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29 15:28:31瀏覽2121|回應2|推薦8 | |
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這是對於道德經的一小段「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心得報告。
知不知。上。 這句等同于論語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解釋為: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因為繼續努力,不懂也將會成懂。
遇上不懂,某些人會裝懂,自己解釋、自己揣摩、自己想像,臨時也可以 編,反正聽者喜歡就講什麼,越神奇越誇大,聽者越喜歡。總有一天也認 為自己懂了。
第二種解釋:把懂的、不懂的分清楚。不懂不一定、不必要把它弄懂。 不懂不要裝懂。直接承認。不誤己也不誤人。 孔子就是有者種心胸、 胸襟的聖者。聖人無名,心中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們可能什麼 都學什麼都會?我們希望自己什麼都會?請教專家不也可以?我們要會 的是什麼?
第三種種解釋:一部經典,或經典中的一句,我們在不同的時候會有不 同的體會。有沒有可能將來我們再進步,又有另一種解釋。我們允不允 許,還有「不知」。
第四種種解釋:對於眼前的事,能分辨自己做不做得到,對於眼前的理, 能分辦其真或不真? 會不會被誤導?舉個事的例子:打過籃球吧,籃板 球最容易投進了。有沒有經驗,在籃下要投球時,知道這次不會進球。 只是許多人選擇不進也要投,才不信邪!理的分辨能力可以試試這幾種 解釋哪一個對,或應該怎樣修改才對。有沒有經驗能分辨或修改的時間 越來越短?
對於這幾種「不知」,都能做正確的處理,都可稱為「上」。都是清靜 心。重點不在自己有清靜心,反而在知道自己不清靜了,才是「知不知 」,做出屬於自己的正確反應才是「上」。
不知知。病。 可解釋為:尚未了解「道」,自以為了解「道」 。就志得意滿,而且 還自吹自擂,就是得了高傲誇張的病症。
第二種解釋:在幾個注解選一個自認為對的,就自認為是真理。是有 問題的。
第三種解釋:不知道怎樣確定哪句是真理。其實,沒有固定的方法可以 確定哪句話是真理,試著想想,把道德經讀幾遍、幾百遍,就「得道」 ?熟記三藏經典,就「成佛」?不過這裡可以提供世尊的經文大家參考 :怎樣的確定不是確定 葛拉瑪經(KALAMASUTTA) 取自巴利<增支部>
瑪人頂禮世尊跟世尊談一些話後才坐到一旁,一些報告他們的姓名、字 號後才坐到一旁。 有卡莎佈塌區的人坐在一旁跟佛陀世尊說:「我畢恭畢敬地頂禮世尊, 請問世尊:有一些婆羅門和出家人,來到卡莎佈塌區,他們說自己的法 是最好的,而看不起別人的法,說別人的法是卑微的。但別的出家人和 婆羅門當他們來到卡莎佈塌區,也是說自己的法是好的,讚美自己的法 ,而看不起別人說的法,說別人的法是卑微的。我禮敬 世尊,我們很懷疑在他們之中,哪些法是真的!誰的法是謊言呢?」 修行信任的規則 世尊說:葛拉瑪人們! 你們的懷疑是對的,你們是應該懷疑的,是應該的。 葛拉瑪人們!你們要: 一、不因為他人的口傳、傳說,就信以為真。 二、不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 三、不因為是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為真。 四、不因為是宗教經典書本,就信以為真。 五、不因為根據邏輯,就信以為真。 六、不因為根據哲理,就信以為真。 七、不因為符合常識外在推理,就信以為真。 八、不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 九、不因為演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
有哪一句話我們是因為以上十個原因我們信以為真,那我們還有努 力的空間。上面這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