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熊貓與小小龍的旅程 那怕走一步也勝過原地踏步
2022/11/28 17:03:00瀏覽308|回應0|推薦1

能走得多遠,端看我們的目光願意看得多遠。想要走得更遠更長一些,重點不只是旅途中的風景點滴,更重要的是伴隨你前行的旅程夥伴。

今年年初,詹姆斯.諾柏瑞《在黑暗的日子裡,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大熊貓與小小龍的相伴旅程》在台出版。而今年年底,其第二本書《在迷失的日子裡,走一步也勝過原地踏步: 大熊貓與小小龍的相伴旅程 2 也再次由時報出版。大熊貓與小小龍,兩位好友相伴走過漫長的旅程,明心見性,真摯且感人。

有缺角的圓滿才是真實的人生

儘管尋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心底卻彷彿有一井待欲填滿的洞穴。就如同在職場、生活上飽足且平順的我們,卻對生活有一絲一毫地不滿與期待。於是,小小龍說了:「我總覺得好像缺少了甚麼?為什麼我覺得自己不圓滿?」

大熊貓:「先睡吧。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我們再來看看怎麼面對這個問題。」因為小小龍的一段話,相偕的兩者決定開始一段旅程,而這段旅程歷經風雨、豔陽到深夜,最終,旅程覓尋到心靈的住所,小小龍與大熊貓接納生活中的一切,而圓滿與否已不再是問題。圓滿是我們的人生追求嗎?怎麼定義圓滿呢?

我們都明白,不圓滿才是真實人生的樣貌。

2007 年由傑克尼克遜與摩根費里曼主演的電影《一路玩到掛》,兩個癌末病人,用以餘生時光度過豐盛且快樂的生活,從而回頭審視自己錯過的人生。這部電影傳達了載舟覆舟的想法:人最大的遺憾是『沒做些甚麼』,而不是『做錯了甚麼』;提醒我們外出旅行、去體驗、走出去、體驗不同的生活,有過悔悟與感動,明白生活必然不圓滿、有缺角的樣貌,才是真實的人生。

人總是在失去之後,才會懂得珍惜。正如遺憾、殘缺是一種美,正如悲劇總讓人低迴不已。我們失去了情感的依託,失去了人我的信任,失去了相濡以沫的情誼。然而,失去意味著曾經擁有過,那麼,就去體驗人生吧!

萬丈波瀾之後,人們期許平靜

小小龍與大熊貓的旅程裡,有風亦有雨,有高照的豔陽也有刺骨的寒冬。見識過高山低谷,遂才能洞察生活的真相。豪情萬丈的烈火,總會褪變成平淡的一縷輕煙。

「平靜永遠等著我們去尋求,」大熊貓說:「而在那股祥和之中,你就能開始找回自我。」

畫出小小龍與大熊貓的詹姆斯.諾柏瑞,在人生裡經過一段憂鬱黑暗期,透過一本闡述禪意的書才豁然開朗,從暗黑的山洞窺見遠方的燈火。後來,詹姆斯加入英國的張老師專線『撒瑪利亞人』,接聽求助者來電,與人們溝通說話,因而理解孤獨、焦慮與憂鬱,並運用自己的畫筆,在疫情之中為孤單、憂鬱的萬千心靈作畫。

陶淵明《飲酒其五》:「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壯闊的人生帶來萬千體驗,而平靜如常的生活,則收穫安定、祥和且溫暖的幸福感。這也是為何,戰亂頻繁的國家終於煙硝不再時,人們不再追求外在物質的刺激,而企求內心的平靜,收拾心靈的雜音。書法、繪畫、茶道、花道,這些都是從平靜生活拾得的幸福感受。詹姆斯.諾柏瑞在繪畫大熊貓與小小龍時,心底也能收效那份平靜的喜悅才是。

迷惘時,活在當下吧

「覺得迷惘的話,」大熊貓說:「就閉上雙眼。聆聽拍打在木筏上的海水,感受照射在你肌膚上的陽光,還有吹拂在你臉上的微風。你就在哪裡。你很快就會找尋自己。」


聖嚴法師談到應對煩惱時有『四個它』:「面對煩惱時,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然後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就是佛的智慧。」無論是否是佛教徒,這『四個它』的心理技巧都很有幫助。不隸屬於任何宗教的當代心靈大師艾克哈特.托勒 (Eckhart Tolle) 在其著作《當下的力量: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也提到類似的方法:「不採取行動是因為恐懼嗎?如果是,那就承認、觀察、專注於那份恐懼,全然臨在時也帶著它,這將會斬斷恐懼與你思維之間的連結。不要讓恐懼升起並進入你的心智當中,利用當下的力量,這樣恐懼就無法得勝。」

年輕時修行禪學,午後搜一蒲團靜坐,雙掌疊於腹前。師父說:「如果思緒紊亂,難以專注,那就專注在呼吸上,就只想著維持漫長且深沉的呼吸。」活在當下有甚麼難的嗎?一如禪宗所說,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可大多數人吃飯時,夾著過多的語言,入夜睡覺時,則萬千愁緒無法安定。我們活在萬千思緒、百來雜訊的生活裡,而再難專注於當下,再難安定於此刻。《論語》鄉黨第十:「食不語,寢不言。」

年初時,《在黑暗的日子裡,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出版,年末時,《在迷失的日子裡,走一步也勝過原地踏步: 大熊貓與小小龍的相伴旅程 2 出版。

這兩本書出於疫情肆虐、人我稍有隔離的歲月,足以洗滌人們憂愁、悲傷且焦慮的心靈。大熊貓是一個開悟的覺者,而小小龍則是紅塵俗世的迷途者。我們都期待自己是大熊貓,而多半時候我們則是小小龍。那麼,就點上一盞燭火,化身小小龍跟著大熊貓展開一段心靈之旅吧。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ranko&aid=177607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