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縷曲》原由
2015/02/21 07:57:09瀏覽782|回應0|推薦14

《金縷曲》原由:

 

昨夜觀中國所製京劇《金縷曲》,又回味了顧貞觀所寫金縷曲兩折,深受至情感動。人間詩詞果真不朽!

 

下面為京劇《金縷曲》視訊,可以觀看。不過看之前,可先看本文,會有幫助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Ciym9eb3XQ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dslq5sBOO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縷曲》原由

 

CHF說明:下面這段不是我寫的,網路上隨手抓的。省了打字累人。如下:

 

這闕詞的緣起

 

發生在清朝初年

 

二位知交--

 

顧貞觀與吳兆騫一段感人肺腑的患難故事

 

 

清朝初年的「詞家三絕」分別是陳維崧、朱彝尊與顧貞觀。

 

貞觀生平見在史冊,曾任康熙時之國史院典籍與內閣中書。著有《彈指詞》、

《積山岩集》等。

 

順治十四年,吳兆騫因事被株連而流放寧古塔多年,一直受苦於天寒地凍的邊塞之外。顧貞觀與兆騫一向情同手足,為救吳兆騫而奔走呼號,遍求滿朝權貴。十年後,顧貞觀又輾轉見到兆騫的求救函:

 

「塞外苦寒,四時冰雪。嗚鏑呼風,哀前帶血。一身飄寄,雙鬢漸星。婦復多病,一男兩女,藜藿不充。回念老母,瑩然在堂,迢遞關河,歸省無日……」。

 

貞觀讀畢情緒激動而怎能成眠?是夜 在北京千佛寺大雪之夜,作出了這千古一詞--《金縷曲》二闋,此詞號稱「千古絕調」。

 

當這闕詞呈上後竟使號稱有清第一詞家的當朝貴公子納蘭性德為之泣下,因而甘願決定冒大不韙,祈求其父明珠相援;康熙二十年,兆騫終於遇赦歸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F說明:這以下全是我寫的。如下

 

流放寧古塔究竟怎回事?

 

此處,須知戲劇的渲染,未必是真實的歷史背景。滿族起於東北,先宋之時,已經發展了高度文化,漢化深。明末入關前,不但有相當文化,東北正是發源地。尤其與朝鮮交界地帶更是原始的女真故地。入關之滿族頗為重視東北區域。一般漢人要出關甚難。該區域均有清將駐守。論其原因,東北為中國之緩衝地,清皇族豈能掉以輕心?

* 康熙時代,與帝俄交戰勝,康熙帝並厚讚邊將,自己也多次巡視,可知重視東北經營。

 

罪犯流放寧古塔,當然境遇稍苦,卻非死地絕境。黑龍江一帶有將軍把守。與其說寧古塔為不毛之地,不如說一干人犯置於該區域,有清軍監看較為恰當。

 

流放寧古塔者,多為文人。並無顛覆能力,更無反意。這是清廷的手段,而非刻意的報復。紀昀(曉嵐)也曾被流放西疆。不足為奇。這有似軍中的關禁閉。指揮軍官不願意上報部屬有罪,招致軍法嚴厲審判。便宜之計,關關禁閉就算了,連惡記錄都沒有。一般百姓根本不知禁閉是甚麼處罰,認為是活地獄了,不甚了解軍法審判重、禁閉輕的初始目的。關禁閉弄死洪仲秋並非禁閉的原意。吳兆騫寧古塔二十三年流放,歸後滿族權貴納蘭性德數度幫忙,甚為禮遇。他若是有惡記錄,那是誰也不敢理他的。如此看,清廷的流放寧古塔確實有如關禁閉。

 

*****

 

丁酉科場案與吳兆騫本事

 

順治年間,在江南舉行科考,甄選人才。放榜後,落榜者不服,於是大鬧,謠言鼎沸。清政府有意示威,重辦考官以外,把應試者移往京師複考,吳兆騫為其中之一。複試之時,考場嚴峻,吳兆騫嚇得無法竟文。也因此被判定原試作弊,流放寧古塔。吳兆騫實為冤枉。清廷的流放寧古塔固然是重刑,其中也有輕放:准許家人同赴團聚,在流放地放鬆管制,給與相當自由。簡單的講也就是把這些文人強制移民,殺雞儆猴罷了。滿族統治者了解士子多嘴議論之惡習,宜於威嚇與打散。康熙帝廣讀中華書籍,更深入西洋算學與三角幾何等,內心未必真看得起這些文人的。

 

康熙固然自負,倒也愛才。吳兆騫在寧古塔的前三五年當然吃了苦了,後日一家團圓,又蒙鎮守將軍延聘西席,深受禮遇。文才不但得到滿族第一風流人物--納蘭性德(容若)賞識,後日賦文也得康熙點頭,流放二十三年後,因此得赦。

*王國維評納蘭容若極高:王國維: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吳兆騫能獲赦,另有摯友用盡心力,此人就是顧貞觀。顧貞觀為吳兆騫之冤,多年陳情於納蘭性德,性德又求其父--納蘭明珠施展管道以救吳。顧更寫有摯文--【金縷曲】兩折,寄與吳兆騫,納蘭性德讀之,為之涕下。2014年,中國所編製的改良京劇,正以顧貞觀與吳兆騫的兄弟情誼為主題,更以【金縷曲】兩折為引,以極高的藝術水準感動人心。劇中顧貞觀之真情淋漓透徹,不悖史實,吳兆騫一角則含有渲染。

 

渲染者何?吳兆騫有才,才不及杜甫,學不及王夫之,王夫之藏身山林,不求清祿,兆騫因科考罹罪,肇因於無膽識,複試驚嚇手抖,不能成文。有上才,卻非上上。戲曲名為《金縷曲》,蓋以顧貞觀千秋傳世之【金縷曲】為名。可知兄弟情誼方為主題。明矣!

