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林徽音的【別丟掉】談新詩
2016/02/21 01:41:48瀏覽2077|回應14|推薦27

用林徽音的【別丟掉】談新詩

從來沒把林徽音的白話詩作品列為經典。她的詩作在格式上面存在相當的干格。怎樣讀,都難產生 Flowing smoothly,或 Flowing smoothly with some ripples。她的詩讓人感覺如一盤豆腐,有的切得方方正正,有的有如亂刀下的零丁四落。

為何出現如此現象?這要看看當代白話中語結構了。民國以後的白話和元明清三代白話極不相同。民國後的白話一半出諸自然,一半,人為模仿歐西語言,更精確的講就是模仿英語。正因為這種本質,使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和古典產生隔閡,在白話詩的認識上面又發生中西語法混淆的現象。林徽音的白話詩是最好的反面教材,讓我們知道她並沒有古典詩詞的修養,白話詩寫將起來,在語法上固然能和英文互通,卻忽視了英詩的格律。一盤豆腐在這種狀況下,板正的少,零丁(畸零)的多也就不意外了。

我們使用的白話,原則上模仿了英語句型,也就是主詞 +動詞 +受詞/補語。照著這種句型,往往一行要寫很長才成一句。寫得很長,或短長不齊,就很難形成韻律。英詩碰到這種現象,採用斷句轉行(enjambment)法,把一句話切成兩行。既然是斷句,第一行沒有句尾,當然也沒有標點了,標點置於第二行的句尾。

林徽音碰到了同樣的問題。白話文的語法類似於英文,滿足一句話句型以後就是一句話,不能滿足句型就不是一句話,不能使用句點。她看到英詩有斷句轉行,也就任意的斷行造成句子碎裂,這就是我講的零丁(畸零),讀起來哪裡還有Flowing smoothly,或 Flowing smoothly with some ripples呢?

我把林徽音這首《別丟掉》原文加入了斷句轉行(enjambment)註記,那些地方均需斷句轉行,和英詩一般模樣。也校正了標點。當代人打電腦寫東西,搞出了壞習慣,猶如寫詩一般,每一行後面都不加標點,這是完全違反白話文規矩--一句符合句型要求後,就該有標點。這是硬性規則。反過來講,一行不滿足句型要求就不能在尾部搞任何標點,也是硬性的。白話文的句型與文法,和英文吻合處高達70%以上,根本沒必要再編寫白話文文法書,拿英文文法來使用大致都通的。

林徽音這首詩懷念徐志摩。徐志摩和林徽音甚麼情感?已經很難推測了。徐志摩寫的《康橋日記》,在林徽音強行索取後,應該是銷毀了。那裡面記載著兩人不為人知的交會後「互放的光芒」。當然,她寫徐志摩的一些詩隱藏了很多。畢竟林徽音嫁給梁思成,有一對兒女。她不願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林徽音把《康橋日記》銷毀了,為了她的家庭,可以諒解的。又何必多事,寫了這些詩呢?《人間四月天》拍成電影,讓她的兒子很難堪;梁思成在她死後五六年,不顧家人反對,堅持要和他的助理結婚,我認為梁希望有第二次機會吧。那一年梁61歲,大可不必如此。不過,擺脫林徽音和徐志摩的陰影,拾起第二次機會,或許對梁思成來講是必要的吧。不過,他有沒有想到,把新婚妻子又拖入林徽音的陰影中呢?總覺得梁思成少讀佛書了。某個角度來看,徐志摩還真是人間四月的惹禍精!

本詩頌揚徐志摩的「真」,以及他對林徽音講過的一句話(山谷中的回音)。也就是說,林徽音自認是「回音」(Echo)的話,徐志摩當年講的話,林徽音重複了那句話。

原詩雙括弧的部分,為我略做的改寫。可以看到林徽音斷句轉行(enjambment)的部分造成割裂,並不妥當。

 

【別丟掉】               林徽音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

 

現在流水似的 (enjambment)

       

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

 

在黑夜、在松林,

 

歎息似的渺茫。

 

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使人不見 (enjambment)

 

夢似的掛起。

((似夢的散佈))

 

你問黑夜要回 (enjambment)

 

那一句話 — 你仍得相信,

 

山谷中留著 (enjambment)

 

有那回音!

