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21 01:41:48瀏覽2283|回應14|推薦27 | |
用林徽音的【別丟掉】談新詩 從來沒把林徽音的白話詩作品列為經典。她的詩作在格式上面存在相當的干格。怎樣讀,都難產生 Flowing smoothly,或 Flowing smoothly with some ripples。她的詩讓人感覺如一盤豆腐,有的切得方方正正,有的有如亂刀下的零丁四落。 為何出現如此現象?這要看看當代白話中語結構了。民國以後的白話和元明清三代白話極不相同。民國後的白話一半出諸自然,一半,人為模仿歐西語言,更精確的講就是模仿英語。正因為這種本質,使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和古典產生隔閡,在白話詩的認識上面又發生中西語法混淆的現象。林徽音的白話詩是最好的反面教材,讓我們知道她並沒有古典詩詞的修養,白話詩寫將起來,在語法上固然能和英文互通,卻忽視了英詩的格律。一盤豆腐在這種狀況下,板正的少,零丁(畸零)的多也就不意外了。 我們使用的白話,原則上模仿了英語句型,也就是主詞 +動詞 +受詞/補語。照著這種句型,往往一行要寫很長才成一句。寫得很長,或短長不齊,就很難形成韻律。英詩碰到這種現象,採用斷句轉行(enjambment)法,把一句話切成兩行。既然是斷句,第一行沒有句尾,當然也沒有標點了,標點置於第二行的句尾。 林徽音碰到了同樣的問題。白話文的語法類似於英文,滿足一句話句型以後就是一句話,不能滿足句型就不是一句話,不能使用句點。她看到英詩有斷句轉行,也就任意的斷行造成句子碎裂,這就是我講的零丁(畸零),讀起來哪裡還有Flowing smoothly,或 Flowing smoothly with some ripples呢? 我把林徽音這首《別丟掉》原文加入了斷句轉行(enjambment)註記,那些地方均需斷句轉行,和英詩一般模樣。也校正了標點。當代人打電腦寫東西,搞出了壞習慣,猶如寫詩一般,每一行後面都不加標點,這是完全違反白話文規矩--一句符合句型要求後,就該有標點。這是硬性規則。反過來講,一行不滿足句型要求就不能在尾部搞任何標點,也是硬性的。白話文的句型與文法,和英文吻合處高達70%以上,根本沒必要再編寫白話文文法書,拿英文文法來使用大致都通的。 林徽音這首詩懷念徐志摩。徐志摩和林徽音甚麼情感?已經很難推測了。徐志摩寫的《康橋日記》,在林徽音強行索取後,應該是銷毀了。那裡面記載著兩人不為人知的交會後「互放的光芒」。當然,她寫徐志摩的一些詩隱藏了很多。畢竟林徽音嫁給梁思成,有一對兒女。她不願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林徽音把《康橋日記》銷毀了,為了她的家庭,可以諒解的。又何必多事,寫了這些詩呢?《人間四月天》拍成電影,讓她的兒子很難堪;梁思成在她死後五六年,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要和他的助理結婚,我認為梁希望有第二次機會吧。那一年梁61歲,大可不必如此。不過,擺脫林徽音和徐志摩的陰影,拾起第二次機會,或許對梁思成來講是必要的吧。不過,他有沒有想到,把新婚妻子又拖入林徽音的陰影中呢?總覺得梁思成少讀佛書了。某個角度來看,徐志摩還真是人間四月的惹禍精! 本詩頌揚徐志摩的「真」,以及他對林徽音講過的一句話(山谷中的回音)。也就是說,林徽音自認是「回音」(Echo)的話,徐志摩當年講的話,林徽音重複了那句話。 原詩雙括弧的部分,為我略做的改寫。可以看到林徽音斷句轉行(enjambment)的部分造成割裂,並不妥當。
【別丟掉】 林徽音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enjambment)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歎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使人不見 (enjambment)
夢似的掛起。 ((似夢的散佈))
你問黑夜要回 (enjambment)
那一句話 —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enjambment)
有那回音!
