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縷曲》的聯想--回應朋友
2015/02/22 16:32:50瀏覽652|回應3|推薦14

《金縷曲》原由之二--回應朋友

 

 

 

下面是我至少五六年功夫了解戲曲的心得。都無章法。

 

 

 

我從研討詩詞開始,從而了解戲曲。這些年領悟了這些領域的一些東西。與朋友分享。

 

馮濟灝 回張谷源:

 

你我都是學歷史出身的,也都了解,歷史評價,在於公平。

 

中國共產黨的結構是不能久長的,裡頭有致命的缺陷。這未來的三四十年,可以看成是從舊中國到新中國的過渡。過渡期的政權在中共手中。新中國時代尚未來臨。

 

過渡期中,中共畢竟也做了一些百年大計。這些大計到了新中國就成了Legacy。情況和千年日本的演進類似。中共逐漸在修復一路破壞掉的東西。不肯修復的話,中國就和菲律賓那種國家差不多。連南韓都比不上,別說和日本比了。

 

 

 

這京劇,被中共視為修補文化的必要,投諸了心力。京劇糾合了好幾個劇種生成的。使用普通話。不過這種普通話是明清的普通話(接近明代小說裡面的語言),又夾雜有唐宋的漢語,不完全是今日的通行語。對台灣人來說更有困難。

 

 

 

看京劇有必要看字幕。其中唱詞與說詞往往頗優美。我常常和朋友講:要把白話中文弄好,第一本參考書就是《水滸傳》。那是舊白話文,今日白話文的前身。京劇的唱詞和說詞也有這種學習效果。

 

* 沒介紹《紅樓夢》為教本,不因為它不好,因為我不喜愛《紅樓夢》裡面的男男女女,煩!不然,那也是一套白話教本。

 

** 明清小說,甚至於當時的崑曲(如湯顯祖寫的劇本)都是白話文寫的,並非是文言文或是古文。那種白話文和今日白話文已經有了斷層。貫穿比較好。不管新或舊的白話文都是白話文。也就是說,中文有兩種;一種專用來寫文章,那是文言文,一種必須老少咸宜,上自王公,下至販夫走卒都用的口語變成的文字。這後者嘜,用在戲曲之中,不然有多少觀眾能聽懂呢?

 

台灣的歌仔戲與客家大戲不屬於京劇這一類。屬於南方歌戲的一種,和黃梅戲頗像。那是另一類戲曲了。裡面同樣含有文化成分。只可惜台灣政府沒有用心培育。戲班子無法自己創造深度,只能往大排場方向走,如《白蛇傳》找來噴水車搞水漫金山寺。我認為從深度上著手才對。戲班子須要政府獎勵,指引深度開發的道路。政府猶如父母,要牽著兒女的手走路方好。台灣人民依然有傳統個性,乾枯的心田就像乾枯的大地一般,人民望天興嘆。盼望有領導者如天之佈雨。正是徐悲鴻油畫的《奚我后,后其來蘇》的本心。那和美國個性不一樣。美國政府把制度弄好了,人民自己懂得怎樣運用制度;台灣人民是要政府拉著手走的。李登輝倒是明白台灣個性。他講過:自己猶如摩西,帶領人民出紅海。這裡面的含意,識者知道甚麼意思。政府不是摩西,人民走不出紅海,也找不到家園!無怪周文化強調士責,士就是摩西。

 * 葉青是很敬業的歌仔戲班的園主。她講過:要唱歌仔戲,須多讀古文。她有可能不知道,那是舊白話文。一些七字調和都馬調遣詞結構上,介乎舊白話文和非正統文言文之間的折衷。若是政府有輔導,她的疑惑,有人指點。誰給了她雨露呢?