 

發表於:  二十一年夏

1936315《大公報·文藝副刊》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嘉義大學對林徽音本詩中的一句話的錯解,原詩文句如下:

 

一樣是月明,

 

一樣是隔山燈火,

 

滿天的星,

 

只使人不見 (enjambment)

 

夢似的掛起。

((似夢的羅列))

 

該文作者認為這一句話的意思是這樣:

「滿天的星」如昔,全都和過往「一樣」;但「人不見」了——「你」不在了,這一切只是「夢似的掛起」

參照嘉義大學刊發的原文:

http://cychinese.pixnet.net/blog/post/141631439-%E3%80%90%E6%84%9B%E6%83%85%E8%BF%BD%E5%B0%8B-%E3%80%91%E6%9E%97%E5%BE%BD%E9%9F%B3%E3%80%88%E5%88%A5%E4%B8%9F%E6%8E%89%E3%80%89

我認為作者的錯解,因由於林徽音的斷句轉行(enjambment)。英詩的斷句轉行都斷在整齊音數的音節上面,林徽音的斷句轉行隨她高興,並無規則。一樣的月明,一樣的隔山燈火,(一樣的)滿天的星是三個景象,因為徐志摩的消逝,使人再也看不到似夢的羅列。這一句話,把折斷的五行還原成一行,立刻就很清楚了,如下:

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夢似的掛起。

((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似夢的羅列。)) 

我們必須了解林徽音認為徐志摩具有如夢似幻的美,卻不真實。她最終選擇了很真實的梁思成。所以,一旦缺少了徐志摩,「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再也沒有如夢似幻的美了。月明就是月明,隔山燈火就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就是星子,很難在朦朧中兜起來(羅列)了。

 

此處,我想告訴朋友,英詩根據英文本質,每一句話幾乎不違背這種語文的句型與文法,譬如說,英文不准許無主詞,也不准許無動詞。英詩中若有無主詞或無動詞情況,那一定符合省略的原則。古中文無此限制,古詩詞因此可在七言、五言,甚至宋詞長短句中輕易的經營了緊湊的句子,沒必要斷句轉行 (enjambment)。白話詩和英詩近似,當然不保證一行就是一句。行間不排除有斷句轉行。然而,在朗讀的時候,白話詩也是一句一句的唸,和英詩沒有兩樣。違反這種原則,白話詩干格齟齬,拗口極了。把拗口的新詩拿來譜曲,每小節如何對應呢?愚以為,要譜曲,就要把斷裂的詞句整合為一句一句,如此譜曲者可以用眾小節來搭配。英詩來講,朗誦一句一句的,究實而言,實為散文,白話詩亦然。唐詩、宋詞則不然,那種文法和白話中文不一樣。在朗讀時,也不是散文。

 

下面這段,我把這首詩攤平成為散文。我們會發現,攤平了以後,精煉的散文使我們更能了解作者的含意,也更通順流暢。要我寫新詩,就用這種攤平法。每一句都是完整的。

 

假如要像林徽音那樣寫新詩,也是可以的,標點讀號要清楚,斷句轉行照規矩來。依照英詩的斷句轉行原則,每次斷句,要斷在能使每行音數都很接近的地方。

 

本詩譜曲後的情況,可參考下面的視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qhD5UUpsA

請注意本詩經過譜曲後,譜曲者把各小節和原詩文句的搭配。

下面是我把林徽因的這首詩攤平後,成為散文的模樣。我認為,這樣反而比較流暢(Flowing smoothly)。中文新詩直到今天依然閃脫不了這個問題。它的原因就在白話文太接近英文了。看看明清的小說,不管是《金瓶梅》或《紅樓夢》,每章回前後所寫的詩詞,採用了元曲或當代戲劇的曲牌,如【山坡羊】、【小桃紅】等,用語都是當時的白話,絕沒有新詩的拗口。因為明清的白話並非是當代白話,天然生成的中語白話,沒有絲毫英文成分。這是很重要的認知。 

【別丟掉】               林徽音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現在流水似的輕輕。

((這一把過往的熱情,現在似流水的輕輕。))

 

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歎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著那真!

