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中國人與日本人的自我反省說起
2009/09/20 21:45:56瀏覽3262|回應22|推薦7

有網友推崇日本的高橋敷與台灣作家柏楊,認為社會需要這樣的自我反省者。

我也說說我對這兩位作者作品的感想。先說說我對柏楊「醜陋的中國人」一書的感想。

基本上我佩服柏楊的反省精神與敢於冒大不諱的勇氣。但是,對於他的基本論述,我有頗多不以為然之處。

對我來說,柏楊所見中國人的醜陋面,偏於皮相,不及魯迅所見深刻。或許說,柏楊的心靈不及魯迅冷辣,也不及魯迅的透視力。

但是,我真正在意的不是這一面,不是他說「中國人的壞」說得不夠透徹,而是他見不到中國人之所以如此(就說是這麼壞吧)的成因。從而,他也見不到中國社會的生機所在。這樣的反省,我認為意義有限。

我推崇德國社會學先驅大師韋伯(Max Weber)的「中國的宗教:儒教與道教
」一書的分析,我覺得那遠比柏楊的分析要來得深刻、有力。我個人則希望在韋伯的討論基礎上,能再往前推進,對於中國社會文化之所以然,有更深刻的透視。不過,我承認,我資質不足,雖然自認為愚者千慮,亦有一得,終是難得讀者青睞。

再說日本。說實話,我也不是那麼推崇高橋敷所寫的「醜陋的日本人」。簡言之,其嚴謹度也不是很高。我認為裡面頗多恨鐵不成鋼的心理,而且偏向一種右派思維。換言之,作者本身帶有保守的心態。

日本是很進步,但我認為主要的理由可簡分兩方面,一是集體紀律,一是願意吸納、學習外來強勢文化的心態。反之,與日本人的反省能力關係極淺。我甚至認為,日本人是個很不懂得反省的國家。至今,日本也未曾深刻反省、承認他們在二戰時所犯的錯誤。

日本的集體紀律,我認為主要有兩方面的成因。一是武士領主制與相關的武士道精神,一是日本社會的族群單一性(不是真正的單一,但是終究是高度同源性)與少受外侮的歷史經驗。

武士領主制,相對於中國的文官郡縣制,有遠較強大的集體控制力,同時又有較強的被統治者對統治者的認同感。文官在郡縣中所不能做的強勢措施,武士領主卻有足夠的控制力可以去做。後者要形塑集體規範,遠較前者要容易。武士道作為武士統治狀態的副產品,也比中國文人的所謂「人文精神」更能強有力地形塑紀律精神。

有了集體紀律,也就易於建立集體內部的「信任」(trust),並從而獲得福山教授(Francis Fukuyama)所說的信任社會的諸多好處。

順便說明一點,對我來說,集體紀律與個人自律雖然並不是同一個概念,但是,長期來說,它們還是相通的,也就是說,有集體紀律的社會,就有比較強的普遍自律習性。反之則否。(對於這一點,我和台灣主張人本教育的人的看法迥異。他們偏向認為:他律阻礙自律的發展。所以他們較傾向反對他律。而我認為:他律是發展自律的必要條件。集體紀律很可能是他律與自律的混雜產物。只是,我同意,如果不經某種轉折或昇華過程,他律最後的確可能限制自律走向道德的最高境界。我認為日本人在這裡是會遇到道德發展的瓶頸的。)

日本社會的族群單一性,也許也是個迷思。換言之,他們並不是真的只有單一族群。但是,很明顯,日本人並沒有像中國這樣,幾番受到異族殘酷統治的經驗。這種殘酷的異族統治,最可能的壞處就是帶來疏離感、冷漠感,或者,對道德的無意義感。總之,我認為,經過異族的幾番殘酷統治,使中國社會的整體道德水準下降。而日本則幸運的沒有這樣的問題。(二戰後的歷史此處暫不討論)

我甚至懷疑,部分是因為日本不曾受異族統治的歷史經驗,使他們更能接受外來文化,特別是強勢的外來文化。而中國則可能因為天朝的心態,以及歷次異族統治的痛苦經驗,使中國人抗拒接受外來文化,而在現代化過程中發展格外遲緩。

我這麼分析,當然未必正確。但是,我最後想歸納兩點,一是中國人的反省能力未必不如日本,而反省能力也未必是日本之所以在近代崛起的主要原因。再者,中國終究還是有其根柢,未來發展未必總是不如日本。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iag&aid=3334841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關於中國共產黨革命
2009/09/26 15:46

[2009-5-13]〈一群哈佛的傻子精英〉& [2009-5-16]〈由中國充當範本的亂世歷史教訓〉
http://blog.udn.com/SCFtw2/2955166

黃仁宇在最重要最深沉的地方犯了錯,社會學者可能掉到同一個洞裡。

搞歷史的冀望給出"大解釋",搞社會學的也如此,馬克思當年就是以融冶為務的通才,他犯的錯後來的學問家一直在犯,替他糾正錯誤的是列寧和毛澤東這兩個魔王。 ^+++++^

我是搞自然科學的(生物學),大概比較能實事求是。 ^_____^

.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經常"隨機"談到日本史日本文化日本民族性,舉個例
2009/09/26 15:23
引用文章[2007-12-10] 大和民族史要, etc.