 

*******************

 

《金縷曲》大戲

 

中國所製《金縷曲》大戲為2014年精品。原為郭啟宏所寫之話劇。中國集結了北京、天津、上海以及台灣京劇/戲曲專家編寫京劇《金縷曲》。本劇看似中華京劇。我觀該劇,發覺除了傳統京劇頭面外,也暗藏莎士比亞等西洋戲曲藝術成分。更兼具京劇傳統唱腔與曲牌與西方歌劇概念。自為佳作。

 

本劇,貫穿全局者,即是兩折【金縷曲】。顧貞觀此詞,不惟工整,用典貼切,更在真情流露,無怪納蘭性德為之搵淚。戲劇悲劇暗筆放在吳兆騫雖在寧古塔受盡折辱,皮相來看,一身傲骨,磨之殆盡,實乃深藏本心,本心依然。戲劇的捕風捉影正在兆騫雖為流人,卻與滿族權貴多有來往,並受照應。實則滿族漢化深,一面打壓士子,一面尊敬才華。康熙帝固然是中華歷史中,第一學者皇帝,納蘭性德為滿族風流人物,黑龍江將軍,禮遇教席,絕非傖俗小明王朝可望項背。吳兆騫生於明清交會時代,能遇貴人,也算幸運了。真實的吳兆騫,怕是缺了幾分鐵骨錚錚,也未必猥瑣不堪。較一般士子有才罷了。戲與真實往往有差距的。戲能有七分史實,三分虛構就可以了。

 

觀戲朋友宜將史實做參考,融入三分虛構就行了。莎士比亞的歷史劇何嘗不是三七分配呢。

 

從寬看,我等對於兩岸政治有定見,也不妨礙觀賞中國質優的文化創作與傳承。改革開放後,中共主政者明白:破壞傳承與文化決不可能使中國擠身大國之列。於是暗自掩蓋毛澤東政權之荒謬,企圖恢復中華文化。固然無法析離政治統戰成分,如以孔子學院滲透各國學界就是可笑之至。但是中國真正的目的還是希望一個大國能有自發的文化,方向並無錯誤。

 

文化之根在民,文化寓意在歌唱戲曲等民藝。早年中共革命時代,陣中有識者甚眾,了解周文化精髓,深入民間采風。毛澤東破壞了一切。改革開放之後,中國政府落實了采風精神。

*采風正是詩經遺世的內容。要在採各地民謠歌曲,探知民情,用做施政。采即採。

 

也因此,中國容納了台港新加坡等處以及國內流行明星歌星與偶像,彼等能賺大錢,生活允許某程度的腐敗,彼等卻毫無高層次價值。培養京劇、崑曲與民族藝術者為正辦。賦予這類藝者藝術家之地位,並受國家培養。表現優越者,授共產黨員資格。也就是說,中國正辦的領域,頗有可觀。《金縷曲》大戲正是中國的正辦作品,那絕非台灣的綜藝節目。

 

不妨看看,或有收穫。

 

*****

 

 

 

《金縷曲》之一

 

季子平安否?(注一)

便歸來,平生萬事,哪堪迴首?

行路悠悠誰慰藉,母老家貧子幼。

記不起,從前杯酒。

魑魅搏人應見慣,總輸他,覆雨翻雲手。

冰與雪,周旋久。 淚痕莫滴牛衣透,(注二)

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

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注三)

只絕塞,苦寒難受。

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注四)

置此札,君懷袖。

 

注一:春秋時代,吳國有王子吳季札,學識人品當時之冠。人稱季子,又稱延陵公子。吳季子觀各國之樂能知各國之風,了解周文化至深可知。此處以吳兆騫比擬季子,尊敬吳兆騫的才華與品德。

 

注二:牛衣為農家嚴冬時節,以茅草等為牛鞭織的禦寒外套。此處用以喻吳兆騫在寧古塔,以牛衣禦寒。

 

注三:「數天涯,依然骨肉,幾家能夠。比似紅顏多命薄,更不如今還有。」意謂:不管如何,至少骨肉相聚,紅顏薄命,沒命了。而吳兆騫依然有命,也算退而求其次了。

 

注四:「廿載包胥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此處用典,意為:申包胥自誓,必救楚國,廿載之後,楚有難,包胥救之。踐了前言。時間有多長?直至老鴉(烏鴉)頭變白、馬生角為止。此處明白了救吳兆騫之志。

 

《金縷曲》之二

 

我亦飄零久。

十年來,深恩負盡,死生師友。

宿昔齊名非忝竊。

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僽。(注一)

薄命長辭知己別 (注二),問人生,到此淒涼否?

千萬恨,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時,冰霜摧折,早衰蒲柳。(注三)

詞賦從今須少作,留取心魂相守。

但願得,河清人壽。

歸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傳身後。

言不盡,觀頓首。

 

注一:「試看杜陵消瘦。曾不減,夜郎僝僽」杜陵是一個地區的地名,該地區貧瘠困苦,雙關語則指杜甫,同樣是窮困的意思。此處講得應該是杜甫;夜郎為古國名,李白曾貶夜郎。僝僽,折磨的意思。本句為對句:「杜陵消瘦」指顧貞觀自己,「夜郎僝僽」指吳兆騫。

 

注二:「薄命長辭知己別」。說的是吳兆騫妻子死了,又見不到知己的自己。

 

注三:「冰霜摧折,早衰蒲柳」。也是對句,講吳兆騫在北國受盡冰霜,自己雖不在北國,卻體質不好,未老先衰。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f2013e&aid=210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