 

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夢似的掛起。

((一樣是月明,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似夢的羅列。))

 

你問黑夜要回那一句話 — 你仍得相信:山谷中留著有那回音!

 

發表於:  二十一年夏

1936315《大公報·文藝副刊》 

*「滿天的星,只使人不見夢似的掛起」。意謂:滿天繁星,僅僅是繁星,卻再也見不到散布夜空的群星給人似夢似幻的感覺。依照林徽音的原文,不只滿天的星子,還包括了隔岸燈火與明月,共三個景物。

**山谷的回音。假如徐志摩當年對著山谷喊一聲:我愛妳,林徽音是回音,回音當然是:我愛你。這首詩,當林的兒女為了孝心出版時,向眾人解釋,他/她的母親寫這首詩是給他/她的,說得通嗎?我講林徽音著相了,寫了這些詩倒不如不寫。讓梁思成看了,當然在她死後不久(我們不忍講在她死前),就和助理在一起了,沒多久鬧結婚。林生存的年代稍早有浪漫主義,接著又有頹廢文學。那是英國。這中國民情很不一樣。當時該用腦筋想想的。從另一面來看林徽音,她並非遮遮掩掩的人。這就難了。我認為選擇不說不代表是說謊。不說就可以了。以上所說本於事實做得推論。林徽音確實讓她的兒子欲辯無門,難受得緊。梁思成倒是還好。夫妻個是個的,母子有斬不斷的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個人從未寫過任何新詩。或許旁觀者清吧。新詩的一些問題,何止林徽音的作品呢,聞一多寫的一些新詩有同樣的現象。徐志摩是此道高手,他的膾炙人口的新詩如【再別康橋】,用了類似駢文的手法,【偶然】雖然格式上使用的英國的一種小曲,不脫古詩詞的味道。流傳甚廣,不是沒有原因的。 

我不認為把林徽音的詩作拿到台灣的大學裡面,當作是新詩模範在那裏推廣是很好的做法。取徐志摩的新詩作為中文教本是可以的,卻要教師搞懂徐志摩間架了(bridging)古典中文詩詞與新詩的本領,分析結構時告訴大學生這種特質。把林徽音的新詩拿來大肆鼓吹,所有的學生後日所寫的新詩都和林徽音寫的差不多,新詩就無法突破瓶頸了。唯有徐志摩的新詩才具有承先啟後的功能的。白話詩詞的選用要精選。 

我可沒興趣給台灣的大學出主意,網路寫寫就算了。台灣的中文教育該怎樣,管不著了。就讀的學生自求多福吧。

________________

在本文之後,貼出我翻譯李商隱的兩句詩樣本。很久不做翻譯了,也不接受委託。翻譯會要我的命。

 

英譯中詩時,要注意英詩每行有音數,音數構成音步。有押韻。翻譯無法滿足所有對應要求。我無法弄出押韻,但經營了每行整齊的音數為12,以抑揚格來計算,六音步。由於李的中詩兩句是對句,英譯使用兩句句法類似來形成對句的感覺。如下:

 

春蠶至死絲方盡

The Spring silkworm dies of giving off all his silk.

蠟炬成灰淚始乾

The crying candle dries out tears till burnt to ashes.