發表於: 二十一年夏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嘉義大學對林徽音本詩中的一句話的錯解,原詩文句如下: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使人不見 (enjambment)
夢似的掛起。 ((似夢的羅列))
該文作者認為這一句話的意思是這樣: 「滿天的星」如昔,全都和過往「一樣」;但「人不見」了——「你」不在了,這一切只是「夢似的掛起」 參照嘉義大學刊發的原文: 我認為作者的錯解,因由於林徽音的斷句轉行(enjambment)。英詩的斷句轉行都斷在整齊音數的音節上面,林徽音的斷句轉行隨她高興,並無規則。一樣的月明,一樣的隔山燈火,(一樣的)滿天的星是三個景象,因為徐志摩的消逝,使人再也看不到似夢的羅列。這一句話,把折斷的五行還原成一行,立刻就很清楚了,如下: 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夢似的掛起。 ((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似夢的羅列。)) 我們必須了解林徽音認為徐志摩具有如夢似幻的美,卻不真實。她最終選擇了很真實的梁思成。所以,一旦缺少了徐志摩,「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再也沒有如夢似幻的美了。月明就是月明,隔山燈火就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就是星子,很難在朦朧中兜起來(羅列)了。
此處,我想告訴朋友,英詩根據英文本質,每一句話幾乎不違背這種語文的句型與文法,譬如說,英文不准許無主詞,也不准許無動詞。英詩中若有無主詞或無動詞情況,那一定符合省略的原則。古中文無此限制,古詩詞因此可在七言、五言,甚至宋詞長短句中輕易的經營了緊湊的句子,沒必要斷句轉行 (enjambment)。白話詩和英詩近似,當然不保證一行就是一句。行間不排除有斷句轉行。然而,在朗讀的時候,白話詩也是一句一句的唸,和英詩沒有兩樣。違反這種原則,白話詩干格齟齬,拗口極了。把拗口的新詩拿來譜曲,每小節如何對應呢?愚以為,要譜曲,就要把斷裂的詞句整合為一句一句,如此譜曲者可以用眾小節來搭配。英詩來講,朗誦一句一句的,究實而言,實為散文,白話詩亦然。唐詩、宋詞則不然,那種文法和白話中文不一樣。在朗讀時,也不是散文。
下面這段,我把這首詩攤平成為散文。我們會發現,攤平了以後,精煉的散文使我們更能了解作者的含意,也更通順流暢。要我寫新詩,就用這種攤平法。每一句都是完整的。
假如要像林徽音那樣寫新詩,也是可以的,標點讀號要清楚,斷句轉行照規矩來。依照英詩的斷句轉行原則,每次斷句,要斷在能使每行音數都很接近的地方。
本詩譜曲後的情況,可參考下面的視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qhD5UUpsA 請注意本詩經過譜曲後,譜曲者把各小節和原詩文句的搭配。 下面是我把林徽因的這首詩攤平後,成為散文的模樣。我認為,這樣反而比較流暢(Flowing smoothly)。中文新詩直到今天依然閃脫不了這個問題。它的原因就在白話文太接近英文了。看看明清的小說,不管是《金瓶梅》或《紅樓夢》,每章回前後所寫的詩詞,採用了元曲或當代戲劇的曲牌,如【山坡羊】、【小桃紅】等,用語都是當時的白話,絕沒有新詩的拗口。因為明清的白話並非是當代白話,天然生成的中語白話,沒有絲毫英文成分。這是很重要的認知。 【別丟掉】 林徽音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現在流水似的輕輕。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現在似流水的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歎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夢似的掛起。 ((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似夢的羅列。))
你問黑夜要回那一句話 — 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著有那回音!
