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人看電視、閱讀、旅遊的共同問題
2012/02/02 16:04:56瀏覽1846|回應6|推薦73

之前看到有部落客批評,說台灣的電視節目水準低落,在這之後,則是看到作家劉克襄批評台灣人的讀書風氣低落,爾後又再看到另一個部落客批評,說台灣的觀光景點到處都賣著大同小異的小吃,呈現著如夜市般的攤販,可許多台灣人仍樂在其中。

其實,這三種休閒項目所呈現的現象,我也不只一次在媒體報導或部落格文章中看到,這也使我再次回想起另外一個休閒項目:玩臉書,它也呈現出跟看電視、閱讀、旅遊幾乎一模一樣的休閒現象,當然,也同樣有知識份子、時事評論家批評該現象膚淺。總之,我是發覺這幾個常被提到的休閒項目,通通都集中在方式膚淺這個問題。

以看電視來說,台灣人整體上還是比較會盯著電視上腥羶色、談論八卦、搞笑KUSO的新聞報導或談話性節目(包括政治與綜藝),另外就是常盯著充斥著商業鬥爭、黑道作亂、社會衝突(婆媳、親子、夫妻、兄弟姊妹、同儕、官民、醫病、勞資等等)的連續劇,一邊罵人家亂演一邊專注地盯著看,再不然就是看些星座、命理之類的。

閱讀的話,作家劉克襄批評說閱讀風氣低落,不過我看了幾遍「整個城市都在看書」一文,他所指的似乎比較是台灣人相對於德國人,閒暇時上實體書店、圖書館,看「硬書」的風氣普遍低落之現象。而就我的觀察,台灣人閒暇時閱讀的東西,目前整體上仍以報章雜誌、小說、投資理財書,或者其他軟性題材(如旅遊、兩性)的市場書為主。

至於台灣人內部旅遊的活動,我還記得觀光局歷年來的調查統計,都顯示出是以自然賞景最多,再來依序是文化體驗、美食旅遊等。只不過我個人的感受,卻是覺得好像飲食觀光依舊最受青睞,目前各大電視頻道開闢的旅遊節目,也總會介紹當地的美食,而我也常看到聯網的部落客,把在地美食享用的感想納入旅遊心得的一環。

這三種常被輿論拿出來談論的休閒項目,若說呈現出來的參與現象確實有著膚淺的問題,那麼主因也還是台灣人的休閒參與,整體上的動機仍是以紓解日常生活各方面之壓力為主,比較不會想要再去增加知識、技藝、資訊等的認知能力,也比較不會想獲得任何深度的體驗。換言之,台灣人追求的休閒效益,整體上仍以壓力紓解為主。

這樣的休閒態度,不只存在於一般民眾,也可能存在於政府官員、休閒相關業者的價值體系中。而之所以會有這種休閒態度,主因便是台灣到目前為止,家庭、鄰里社區、學校、同儕、工作場所、大眾傳播媒體等「社會化機構」,普遍都還是缺乏「休閒教育」,也就是缺乏休閒相關知能、品味的培養,而相對只把休閒視為「剩餘之事」。

以此,再加上台灣社會從上到下都根深蒂固的功利主義,政府官員、休閒相關業者(包括電視節目的製作單位、戲劇的劇組)等,在作休閒、娛樂產業的規畫時,也當然就以討好當前多數民眾的休閒需求,也就是放鬆心情、紓解壓力、發洩情緒等為主,而不會想要多耗費人力、時間等成本,去做內容深度的增加、商品或服務品質的提升。

總之,台灣社會最近常被知識份子、時事評論家、部落客等提出來批評的,看電視、閱讀、旅遊等常見項目之「膚淺休閒」現象,背後共通的成因,也還是台灣人整體上的休閒動機、休閒態度,仍以前面所敘述的為主。要改善,仍得從這兩個改變起。

我的社群網站:噗浪臉書Google+Twitter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lues1112a&aid=6080458

 回應文章

謎謎-拒絕理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媒體引導品味
2012/04/02 11:08
媒體引導大眾品味方向,力量無形而且龐大,如果方向偏差,
常是惡性循環。長期觀察那種變化差異,格外明顯。

蒼穹無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似乎是台灣人自身的問題
2012/03/09 20:35

