望病人的時候,真是千萬要小心自己所說的話。

 

註:以上阿美阿花阿嬌阿英皆為虛構人名。若有雷同純屬巧合。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entsa&aid=16952464

 回應文章

客旅貞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10/24 21:52

哈哈哈!嘔吐 抱歉,其實不該笑的,因為知道你寫的是相當嚴肅重要的話題。但是那些探病人的話語和行動實在很無厘頭。

有些華人在探病時一貫口無遮攔,平時愛說什麼,也不經大腦過濾就出口。當然我們不是故意作不知,僅是虛言安慰;但是想想對方到底需要什麼,而不是「我自認為對方需要的」,這之間有分別。如果實在不會說話,乾脆去買卡片,上面都有得體的問候和祝福的話語,每週寄一張也是很好的。

Den(dentsa) 於 2014-10-25 07:25 回覆:

還有來探病的,一坐就好久。也沒看看病人已經是強打精神接待。


悅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23 12:32

我猜癌症病人有時可能也不喜歡別人以異樣的方法對待他們

對他們像平常一樣,説不定反而會讓他們覺得好過一點


Den(dentsa) 於 2014-09-24 06:09 回覆:

悅己說得是。

該以甚麼樣的態度去探望病人道理其實是很簡單,但事到臨頭能不能做到卻是問題。實際上,日常生活裡人與人之間事事都是如此,只是自己的軟弱無法抅著那簡單的真理。接著,一大堆後果就衍伸出來。


新天新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探訪
2014/09/14 07:14

我覺得, 探訪病人, 尤其是癌症病人, 是需要先看些書, 做些行前功課; 那一位阿嬌, 提到張三的病情, 是最不適當的, 她應該改名叫阿花 。而阿花的情節, 算是裡面較輕的一個, 改叫阿嬌好了 。

寫著寫著, 突然想到Den提到的長輩舅爺 。很希望能讀到這兩位老人家的受洗見證 。

Den(dentsa) 於 2014-09-14 08:34 回覆:

哇,不知道阿花和阿嬌是有不同人格特性的代稱。學到了。

舅爺可以是長輩也可以是同輩。此舅爺屬同輩。

實際上我自己就是頭超級大駱駝。我當年受洗後牧師希望我能寫下自己見證。見證一事由自己來述為宜,乃為第一手資料。但舅爺的媽說自己兒子有360度的改變,這應該是很客觀的敘述。『360度』我想是一個感受的描述,科學上應該用『180度』才對。


海天一景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13 21:20
心靈點滴(Patch Adams)的一些場景片段,也許可以當作探病時的參考借鏡。
Den(dentsa) 於 2014-09-14 08:33 回覆:

這電影沒看過。剛才去看了加映片。對片尾的一段話印像很深:

You treat a disease, you win, you lose. You treat a person, I guarantee you, you’ll win, no matter what the outcome.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9/06 01:05

探病最佳方略,送點花(如果病房能放),送點水果(如果病人能吃),

少說多聽,病人最不需要的是聒噪。

真想幫忙,問問病人其他需要,他們需要的幫忙,往往不在醫院內。

Den(dentsa) 於 2014-09-06 09:01 回覆:
安歐門說得極是。但有些人就是少了那麼一根筋,說話內容不符場合及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