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22 14:08:53瀏覽1395|回應5|推薦14 | |
拜讀高浩容心理師的文章:《模犯生》觀後感:請不要隨便說「你懂我」一文,對於該文的結論:「...人際之間的不了解,怪罪那些得不到資源的人不成功是因為不夠努力...這種言論,有些來自於老師...他們說要幫我的同時,已經有了對我的想像,想像我是多麼的需要幫助,這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身為花蓮縣第一線的國中導師,有很多的感觸與想法。 從有人類社會以來,社會條件的不均等是必然,就是說不可能人人都投胎到郭台銘家,這件事情顯而易見。政府的存在,可以想辦法彌補這樣的不公平,但是期望政府做到全體國民一致均質,共產黨做過45年的實驗了,辦不到就是辦不到。所以一個明顯製造不公義的政府,國民當然應該對這個政府譴責,民主體制下,用選票讓執政者下台。但面對一定不會人人公平,就是每個人的財富不可能均等的社會,把自己「得不到理想中想拿到的資源」這事情通通怪罪政府,而不思檢討自己夠不夠努力,無論對錯,這樣的想法就能讓資源從天而降嗎? 當人們把自己的欲求不滿怪罪到不可能一律平等的「社會結構」上,而不思自己是否做了努力,像太陽花這類的亂民就會出現。稱呼這群素質不良的學生與意見領袖為亂民,是有根據的──最簡單的說法,太陽花鬧場至今已過3年,台灣的經濟成長有變的比較好嗎?別說超越,有追趕上條件和我們差不多的地區:星、港、澳、南韓嗎?怕開放、怕競爭,最好是不要努力,靠政府保護就能過舒服日子,事實證明這是天馬行空的幻想,這樣的想法連維持現狀都很困難,遑論進步了。由此可知,不努力在自己可以努力的部分,只會把自己化妝成受害者,依賴別人的援助與保護,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回到《模犯生》觀後感一文。該文在結論中引述「偏鄉學生冷眼看待熱情來訪大學生」的新聞,顯然認為偏鄉學生之所以會學力落後,甚至經濟弱勢的困境,來自於「沒有認真看我、理解我」。這樣的說法在我看來是標準的溫情主義,對於解決偏鄉經濟困境沒有絲毫幫助。誠如我在「偏鄉教師更動頻繁的原因與解決之道」一文的所述:既然偏鄉教師一定留不住,不如鼓勵他們在有限的偏鄉教學生涯裏,努力提昇學生水準,大家好聚好散,這樣的想法就是根源於為什麼要灌輸偏鄉學生「一定要碰到留下十年、二十年的老師,才能努力學習」的觀念?事實上,都會區的教師也不是不會異動,難道碰到了教師異動的學生就會成為學力弱勢的學生?如果自己願意努力,不浪費學習的時間,自然就能學好未來的可能謀生技能,這件事和碰得到還是碰不到一個陪在身邊三年以上的教師有何關聯? 數年前日本有一本漫畫,後來改編成電視劇,叫做「東大特訓班」。在日劇中擔任瀕臨破產學校的委託律師(阿部寬飾演)說了一段話,大意如下:「這個社會確實不公義,因為這樣的不公義來自於一群很會念書的人,制訂出來有利於他們的社會規則。我也很痛恨這套制度,但與其在裏面承受、痛罵著這樣的不公義,不如咬牙循著這套制度往上爬,爬到你也可以訂定遊戲規則的時候,才有資格改變這樣的不公義。所以,去東大吧。」當年下決心把花蓮填到前面的志願來教書,是在這套漫畫書出來之前就作的,但很巧的是理念與漫畫一致(有興趣的人看這裏),與其咒罵城鄉差距、弱勢社會階級帶來的不公義,為什麼不乾脆投入偏鄉教育,依正道嘗試改變這樣這樣不公義? 對於偏鄉或社會弱勢學生,只會引導他們把自己的學習成就低落歸因於自己資源少,而不要求學生自己努力,對於他們未來的人生毫無幫助。不管資源多寡,都該為了未來努力。只有在被環境影響而無法努力讀書的情形下,才有資格怪罪社會不公,但是以我待在偏鄉多年的經驗,現在這種情境的學生非常稀少,因為義務教育,沒有人不上學,家庭環境再差,該有的補助如金錢、加分等樣樣不缺,呈現出來的學力高低,雖然不能說與家庭環境無關,但還是和學生自己的努力程度最有關。 舉班上兩個低收家庭學生為例子。第一個女生,爸爸嚴重精障無法工作,學生晚上回家要幫小學學歷的越南媽媽折紙蓮花貼補家用,但是很能逼自己念書,雖然受限於社會刺激不足,從小就沒電視看,所以觸類旁通的機會稀少,成績無法列名頂尖,但是成為全校前50名是綽綽有餘的(本校一個年級約290人);另一個女生單親,母親是沒有身分證的越南人,國三後被母親要求到家樂福頂媽媽的名字違法打工,賺取一小時133元的工資,我嘗試要幫她解決這問題,但學生本人意願不高,因為她賺了錢後,可以花費在買化妝品、隱形眼鏡、服飾、手機費等享樂用途上,也因此,國三開始成績一落千丈,從校排約60名一路退到100多,而且看來還沒有止境。這次畢旅,她是班上5位低收家庭學生中,唯一一位要求我支給金錢超過1000元的人,買了些甚麼?逢甲夜市的韓裝,即使我善意勸告她謹慎消費也沒用。照這樣發展下去,前面一位學生要靠教育擺脫貧窮的機會,是不是比後面那位不在乎高消費,也不懂高報酬生產的學生機會大? 與其教學生坐在原地哭泣自己沒有能力改變的社會不公,為什麼不教他們咬牙前進,培養自己改變社會不公的能力?我就是這樣努力,才能從一個擺麵攤的家庭小孩變成一位公立學校教師。社會上事業有成的人,不管是不是真的懂弱勢的孩子,請別再用溫情主義,灌輸對孩子把責任往外推的歪理了,也許國英數自社五學科不是努力的唯一方向,但是時間最公平,浪費時間在不需要努力就能學得的事務上,還找像是「社會資源弱勢」等藉口,推卸自己應該要認真學習的責任,到底是幫助還是害了弱勢孩童?請三思。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