 

二三十年來,我們向日本學習精緻,結果在食品上,只看到精緻包裝,沒學到精緻的實質。塑化劑和餿水油在食品裡面藏著,很精緻嗎;我們的戲曲,有可能還無法領會日本的雅樂與能劇,漫天噴水,因為沒有政府的指導。這種感官的快活和精緻包裝很類似的現象。戲班子摸著心,貼著肺想突破,想成長,沒人幫襯幫襯,怎成呢?(這句話就是舊白話文的寫法。舊白話文能增加當代白話的靈活的)

 

語重心長。

沈其光寫:

 

沈其光 馮兄您好,

 

很高興常在臉書看到您的消息,

您的講論,常是我雖不能至 心嚮往之的題目

 

我最近學台語,巧遇一位王華南老師,

他認為唐代講的話,差不多就是今天的台語,

台語每個字的音,都可在康熙字典找到對應的字

這解我多年的疑惑,覺得很有趣,

照這理念學台語,也很興奮。

 

他的看法寫在《台語漢字正解》,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78973

 

這本書的內容也放在網路上,如

http://www.taiwanus.net/church/index3/201103240606391030.htm

 

他有一段上課錄音在

https://drive.google.com/....../0B5nNQT3....../view......

也提到這看法

 

經他同意,可以放在臉書

教會牧師則表示

要註明上課地點(萬華活水泉教會)

時間(2015年二月6日)

教會電話(02-2308-8428

以示負責。

 

 

 

馮濟灝 回沈其光:

你在台灣,想深入草根,學習閩南語有必要。閩南語是最精確的稱呼,也能稱為台語。這是除了國語以外,最通行的台灣語言。今日台語不完全是閩南語。日本統治後的日語影響,也要列入考慮。所以我說,稱為台語也未始不可。

這位王華南老師講唐語約略就是台語,他的理由,我看了你推薦的這本書的綱目以後,大致了解了。閩南語/台語分為讀音和口語音,這和日本語文接受唐化以後的情形一樣。日語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讀音。音讀約略就是唐語;訓讀則為日語原有的口語讀法。也就是說大唐教化進入閩南地區後,除了原有的閩南口語音外,又加了一種唐語讀音,當然,所謂的讀音都能和康熙字典歸納的漢語切音符合,道理在此。閩南語的口語有自己地域性的來源,未必是唐語。由於讀音的關係,保留唐語頗多。假如沒有讀音的話,口語音和唐語未必搭得上線。這是我的看法。

*歌仔戲為了戲詞的相融,往往採用了讀音,而非口語音。古代閩南人民讀古書,使用的是讀音。否則,如何參加科考呢?這其中的因果關係是關鍵。

試舉一例:閩南語受到唐語影響,今日氣的發音是ㄎㄨㄟ,在佩文韻府裡面歸納在貴的音韻族裡面,貴,發音為ㄍㄨㄟ。今日國語反而離唐語很遠了,發音為ㄑㄧ。

事實上,閩南語保留了春秋戰國時代,該地區的古語言,比唐語更遠了。所以它的價值極高。這方面你可以參考我的看法,和王老師討教討教。我不懂閩南語,一些了解出自於史學。

由於我小時候在客家族群中生活,曾經幾度從韻書上對應台灣客家語和崑曲中的吳語,發現客語所含的漢語出自於客語本身就是漢語的流傳。所以無分讀音或口語音了。客家人是中原漢人的後裔。很自然的,其語言前身就是中古漢語。若是以容貌來看,比較純的客族聚落的人民相貌極可能接近漢族長相。客族習俗約略能和中原以至於陜西等地的民俗對應。閩南族群落居於台灣者,其漢族對應性遜於客族。也就是說,閩南族群為閩南地區之族群。

你的情形當然是要學台語的。我的語言能力差,至今也沒學會。你必須學了就講,不敢講就學不會。閩南語音調比國語多。不練習,肯定荒腔走板。未必比英語簡單。

*******************

閩南語可能保有春秋戰國時代語言的化石一例:

前年我研究左傳裡面的易經卜卦。讀到陳國公子陳完亡命到齊國的那個預言五世其昌的卦。書上寫道:陳完到了齊國,由於陳和田發音接近,所以被齊人稱為田完,他就是來搞火牛陣的田單的祖先。