原詩沒有斷句轉行,英譯時也沒有斷句轉行。本詩若是完整翻譯的話,不保證一定沒有斷句轉行,盡量做到一行12音數。

可以給喜歡中詩英譯者參考此種格律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我給與瑀璇創作新詩的建議,朋友參考:

 

馮濟灝 給瑀璇 我看了妳把西洋古典樂曲當作題材寫詩。十分讚賞。也說明妳對音樂和詩有交融的體會。很多年前,當我十分落寞孤獨的某夜,突然很感動蕭邦幾首夜曲,那裏面有幽怨,有激情,激情是無助的激情。我落淚了。因此相信音樂和詩有交融點。以西方樂曲來講,我認為白話詩學好了,最能和西方音樂交融。白話詩也有好處,那是當代語文,和西方容易對口。以妳懂音樂的背景來看,白話詩比古詩詞優先磨練。當然,若是這一步走穩了,第二步可以自己研究中華音樂,先從詞曲和詞的搭配上著手,如此則進入宋詞和元曲的世界了。沒多少人有此優勢,應善用。記在心裡:中華詩詞源於歌,又依於曲,和音樂有分不開的關係。所以古人有度曲為詞的說法。可以仔細想想我的話。預祝妳在這個領域的成就。

 

馮濟灝 給瑀璇之二:我沒有讀過太多白話詩,印象中席慕蓉寫得很好。可惜當時我沒研究詩詞史,並未分析她的作品。她的詩中有畫的。徐志摩的偶然和再別康橋,我把結構仔細分析了,那篇文章居然遺失了。真可惜。徐志摩的詩可拿來參考。這篇文章分析林徽音的這首詩,妳可以看到攤平展開她的原詩以後反而更有詩意。在斷句轉行時,自己多注意一點。十九世紀浪漫主義的英國商籟(十四行詩),妳選幾篇原文讀讀看。我推薦John KeatsWilliam Blake兩人的詩作。不必讀很多,幾首就夠了。必要時,查字典也要硬讀幾篇,博取經驗。好了,說到這。也祝妳新春萬事順意,元宵賞燈快樂。我們這裡沒春節,也沒元宵的。多倫多為異國。我們連湯圓也沒有。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chf2013e&aid=47477032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Sookh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2/22 22:03

敬祝   元宵佳節愉快,新春快樂!

感謝老師詳細解說!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6-02-23 04:23 回覆:

回素卿小姐:

雖然教過書,卻從來也不是專任的老師。我從來也沒在學校中申請過專任。不想綁死自己。可我確實是儒者,也是史者。儒者的身分使我對一些追求藝術或學識的朋友提出一些意見,如此有益於他/她們的修行。

我的天賦不在高智商,但是我有一長----總是能在紛雜的表象中,立刻抓住整體,在實務方面,這種天賦極有用處;在為學上,一定在繁複的外表下抓住骨幹,也容易理解抽象概念。正因為智商普通,所以在學習上並非極快速。卻在學習過程中每一步都看得透徹。我想,我的天賦可以助人。批評林徽音的這首詩的文章正是一步抓住問題的骨幹,更找出何以致之的表現。

我在文中提到林徽音著相了,因為我看過梁從誡,林徽音的兒子幾次和無聊文人辯解他的母親和徐志摩僅止於師友關係,可世人從未饒了他,只想誇大傳播林徽音和徐志摩的愛情故事。我不在乎梁思成的感受,反正他已經在生前用再婚擺脫了陰影,但是我很同情梁從誡。

想起母親生前幾次告訴我,當了母親,要有個母以子為貴的盼望,更要努力於母儀。看似非常傳統,在新式高等教育下的母親,這方面的思想很傳統是有深深考量的。只不過自己有些遺憾,太任性了,根本沒追求貴,也沒讓母親有以我為貴的機會。可我比梁思誡幸運太多了。以上所說,是我深深的感觸。就當林徽音不幸吧,遇上了惹禍精徐志摩了。我是有感而發,而非故意缺薄林徽音。她也做了防範。疏忽了遺世的幾首詩。大意了!


pnv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聊得很愉快!
2016/02/22 11:05

狗爺日安,很久前我有一首小詩雖然寫得不是很好但有些趣味

http://classic-blog.udn.com/gogo171/4633263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6-02-23 04:23 回覆:
謝謝。

pnv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緣分而已
2016/02/22 08:38

狗爺好。比方藝術與科學之間之差異:科學講究進步,然藝術卻非如此。又、人生的藝術便是從不充分的前提得到充分的結論,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祇願換以性情中較美好一面發揮作用的心路歷程,實在「入寶山豈能空手而返」,繞得遠一點又何妨!反過來想、當初若……亦難保證一定怎樣。