發表於: 二十一年夏 *「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夢似的掛起」。意謂:滿天繁星,僅僅是繁星,卻再也見不到散布夜空的群星給人似夢似幻的感覺。依照林徽音的原文,不只滿天的星子,還包括了隔岸燈火與明月,共三個景物。 **山谷的回音。假如徐志摩當年對著山谷喊一聲:我愛妳,林徽音是回音,回音當然是:我愛你。這首詩,當林的兒女為了孝心出版時,向眾人解釋,他/她的母親寫這首詩是給他/她的,說得通嗎?我講林徽音著相了,寫了這些詩倒不如不寫。讓梁思成看了,當然在她死後不久(我們不忍講在她死前),就和助理在一起了,沒多久鬧結婚。林生存的年代稍早有浪漫主義,接著又有頹廢文學。那是英國。這中國民情很不一樣。當時該用腦筋想想的。從另一面來看林徽音,她並非遮遮掩掩的人。這就難了。我認為選擇不說不代表是說謊。不說就可以了。以上所說本於事實做得推論。林徽音確實讓她的兒子欲辯無門,難受得緊。梁思成倒是還好。夫妻個是個的,母子有斬不斷的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從未寫過任何新詩。或許旁觀者清吧。新詩的一些問題,何止林徽音的作品呢,聞一多寫的一些新詩有同樣的現象。徐志摩是此道高手,他的膾炙人口的新詩如【再別康橋】,用了類似駢文的手法,【偶然】雖然格式上使用的英國的一種小曲,不脫古詩詞的味道。流傳甚廣,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不認為把林徽音的詩作拿到台灣的大學裡面,當作是新詩模範在那裏推廣是很好的做法。取徐志摩的新詩作為中文教本是可以的,卻要教師搞懂徐志摩間架了(bridging)古典中文詩詞與新詩的本領,分析結構時告訴大學生這種特質。把林徽音的新詩拿來大肆鼓吹,所有的學生後日所寫的新詩都和林徽音寫的差不多,新詩就無法突破瓶頸了。唯有徐志摩的新詩才具有承先啟後的功能的。白話詩詞的選用要精選。 我可沒興趣給台灣的大學出主意,網路寫寫就算了。台灣的中文教育該怎樣,管不著了。就讀的學生自求多福吧。 ________________ 在本文之後,貼出我翻譯李商隱的兩句詩樣本。很久不做翻譯了,也不接受委託。翻譯會要我的命。
英譯中詩時,要注意英詩每行有音數,音數構成音步。有押韻。翻譯無法滿足所有對應要求。我無法弄出押韻,但經營了每行整齊的音數為12,以抑揚格來計算,六音步。由於李的中詩兩句是對句,英譯使用兩句句法類似來形成對句的感覺。如下:
春蠶至死絲方盡 The Spring silkworm dies of giving off all his silk. 蠟炬成灰淚始乾 The crying candle dries out tears till burnt to ashes. 原詩沒有斷句轉行,英譯時也沒有斷句轉行。本詩若是完整翻譯的話,不保證一定沒有斷句轉行,盡量做到一行12音數。 可以給喜歡中詩英譯者參考此種格律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我給與瑀璇創作新詩的建議,朋友參考:
馮濟灝 給瑀璇 :我看了妳把西洋古典樂曲當作題材寫詩。十分讚賞。也說明妳對音樂和詩有交融的體會。很多年前,當我十分落寞孤獨的某夜,突然很感動蕭邦幾首夜曲,那裏面有幽怨,有激情,激情是無助的激情。我落淚了。因此相信音樂和詩有交融點。以西方樂曲來講,我認為白話詩學好了,最能和西方音樂交融。白話詩也有好處,那是當代語文,和西方容易對口。以妳懂音樂的背景來看,白話詩比古詩詞優先磨練。當然,若是這一步走穩了,第二步可以自己研究中華音樂,先從詞曲和詞的搭配上著手,如此則進入宋詞和元曲的世界了。沒多少人有此優勢,應善用。記在心裡:中華詩詞源於歌,又依於曲,和音樂有分不開的關係。所以古人有度曲為詞的說法。可以仔細想想我的話。預祝妳在這個領域的成就。 馮濟灝 給瑀璇之二:我沒有讀過太多白話詩,印象中席慕蓉寫得很好。可惜當時我沒研究詩詞史,並未分析她的作品。她的詩中有畫的。徐志摩的偶然和再別康橋,我把結構仔細分析了,那篇文章居然遺失了。真可惜。徐志摩的詩可拿來參考。這篇文章分析林徽音的這首詩,妳可以看到攤平展開她的原詩以後反而更有詩意。在斷句轉行時,自己多注意一點。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英國商籟(十四行詩),妳選幾篇原文讀讀看。我推薦John Keats和William Blake兩人的詩作。不必讀很多,幾首就夠了。必要時,查字典也要硬讀幾篇,博取經驗。好了,說到這。也祝妳新春萬事順意,元宵賞燈快樂。我們這裡沒春節,也沒元宵的。多倫多為異國。我們連湯圓也沒有。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