我懷疑田ㄊㄧㄢˊ和陳ㄔㄣˊ發音相差甚遠,怎會搞混了。幸好我已經確認了今日國語和古代語言相去甚遠。剛好身旁有閩南族的親戚。我就問他:陳和田的閩南語如何發音。結果:
陳 --->ㄉㄢˊ
田 --> ㄘㄢˊ

很容易的看到,當時齊國人對於這兩個字的發音,很可能就是閩南語的發音。所以才會搞混了,陳單變成了田單,他的祖宗由陳完變成了田完。
*只能說可能,不能說一定。要求證的。不過,我讀這段的目的不是研究語言。不多岔開心神了。

我會說閩南語未必是唐語,靠音讀才接近唐語。但是閩南語有可能保留古代語言的化石。是有點原因的。再想想閩南語把書稱為冊,那是比唐代還久遠的習慣。

我會說閩南語未必是唐語,靠音讀才接近唐語。但是閩南語有可能保留古代語言的化石。是有點原因的。再想想閩南語把書稱為冊,那是比唐代還久遠的習慣。

*戰國策就是戰國(的)書的意思,策和冊相通。漢代的東西。比唐代更久遠了。策的意思是竹簡,編簡用繩束之為策,也就是原始的冊的象形模樣。閩南語的冊究竟是冊還是策難講,要之,皆同。

當然,那次的經驗是偶遇的。我沒辦法直接研究閩南語的歷史或語言學。此處提出我的經驗供朋友參考。好教得知:為學就是甚麼手段都用,不懂閩南語也照樣找人幫忙試試,更要多做假設,這才有收穫。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f2013e&aid=21052246

 回應文章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5/02/24 16:43

在下有幸曾親聆台灣僅存具深度與細緻度的歌仔戲調 ,

此調唯宜蘭廖瓊枝女士一人爾 .

深為可惜 .

那自稱摩西的老人過於自大 , 台灣需要真正的救世主來引領 , 台灣人多迷途 , 失了方向 .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5-02-24 17:56 回覆:

回應阿本兄弟:

 

我提到李登輝講的摩西概念。贊成他看到台灣需要怎樣的領導人。至於他做到了沒有,就不論了。我把摩西又轉變為中華概念的士。台灣政府須由具有士責的士所組稱,士的領導人就是士師。士師是以色列的概念,出現於《舊約》之中。周文化主張的正是士和師兩種功能的結合。周在軍中,在民間都由士和師的組成,師一定是士,士未必都能達到師的水準,卻有正確方向的實踐力。士師總是拉著人民的手牽著走的,教導人民,脫去蒙昧。唉!這國民黨一直強調中華文化,確沒幾人真懂這個文化裡面重視的士和士師。馬英九當然沒做到士師的水準。他若是懂中華文化的,把我這段話弄個演講,保證感動多數人民的。

 

為何要講台灣人須要士與士師?為何說台灣人民須要政府牽著手走?這裡面就因為台灣人民需要啟蒙,更須要牽著走,看到道路與曙光。恐怕很迫切了。台灣不是弄個民主制度就可以了。

 

謝謝你提到廖瓊枝女士的歌仔戲曲調與深度。我來搜尋看看能找到片段嗎?不然他日返台,在台灣找找看。能夠受教的。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5/02/24 16:34

明華園班主以企業化經營歌仔戲班 , 擁分團數支 , 全省馬不停蹄 . 她的聲光噴水白蛇秀配合媒體成了一大噱頭 , 戲班為生存大動作加油添醋早有前例 , 這與政府的不重視的確有關 . 狗爺提到戲曲的深度與舊白話文的看法 , 這提供很好的思考面向 .