SCFtw2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李敖比柏楊高大得多,魯迅又比李敖高大得多。"
2009/09/26 15:20
引用文章[2007-12-12] 即景說柏楊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思
2009/09/26 11:44

慕陶 老師說:" 我傾向認為階級鬥爭在近代中國可能有其必要性。因為階級間的資源分配失衡已經愈趨嚴重惡化,而既得利益階級極不可能自動出讓已經在手的資源。而下層階級在搶奪資源的過程中,幾乎註定不可能完全溫和、儒雅。"

個人有另外的想法:

回頭看歷史,也許以為近代中國史當中的階級鬥爭好像"必然"發生;但是,它實不該是人民意志所"必要"的。"階級鬥爭"本身是異常殘酷的暴力(它本身不可免的宿命),總然的慘烈和破壞力度驚人!以致扭曲人性的善良那面,以及順勢培養的獨裁或極權統治階段也是扭曲人性讓人心底不由對生命失望或絕望的!從這角度,個人說它"非意志上"的"必要"。

但是歷史上它發生了,而無數生命的犧枉逝墊底,後代站起來了。幸好,與世界的接觸逐漸消褪極權時代的暗影。歷史沒有"如果"。個人仍不免一想,假設沒有發生那段天昏地暗的龐巨混亂,這個曾不堪負載的古國,會不會與另一個古國印度一樣被強國殖民(大概更悲的瓜分)二百年呢?掙扎浮沈中在心理上對抗而更古腐保守呢?

一時有感,不能多說,個人閱歷太淺了。只是有一份對人性善面的樂觀:前進改革在平和中較為健康。"鬥爭"到底是異數,是悲哀,最好得倖免。


GolfNut — 無心的邂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就教版主二三事
2009/09/26 06:18

慕陶先生的是有學問。

我從不曾研究過社會學,印象中只在高中時買了一本薩孟武的書﹝好像是協志工業出版的﹞來翻翻,算不上瞭解。

我對共產黨﹝而不是共產主義﹞只就當今事實層面來看,與反共教育無涉。學理工的我,從來也不在意反共怎麼回事,和我的社會學差不多,幾近一無所知:

第一,他們的黨騎在國家之上,國家為一黨所綁架,更凌駕在人民之上。這與兩千年前孟子就已經知道,現為普世價值的民主理念:「民為重,社稷﹝國家﹞次之,君﹝好比黨﹞為輕」完全相反。這當然是錯誤的。

第二,他們的極權專制現世無人能出其右,即使中東的回教基本教義國如伊朗也至少還有個選舉制度﹝只是現任總統作弊﹞,北韓的金正日庶乎近之。

第三,他們大量破壞自然,造成無可逆轉的嚴重污染,即使首善之都的北京也永遠是一片灰濛濛的,長江和黃河就更不用說了。

第四,他們大肆摧毀中國幾千年來的古老文明,人文道德完全喪失殆盡。如果您此生從未聽聞一個大陸人對某件事說:「這樣做對嗎?」記得下次聽到要寫下來。是非對錯於他們幾乎無意義。

我共有十條,文檔翻一下 copy/paste 出來就有,在此雅不欲贅述。就算階級鬥爭至善上好也掩蓋不了共產黨的逆天悖人,惡貫滿盈。

出岫閒雲(chiag) 於 2009-09-26 22:31 回覆:

其實我大體同意Golf Nut的論點。我無意全面肯定中共的所作所為。但是,我比較傾向認為近代中國可能有必要進行一場階級鬥爭,否則廣大貧農難有出路。

至於,目前實際上中國的貧農是否已經出頭天,當然也是可討論的問題。不過,依我的推斷,當前中國貧農的處境應該比二十世紀初時要好些。這終究也是共產黨的功勞一件。

我們此刻或可不必再以激越的態度來看當年國共之爭,可平心靜氣些,更理性一些,也以更寬廣的、諒解的觀點與態度來看事情。這對未來的兩岸發展當有助益。


aminobenzene
當然
2009/09/23 08:05

中國領先日本了幾千年 落後日本由甲午戰爭起不過一百年 十年河東轉河西 好壞照輪 中國當然會再度登上龍頭寶座

談中國不要忘了 中國是絕對菁英(或寡頭)統治的國家 與台灣全民玩政治大不相同 以我個人接觸到訪學者,官員經驗 大陸未來領導階層 方方面面都不輸我們甚至西方 而他們的企圖心與自信心 簡直令人有些畏懼 

所以大陸中下階層或許不及我們 但他們根本無法影響中國前進方向 台灣人必須了解這點


aminobenzene
好壞參半
2009/09/23 07:42

"而中國則可能因為天朝的心態,以及歷次異族統治的痛苦經驗,使中國人抗拒接受外來文化,而在現代化過程中發展格外遲緩。"

