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5 07:37:33瀏覽1247|回應0|推薦6 | |
二十四詩品之二:沖淡
今年元月初識 MS. 朵雲,頗喜愛她的詩詞。MS. 朵雲向我提起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當時根本不知世間有此文。近五個月來,先解析詩品第一之雄渾,今日來解之二的沖淡。今日之我,讀書求慢不求快,人生求拙不求巧。還是要謝謝朵雲。我的文字十分枯燥無趣,依然一路支持我。委屈了。無以為報,只求每解一詩品,均有透徹之看法,為朵雲以及其他朋友參考。
原文: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猶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歸。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違。
「沖淡」採道者意境談詩品。若以唐宋詩詞為例,或可在王維詩作中尋找。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談修養:欲為沖淡,必先求孤獨,惟有孤獨中方可得微細中之妙韻。飲之太和,亦言修養:必在胸懷間,孕生陰陽合德之太極,方能與鶴共飛昇仙。
由於上述修養頗為抽象,司空圖遂以喻來說明,其喻直取王羲之蘭亭序之文字*,稍加變造。謂:獨處默飲太和,則如惠風沾衣,動搖滿懷,「荏苒沾衣」,狀似無還有,斷而不斷;「閱音修篁」,篁者,竹林也。意為體察竹林中極細微之竹音(因風動竹葉),不論惠風或竹音,在衣裳,在心頭,久久不散,故曰:「載歸」。 這種詩品定性為:遠看不深,近觀甚稀,物理正常現象多為遠看不深,近觀稍深,此為其反;粗觸似為一物,握之猶如空氣。原文為:「遇之匪深,即之忽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脫者,渾也,渾者,模糊卻體在之意。
* 見王羲之蘭亭序文: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修林即為修篁;惠風當然為惠風。可知司空圖談本詩品,心中所想,正是王羲之蘭亭序所述。
「似有還無」+「似無還有」 是為沖淡。無道者沖淡之性,難有沖淡之詩。佛、道差異即在此。空、有兩宗講空即是空,空為真實狀況,修佛要旨乃在破除感官與心頭所見之「有」為幻覺。道家則以修行進入「似有還無」+「似無還有」之境界,如此可飛仙。這種境界其實是「有」而非「空」。兩者形上概念不同。本詩品受道論影響,而非佛境甚明。佛境本無詩,詩者幻也!
世人多以為唐代四言為詩,此為謬也。四言源自詩經,原本是詩,然則進入漢代以及魏晉南北朝後,多用於漢賦與駢文,已非詩矣。唐代以四言為銘文,為贊詞。可稱為韵文,卻非詩。司圖空之二十四詩品行文,均為韵文。司空圖之二十四詩品行文,均為韵文。韵文為一統稱,四言韵文不押韻,多用於陳述,具有賦之本質。 |
|
( 創作|詩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