台灣向來重理工而輕文史 , 這些地方戲曲更是被忽視 . 憶及早期打壓布袋戲、台語片與方言 , 記憶仍猶新 .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5-02-25 06:56 回覆:

回應阿本:

 

由於台灣這些年中文水準滑落了,很多人不甚了解整個中文的淵源與結構,僅知當代白話文而已。

 

我這次談這問題,是因為友人沈其光學習閩南語產生的。他這人棄可能的專業高薪不要,執著的想傳基督教義。努力學閩南語接觸草根,可想而知。下面是我回應他的話:

 

馮濟灝 給沈其光:

 

沈老弟,你本學理工,拿了高學歷,當然懂得如何求證;你又在聖經神學上下了極大功夫,可稱文理工具有。你看我談陳與田,只說閩南語極有可能含有古語言,卻不敢一口咬定。要想證明閩南語的來歷,那絕非說風是風,說雨來雨。還須專家仔細研究才成。我不具備研究能力。你在學台語,倒是可以考教考教。多參考專家所言,也要有質疑的能力。

 

 

 

 

馮濟灝 給沈其光之二:先秦文字,我稱為古文,是漢代以後的文言文的前身。非常難讀。如田和陳為何發音類似,讓當時齊人也搞不清楚就是個問題。這左傳,介於文言文和古文之間,也不那麼好讀的。或許閩南語可以借重重參考。今日所談給你思考。或許將來你弄深刻了,轉頭來看今日討論,也是回憶了吧。你若問我,古文的前身又是甚麼?我可以概略的說:那龜板上的甲骨文和鼎上的金文,就是前身。這個我比對過語法。你看神不神奇。三千年一貫。我們珍惜這種稀奇的語文!

 

中華語文演變大約如下:

 

甲骨文/金文-->先秦語文-->>漢代以及以後的文言文+口語的白話-->>>當代白話與白話文。

 

為何中華會產生文言文,我想這和各地自然產生的方言林立有關,秦帝國首先確定了書同文,很難搞出口同語。漢代以及以後為了溝通無礙,只能靠著書同文的文言文了。也就是口不同語,書依然同文。民國以後的白話文運動,慢慢的口同語了,才能用白話轉為白話文。在此之前,明清時代的舊白話為今日白話的前身,新舊白話有脈絡關係。民國後的兩個政府都在推動統一白話,怕是有必要的。

 

有必要統一白話,卻不能把台灣自然生成的語言禁止了。沒看到日本在台推動皇民日語都沒辦法禁絕閩南語和客語的自然流傳嗎。蔣政府能施壓力禁絕嗎?更何況閩南語和客語都有語言價值存在呢。霸道無知之至!兩政府能做的只有推動統一白話,容納各種地方語言。今日中國就是這樣做的。比較諷刺的在這裡:台灣地方語言含帶唐語與漢語,所謂的國語,也就是白話反而較少中古漢語的蘊藏。

 

至於黃俊雄等人的布袋戲的技藝是台灣一絕,一時之間,史艷文,素還真,藏鏡人,家喻戶曉。我聽不懂那種語言,也就沒法看得懂了。這些年有字幕可看,才看了一些。這種掌中戲,比起線控木偶(Marionette)靈活太多了。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5/02/24 16:20

客家人由北而南 , 以客為家 , 客居他鄉 , 因康熙禁海令 , 所以閩地的客家人較粵地的客家人早些來台 . 我這一脈的祖先由江西南昌(豫章)而廣東陸豐 , 而台灣桃園 .

客家人較閩人弱勢 , 是械鬥敗方 , 所以爭得土地多丘陵脊地 . 近期多位大陸學者論著確認客家語乃古漢語 ,無論讀音語音皆十分吻合 .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5-02-25 07:00 回覆:

回應阿本:

 

中國的歷史學水準很差。不是中國沒有能人,而是中國把歷史學和歷史當做是政治宣傳,很多箝制。學者不願意投入,要不然就是歌功頌德,看政治風向寫東西,中國也不開放史料。

 

中國的考古與語言文字研究,由於沒有政治箝制,很多一流學者投入,結果當然水準很高,我對中語文與音韻的自修,大多採用中國的研究成果。中國重建的漢語源流與漢語論述,正如你所說,幾乎確定了客家語言和漢語的密切關係。我個人印證的結果也是如此。你是客家人,領悟的該比我深得多。這個論點幾乎定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