我同意這句話 但有一好沒二好 反之亦然 中國能在次殖民地下 未分崩離析 仍有大批仁人志士 為復興中華奮鬥不懈 天朝心態絕對有一定作用 而自改革開放後 中國能迅速崛起 民族優越感是重要因素

八,九年前中國某省市科委主任(留德博士)來訪 官樣文章完後 所中大陸同事請其一行吃飯邀我作陪 由於有前後期同學之誼 大夥聊得非常愉快 隔桌幾位衣冠楚楚的食客 不時投以好奇眼光

主任問 隔壁是啥人啊

我說 日本人

主任 小日本 給咱們二十年 肯定把小日本拿下

如今中國行將超越日本成為第二大經濟體 僅短短十年而已


江湖外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從中國人與日本人的自我反省說起
2009/09/23 07:21

同意你對魯迅柏楊的見解.李敖就比柏楊透視力強.

日本人的歷史; 始終沒有真正否定過自己的傳統. 當然也就不會對二戰認錯. 但是日本今天的強, 也是她始終保持著傳統精神的原因. 外人羨慕日本人精緻的生活, 卻很少人認同日本人的傳統倫理. 即使台灣人天天喊切腹喊的震耳欲聾, 你卻找不倒半個台灣人,因為愧對自己無力對工作盡完全的責任, 從而自殺的個案. 因為台灣人(包括中國人)自幼至長的傳統養成和日本人根本 上不一樣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中國人說話!
2009/09/23 00:02
我總是打X, 而且是打兩個XX.

要了解中國人,問我就好!

出岫閒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兩陣營的和解與觀察觀點、分析框架
2009/09/22 21:59

首先感謝愷悅與丹華兩位的回應,於我心有戚戚焉!丹華說到中國人的顛沛流離,確實是必須同時考慮的因素。當然,此刻的中國人就比較有條件冷靜下來,好好思考,尋找問題的根源與解決問題的途徑。

對於Golf Nut的回應中所提到的三個制約條件,對於前兩者:生活水準與教育程度我高度同意。至於共產赤化因素,我有一些不盡相同的想法。

我知道,每當我說到我對共產主義運動對近代中國的影響與意義時,就很容易與人意見不一,甚至引起爭執,對此我也覺得頭疼。不過,我還是試著坦率直言,以便能漸進獲得真正的共識。

我身在台灣,受過長期的反共教育,所以,對於一般台灣人(廣義的台灣人)的反共思想,我完全能理解。甚至在長時間裡,我也有高度類似的想法。不過,總之,現在的我畢竟想法上已經有些改變,所以與典型的反共思維漸漸就有些出入。

我想法的改變大致從兩方面而來。一是因為我主修社會學,而社會學裡的顯學之一就是新馬克思主義或批判理論。長期受到薰陶,所以,對於馬克思思想與共產主義有些不同的理解。以此為基礎,另外,我也重新審視近代中國的狀態與問題,並思考中國的可能改革途徑。從而,也在想法上產生了一些改變。

我並不會因此就完全變成一般大陸共產黨人的觀點。但是,我確實對於中國共產黨在近代中國的影響與意義有了基本的不同的看法。

其實我在相關的網路討論中已經表白過我的想法,譬如我另篇貼文「國共內戰不僅關乎勝敗,更是中國自我統合、轉型路線之爭」中,我就簡單表示了我對共產黨的「階級鬥爭路線」的意見。我傾向認為階級鬥爭在近代中國可能有其必要性。因為階級間的資源分配失衡已經愈趨嚴重惡化,而既得利益階級極不可能自動出讓已經在手的資源。而下層階級在搶奪資源的過程中,幾乎註定不可能完全溫和、儒雅。

我還猜想,老蔣很可能真的錯估了情勢,不知道底層的中國人心是偏向階級鬥爭路線的,而他們可能是壓倒性的多數。共產黨的路線選擇「正確」,因此贏得了內戰的勝利。

我把「正確」兩字加引號,因為這極可能是從某種特定觀點所得到的結論。但是,總歸近代中國的共產主義路線並不是從任何角度看都不正確。當然,我們很可以從某些觀點指出共產主義對中國社會的負面意義。但是,總之,今天的我們,不能不嘗試超越先前偏於資產階級或小資產階級的反共思維,從一個更寬廣的分析框架來看問題。至少,試著給共產主義的意義一個比較公平的理解。不嘗試在觀點、框架上超越,恐怕對我們沒有好處。

我為了闡述以上的一些想法,還曾與一些網友產生了爭執。這樣的結果,實在非我所願。因為,我期盼藉著較長的時間間隔與更冷靜的思考,或可有利於反共與共產陣營間的互相理解,進而達到和解。但是,我這樣的提暢,本身就引來了爭執。要實現兩陣營的和解,實在不易啊!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