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在討論台灣人好像「很沒有深度」、「很膚淺」。

關於文化的深度問題,不少人認為這是因為台灣人有相當嚴重的功利主義傾向,個人也基本同意這個見解。但若要更深一層來看,應該說,住在這個島嶼上的人民對於能夠立即地滿足感官需求的事物有著強烈的興趣。對於其他也能夠獲得相當實益、卻非即刻獲得的事物就比較不重視。

真正的功利主義,是汲汲於追求可獲得的實益,但並不分是否可立即獲取。若是只對眼前的感官滿足有興趣,那就不只是「功利主義」的問題,還有價值觀、文化以及外在環境等因素需要考量。

個人以為,台灣人之所以比較沒有深度,應該是因為人民的心態中普遍存有最膚淺的務實心態,這種心態讓大眾只願意追求眼前所能掌握的感官享受,而不太想要去思索或追求更深,或是更長遠的意涵與利益。

弔詭的是,周期較短的民主選舉似乎也助長了台灣人民追求短期利益的心態。


我有詩人的心,詩人的眼,但是我沒有詩人的手,所以我寫不出詩。

行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想到長尾理論
2012/02/15 20:08

借用「長尾理論」的說法,其實媒體所說的事,通常是把百分之二十的事誇大成百分之八十。

其實台灣還是有不少人喜歡閱讀有深度的書籍、電視節目及技藝方面的休閒活動

只是這些事可能報導起來枯燥,因此媒體忽略。

或者是這些事情背後沒有什麼商業鍊,因此媒體報導也沒有什麼商業利益。

現在媒體的新聞都可以是做出來的,用錢買出來的,就不必太認真

建議版主換個有線電視系統,比如說MOD的,裡面的節目就很新鮮了

或許可以讓你撐個三、五年不乏味~


天蠍浪子(blues1112a) 於 2012-02-16 10:12 回覆:
更有意思的是,明明媒體自己愛報導這種事情,卻又要寫社論或在談話性節目中批評這種事情,不過我是越來越懷疑,媒體仍是因為也會引起觀眾的反應,所以才批評這種事情的。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妨討論
2012/02/05 11:21

為甚麼國人普遍以追逐美食為時尚 , 或者是重點休閒項目 ?

是滿足口腹之慾的快樂感, 足以立即驅逐抵消生活的不快 ?  可這終究是間接的解決方式.

難道是我們不願意花時間  花心思去了解, 解決自己生活中的不快的積極態度, 積極方法?

我在想 有挖掘問題的心 , 就會願意去閱讀 . 

天蠍浪子(blues1112a) 於 2012-02-05 22:37 回覆:
在一個人靜下來獨處的時候,比較會去想解決自己不快的積極態度與方法。

剩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休閒真的太奢侈了
2012/02/03 12:04

 回家,是另一份工作的開始。父母下班要料理家務,小孩放學要寫功課;還有父母要加班的、小孩要上安親班的。折騰完以後,連睡眠時間都很有限。

 好不容易放假了,運氣好的父母不用繼續加班、孩子不用繼續跑才藝班,出門晃晃吧。結果……不論綠地、都市,到處人滿為患,除了荒山秘境,搞不好家裡還比較有放鬆的效果。也許這和休閒不普遍有些關係,使得提供休閒服務的業者難以為繼,可供選擇的休閒場所自然稀少。

 至於怪人家不讀書、不看戲真的可以免了。並不是深入每件事都能帶來樂趣;何況,物以稀為貴,一旦普羅大眾都知之甚詳,真不知那些大師還能拿什麼來說嘴。


巾幗橫空山河氣壯,拭劍鳴鼓躍馬疆場,蕩寇興國道阻且長,惟我同袍銳意昂揚。
天蠍浪子(blues1112a) 於 2012-02-04 08:52 回覆:

外頭的工作和家務勞動號費掉時間和體力,這也會讓人產生些休閒阻礙感受。

此外我自己也常覺得,在家裡常會比戶外來得有放鬆的效果。


麵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寓教於樂?
2012/02/03 09:27

寓教於樂基本上是媚俗的做法,並非說這手段不好,而是人性原本就是趨於下流的,最終會陷於失去 "教" ,只有 "樂" 的情況。

低俗是台灣另一種醬缸文化,很難改變的。

天蠍浪子(blues1112a) 於 2012-02-04 08:50 回覆:
像「戶外教學」,就我觀察也常辦得跟一般觀光旅遊沒兩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