而我也曾想若自己不是華人就難去讀紅樓夢那可怎麼好、覺得白活了,但我又找不出認識的並真心讀過此書的人。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6-02-22 10:07 回覆:

回pnv:

妳講的緣分也對。當時我面臨是否要學一門印歐語系的古語文,如拉丁,希臘和梵文時,我偷懶了,我的理由是這樣:古代中文就是一門學問。要把古代中文讀好,西方人窮一生之力也未必能辦到。外文並不好學,一門英語文就夠瞧的了。我掌握了英文與當代和古代中文足夠了。今日妳可以看到我對古代中文了解的程度在水準之上。一路走來中英兩語文從未偏廢,並駕齊驅。

紅樓夢在整個中華文學水準中,列為第一層之一。可惜我的個性不喜歡這類內容,從來也沒看完過。挑幾個章回讀讀罷了。列在第二層的水滸傳就很有興趣了,我讀了三遍。我的白話文同時受到水滸文字的影響甚深。紅樓夢也列入今生錯過之一吧。沒有可能再讀這本書的。反過來講,只談男女情慾的金瓶梅詞話我讀過一遍。

我認為自己不是不能懂男女很細緻的情感層次,而是無意中有意避開了。金瓶梅那種沒有水準的情慾小說反而沒忌諱。這就像我看西洋片,比較深刻的劇情片一年最多一兩部,剩下的都看動作或恐怖片是一樣的情形。但是那種劇情很深,需要高層次演員表演的片子,雖然看得少,只要看過,體會都是很深刻的。

*金瓶梅也有許多內容並不膚淺。例如李瓶兒的心理狀態等,還有書中描述的食衣住行都是歷史材料。唯獨在男女關係上面,本書所寫極為膚淺。

如是這般。


pnv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生之憂鬱
2016/02/21 14:25
狗爺好。最近重讀味吉爾(Virgil)之《艾尼德》(The Aeneid)「的藝術精髓很難扼要說明也無法立即心領神會,因為那是建立在一種微妙又幾乎萬無一失的文氣之上:一旦將語辭謹慎奇妙地結合或排列起來變成一種強而有力的韻律就能發揮出奇妙的效果來。職是之故,味吉爾成為最常被引用的詩人之一,得在故事、角色以及藝術技巧之背後總透露出其自身對生命的悲愴感觸而非生命的悲劇」(錄自《一生的讀書計畫》)。拿來相互對照、印證,好像稍稍了解一些些,但我還是很難說得很明白。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6-02-22 05:57 回覆:

回pnv:

我對Virgil沒太多研究,看妳提起她寫的The Aeneid,勾起早年讀西洋史的記憶了。他的名氣可大。等到但丁寫神曲時,還把他請出來當導遊呢。然而。Virgil所寫的東西在西方評價上不是很高。屬於中等的。

還是一句老話,我很後悔當年讀史學偷懶了。我該選修古拉丁文的。所有希臘羅馬人的作品,讀的都是英譯本。散文還不打緊,英譯韻文當然是穿襪子洗腳,讀不出所以然來。我有學習的機會,卻糟蹋了。

詩要給人感動。必須超越於文字之外,使人直接地感受到詩中的象徵與喻。這樣的詩並不多的。

CHF狗爺/馮濟灝(chf2013e) 於 2016-02-22 06:08 回覆:

有些東西錯過了,就一生錯過了。拿Virgil的作品來講,當時我錯過了,今日要上網買電子書很容易,要去讀的話,難了。當成是一生錯過了吧。

同樣的,要我到多倫多大學選修拉丁文很容易,我會去嗎?更何況英語發音簡單,這拉丁文有一種震舌發音,我學得會嗎?當然也是錯過了。

象徵和喻是一種無法言傳的值/質--Divinity。使人深度感動的就是這種值/質。我想妳說的就是這種值/質。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