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12 11:29:10瀏覽6365|回應9|推薦86 | |
近日來,大陸一位公眾人物韓寒來台灣訪問,回到上海之後在自己的博客寫了篇「太平洋的風」來抒發他的心得感想,由於裡頭對於所遇到的計程車司機、眼鏡店老闆展現的人情味大加讚美,並認為大陸社會較無這些,因而被聯合報全文刊登,進而引起網路上一些討論。 這整篇文章我看下來,倒覺得它的性質比較接近觀光客或旅遊者,前往所居國家、地區以外之地方從事旅遊活動之後,對當地風土民情、社會文化一些「凝視」之後的心得,或者說是對當地與自己所居住的國家地區之文化差異的體驗心得,故也相當接近「他們看台灣」系列文章,或者【長宿休閒導論】一書、其他「台灣長宿休閒發展協會」出版刊物中,日本人的Long Stay心得。 就我觀察,人們前往所居國家、地區以外的地方從事觀光旅遊或者時間較長的旅居,回到原居地後都會把在這期間的食衣住行、育樂等活動中遇到的人、事、物寫成心得,當中若是遇到好人好事,可能就會放大成那個國家、地區普遍層次的好,而若是過程中遇到不友善的人、糟糕或冷漠的服務,之後寫感想也可能會放大成那個國家、地區普遍層次的壞。 這點不光是外國人來台灣的某個區域或某個縣市觀光旅遊、訪問會有的現象,我們去國外以及國內其他區域、縣市乃至鄉鎮市區,回到自己原居地後在社群網站上,或者跟親朋好友談論時也都可能有這樣的現象。另外一個常見的,就是面對與原居地不同的人文風俗,若是自己能夠接受的,事後發表感想也多半會做正面的描述,像是一些陸人對台灣的政論節目。 所以說,無論是歐美、紐澳、日本、中國大陸的人來台觀光旅遊或者「訪問」對台灣整體的印象,還是國人在外地從事觀光旅遊,對該個國家、地區整體的印象,在活動期間於特定地區遇到的人事物常是真正關鍵的決定因素,而這也是很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同樣地,韓寒在台灣停留數日後所發表的對台印象,其實也是受其對活動地區之印象的影響。 職是之故,我認為面對外人對台灣發表的正面印象,媒體、網友、政治人物等還是別太驕傲自滿,期勉即可;而面對外人對台灣發表的負面印象,淡定處之乃至參考檢討也比氣急敗壞地反駁人家好,畢竟那多半是人家根據活動期間對所遇之人事物的印象而產生的。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