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影像 | 9 本 2312 張 |
|
|
|
|||||||||
文章數:2958 | |
小A辣與標籤理論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2024/12/21 18:41:11 |
據【遭大學生暗指「行為偏差」!小A辣曬私訊反擊了】報導,某大學社工系的學生寫私訊給網紅Little A spicy(小A辣),邀請人家就其社會學的課堂作業【社會控制的實踐觀察】來訪談一些被社會視為偏差行為的人物,因為學生邀請的言詞不當而被小A辣截圖公開在臉書粉絲專頁,引起一些網友對該學生的撻伐。 從其他網友分享的課綱內容看,訪談的對象包括檳榔西施、show girl、八家將、pub牛郎、餐廳的啤酒銷售小姐、流浪漢、酒癮者、外籍勞工、跨性別、同志、吸k他命、精神病患者、犯罪者、刺青龐克族、飆車族。 從這些訊息看起來,這份作業算是標籤理論(labelling theory)的應用,也就是某人做出的一項行為是因為違反了某時、某地的社會規範,包括目前現行的道德、習俗、宗教信仰、法律,甚至主流政治意識形態,而被界定成偏差行為,本人也被貼上偏差者的標籤,亦即若從標籤理論看,則某一行為是否為偏差行為,重點在於他人的認定。 標籤理論是由Edwin Lermert提出,並由Howard Becker衍生發展,認為偏差行為主要是由於社會規範的影響,而非某類人行為的固定特徵,在一個人或一群人頭上加一個罪名或分類,把這個人或這群人視為偏差者,意近臺灣社會常說的扣帽子,常見的就是針對不同黨派、公共事務、社會議題立場者。 依據宋鎮照在【社會學】中的說法,一項行為被界定為偏差有段過程,第一步是社會制定規則、規範、法律,第二步是這些規範、規則、法律加諸於個人身上,第三步是違反者被標籤成為偏差者,第四步是偏差者被視為神經病、危險人物、有問題之人,最後一步是社會會以各種制裁處罰方式試圖加以矯正。 以臺灣社會來說,就我對相關社會新聞或社會案件的觀察,檳榔西施、show girl、餐廳的啤酒銷售小姐、跨性別、同志、pub牛郎等,是常因性犯罪或因爭風吃醋所衍生之重傷、兇殺案件而被討論;酒癮者則常與吸k他命、精神病患者一樣,總出現在隨機攻擊傷人或毀物的社會新聞報導中;八家將、犯罪者、刺青龐克族、飆車族等常出現在一些結夥的暴力犯罪新聞中。 流浪漢、外籍勞工,我則發現這兩類群體常常是如同精神病院、焚化爐、垃圾掩埋場、禽畜糞尿處理場等鄰避設施一樣,是被看到他們、經過他們身邊的人投以嫌惡的眼光,也曾有民代呼籲要驅趕流浪漢,而外籍勞工聚集處也常被新聞媒體藉網友的鍵盤留言說是有礙觀瞻。 總之,像檳榔西施、show girl、八家將、pub牛郎、餐廳的啤酒銷售小姐、流浪漢、酒癮者、外籍勞工、跨性別、同志、吸k他命、精神病患者、犯罪者、刺青龐克族、飆車族等群體,臺灣主流媒體的報導,都是負面新聞比正面新聞多。 不考慮個別的群體,以整體來說,目前在臺灣社會被視為偏差的行為,也常會因為行為人的省籍、族群、種族、顏值、社會資本、經濟資本、黨派、是否曾發表親中或反中言論等外在因素而有差別待遇,通常是財力雄厚、粉絲多、本省籍、顏值高、人脈廣、來自已開發國家者、民主進步黨人,或者以往曾多次發表反中言論的人,做出了偏離當前社會規範的偏差行為,都會有比較多為其行為合理化、中性化的聲音。 再說界定偏差的人,根據Michel Foucault的觀點,這通常是掌握權力的人,運用其知識、經驗或技能等在做界定,這意近臺灣社會流傳的名言:官大學問大。 這所謂能官大學問大的人,通常是Max Weber所分類的具傳統權威、法理權威或卡里斯瑪(又稱神寵、感召)權威的人來界定,在臺灣社會,個人只要具有這三種權威的其中一種,也就幾乎都有影響或決定事務方向、他人命運甚至決定社會規範之內容、言行評價標準的權力,醫師、律師、教師、村里長、宮廟主委、社團領導人、族長、家長、船長等都有傳統權威,民意代表、公家單位主管、司法官等有法理權威,網紅、(政治)偶像明星等有卡里斯瑪權威。 至於現在的民選中央或地方首長,則普遍兼具Max Weber所分類的上述三種權威。 從臺灣的新聞報導,也不難發現一起事件或案件的發生,往往都是由具備傳統權威、法理權威或卡里斯瑪權威的人士,來對案件行為人偏差與否做出認定,雖然目前公認應該由法官或檢察官等司法官,或由警察、監察委員、行政罰案件承辦人等依法界定比較客觀(儘管頗有主觀的裁量空間),但更常是主流媒體便宜行事地藉由固定幾個網紅、演藝人員或民意代表的臉書粉絲專頁貼文,來界定事件行為人是不是偏差,這就常流於個人主觀的偏見了。 而我覺得更關鍵的一點是,現在臺灣似乎只要政治立場不正確,其言行舉止就全部都被界定為偏差,很多本來沒有任何負評、未曾被界定為偏差的公眾人物,就因為某次做了兩岸應和睦相處、認同自己與中國大陸的地緣關係的發言後,其任何言行就都被做負面解讀、貼上偏差者的標籤,反之只要政治立場正確、反中國、有民主進步黨黨證,任何言行就都不會被認定是偏差,而能獲得原諒。 總之以社會學標籤理論的角度看,偏差行為的界定,主觀成分難免、因時因地因人而異,至於小A辣會被社工系學生挑中,可能是因為小A辣是跨性別者,而跨性別者目前在臺灣社會之中,仍有偏差與否的爭議,而這些學生覺得跨性別者是偏差的緣故。 |
最新創作 |
|
||||
|
||||
|
||||
|
||||
|
||||
精選創作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