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03 18:00:03瀏覽1833|回應6|推薦23 | |
61. 無相懺悔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 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作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云何名懺。云何名悔。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 悔者,悔其後過。從今以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故稱懺悔。 引號內是篇六祖為大眾設的懺悔文,分為三段。懺悔三件事: 1. 不被愚迷染。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 2. 不被憍誑染。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 3. 不被嫉妒染。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 貪瞋痴慢疑最難的是痴,愚痴、愚迷事理不清,互相矛盾。自見本性,道理弄清楚,一行三昧當然什麼問題都沒有,不被愚迷染最重要,是第一要務。上上智的人直接在這裡下功夫,有覺有悟是破愚迷。見性法門菩提自性,就是以「覺」破愚。先決條件是「覺」的時候知道是「覺」,不是「覺」的時候不能自以為是。學了知識還要有「證悟」的過程,不是把名詞、知識搬來組合就夠了。 開始「覺了」某些道理,「悟了」某些「法」、有了進度,會產生比人強的心,會自以為是的解釋,為了自圓其說而強詞奪理。另外會發現別人比自己強,會生嫉妒心,所以都要懺悔。 懺悔不是為了以前的錯不用負責,而是去承擔所作的錯,而是為了以後不要再犯。「悟後起修」的另一個角度是「悟後還做不到」,設懺悔的用意是「不只一次做不到」。如果做不到就算了,下一次也會做不到。反省、懺悔是把做不到的好好檢討,有了「下一次要把握好」的心,遇上了警覺心較強,幫助自己不再犯錯。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